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成长工程研修体会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所以强化教师队伍管理,加强师德教育是德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做为一名人民教师,在教学上应有强烈的责任心,当我们一踏进校门的那一天起,便对每一位学生负起责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1、以身示范——以情感染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孜孜不倦的教导,一丝不苟地传授书本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从道德、行为、言谈、学风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于教育工作,老师应做到不计较报酬,不讲条件无私奉献,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课本的知识,也要传授有关社会生活中的知识。在午间休息中,老师要率先示范,言传身外。老师是学生的朋友,要让学生愉快而又很好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并与老师做"知心朋友":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消除师生之间的"代沟".只要能掌握学生的心理,老师就可以抓住其中的.某些因素因人施教,要做好这些工作,老师要深入到学生群体中,跟每个学生一一谈心,与他们做知心朋友,从中了解他们的优点、缺点、爱好和困难等,在课堂上和平时的生活中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因为教师事业是一首爱心赞歌,是需要付出心血的,要我们的教师有耐心、有恒心、有爱心才能散发出的高尚的师风师德。
2、学会宽容——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必须学会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所面对的是涉世不深、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孩子呢?严是一种爱,宽容也是一种爱。宽容是一种信任,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仁慈。同时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名师成长工程研修体会2
一、教师要有“精”气
在这里的“精”不是精明之气,而是精神之气。新世纪教师的精神面貌是由其内在精神和外在言行高度完美的结合,对其应有严格的要求,体现新世纪形象的特点。教师精神面貌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引起学生的感情等心理活动的姿态和内在的精神世界。精神面貌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影响着教师威信的建立和教师影响力的提高,从而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教师的精神面貌是教师形象的灵魂,也是教师言行规范的心理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朝气蓬勃、振奋激昂的形象,具有自尊自信的心态,正直的品质,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豁达宽容的心胸。因此,每个教师必须具有清醒的形象意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塑造良好的精神面貌。对于这一点几位专家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83岁高龄的张梅玲教授,70多岁的教育司原司长王文湛司长,还有六十多的高金英老师都以朝气蓬勃振奋激昂的形象展现在每位学员面前,三个小时的讲座他们讲的有理有据,思维清晰,那种忘我的精神状态感动了在座的每位学员,晚上研讨时我们对他们的精神面貌都感叹佩服不已。而吴正宪老师对此的解释很通俗易懂,她在报告中说,做为一名教师,每天要像早晨菜市场上刚上市的水灵灵的小白菜一样精神。在课堂上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我认为一名教师要想有“精”气。首先要有仪表美,仪表美是教师职业特点的必然要求,衣着打扮又是仪表美的主要组成成分。所以衣着整洁得体,这是对教师服饰的一种基本的规范要求。在教书育人的实践行动中,衣着整洁得体、落落大方,照样能够透露出一股朴实的美、整洁和谐的美、情趣高雅的美。其次,教师除了要具有美的衣着仪表外,还要有美的举止,做到待人接物稳重端庄、落落大方。不能粗野蛮横因为一个教师只有举止适度、行为端庄,才有利于确立自己的完美形象,受到学生的爱戴和欢迎,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身教形象,给学生以良好的精神感染。除了以上的要求外,作为一名教师还要做到在三尺讲台上,应把烦恼、恩怨抛开,用轻松愉快的心情感染学生,呈现给学生的是一种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不管什么时候,面对什么情况,都要表现出博大高深的.知识涵养、沉着冷静的性格气质、成熟稳定的思想情绪、进取自强的人生态度、勇谋兼备的才干本领。不能因为自己心境不佳、身体不好或个别学生偶尔“捣乱”、违反纪律,就动辄发脾气、耍态度、拍桌子、砸东西,更不能把自己对一些人或事的不满情绪转嫁到学生头上,将学生视为发泄愤怒的“替罪羊”。当师生之间发生误会或学生对你不够礼貌时,也应该表现出宽容和肚量,而不要疾言厉色、暴跳如雷。新时代的教师应当崇尚美,力求教育智慧的优化,教育人格的丰满,努力完善自身的精神面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养,充实自我,完善自我
二、教师要有“静”气
说实话今天的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我们的心难以静下来?而这种浮躁之气也在撞击着我们。有人说,教师像把盐,吃了有点咸,家家离不了,就是不值钱。在高金英老师的报告中有一句话让我难以忘记,她说:“今天的教师需要的是一股静气,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但最终受益的是自己。”她提出“8静”即静下心来备每一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静下心来细细的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这8静很好的为我指引了以后学习努力的方向。前一段时间宋主任为我们推荐了一本书《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中也提到了这一点,作为一名教师要有静气,不要有“匠气”、“俗气”更不要有“躁气”。匠气指的是在我们的工作中只知道机械的干同样的事,上同样的课,毫无生气,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习惯于从过去的经验中搜取营养,许多新思想,新方法都无法接受。俗气又叫小市民气。他们遇事总先考虑自己的得与失,不斤斤计较一番,决不罢休,与他合作接触不久你就会发自内心喊出来:“这个人怎么那么精。”用小品演员宋丹丹的话说,和他合作太难了。在当今社会浮躁之气盛行。这种浮躁之气严重的撞击着我们的教育事业。干起事来不脚踏实地,冒冒失失,急于求成,没有多少是能干的彻底。静下心来反思,回首自己的教学生涯,真的有这三种不好的“习气”。在以后的教学生活中我将努力的做到多一些静气,少一些匠气、俗气和躁气。力求做到高金英老师的8静。静气才能平生,心一平生活、工作是另外一种景致。所以我们要学会静下心来品尝生活中、工作中的乐趣,品味其中的意义。
