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课堂实录

2024-03-07 好文

  《春》课堂实录 篇1

  师:你们都已经历过十多个春天了,能否用一句饱含情感的语言说说你对春天的深刻感受?

  生(齐声):能!

  生:春天是最有情感的,高兴的时候就风和日暖,生气的时候就雨打雷轰。

  生:春天是最富诗意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生:春天是一位高超的化妆师,把花草树木、峰峦田野,都装点得生机盎然,蓬蓬勃勃。

  师:感受真够深刻。现代著名作家末自清先生对“春”又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请速读课文后说说。

  (两分钟后)

  生:春天是新生的娃娃。

  生:春天是美丽的小姑娘。

  生:春天是健壮的小伙子。

  师:春天是娃娃,是小姑娘,是小伙子,你最喜欢的是——

  生:娃娃。

  师:请说说理由。

  生:因为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师: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哪个同学能具体说说“新”在哪里?

  生:刚睡醒张开眼是新,山朗润、水涨起、太阳红都是新。

  生:刚从土里钻出来的小草,树上的、草丛里的花儿是新的。

  生:泥土的气息、青草的味儿,甚至空气、鸟鸣、牧曲满是新的。

  生:春天的一切,整个春天都是新的。

  师:都说得挺好。由是,末自清把春天比喻成刚落地的.娃娃,目的是让人——

  生:为娃娃的成长辛勤劳动。

  生:从娃娃身上,看到未来,看到希望。

  师:意蕴很深刻。那有没有喜欢春姑娘的?

  生:有,我喜欢,喜欢春姑娘的美。

  师:春姑娘确实很美,花技招展的,能否通过阅读,发挥想象,在叙述她的美中渗透进自己的感受?

  生:园子里、田野里满是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小草,给人一种轻盈、舒适的美。

  生:树上的桃红像火,杏粉像霞,梨白像雪,遍地的野花散在草丛中像眼睛、像星星,层次分明,参差错落,是一种匀称、和谐的美。

  生:花丛中嗡嗡的蜜蜂和飞来飞去的蜂蝶,絮花嫩叶中的鸟儿和牛背上的牧童,都欢欢乐乐,舒舒畅畅,给全种愉悦的美。

  生:细雨、薄烟笼罩下的村庄朦朦胧胧,隐隐约约,诗情画意般的很美很美。

  生:蓝天上放飞的风筝,悠悠扬扬的,激发人们无尽的深思和遐想,更是美。

  师:感受很深,想象力也很强,真佩服你们。读书啊,写作啊,都要这样,敢于思考,敢于想象,敢于发别人之未发。

  师:春姑娘这么美,能不引发你们去——

  生:去追逐。

  师:能否说得更准确些?

  生:去追求。

  师:对!人生,就是要大胆追求,不懈追求,只要敢于追求,人生的春天就一定是属于你们的。

  师:朱自清把春天比喻成娃娃,比喻成小姑娘,还比喻成——

  生(齐):健壮的青年。

  师:这个健壮的青年谁喜欢?

  生(齐):都喜欢!

  师:请抓住关键的字、词、句,着重突出你的感受和领悟,说说喜欢的原因。

  生:一个“张”字,不仅仅指苏醒,“朗润”“涨”“红”等字词,也不仅仅指春天的山、水和太阳的变化,更是指在春风的吹拂下,春天的一切都充满了活力。

  生:一个“钻”字,更是春天充满活力的高度体现。因为这个“钻”字,田园绿了,诱得人们在上面尽情地玩耍,诱得人们也充满了活力。

  生:一个“让”,一个“闹”,一个“眨”,花儿竟相开放,蜂蝶竞相追逐,热热闹闹的景象令人惊讶不已。花、草、生物都人性化了,这就是春天,这就是充满活力的春天!

  生:一个“抚摸”,便产生了尽情的“酝酿”“卖弄”和“应和”,便使人生发了万般感觉,万般想象,万般喜说。

  师:说得太好了。这感觉、这想象、这喜悦,全出自于“抚摸”,“抚摸”传递着柔和、芳香和喜悦,这是多么的惬意和舒畅啊,令人情不自禁地对生活、对未来充满美好、强烈的畅想。

  生(齐):正是这样。

  师:请细读六、七段,再深刻体味、联想和想象。

  (学生读得琅琅上口,津津有昧)

  生:即使是在薄烟般的细雨笼罩下,树叶仍绿得发

  亮,小草仍青得逼眼,勃勃的生命力真教你无法抵御。

  生:即使是在上灯的傍晚,那点点黄晕的灯光,也闪射出无法抵御的光芒。

  师:春天,就是具有这么一股永恒的魅力!因而,朦朦细雨之中——

  生:撑伞的、披蓑的、戴笠的,仍在行走、仍在劳作,这种执著、这种精神,让人感受到春天不可抵御的巨大力量。

  生:于是,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涌出户外,拥抱春天,放飞希望。

  生:于是,舒活筋骨,抖擞精神,“一年之计在于春”,所有的工夫为的都是所有的希望。

  师:于是,人们簇拥着春天,挽着春天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去——

  生:去憧憬美好的生活。

  生:去实现美好的希望。

  生:去建设美好的未来。

  生:去奋斗、去追求、去创造。

  师:奋斗、追求、创造,是春天赋予人们的神圣使命,因此,生活才有收获,希望才重美好,未来才夏辉煌。所以,我们要珍惜自然的春天,更要珍惜人生的春天,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为人生、为理想而不懈奋斗。

  师:这篇散文写得很美。请欣赏地读,读出韵昧、读出情感、读出思考,然后,抓住一个角度,如选材、语言、修辞、立意等等,写出这篇文章在写法上好在哪里,二百字左右。ハ驴巍

  《春》课堂实录 篇2

  一、 课前谈话:

  1、小朋友,大家好!今天是我们第一次见面,我姓张,来自龙溪学校,你们可以叫我:(张老师)我知道,咱们205班是个很棒的班级,个个都很出色,相信在这堂课上,你们将会发挥得更出色。

  2、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好,那现在我们来听一首有关春天的歌轻松一下,会唱得也跟着唱一唱。(放春天的歌)

  师:刚才老师看到你唱得很认真啊!能告诉我吗,你找到了哪些春天的消息呢?(青翠的山林、红花、绿草、小黄鹂、小朋友)

  二、读古诗,学字词。

  1、导语:春天就像是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的。刚刚我们在歌曲中知道了很多消息,(板书:消息)那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诗歌中,去寻找春的消息吧!(板书:春的)请小朋友打开语文书,翻到152页,读一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可以问问同桌,也可以查查字典。

  (学生自由读,师巡视。)

  2、交流字词。

  导语:春天到了,大树长出了嫩绿的枝叶,你们看,树上有很多词语宝宝,你认识它们吗?(出示词语)

  指名两位小朋友读,齐读。

  师:你们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吗?(都是动词)

  师:你喜欢哪个词呢?

  (爱怜:疼爱,喜爱。反义词是伤害。)

  (漂白:使用化学成分把某样的东西漂染成白色的过程。)

  (牵引:过会儿,我们大家都会被什么牵引。)

  (雀跃:像麻雀一样不停跳跃,形容非常高兴,欢呼雀跃。)

  (照耀:用耀眼的光芒照亮。造句:太阳照耀着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于是世界温暖了,生物又充满了活力。)

  (搔痒:刺激使觉得痒。)

  3、小朋友已经读准了字音,那接下来,就让我们擦亮眼睛,一边读一边去诗歌中去找找春的消息吧!(学生自由读)

  三、学习课文。

  师:你找到了春的消息吗?(随机学习)

  (一)学习第一小节。

  1、教学“风,摇绿了树的枝条。”

  生:我找到了春的消息,那就是变绿的枝叶。

  师:(板书:枝条)出示图片。哦,春风一吹,枝条都绿了。(板书:春风)

  师:那你能让大家看到绿绿的枝条吗?(学生读)

  师:你觉得他读出绿了吗?(读出了,他这个词读得很好。还有他把摇也读得很好。)

  师:是啊,摇绿让春天有了生命。让我们看到了枝条在风中轻轻地摇摆。

  师:你能读出摇摆的枝条吗?(生读)

  师:好有生命的枝条啊!好绿的枝条啊!(生读)

  师:你们瞧,现在我们的教室里满是绿色了,我们一起读吧!(一起读)

  师:我们一起来学做一下小诗人吧,出示:风,——————。风,————————。

  2、教学“水,漂白了鸭的羽毛。”

  师:我们还找到了哪些春的消息呢?

  生:雪白的鸭子下水游泳。

  师:(出示图片,板书:春水 鸭子)你能让大家看到雪白的鸭子在水里游戏啊?(生读)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师:摇绿让我们看到了富有生命的春天,同样漂白也让我们看到了春天的生命。

  师:还有哪只的鸭子的羽毛也是白的?(生读)

  师:你们让老师看到了,春天来了,一只只雪白的鸭子都下水游泳了。一起读。

  师:谁来做一做小诗人?出示:水,——————。水,——————。

  3、教学: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你看,春天已经来到!

  导语:春姑娘这么美丽,我们一起欢迎她的到来吧!(出示)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把你的渴望用朗读声表达出来!(个别读)

  师:她有点想出来了,谁再来把她呼唤出来?(生读)

  师:她听到你们这么强烈地希望她来,真高兴!我们一起把她带到我们的面前吧!一起读!

  (二)学习第二小节。

  导语:你还找到了哪些春的消息呢?

  生:我们都换上了春装。(板书:换上春装)

  师:你看,换上了春装,就像小鸟换上了新的羽毛,多自在啊!你来自在地读一读吧!(个别读)

  师:这么自在的我们,像小鸟一样飞过——树林,飞上——山冈

  还会飞过哪里呢?(飞过田野,飞过小溪,飞进竹林)

  师:看你们,为了寻找春天,心情真是急切啊!那就让我们一起急切地读一读吧!一起读。

  (三)学习第三小节。

  导语:你还找到了哪些春的消息啊?

