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2022-06-05 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税率与折扣

  教学目标:

  1、理解税率、折扣的含义,知道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教学重点:

  理解税率、折扣的含义。

  教学难点:

  解答税率、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还记得采摘节的情景吗?今天我们一起去彩虹谷看一看吧。

  出示信息图,指名说出信息图中的数学信息。

  理清信息后,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如果按3%的税率缴纳营业税,黄金周期间彩虹谷景区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

  谈话:在老师提出的问题中,你有没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提出疑问,疑问大都会集中在有关纳率、税率、税额的相关知识上。

  谈话: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回去搜集有关纳税的一些知识,下面让我们来交流一下,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补充。

  谈话:看来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真是不少呢,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交流,再结合信息图中的信息,你认为要求应上缴门票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什么?为什么?

  让学生充分思考后,再指名回答。回答时不光要让学生说出要求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什么,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重点明确求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营业额的3%是多少。

  学生明确问题后,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1153%=3.45(万元)

  答:应缴纳营业税3.45万元。

  谈话:根据刚才同学们解决的这个问题,你能总结出求营业税问题的基本方法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统一方法:税额=营业额税率。

  2、小练习:自主练习第1题

  第1题是求税额的基本练习题。练习时,在学生独立解答后,重点让学生说说有关税额的数量关系和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①使学生掌握以计数单位为标准的数数方法。②认识计数单位百、数位百位,以及计数单位、数位、位数之间的关系。③掌握基本的读数和写数的方法。},培养自我评价和反思的意识。

  2、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板书:100以内的数)

  下面请小朋友拿出纸,在纸上写一个100以内的数。

  二、读数和写数的复习。

  请生站起来读一读你写的数。

  读数和写数都从哪起的呢?————板书: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三、数的复习

  1、从你写的这个数开始往前数5个。再从它往后数5个。

  请个别生起来数。

  问:刚才他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数的)————板书:一个一个数。

  还能怎么数?(几个几个数)————板书:几个几个数。

  2、小动物也在数数。我们一起来看看。

  瞧:出示企鹅:24、26、28、……请小朋友接下去数。

  小猫:95、90、85、……也请小朋友接下去数。

  3、你能从你写的这个数开始,喜欢几个几个数,就几个几个数,直到老师喊停为止吗?

  四、数的组成的复习。

  1、老师也写了一个数,我来介绍一下:它是由4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它是几呢?

  (板书该数)

  2、你能有这种方法向同桌介绍你刚才写的数吗?

  3、请几生来介绍。老师板书数字。

  问:刚才大家都是用了什么方法来介绍的呢?————板书:组成。

  4、这回小猫也介绍了几个数,想请小朋友来猜一猜。

  出示:小猫。大象。小兔。让学生在练习纸中做一做。

  做完后汇报,其中,小猫:个位上的数是6,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大1。请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师:哦,小猫是根据数据数位上的数来介绍的。

  除了小猫指着个位和十位以外,我们还认识哪个数位?(百位)

  它们这三位是怎样排的?

  板书:百位十位个位

  (各位上的数表示……十位上的数表示……百位上的数表示……)

  写的数是两位数的请举手,三位数的起立,一位数的招手。

  5、请个位上的数是7的同学起立。

  请十位上的数是5的同学起立。

  请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同的小朋友起立。

  (能把像这样的数都找出来吗?写一写练习纸上)

  五、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1、老师也想请小朋友来猜个数。

  (用大一些,小一些,大的多,小的多提醒学生。直到猜对为止,并板书:这个数:87)

  2、你写的这个数和老师写的这个数来比一比(板书),用上大一些,小一些,大的多,小的多。

  3、师: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我们除了用刚才多一些,小一些,多的多,少的多还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连接呢?

  4、完成练习,校对。说说在比较数的大小时,先看什么,再看什么。

  5、黑板上有这么多的数,你能用>或<符号把它们连起来吗?

  ()>()>()>()>()

  ()<()<()<()<()

  请生在练习纸上写一写。

  小蜜蜂们也排着队出发去采蜜了(出示图片)它们该采哪朵花呢?

  你能帮它找一找吗?完成练习。

  六、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

  师:恩,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数,复习了数数,写数,读数,数的组成,大小的比较……

  七、游戏:抢答

  在64和66的中间

  比79少1

  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多1

  由8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与态度:在富有挑战的交流活动中,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认识它吗?

  生:认识,是红领巾。

  师:红领巾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生:三角形

  师:这个图形为什么叫三角形呢?

  生: 因为它有三个角

  师:你可真聪明,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我们要爱护国旗,爱护红领巾。

  师:,那你能指出它的角都在哪里吗?

  生:指角

  (多媒体演示红领巾的三个角分别闪烁几下)

  师:不错,这就是它的角,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角,这节课我们就来找一找角,认一认角好吗?

  生:好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 : 对于三角形,学生们在一年级就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设计意在唤起对已有知识的回顾,为认识新的几何图形做迁移铺垫。同时,由学生自己动手上台演示,激发了兴趣,调动了情绪,活跃了学习气氛。)

  二、探究新知。

  (一)建立角的表象

  1、找角

  师:学校是我们的家,我们天天在这里学习、游戏、锻炼。看!我们的校园多么整洁、优美。(电脑课件出示主题图)请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哪儿有角吗?

