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对诗歌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诗歌具有语言高度凝练、篇幅短小精悍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白居易诗歌评价,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歌评价:
著名诗人白居易以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写成的诗歌,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流传了下来,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诗篇。对于他的诗歌不同的读者给予了不同的评价。梅圣俞平:“状难写景,如在眼前;元微之云,道得人心中事,此固乐天长处,然情意失于太详,景物失于太露,遂成浅近,略无余蕴,此之所短也。”(张戒《岁寒唐诗话》),“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殆与元气相俟。致长韵大篇,动数千言,而顺当惬意,句句如一,无争张牵强之态,此岂捻断吟鬓,悲鸣吻物。吻者所能致哉?而世或以浅易轻之,盖不足与言矣。”(张若虚《滹南诗话》)
面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我们不能论定谁是谁非,每个人欣赏事物的切入点不同,欣赏事物的角度不同,所以对事物的评价也就不尽相同。我个人认为“情意失于太详,景物失于太露,遂成浅近”的说法有失妥当。
我们知道白居易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而切,欲闻之者深戒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即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采入诗歌唱。其全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补察时政“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而白居易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创造了讽喻诗一百七十余首,大体是对下层民众苦难生活的深刻反映,对上层达官显宦腐化生活和欺压人民的恶行的尖锐批判如《秦中吟》和《新乐府》这些诗用浅切平易的,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写,观点鲜明,而这些尖锐的批判使达官门咬牙切齿。“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从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白居易写这首诗不是为了写一首感天动地的好诗,而是要反映了人民为了满足贵族门的生活所深受的苦难,要教育权贵们,不要为了满足自己无聊的闲乐而把痛苦建立在百姓身上,要多为大众着想,站在民众阶层想想他们的行为是多么的不当。白居易就是这样用他那浅显易懂的语言写出作品,让自己的作品更易被人民接受,让作品的时代主题和内容更易理解。所以他的诗歌的浅近语言是有利于文学发展的,不应该遭到那么多人的质疑。
有人会说因为白居易是伟人,所以他写出的诗歌无论怎样看,怎样评价都是好的。就比如《刘十九》“绿蚁新陪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首诗明明写得毫无情调,一点文学色彩都没有,但是后人们却争着传诵硬说这首诗是一首好诗。说诗意很美,能闻见诗人亲切相问的声音,把与刘十九对饮清谈的那种欢欣与温馨很好地表达了出来。如果这是一首出自平凡人的手的诗,那它所受到的待遇就不一样了。有人会认为这是涂鸦之作,没有一个词是新的,都是普通得不能在普通的字眼,语言很艰涩,根本就不是诗歌。但是“寻常之事,人人意中所有,而笔不能达者,得生花江管写之,变成绝唱,此等是诗也。”(俞陛平《诗意浅说续编》)白居易信手拈出一首小诗,用口头语把眼前的景物很自然的写了出来令人读后沁人心脾。一首好的诗歌不一定都是奇异的词,只要用此词,在此境,能够最传神地表达出你的情感就是好词。所以白居易就是运用那些通俗易懂的词语来表达出他的感情,使他易于被人接受,作品的内容易于为大众接受,理解,吸引广大读者。只有这样的文章才是雅俗共赏的好文章,才能流传千古。据史料记载说白居易晚年居住在洛阳香山,整理自己一生的作品,深入农家田间地头,征求老妪老夫的意见,力求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所以我们今天才能有幸读到白居易这么清新的文章。
白居易最著名的两篇文章《长恨歌》和《琵琶行》就是作者以通俗语言接近时代方式开拓广泛读者的例子。《琵琶行》借琵琶女不幸的身世,表达自己遭受排挤,贬谪无奈的生活。当中两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千百年来广为流传,成为人民常用警句。《长恨歌》中“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梦幻而悲凉的色彩。从人性的角度赞美他们无与伦比的爱情,成为古往今来的爱情诗经典作品,这两篇诗歌都是为时为事而作的政治目的,而不是追求形式美。这样就让让文学尽可能地与世俗日常生活和普通人的思想接近,引起更多俗人欣赏,正如唐宣宗在《吊白居易》所说那样“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所以认为白居易的诗失于太详太露的说法是有失妥当的。
人物资料:
白居易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诗人,号称“诗王”,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汉族,公元772年2月28日生,河南新郑人,进士学历,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后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再后又升迁杭州、苏州刺史,晚年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等职。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分为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主要作品有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诗歌《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等近三千首诗。著有《白氏长庆集》,共有七十一卷。