  1、教学:看到第一只蝴蝶飞,它牵引着我的双脚。

  生:蝴蝶飞。

  师:小朋友,你们看,蝴蝶在花丛飞。(放视频)

  师:老师看到啊,你的眼神被这只蝴蝶牵引住了。读一读吧!

  师:还有谁被牵引住了?(生读)

  师:你们想和它交朋友吗?那就一起读吧!

  师:美丽的蝴蝶四处飞舞,我们的脚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它跑了,看得出,你们都非常喜欢蝴蝶。(出示:我高兴地捉住它,又爱怜地把它放掉。)

  2、教学:我高兴地捉住它,又爱怜地把它放掉。

  导语:你那么喜欢它,为什么又把它放了呢?

  生:因为蝴蝶非常美,我不想伤害它。

  生:蝴蝶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不能伤害它。

  师:(各种蝴蝶的图片。)介绍蝴蝶:蝴蝶的种类有很多,它的一生非常短暂,最多不超过一年,这一年还是从卵开始算起,卵孵化成幼虫,幼虫化为蛹,蛹最后羽化成成虫,成虫就是我们看到的蝴蝶。一般成虫期的蝴蝶也只有20到30天。就让我们珍爱这些小生命吧!让蝴蝶舞出春天的'精彩吧!一起读。

  (四)学习第四小节。

  导语:还知道了哪些春的消息呢?

  1、学习:看到第一朵雏菊开放,我会禁不住欣喜地雀跃。

  生:美丽的雏菊。

  师:(出示雏菊)当你看到第一朵雏菊开放时,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呢?(开心、兴奋)让我们感受一下你的心情好吗?(生读)

  师:老师确实感受到了你的雀跃,还有谁想表现呢?(生读)

  师:这么美丽的雏菊开放了,谁想和它打打招呼呢?谁想和它说说话呢?(你看,我长高了!)

  2、学习:小花朵,你还认得我吗?你看我又长高了多少!

  师:真自豪啊,已经长高了!请你自豪地读一读吧!(生读)

  师:谁还想长高?(生读)还有谁想长高?(生读)

  师:自豪的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朵美丽的雏菊吧!一起读一读!

  (五)学习第五小节。

  导语:还有哪些春的消息呢?

  生:新的绿苞。(板书:绿苞,出示图片,师:你看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啊!这就是生命的复舒啊!)个别读。

  师:沉睡的溪流。(板书)

  师:为什么是沉睡的溪流呢?(冬天溪流结冰了,春天来了,溪水融化了。)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和它唱歌,一起和它奔跑吧!一起读。

  (六)第六小节。

  导:还有哪些春的消息呢?

  1、生:小草。

  师 :谁想和小草来个亲密的接触呢?请闭上眼睛。(师用草去触碰小朋友的脸。)什么感觉?把你的感觉读出来吧!(生读)

  师:还有谁想试?师生合作读。

  2、

  师:有时候同样一句话,但用不同的朗读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感觉,比如最后一行,你想让我看到怎么样的小草呢?(小草偷偷地钻出来。)生读。(调皮的小草)生读。

  师:感谢你们的朗读,让我看到了各种各样,徐徐如生的小草。那就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吧!

  四、背诵课文。

  春天那么美,使人这么快乐,那就让我们把这些春的消息永远留下来吧!想一想有什么方法?

  《春》课堂实录 篇3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理解关键字词。

  2、熟读成诵。

  3、理解文中流露出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教学重点:

  1、通过文章理解,体会文中流露出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2、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1、赏析文句。

  2、归纳概括宴会之乐。

  教学过程:

  环节一《一分钟的生命》

  导入课文

  师:假如人生只有一分钟,我们又将如何度过自己的生命?

  生: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师:今天,我们将通过一次宴饮来探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环节二初读感悟,检查预习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请同学们先把这篇序文集体朗读一遍,然后再来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

  师:同学们读得很整齐,但是要注意句读的停顿和语气的抑扬顿挫。另外,这篇序文在形式上有一个特点,大家注意到没有?

  生:以散句为主,但是散中有整,音韵和谐,韵律优美。

  师:回答得非常好。现在我们来继续诵读,前四排读第一句,后四排读第二句。读完之后再调过来,后四排读第一句,前四排读第二句,然后这样试着自己背诵一下。

  师:在同学们初读课文、感悟文章之后,我们就用幻灯片检查大家的预习工作完成得怎样。哪位同学先来说一下实词的翻译。

  生:假(提供)飞(使……飞动)序

  师:回答得很正确,现在请一位同学来解释虚词。

  生:良有以也(名词,原因)阳春召我以烟景(介词,用)开琼筵以坐花(连词,而)

  师:这位同学解释得很准确,预习的时候很细心。很好,请坐下。接下来再请同学们翻译两个句子。

  1、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2、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生:第一句的意思是春天用艳丽的景色召唤我,大自然把炫丽的景色赐予我。

  师:很好,“大块”在这里的意思是大自然,“文章”在这里是古今异义词,翻译为“色彩绚丽的景色”,请同学们把这两个地方打上着重符号。

  师:第二句,哪位同学来翻译一下?

  生:“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的意思是摆开筵席来坐赏名花,行酒如飞醉于月下。

  师:很好,你把这句话的意境翻译得很美。请同学们看幻灯片上的参考翻译。

  环节三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师:请大家放声速读课文,然后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生: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文章的标题《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师:标题告诉了我们哪些内容?

  生:时间是春夜,地点是桃花园,事件是宴请,人物是李白和他的堂弟们。

  师:回答得很准确,这篇文章的中心事件是“宴请”,我们在作文里也经常写到宴请,比如中秋佳节、国庆佳节、端午节等等。我们写宴请会怎么写?会像李白那样写吗?那李白又是怎样写的呢?

  环节四复读课文,把握本文感情基调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之后,说出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生:我读出的是一种美好的感觉,应该说是“欢乐”的感情基调吧。

  师:同学们有没有其它看法?没有学生回答。如果没有,那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来讨论下面这个问题。

  环节五问题探讨

  探讨一: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欢乐的,那么作者在文中到底写了哪些乐事?(请用“……之乐”的格式来概括)

  师:老师可以先做一个示范。由“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这两句可以归纳概括出“共叙天伦之乐”。李白和他的堂弟们相会于桃李芬芳的花园,叙谈兄弟间的天伦之乐,与前面的为欢几何的“欢”相照应。这种欢不是别的,正是天伦之乐的欢。接下来请同学们讨论这个问题,然后畅所欲言。

  生:由“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概括出“群季俊秀之乐”。“群季俊秀,皆为惠连”,说的是众兄弟人才荟萃,都是谢惠连一样的人物。在古代,伯仲叔季作为兄弟间的排行,因此以季指代弟,谢惠连是南朝著明山水诗人谢灵运的族弟,十岁能作文,深得谢灵运的赏识。作者以谢惠连比他的兄弟,同时以谢灵运来比自己。

  师:刚才这个小组的同学发言相当精彩,“吾人咏歌,独惭康乐”这一句自然是作者的自谦之辞。其实李白是很自信和自负的,他曾在给大臣韩朝宗的自荐信中说自己有“倚马可待”之才,说自己三十岁就诗文有成。由此可见,他自视甚高。请大家继续探讨发言。

  生:“幽赏未已,高谈转清”,李白和他的从弟们赏的是“阳春烟景”,谈的是天伦乐事,所以我们小组概括为“高谈幽赏之乐”。

  师:你的心思很细腻。在这里,美景烘托乐事,幽赏助长高谈,从而把欢乐的激情推向了高潮。

  生:我们小组由“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总结出了“坐花醉月之乐”。这两句集中写春夜在桃花园欢宴的高潮场面,“月”是春夜之月,花是桃李之花,兄弟相会,花叶交辉,幽赏高谈,其乐无穷。摆开盛宴,坐在花间,举杯如飞,醉于月下,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

  师:这位同学的语言组织得相当精彩,希望大家再接再厉!“羽觞”又称“爵”,是酒器的名称。在古代,“爵”与“雀”相通,酒器的形状活像一只飞雀,有头、有尾、有羽翼。李白从“羽”字着想,生动地用了一个“飞”字,就把众人频频举杯痛饮狂欢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生:由“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总结出“赋诗罚酒之乐”。“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写的是李白和他的从弟们狂欢痛饮,但是光痛饮还不够,还要写诗作赋来宣泄自己欢乐的情感,表达自己高雅的情怀。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我们总结一下,作者在文中写到了共叙天伦之乐、群季俊秀之乐、高谈幽赏之乐、坐花醉月之乐、赋诗罚酒之乐。

  探讨二:文章极力叙述夜宴之乐事,但文中还出现了“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样的说法,这种说法与夜宴之乐事矛盾吗?

  生:不矛盾。

  师:为什么?请你分析一下。

  生:因为李白所说的“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并不是体现思想的消极颓废,而是认为人生短暂,自己应该珍惜时间及时为欢,所以与夜宴之事不矛盾。

  师:刚才你说人生短暂,在文中能否找到依据?

  生:“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师:“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逆旅”是什么意思?

  生:旅社。

  师:逆者,迎也;旅者,客也。迎客的地方就是旅馆。后面这一句,请注意,“光阴”是从哪个角度讲的?

  生:时间。

  师:天地呢?

  生:空间。

  师:时间,用古人的话来讲就是,古往今来曰“宙”;空间,上下四方叫“宇”,宇宙。请大家注意一下,他说天地是万物的旅馆,写出了天地的什么特点?

  生:广大。

  师:那么光阴是百代的匆匆过客,写出了时间什么特点?

