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 课文同步练习 高一必修三 语文版 语文试题下载

{{time}}发布时间:2016-2-14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sidebar2}}

试题预览

必修三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

(测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 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颐(yú)望    纤(qiān)云

    阑(1án)干    乍(zhà)暖

  B.纶(1ú|n)巾    膻(shán)腥

    区(ōu)脱    五蠹(dù)

  C.排闼(dá)    计拙(zhuō)

    馄饨(tun)    钱囤(dùn)

D.命窘(jiǒng)    郁塞(sè)

    澄(chéng)江    汉阙(qu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渺邈  淹留  憔悴    墙橹

B.巷陌  霓旌  佛狸    冠盖

C.葫芦  消魂  谪居    倚靠

D.青眼  风骚  苍茫    苔鲜

3.(2008年全国卷Ⅱ)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儿无伤大雅的玩笑。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都由 参观者自行决定。

  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4.(2008年全国卷Ⅱ)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 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B.该县认真实施“村村通”这一全省规划的八件实事之一,到10月底,在全地区率先解决了农村百姓听 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

  C.中俄两国元首在致辞中一致表示,要以举办“国家年”为契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深化两国各领域的交流合作。

  D.听说博士村官潘小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5.(2008年北京卷)下列语句画线处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是(    )。

  ①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②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③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④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人寰

  A.李清照  李白  苏轼  欧阳修

  B.白居易  曹植  辛弃疾  司马迁

  c.自居易  李白  辛弃疾  欧阳修

  D.李清照  曹植  苏轼  司马迁

6.下面对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词,又称“长短句…‘诗余”“琴趣”“乐府”,配上音 乐可以歌唱。兴于中唐,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约派两个主要流派。

  B.词始于民间,盛于宋代。柳永拓宽了词的形式与内容,苏轼更是无事不可入词,并开创了豪放一派。

  C.词是杂言体,即所谓长短句,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D.绝大部分的词是分段落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 不分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二、(18分,每小题3分)

7.对下列各词句所表现的风格评价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④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 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⑤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

  A.豪放、雄浑、旷达、哀婉、缠绵

  B.旷达、豪放、清新、哀婉、清新

  C.雄浑、豪放、清新、缠绵、旷达

  D.豪放、旷达、旷达、缠绵、清新

8.下列宋词名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②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⑤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⑧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⑨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⑩腰下光芒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

  A.①③⑤⑦⑨/②④⑥⑧⑩

  B.②③⑤⑨⑩/①④⑥⑦⑧

  C.①②④⑥⑧/③⑤⑦⑨⑩

  D.②④⑥⑦⑧/①③⑤⑨⑩

9.下列对《赤壁怀古》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起句“大江东去”出语不凡,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雄浑气势,并且同样不事雕琢,脱口而出,显示豪放派词章的本色。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对仗工整,动静结合,既是实写眼前景色,又是摹写古战场境况;“卷起千堆雪”,形象如画,力夺干钧。

  C“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借赞颂周瑜,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叙述中融人抒情。

  D全词选景择事,遣词造句固然很豪放,但结尾却透  出消极色彩。“早生华发…‘人生如梦”,全然没有 豪放不羁的气魄。    、

10.下列对《京口北固亭怀古》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既有实写(即写景),又有虚写(即怀古),即景生情,展开联想。

  B.“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眼前的景象同历史上曾在此居住的英雄的反差如此之大, 词人禁不住感慨万端。

  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两处倒置词 序,产生了一种顿挫苍凉的艺术效果,与词句内 容高度和谐。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人以廉颇自 比,表达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以身许国的豪 迈激情。

阅读李清照的《永遇乐落日熔金》,完成11、12题。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甲。

    中州盛日,闺门多H艮,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撩金雪柳,乙。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11.甲乙两处的文句依次是(    )。

  A.谢他酒朋诗侣簇带济楚

  B.谢酒朋诗侣簇带争济楚

  c.谢他酒朋诗侣簇带争济楚

  D.谢酒朋诗侣簇带济楚

12.词中的倒序句是(  )。

  A.落日熔金,暮云合璧

  B.染柳烟浓,吹梅笛怨

  c.如今憔悴,风鬟霜鬓

  D.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4分)

三、(17分)

13、(8分)(2006年上海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

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1)(1分)“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                                               .

