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调理身体的方法

2024-03-05 好文

  清明时节调理身体的方法运动,行气化湿

  清明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此时已入仲春,春暖花开,春色盎然,虽时有小雨,但也有天朗气清、阳光明媚的时候,适合外出踏青登高,活动筋骨,增强体质。

  中医生指出,所谓“动则生阳”,春季是阳气生发的季节,随着仲春的到来,气候渐暖,人体的阳气也由内向外透达。清明时节的踏青活动,有利于助长体内阳气生发,促进气血运行。气行则血行,适当运动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血管功能。同时,气的运行顺畅,又能促进体内营养物质的输送和代谢物的排泄。而且,行气能化湿,气的运行正常,可减少当前梅雨季节湿气在体内的积聚,从而减轻体倦、身重等湿困症状。但要注意的是,春季运动不宜过于剧烈,以免汗出过多,气随汗泄,反而耗伤阳气。

  祭扫,调畅情志

  清明节是中国人祭祖扫墓、追悼先人的传统节日,人们在寄托哀思、追忆逝者的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尤其是老年人更易产生落寞情绪,引起身体不适。

  医生提醒,春季人体肝气偏旺,肝阳升发,情绪本来就容易受影响,血压容易波动,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者,在清明扫墓时更要注意,不要过度伤心,以防意外发生。若近日身体不适,又容易触景伤情的老人,最好避免参加扫墓活动。

  化湿,不宜食冷

  清明正是一年中最潮湿的梅雨时节,此时湿气萦绕、胶着难散,人体气机运行不畅,人们常感到体倦头重、食欲欠佳或大便溏泄。湿邪困阻、湿郁气滞,首选藿香、陈皮煎水内服,有芳香化湿、行气消滞的功效。

  湿邪易伤阳气,此时湿困脾胃,可适当吃些生姜、辣椒等辛温食物以助阳化湿,醒脾开胃。另外,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有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的习惯。“不过,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因为寒食伤胃,易损人体阳气,又伤脾助湿,不利于湿邪运化。”医生说,清明时节湿气太重,一切寒凉、伤脾困湿的食物均不宜吃,以保护脾胃的正常功能。

  清明时节养生须注意“六不”不静:春天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人体应该借助这一自然特点,重点养阳,养阳的关键是“动”,切忌“静”,人们应积极到室外锻炼,但是老人春练不要太早,应在太阳升起后外出锻炼,锻炼前应喝些热水、牛奶、蛋汤等热汤饮,同时运动要舒缓。

  不湿:居室每天中午要开窗通风,被褥和衣服要保持干燥透气,春季多穿纯棉的宽松衣服,可避免发生湿疹。另外,不要选择潮湿的地方进行锻炼,运动出汗后要及时擦干。

  不冻:春季气候忽冷忽热,要遵循“春捂”之说,不宜马上脱下棉衣,换装时应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则,先把上衣减掉一些,裤子可晚一些减,下身宁热勿冷,以助养阳气。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老年人、有痛经史的年轻女性,初春时要尽量使身体“不冻不寒”。

  不酸:春天饮食应“省酸增甘”,因春天本来肝阳上亢,若再吃酸性食物,易导致肝气过于旺盛,而肝旺容易损伤脾胃,所以,春季饮食忌酸。酸性食物有羊肉、狗肉、鹌鹑、炒花生、炒瓜子、海鱼、虾、螃蟹等。宜食用甘温补脾之品,可多吃山药、春笋、菠菜、大枣、韭菜等。

  不怒:春季是肝阳亢盛之时,情绪易急躁,要做到心胸开阔,身心和谐。心情抑郁会导致肝气郁滞,也使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不妄:老人本来阳气相对不足,而春天是养阳的大好时机,如情欲妄动而房事较频,会耗气伤精,进一步损伤阳气,因此人们特别是老年人在春天应适当节制性欲。

  • 相关推荐

【清明时节调理身体的方法】相关文章:

调理内火的方法05-01

立秋后该如何调理身体12-18

雨水时节养生的方法04-26

如何用饮食调理身体疲劳04-27

老人长期失眠的调理方法05-02

清明时节作文12-11

五种体质的人如何调理身体介绍04-27

清明时节扫墓习俗04-24

清明时节如何养生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