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台游戏的分析与建议

2022-05-03 好文

  【案例描述】

  区域活动时间一到,在中二班“Happy站台”的角色游戏区里,幼儿机械地重复着上火车去目的地、在火车上购物、下火车到旅游跳蚤市场购纪念品然后再上火车返回出发地的游戏。教师高兴地看着幼儿按部就班地游戏着,就转到其他区去了。突然,“Happy站台”角色游戏区传来了幼儿的尖叫声,司机站在门口,指挥着乘客们下车:“火车失火了,乘客们赶快下车吧!”“不好了,火车着火了!”下了车的乘客在旁边乱跑乱叫。教师急忙跑过去,生气地斥责他们,并从头到尾地把整个游戏过程和玩法给他们讲了一遍,要求他们像刚才那样玩购物和上、下车的游戏。可是没过多久,幼儿又开始新花样了,帅帅闭着眼睛躺在地上,笛笛跪在帅帅身边轻轻地摇着他的胳膊说:“快醒醒,快醒醒。”恒恒在一旁说:“他肯定是生病晕倒了,需要医生来抢救。”宇宇开始帮他按摩,薇薇在给他打针……但看到教师过来了,幼儿赶紧回到自已的座位上,摆弄着自己在火车上购买的物品,嘴里却小声地说:“一点意思也没有。”

  【案例分析】

  在“Happy站台”角色游戏区里,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设置了售票员、司机、乘客、火车卖货员以及旅游跳蚤市场老板等众多角色,但幼儿玩了没多久后就认为“一点意思也没有”。为什么幼儿会产生这样的感受呢?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认为教师在组织该角色游戏时存在以下问题:

  1.把个人设想当幼儿游戏行为的标准和框架,怨视幼儿兴趣需要。教师将自己的兴趣、计划强加给幼儿,要幼儿按照自已的要求实施游戏,如“从头到尾地把整个游戏过程和玩法给他们讲了一遍”,让孩子们在火车上要“像刚才那样玩购物和上、下车的游戏”。然而,在角色游戏中幼儿的角色具有社会性,幼儿主要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或生活经验为情节自由开展游戏。也就是说,幼儿心目中都有一个自己的“脚本”。教师如果强行将幼儿的游戏言行与自已提供的一个约定俗成的游戏框架或“脚本”联系起来,那么固定不变的角色游戏情节和游戏材料就难以维持幼儿的兴趣。

  2.把外在形式和效果作为评判游戏的标准,忽视幼儿内在的发展。游戏结束后我们曾问教师:“为何不再等等,看一看孩子们会怎样继续玩‘火车失火’的游戏。”教师说:“孩子们偏离了我原先设想的游戏玩法,任由这样游戏会乱了套,会破坏游戏的效果。”也许按照教师既定的计划去实施游戏,我们会看到条理有序、幼儿忙而不乱的游戏景象。但是这样的游戏有价值和意义吗?上述案例中幼儿真实自然的表现已经给出了答案。其实,游戏的实质就在于儿童的主体性、自主性能够在活动中实现,而游戏主体性的本质特征则具体表现为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游戏中自主丰富和发展的“火车失火”“乘客急救”等游戏情节,就是他们独特的创造性的表现,教师只要在观察的同时稍加引导,就可以使之成为促进幼儿游戏发展的良好时机。

  【教学建议】

  1.变成人设计为幼儿设计——转变游戏主体。教师要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和兴趣,不要把自己的兴趣、计划强加给幼儿。当幼儿要玩的游戏不同于自己的“计划”或想法时,教师应当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想法,并积极帮助幼儿实现他们的想法和愿望。教师至多只是游戏“脚本”的“建议者”而不是游戏“脚本”的“编写者”。教师应当给幼儿时间去思考、去探索游戏,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节奏来游戏。这样才能使游戏成为幼儿自己“想要玩的”和“喜欢玩的”游戏而不是“老师要他们玩的游戏”。

  2.变裁断为参与——转变教师角色。当幼儿偏离游戏主题教师介入游戏时,教师要以事故调查员的身份介入游戏,而不是充当游戏的裁判,可以让幼儿先说说“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应该怎么办?还能怎么玩?”这种干预应以教师通过对幼儿游戏过程细致认真的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

  3.变对立为包容——改变教育方法。幼儿在火车上玩“买卖东西”“上下车”游戏和幼儿自创的“火车失火”“抢救病人”游戏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这些游戏内容在真实生活中曾经发生过的,教师应顺应幼儿的意愿,从幼儿的需要中生成新的游戏主题。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火车失火了怎么办?火车为什么会失火?火车上有人生病了,应该怎么急救?通过讨论帮助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进一步拓展游戏的内容,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


【站台游戏的分析与建议】相关文章:

蛋糕房选址原则与建议05-02

大班的十项户外体育游戏推荐05-01

属虎的水瓶座的性格分析05-02

属羊的双鱼座的性格分析05-02

水瓶座属猴的性格分析05-02

属蛇的摩羯座性格特点分析05-02

如何分析女性消费群体的心理05-01

枣的功效与作用05-02

鳄梨的功效与作用05-02

与贝多芬对话的作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