  生:(老师三角板上的角,老爷爷剪刀上的角,球门上的角,小旗上的角,做操的学生伸出双臂形成的角……)

  生:到前面指角(一定要让学生指出角的具体位置。如果学生指不出角的正确位置,师说:“其实在我们数学里,规范的角是这样的。师演示”)

  师:看来大家个个都是火眼金睛,这么快就找出了这里面的角,现在老师把图形中的一些角标出来,我们一起看一下吧!(课件演示闪烁的角)

  师生:欣赏角

  2 、触摸感知角的特点

  这角可真多呀!可见,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瞧,就连我们学习用的三角板里也藏着不少角呢(课件演示)!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的三角板,观察上面的角,找出其中的一个角,像这样(教师示范摸角的顶点)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生交流:尖尖的,很扎手。

  再摸摸这两条线(教师示范摸角的两条边),感觉怎么样?

  生交流:滑滑的,直直的。

  师:我们给(三角板)脱去美丽的外衣,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角,想一想这三个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同桌说说。

  生汇报:都有一个尖,两条直直的边。

  3、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

  看到两条直直的,滑滑的地方叫做角的边。

  (教师边指边说,示范正确的指角方法。)

  学生模仿老师边指边说正确的指角方法。

  4、找一找角的顶点和边

  A.师指,全班说

  B.一生指,其余生说

  C.师说,一生指,其余生判断

  师:观察这些角,一个角有( )个顶点和( )条边。

  5、想像角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把角的样子画在我们的脑海里。

  6、判断角

  师:我从数学王国里带来几个图形,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图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7、折角、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果然名不虚传,想难住大家还真不容易。老师这有一张圆形的纸片,圆形纸片有角吗?

  生摇头:没有

  那现在就请你们给老师折出一个角,好吗?

  生:好

  如果不会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生折角,教师巡视。)

  折好后先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哪里是顶点,哪里是角的边,一会儿小组内派一名代表到前面进行汇报,把折好的角展示给全班的小朋友,好现在开始吧!

  生:折完后到前面展示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学生通过找角、折角、等操作实践,及观察电脑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在观察中动脑过程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让他们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画角

  师:如果让你画一个角,你觉得应该怎样画呢?谁来说一说,可以用手表示。

  生:交流自己画的方法。

  师:看来大家的想法各不相同,我们一同去看一下如何画角才是正确的方法吧!

  (课件出示画角的方法)

  师:现在就请大家在自己的本上用正确的方法画一个角吧!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

  生:在本上画角

  师:现在请大家把自己画的角各部分标上名称吧!

  生:标名称

  师:为了方便大家记住画角的方法,老师还为画角编了一首儿歌呢,我们一起看一看吧!(课件出示儿歌)大家读一读吧!记住这首儿歌就记住了画角的方法,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采取先让学生自己跟着多媒体学习画角,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初步掌握了画角的步骤和方法,学生感觉很轻松民主,注意力强。)

  (三)感悟角的大小

  1、做一做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画了角,那你们想不想动手做一个角呢?

  请同学们拿出学具,用你灵巧的手做一个角,做好后说出它的顶 点和边。做角时一定要注意尖尖的图钉不要扎到手。

  2、变一变

  师:现在我们要变角了,变角的时候我们要用心噢。

  好,我们先把角慢慢变大,用心观察,角变大了吗?

  再把角慢慢变小,再来一次,慢慢变大,慢慢变小。

  (所有学生操作)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我们是怎样把角变大的,怎样变小的?

  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的距离越大,角越大,张开的距离越小,角越小。

  3、比一比

  师:老师请同学甲上来,你能做一个比我的角大的角吗?做好后就不许变了,想想有什么办法能知道我们的角谁大,谁小呢?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比较角的方法:重叠法——把顶点和一条边对齐,看另外一条边的位置来比较大小。)

  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老师的角两条边张开大小不变,只拉长边的长短,你们说,老师的角有没变大?

  生:没有变大。

  师:我们去看看红角和蓝角是怎么做的?(播放红角和蓝角的故事)

  师生观看。

  师小结:看来角的大小只跟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无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做活动角,使学生从认识静态中的角过渡到了认识动态中的角,同时引出对角的大小的比较的认识,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变化活动角,动态体会角的大小变化与两条边张开的角度有关系,为了突破“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一难点,教师通过一小节动画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既使学生感受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又增添了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和张口的大小有关。

  (设计意图: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将根据问题的不同难度,教学时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角,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结合板书回顾全课)

  四、欣赏角

  看来大家的收获真不少,再让我们去欣赏一下角吧!这些建筑漂亮吗?(漂亮)其实,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角无处不在,希望以后大家能够了解角的更多知识,把我们的祖国和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好吗?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分析、概括等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观念。

  2。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理解他们的含义,会正确读写比较简单的分数。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观念。

  教学过程

  一、铺垫教学。

  1。回忆旧知。

  (1)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2)把6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2段,每段多长?

  (3)把3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多少支?