三、教师要有“智”气
所谓智气即智慧之气。我们的智慧来自哪里?听了专家的报告,让我更明确了。来自于学习,来自于读书,来自于反思,来自于我们的教学经验。鲍传友教授在他的报告中说教师要除了要有基本的专业知识结构,还要有本体性知识,个体实践知识,操作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指的是我们的基础专业知识,对于我们所教的学科知识应该有深度有广度,即懂得本学科的历史,又掌握学科的进展情况。个体实践知识则是我们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个体实践经验。是机制丰富的个体存在。在平常的教学中,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说我们有大量的实践经验,只不过疏于整理,没有形成自己的实践知识。而条件性知识则是我们成功教学的金钥匙。所有知识的取得要求我们多读书、多动笔、常反思。在晚上的研讨会上大家都认识到了这一点,读书可以让我们开拓视野,增强学科底蕴,当然这种读书不仅仅要读专业书籍,还要读本学科以外的书籍。用高金英老师的话博览群书,博采众长,自成一家。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的同时还要做到多动笔,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把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原来自己也曾读过书,只不过是在需要写论文或查找资料的过程中读的,读过去就忘了。所以今后读书不但要读还要把它记录下来,写下来就记住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反思,吴正宪老师在做报告之前提出一个教师什么时候能够进步得快?主动反思的时候,当你主动反思自己的时候就是产生需求寻求获得的时候,而获得过程则是你的研修成长的过程。其实在我们的教案中经常见到反思,那是对一节课的反思。是一种被动的反思,而不是主动反思的过程。我们不但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还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更要反思自己与学生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有反思就有进步。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把“经历”反思总结成“经验”,再把“经验”反思总结成“经典”。为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教师要有“容”气
所谓容气指的是宽容之气。一位哲学人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翰无比。哲人之言无疑是对宽容最生动直观的诠释。教师,要尽可能让教育充满阳光,充满关爱,成功的教育总是充满爱的教育,尊严无价,宽容无价。宽容的对待每一个人,特别是我们的学生。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每个孩子都会犯错。他们之间有时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有时遇上调皮的没有上进心的,脾气臭臭的“小霸王”,有时真的会把我们气得吐血,气急了难免会惩罚这样的学生,然而发现教育效果并不是很明显,甚至导致恶性循环。我们应如何对待这些差异?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有理解之心,宽容之心,等待之心,尊重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个性张扬。新课程最核心的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王司长提出“教他六年,看他十六年,为他六十年”这为教育的真谛。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而学校是每个人可以犯错误的地方。因此,我们不仅要宽容学生学习中的各种差错,而且还要鼓励他们不必太在意那些差错,让孩子们学会从自己的差错中获得真知,这个过程需要我们耐心的去等待。在课堂中,吴老师提出的允许—对接—等待。允许就是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对接指的是当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时我们要帮助他提升,而等待则是让我们针对学生间的差异因材施教,所以每位教师要学会等待。给学生宽容,表面看来是“退一步”,而实质上是在“进两步”,使教育真正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这是一种使学生在可接受的情况下“轻松”地受到教育的艺术,你会感受到其实宽容也很美丽。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有博爱、公正和宽容之心,去呵护学生、去悦纳学生,赵希斌教授不就提出教师有取悦学生的义务吗?这样我们就能感受到每一个鲜活的生命,看到每一种独特的美丽!
当然作为一名教师我还要有“合”气即合作之气,还要有“研”气即科研之气等等。此次五天的北京之行让我感受到了为人师的重要,真正领悟到了为人师应该具备的心怀和情操。也让我看到了差距,懂得了读书的妙处,反思的用处。“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眼泉”。这次北京之行使我懂得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要在不断的学习研修中才能进步。路漫漫而其修远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学习,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力求做到像张梅玲教授说的那样把简单的事情做得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得不平凡。
- 相关推荐
【名师成长工程研修体会】相关文章:
名师激励学生的经典技巧02-19
名师指导MBA数学备考02-23
《庖丁解牛》名师导学案04-15
《阿房宫赋》名师导学案03-16
初为人师的体会:我与学生共成长03-10
国培研修总结05-10
暑假研修感悟:今天不是结束05-09
《枣儿》名师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03-04
成长的烦恼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