答谢中书书早晚美景的语句

2024-09-24 答谢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中》描写早晚景象的语句是什么呢?《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答谢中书书中》描写早晚景象的语句,欢迎大家阅读。

  《答谢中书书中》描写早晚景象的语句是什么呢?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答谢中书书》赏析

  《答谢中书书》一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实实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起首之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虽然平和却很自然,且立意高远;接着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至“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不足五十个字,却涉及到了山川草木,飞禽走兽。静物和动物,各自跃然在目,不绝于耳;形态各异,却浑然一体,鲜活如生。阅读全文,则朗朗爽口,美文丽句脱口而出,顿时吐气如兰。“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归纳之句又回首返顾,使得全文前后呼应,上下贯通。就是最后简短的议论,也是言简意赅,切中文义。

  统观全文,语言精练。其一字一句,均是文章的重要组成一部分,少一字会断章离义,多一字便画蛇添足。一个景物,仅仅四字,便描绘恰当,津津有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个心声一句话,不多也不少。“夕日欲颓”,势在必然。“沉鳞竞跃”,变化突然。分析文章结构,亦不失巧妙,杂而不乱,结合有序。

  《答谢中书书》一文,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黑暗的时期,因为各种矛盾非常尖锐,政局极度动荡,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旨图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因而他们常在书信中描述山水,来表明自己之所好,并从而作为对友人的问候和安慰,这类作品虽然没有表现出多么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是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触,创作了具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的文学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翻译: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创作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社会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答谢中书书》一文正是如此。陶弘景就是因看透了黑暗的人世,而隐居句曲山(今江苏茅山)。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 - 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他是南朝齐梁时的思想家,时人称之为“山中宰相”。他自幼聪明异常,15 岁著《寻山志》。他是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曾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经》,著有《本草经集注》七卷,共载药物 730 种,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有《陶隐居集》等作品。

  古诗特色:

  结构缜密: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从古至今,以“共谈”概说人人皆爱,以“美”点明全文中心;当中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收束,先以感叹总括前文,复以名人证实此说,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

  语言凝练:言简意赅,无一句之虚,无一字之冗。如先言“高峰”给人以印象,再以“入云”给人以具象;先以“清流”使人初感,“见底”则给人以实感。“五色交辉”“猿鸟乱鸣”“沉鳞竞跃”中,“交”“乱”“竞”几个副词的运用,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本文以四言句为主,很是整饬,最后以长句收束,犹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

  意境优美:作者通过对山水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富有生机的意境。如“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展现出山水的壮阔与纯净;“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呈现出山水的多彩与永恒;“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则写出了山水间生物的灵动与活力。

  情感真挚:文章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以及期望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心意,也透露出作者归隐山泉的高洁志趣。

  • 相关推荐

【答谢中书书早晚美景的语句】相关文章:

答谢中书书11-02

答谢中书书09-18

《答谢中书书》中的谢中书是谁04-17

《答谢中书书》中书是何官职12-24

改写 答谢中书书02-25

答谢中书书出处10-21

答谢中书书重点09-10

答谢中书书 板书03-22

《答谢中书书》的赏析09-22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