  生:短暂。

  师:大家想一下,文章刚开始,李白就把天地写得这么广大,把时间写得这么迅速,有什么目的?

  生:衬托。

  师:极力地反衬出人生的短暂。一般来讲,一个宇宙意识很强的人,他的生命意识是超强的。李白就是这样的人,所以当他感到天地这么广大,时间这么迅速时,很自然地就把目光收回来,放到自己身上,问了一句什么话?

  生:为欢几何?

  师:“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请大家注意一下,这个“浮生若梦”好像跟哪句话似曾相识呢?

  生: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师:“浮生若梦”,这个喻体选得好吗?

  生:好。

  师:梦有什么特点?

  生:虚幻的、朦胧的、短暂的。

  师:注意,李白用的是“浮生”,凭大家的艺术直觉,你觉得“浮生”好还是“人生”好?

  生:“浮生”好。

  师:为什么?“人生”为什么不好?

  生:太直白,没有韵味。

  师:大家的语感很好。“人生”太直白,太普通,而“浮生”有什么感觉?

  生:漂浮感。

  师:还有一种形象感。人生好像浮在水上的东西一样,漂浮不定,这样写有一个好处,可以把人生的悲凉感写出来,表达效果要比“人生”好。李白在长安的时候,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豪情壮志,但在政治上多次碰壁,因此这句话有一种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迷惘感、漂泊感。正因为人生短暂、虚幻莫测,所以作者提出珍惜生命,珍惜美好时光,用文章的话叫及时为欢,就像古人秉烛夜游一样,“秉烛”其实就是抢占时间,“夜游”就是拓展空间,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没有超越这一点。所以夜宴和“浮生若梦”并不矛盾。

  师:除此以外,作者夜宴从弟还有没有其他理由?

  生:没有。

  师:大家看,这句话下面用了一个什么连词?

  生:况。

  师:什么意思?

  生:何况。

  师:表达什么关系?

  生:递进。

  师:大家来读一下这句。

  师:这两句写得好吗?

  生:我觉得写得很好。因为这两句在形式上很对称,使用的字,又非常有意境,情绪就被表达出来了。

  师:讲得太好了。这位同学首先感觉到句子很对称。另外他还想到了高考考点,分析了字词,他的分析思路非常好。这两句是李白的千古名句,“烟景”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妙处?

  生:烟柳美景。

  师:“烟”给你什么感觉?

  生:朦胧、飘缈。

  师:还有梦幻感。大家想象一下,景色像被一层轻纱笼罩一样,是不是非常有意境。这个烟字还可以跟别的字词组合吗?

  生:烟花、烟光、烟云、烟雾、烟波浩渺。

  师:但是这里李白用了一个烟字,后面跟了一个景字,写得很妙,写得很美。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烟景?

  生:因为有雾气。

  师:这里写的是什么季节?

  生:阳春。

  师:如果我们把这句改为“春天召我以烟景”好不好?

  生:不好。

  师:为什么不好?阳春就更好吗?

  生:阳春体现出它是早上的春天,早上的春天是烟雾弥漫的`,能制造一种朦胧的感觉。

  师:她讲得对吗?

  生:对。

  师:“阳”给你什么感觉?

  生:很温暖,有阳光。

  师:很好,“阳”除了温暖以外,还有光。无论是散文还是诗文,“阳春”总能让我们想到阳光普照大地的温暖画面,凡是让我们能想象到一个画面的都叫做形象,比如炎夏、金秋、寒冬等等。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温暖的春天用朦胧梦幻的美景来召唤“我”,这里作者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

  生:拟人。

  师:这样就把春天写得很有感情。我有一个翻译,你们看怎样?温暖的春天用朦胧梦幻的美景来勾引“我”。

  师:这个翻译好吗?

  生:不好。

  师:为什么不好,“召”和“勾”有什么不同?

  生:“召”字有亲切感。

  师:你给我做一个“召”的动作。这个动作是“勾”。“召”体现了阳春端庄、美丽、大气,“勾”则是一种轻佻。李白创造了“阳春烟景”,后来这个词千古流传。

  师:其实,古代还有很多宴集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它的思想感情是由乐转悲,而《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则是抒发逸兴遄飞的欢乐之情。为什么同是宴集序,文章的情感却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生:因为李白是一个乐观豁达、热爱生活的人,他身上洋溢着浓郁的盛唐浪漫主义气息。

  环节六 拓展升华

  师:大多数时候,生命或多或少都会给我们暗黑的底子,有的人偏要把它涂成明亮的色彩,有的人,却在黑暗中沉沦下去。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人的本质在于诗意地生活”,李白饮酒为欢并非用来麻痹自己,而是用来抒发情怀,讴歌生命,追求人生的诗意。作为后人的我们,面对浩瀚的宇宙和易逝的光阴,既然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那么唯一能做的也就是增加生命的宽度,学会在流逝的时光中充实地行走。于是乎,滔滔历史长河:屈原上下求索,曹操积极建功,陶渊明归隐田园,李白及时为欢……从本质上讲,都是充实生命的一种方式。最后,让我们带着李白给予的启示,用勤奋抓住稍纵即逝的时间,用彩笔绘出人生美丽的画卷,用行动去践行诗意的人生!

  环节七 作业

  环节八 教学反思

  李白这篇美文意境崇高、格调明朗。诵读全文,不但不会滋生“浮生若梦”的消极情绪,反而能够激发起我们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的情怀。在李白之前,同类作品也大都是低沉伤感的,同样写夜宴,李白这篇文章却摆脱了“既喜而复悲”的陈套,别开生面,的确称得上是“锦心绣口之文”。在教学的时候,重在培养学生语感,诵读体会文章的感情,着重分析文章词句,突出高考诗歌鉴赏炼字题型这个考点,拓展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热爱阅读古典诗歌的兴趣。

  《春》课堂实录 篇4

  播放《月满西楼》

  师:之前听过这首曲子没有?

  生:没有?

  师:好,静下心来听一下,跟着哼哼看!

  一、对联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很高兴和咱们青田华侨的同学们一起来学语文,老师呢,给同学们带来一份礼物,这份礼物事一份对联,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好吗?

  生:好

  师:大家一起来默看一下吧,我们一起来齐读一遍吧!

  生齐读对联: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师:我想聪明的同学们已经猜出这枝女儿花的芳名列吧,对,就是李清照。今天我们透过她精美绝伦的诗词作品,一起走进一代婉约词宗的内心世界,请同学们翻开书本208页。

  二、吞吐吟诵,感受词的韵律。

  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两遍吧。朗读要求:①读准字音,②读顺词意。

  生自由读《武陵春》

  师:可以来吗?

  生:可以了

  师:那咱们请一位同学来朗读,好的,来,你来!谢谢!

  生1:读

  师:鼓掌了,很好!其实呢,我们这首词有很多地方式容易读错,看错的,刚才你有没有发现自己看错了一个地方,还有一个地方是很容易读错的,舴艋舟,栽不动(纠音),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刚才她把不会读的拼音都标在书本上,以后我们读诗文的时候,也要把读不准的拼音注上去,那我们说读词主要读准字音就可以来吗?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不可以?来,你来说!

  生1:要读出感情。

  师:怎样读出感情?你觉得语气上要读得……

  生1:沉重一点

  师;语速上呢?

  生1:要缓慢一点!

  师:哪位同学来试一下,带着你的初理解把这首词朗读一遍!

  师:很有韵律感,我可以再追问你一下吗?刚才在朗读的过程中,你是用什么样的情感来读这首词的?

  女生2:有点悲伤,心里面有点不舒服,因为想到那些很难过的事情,还有不仅能够感受到词人心里的那个感受,还有自己心里面对词的理解。

  师:你的朗读功底很不错,那你觉得这首词流淌着什么地情感?

  女生2:悲伤

  师:是的,很悲伤,那有没有哪位同学要跟她比一比的?她朗读出来悲伤,咱们班的播音员来试一试吧!

  男生3读

  师:请坐,谢谢!听别人朗读总是有点不过瘾吧,咱们一起来朗读,好吗?记住了,朗读和读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朗读要读出这首词的语气,语气要悲伤,语速要缓慢,准备好了没有,那老师就不客气了,《武陵春》开始!

  生齐读

  三、品味言语,揣摩词人心理。

  师:如此地悲愁,在同学们反复的诵读中老师已经感受到了,那你们呢,感受到到了吗?好的,我看到有同学在点头了,你是从词中哪个句子里感受到的?

  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生4: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师:那你是怎么理解?为什么选这一句?

  生4:让人感觉很消极。

  师:那具体哪个地方让你感觉很消极呢?

  生4:事事休,

  师:还有吗?

  生4:欲语泪先流

  师:欲语泪先流什么意思?

  生:还没有说话,眼泪就先流下来了。

  师:她想说吗?

  生5:想

  师:说得出来吗?为什么说不出来?

  生5:因为太悲伤

  师:悲伤到什么程度,连话都说不出来?这眼泪控制的住吗?

  生5:控制不住

  师:只要一张张嘴巴,眼泪就流下来了,这是如此地悲愁啊

  是啊,苏轼因梦见亡妻写下了PPT5(链接)“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柳永因和爱人分别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李清照呢 ,到底是什么样的痛苦让她欲语泪先流呢?

  生:丈夫去世了。

  师:我们的同学已经感觉到了!从词中哪里读出来?

  生:物是人非

  师:你们知道他的丈夫是谁吗?

  生6:赵明诚

  师:是的,她的丈夫赵明诚是北宋的四大学士之一,有名的金石专家,写这首词时,李清照53岁,她丈夫离她而去已经六年了。在这之前,他们在一起生活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李清照在《金石录》后续当中描写的一个生活片段。

  PPT6:(幸福婚姻片段)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金石录>后序》

  请同学们默看一下,当然也可以自由朗读,大致看得懂吗?