  教师明确:通过仔细观察这几道题中都有“平均分”,就是使每一份者都是一样多。通过刚才的分,我们可以看出,平均分后,每份都能得到一个整数,可以用一个整数来表示。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不是每一次平均分后都得到一个整数,这儿有一个,我想把它分给两个同学,那么怎么分才使两个同学觉得呢?每份得多少?只有分得同样多,才能使每个同学平均分。

  二、探究新知

  1。谈话导入。

  【出示图片“例1”】这半个饼可以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吗?那么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2。教学例1:认识 。

  (1)认识一个饼的

  ①出示图片“例1”。

  ②教师说明:把一个分成两份,其中一份是多少用分数表示就是这块饼的二分之一

  (板书: )写的时候先写“一”,再写“2,”最后写“1”。

  ③学生看图独立想 表示的意义。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 表示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

  教师提问: “一”、“2”、“ l”各表示什么?

  学生:“一”表示平均分,叫做分数线,“2”表示平均分的份数,“l”表示取的份数。

  师强调:写的时候,注意这条线要写得平直,横线上、下的数要对齐。

  (2)指导读写

  (3)反馈练习

  ①引导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试析出它的 ,涂上颜色,并在涂色的一半上写 。

  教师提问:折法不向,拆出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每一份都是这张纸的 ?

  ②判断图中的阴影部分能否用 表示。为什么?

  3。教学例2:认识

  (1)【出示图片“例2-1”】

  教师提问:通过看这幅图,你都知道了什么?

  (2)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它的,并给它涂上颜色,涂完后小组讨论判断对错。

  巩固意义: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三份,阴影部分表示这个圆的三分之一。

  (教师板书: ,读作:三分之一)

  (3)拿出准备好的彩带,学生讨论:“怎样才能剪下它的 ”

  4。教学例3、例4。

  (l)引导学生每人拿出两张长方形的纸,按例3、例4的要求做,做完后填空。

  (2)同桌讨论,教师各组巡回检查,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3)集体反馈:四分之一、五分之一怎样?

  教师贴图:

  (4)判断。

  下面哪个图的涂色部分是 ,在()里划√。

  5。教学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长方形纸、直尺和彩笔,在长方形纸上画出1分米长的一条线段,把它平均分成10份,标出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怎么写?

  (2)小组讨论,看图。

  (3)群体讨论。投影展示学生的答案,师贴出放大图。

  教师提问:数一数,这条线段上有几个 ?

  教师明确:把一条一分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十份,每份都是它的 ,它有10个这样的 。

  6。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几分之一)

  四、课堂练习

  1。填空: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写作 ;

  把一条1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15份,每份是它的 。

  2。判断:

  (1)

  (2)把一块蛋糕切成7块,每块是它的 ( )

  (3)把一根绳子平均分成3段,每段是它的 ( )

  3。一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 ),每份长( )米。

  4。读出写出这些分数。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五、课后作业。

  1。小军跑步,他跑了全长的 ,请你在线段上表示出来。

  2。读出下面各分数。

  3。写出下面各分数。

  六分之一 九分之一 十二分之一

  十分之一 七分之一 二十分之一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过学生熟悉的背景材料向学生介绍南京长江大桥,从而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创设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对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是学习万以上数的读写法的基础,从例题看,例4提供和创设更多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万的大小和万以内数的特征。例5先出示小木块的直观图片,请学生观察,说一说图上有多少个小木块,是怎么发现的。然后试着在计数器上画一画(拨一拨),再读一读、写一写、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么读的,怎么写的,最后填一填数的组成。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建立自信心,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情分析

  数学来源于生活,就要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经常遇到很多有关大数的知识,虽然这些概念往往是非正规的、不系统的、模糊的、但都为他们的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因而从会场的人数到感知一千、一万粒黄豆,一千一万粒小正方体,最后延伸到楼房的高度、鹭江的宽度、大桥的长度以及山峰的高度。整节课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与“数”交朋友。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初步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认识”万位”及其位值,能说出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

  2。 经历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数感。

  3、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万”的认识与数感的培养及接近整千、整万的数的数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问

  〈引导学生从身边情景,谈感受、估人数、提问题,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我今天来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师:那你们来估一估今天会场上的有多少位老师?

  师:刚才大家估的数都比一千怎么样呢?

  师: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一千大的数。

  [评析:数学是生活的数学,学生学习的数学素材就在身边,教师巧妙的利用会场上听课教师的人数这一资源引导学生展开“猜”数的活动而引入新课的学习,自然有效。]

  二、合作探究,认识新知

  (一) 估豆子活动,认识一万

  1、 先估测后参与感知一千粒豆子所占的空间。

  师:孩子们,在每个组的桌面上有这样的一袋的豆子,看这是一粒,(师拿出一小袋豆子)那么这有几粒?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师又拿出一袋稍大些的豆子)在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这样的一袋豆子,你估一估这里有多少粒?

  [师引导学生先观察后估]

  师:你们想知道这里有多少粒吗?告诉大家有一百粒。刚才谁猜对了?估得真准。(拿出一大袋豆子)现在谁来估一估这一大袋又会有多少粒豆子呢?(很多学生举手)

  师:有没不同意见?(没人举手)看来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我们估得到底对不对呢?下面就来验证一下,请九个小组的小组长带上一百粒的豆子上台倒入杯中。看,我这里有一百粒的豆子,将它倒入杯中,现在杯中有多少?(小组长继续倒)大家一起数,二百、三百……一千。

  师:杯子里现在有一千粒的豆子,我将它倒入袋子里,看来大家都估对了。孩子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是怎么数出一千粒豆子的,是一十一十地数还是怎么数?

