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的实质就是一首悲情之歌,所谓的悲情之歌,主要是从《长恨歌》前后对比来说的。具体的来看下!
《长恨歌》的写作背景就是安史之乱,在叙事长诗中,白居易对唐玄宗淫乱误国的事实进行讥讽,但是其主旨并不在于此,贯穿《长恨歌》全诗的是长恨,经历安史之乱后二人阴阳两隔,对彼此的思念构成这一真情流露的着眼点。
一、《长恨歌》概述
《长恨歌》是白居易所写的有关唐太宗与杨贵妃之间爱情故事的长篇叙事诗,其内容既有对唐太宗荒淫误国予以讥讽,又对唐太宗与杨贵妃凄婉爱情故事进行细致入微的描绘,并蕴含同情的个人情感。《长恨歌》不仅具有感人至深的情感故事,而且还具有特色性的艺术特点。
二、《长恨歌》的内容分析
从整体上来说,《长恨歌》的内容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分别是淫欢倾国、妃死恨生、帝思缠绵、长恨无期,从结构上来予以剖析。
(一)淫欢倾国
在“淫欢倾国”这一部分,主要是就唐玄宗与杨贵妃缠绵现实生活予以细致描绘,其结果自然与下文安史之乱的爆发,以及所造成的巨大灾难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蕴含着白居易对唐玄宗“淫欢倾国”的讥讽。
在《长恨歌》的开始就对杨贵妃的美貌予以描绘:“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一句既有对杨贵妃出众外貌直接描绘,又运用对比揭示出受到宠爱的原因,“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与“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则是对二人的骄奢生活予以刻画,表达出皇帝对杨贵妃的过度宠爱,尤其是在前一句中,皇帝“爱屋及乌”的特点被淋漓尽致揭示出来,这也就为以后安史之乱爆发埋下伏笔。再来看“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一句,因为与贵妃处于欢乐之中,皇帝不再上朝,大臣们只能在宫殿上苦苦等待,淫欢倾国的讥讽之意至此暴露无遗。
(二)妃死恨生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是由淫欢倾国转为妃死恨生关键点,杨贵妃的命运至此发生变化。这一部分是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在“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一句中,就马嵬兵变进行具体的描绘,在南逃的过程中,皇帝的卫队止步不前,陈述杨国忠与杨贵妃的罪恶,杨国忠被处死,继而在卫队的压力下皇帝又处死杨贵妃,从此二人阴阳两隔,这对唐玄宗造成很大的打击,“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与“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写到了唐玄宗在贵妃死后两次痛苦欲绝的情感经历,表达出对贵妃的思念之情,其中所表达出来的悔恨之情、思念之情令人动容。
(三)帝思缠绵
在“帝思缠绵”这一部分,主要是就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怀念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与描写,在叙事长诗中,白居易并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完全站在唐玄宗的视角来表达出对贵妃的思绪,在这其中,为渲染这种情感,作者将道士寻找杨贵妃予以神话,从而使得长诗具有超凡脱俗的意蕴,尤其是“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与“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这两句,就是将却表达出对自己爱人的真情实感与美好祝愿,这与常人并没有异样,从应用的手法这一视角来进行分析,白居易是将虚幻的想象与内心的情感结合在一起,幻想杨贵妃并没有真正离开人世间,而是成为了仙子,飞往蓬莱仙岛,这一愿望虽然是不契合实际的,但是在虚幻仙境的设置中,却反衬出、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真爱。
(四)长恨无期
长恨无期的视角与上文出现了转折,即是从原来皇帝对杨贵妃的思念已经转化为杨贵妃对唐玄宗绵绵无期的痛苦的思念。在“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一句中,就是以“霓裳羽衣舞”来暗示二者的重逢,但是在经历安史之乱后,历史的车轮已经无法阻挡,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国家的灾难中不得不分开,回忆其皇帝对自己的宠爱,于是生发“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的感触,在这句诗中,杨贵妃并没有表达出自己对于皇帝赐死怨恨之情,而是包含感激的情感,对于皇帝的宠爱感恩戴德,在回到仙境后,贵妃依然不忘旧情,面对皇帝派来的使者,贵妃将自己留存已久的钿合金钗送走,从而表达出自己对皇帝念念不忘深情,“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一句表达长恨无期此意。
三、《长恨歌》的艺术特色分析
(一)叙事性与抒情性的结合
叙事性与抒情性的结合就是指长诗的第一部分与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在《长恨歌》的第一部分,白居易主要是就安史之乱产生、发展予以叙述,在后两个部分则是表达出凄婉的爱情情感,这也就成为《长恨歌》情感表达的主旋律。本文认为,二者之间的地位并不是并重的,对历史事实的阐述一方面可以为揭示下文的情感做出铺垫,将其放在历史演进的大背景下,从而就大大增加了悲凉的历史厚重感,另一方面则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唐玄宗淫乱误国的错误予以讥讽。
(二)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交融
在《长恨歌》中既有现实主义的内容,也有浪漫主义的内容,具体来予以分析。在《长恨歌》中有关安史之乱的内容就是对历史的具体叙述,因此就应该归属于现实主义的范畴,但是毋庸置疑,《长恨歌》的主题并不是对历史的复述,对于白居易来说,就是要借助于《长恨歌》来表达出对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真挚情感的赞颂,在二人绵绵无期的长恨中表达出对人间真情的感叹。
(三)对比手法与工笔刻画的对接
在《长恨歌》之中,有大量的抒情性的工笔描绘,展现出杨贵妃优美舞姿与婀娜风韵,尤其是在兵变之后,杨贵妃被处死,在面对阴阳两隔的这一个残酷现实,唐玄宗无尽愁苦都是借助于工笔刻画来进行表达的。
除此之外,对比手法的应用也是《长恨歌》的一个特色化的艺术特点。这一手法的应用主要是体现在杨贵妃生前与皇帝的美好生活与杨贵妃被处死后皇帝孤苦伶仃生活的对比,从人性的视角来看,这一对比会产生极大的反差,从而起到激荡人心的作用,留下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
四、结语
《长恨歌》是以安史之乱为背景而书写的杨贵妃与唐玄宗之间凄婉的爱情悲剧,本文是从内容与艺术特色这两个方面对其予以赏析,展现出其令人无法忘怀的艺术魅力。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赏析】相关文章: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及赏析04-30
白居易的《长恨歌》原文及赏析10-27
白居易的长恨歌原文及赏析04-22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07-05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赏析及翻译注释04-17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05-08
【精选】白居易《长恨歌》原文06-20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10-25
长恨歌原文白居易03-24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