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方法指导

2023-05-27 好文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阶段,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状况有很大的影响。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生阅读方法指导,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生阅读方法指导

  1.默读法

  就是不出声地读,用心看。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能力。

  2.间读法

  间断地而不是持续地读。读一句,想一下,这一句是什么意思,想清楚了领会了,再继续读下去。到中高年级可要求学生一节一节地读,读一节,思考一下什么意思。

  3.复读法

  就是让学生对同一部分内容翻来复去数遍地阅读。如“分数的意义”一节,可采用“五遍复读法”:一遍领会每句意思。二遍想清楚上下句的联系和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三遍想一想叙述和所举例题是不是一致,还可以补充哪些例子。四遍读后进行举例和结语之间的归纳和演绎。五遍记忆一些概念和动手演算本节的习题。

  4.研读法

  就是对某些概念、定义、法则的语言表达部分进行某些词句的变换,再与原表述内容进行研究比较的一种阅读方法。如:“简易方程”一节,“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吗?“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吗?这就掌握了方程的两个特征:一是含有未知数;二必须是等式。

  5.跳读法

  跳过某些部分,不作一般顺序的读法。小学数学课本内容,一般可分为引语,例题和习题,结语(包括概念和法则)以及图表几种类型。在初读基础上,可着重读引语和结语。对于夹有图、表、线段和几何形体的地方,要跳过一些内容,将有关数表和图形查找对应起来进行比较领会。

  6.算读法

  对于课本上的算式或例题,可以边读边演算,这是数学阅读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可让学生先独立地尝试解答和演算,演算解答发生困难时,或者在演算结束后,再去读书看例题。

  7.索果阅读法

  对应用题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读题,不断提出中间问题。为追索问题的结果提供条件,如,“一个煤矿上半年原计划产煤 66 万吨,实际每月比原计划多生产 2.2 万吨。照这样计算,完成上半年计划要用几个月?”可以这样读:“一个煤矿上半年计划产煤 66 万吨,上半年有几个月?原计划平均月产煤多少吨?实际每月比原计划多生产 2.2 万吨,实际每月产煤多少万吨?照这样计算,完成上半年计划(上半年计划是多少万吨?)要用几个月?”

  8.追因阅读法

  根据应用题中问题的需要,阅读追索条件。如,“一个机械化养鸡场一月份运出的鸡是 13600 只,二月份运出的鸡的只数是一月份的两倍,三月份运出的比前两个月的总数少 80 只。三月份运出多少只?”可自问“求什么?”自读“三月份运出多少只?”自问“三月份运的鸡数与那几个月有关呢?”自读“比前两个月的总数少 80 只。”自问“前两个月运出的总数是多少只?”自读“……一月份运出 13600 只,二月份运出的只数是一月份的 2 倍。”

  9.关键词句阅读法

  就是抓住应用题中的关键词句,边读边找条件,提问题,弄清题目的结构。如“高年级同学在校办工厂劳动,6 个同学糊了 35 个纸盒,照这样计算,12 个同学一共可以糊多少个?”抓住“照这样计算”展示阅读。自问“照怎

  样计算?计算什么?”然后自读“12 个同学业共可以糊多少个纸盒?”

  10.代入阅读法

  用这种方法阅读应用题,可将复杂的数量关系转化为简单具体的数量关系。如“少年宫合唱队有 64 人,比舞蹈队人数的 2 倍多 16 人。舞蹈队有多少人?”阅读时设舞蹈队有 x 人,然后把题中“舞蹈队人数”“舞蹈队”用x 人代入读成:“少年宫合唱队有 64 人,比 x 的 2 倍多 16 人。求 x 是多少?”

  这样一读,方程就读出来了。

  小学生阅读方法指导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方法:如“早读制度”、“图书交换制度方法” “一帮一制度方法”等。这样就能有序、有效的开展语文教学活动。 当以上的制度、方法完善并实施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在学习上也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有些习惯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养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动脑筋、想办法。

  记得刚接手我现在任教的这个班时,在阅读教学中,我就要求学生读一篇课文必须先标上小节号,必须要了解主要内容。这就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二、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的处理,应由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这就表明教材是“材料”是“例子”。在语文教学中,我将教材内容进行归类。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 “说明文”、“古诗”、“哲理性文章”等。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类型文章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

  例如:“写人记事”的文章,我让学生按这几步去学习,第一步,读课文,必须要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第二步,读课文,必须要了解课文叙述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第三步,抓住文中描写人物有关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语句,反复读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

  再例如:“写景状物”的文章,我让学生按这几步去学习,第一步,读文章,了解写了什么内容;第二步,了解写作顺序或观察顺序;第三步,读,了解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写的;第四步,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段反复朗读去体味感情。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把主动权给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应该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活动的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首先,主动权给学生,我认为要将读书时间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不能让读书成为阅读课上的形式,走过场,草草了事。那样的读是起不了效果的。

  其次,主动权给学生,我认为应当在学生学习方法掌握的情况下,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特别是合作学习,除了明确学习目标外,还应当制定小组长职责。让小组长真正成为合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发言者。

  使小组学习有序、有效的开展。小组长轮换制,调动每个学生参与。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是不是教师不闻不问了。教师应在巡视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提醒学生有必要时甚至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听取学生的不同见解。

  这样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才有效果。最后,主动权给学生,在阅读教学的汇报、交流时,往往一位学生答对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一位学生答错了,就请第二位、第三位,直至有一位答对了,于是,这个也就解决了。

  一位学生答对了,就能代表全班学生都懂了吗?显然,这是重结论、轻过程,面向少数人的表现。同时,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也较普遍,如:一些学生掌握了,另一些学生还没有掌握,就会受到批评。提出把主动权给学生,面向全体,注重个性,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四、提高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扩展和延伸,是学生获取“精神食粮”的重要途径,小学生除了学好教材以外,再阅读一些其他书籍,既可以丰富词语,又可以广泛的学习语言表达方法,提高读写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呢?首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将一些浅显易懂的课文当作故事课来上。

  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其次,组织读书活动,检查阅读效果。组织生动活泼的读书活动,有利于促进课外阅读深入持久地开展。如:开展读书竞赛活动,看谁读的书多;举行故事会,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巩固加深对课外读物的理解;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谈体会,谈收获,相互启发;还可以举行诗歌朗诵会等活动。

  通过这些检查读书效果。检查后,认真总结,表扬认真阅读的学生,鼓励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 相关推荐

【小学生阅读方法指导】相关文章:

现代文阅读的方法指导02-19

初中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02-17

关于低年级阅读指导课方法初探04-25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方法02-17

让孩子喜欢阅读的方法02-17

药品说书的阅读方法02-16

让孩子悄悄爱上阅读的方法02-22

有效课外阅读的方法12-17

快速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