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课堂实录

2024-03-12 好文

《乘法分配律》课堂实录1

  一、设计情境,初步感知规律

  1、课件出示:

  本学期学校来了4位新教师,总务处需要为老师购买办公桌椅,了解到的价格情况:办公桌第张100元,每把椅子40元,请同学们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帮助总务处算一算,为新教师购买办公桌椅一共要多少钱?

  2、学生列式计算汇报:

  (100+40)×4      100×4+40×4

  =140×4=400+160

  =560(元)=560(元)

  3、表扬学生用两种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计算结果相等,就可以用等号连接两个式子。”

  二、比赛激趣,引发猜想

  1、比赛(分男女两组)::

  65×17+35×17(65+35)×17

  28×42+62×42(28+62)×42

  40×25+4×25(40+4)×25

  做后讨论,感到计算结果相同,但计算的简便有所不同。

  2、两题中自己选择一题计算:

  (62+38)×88   62×88+38×88

  说说自己选择的理由。

  三、开拓思维,验证猜想

  1、观察前面五组题目,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发现。

  生1:(A+B)×C=A×C+B×C

  生2:(○+□)×△=○×△+□×△

  生3:(老+师)×邱=老×邱+师×邱

  2、提问:同学们肯定已经在这里找到了一个规律,可是,是不是所有的数学都适合这个规律呢?你能不能再举例证明自己的猜想呢?

  学生自由举例。

  在学生所举例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乘法的意义上去理解算式。

  以98×21+2×21=(98+2)×21为例:

  左边表示98个21加上2个21,一共100个21,左边也是100个21。等号两边的形式虽然不同,但所表示的意义是一样的。其他算式所表示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3、归纳:尝试用数学语言概括规律,再对照书本,规范语言。

  四、辩证思考,灵活运用

  1、怎样简便怎样算

  (1)(8+92)×5      37×42+63×42

  (2)101×45       18×16+17×16

  (3)(100+40)×4    32×5+8×5

  学生先观察,再交流方法。

  生1:像第(1)组的题目,还是用乘法分配律比较简单。

  生2:101×45这题,101接近100,我把101改写成(100+1),然后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就很简便。

  师生一起加以肯定。

  生3:18×16+17×16这一题我觉得怎样算都不简便。

  生4:我觉得这题运用乘法分配律,先求出18+17的和比较简便,因为这样只算两步,按照原来的运算顺序要算三步。

  师:乘法分配律是通过改变原来算式的运算顺序,使计算方便,虽然18×16+17×16计算时没有出现整十整百数,但改变运算顺序后,计算比原来方便了。

  生5:第(3)组的两道题目其实这样直接算也比较简便,不一定要用乘法分配律。

  师:(赞赏地)说得好!在计算的时候要根据数字特点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不要盲目使用。

  反思:

  1、充分体现寻找规律、描述规律、应用规律、发展规律的过程。确定教学目标时,我将传统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拓展为“通过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发现乘法分配律”,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多关注学生获得结果的过程。学生从对规律的初步了解、深入理解到应用和拓展,是一个从琐碎到整合,正表述到逆表述,从单一到开放,从静态到动态的.过程。其间培养了学生从“猜想与验证”等探究的方法。

  2、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从新课的学习开始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学生会认为只要应用乘法分配律就能使所有的计算都变得简便。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就是要得到一个整十整百数,这样才叫简便。而忽视了乘法分配律的真正内涵——改变原来式子的运算顺序,结果不变。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选择了第(3)组两种情况,让学生明白,乘法分配律不是简便计算,是两个相等算式之间的结构特征,只有当数据比较特殊时,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来改变计算顺序,使原先的计算变得简便。这种科学的辩证思想的建立,对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计算是十分有利的。其次,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用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增加解决问题的能力。

《乘法分配律》课堂实录2

  一、找朋友引入

  上课伊始,刘老师以诙谐的语气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认识学生,让学生用“某某”是我的朋友,“某某”也是我的好朋友这两句话变成一句话“某某”和“某某”都是我的好朋友。如:小郑和小陈都是老师的好朋友。

  然后老师又说:能把上面的一句话分成两句话来说吗?虽然两者表达的含思相同,但可以体会中国语言的美妙,奇特。话锋一转:"美丽的数学世界有没有这样的神奇的事情呢?"