  师:他们在干什么?

  生7:他们在探讨。

  师:探讨得快乐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7:举杯大笑

  师:她喝到茶了吗?

  生7:没有!

  师:为什么没有?

  生7: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师:你能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他们此时的生活吗?

  生7:幸福快乐!

  师:那如今呢?写《武陵春》时的李清照呢?

  生8:很,悲伤,

  师:现在地她只能发出什么样的感慨?

  生8: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师:是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物是人非啊,景物尚如初,可人情不似初啊,斯人已去,能不叫李清照欲语泪先流呢?来,跟老师这样读一遍。读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师:事事休呢,什么意思?休时休息吗?

  生:万事都停止了

  师:表明了她对生活的什么态度:

  生9:消极,绝望!

  ⑵、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师:那她绝望的态度表现在行为举止上呢?

  生9:每天不梳头。

  师:词中是怎么讲的?

  生9:日晚倦梳头。

  师:日晚解释为每天吗?

  生:早上晚上

  师:是的,有同学讲了,日晚解释为日上三竿,李清照那么懒啊,都日上三竿还不梳洗,不是懒是什么?

  生:不懒,是倦,因为她没有心情梳头

  师:她怎么没有心情梳头

  生10:她沉淀在悲伤当中?

  师:这里可以用沉淀吗?

  生齐:不可以

  师:那应该用什么?

  生齐;沉浸

  师:是啊,她一直沉浸在悲伤当中,也许当年清照梳洗时,赵明诚就陪伴在她的身后,可是现在,熟悉的一桌一凳,一梳一镜,都还是原来的样子,斯人早已离去六年了,那触动悲愁的仅仅是屋里的景物吗?

  生11:风住尘香花已尽,外面景物的悲凉还有花的凋谢。激起来她内心悲伤的心情。

  师:讲得很全面,同学们知道参考书是预习的帮手,不要把它们带到课堂上来,可以吗?来,咱们收起来!用自己的思维领悟情感。是的,风住尘香花已尽,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接下来,请同学们在书本的空白处,用文字将这幅画面描述出来,有点难,是吗?那老师给大家提个小建议吧,其实你可以这样去想象,在这个画面里你仿佛能看到了什么?又仿佛能听到了什么?好,开始写吧,给大家3分钟时间,写好了就举手示意一下。

  师:请你把你写的读给大家听一下。

  生12:在一个幽静地山谷里,这里是一片世外桃源,这里有花香,还有一间小茅草屋,屋里住着一对夫妇,相亲相爱,屋外事一片花海,一片桃花林,不久,那间屋子的.男主人病逝了,女主人非常的痛苦,终日以泪洗面,望着屋前的桃林,风起来花瓣也落了,在泥土中还可以闻到花的余香,似乎浮现出丈夫的身影。

  师:你编故事的感觉很好,那我可以在问你一下,可以吗?同样的风景现在只有谁在看了?

  生12:女主人

  师:那她看到这样的画面又会想些什么呢?

  生12:与丈夫一起的美好生活。

  师:好的,来,下一位。

  生13:风吹过,花纷纷落下,泥土中有落花的香气,沁人心脾。

  师:泥土中有落花的香气,那枝头上还有花吗?从词中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生13:尽

  师:什么意思?

  生13:枝头上的花都没有了

  师:你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13:很悲凉。

  师:那李清照呢,她看到这样的画面又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13:痛苦

  师:是的,那咱们再一起来倾诉这份悲愁好吗?

  生:好

  生齐读

  ⑶、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师:是啊,这些美好的东西又何尝不是枝头上的花朵呢,而今却零落沉泥碾作尘,所谓的香如故也只能在记忆里寻找。但她总不能一直活在悲愁中,整天以泪洗面吧,有一天听朋友说

  生14:双溪风景好,

  师:如果你就是她的这位朋友,你会怎么说?

  生14:双溪春光明媚,去游赏一下吧!

  师:哦,你认为是去游赏吗?是什么?

  生:散心

  师:是啊,美好的风景也许能带来一点轻松吧!更何况我们的词人是最喜游山玩水,泛舟溪上的。我们七年级时学过她的《如梦令》

  PPT9:《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她此时泛舟溪上的心情如何?

  生15:她应该很快乐!

  师:你加了一个词“ 应该” ,从哪里读出来?

  生15:沉醉不知归路,还有兴尽晚回舟。

  师:是啊,那时的她是多么的活泼、快乐、充满勃勃生机啊!那现在呢,她去泛舟了吗?

  生16:没有,她打算去

  师:从词中哪里读出来?

  生16:也拟泛轻舟。

  师:也拟什么意思啊?

  生16:也打算

  ⑷、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师:是的,她也想啊,她心里也明白什么叫拿得起放得下啊,可此时此刻,她放得下这满怀的悲愁吗?

  生:放不下。

  师:你怎么知道她放不下?

  生17: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师:是的,词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竟然放不下,那语气应该怎么读呢?

  生17: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句。

  师:是的,很好,词中是有那么一句的,来我们一起来读。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那“愁”是什么?它看不见,摸不着。然而古人却用语言让心中的“愁”字变得可感可知。来,咱们来齐读一下关于写愁的诗句吧!

  PPT10: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生齐读

  师:愁可以使一江春水,也可以是一川烟草,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愁似乎是一个不可计量的东西,但李煜量出了愁的长度,李白写出了愁的韧度,李清照呢,别出心裁的称出了愁得重量。所以我们要读出词的什么?

  生:沉重感。

  师:准备好了吗?

  师:词的悲愁全出来了,合上书本,也能吟诵出这首词的悲愁,那就更好了,来,试着背背看。看谁最懂李清照的心!能背下来了就举手。

  师:我们不仅要背出这首词,还要背出这首词的感情。

  师:准备好了是吗?那把书本合上,咱们有感情的齐背一遍吧!

  生齐背

  师:满意了吗?有同学摇头了,那咱们再一起来试试看!

  生齐背

  四、知人论事,探究作品的深层意蕴

  师:怎一个愁字了得!曾经如此活泼快乐的女子,如今为何愁肠百结?载不动的愁里究竟有什么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则背景资料,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吧。咱们班谁的声音比较宏亮的!(看来大家都很谦虚,那我就不客气了)来,你来展示一下你的声音吧!

  PPT8:北宋“靖康之变”后,高宗南逃。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李清照夫妇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第二年赵明诚病死于建康。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只身流亡,八年后她流落到金华,写下了这首《武陵春》。这时她已经53岁了。

  生18:读

  师:读得很响亮,有一个词呢能再跟老师读一遍吧,江南

  生18:江南

  师:有进步了,课后再去练练好吗?

  生18:可以

  师:你从这则背景资料里读出哪些愁?来,咱们这位男生一直都沉默,是不是太愁了,你来说说?

  生19:丈夫去世了

  师:很好,你呢?

  生19:国破家亡,还要流落异乡

  师:你从哪里读出来?

  生19: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李清照夫妇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

  师:你呢?

  生20:只身流亡之苦

  师:你为什么要加“只身”呢?

  生20:这时候,她丈夫已经去世了

  师:哪个更苦?

  生20:后面的

  师:是的,孀居之悲,家国之痛,将词人的愁凝成一个重字,别说是词人自己,就是我们聚集的心灵之舟也难以承载吧!

  师:咱们再一起去感受这许多愁!

  生齐读

  师:今天我们拾起一朵《武陵春》,走进一代词宗的内心世界,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春残何事苦相思,病里梳头恨发长”,“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一地落花,悲愁重重……去读吧,希望你们能喜欢李清照的词,还有一个作业,请同学们课后完成。(音乐)

  PPT9:想象词人写完《武陵春》,放下笔内心又生一份感慨,试写一段话,描述词人当时的心理活动。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师:耽误大家几秒钟时间,也许出来这个门,就没有机会讲了,谢谢咱们九(四)班的同学给了老师一堂那么好地语文课,同学们都很棒!老师真的很荣兴来上这一堂《武陵春》谢谢!

  生齐鼓掌

  教学反思:

  1、在李清照的笔下,有很多不同的愁,少女的愁,闺怨之愁,相思之愁,以及中年的乡愁、国愁,每一种愁跟她的生活经历以及生活背景十分相关,所以在上课的时候,不时插入与作品有关的资料。特别是读到“日晚倦梳头”时,插入“翻书赌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这是一对志同道合、情趣相投、并曾过着神仙眷侣般的生活,此时最爱自己最懂自己的一半离开了自己,再怎么梳妆打扮也已无人欣赏,自然是“倦梳头”了。在读到“只恐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时,插入作者的身世经历;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这时她已经53岁了。试问,一个垂垂暮年的孤独、柔弱灵魂如何能承受得起这许多愁。这些资料对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文章的词意主题起着很大的作用。

  2、朗读教学是诗词教学的一个重点。所以备课时在这个方面花了不少心思。怎样把吞吐吟诵的停顿长短,快慢延长贯穿到这首词中?同时考虑到朗读又是学生的薄弱点,怎样有新意又有效呢?朗读形式上多样性,齐读,男女生分别朗读,同时也让学生更快地进入了朗读的境界,体会到了朗读的乐趣,朗读的意境。事实上,这批学生朗读的功底还是可以的,由于我个人的引导繁琐,并没有想象中的好,但如果想达到更尽如人意的效果,如果出示名家的朗读音像资料,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再加以必要的揣摩,可能会更锦上添花。

  3、课堂教学总体而言是表面热热闹闹的小讨论和满堂絮叨不清的碎问碎答。而比较满意的地方就是描写“风住尘香花已尽”的画面,给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且采用感性思维简单切入,让同学们比较容易下笔。问题流于文本表面,激发不出思维冲突,连珠炮似的简单追问充塞整个课堂。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自由的课堂空间,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4、①语文教学除了朗读见功力之外就是板书,板书的艺术是对文字最好的阐释,但整节课下来,却只字未见,这是这节课最大的缺陷,也是我的一个遗憾。

