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题岳阳楼》赏析1
原文
题岳阳楼
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②,独上危楼凭曲阑③。
春岸绿时连梦泽④,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⑤,华堂⑥张与贵人看。
注释
①岳阳楼:岳阳城西门楼。唐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为岳州刺史,常与文士登此楼赋诗,自此著名。
②漫漫:大水无边无际的样子。
③危楼:高楼。凭:倚、靠。
④梦泽:即云梦泽,古代面积极大,包括长江南北大小湖泊无数,江北为云,江南为梦。到唐代,一般称岳阳南边的青草湖为云梦。
⑤图障:画幅,画幛。唐人喜画山水为屏障,张挂在厅堂上。
⑥华堂:华丽的厅堂。张:张挂。
写作背景
这是元和十四年(819)春,自居易自江州赴忠州刺史任,经过岳阳时留下的作品。诗人几经贬谪,不堪流离漂泊之苦,所以在他描写湖光山色的风景诗中,也透露出淡淡的哀怨和对京城的眷恋之情。
诗词鉴赏
作品的前四句中有三句描绘了洞庭湖的宏伟阔大。首句“岳阳城下水漫漫”中“漫漫”一词富于形象性。诗人《新乐府.海漫漫》:“海漫漫,直下无底旁无边。”所以“漫漫”一词给人造成一种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印象。三、四句“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对洞庭湖的广阔浩瀚作了进二步的具体描绘。云梦泽是古代楚地七大泽之一,方圆八、九百里。洞庭春涨,既远连云梦,傍晚夕阳返照水面之处,又距长安不远,如此夸张洞庭湖壮阔的晚景,使读者对洞庭湖之宏大有了具体可感的认识。同时这句话又暗用晋明帝(司马绍)?“日远长安近”的典故。诗人看见夕阳返照之处,不由得想起了长安,想到自己由江州赶赴岳州,和长安又近了一步。所以这句诗表层意思是运用夸张手法,描绘洞庭晚景的壮阔,深层却寄寓着作者对京城的眷恋之情。五、六句“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用“猿啼”、“雁渡”抒发天涯沦落之感,与上文“近长安”相照应。试思水阔天长,大雁且飞渡不过,不得不频频落水休息人又何以轻易跨越?现在我们反过来看诗的第二句“独上危楼凭曲阑”,“独”既是实写,说他一个人登楼远眺,同时也虚写他常年贬官在外,远离京城,饱尝孤独之感。所以他看到夕阳返照之处,很自然地就想到了长安,听到猿啼,看到雁飞就感到世事的艰难。这几句都是见景生情,情寓景中,前后照应,既描绘了洞庭的阔大不凡,又抒发了诗人漂泊天涯、眷念京城的痛苦。诗的最后两句说洞庭风景壮阔、优美,可以画成图障,张挂在豪奢的犬厅里,让那些贵人们赏玩,或许可以使他们稍稍懂得猿啼雁飞、流民逐客行旅风波之苦。从而含蓄地抒发诗人羁旅漂泊之感和对贵人们的怨愤。
白居易《题岳阳楼》赏析2
题岳阳楼
唐代 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译文
岳阳城下的江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独上高楼倚靠着栏杆眺望。
春天,草木的绿色与远处洞庭湖的水色相接,傍晚的彩霞与湖水中的红波交相辉映,红波近处,似乎就是国都长安。
岸边山上的老猿正站在树上哭得凄惨,天上的大雁要从这浩渺无边的湖上横空飞过还有许多困难。
这个地方风景壮阔美丽,只可画成画障,挂在贵富人家的厅堂里供他们欣赏。
注释
岳阳楼:岳阳城西门楼。唐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为岳州刺史,常与文士登此楼赋诗,自此著名。
漫漫:大水无边无际的样子。
危楼:高楼。 凭:倚、靠。
梦泽:即云梦泽,古代面积极大,包括长江南北大小湖泊无数,江北为云,江南为梦。到唐代,一般称岳阳南边的青草湖为云梦。
图障:画幅,画幛。唐人喜画山水为屏障,张挂在厅堂上。
华堂:华丽的厅堂。 张:张挂。
赏析
前四句中有三句都是写洞庭湖的浩渺无边。首句“漫漫”一词将洞庭湖的浩渺写得生动形象,三、四两句对洞庭湖的广阔作了进一步的描绘。诗人眺望夕阳映照下的洞庭湖景色,不由想起了国都长安,这里暗用了晋明帝(司马绍)“日远长安近”的典故。“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一句,用“猿啼”、“雁渡”抒发诗人的漂泊流离之感,与上文“近长安”相呼应。诗的最后两句说洞庭湖风景壮阔优美,可以画成图画,让那些贵人们欣赏,这样贵人们也许可以体会到猿啼雁飞、流民逐客行旅的奔波之苦,含蓄地流露出羁旅漂泊之感和对贵人们的怨愤。
诗为登楼抒怀之作。描绘登楼所见之景,抒写对京都的思念和行旅艰难的感慨。律诗中二联,常为一联写景,一联抒情。此诗突破常格,两联皆融合情景,境界深远。“春岸”两句,更融现景与想象于一体,为人称道。
