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伪满洲国读后感

2024-07-25 迟子建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迟子建伪满洲国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迟子建伪满洲国读后感 1

  接触迟子建的文字应该是在初中的时候,当时就对这个女人产生了好奇。我觉得通过文字的魅力,我想她一定优雅,有品位,是新一代知性女性的代言人,她的文字平淡不失色调,清新委婉又有一点郁郁的忧伤,因为她死去的丈夫。不错,当时是看到她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这本书给了我很多遐想,我在脑子里描绘着那件旅馆,想象着停电时那个寡妇歇斯底里的吼叫。我想,那里的夕阳一定别样唯美,溪边的露水一定晶莹可爱。这是一种我的向往,自由的散心。慢慢享受时间在暮色中的流淌,没有我的故事,只是偶尔有片刻回忆,我只是一个生活的旁观者。悲伤中的主人公不正是吗?逃离正常的生活,在陌生的地方,疗养受伤的心。用爱将哀伤、痛苦和绝望凝结在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终于魔术师丈夫化成蝴蝶,落在主人公的无名指上。映衬着蓝宝石戒指散发出的蔚蓝色光彩,让夜不再是夜,新的美好在此刻如此温暖光明。是那一次旅行,还是去听的那一些故事,或是在那期间的那些人的那些事,让她从悲痛中走出来,能从爱人的爱中复活过来??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昨天考试的作文,是faction还是textbook交给我们生活或是生命、人生多一点。迟子建的《夜晚》让她的文字蜕变,让她的生活重新开始,是课本中能给她的吗?但是如果没有课本,她能读字能写这些吗?所以这样的题目出出来是有什么意义。言归正传,说说最近读的《伪》。700多篇幅的文字,七年多的准备,这样的一本书,从一九三二年到一九四五的故事,岂能一言两语说得清。这段时期的中国式最混论的年代,清政府走向灭亡,日本侵略东北乃至骄横全中国,共产党与蒋介石的斗争,国内军阀的混战,以及太平洋彼岸所发生的一切,都颠覆着历史的足迹,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但是这些,都是伟人们的视角,平民百姓想的只是今天的温饱。书中描写刻画的都是这段特殊年代几个平民百姓的生活,生活中的小人物也终于有了在文字界的大舞台。这一次,他们不再是配角,不再是灯光背后的人物。弹棉花的老人,当铺和餐厅老板,店小二,土匪,剃头师傅,日侨,抗联军人,教师,乞丐等等许许多多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是主角,他们的人生记录着历史,他们的人生反应着当时的社会。是一种折射,也是一种缩印。我喜欢那一面被分成两瓣的铜镜,他古老却不失光泽,稳稳当当的沉淀着历史的粉末。

  教师王亭业是可怜的细菌战牺牲品,他成了实验室里面被解剖的对象,不管他的代号是十六号,还是二十六号,精神麻木不是身体上的摧残,似乎是对有那么一群人的缩写。对吉来,该庆幸还是该悲哀?庆幸的时候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还能有这样的富二代过得逍遥自在,仿佛是生活再世外桃源,说明我们经济还没有垮,在大多数人吃不上饭时,还是有几个富人。悲哀的是,他的存在就是一种浪费。没有理想没有抱负,玩世不恭。我绝对相信在那时,有像吉来这样的人,过着盲目庸俗的生活。弹棉花的老人,因为惦记着家里更老的老伴,为了能活着出去,不得不对汉奸对日本人低头献媚。但是却又有骨气和勇气在给他们准备的食物里加一些作料,鼻涕、洗脚水,甚至尿液。看到他们吃得津津有味,书外的我都觉得大快人心,干得好!民族的骨气,连老人都没有放弃过斗争,中国怎么没有希望,怎不能屹立在东方?只是当时,小老百姓为了在艰苦的日子中生存下来,为了简单的衣食住行,他们在浑浊的空气中无力的挣扎着。