  ②课堂用语在环节不能一矢中的,设问不准,学生回答就会脱离教学意图,如果没有很好的课堂机智,就很容易让学生逃出课堂,走入无效教学的怪圈。都说“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确实,课后发觉自己的实时评价还不够精确,丰富,全面引导学生的能力还欠缺,朗读还有待于加强等等,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琢磨加强。

  《春》课堂实录 篇5

  师:同学们,今天,孙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历史的隧道,去感受历史上一位苦难诗人、人民诗人、伟大诗人——杜甫的心理历程。

  (屏幕上出现《春望》全诗)

  师:今天学习《春望》一诗。大家知道唐朝曾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昌盛的朝代,可是,到了公元755年,唐朝的历史上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就是“安史之乱”。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军攻入了长安城,在长安城烧杀抢掠,把繁华的长安城糟蹋得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安史之乱”使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杜甫也被叛军抓到长安,他孤身一人远离亲人,在第二年的春天来到长安的街头,目睹长安城满目荒凉的景象,触景生情,挥笔写下了《春望》这首千古绝唱。

  师:听老师把这首诗朗诵一遍。(配上音乐,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春望》。)

  师:请同学们放声自由地把这首诗朗读一遍。(配音乐,学生自由地朗计。)

  师:读诗,首先要读题,题目是什么?齐读——

  生:(齐读)春望。

  师:“春望”是什么意思呢?

  生:在春天的时候所看到的景色。

  师:说得真好!谁在春天的什么地方看到的景色?加上去把句子说完整。(生纷纷举手)

  生:(大声地)杜甫在国都长安春天的时候看到的景象。

  师:诗人在长安街头看到的是什么景象呢?看到了这样的景象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我们齐读诗的前四句。(生齐声朗读诗的前四句)他看到了什么?

  众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断断续续地)山河、草木、花、鸟。

  师:这是诗人在长安街头看到的景色。“国破山河在”,“国破”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说长安城遭攻打。

  生:这里的“破”是指灭亡的意思。

  生:还可以理解为攻破。

  生:破还可以说成破败,破败不堪。繁华的长安城被叛军烧杀抢掠之后破败不堪。

  师:“国破山河在”连起来什么意思?谁说一说?

  生:虽然国都长安城被叛,但大好河山还在。

  生:虽然山河还在,但是国都长安城已经被叛军给占领了。

  师:眼前的景象是一片凄凉,破败不堪。破败到什么程度呢?读第二句。(生齐声朗读第二句)

  师:这里的“深”是什么意民?

  生:“深”指茂盛。

  师:“深”指茂盛,草木长得茂盛就是草木深。如果跟前面的破败联系起来,这里的“深”“草木深”还可以解释成什么?

  生:杂草丛生,草木茂盛。

  师:你想象当中的和年代繁华的国都是什么景象?

  生:应该是城内人来人往,非常繁荣。

  生:长安的街道非常热闹,而且人们没有苦恼。

  师:人山人海,熙熙攘攘,街上是比肩接踵,集市上人声喧哗,一片繁荣的景象。而今,被叛军占领的长安城,放眼望去,看到的是杂草丛生。只看到草木,看不到人呀,人到哪里去了?

  众生:人都被叛军给捉走了,人都去逃难了,他们都被杀戮了。

  师:死的死,逃的逃,放眼望去长安街上空无一人,满目凄凉,杂草丛生。怎么把这种感情读出来?自己练练看。(生自由练习朗读)

  师:谁来读读?(生读)感情有了。看到这样凄惨的景象,心里是无比的悲痛。语调要低沉一些,速度要慢一点。谁再来读。(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师:掌声献给他。一起来试一试。(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声情并茂地朗读前两句)

  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什么意思呢?

  生:是指非常感动的时候眼泪滴到花朵上面。

  师:(屏幕出现诗文)“感时”是感动的时候,这个“时”还有别的理解吗?

  生:“时”当“时局”讲,为当时的时局而感伤。

  师:为这样的时局而感伤得见花落泪。下面一句“恨别鸟惊心”里的“别”是什么意思呢?

  生:是分别的意思。

  师:他跟谁分别?

  生:和亲人分别。

  师:听到鸟的声音,诗人都感到心惊肉跳,心惊胆战。跟亲人分别不是很平常的吗,怎么跟亲人分别,听到鸟叫会心惊肉跳呢?

  生:和平常不一样,有可能是永别了。

  师:就仿佛像永别!战乱当中,不知道哪一天诗人杜甫就会被叛军杀害,这里的别可不是一般的分别,有可能是生离死别,有可能就是永别,所以诗人才产生了这样的感情(指着第三、四句),读。(生齐声朗读第三、四句)

  师:在这样动荡的年代,鸟语花香是最美好的东西,但在诗人的眼中却是触目惊心啊。连起来把前面四句读一读。(生齐声朗读前四句)

  师:此时诗人对花落泪,落的是什么泪?

  众生:诗人落的是伤感之泪,与家人分别之泪,激动之泪。

  师:他激动?为什么激动?

  生:那不叫激动,那叫什么泪?

  众生:痛苦之泪,愤怒之泪。

  师:愤怒之泪。他对谁愤怒呢?

  生:他对叛军愤怒。

  师:对叛军愤怒呀,你说。

  生:他是看到原来繁荣的长安现在已经变得破败不堪,他叹息,所以流下了叹息的眼泪。

  师:流下了叹息的眼泪,说得真好。想到原来的长安城是那么的繁华昌盛,可是今日,一夜之间,长安城变得这样破败不堪,草木丛生,他流下了伤心的、痛苦的、激愤的泪水。我们再来把四句读一读。(生齐声朗读前四句)

  师:在这样动荡的年代,在这样“恨别鸟惊心”的年代,诗人最盼望的是什么叫?请男同学把后面四句读一读。(全体男生大声朗读后四句)

  师:“烽火连三月,家书的万金”什么意思?

  生:“烽火连三月”是指和叛军连续战斗了三月。

  师:“烽火”指的什么?

  生:战乱。

  师:“烽火连三月”怎么解释?

  生:三个月都在打仗。

  师:那么你连起来说一说看,

  生:战乱已经连续三个月。

  师:接下去。

  生:“家书抵万金”是指再多的金银财宝都比不上家人的来信。

  师:“家书抵万金” 的“抵”是什么意思?

  生:值的意思。

  师:值,封薄薄的家书怎么能说值万两黄金呢?我不理解,你说。

  生:因为那时候和家人团聚是很重要的,所以我觉得家书可以抵万金。

  师:和家人团聚是很重要的,还没有讲得我心服。为什么一封薄薄的家书比万两黄金还要珍贵呢?你说。

  生:因为这样可以确定自己的家人还平安,可以亲人团聚。

  师:让亲人知道我还平安,还健在,亲人的生命是胜过万两黄金的,万两黄金能胜得过亲人的生命吗?

  生:胜不过。

  师:所以亲人的平安,亲人的健康比万两黄金还要宝贵。刚才同学们讲的“烽火连三月”是指的三个月,这个“三月”还可以怎么理解,请你说。

  生:这个三月还可以说是很久的意思。

  师:对“三月”这个“三”是表示复数,表示时间很长,战乱已经持续了很长的时间了,在这样战乱的动荡当中,如果能得到一封有家人报平安的书信,那抵得上万两黄金啊。

  诗人盼啊盼,他多么希望战乱早日平复,他多么希望能够得到一封报平安的家书啊。他盼望到了什么程度呢?读最后两句。(生齐声朗读七、八两句)

  师:这两句什么意思?互相讨论,可以把发的讲义看一下。(生同座位相互议论)

  师:好,集中交流一下。“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什么意思?你来说。

  生:就是说等家书的家人,已经等到白头发都很少了,少到连发簪都插不上了。

  师:是写家人,还是写诗人杜甫本身呢?

  生:(七嘴八舌地说)诗人。

  师:诗人盼望一封报平安的家书,盼得忧愁地搔头,头发越搔越短,短到什么程度?

  生:连那个簪都插不上了。

  师:古代的男人和女人的头发都是盘在头上,然后戴一个帽子,是用发簪把帽子和头发别在一起的。看,诗人的头发稀少到什么程度了,连发簪都别不住头发和帽子了,诗人忧国思家到了这种程度。根据这首诗去理解,你猜猜此时的杜甫多大年纪?

  生:我认为他80岁了。

  师:认为他80岁了。你认为他多大年纪?

  生:我认为杜甫已经年过六旬了。

  师:同学们,我告诉你们,杜甫当时只有45岁,人到壮年,为国家而担忧,为亲人的离别而忧愁,“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诗写诗人的春天在长安街头看到的景象,写了他的所望,所感、所忧,充分地表了作者忧国思家的思想感情。懂了吗?下面就来朗读,投入自己的感情朗读,把诗人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行不行?

  生:(大声回答)行。

  师:自己练练看,最起码练两遍。(配上音乐,生纷纷在座位上大声地练读全诗。)

  师:谁来朗诵这首诗,把杜甫忧国思家的心情表达出来,你来试一下。(学生朗诵)

  师:诗人为国家的'命运担忧,为亲人的平安担忧,他朝也盼,晚也盼,哪一天能回到自己朝思幕想的家乡呢?7年之后,杜甫逃离了长安城,住在四川。有一天,突然听到了一个惊天的喜讯,叛军被消灭了,叛军的老巢被收复了,听到这样的消息,他挥笔写下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屏幕上出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并配乐朗诵全诗。)

  师:这首诗当中有一个诗眼,有一个字表达了诗人听到这个喜讯之后的情感,哪一个字?你说。

  生:应该是“狂”

  师:她认为是“狂”,还有不同的意见吗?诗人的情感,“狂”是一种情感状态。你说。

  生:是“喜”。

  师:一个说“狂”,一个说“喜”,你们同意哪一个字?

