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课后反思

2024-03-11 好文

  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周长》课后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周长》课后反思1

  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这节课,并不是孤立的计算,它包括对形体的认识;空间观念的形成;对概念的理解和学生运算能力的体现。由于传统的教学过于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教学变得机械、单调、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才能。老师把公式告诉学生,或者通过简单的推理得出计算公式,都不是好的教学方法。死记公式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而且当学的知识多了以后,很容易把公式记混,乱用。

  长方形的周长这节课,看似学习周长的计算,实质对周长概念的学习、理解更为重要,同时我认为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中也不应强调公式。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和学生一起学习周长的概念,使学生明确所谓的周长就是围成这个图形的所有线段的`总长。其次,让学生动手操作,如:指出某个长方形的周长;量出你的数学书的周长等,在操作中加深对概念的认识理解。最后,当学生明确了周长的概念后,很自然就能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了。学生的算法可能有很多种,如:一个长方形,长7厘米,宽5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学生的算法有如下几种:

  (1)6+4+6+4=20(厘米),

  (2)6×2+4×2=20(厘米),

  (3)(6+4)×2=20(厘米)。

  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得出长方形周长计算的三种方法: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

  (2)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3)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这时再引导学生分析,哪种方法更简便一些,这里并没有强调必须用哪种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我力求通过开放的问题设计,让问题情境生活化,解题策略灵活化,问题答案多样化,促进学生的思维和数学素养在开放的练习中得以发展。充分享受着学习的欢乐,同时减少了死记硬背的烦恼。

《周长》课后反思2

  学生在学习过程,通过自己动手,用手摸物体的边线一周,用笔描树叶和图形的轮廓,测量周长等亲身体验周长的意义与测量方法,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使学生把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在亲身体验和经历中真切的感受周长。同时,在体验之后动脑提炼周长的含义:选择一个图形,比较快地测量出它的周长;测量老师的腰围时,先让学生估测老师的腰围,然后选用合适的工具实际去测量,借此来估计自己的腰围。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在初步体验的基础上上,拓宽对周长意义的理解,实现了对周长的深入建构。

  课堂上,生动有趣的探索内容,可以给予学生愉悦的人文体验;开放宽松的课堂环境,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自由;恰到好处的鼓舞激励,可以给予学生强烈的人文尊严;各抒己见的思想交锋,可以培养学生民主的人文作风;标准严密的知识表达,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人文精神;课堂生活的亲生经历,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人文道德。 “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圆的知识呢?”“究竟什么是圆的周长呢?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请你大胆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究竟圆周长与直径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要求圆周长,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了?请举例证明你的想法。”都是探索过程中人文交融的真实体现。

《周长》课后反思3

  本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学得扎实,灵活,有成就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和实践能力,自认为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较为成功:

  1、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我认为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已不再只是一种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而应成为一种教学的目标去追求并努力实现,力求达到“情意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活跃流畅,创新精神涌动”的最佳境界。

  在课堂教学中,把尊重学生人格放在第一位,理解学生“天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帮助学生补充他人不完整的叙述,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发表意见。

  改变了以教师为出发点的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或群体的交往关系,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主体结构。

  2、创设学生自主探索的.舞台

  整节课,我并没有把哪一部分的知识直接告诉给学生,而是通过学生观察,讨论交流,质疑,释疑反复验证的方法学习新知,还给学生的自主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明确目标激励、情感激励

  巧用导入激励,教学媒体激励,评价成功激励,多样练习激励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过程的积极性,取得了乐中求学,学中求乐,和谐发展的良好效果。

  4、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知识、进行思维活动、发展探索能力的重要依据

  我们说教材是死的,但教学却是活的。我努力做到把握教材、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教材,巧设教学过程,真正做到了用活教材,将教材内容分解成若干小问题,使原教材中的“死”知识变成了课堂教学中的“活”问题。不足的是,在个别环节的处理上还欠细致,前后时间安排上还可更好一些。

《周长》课后反思4

  圆这部分内容我觉得是小学的一个难点,也是学习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的一个基础。尤其是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区分。所以在学习圆的周长的时候,我用的时间比较多,在教学圆的周长的公式推导的时候,我让学生带了硬币、光盘、圆片、圆形的瓶盖以及其它圆形的物体,便于研究圆的周长。还让学生带了线、直尺等研究工具。让学生亲自感受了周长的测量过程,

  一是体会滚动法测量圆的周长,一是绳测法测量圆的周长,这样圆的周长的问题解决了。通过操作学生体会圆的周长,这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知道题意是有关周长的问题了。还有一个难点是直径的测量,圆片的直径测量比较好测量,但是圆形物体的直径的测量对一些同学来说,应该还是有难点的。所以我提问直径的测量方法,也是为了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为了计算的相对比较准确做准备。这样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总是3多一些,如我预想的一样,学生测的相对比准确,3多一些的答案比价多,几乎没有出现2多一点或4多的。

  同时,也给孩子一种研究的精神,细心准确是实验的最根本的要素。进一步引入圆周率的概念。很轻松地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样学生很轻松地突破了难点,圆周率其实和圆的大小没有关系,它是一个固定的数。因为我们在测量的时候用的是大小不同的圆或圆形物体推导出来的。并且和很轻松地理解圆的周长的具体含义,以及通过滚动法和绳测法理解了圆的周长的应用,一举两得。圆的周长公式也会掌握的比较牢固。

《周长》课后反思5

  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数学想象,以激起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思维,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如“∠”有没有周长?这一问题的设计,鼓励孩子进行大胆猜测。有的孩子说有,而有的`孩子说没有,这一矛盾的激化,孩子们很自然地投入到研究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应用所学知识,通过猜测、思考、讨论、表达等数学活动,主动探索出“角”没有周长,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从而进一步认识周长。

  反思至此,我最大的感触是:优点与遗憾是每一堂课必经的两道风景。我这节课的遗憾是:在每一次活动进行总结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时,要多给学生机会说说。在测量腰围时,有的学生隔着很厚的衣服从外面测量腰围,出现了很不准确的估算结果,教师指导不到位。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冷静珍视每一堂课,化遗憾为经验,我们的课堂不就达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了吗?

《周长》课后反思6

  1、数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本课的素材来源于生活,从学生熟知的身边圆形物体入手,让学生指出看到的圆形并摸一摸圆的周长指的是哪里。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2、让学生大胆实践,重视了学生的测量方法的培养。

  听不如看,看不如做。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也是这个道理。于是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想出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测量圆的周长的'办法,在圆的周长测量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测量技能和思维的灵活性。

  3、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协调能力。

  在测量圆的周长与直径的长度及计算不同的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都有什么特点时,学生产生了需要合作的需要,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体验了发现数学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实践及合作能力。

【《周长》课后反思】相关文章:

《周长》课后反思03-11

《周长》课后反思[优秀5篇]03-11

《白杨》课后反思03-09

小班课后反思03-11

《背影》课后反思03-11

《草》课后反思03-11

《认识分数》的课后反思03-09

充气雨衣课后反思03-09

《妈妈的歌》课后反思03-10

《夏夜多美》课后反思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