  书的内容由几个部分分别穿插着进行,每一部分都有他的主角,就像黑白连续电视剧。沧桑中浸透着悲凉,困苦中夹杂着生的力量。但字里行间还是可以看出它们有同一个线索——战争。随着时间在变,战事在变,人民的日子也在变。所有的矛盾,所有的变化,都围绕着战争。但是我们却看不到一丁点儿关于战争的描写,看不到敌我双方厮杀的场面,也看不到枪弹如雨林般的画面,这就是本书最大的特点也是与其他同样题材类型的书的不同。它的故事没有直接或者很明显的表达对战争的'愤怒,对社会局势想要有一个具体的描绘。总体看来,更像是在描述他们的故事,用一种平淡的姿态来处理故事情节的波动。但是,读完后,能让人对整个局面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仿佛刻意勾画却又不着痕迹。文字语言、篇章段落、故事情节的处理艺术技巧,迟子建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本书我看了好几天,真的让人有进入时空的穿梭的感觉。每每一进入书里面的文字,心底有一根神经就被牵动着移动。他的血,她的笑,他的苦,她的泪,他的故事,她的人生,他们的命运。文字会说话,立刻就是舞台中央的话剧表演。周围景物的描写,就是背景音乐的音符,随着剧情的发展而跳动。仿佛是空气中久久不能散去的氧气分子,耗尽了读者所有的情绪,承载了作者所有的感情。是的,历史的烙印刻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历史的故事在作者的笔下能再次浮现,重新点燃那颗炽热的心。这就是迟子建的文字,她的《伪满洲国》,我们曾经的伪满洲国。

  迟子建伪满洲国读后感 2

  阅读迟子建的《伪满洲国》,仿佛穿越了一段沉重的历史,回到了那个被日本侵略、建立伪政权的时代。这部小说不仅是一段历史的重现,更是一次对人性的深刻剖析。

  《伪满洲国》以1932年至1945年间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三省为背景,通过描绘一群平凡人物的日常生活,展现了那个特殊年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性真相。迟子建以她独特的叙事风格,将历史与虚构巧妙融合,使得这段历史在读者面前栩栩如生。

  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鲜活而立体,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份、背景和命运,但都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中艰难求生。从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到普通的商人小贩、乞丐寡妇,迟子建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这些人物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小说中的人物深深打动。王金堂作为一位弹棉花的手艺人,他的生活充满了艰辛与无奈。在被日军抓为壮丁后,他依然保持着对家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希望。他的坚韧与勇气,让我感受到了普通人在逆境中的`生存力量。而像张秀华这样的女性角色,她因不愿生育日本人的后代而经历了一系列的心理挣扎和痛苦,最终发疯崩溃。她的故事让我看到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

  迟子建在小说中并没有过多地渲染战争的残酷和血腥,而是通过人物的日常生活和命运变化来揭示战争对社会的深远影响。她用一种平淡而真实的笔触,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和复杂。这种叙述方式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思考历史和人性的关系。

  此外,《伪满洲国》还通过多条故事线的交织和切换,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每一个故事线都几乎是独立的,但它们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多线并进的叙事方式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也增加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读完《伪满洲国》,我深感震撼和悲痛。这段历史不仅仅是东北人民的苦难史,也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迟子建通过这部小说,让我们重新审视了那段历史,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与安宁。同时,她也提醒我们,面对历史的残酷与复杂,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思考,不断追求真理和正义。

  总之,《伪满洲国》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历史小说。它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历史内涵,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的伪满洲国和一个复杂的人性世界。我相信,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被它所打动和震撼。