  生:(齐声说)喜。

  师:喜到什么程度?

  生:发狂。

  师:狂,发狂,喜到手舞足蹈就是“狂”。“狂”是来形容“喜”字的,“喜”是这首诗的诗眼。请读题目。(生齐声读题)

  师:河南、河北原来是叛军的老巢,根据地被收复了,说明叛军彻底被消灭了,说明祖国得到统一了。“剑外忽传收蓟北”这个消息是什么消息?

  生:(纷纷大声说)好消息。

  师:用书中这个字眼来说是什么?

  生:是一个喜讯。

  师:是一个好的消息来到了,所以说这个消息来得快不快?

  生:(齐声说)快。

  师:你从哪一个字看出快?一起说。

  生:(大声说)忽。

  师:读一读,把这个喜讯来得快的感情读出来。(生齐声朗读第一句)

  师:这个喜讯来得太快了,听到这个喜讯,诗人表现得怎么样?读。

  (生齐声朗读第二句)

  师:流的是什么泪?你说。

  众生:流的是高兴的泪,流的是激动的泪,流的是兴奋的泪。

  师:“感时花溅泪”中的泪是感伤的、痛苦的、哀怨的、愤恨的泪。此时是兴奋的、激动的、喜悦的泪花呀。一、二两句诗人是闻喜讯流喜泪。读下面两句。(生齐声读三、四两句)

  师:“却看”是回头去看,妻子、儿女的忧愁还有吗?

  生:(齐声答)没有。

  师:“漫卷诗书喜欲狂”,请你告诉老师,诗人为什么要喜欲狂?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还要发狂吗?

  生:因为他晚上做梦都想官军平定乱军,所以听到这个喜讯高兴得想发狂。

  师:他一喜叛军得到平定。这是一喜,二喜呢?

  生:二喜国家得到安宁了。

  师:二喜国家得安宁,三喜呢?

  生:三喜是他终于和家人团聚了。

  师:三喜亲人能团聚,四喜呢?

  生:四喜是他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了。

  师:四喜回乡得偿愿,他怎么不喜欲狂呢?(指着三、四句)读这两句。(生齐声读三、四两句)

  师:诗人喜得想要发狂,他不仅漫卷诗书,他还想干什么?(指着后四句)读。(生齐声读后面四句)

  师:诗人不仅漫卷诗书,他还要白日放歌,唱的是什么歌?

  生:(齐声答)喜歌。

  师:喝的是什么酒?

  生:(齐声答)喜酒。

  师:纵酒高歌,他要唱喜歌、喝喜酒啊!唱喜歌、喝喜酒的时候,他就想到“青春作伴好还乡”,这里“青春”怎么理解?是什么意思?你说。

  生:指的是美好的春光。

  师:对。这里的“青春”是指美好的春光,它可以伴随我更好地回家。回家要经过哪些地方?读最后两句。(生齐声读最后两句)

  师:要经过巴峡、巫峡,经过襄阳,最后才到达他的家乡洛阳,真是千里洛阳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人已经归心似箭了。这首诗写的是杜甫在听到官军收复了叛军消息的刹那间狂喜极乐的感情。闻喜讯流喜泪,流喜泪而呈喜态,呈喜态而唱喜歌,喝喜酒思喜归,喜始喜终。这是诗人杜甫平生第一首快诗。请你们怀着和诗人狂喜极乐一样的感情读一读。(生纷纷大声吟诵)

  师:谁来吟诵一下?把杜甫平生第一首痛快的诗读出来,你来。(一男生流畅地读)

  师:读得酣畅流利,一气呵成。谁能把这种狂喜极乐的感情表达得更充分一点呢?谁来试试?(一女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好,我们全体起立,一起吟诵这首诗。

  (生齐声有感情地吟诵)

  师:这两首诗为什么能千古流传呢?一首那样的忧伤,忧伤到见花落泪,闻鸟心惊,忧愁到了极点;另一首诗,诗人喜悦到了极点。他是把自己个人的命运和祖国、人民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诗人的诗写出了人民的心声,他是怀着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来写这两首诗的。所以我们可以体会出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屏幕出示文字)

  师:在诗人喜极的时候,可以写出——

  生:(生齐声答)漫卷诗书喜欲狂。

  师:在诗人忧极的时候,可以写出——

  生:(生齐声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师:在诗人怒极的时候,可以写出——

  生:(生齐声答)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师:在诗人愁极的时候,可以写出——

  生:(生齐声答)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师:同学,你也能像诗人一样写出这样流芳百世的诗句吗?那你就和我们的祖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吧!下课。

  《春》课堂实录 篇6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的《春》,请大家看看大屏幕这幅图片,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生:音乐。

  生:旋律。

  生:春天的律动。

  生:春天就是一部华丽的乐章。

  生:春天是大地的音乐。

  师:你们的回答真美,听着就像春天来了一样。现在,就让我们用我们的口,我们的心,伴着优美的旋律,看着美丽的春景,唱出我们对春天的赞歌。在这个秋风萧瑟的天气里,让春天,栖息在我们的课堂里。

  二、美文美读

  师:注意,当大屏幕打出哪一组的组名的时候,那一组的同学就站起来表演朗读,其他组的同学认真地安静地聆听,然后挑选一两个同学点评,注意,我们的点评,也要用非常优美的语言哦。来,我们齐声朗读大屏幕的这句话。

  投影:

  表演的最高境界,是忘记自己!

  朗读的最高境界,是身临其境!

  师:首先为我们唱响春的赞歌的是梦之队。我们在读的时候,听的时候,脸上都要满含笑容,也就是说要满面春风,春光灿烂啊!

  梦之队朗读1-4段,配乐:班得瑞《满天星》。

  生:我觉得他们的图片选得非常美丽。

  生:他们的角色安排非常好,组织得井然有序,特别是第二段的排比句,层层递进,很有气势。

  师:是啊,我刚才看见组长用手势指挥,优雅从容,像指挥一个大型交响乐团。接下来带我们走进春天的是行舟组。

  行舟组朗读3-4段,配乐:《自然之声》。

  生:他们的朗读,仿佛让我们来到了春天,看到了满地的繁花。

  生:他们的朗读,没有梦之队的感情处理得那么好。

  师:嗯,我也觉得,而且我觉得这音乐声中的鼓点和这个内容不是太配合。下次就更有经验了。下面,为我们表演的是信念队。

  信念队朗读第四段,配乐:《林中漫步》。

  生:他们的朗读,使我产生的感觉,就像他们的配乐的名字“林中漫步”一样,不过,不是在林中漫步,而是在花海漫步。

  师:太美了!他们的朗读,和你的点评,花海漫步。我们都受感染了。继续下一组的春之旅吧!

  阳光队朗读第四段,配乐:班得瑞轻音乐。

  生:这一个组的朗读,音乐配得很好,图片也选得很美,但是,朗读不是很给力。

  师:是啊,我们这是美读,重点功夫在读,喧宾夺主了就不妙了。看看下一组的表现吧。

  努力组朗读第5段,配乐:《春风》。

  生:他们的音乐和文章内容配合得天衣无缝。

  师:这是我给他们选的,萨克斯吹奏的《春风》,是一曲风靡世界的名曲。凝心队给我们带来的是5段和6段,光看看图片,就有春风拂面的感觉了!

  凝心队朗读5-6段,配乐:《少女的祈祷》。

  生:我好像感觉到一缕春风吹拂到脸上来了!

  师: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他们读得非常轻柔。春风拂面是什么感觉呢?

  生: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很温柔的感觉。

  生:很轻柔的感觉。

  师:我们形容学生受到老师的好的教诲的时候,用一个词语“如沐春风”。他们读得很好,你们听得也很安静认真,用第六段的一个词语来说,在凝心队的朗读里,我们都——

  生:静默着!

  师:接下来,我们欣赏超梦队的朗读,他们读的是春雨这一段,配乐是《雨中印记》。

  生:他们的音乐真好听,雨中印记,我好像听到雨滴滴答答地打在绿叶上的声音了。

  师: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亲自挑选音乐和图片吗,因为选择合适的音乐和图片的过程,也是深入理解文本的过程。

  生:他们的图片上,水珠挂在草叶尖尖上,好像要滴落下来一样,很有动感。

  师:我们来仿写一个句子,水珠要滴落下来——

  生:春天也似乎要滴落下来了!

  师:好!还有什么似乎也滴落下来了?

  生:绿,似乎也滴落下来了!

  师: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青翠欲滴”这个词语的形象解读了。接下来我们欣赏快乐队的“春雨”。

  生:我们组之所以选择这一段,是觉得春雨润泽大地,不知不觉之间,就使万物氤氲在一片浪漫的气息里。

  快乐队朗读第6段,配乐《雨中节奏》。

  生:我觉得他们还要读得舒缓一点,因为春雨是淅淅沥沥的,不是夏天那种狂风暴雨。

  师:形式和内容要统一啊。下面是睿智队的“春雨”,他们的配乐很有意思,是一段货真价实的“雨声”。

  睿智队朗读第6段,配乐《雨声》。

  生:雨声和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和着他们的朗读,烘托出一种浪漫的气息。

  永一队朗读6-7段,配乐《春风》。

  生:邓翔的声音很大,他一读“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就让人感觉,春天真的来了!

  梦儒组朗读7段,配乐《春风》。

  生:我觉得生机勃勃的味道淡了一点。

  师:要重点读好哪里,才有生机勃勃的味道呢?