  刘老师以“趣”引领,此时,学生的“胃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二、开门见山式新授

  教学“乘法分配律”首先在黑板上写数字3,然后请学生用专业的语言回答写的是什么?

  生1:是3。

  师:不够专业。

  生2:一个3。

  师:这才专业。

  接着老师写了6个3,用加法连接3+3+3+3+3+3.老师一边写学生一边说:一个3、2个3、3个3、4个3、5个3、6个3.然后板书:6×3,接着出示5个3,3+3+3+3+3,乘法为5×3,最后写了一个“3”,

  问:会用乘法表示吗?

  生:1×3。

  师:左边是6个3,右边5个3加1个3也是6个3,因此:3×(5+1)=5×3+1×3。

  师:谁呢用专业的语言读一下?

  生:3乘5加1的和等于5乘3的积加1乘3的积。(这之前很多学生读错,但是就是这个读对的老师也说不够专业。)

  接下来的语言描述更有趣:老师师范要求学生说到“和”和“积”时要加动作,如读3乘5+1的和时用力跺脚。

  师:陈老师(学生)很励害。把孩子称作老师,这个做法非常好,能让学生感受到在轻松课堂中学习。刘老师风趣幽默,学生很喜爱这个动作,使整过课堂一直在很轻松的氛围中度过,也让学生记住了要点。

  师:左边和右边有很多相同。你能找出最大的不同吗?

  生:左边先求和再求积,右边先求积在求和。(前面失败后最后总结的)

  三、基础练习

  (1)师:谁能从右边写到左边

  学生1写:4×(5+1)=4×5+4×1

  学生2写:8×(5+1)=8×5+8×1

  能不能写一个不是乘1的算式?生上黑板写出10×(12+8)=10×12+10×8

  师:还有吗?能写得完吗?左边和右边这种现样在数学中叫什么现象?

  板书:乘法分配律

  刘老师的课堂语言艺术令人佩服,把学生称为先生和女士,还很时尚!教师的'语言有点象大兵的声音特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师:在哪里见过这个规律?

  老师出示:12×3=

  问:怎么计算?学生只会说出算法,不会说算理。

  师补充:把12拆成10和2,先算10个3,再算2个3。于是板书12×3=

  10×3+2×3

  (2)求长方形的周长。

  a

  ba×2+b×2=(a+b)×2

  a

  bc

  (3)求长方形总的面积。(只列式不计算)a×c+c×b=(a+b)×c

  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很自然的水到渠成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规律和公式表示。

  (4)师:能说一说什么叫乘法分配律吗?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表表示吗?

  学生用不同的图形来表示,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学生读,全班同学不自觉的跺脚。

  出示乘法分配律公式和语言表述。(多媒体)

  (5)56×78+□×□=

  师:方框中可以填什么?

  (6)476×98+476×2=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汇报。

  老师要下课,学生三鞠躬,指导学生感谢老师。注意礼仪教育。

  整个教学,孩子们都在刘老师诙谐幽默的语言引领加上“特定”的肢体语言,轻易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由浅入深和层层递进的练习,孩子们对乘法分配率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运用的得心应手。

  这样的课堂真有趣,孩子们在学习着,也在享受着。学生从开始的无所适从到后来的心有灵犀,无不体现着刘老师驾驭课堂的游刃有余,每一个与会者都被刘老师的幽默诙谐,睿智所折服。

  • 相关推荐

【《乘法分配律》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乘法分配律》教后反思02-29

《吆喝》课堂实录03-06

《春》课堂实录03-07

《背影》课堂实录03-03

《背影》课堂实录【精选】03-03

“浮力”课堂实录03-04

《秋天》课堂实录02-29

散步课堂实录12-18

蒲公英课堂实录05-05

《猫》课堂实录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