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疑难解析

2024-09-17 好文

  1、《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为什么会有民不加多的疑句?

  战国时期,劳力资源是富国强兵的本。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这就造成了兵员缺乏。争夺劳力,是各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梁惠王的惠民措施是他争夺劳力、富国强兵的手段。由于没达到目的,他便提出了这个疑问。孟子也正是利用梁惠王的这种心理来宣传仁政思想并试图引导他实行王道政治的。

  2、本文是记载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谈话,孟子在这次谈话结束时如何批判统治者的虐政又证明自己的主张?

  孟子在结束谈话之前在把行王道的道理讲清的基础上,照应开头,针对梁惠王口口声声说的于国尽心,开始批判统治者的虐政。孟子举出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的事实,以说明统治者根本谈不上于国尽心。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形成鲜明对比,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接着针对统治者的归罪于岁,运用比喻加以驳斥: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如同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以证明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最后以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收束,言简意赅,提醒统治者不可归罪于年成,而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百姓才会归服。这样批判了虐政也就从反面证明自己施仁政的看法的正确,可谓一箭双雕。

  3、《寡人之于国也》一文的论辩艺术有何特点?

  答:子在论辩时能根据不同对象,掌握对方心理,争取主动,并巧设比喻来说明道理。如文章开头,针对梁惠王做了一些移民、移粟的小事而发出民不加多的疑问,孟子撇开你和其他国家的诸侯没有多大区别的直说,提出请以战喻,先顺着对方的路子(王好战)投其所好,使对方乐于接受,绘声绘色地安排了一个五十步笑百步的喜剧,更妙的是不直接提出这个比喻的含义,而用则何如的问句,引惠王很自然地说出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然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单刀直入地指出: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揭示出比喻意后掉转话头,穷追猛打,既沉重地打击了梁惠王的自满情绪,也很自然地阐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接着孟子运用排偶句式,以磅礴的气势、激越的感情宣传自己的仁政思想,劝导梁惠王以恩德服人,行王道,而不要以武力服人,行霸道。

  文章从提出问题,引用设喻,到发表政治主张,劝说统治者,忽而宕开,忽而逼近,使对手于不自觉中就范。孟子十分讲究语言论辩技巧,委婉犀利(很有艺术性),易于让人接受而又难以辩驳。论辩艺术在本文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 相关推荐

【《寡人之于国也》疑难解析】相关文章: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06-05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10-04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

婚前梦境的解析01-11

描写秋天的词语及解析03-05

学习也快乐12-04

也追星作文10-01

双子座性格解析10-30

关于电视输入端子解析11-15

负荆请罪的意思解析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