  生: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

  师:我们把这句话这样改改,读着试试看——舒活筋骨,抖擞精神。

  生:这样读,没有那种舒活和抖擞的感觉。

  师:这就是重复的妙处,似乎让人看见了舒活和抖擞的过程,好,我们配合手势,来读读这两句——

  生: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

  师:我注意到了,同学们单选一段的时候,总是选择的春花啊,春风啊,春雨啊这些段落,没有一个组单独选择春草的,是不是因为小草是偷偷地钻出来的,所以,你们都忽略了呢。

  投影:

  被大家忽略了的春草图

  师:我给大家读一下——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读得很美,孩子听着,有心驰神往的感觉)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生: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师:多美啊!春草!大家看,朱自清写春草,和我们的通常的写法有什么不一样吗?

  投影: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生:要是我,我会说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师:朱自清为什么这样写?

  生:因为小草还没有钻出来,我们怎么知道它是嫩嫩的,绿绿的呢?我觉得朱自清观察得很仔细!

  师:哦,你的意思是,这是符合自然界的规律的,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哦!你的想法有意思。其他呢?

  生:我觉得钻字,写出了小草想要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的急切心情。

  师:哦,这样,小草似乎有了生命一样!

  生:我觉得小草很想出来装扮春天。

  生:我觉得,是因为春的洗礼,才使小草脱去了枯黄的冬装,换上了嫩嫩的绿绿的衣裳。

  师:太有想象力了!使我想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春风唤醒了小草,使它变得嫩绿嫩绿的了!这样的草,是古诗里面怎样的草!

  生:......

  师:提示一下,我们本册学过的!

  生:浅草才能没马蹄,是才能没马蹄的浅草。

  师:还是——

  生:草色遥看近却无!是若有若无的小草。

  师:朱自清真不愧是是一个语言大师,我们看到课下介绍,朱自清是现代散文集,诗人,学者,因此他的语言是很有特点的,

  生:充满诗情画意!

  师:有人这样评价说: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决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辞藻。刚才,我们通过“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句已经初步体会到了这一点,接下来,让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美句美析。

  生:(摩拳擦掌)好!好!

  三、美句美析

  师:每一个小组都有一次展示的机会,但是,这个机会对于小组成员是均等的,阳光普照大地,春风吹拂每个角落,我们的课堂,应该是每个人的舞台。我会任意抽取一位同学来做展示,而不是你们小组固定的某个人!

  生:啊?(面带不解之色)

  师:怎么了,不能表现自己有想法了?雷锋叔叔告诉我们,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啊!每一个展示的人,都是代表小组的水平。

  第一组:从第六段里的“斜织”,我仿佛看到了雨飘飘洒洒的样子。“斜”表示雨下得很没有规律,倾斜着。“织”表现了雨横竖交错的样子,与织衣时,线横竖交错的情景差不多。这一来,将雨的形状特点描写得特别生动、形象。我读着,仿佛自己已经身处在这样的意境当中,仿佛眼前就是一片雨帘。

  师:分析得传神!我们来想想,朱自清为什么用“斜织”着?

  生:因为前面说过了“像花针,像细丝”,所以是用细丝织布一样。

  师:这就是我们之前在贾平凹的《风雨》里学过的——

  生:比喻的延伸!

  师:找找看,本课里还有没有比喻的延伸。

  生: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第二组:我觉得“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这句话写特别美,小小鸟儿的叫声竟被作者写出了那么美的句子,“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写得生动活泼又富有生活情趣。其中“卖弄”一词贬词褒用,写出了小鸟儿那时的高兴与洋溢于言表的自豪,或者说就是“炫耀”吧!每读这句,我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幅画面:春光明媚,和风带来了一股草的清香,鸟儿的叫声飘扬在森林里,一朵朵花儿簇拥着它......多么美好!生活如此多娇,让人更加喜爱,爱它的悠扬与清雅,曲折而又平淡。

  学生自发鼓掌。

  师:这是你们组谁的手笔,我要先问问,是不是抄的书上的或者什么地方的?

  生:孙越的!

  孙越:是我写的!

  师:如果我要说孙越是写得最好的,你们会嫉妒吗?

  生:不会!我们心服口服。

  师:孙越是一个特别有灵性也特别讲究生活情趣的女孩子,在这样的女孩子心里眼里,世界真的是特别可爱的存在!好,下面,有人可以超——越——孙——越吗?

  生:有!

  生:没有!

  第三组: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还眨呀眨的。可以看出作者观察的细心。星星虽然是那么小,它的光也那么暗,但在天空仍然是那么灿烂,因为星星很多。这个比喻体现了野花的数量之多,以至于有一种花团锦簇的感觉。

  师:是啊,野花,单独的一朵,虽然不是很大,很香,但是他们数量庞大,组成一片花海,就很壮观了!我曾经拿着相机,去田野里拍摄野花,我想要拍摄一百种野花,然后组成我自己的“百花园”。不论是野花,还是名花,在我看来,都是美丽的!

  第四组:我们赏析的是第七段,这段话让我们感觉春天来了,人们从被窝里棉袄里挣脱出来的时候都做着我们自己想做的事,没有烦恼,只有对春的渴望与期盼之情,作者用妙笔灵活巧妙勾勒出了一副春光图,让人读了有身临其境之感。

  师:从被窝里棉袄里挣脱,用词很妥帖。

  第五组:我们赏析的是第二段,用“一切”,画出了春的轮廊,用“朗润”写出了山睡醒的情态,表现了山色由暗淡渐渐明朗,由枯干转为润泽的景象。“涨”写出了水睡醒的情态,表现了冰雪融化后春水欢快的情韵。“红”写出了太阳“睡醒”的情态,表现了春日融融的暖意。

  师:一切都睡醒了,你们的赏析抓住了万物刚刚苏醒的状态,细腻。我想起了一首我小学一年级学过的童诗:春风吹,春风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你看,到现在我还记得,因为实在写得美妙。

  第六组:我们赏析的是春花这一段。整段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了果树之花的争相斗研。特意想象的方式,拓宽了描写方面,“仿佛”这个词用未来的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爱。

  师:你们的赏析好是好,可惜有点陌生,不够亲切,是不是借鉴了比较多的资料呢。

  第七组:段落开头写到了“雨是最寻常的”,但在作者的笔下,却显得不寻常。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雨多雨细雨密的特点。文章“静默”一词,用得很好。这是因为听得见雨声,才显得周围更加安静。就像《秋天》里面的“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一样,是以声衬静。

  师:好一个学以致用!

  第八组:我们赏析的句子是“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偷偷”和“钻”,这里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经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第九组:我们一共品析了三句。泥土的气息,青草的味儿和花的香从嗅觉写出了春风的芬芳。“高兴”“卖弄”是拟人,写出了鸟儿的自由和自豪,从侧面描写了春天的美好,“唱出”“应和”都是拟人,从听觉写出春风的柔美。“成天嘹亮地响着”是夸张,写出了牧童春风得意的情态。

  师:你们组是从听觉和嗅觉方面写出了春风的美,本段还有另外一种感觉哦,快找找!

  生: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从触觉方面写出了春风的温柔和轻柔。

  师:在春风中,我们真是全身十万八千个毛孔,没有一个不舒畅的,人体的感觉也变得无限敏锐了。

  第十组:我们组觉得“闹”字写得很形象,“闹”字不仅写出了声音,而且写出了情态,使人感觉蜜蜂就在眼前,多热闹啊!

  师:刚好我也赏析了这个字,我们来分享一下:

  投影:

  仅着一字,尽得风流。

  我觉得“闹”字用得特别好。如果用“叫”,只会让我们感觉到蜜蜂的声音;如果用“飞”,只能让我们感觉到蜜蜂的形态,但是用一个“闹”字,那种蜜蜂数量的繁多,那种争着采蜜的繁忙,那种百花竟放的繁盛,那种生机勃勃,那种春意盎然,那种满心的欢喜,就全出来了。这就是所谓“仅着一字,尽得风流”。难怪古人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佳句!

  第十一组:我们组赏析的是“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笼”字写出了春雨的轻盈细密的特点。“薄烟”这个比喻写得好,看过春雨的人就知道,屋顶上的雨是细而密的,但又不失美感,像烟一样轻柔。而“薄”也是,用得很严谨,屋顶上的烟虽密但是也只是薄薄的一层而已。就这几个字,把春雨的朦胧之感挥洒的淋漓尽致。

  师:大家看到过下雨的屋顶上的薄烟吗?我是经常看到的,觉得朱自清真是体察入微。

  生:看到过!

  师:你们今天的表现真的特别精彩,你们红扑扑的脸蛋上的笑意盈盈,是比春天还要美丽的景象。赏析是一种这样的活动,用你自己的心灵,去对接作者的心灵,体会他隐藏在字里行间没有明言的感受,然后优美生动地表述出来。接下来,我们进入“美景美写”的环节,看看你们的笔下,春天是怎样一番的模样。

  四、美景美写

  投影:

  心里有一个春天,笔下就有一个春天!

  师:齐读大屏幕上的这句话——

  生:心里有一个春天,笔下就有一个春天!

  生:菊花、郁金香、紫罗兰......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在争先恐后地比美,像小伞,如喇叭,似耳坠,个个都开得精彩。闭了眼,草地仿佛成了花的舞台,自己的美丽由自己主宰。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快乐地玩耍着,散步的人也停下来欣赏着,他们的脸上,都带着惬意和满足。

  生:春来了,草儿越来越多了,绿叶越来越多了,天上天下每一个角落都迫不及待似的,都从沉睡里苏醒过来。摇了摇手臂,动了动腿,跳起了迎春的舞蹈。“一年之计在于春”,才刚开始,已是生机勃勃,已是春意盎然!

