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祖坟保皇位民间传说

2024-03-22 好文

  民间传说指的是中国民间口头叙事文学,由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风物有关的故事组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砸祖坟保皇位民间传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王叔担任“发丘中郎将”

  南北朝时期,不论是北方,还是南方,朝代更迭相当快,皇帝也多。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皇帝多了,也是同样的道理。

  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就是这样一位“鸟皇帝”。

  刘子业是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的长子、文帝刘义隆的孙子。

  大明八年(公元464年)阴历闰五月,刘骏病死。时年16岁的刘子业以太子身份,轻松当上了皇帝。

  刘子业在位时间很短,但所作所为在帝王史上却创了多项纪录。他很荒淫,见其亲姑妈新蔡公主刘英媚貌美,便匿名收之于后宫,称为“谢贵嫔”。又与亲姐姐、山阴公主刘楚玉胡搞,还为她找了30个面首,供她“性消费”。

  也不知道是不是后宫荒淫生活过腻烦了,还是咋的,刘子业对盗墓兴趣很大,而且很可能还做过相关研究。

  刘子业小时候喜欢读书,学习还算认真,文章写得也还行。史书上称,刘子业“颇识古事”。换句话说,刘子业是一个历史爱好者,至少是个“三国迷”。因为刘子业对曹操很了解,甚至连曹操当年盗墓的底细,刘子业都一清二楚,当是曹操的“粉丝”。

  曹操是中国盗墓史上第一个设盗墓机构的专业盗墓大贼,汉景帝刘启同母胞弟、梁孝王刘武的墓,就是曹操盗掘的。出于盗墓方便,职责分明,曹操在军中设立了“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二职。

  也许,曹操当年设此二职仅是一个玩笑,但刘子业当真了。刘子业给出了两个“事业编制”,这在史书上可是有明文记载的。用今天的话来说,是有“红头文件”的正式盗墓官职,此举创造了盗墓史上的第一。

  话再说回来,刘子业的“盗墓官”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而是他给自己的王叔量身定做的。“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二职分别由建安王刘休仁、山阳王刘休佑来担任,让他们兼职“盗墓王”。

  朝老爸陵墓泼粪

  刘子业还在当太子时,就不被父皇刘骏喜欢。刘骏最喜欢宠妃殷淑仪生的儿子刘子鸾,一心想将皇位传给他。殷淑仪是刘骏的本家妹子,为避人耳目,易为“殷氏”。

  刘子业当了皇帝后,便立即给刘骏和殷淑仪颜色看了。

  据清人朱孔阳《历代陵寝备考》,刘骏死后葬于“景宁陵”,位于当时上元县40里的岩山之阳,这是刘骏生前选定的风水宝地。大明八年(公元464年)阴历九月,当皇帝刚三个月的刘子业去了一趟江宁。回来后,突发奇想,要治治父亲。

  刘子业叫人去了趟江宁,打算把刘骏的景宁陵掘开。太史官闻讯劝说道,挖祖坟对新皇帝不吉利,恐怕坏了皇家风水。

  迷信的刘子业这才放弃了,但墓不掘了,并不能轻易就放过。他叫人抬来了臭气冲天的粪水,泼到了景宁陵上。一边泼一边骂刘骏是“奴”,以此方式羞辱他。

  刘骏的景宁陵逃过了一劫,殷贵妃墓就没有这般幸运了。不掘刘骏墓,就掘殷贵妃的墓。

  殷淑仪生前受专宠,连刘子业生母王皇后都受冷落,刘子业恨之入骨。殷淑仪的墓修得很豪华,当时葬礼规模为江南丧葬礼史上前所未有,隆重至极。刘骏还将岩山改名为“龙山”。

  刘子业带着一班人,来到殷淑仪的墓前,吩咐大家立即动手。生前受尽宠爱,过着奢华生活的贵妃,死后遭大罪了。她的墓被刘子业挖掘得底朝天,尸体也被从大棺材内拖了出来。刘子业当场将殷淑仪羞辱了一番,之后将她“晒尸”。

  盗掘之后,刘子业又对殷贵妃所生二子一女下手,首先把一度可能成为太子的刘子鸾赐死。据《南史·孝武诸子传》(卷十四),时只有10岁的刘子鸾相当懂事,临死前留下了千古遗言:“愿后身不复生王家!”

