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纸的反思

2024-09-21 好文

一张纸的反思1

  晚上坐在桌前写着作业,数学那复杂的运算,让我不得不拿起了演草纸,摸着这薄薄的纸,心里不知怎么,涌出了一些感慨:纸,人离不开的记录文明的载体,背后是多少棵参天大树啊!

  我国在校学生有3·2亿,如果平均每个学生每年需要10个作业本,那就是3。2亿册,还有更多的生活用纸、工业用纸,每年不知道多少棵树木“千刀万剐”成为了满足人学习、生活的纸,为了多留下几片森林,让子孙后代多看到一些绿色,我们要节约用纸。

  工厂的烟囱,冒着白烟,云雾迷蒙,大气污染每况愈下;河里的污水,杀死了鱼虾,让清澈变成五颜六色;树木被滥伐,地球不仅少了吸尘器,还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进而引起沙尘暴。《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不正说明树木的`重要性吗?烟囱中飞出的巨龙,吞噬着人类的生命,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地球出现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将被湮没,连锁反应,还会发生很多不可预料的灾难。

  人类的发展在持续的破坏生态环境,如果环保的意识不能觉醒,人们还是肆无忌惮的只求发展不顾生态,到头来只能自食恶果,我要节约每一张纸,让自己和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一张纸的反思2

  《我来造一张纸》的探究实践活动,学生有强烈的活动兴趣和活动积极性,从交流、反思和评价活动的描述看,学生对造一张纸都有经历、有体会、有发现,更可贵的是还有那么多的奇思妙想,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探究实践活动。通过教学反思我的感受是:

  1、教学设计必须体现“用教材教”的意识。“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行为,只能“用教材教”才能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知识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我来造一张纸”在教材中是安排在“不同用途的纸”的前一教时,为了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纸的特点、用途,激发起学生造一张纸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我要造一张纸的欲望,特地将两个教材调了一下,先认识不同用途的纸,再来开展造一张纸的实践活动。“我来造一张纸”的活动,我没有让学生看课本上介绍的造纸的过程,而要求学生先在课外进行探究,课内主要由深学生进行交流、反思和评价活动。将实践环节活动安排在课外进行,能使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有不同的假设、计划、实践和不同的结果,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沮丧,所以在课内交流时,才有那么丰富精彩的场面。

  2、课内外结合开展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科学,确实不能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学生在课外独立开展探究活动,他们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的心理需求去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没有旁观者,人人是主角,都要经历自己去提出问题(例:我用什么原料来造纸?我怎样来造纸?)、进行假设(例:能不能用旧报纸?是不是需要加入胶水?)制定计划,(例:把报纸捣烂,倒在布上,用毛巾压干,放在太阳底下晒),动手操作,并进行实践操作后的反思和在课堂上参与交流评价活动等整个探究活动的过程。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创造性的心理得到了发展,他们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如果在课堂中,我们一般都是由4人组成一个活动小组,从平时观察发现,小组中真正能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的总是这么一二位学生,有个别学生一直处于旁观的状态,特别是那些动手能力比较差,或者比较内向比较胆小的学生,只是扮演了观众的角色,没有积极参与到当前的探究活动中去。所以在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时,应根据活动的特点做到课内外的紧密结合,给每一位学生有亲自动手探究的机会,获得教学的公平,让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不同程度的'形成和发展。

  3、通过对探究过程的反思,能将探究活动引向深入。探究实践活动在课外开展,在课内一定要开展好探究过程的反思。在课外的造纸活动中,有的同学能在第一次实践失败后,及时修正自己的活动计划,并再一次提出自己的假设,进行验证,结果取得了成功,这样的同学在课内需要反思,说说在实践过程中的体会,让其他同学从中得到启发。也有个别的同学首次不成功后就放弃了探究,这样的同学更需要反思,找一找自己造不出一张纸的原因是什么,以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毅力。在探究过程的反思中,要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描述,激活他们的思维,对自己的造纸过程进行评价。例在造纸的过程中,也有个别学生想到了看课本,只是按照课本上介绍的方法、过程尝试了一下,当听到同学们那么多的奇思妙想后,知道自已不一定按照书本上的方法去做,可以另想办法去尝试、去创造。更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来于不断的探究,争取成功才能成功。在每位同学都渴望成功,渴望通过成功获得他人的尊重和欣赏进而确信自我价值时,这种成功感和满足感会激励着学生继续进行新的探索。这时教师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造更大、更薄、均匀的一张纸吗?再一次造纸可不是上一次造纸活动的简单重复和模仿,而是有了更丰富的动手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的,学生将有更高的动手兴趣和成功欲望,使探究动向更深层次发展。

一张纸的反思3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社会发展性的综合课程。新课程标准要求这门学科的教学要生活化、活动化。《小小一张纸》这一课基本上是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完成的。

  首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品德与生活》课程主张从学生普通生活中的真实事件来生成活动,这是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学生甚至大人都不在乎小小的一张纸,浪费纸张的现象随处可见,看了真让人心痛。

  接下来,设计了四个活动:了不起的纸娃娃;认识纸娃娃;爱惜纸娃娃;开心纸娃娃。(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了“纸娃娃”这一带有童话色彩的形象贯穿于堂课的始终。)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小小一张纸来之不易,知道纸张的重要性。活动中,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有效的教学活动中来,通过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分析问题、悟理说理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学习上、生活中的随便浪费纸张的现象,让学生置身于在具体的问题情景当中,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他们自己领悟到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树木、保护环境。把学生的认识提升到更深的层面上来,化知为行,把行为延伸到课外,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本课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较好。主要采取了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授课。把全班分成五个小组,并且给各小组的命名都给人一种美感,特别是树干的制作采用废弃的羽毛球筒,用树叶当奖品,非常有创意,孩子们为了能在大树上插一片叶子,全身心都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所以活动的效果非常好。

  思品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一两节课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在课末我向学生提出了:希望小朋友们把节约用纸的好方法告诉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节约用纸的行动中来,使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本堂课的教学,老师几乎承包了对学生学习活动评价的任务,必然有所弱化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评价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有利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有利于调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把学生纳入教学评价的体系,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也可以让学生对老师进行逆向评价,从而形成多向、立体的互动评价网络。这种多向、互动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和学生个性的张扬,学生在这其中不单是被评价者,更是评价者,充当多种角色,富有多方体验,师生间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总之,思品教学要开展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在活动中去体验,在引导中去感悟,使他们的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质得到发展。

  • 相关推荐

【一张纸的反思】相关文章:

我是一张纸的作文09-06

一张纸的自述的作文09-09

一张纸的自白作文11-05

一张纸的哭诉作文08-09

一张纸的自述作文08-15

《一张奇特的脸》反思08-15

纸的联想作文09-06

关于纸的作文10-05

纸的“秘密”作文10-18

纸的世界作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