  生:一百一百地数

  (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评析:千以内数的数值以及相邻数位间的进率是学生的旧知,也是学生拓展认识万以内数的认知基础,对于学生的认知背景教师不是采用简单的抽象提问导出,而是引导学生在经历参与估不同的豆子数以及数豆子的实践活动中自然引出旧知,既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有效的为下一个数学活动提供感知的基础。]

  2、感知一万粒豆子

  (1)结合包装的豆子,经历数数活动认识“一千一千”数的方法,感受用“一千一千”数大数的必要性。

  师:我将这一千粒一袋的豆子放入这大罐子中,如果每组都放进来会有多少呢?我们一起数一数。(师穿梭于各组之中,小组长陆续将袋子放入罐子里。)

  师:孩子们,刚才老师走了一圈,现在罐子里有多少粒豆子?

  师:你们是怎么数的?

  师:一千一千地数,大家都会数了吗?

  师:看,这是什么?

  师:我们一起来一千一千地数数到一万。

  (电脑逐个出示数射线:

  1000

  0 一千二千 三千 四千五千六千七千八千九千一万

  师:刚才我们一千一千地数,数出了几个一千? 10个一千是多少?

  (板书: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评析:让学生在实际的数豆子活动中感受到对于比一千大的数还可以用一千、一千的数的方法进行数数,并通过数豆子使学生初步感知到一万的大小,从而有利于学生已有对千以内数的拓展认识。]

  (2)、进行一千到一万以及一万到一千的数数,感知“万”的数数活动。

  a、“一千一千”的顺数与倒数

  师:看来大家一千一千地顺数到一万一点困难都没有,那谁会从一万一千一千地倒数回一千吗?(生数)你们都想数一数吗?好,请同桌的两位同学互相数,从一千开始一千一千地数到一万,再从一万开始一千一千地倒数回一千。

  (活动后生互评)

  b、穿插“一百一百”的数,重点解决几千九百满十进一到整千的难点问题。

  师:看来一千一千地数是难不倒大家了,如果老师这有更大的数,但它不是整千数你还会一千一千地数吗?

  师:一百一百地数你们会吗?我们试试,从一千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二千,谁会?

  师:他数对了吗?谁会从一千五百开始,一百一百地数到二千五百?

  师:他数得怎么样?

  师:我发现刚才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一起数起来,可见,这样的数数都难不倒大家,想不想来点挑战的?看,我带来了什么?

  师:在计数器上有哪些我们以前认识的新朋友呢?

  师:我要在计数器上拨珠了,仔细看,这是什么数?

  师:你能从九千五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万吗?(师边演示生边数)

  师:九千九百后会是多少呢?看,九千九百再加一个百就怎样?

  师:这个一该向哪一位进?千位进一后又会有什么变化?

  师:那这时该向哪一位进?

  师:这个万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

  (板书:万以内数)

  【评析:从几千九百满十进一到整千乃至于整万的数数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师采用多种形式的数数活动予以重点解决,是有效的而又必须的;利用计数器的辅助手段既有利于学生对于“万”这一新的数位的认识,而又在形象的从几千九百满十进一到整千乃至于整万的数数认知过程掌握了万以内相邻数位的进率。】

  (3)结合具体事物让学生参与拿指定数量豆子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

  师:孩子们,看来一百一百地数从九千数到一万这里还有一个连续进位的过程,你们都会吗?

  师:孩子们,在生活中还有一些大数它既不是整千数也不是几千几百的数你会认识它吗?我

  们试试,在讲台上,我准备了10袋一千的豆子,10袋一百的豆子,10袋十粒的豆子和一些零散的豆子,我说一个数请一位同学来上台拿豆子,拿出多少呢?谁会?(板书:四千三百二十一)

  师:下面的的同学当小裁判,对的用掌声给他鼓励,有问题的请举手,明白了吗?好,我们开始,(生拿出4个大袋,3个中袋,2个小袋和1粒豆子)你说说你是怎么拿的?

  师:他拿对了吗?(对了)我这还有一个数,它可特别了,它会是谁呢?

  (板书:九千九百九十九)

  师:你会拿吗?你打算怎么拿?

  师:她拿对了吗?

  师:哦,你有什么好方法?

  【评析:学生能否对于数进行正确的组成与分解,是数概念是否建立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采用问答式的抽象提问,而是设计让学生在具体的拿豆子活动中进行检验,既有利于让学生理解掌握万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无疑将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

  (4)引导进行感知抽象活动,结合数轴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自主表达整千数的大小关系

  师:现在我请大家观察屏幕上的数射线,你发现了什么?

  师:我在这条数射线上看到一个数六千,你看到哪一个数?

  师:它在六千的哪一边?

  师:真好,你都能想到它们的大小关系了,你们还能看到什么数?

  师:太好了,你能用不同的角度来看它们的关系。孩子们,接着我请你们闭上小眼睛,将这条数射线记在脑海中,睁开眼睛。你还能看见它吗?(电脑上的数射线消失)

  师:现在你能想到什么数?