  争皇位,盗墓“厌胜”

  但仅当了一年半的皇帝,刘子业就被乱刀砍死了。

  据《宋书·前废帝本纪》(卷七),“时帝(刘子业)凶悖日甚,诛杀相继,内外百司,不保首领”。从这记载里可知,刘子业的脾气暴躁,皇帝做得一天比一天凶,不时无故残杀大臣,搞得手下文武百官不知今死明死。

  甚至连几位亲叔叔,刘子业都想杀。刘子业害怕几位王叔,于是让他们集中居住于皇宫内,实际是软禁。刘子业的十一叔、湘东王刘,即后来的宋明帝,遂与心腹阮佃夫,暗中勾结刘子业的近侍寿寂之、姜产之等11人,图谋废掉刘子业。

  景和元年(公元465年)十一月,太史告诉刘子业,湖南那边有“天子气”,刘子业准备南巡,往湖南、湖北一带镇压。

  出现“天子气”的一带,正是刘的领地,于是刘急了,听说夜里刘子业将与刘楚玉等数百宫女一起到华林园竹堂内,与巫婆一起“射鬼”,刘觉得机会来了,让寿寂之揣刀进去。刘子业马上明白情况不对劲,举弓欲射杀寿寂之未中,拔腿便跑,被寿寂之追上砍了,时年仅17岁,后被草草埋葬于南郊坛西边(应该是今江宁区秣陵镇牛首山附近的岩山一带)。

  刘子业被杀后,刘和其侄子刘子勋之间,为争夺皇位而大动干戈。刘子勋是刘子业的三弟,势力很大,刘不敢轻易动手。有巫师给刘想出了制胜秘招,即干扰刘子勋祖坟风水——“宜开昭太后陵,毁去梓宫以厌胜”。

  昭太后陵,就是刘子勋亲奶奶路惠男的修宁陵。巫师认为,挖了她的墓,砸了她的棺材,就能镇住她亲孙子身上的“王气”,阻挡他当皇帝。刘依招照办,真的把路惠男的墓盗掘了。将她棺材砸毁后,赶紧用土埋好,搞得人不知鬼不觉。

  其实路惠男还是刘的养母,只是她想让自己的亲孙子刘子勋当皇帝,也秘密参与了宫廷政治。一次她在酒中下毒,想害死刘,结果露出了马脚,刘反而将毒酒端给路惠男,请她自己喝下,当天就从宫里传出了路太后的死讯。

  刘是路惠男抚养的,对她还算尊重,故将她葬于儿子刘骏景宁陵的附近,陵号“修宁”。修宁陵在时秣陵县“岩山之阳”。路惠男死后却并未得到安宁,她的墓不久就被宋明帝刘给扒了。

  后来刘平定了刘子勋,迷糊的脑袋才有点清晰过来:刘子勋的祖坟就是自己的祖坟啊,扒她奶奶,就是折腾自己的养母!他总觉得这事对自己不吉利,也对不起抚养他成人的路惠男。在泰始四年(公元468年)的夏天,做了亏心事的刘便下诏,重新修复路惠男被盗毁的修宁陵。

  袁世凯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袁世凯是一位颇具争议的政治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故事,其中许多都与他的迷信信仰密不可分。不仅扒祖坟、信风水相术,甚至在政治决策中也频频受到迷信因素的影响。本文将深入剖析袁世凯这位神秘政治家的迷信传奇,解开历史的神秘面纱。