这首诗的特点是寓情于景,在描绘优美动人的景色的同时,也透过“独”、“苦”、“难”、“唯堪”等字,向读者展示了自己的内心独白。
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春天,四十八岁的白居易终于结束了四个年头贬谪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的.生涯,赴任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他乘船沿长江逆流而上,途经岳州(今湖南岳阳)时,登上洞庭湖畔的岳阳楼,眺望那烟波浩渺、优美如画的无边春景,写下了《题岳阳楼》。
白居易《题岳阳楼》赏析3
[唐]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倚曲栏。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作品赏析:
岳阳楼就是现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的城楼。楼高三层,下瞰洞庭湖,碧波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这里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历代诗人才士来此游玩时,常常登楼赋诗。白居易的这首《题岳阳楼》也是登上这座城楼之后,借此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心志的。
诗一开头就紧扣题目,写他一个人登上岳阳楼的高楼,独自凭依着曲折的栏杆,俯视城下的湖水,波光粼粼,浩淼无际。洞庭湖是我国的大湖之一。杜甫在《登岳阳楼》的诗中形容洞庭湖说,它的波涛把整个宇宙都浮了起来。(“乾坤日夜浮”),“岳阳城下水漫漫”,这里的“漫漫”也是形容水势浩大,无边无际的样子。“危楼”,高楼。“独上危楼凭曲阑”,这个“独字”字既是写实,同时也透露了作者政治上不得意的孤寂心情。
第二联是写放眼远望的景象。春天,雨水渐多,湖水微涨,水波碧绿。岸边的草木,也已发芽抽条。草木的绿色与远处云梦泽的水色连接在一起,图面更觉广阔。傍晚,斜日西坠,残阳如血,天空的彩霞与湖水的红波交相辉映,红波近处,好想就是长安,它使人联想到似乎离长安近了。这幅图画色调明快,芳草、碧波,绿成一片,夕阳、晚霞,浑然一体。“夕波红处近长安”,在这绚丽的画图中又织进了作者的感慨和希望。这里,作者暗用了晋明帝“日远长安近”的典故。《晋书·明帝纪》有这样的记载:明帝小的时候,受到元帝的宠爱。有一次元帝把他抱在怀中,问他:“太阳和长安哪一个离我们近?”明帝回答:“还是长安近,常听说有人从长安来,没听说过有谁从太阳那里来呀。”元帝认为他聪明,想夸耀一番,于是大宴群臣,当着众臣的面提问,这次他却回答说,太阳离我们近。元帝很窘,问他为什么和上次说的不一样?他说:“我们一抬头就看见太阳,却看不见长安呀。”从此,元帝更把他看成奇才了。白居易借用这个典故说,看到映在湖中的夕阳,就想起了长安,这是符合他当时的心情的。我们知道,白居易是个有政治抱负的人,他虽受到排挤打击,贬谪在边远地区,但他始终关怀着祖国和人民的命运。长安是唐代的京城,古人常常以长安代指中央朝廷。他这时正由江州(在今江西省)调任到忠州(今四川忠县),不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心理上,都使他感到离长安近了一步。这种语意双关的诗句,传神地表达了他此时特有的心理状态。
但是,生活是复杂的,白居易的心情也是矛盾的。“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正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写照:岸边山中的老猿正攀着枯树站立在那里哭得那样伤心,天空的大雁在湖上横空飞渡,要渡过这无边无际的大湖还有许多困难。“苦”,这里是形容啼哭时极度伤心的程度。所以他感慨地说,这个地方风景壮阔美丽,也只可画成图画,张挂在贵人家的厅堂里,供他们欣赏。他们看到画面,却不能理解我这“猿啼苦”、“渡亦难”的心情啊。“图障”,画幅。“华堂”,装饰华丽的厅堂。“张”,这里是挂的意思。“看”读第一声,与“安”、“难”同韵。
白居易的这首诗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寓情于景,把写景和抒情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描绘优美动人的景色时,毫不掩饰地向读者敞开自己的心扉。
【白居易《题岳阳楼》赏析3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