  (生各抒己见)

  【评析:数概念建立的另一个指标是能否理解掌握相应的数大小的关系与比较,教师设计让学生在数射线上认识万以内整千数,并让学生对整千数之间的方向、位置、大小及简单的关系进行表述认知,有助于学生从对万以内数的形象感知向抽象认识进行过渡。】

  (二)、体验感知“一万”

  (1)感知“一万”字

  师:在我手上是一张的报纸,估估看,这样一面有多少个字

  师:想知道吗?怎么办?

  师:你想怎么分呢?

  师:好,看我先把它对折,对折,再对折,现在,有谁知道有几个字?

  师:想知道吗?看,这样的一面,我数了数大约是一千字,这样(二千)(师慢慢张开报纸)多少?

  师:这样的一面报纸大约有八千个字。

  (2)感知“一万”粒

  师:这有一个大正方体,它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拼成?

  师:有两个大正方体,会有几个小正方体拼成?

  师:5个呢?(五千)一万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几个大正方体?

  【评析:结合实际事物采用估测与比对的方法,既有利于丰富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感知,而又适时渗透合理估算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联系实际,发展数感

  (1)展示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图片,感知大数,培养数感。

  师:孩子们,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电脑出示东方明珠)这是哪儿?去过吗?

  师:它有多高?

  师:是吗?(电脑出示)四百六十八米,他的知识面挺丰富的。四百六十八米有多高呢?我们的教学楼有多高?(大约20米)也就是大约23幢教学楼那么高。(生“哇”声一片)

  师:这没什么,还没有一千米呢,我带你们去看一座桥(电脑出示南浦大桥)这是哪里?

  师:太著名了,它有多长?你总算举手,你说说

  师:你去过吗?有什么感受?

  师:他用了两个很字来形容,如果我把南浦大桥立起来有多高?

  师:有这么高的地方吗?

  师:(电脑出示)你知道它有多长吗?

  师:刚才那个同学说有多长?看(电脑出示)八千八百四十四米有多高?

  师:你说得太好了,就这样大家想象一下有多高。

  [评析: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比对想象活动,有利于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数感]

  (2)回归课堂升华认识

  师:今天同学们上完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最后,请大家回过头来看一下,我们今天的会场大约有多少人?

  师:今天这个会场坐满了,大约可以坐六千人,现在你们有所了解了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万以内的数。

  (板书:认识)

  四、深化拓展

  数字游戏(作业)

  以一万元人民币的不同拿法,让学生感知万以内数的大小,深化理解万以内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之间互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教学难点

  1.在学生掌握百分数与小数基本转化规律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概括,掌握它们互化的简便方法.

  2.把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化成百分数.

  教学设计

  一、复习准备

  (一)复习

  1.读出下列的百分数.

  20% 120% 100.5% 12.3%

  2.说出下列小数所表示的意义.

  0.8 1.2 0.125 1.75

  3.把下面小数化成分数.

  0.2 1.5 0.375 1.25

  4.把下面分数化成小数.

  5.把下面各数写成百分数.

  (二)引入

  在生产、工业和生活中进行统计和分析时,为了便于比较和计算,有时要把小数或分数化成百分数,有时要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教师板书课题: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二、新授教学

  (一)百分数和小数互化.

  1.教学例1

  把0.25、1.4.0.123化成百分数.

  (1)小组讨论转化的方法

  (2)教师提问:小数化成百分数分几步进行?0.25怎样化成百分数?

  教师板书:

  (3)学生独立将1.4、0.123化成百分数.

  教师板书:

  (4)做一做:把下面各小数化成百分数.

  0.38、1.05、0.055、3

  (5)总结把小数化成百分数的规律.

  小结: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板书:

  (6)口答:把下列各数化成百分数.

  0.35 0.07 1.3 2.24 5

  我们已经学会了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那么,百分数怎样化成小数呢?

  2.教学例2

  把2.7% 124% 0.4%化成小数.

  (1)小组讨论转化的方法

  (2)学生试做,老师巡视指导.

  (3)集体订正.

  教师板书:

  (4)做一做:把15% 80% 3.5%化成小数

  (5)总结把百分数化成小数的规律.

  小结: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板书:小数 百分数

  (6)口答:把下面百分数化成分数:60% 12.5% 120%

  (7)小结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二)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

  1.教学例3

  把 、 、 化成百分数

  (1)思考回答:

  ① 、 、 能直接化成百分数吗?

  ②把百分数变成什么样的数就可以化成百分数?

  (2)学生试做并订正.

  教师说明:分子除以分母,如遇到除不尽时,通常商算到小数第四位,再用四舍五入法

  取三位小数.同时要注意等号和约等号的使用.

  教师强调:因为0.167是近似值,所以 ,而16.7%是从0.167改写成的,没有再取近似值,所以 ,如果把 直接写成百分数,就要写成

  (3)做一做:把下面分数化成百分数.

  2.教学例4

  把17%、40%、12.5%化成分数.

  (1)学生试做

  (2)集体订正

  板书:

  (3)做一做:把下面各百分数化成分数.

  14% 2.5% 120%

  (4)归纳总结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能说一说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吗?