  袁世凯,这位身形矮小却意志坚定的政治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谜团。咸丰九年,袁世凯诞生在官宦世家,然而他的身形却引来了街坊们的讥讽,被戏称为“癞蛤蟆”转世。虽然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袁世凯却屡战屡败,最终选择弃文从武,投身清军征讨朝鲜。这似乎是他传奇一生的开端。

  随着时间的推移,袁世凯逐渐崭露头角,先后得到李鸿章的赏识,并逐步晋升为清廷要员。然而,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在醇亲王摄政时期,袁世凯遭受到重重打击,甚至被剥夺了兵权,被迫告病隐居河南安阳。而在此期间,他笃信风水相术,甚至为了改善自家祖坟风水,竟然亲手拆除围墙,这一壮举更是成为民间传说,留下了“袁世凯刨坟头——祖坟不正”这一歇后语。

  不仅如此,袁世凯的迷信信仰也渗透到他的政治生涯中。据记载,他选拔人才时首先看重的不是能力,而是相貌;甚至在重要决策中,也频频受到迷信因素的驱使。不仅如此,连他母亲刘氏的葬事也因为家族祖宗家法而备受阻碍,最终袁世凯不得不另寻风水宝地,为母亲找到了一处名为“青牛”的风水宝地。这些奇闻异事仿佛给了他的一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然而,袁世凯的迷信信仰似乎并未在他的一生中停止。据说他曾经信手捧着一只碧玉茶杯,甚至将其视作心爱之物。即便茶杯意外摔碎,他也信以为真地相信了小厮编造的“大金龙”传说。他甚至在墓地附近发现奇异藤蔓后,决定恢复帝制,成为继溥仪后的下一位皇帝,这种程度的迷信信仰着实让人咋舌。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袁世凯一生迷信重重,但他的墓地却并未被盗。在他逝世后,政府为其修建了袁林陵园,至今仍保存完好。这或许是他一生中令人佩服的地方,毕竟他对于自己的祖坟,以及后人对其纪念,始终充满着无比的敬畏和虔诚。

  袁世凯这位神秘政治家的一生传奇故事层出不穷,他的迷信信仰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一生和政治抉择,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思考。或许他的迷信信仰正是他一生坎坷经历的见证,亦是中国近代历史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对于这位传奇政治家的迷信传奇,我们或许永远无法完全解开历史的神秘面纱。

  袁世凯作为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政治家,他迷信信仰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文章中深入分析了袁世凯一生中种种迷信行为,展现了他身上的神秘面纱。袁世凯的迷信信仰不仅仅是个人信仰,更是他处事的一种方式,甚至影响了他的政治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社会对于神秘力量的普遍关注与迷信信仰的普遍存在。

  首先,袁世凯迷信的一生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传奇政治家的多面人生。他的迷信信仰并非仅仅是局限于个人信仰范畴,而是渗透到了他的政治生涯中。这种信仰让他对于自身命运的把握显得更加坚定,同时也让他在面对困境时寻求超自然力量的支持。而他笃信风水相术、重相貌轻能力的行为也不禁让人深思,当时中国社会的风气和价值观对于权力与信仰之间的复杂关系有着深远影响。

  其次,袁世凯的迷信信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政治抉择。他不仅对于自身命运进行着迷信的掌控,甚至在对待他人时也常常以迷信作为判断标准。文章中提及他对于吴鼎昌的“背后可见腮”评价,以及他对于小厮“大金龙”传说的深信不疑,都反映出他在决策时不可避免地受到迷信信仰的影响。这种深深的迷信信仰对于一个国家的决策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危险,因为决策者应该以客观理性的态度来应对政治和社会的挑战。

