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表现出王安忆对女性命运的强烈关注。王琦瑶是作者钟爱的人物,作者因她虽然历经沧桑,仍坚韧地活着,充满生命的力量,作者对她给予充分的赞扬。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对王安忆长恨歌的思考,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ww.ruiwen.com/wenxue)。
《长恨歌》是中国当代青年女作家王安忆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一经问世,立刻在中国当代文坛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这部小说获得了我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第五届),还获得了世界华文文学奖(第一届)。王安忆的母亲茹志鹃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女作家,王安忆的创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受到了她母亲的影响,但二人的创作尤其是在对女性的爱情、命运等方面的看法和理解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
从小说《长恨歌》来看,王安忆把小说的背景放在了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作者从上海的一条弄堂写起,一步一步为我们展现了小说中女主人公王琦瑶的一生。她的命运和她所经历的情感纠葛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她的情人很多,如:李主任、康明逊、萨沙、长脚、老克腊和王琦瑶最终都是男人与女人的感情游戏,在这些男人的心里,他们对王琦瑶的肉体更感兴趣,所谓的爱情,不过是为了满足肉欲的虚假的装饰品。王琦瑶就在这样的游戏人生中,一步一步走向了堕落,走向了社会、时代为向她这样的女性所安排的悲剧命运。王安忆在《长恨歌》中对女性命运寄予女性主义的人文关怀,作品表现出来的同情情感却削弱了女性主体地位。王琦瑶令人同情之处正在于她过着可怕的生活而不自知。王琦瑶的人生观是堕落的,她的人生是可怜的,也是可悲的。而在作者王安忆的笔下却将王琦瑶的一生因色相而换来的短暂的浮华,表现出宽容与理解,甚至对其主体地位的缺失表示认同,把原本悲剧一生的王琦瑶变得毫无价值,这也说明了,在长期以来的男权文化思想的影响下,很多时候,女性作家虽然想通过文学的创作,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描写,对女性的悲剧命运寄予了深刻的同情,但仍然难以摆脱根深蒂固的男权文化的影响。
像王琦瑶这样的女性,虽然她赢得了同情,赢得了轻松宁静的生存环境,但是却丧失了女性的主体地位和生命价值。空留一曲绵绵不绝的“长恨歌”。其实不仅在20世纪的40年代在中国出现,其实在中国也好、西方也好很多大作家在文学的`创作中塑造了很多像王琦瑶这样的女性形象,即便跳脱文学作品的局限,放眼现今社会,像王琦瑶这样的女性其实仍不乏其人。因此,王琦瑶不仅是那一个时代的一类女性的代表,她本身就既有针对性、又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王安忆用《长恨歌》命名,使人不由想起自居易长诗《长恨歌》有一个华丽却妻凉的典故,并给我们一种显示:在琐细的人们生存的现实中有一种令人此眼绵绵无绝期“的虚幻感。《长恨歌》可谓是一曲人生的衰歌,特别是作者王安忆选择王琦瑶这个城市中的美女的一生遭遇来写,更有另一番情悟。王琦瑶的人生形式由于生活的重力和浮力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这个圆这演变成了一个由三个三角形也就是三段人生构成的曲折而又尖硬的闭合线,三部曲构成了三个开场、高潮、结尾构成的叙事圆形,而每一部结尾,则分别为李主任的死、程先生的死和王琦瑶的死,“死”成为第一副产品剧终时的最后字幕,同时“死”又是下一段轮回的开始。
《长恨歌》表现出王安忆对女性命运的强烈关注。王琦瑶是作者钟爱的人物,作者因她虽然历经沧桑,仍坚韧地活着,充满生命的力量,作者对她给予充分的赞扬。王安忆在《长恨歌》中对女性命运寄予女性主义的人文关怀。作者在对王琦瑶为代表的女性世界中缺乏审视态度和思辨气质,未能摆脱传统男权中心对女性定位化描写。尤其是作品所表现出的同情感、天生对立与排斥了女性文化人格的贫弱,削弱了作品的女性主体地位和生命价值观的表达。作品中的王琦瑶是男权中心社会的产物,她由男性来命名。她在一种浑然不觉的状态中,按男权中心文化的要求不断改变、塑造自我,使之逐渐丧失了女性的主体地位并且还遮蔽了女性的自我意识。这样的女性叙事最终沦为一种物化的女性定型,女性主体在这种物化过程中被细绎成狂热的物恋与自恋呓语。消解了女性主体地位,女性自我的生命价值在这过程中消失无踪。
《长恨歌》所塑造的主人公王琦瑶的强势与弱势形象集中体现于她与众女伴及男伴的关系之上,而这种形象的背后却同时指向于一个方面:即女性主体地位的缺失。由于主体地位的缺乏而导致作品对女性价值注定的误差。这样作为以塑造女性形象为核心的《长恨歌》缺失了最为重要的女性生命的尊严与独立。从而导致了《长恨歌》中“长恨”的消减。以及女性生命价值的缺失。
【对王安忆长恨歌的思考】相关文章:
王安忆长恨歌的赏析09-27
王安忆《长恨歌》说课稿12-01
王安忆长恨歌课件06-09
长恨歌 (王安忆小说)11-18
评 王安忆《长恨歌》11-14
王安忆长恨歌教学反思11-02
王安忆的《长恨歌》读后感01-28
王安忆的《长恨歌》内容简介06-22
王安忆长恨歌读后感11-11
王安忆长恨歌经典语录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