  五、布置作业

  (一)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25 0.07 0.9 0.415 1.3 1.041 1

  (二)把下面的百分数化成小数或整数.

  72% 17.6% 106% 2% 0.8% 7.5% 100

  (三)把下面的分数化成百分数.

  (四)把下面的百分数化成分数.

  20% 25% 33% 180% 0.6% 3%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整理,使学生掌握整理复习的方法,发现10以内的加法表的规律,提高计算速度。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探索和相互合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明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一场数学竞赛,长颈鹿裁判听说同学们昨天回去写了那么多的加法算式,想把这些算式作为竞赛题,你们高兴吗?不过,长颈鹿裁判可是个特别认真的裁判,他可不喜欢杂乱的东西,他要从中挑选最整齐有序的一组题作为竞赛题,你们有信心把自己组的算式卡片整理好吗?

  二、活动一:讨论整理的方法。

  教师:这么多的算式要整理,我们从哪儿入手?怎样整理?

  三、活动二:引导学生对所写的算式进行整理

  (一)按得数分别是10、9……0进行分类。

  教师:长颈鹿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组试题夹,请你们小组合作把这些加法算式卡片分分类、整理整理,得数是几的算式就放入几号试题夹中(每个试题夹中的算式竖着排列开)

  教师:看一看,你们组的算式写全了吗?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二)把算式顺序整理按一定的排列

  教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觉得这些算式还是没有一定的顺序,有些乱,我们能不能把每个试题夹里的算式都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整理好呢?

  1.学生继续整理,使算式按照自己喜欢的顺序排列。

  2.排列情况:

  第一种:第一个加数从大到小排列

  第二种:第一个加数从小到大排列

  四、活动三:通过全班交流,得到10以内的加法表

  (一)展示几组有代表性的整理方法。

  选几组有代表性的整理结果进行投影展示,并让该组的同学介绍一下是怎么整理的。让学生明白可以有不同的整理方法。

  (二)通过全班交流,得到加法表,展示给学生。

  五、活动四:让学生独立观察加法表,找规律

  教师:我们在帮助长颈鹿整理竞赛题的过程中,复习了知识,并整理得出了10以内的加法表。同学们仔细地观察一下,这张表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你发现了什么?

  1.认真观察、独立思考。

  2.同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3.找几个小组汇报观察的结果。

  横着看,同一行的算式,第二个数都相同,第一个数依次小1,得数也依次小1.

  竖着看,同一列的算式,得数都相同。第一列得数都是10,第二列得数都是9……

  斜着看,同一斜行的算式,第一个数都相同,第二个数依次小1,得数也依次小1.

  ……

  六、活动五:加法表的应用

  教师:我们已经整理出了10以内的加法表,如果现在再让你们写10以内的加法算式,你能不能写得又快又全?说一说,怎么写才能既不漏掉又不重复?

  做游戏:找朋友

  游戏者每人发一张数字卡片,卡片上的数字相加得10(9,8)的两人将成为朋友,看谁能迅速地找到自己的朋友。看看谁的答案多。

  七、活动六: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感受,说一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案点评:

  以帮助长颈鹿整理数学竞赛题的形式,激起学生复习整理的兴趣,同时也渗透了乐于助人的思想教育。由于是第一次进行整理,完全放手对学生来说有很大难度,于是采用了引导学生先按得数进行分类,然后再排序的方法,这为下次能够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整理减法表及20以内加减法表提供了方法。对学生在整理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的排列方法都进行了展示,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整理的,通过这种相互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整理结果的多样性。后来在加法表的应用方面,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说一说如果再写10以内的加法算式,怎样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漏掉,学生说出了要按我们刚才发现的这些规律来写,这样一方面是引导学生要充分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另一方面是可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

  探究活动

  找朋友

  游戏目的

  使学生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

  游戏准备

  1.若干套1到9的数字卡片。

  2.每次游戏前发给每个学生1张。

  游戏过程

  1.把几套从1到9的数字卡片分分别发给全班同学,戴在胸前。全班同学围成一圈做丢手帕的游戏,捉到谁,谁就站在圈中央找出自己的朋友来搭救自己。

  2.数字凑成10才能做朋友(可以是两人做朋友,如7和3,也可是三人做朋友,如2,4和4,还可以是四人、五人……做朋友),朋友越多越好。

  3.根据找到朋友的人数多少,大家用掌握声进行奖励,找到一个朋友,鼓一次掌,找到两个朋友鼓两次掌,以此类推。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材简析:

  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式题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或可以转化成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可以直接应用乘法分配律算出结果;另一种是求两积之和的算式里有一个乘数相同,可以逆向应用乘法分配律算出结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式题的特点,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让学生学习应用估算的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3、让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主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感受数学规律的普遍使用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运用数学规律提高计算效率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加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过程:

  一、讲解学生作业错得较多的题目

  1、99×37+37=37×(□○□)

  指名说说这题是如何思考的:乘法分配律其实就是合起来乘可变成分别乘或是分别乘变成合起来乘。在这个算式中,只有一个乘,那就要把后面的“37”改装成乘“37×1”,然后就可以看出是在分别乘37,应该等于合起来乘37,括号里应该填写的是“99+1”

  2、把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11×58+49×11 12×77+8×77

  (12+8)×77 36×25+4×25

  (58+12)×14 27×21+27×29

  27×(21+29) 11×(58+49)

  (36×4)×25 58×14+12

  先让学生说说哪几组是肯定能连线的,还有哪几组有问题?说说为什么不能连线?