  最后,袁世凯的墓地并未被盗一事,或许是对他一生迷信信仰的一种见证。尽管他一生信奉着神秘的力量,但他对于家族和后人的尊重和虔诚却是毋庸置疑的。他对于祖坟的尊重和修建,以及对后人纪念的认真对待,展现出了他作为一位政治家的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他因为迷信行为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综合来看,袁世凯的迷信信仰成为了他一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对于祖坟的修建和尊重,以及对家族的忠诚和责任感,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他的虔诚,但也给他的政治生涯和历史形象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袁世凯迷信信仰的故事,既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也是对于中国社会传统观念和价值观的一次深刻反思。

  袁世凯的迷信传奇故事着实令人大开眼界,这位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政治家,以其充满传奇色彩的生平和令人匪夷所思的迷信信仰,成为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在本文中,我们不仅了解了他的迷信行为,还探究了这些行为对他的政治决策和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

  袁世凯的一生充满了波折和坎坷,他从一个出身官宦世家的孩子,因身材短小被戏称为“癞蛤蟆”,最终崭露头角,参与了甲午战争,并逐渐得到清廷的提拔。然而,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在醇亲王摄政时期,他遭受了严重的迫害,甚至被剥夺了兵权,迫使他告病隐居。这个时候,他的迷信信仰开始发挥作用,他相信自家祖坟的风水不佳,为了改善自家命运,竟然亲自扒除祖坟围墙,这一举动成为了民间传说,留下了“袁世凯刨坟头——祖坟不正”这一歇后语。这个故事无疑揭示了袁世凯的迷信特质,也为我们呈现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政治家与民间迷信之间的交织关系。

  不仅如此,袁世凯的迷信信仰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常常将相貌看作选拔人才的标准,这种主观而不科学的选拔方式,无疑对国家的政治机制产生了不利影响。他还拒绝了一位能力出众的吴鼎昌,仅仅因为他觉得吴鼎昌的相貌不合意。这种偏向迷信的决策可能导致国家错失了一位优秀的财政官员,为国家政治体系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这也反映出政治决策中应该以客观、科学的标准来选拔和评价人才,而不是基于主观迷信因素。

  袁世凯的母亲刘氏的葬事也是他生活中的迷信元素之一。因为家族祖宗家法的约束,刘氏的灵柩被挡在袁家祖坟之外,这种家族传统的力量对袁世凯产生了很大影响,让他不得不寻找另外的风水宝地来安葬母亲。这一传统约束再次凸显了中国传统家族观念对于个体生活和决策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迷信因素在家庭生活中的存在。

  袁世凯的迷信信仰不仅在生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政治决策中也时常浮现。他甚至在墓地附近发现奇异藤蔓后,决定恢复帝制,成为继溥仪后的下一位皇帝。这种程度的迷信信仰让人感到诧异,也揭示了政治家在权力和影响面前,可能会被个人信仰所左右,而不是理性决策和国家利益所驱动。这也提醒我们,迷信信仰在政治领域中的影响可能会导致政策的不稳定和不合理性。

  然而,尽管袁世凯的一生充满了迷信传奇,他的墓地却没有被盗。政府为他修建的袁林陵园至今保存完好,这也是他一生中的一个令人佩服的地方。他对于自己的祖坟,以及后人对其纪念,表现出了极大的敬畏和虔诚。这或许也是他一生中表现出的虽有迷信信仰,但对家族和传统的尊重所体现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袁世凯的迷信传奇故事展示了政治家与迷信之间的关系,以及迷信信仰可能对政治决策和生活产生的影响。尽管他一生充满了传奇和谜团,但他的虔诚和对家族的尊重也值得我们反思。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在政治和生活中,应当以科学、客观的标准来决策和评价,而不是受迷信信仰左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 相关推荐

【砸祖坟保皇位民间传说】相关文章:

砸金蛋作文09-29

砸蒜的作文08-31

砸“金蛋”作文11-09

民间传说作文07-27

兄弟的民间传说09-12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03-11

民间传说故事03-14

给桃砸的回信作文05-03

考砸的滋味作文09-29

徒手砸核桃作文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