一、社会关系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河南巩县县长,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曾任江苏徐州别驾。据《新唐书·白居易传》记载,白居易刚出生七个月就能翻书,他用姆指划拉的“之”、“无”两字,重试数百遍都象形不差。白居易五岁能吟诗,九岁识声律,读书十分刻苦。
白居易十六岁时,拿着自己的诗作去京城长安应考。考前,白居易将自己写好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诗,呈递给当时的诗坛领袖人物顾况看。顾况没看诗作,先看署名后,讥讽笑道:“长安百物贵,白居大不易!”然而当他读到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转而又惊又喜地说:“有句如此,居天下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在顾况的大力推荐下,白居易考中进士,从此名扬天下,此桩轶事亦传为美谈。白居易还与元稹共同发起了诗歌文学的“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白居易在洛阳时,还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
二、政治生涯:为官
白居易的政治生涯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公元800年,29岁的白居易考中进士后任翰林学士,成为很有发展前途的唐朝后备干部。这期间,白居易虽然官职不高,但很有政治热情。但是在815年6月,白居易44岁时,唐朝官场发生了一件大事:宰相武元衡和督察百官的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事情发生后,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书力主严查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文职官员,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越权行为;于是他被外放贬为地方官,来到江西九江任江州司马。
由中央到地方,官职没升反降,而且自己没有犯任何错误,白居易的政治生涯受此挫折,他心灰意冷,在诗作中流露出“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的避世求佛思想。三年后,白居易在好友崔群的帮助下,升任重庆忠州刺史。820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白居易又召回了首都西安,任中书舍人等官职。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于是白居易极力请求外放,822年出任杭州刺史。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使当地百姓免除了困扰己久的旱灾之苦,这就是西湖胜景之一的“白堤”。之后,白居易还担任过苏州刺史,七十岁时在朝中任太子少傅、刑部尚书等职。此时的白居易,虽然官越做越大,但是比起富有政治抱负的青年时期,他消极多了。但同时,白居易毕竟是一个曾经有所作为的、积极为民请命的正直官员,他仍然怀抱忧国忧民之心。勤于政事,作了不少有利于民的好事。
三、个人爱好:嗜酒
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样,也嗜酒成性。但李白、杜甫虽然爱好喝酒,但由于他们经济条件所限,与他们喝酒的人也大多是落魄文人,市井百姓等。而白居易喝的酒是自己家专门酿制的品味极高的美酒。他每次喝酒时也很排场,必有丝竹伴奏,僮妓侍奉。与他喝酒的也都是社会上的名流,如大将军裴度、大官僚刘禹锡等。
又据《穷幽记》记载,白居易家里有池塘,大得可以泛舟游弋。他宴请宾客,有时就在游船上。他命仆人在船旁悬吊百余只空囊,里面装有美酒佳肴,随船而行,要吃喝时,就拉起,吃喝完一只再拉起一只,直至吃喝完为止。如此看来,与李白、杜甫的苦况相比,白居易才算是真正的“酒中之仙”呢。
四、历史成就:诗歌
叙事诗《长恨歌》与《琵琶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长恨歌》作于806年,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引起强烈的共鸣,其中“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等名句流传千古。
《琵琶行》创作于816年。当时,宰相武元衡被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书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权奏事,又罗加了其它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州司马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遭此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送客至九江的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其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等名句字字珠玑。白居易还有不少赠酬亲朋好友的诗歌,情真意切,挚朴动人。但这类诗中较多叹老嗟病,伤往悼亡的伤感色彩以及度脱尘嚣的佛家思想。另外,白居易诗歌中最多的是杂律诗。以一些耐人寻味的抒情山水小诗较著名,白描手法,寥寥几笔,生意盎然。还有一些铺陈故实、排比声律的长篇排律和杯光酒影、艳情风月的小诗,也颇为时人效仿。
公元846年9月8日,白居易在洛阳去世,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 相关推荐
【白居易诗歌评价】相关文章:
白居易诗歌06-21
白居易诗歌【精选】06-23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06-05
白居易诗歌的特点09-12
白居易诗歌(精选60句)09-14
白居易诗歌语言风格08-21
白居易《歌舞》诗歌鉴赏10-27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03-23
白居易诗歌(精选40句)10-11
白居易的诗歌语言风格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