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2022-05-29 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根据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求比例尺;会根据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

  2、理解比例尺的应用,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方程求实际距离

  教具准备:中国、浙江地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你们会画长方形吗?

  现在请大家在本子上画一个长20米,宽8米的长方形你能吗?怎么办?

  我们在绘制地图和其它平面图形的时候,要把实际距离缩小(或扩大)一定的倍数后再画到纸上,这时就要涉及到一种新的知识比例尺。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1。一条步行街,长240米,在平面图上用12厘米的线段来表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1)根据题意,写出比。

  (2)单位不同,要化成相同单位以后,再化简比。

  12厘米:240米

  =12厘米:24000厘米

  =12:24000

  =1:20xx(或)

  2、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1)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比例尺

  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上题中的比例尺可以写为:

  由上面关系式,已知其中两个条件,能否求出第三个关系式?(请学生说出其它两个关系式)

  3、教学例2。

  在比例尺是1∶3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上海到北京的距离是3.5厘米,上海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1)思考:怎样根据比例尺的数量关系求出实际距离。

  (2)请学生试一试,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做后对照书本。)

  (3)如不用方程解可怎么做?

  4、试一试。P55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1、2、3、4题

  四、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划出书中概念。

  3、熟记三个数量关系。

  五、《作业本》第24页。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6和7的加减法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进行10以内加减计算。

  2、初步感觉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6、7的加减法正确迅速的计算

  教学准备:

  小棒图,小黑板,水果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颗智慧星打算奖给同学,同学们看一看,有几颗星星?

  出示5颗星星

  还有一颗忘了拿出来,看看现在有几颗?

  你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说板书算式:5+1=6

  将展示图倒过来还能怎样列式?生说1+5=6

  二、新授

  1、请同学们两人一组来摆学具,然后看着图写出算式(拿出6个)

  谁来说说你们组写出了几个加法算式?

  老师这里有7朵小红花,发给同学们,(师板书虚线,虚线表示从中去掉,你能看图写出减法算式吗?)

  独立写算式,谁来说说你的算式,还有不同的算式吗?

  2、分组活动

  分组摆学具并写算式

  3、课后练习45页看图写出算式

  4、师出示图看图想一想,你能怎样列式?

  三、练习

  1、在田字格里写算式

  只写半格注意书写整洁

  2、46页做一做,49页5、6、7

  四、语言练习

  说出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数字?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2及练习一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在图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并集体交流,使学生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入情境

  复习四个方向,请学生介绍学校四个方向的建筑物。

  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学校,可以使用校园示意图。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出示第4页彩图。

  1.这些小朋友正在绘制示意图,看过他们的情况你能说出绘制校园示意图时要画上哪些内容吗?

  2.生绘制校园示意图。

  3.小组交流展示。

  4.看第4页彩图,说说怎样画更简便、更清楚?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6页第2题彩图。

  这是小明的房间,你能帮他介绍一下四面的摆设吗?

  2.一人说房间的陈设,一人绘制出平面示意图。要求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

  3.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把有关方向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学会了绘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课后请大家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一张标准的校园示意图给你们的爸爸妈妈看看,向他们介绍我们的校园。

  板书设计:

  绘制平面图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22、2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能够说出相同数连加与乘法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说出一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体会到同一个乘法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所表示的意义有所不同。

  评价方案设计:

  1、目标1达成的评价方案

  通过学生对“想一想,连一连”的做题情况进行评价。

  2、目标2达成的评价方案

  通过学生对“3×6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表示意义,能够列出乘法版式进行计算,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

  体验、比较和区分似“3个6”和“6个3”的不同含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教师边叙述美丽的童话故事边出示主题图:秋天到了,勤劳的小动物们都带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庆祝共同的丰收,它们喜气洋洋地欢聚在一起。(板书:动物聚会)

  二、问题探究

  1、教师启发:你能提出什么乘法问题?

  要求

  A、独立观察主题图,思考问题;

  B、小组内交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解释算式的意义。

  2、小组汇报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3×3=9(只)

  表示:每根树枝上有3只小鸟,3根树枝上有3个3只。

  要求

  A、求加数相同的和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

  B、明确乘法算式中4和2的含义:2表示每架飞机上有2个人,4表示有四架飞机;

  C、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数、乘数和积。会读、写乘法算式;

  D、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调换位置,积不变。

  活动(一):火车上坐了多少人?

  4+4+4+4+4+4=24(人)

  4×6=24(人)或6×4=24(人)

  要求:(与活动一相同)

  活动(二):划船的有多少人?