  迟子建伪满洲国读后感 3

  《伪满洲国》是迟子建的一部厚重之作,翻开书页,仿佛掀开了一段被尘封的历史,那段充满血泪与苦难的岁月缓缓展现在眼前。

  在这部作品中,迟子建以细腻且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伪满洲国时期的社会百态。她没有将历史简单地写成残酷战争与血腥屠杀的罗列,而是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展现了在那个特殊年代里,人们的挣扎、无奈与坚韧。书中的人物并非是单一的英雄或反派,而是一个个有着复杂情感和多样选择的鲜活个体。他们在历史的洪流中,被命运裹挟,却依然努力地生活着。

  作者通过对不同人物命运的交织描写,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无论是农民、商人、教师还是军人,都无法逃脱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伤害。普通人的生活被彻底打乱,家庭破碎,梦想破灭,生命变得无比脆弱。然而,即使在这样黑暗的环境下,人性中的善良和美好依然在闪耀。比如书中的一些人物,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仍然愿意向他人伸出援手,展现出了人性的光辉。

  同时,《伪满洲国》也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历史不仅仅是一些重大事件和人物的记录,更是无数普通人生活的累积。那些在历史课本上可能只是一行字、一个数字的事件,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是每一天的喜怒哀乐、生离死别。通过这本书,我更加明白,我们应该铭记历史,不仅仅是为了记住那些苦难和伤痛,更是为了珍惜当下的和平,努力避免悲剧的重演。

  迟子建的文字如同一股清泉,在沉重的历史叙述中流淌着温暖和希望。她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东北大地的自然风光,让这片土地在苦难中依然散发着生机与魅力。这种对家乡的深情,对土地的眷恋,让书中的故事更加动人,也让我对那片土地产生了深深的向往和敬意。

  读完《伪满洲国》,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部作品让我对历史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人性的复杂和伟大有了更多的思考。它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过去,要以史为鉴,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迟子建伪满洲国读后感 4

  当我缓缓合上迟子建的《伪满洲国》这本书时,心中涌动的是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有对历史的沉痛反思,也有对人性坚韧不拔的深深敬佩。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历史小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在历史的长河中重新审视了那段被遗忘的岁月。

  《伪满洲国》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1932年至1945年间中国东北在伪满洲国统治下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迟子建巧妙地选取了多个不同阶层、不同命运的人物作为切入点,通过他们的视角,将那段历史的沉重与复杂展现得淋漓尽致。从末代皇帝溥仪的无奈与挣扎,到普通百姓的悲欢离合,每一个角色都栩栩如生,仿佛跨越了时空的界限,与我们面对面交流。

  在阅读过程中,我最为触动的是那些平凡人物的故事。他们或许没有显赫的身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命,在伪满洲国的阴影下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生命力。他们或为了生存而艰难挣扎,或为了爱情而奋不顾身,或为了尊严而默默抗争。这些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无论历史如何变迁,人性的光辉始终不会熄灭。

  迟子建的文字如同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流淌过心田,让人在平静中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人性的温暖。她并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去刻意渲染战争的残酷和血腥,而是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将那些被历史尘封的记忆一一呈现。这种叙述方式不仅让人更加真实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也让人在思考中获得了更多的启示。

  读完《伪满洲国》,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和数字,更是那些曾经活生生存在过的人和他们所经历的故事。每一个历史事件背后,都隐藏着无数人的悲欢离合和命运沉浮。我们应该铭记历史,不是为了仇恨和报复,而是为了更好地珍惜现在的生活,避免重蹈覆辙。

  同时,我也被迟子建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所折服。她通过这部作品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无论面临何种困境,人性中的善良、坚韧和勇气都是不会改变的。这些品质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也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所在。

  总之,《伪满洲国》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它不仅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那段被遗忘的历史,也让我在思考中获得了更多的成长和启示。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带着这份感悟和力量,继续前行在人生的道路上。

  迟子建伪满洲国读后感 5

  读完迟子建的《伪满洲国》,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被带入了那个动荡、复杂而又充满苦难的特殊历史时期。