  生:春天来了,竹笋看到了,于是它奋力向上钻,想看看这一副春天的画卷;柳树看到了,于是它便吐出淡绿的嫩芽,准备迎接春天,花儿也看到了,于是它绽开了艳丽的花朵,张望着这色彩斑斓的春天。

  生:春雨是轻柔的,它给大地披上一层朦胧的白纱;春雨是浪漫的,它给世界画上一副美丽的画卷;春雨是神秘的,它悄悄地来到世上,又悄悄地离去。春雨使那花儿欣然睁开了眼,小草也匆忙探起了头。多么可爱的春雨啊!

  《春》课堂实录 篇7

  思考的问题:

  1、引导学生怎样欣赏文学作品?

  2、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案例描述

  备课前的思考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学习与交流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新课程的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学习过程,它是有着生命意义的师生的共融共进的历程,是生机勃勃和五彩缤纷的。

  新课程标准给了学生海一般阔,天一样高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内外能够充分施展自我个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但这样自然给教师的备课也带来很大难度,备课空间宽了许多,知识储备与容量也丰富了起来。就像本课《春》,在几次教材改革过程中,都坚如磐石,足见其长久的文学魅力。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好这一课,自然是摆在每位教者面前的一大难题。一方面要打破以往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要时刻想到赋予《春》一课新的教学面貌。因此在备课中我想到既要向学生讲清知识点,又要使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下,发挥“个性”。因此本篇的讲解,着重从“美读”与“欣赏”两个角度进行,在过程中领略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前交流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老师希望你们用课上的精彩表现来证明你们的自信,相信自己是最完美的!

  课堂实录片段

  一、研讨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文章第三段

  2、交流

  师:你喜欢这段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喜欢,它们好在哪里?

  甲生:“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因为这个句子很美。

  乙生(补充甲生的遗漏):他还采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

  师:他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乙生:把桃树红的花比作火……

  丙生:“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因为他用了比喻的修辞,散落的状态好。

  师:别的句子有同学喜欢么?

  丁生:我喜欢“赶趟似的……”因为他描写出了春天百花竞相开放,神态很像春。

  师:能否读一下这个句子?读出他的竞相开放、

  (丁生读)

  师评:并没有读好,没有读出感觉。

  (师范读)

  师:大家齐读这一句。

  (生齐读)

  师:大家还喜欢哪些句子?

  戊生:“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因为有生机勃勃的活力,里面的一个“闹”字很精彩,把这样的情景表现的很形象。

  师:“闹”换成“叫”好不好啊?

  戊生:不好,表现的情景不一样,“叫”不能反应情景,而“闹”的含义更为宽泛。

  师:为什么写蜜蜂?

  生:用蜜蜂来侧面写花的香。

  师:大家都很聪明,遇到难题要回到根本上找。读书,找关键词语。

  乙生:我从书上划下了“树上-花下-地上”这些词。它的顺序是从上到下。

  师:写景要抓特点,这段作者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生:花的多、香、艳。

  师:作者的感情怎么样啊?

  生:喜爱

  师:好,那大家就带着喜爱的感情读课文。我给大家配乐。

  (生齐读)

  3、背诵这一段

  师:这样的优美语言我们能不能把它背过?大家用三分钟的时间试背一下。(学生自由背诵)

  4检查2-3人,学生评价背的有没有感情

  二、教师讲解作批注的方法学生自学课文。

  1、师投影出示课本讲解作批注的方法:写到文本旁边的空白地方,可以是疑问想法或者是联想。下面大家找到自己喜欢的段落自己批注。

  (教师巡视,看学生的批注情况)

  3、小组交流批注的情况。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

  师:大家批注的哪些句子啊?交流一下!

  A句,甲生:“小草偷偷……”句,这句使小草有了意识与情感。

  师:好在什么地方?

  甲生:“偷偷地”、“钻”用的好。

  师:你读这一句。(生读)

  b句,乙生:“山朗润起来了……”,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欣欣然”有高兴的样子。

  师:读这一句体会“欣欣然”。

  C句,丙生:“像母亲的手……”用了比喻的修辞,抓住了温柔的特点。

  师:读这一句体会“温柔”

  d句,丁生:第五段,因为他用了各种感官,比如:触觉、味觉、嗅觉等描述了春风,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春的美。

  E句,戊生:第七段,作者写到了人们,充满了希望的情感。

  师:那你读读这段,体会人们充满希望的情感。(生读)

  5、小结

  用批注的方法来读课文,品味语言是学习文章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希望大家坚持,形成习惯。好,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在读自己喜欢的地方,品味语言。

  教学后记

  本课重在感受、领悟朱自清《春》的语言美,从语言的角度切入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走近课文,并且淡化了朱自清和写作背景,只留下《春》,突显《春》的语言。

  课堂在读上下足了功夫,学生读得充满激情,但课堂发言方面,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就比较薄弱。课堂一开始的用自己的语言咏春,画好春图后的描绘春,学生大多不敢说,小声说,没有底气说,说得无条理,不完整,更少流畅的,口头表达是该用心加强的。

  在圈点勾画中,学生进一步感知着课文内容和语言美,通过旁批,学生也学着鉴赏,学着反思,初步学会读书的方法。但相对而言,学生的兴致不高。

  最大的不足是对学生发言后的点评不够精到,鼓励多但针对性不强,更没有对学生提出较有发展性的建议,课堂前后环节的衔接略显生硬,课堂语言不够艺术,不够美。

  整节课充分还学生以课堂,感到困惑的是,调动了积极性,让学生跃跃欲试,热热闹闹新课改之后,课堂又有些难以掌控,难以把握平衡点,也不清楚学生收获如何。还存在两极分化的问题,有的学生的手总举着,有的学生一次也来不及举,在面向全体学生,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的问题上有于深思、

  《春》课堂实录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正确认读“怜、雏、搔”等9个生字,读好多音字“漂”。

  2、了解诗的基本特征及朗读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4、理解诗意,了解诗人笔下所选择的有代表性的春的景物有哪些。

  能力目标:

  了解诗的基本特点、掌握诗的基本朗读方法,能运用到以后的诗歌朗读理解中。

  情感目标:

  感悟诗的凝练美、灵动美、韵律美进而爱上这些跳起舞的文字,培养典雅的语言审美情趣,为诗歌创作播一颗种子。

  教学重点:

  1、字正腔圆读好诗歌。

  2、了解诗的基本特点。

  3、掌握读好一首诗的基本方法:注意语速的变化、语调的变化,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4、了解一些基本的朗读方式:表演读、重复读、补白读。

  教学难点:感悟诗的意境及情感并通过朗读还原、再创造。

  教学过程:

  一、播放两段视频。

  1.这两段视频展示的是什么节目形式?

  2.看了这两段视频后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对诗歌的表现力缺乏感悟,通过两段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朗诵节目感染学生,激发学习读诗的兴趣,树立朗读的榜样,简单快捷高效地进入本课学习。

  二、出示诗歌,初读诗,了解诗的特点。

  1.出示诗题,读题。

  2.多音字“漂”的学习。

  3.自由读诗,读准生字。

  4.齐读诗歌。

  5.了解诗的基本特点:分行分节、押韵。

  【设计意图】在欣赏到两段精彩的诗朗诵后,学生的积极性是很高的,很想马上试试,所以处理完多音字“漂”后,马上放手让学生初读诗,能满足他们跃跃欲试的心,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状态完成对诗的第一遍熟悉。这一遍读,老师的要求不高,读准字音即可。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把握诗的朗读技巧,对诗本身的了解是必要的,当对诗有了一定的了解,处理时自然和读文章会有所不一样。因此,我设计了区别于文章的诗的基本特点的了解。

  三、再读诗,学会一些基本的读诗技巧。

  1.指导读第一段。

  学生试读,教师范读,学生评价,从评价中归纳:语音变化、语速变化、想象画面。

  2.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小节,用所学的方法练读。

  ①学生练读。

  ②指名上台展示。展示过程通过评价、示范、挑战赛等形式学习几种朗读形式:表演读、重复读、补白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旨在通过学生的不断尝试、比较,来发现一些朗读的最基本方法,有一个可以遵循的规则,以后在处理诗歌朗诵方面有可以借鉴的方法。一切都依靠学生自己的朗读感悟,因为诗是抽象的、感性的,老师强塞的东西学生不一定能接纳,只有自己感悟出来的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对于这些二年级的.孩子,对于诗的理解、诗的表现力,不可能要求有多宽多深,教师的指导只是为了帮助孩子推开“诗歌” 这扇门,随着脚步的深入,走多远是每一个孩子自己的兴趣和造化了,不要求人人都一样。

  四、了解诗的主要内容及表现手法。

  1.哪些事物向我们报告着春的消息?

  2.抓住有代表性的事物来表现春天。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在学生多次朗读诗的基础上,检查孩子仅仅通过读这种方式,是否理解了诗,理解了诗题。并且通过这个问题,知道“抓住有代表性的事物来表现主题”的写法。虽然是短短的两分钟,但对于一首诗的理解是不可少的。这也是我对于文章也好、诗也好,不要求条分缕析,整体理解和把握就对了。对于学生,老师讲多少意义不大,学生读多少决定了视野的开阔度和理解的深度广度。

  五、运用所学的读诗方法,试读《春天》。

  1.自由练读。

  2.展示读。

  3.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只有真正理解接纳这些方法并根植于自己的朗读习惯里了,这节课的关于如何朗读诗的教学才真正具有意义,否则,不过一场热闹罢了。如果学生能自信的、兴趣盎然的、抑扬顿挫地去读这首诗,读得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爱读、相信自己能读好的那种心态,这种心态就是他们继续往下走的可能。

  六、小结本课所学,结课。

  • 相关推荐

【《春》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散步课堂实录12-18

《背影》课堂实录03-03

《背影》课堂实录【精选】03-03

《秋天》课堂实录02-29

蒲公英课堂实录05-05

“浮力”课堂实录03-04

《吆喝》课堂实录03-06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12-17

《秋天的雨》课堂实录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