(2)(3分)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作品语言委婉,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

  B.首句以历史盛衰来表达作者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

  c.“孔林”“吴宫”“楚庙”三句意在赞颂儒家圣贤与英雄豪杰。

  D.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疑问作答,描摹了酿酒饮茶的舒适生活。

(3)(4分)“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14.(5分)(2008年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注]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  淳熙十六年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15.(4分)补写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大江东去,浪淘尽                      。故垒西边,人道是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想当年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两情若是久长时,                                               

四、(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唐诗过后是宋词

流行歌曲的歌曲流行,但流行的不一定就永垂不朽。要想桩子稳,就要根子深,根子是内功不是花拳绣腿。如果只是“宝贝对不起,不是不爱你”“要不是有情郎和我分开,我的眼泪不会掉下来”,就像老让一个人吃甜点,最终也会腻一样,再爱吃甜的人也经不起这种过于殷勤的让菜,因为心灵世界并不只为“甜心”而存在。歌词里要是总出现“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我拿青春赌明天”这类说通不通、似是而非的词而没有更含蓄自然的文字,传唱的人再多也只是一笔糊涂账,充其量是歌曲的附庸,而不像宋词最终由附庸到蔚为大观。

说实在的,宋词能够成为一代文学的形式,其实还是在文人参与创作之后,过去我们文学史总是说民间创作对文学有多少多少启发,学文学注入了多少多少新鲜养分,这都不错。不过,在“下贱者最聪明…‘劳动人民最懂文学”的观念中,只注意了“源”而忽略了“流”,任何一种文学样式,想要成为一个时代的丈学标志,没有文化人的参与是不可能的。柳永也罢,晏殊也罢,欧阳修也罢,苏轼也罢,其实都是文化人。文化人的参与创作,意味着一种深邃的文化意识和高度的文化修养对文学样式的渗透和对文学品格的提升,就像把野生的杂花培育成可观赏的花卉和把原生的鲫鱼培育成五彩的金鱼一样。也许有人会引《病梅馆记》来讽刺说这是把朴素自然的文学变成雕琢做作的文学,但是又有哪一种艺术是自生自长、原汁原味呢?画布上的山水不是真山水,再怎么推重朴素的民间味儿也不能回到“杭呦杭呦”的时代不是?玉不琢不成器呢,何况作为文学的歌词。

文学需要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深沉的人文精神,没有这内涵和精神,只能流于一般的情感宣泄和浅薄的心理安慰。流行如果是指形式与语言,自然很好,通俗如果是指情感和内涵,那就很糟。没有对人生的真正体验,随你怎么从唐诗宋词那里贩来意象和词语也只是在花裤衩上打补丁,充其量是点缀,时时会露出那种俗气的底色。没有对语言的真正机智,随你怎么挖空心思乔獐作智也只是在玩狗熊掰棒子的把戏,说到底是矫情,听听就会听出那里面口是心非的虚假。文化品位说来是一个很虚的东西,但缺少它就是让人瞧着俗气,知识储备看上去是一种无关的因素,但没有它就是让人看着浅薄。

诗歌是越来越不景气,这也难怪,一些故作深沉的和故弃玄虚的诗歌好像在那儿有意“自绝于人民”似的,在自我陶醉中画地为牢,那些除了他自己谁也看不懂的诗歌把一点点有限的感情拧过来拧过去,痛苦得别扭,欢喜得蹊跷,意思九曲十八弯,上气不接下气地用生造的词语拼接了又撕碎,撕碎了又拼接;流行歌曲是越唱越热闹了,倒也必然,可相当多的歌词也好像是在那里重复来重复去地唱老调,那些浅浅的笑靥和嗲嗲的娇嗔加上东拼西凑的词语仿佛要把一滴感情化开变成一大锅浓汤灌进听众的耳朵里,常常不知所云的歌词让不知就里的听众觉得深沉奥妙,让稍有知识的听众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