  这部作品以宏大的叙事展现了伪满洲国时期的社会全景图。迟子建巧妙地将众多人物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编织出了一幅生动且真实的历史画卷。在她的笔下,那段被掩盖在岁月尘埃中的历史重新鲜活起来,让我看到了那个特殊时代下人们的无奈与抗争。

  书中的人物形象丰富而立体,他们来自不同的阶层,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经历。有朴实的`农民在土地上艰难求存,有商人在动荡的局势中努力维持生计,有知识分子在压迫下坚守着内心的良知。他们不是历史书上的符号,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悲有喜的个体。他们在伪满洲国的统治下,生活被打乱,梦想被碾碎,但他们依然在困境中挣扎,努力地活着。这种对普通人生活的细腻刻画,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与残酷。

  迟子建没有仅仅停留在对苦难的描述上,更通过人物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在黑暗的岁月里,有人坚守着善良和正义,有人为了保护家人和朋友不惜牺牲自己。这些人性的闪光点,在那个充满阴霾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让我明白,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中,人性的美好也不会被磨灭。

  同时,《伪满洲国》也让我对历史有了新的思考。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的变迁和战争的胜负,更是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记忆。伪满洲国的那段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一段伤痛,但也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和警示。我们不能忘记曾经的屈辱和苦难,更要从历史中汲取力量,珍惜当下的和平,努力让国家更加富强。

  此外,迟子建细腻而优美的文字为这段沉重的历史增添了一抹温情。她对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的描写,让我在感受到历史的压抑之余,也能领略到东北大地的独特魅力。这种独特的写作风格,使作品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文学的审美价值。

  总的来说,《伪满洲国》是一部令人深思的作品。它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那段历史,也让我对人性、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提醒着我们,要铭记历史,以史为鉴,不断奋进,不让悲剧重演。

  迟子建伪满洲国读后感 6

  初读迟子建的《伪满洲国》,我仿佛被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牵引,穿越回了那个动荡不安、风雨飘摇的年代。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历史小说,更是一幅生动细腻的社会画卷,它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历史内涵,让我对那个特殊时期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伪满洲国》以1932年至1945年间日本占据中国东北三省,建立伪满洲国为背景,通过一群平凡人物的命运起伏,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性真相。迟子建以她细腻的笔触和敏锐的洞察力,将那段历史中的点点滴滴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特定的时空之中。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小说中那些普通人物的命运深深打动。他们有的是皇室成员,有的是抗日名将,但更多的是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他们或许没有显赫的身份,没有辉煌的成就,但他们却以自己的方式,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中顽强地生存着。迟子建通过对这些人物日常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在战争和侵略下的无奈与挣扎,也揭示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坚韧与不屈。

  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小说中的几位主要人物。王金堂,一个以弹棉花为生的老人,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艰辛。他被日本人抓为壮丁,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吉来的`母亲张秀华,她因为不愿生养日本人的后代而千方百计堕胎,最终因母性本能与命运的无奈而陷入崩溃。还有羽田,一个被战争裹挟的日本军官,他在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后,对战争产生了深深的反思和厌倦。这些人物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痛苦与无奈,也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伟大。

  此外,《伪满洲国》的叙事方式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迟子建采用了多线并进的叙事手法,每一条故事线都几乎是独立的,但又通过某种方式相互关联。这种叙事方式不仅让小说的情节更加丰富多彩,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

  读完《伪满洲国》,我深感震撼。这部作品不仅让我对那个特殊时期的历史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人性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人们或许无法改变历史的进程,但他们却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展现人性的光辉与伟大。迟子建用她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而又充满力量的伪满洲国,也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真实。

  • 相关推荐

【迟子建伪满洲国读后感】相关文章:

迟子建伪满洲国10-29

迟子建名言03-24

《迟子建》语录11-10

迟子建散文06-17

迟子建经典散文03-24

迟子建的温情叙事05-14

迟子建散文评价12-21

迟子建作品精选《鱼骨》12-22

迟子建爱人原文12-28

萧红与迟子建的对比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