  (1)(58+12)×14应该等于分别乘14,但“58×14+12”中的12没有乘14,所以是不相等的。

  (2)(36×4)×25,乘法分配律要有乘有加,这里只有乘,不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它只能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所以不能和36×25+4×25连线。

  二、学习例题

  1、出示例题图

  说说例题的信息和问题,说说相关的数量关系式。

  2、列式并估算等:32×102≈3200(元)

  说说估算的方法:把102看成100,32乘100等于3200,32×102的积应该略大于3200。

  还可以怎么算?(用竖式算)

  3、3200元其实是几件衣服的价钱?那要算102件,还要怎么办?

  (加上2件),这2件是多少元呢?总共是多少元?

  怎么把这个过程完整地用算式表达出来呢?

  板书:32×102

  =32×(100+2)

  =32×100+32×2

  =3200+64

  =3264(元)

  指出:利用乘法分配律,我们可以把这类题目进行简便计算。

  学生完成书上的例题剩下部分。

  4、完成试一试:用简便方法计算46×12+54×12

  观察算式特点,并完成简便计算。交流:=(46+54)×12

  =100×12

  =1200

  比较两题,说说在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

  (有的时候是合起来乘容易,有的时候是分别乘更容易。要根据具体的题目来选择。)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题略)

  学生独立完成,再校对。

  2、口算下面各题,并说说是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的(第3题)

  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体会也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读第5、6题,观察数据的特点,说说怎么算才更简便?

  四、探索思考题

  99×99+199○100×100

  观察算式,说说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呢?说说是怎么想到的?

  在交流过程中完成板书

  99×99+199

  =99×99+99×1+100

  =99×(99+1)+100

  =99×100+100×1

  =100×(99+1)

  =100×100

  学生自己尝试完成算式:999×999+1999的探索过程

  发现规律,直接完成算式:9999×9999+19999=( )×( )

  五、布置作业

  p.57第2、4、5、6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二年级】

  课内知识:368-199等于多少呢?

  课外趣题:按数字规律填出下图中空缺的数:

  【三年级】

  课内知识:操场上的学生们进行队列表演,他们排成了8行8列的正方形队列,如果去掉一行一列,请问要去掉多少人?还剩多少人?

  课外趣题:有7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18。去掉一个数后,剩下6个数的平均数是19;再去掉一个数后,剩下5个数的平均数是20。求去掉的两个数的乘积。

  【四年级】

  课内知识:(1686+1683+1689+1681+1691+1685+1687+1678)÷8等于多少?

  课外趣题:若在等差数列2,5,8,…的每相邻两项中间插入三项,使它构成一个新的等差数列,则原数列的第10项,是新数列的第( )项。

  【五年级】

  课内知识:求4018和7257的最大公约数。

  课外趣题:把一个自然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码相加,所得的和若不是一位数,则再把它的各个数位上的数码相加,直到和是一位数为止。将1—20xx这20xx个自然数都经过上述方法处理后,所得到的20xx个数中,2和3哪个多?

  【二年级

  1.368-199等于多少呢?

  解答:原式=368-200+1

  =168+1

  =169

  2.按数字规律填出下图中空缺的数:

  解答:本题的规律为上面两个数的和等于下面两个数的乘积,因此应该填7。

  【三年级

  1.操场上的学生们进行队列表演,他们排成了8行8列的正方形队列,如果去掉一行一列,请问要去掉多少人?还剩多少人?

  解答:每行每列都有8个人,而这一行一列必有一个人是重复的,所以减少的人数是8×2-1=15(人),8×8-15=49(人)

  2.有7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18。去掉一个数后,剩下6个数的平均数是19;再去掉一个数后,剩下5个数的平均数是20。求去掉的两个数的乘积。

  解答:第一个去掉的数是18×7-19×6=12,第二个去掉的数是19×6-20×5=14,这两个数的乘积为12×14=168

  还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18-(19-18)×6=12 19-(20-19)×5=14 12×14=168

  【四年级

  1.(1686+1683+1689+1681+1691+1685+1687+1678)÷8

  解答:原式=(1680×8+6+3+9+1+11+5+7-2)÷8

  =1680×8÷8+(6+3+9+1+11+5+7-2)÷8

  =1680+40÷8

  =1685

  2.若在等差数列2,5,8,…的每相邻两项中间插入三项,使它构成一个新的等差数列,则原数列的第10项,是新数列的第( )项。

  解答:在每相邻两项中间插入三项,则原数列的第10项之前共插入了3×9=27项,故原数列的第10项是新数列的第10+27=37项。

  【五年级

  1.求4018和7257的最大公约数。

  解答:(7257,4018)=(3239,4018)=(3239,779)=(123,779)=(123,41)=41

  2.把一个自然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码相加,所得的和若不是一位数,则再把它的各个数位上的数码相加,直到和是一位数为止。将1—20xx这20xx个自然数都经过上述方法处理后,所得到的20xx个数中,2和3哪个多?

