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例简述]
例一:(见《语文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1期王松泉文)。
一、课内交流段落提纲:
回家奔丧一丧事毕,赴南京,父子同行
事虽忙,不放心,亲自送行
南京送别看行李,拣座位,再三叮咛
穿铁道,见背影,几度落泪
北京思父持父信,见背影,泪光晶莹
二、讨论
1、本文人物描写的手段有哪些?2、本文怎样描写父亲?3、这些描写各安排在什么场景?4、为什么要这样穿插安排?
三、反复朗读,体味作者真挚、深切的感情。
例二:(见《教学月刊》1987年第8期张兆龙文)。
一、将第六段作为讲析的切口
板书:
外貌落泊潦倒
动作一片深情两次
背影分离时:走几步、回头、说:落泪
混入、再找不着
二、父亲送行的地方、动作、言谈。
板书:
终于自己送爱子心切我自责
看讲拣嘱无微不至内疚
三、当时的家境、原因。
板书:
祖母死,父亲差使交卸祸不单行
还亏空,办丧事,赋闲家境惨淡
四、读首段,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读末段,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课文所饱含的真挚的父子之情。
例三(见《语文教学通讯》1992提第3期徐绍仲文)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语言十分相素自然的散文。他对动词的重复使用(如两次使用踌躇)同义动词(如嘱咐、嘱、嘱托)、动词同其它动词或助词的联合使用(如看了看、须穿过、须跳下去、爬上去)、动词的照应使用(后边的走过去同前边的穿过、后边的探身下去同前边的跳下去、后边的:爬上同前边的爬上去)等则是非常具体的说明。通过对这些动词的分析,就可体会到父亲真诚朴素的情感。抓住了这些特点来教学,就会大提高课堂教学的精度,就必然节省许多时间。
[评析]
《背影》的'教例丰富多彩,可谓智者见智。
以上三例,各具特色:
从教学思路看,例一为顺向思路,教学是从篇首计至篇末;例二为选逆向思路,教者从重点段落讲起,一步步地回溯;例三为:点突破思路,抓住文中动词的使用规律和表达作用进行咀嚼。
从教学的着眼点看,例一重在篇的理解,例二重在段的讲析,例三则重在线务的聚集。教学的切口越来越细小,计析和品评越来越细腻。
从讲授的主要内容看,例一呈并列式,人物分析、场境分析、情景分析、情感分析可形成几个板块;例二呈回扣式,教师先突出中心段,以后每讲析一个层次都回扣一次中心段;例三呈聚焦式,所有的内容都从不同角度指向动词这个中心。
从板书设计看,例一可形成篇式整体性板书,例二可形成局部式分层板书,例三则可形成笔记式条文板书。
若细心咀嚼,以上三个教例还可以启迪我们:1、如何就些设计再加以改进;2、如何就这些设计加以组合;3、我们还能设计出哪一种别致的思路?
细细地体味再加上一些挑剔,就可以创造新的模式。
【《背影》教学例析】相关文章:
简析《背影》写作手法07-03
《背影》教学教案11-06
《背影》教学方案11-04
《背影》教学素材01-07
《背影》教学讲解01-06
《背影》教学记录01-06
背影教学实录12-23
《背影》教学小记10-17
《背影》教学解读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