  解答:一个数除以9的余数就是它数字和除以9的余数,因此按照题目中的操作办法,每个数最后都会变成它除以 9的余数。连续9个自然数除以9的余数都互不相同,20xx÷9=223……2,说明这20xx个数中除以9余2的有224个,余3的有223个,所以在最后得到的20xx个数中,2比3多。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

  内容概述

  这是一节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课,通过学生与计算机的对话,解决在游森林公园过程中遇到的买门票、租船、为猴子选择食物等问题,从而复习“单价×数量=总价”这个类型的应用题。

  教学重难点

  一、能够应用“单价×数量=总价”这个关系式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认识到计算机是学习的有力工具;

  知识形成目标

  一、熟练的掌握“单价×数量=总价”这类应用题的解法;

  情感形成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

  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备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三、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其优化意识;

  课 前准 备

  多媒体教室与多媒体课件

  学生学习

  障碍资料

  1、 是否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

  2、 解决问题时是否能够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板书设计

  游森林公园

  购买门票

  租用船只

  选择食物

  教学过程

  教 学环 节 教师活动内容及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及方式 设计意图 及课 后 随 笔

  一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今天我和你们的班主任带你们去游森林公园。

  (师贴艺术字:“游森林公园”)

  听到这个消息,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课件演示一辆小火车前进,放着《火车开了》的音乐

  我们到公园里面去游玩,,要先干什么呀?

  师板书:购买门票

  课件显示森林公园门票价格牌:“零售:

  儿童票每张10元,

  成人票每张20元;

  团体票(25张或25张以上):

  儿童票每张8元,

  成人票每张16元。

  怎样买票才能算最合适呢?让我们进入到买票方案的设计界面。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下买票方案,愿意设计几个就设计几个。

  大声地读这几个字

  生形容自己的心情

  生异口同声答到:“买票”

  生读门票价格牌

  交流获得的信息

  生在计算机上设计买票方案

  只需在方案内输入单价和数量,就会自动出现总价

  渲染气氛,

  激发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实现人机交互,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机带给学习的方便。

  教 学

  环 节 教师活动内容及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及方式 设计意图 及课 后 随 笔

  二

  设计方案

  人机互动

  将服务器切换到监看功能,看看每个小组设计的买票方案

  评选一下最优方案

  课件播放森林公园的美景。

  课件显示收到的新邮件,猴山的饲养员叔叔要大家去猴山帮忙。

  课件显示森林湖

  师提问:到猴山要过森林湖,我们该怎么办?

  课件显示设计租船方案的界面

  将服务器切换到监看功能,看看每个小组设计的租船方案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他们制定的方案

  生评选最优方案,并说出理由。

  生欣赏森林公园的美景。

  生答应去帮忙。

  生积极想办法,一致认为应该乘船。

  生在计算机上设计租船方案

  只需在方案内输入租金和数量,就会自动出现总租金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他们制定的方案

  反思: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列式的根据是什么?

  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们对生活的热爱

  联系生活实际

  说明:一共提供了5种船的图片,将光标放在每种图片上面,就会显示每种船的租金和座位数。

  反思:教师要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列式的根据是什么?

  教 学

  环 节 教师活动内容及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及方式 设计意图 及

  课 后 随 笔

  二

  设计方案

  人机互动

  采用“学易”系统评选最优方案

  通过“学易”系统查看选择情况

  课件演示猴山的全景并出现饲养员叔叔,他提出要求,让大家帮助他设计一个比较合理的为猴子购买食物的方案。

  师提问饲养员叔叔要我们帮什么忙?

  课件显示为猴子选择食物的设计界面

  师演示选择食物的过程。

  生拿起遥控器从5个方案中选择认为最好的

  生通过“学易”系统中显示的每个选项被选择的比例情况,选择最合理的租船方案

  生重复要求

  生在计算机上设计方案:

  将光标放在每种图片上面,就会显示每种食物的单价。选择哪种,只需要单击一下这种食物的图片,方案内就会自动出这种食物的名称和单价,只需在方案内输入数量,就会自动出现总价,而且还有经费使用情况的提示信息。

  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学易”系统的使用为学生的选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1进一步明确要求,为设计选购食物方案作准备。

  使学生确实的感受到了计算机带来的方便

  教 学

  环 节 教师活动内容及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及方式 设计意图 及

  课 后 随 笔

  二

  设计方案

  人机互动

  将服务器切换到监看功能,看看每个小组设计的方案

  评价方案

  课件先播放森林公园的美景,但是最后呈现出一幅

  人们践踏草坪,破坏环境的画面。

  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他们制定的方案

  生提出优点和不足

  生谈感受

  但不选最优,只要合理即可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

  师生小结

  畅谈收获

  这次游森林公园你有什么收获和遗憾?

  老师做小结,明确今天复习的知识,小结这节课学生的表现,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生畅所欲言地谈自己的感受

  使学生养成总结和反思的习惯。

  信息技术的使用,使一节复习课成了一节让学生兴趣盎然、意犹未尽的活动课,在这节课中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都获得了发展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10篇】相关文章: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5篇06-04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9篇06-04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六篇05-22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8篇05-22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7篇05-07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编八篇05-17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5篇05-26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三篇05-21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10篇05-20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4篇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