  3+3+3=9(人)

  3×3=9(人)或3×3=9(人)

  要求:(与活动一相同)

  活动(三):坐在椅子上的'有多少人?

  1+2+3=6(人)

  质疑:

  A、上面的求和算式能用乘法表示吗?为什么?(加数不同,不能用乘法表示)

  B、怎么调位置坐,才能用乘法表示?

  ①

  3+3=6(人)

  3×2=6(人)或2×3=6(人)[空一张椅子,每张椅子坐3人]

  ②

  2+2+2=6(人)

  2×3=6(人)或3×2=6(人)[每张椅子坐2人]

  三、巩固应用

  完成“试一试”中的第1、2题。

  要求

  1、独立读题、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每个乘法算式中各个乘数的意义;

  3、汇报,订正答案。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结题: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比用加法表示更简;学会了乘法算式的读写法。认识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及整理过程。

  2、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初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数据的收集及整理

  教具准备:统计图若干张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从幼儿园到现在,你们参加过哪些比赛呢?

  师:小朋友们个个多才多艺,老师真为你们有这样的幸福生活而高兴。过几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学校将举行一次大型的文体活动,我们班也准备组织一项活动比赛,大家高兴吗?应该组织哪一项活动比赛好呢?谁帮老师出出主意?

  生自由发言

  师:刚才,同学们都积极地给老师提出了建议,都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你们都是提问能手。但是我们只能举行一项活动,你们说老师应该怎么办呢?

  师:同学们的办法可真不少啊!这一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统计。(板书课题:组织比赛)

  二、调查统计,解决问题

  1、调查准备 明确要求

  师:我们先以小组单位进行调查,请小组长把1号信封里面的统计图拿出来,大家仔细看一看、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这是一张最喜欢的活动统计图,有5个直条,下面写着跳绳、踢球、其他,还有两个括号。

  师:是啊!有跳绳、踢球,还有两个项目没有告诉我们,你们说应该填什么活动项目好呢?其他是什么意思呢?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二)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用线段图表示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三)通过对连乘、连除应用题的对比,学生进一步理解其内在联系及互逆关系.

  (四)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连除应用题的分析方法是重点,理解连乘、连除应用题的互逆关系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一种织布机每台每小时织4米布,5台8小时可以织多少米布?(用两种方法解答)

  2.全班同时口算:

24×5×8




35×2×9




18×2×5




64÷8÷4




120÷6÷4




160÷5÷8




  订正1题时,说出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二)学习新课

  1.新课引入.

  复习题改为:一种织布机5台8小时织布160米,平均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就是解像这样的应用题.(板书:应用题)

  2.出示例2.

  一种织布机5台8小时织160米布,平均每台每小时织布多少米?

  (1)观察、比较,例2与复习题有什么联系?

  (通过观察比较可以看出:复习题中的条件是例2的问题,复习题中的问题是例2的条件.)

  说明这两种应用题有着密切的联系.

  (2)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画出:

  (3)要求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根据题意,要求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可以先求出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多少米布,再求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

  (4)怎样分步列式计算?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书:

  ①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多少米布?

  160÷5=32(米)

  ②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多少米布?

  32÷8=4(米)

  (5)你能用综合算式解答吗?(独立做在本子上)

  160÷5÷8 (每台8小时)

  =32÷8 (每台1小时)

  =4(米)

  答: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4米布.

  让学生叙述解题思路,说出每步求的是什么.

  (6)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解答?要先算什么?怎样用线段图表示条件和问题?

  小组讨论,阅读课本第10页.

  在讨论、自学的基础上,把分步列式的标题填在书上,并独立列出综合算式解答.

  集体交流说思路.

  160÷8÷5 5台1小时)

  =20÷5 每台1小时)

  =4(米)

  答: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4米.

  3.师生共同总结.

  (1)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应用题?(今天学习的是连除应用题)

  教师把“连除”二字板书在课题的前边,即连除应用题.

  (2)通过刚才用不同的方法分析这道题,你发现这类连除应用题有什么特点吗?(题中的160米既与5台织布机有关系,也与8小时有关系.)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概括:

  这类连除应用题的特点是:总量与两个变化的量有关系,是随着两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正如同学们所说,160米既与5台织布机有关系,也与8小时有关系,因此要求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既可以先求每台8小时织多少米,又可以先求5台1小时织多少米.由于思路不同,就有不同的解法,重在分析数量关系.

  4.对比.

  (1)1辆汽车1天运货20吨,4辆汽车5天运货多少吨?

  (2)4辆汽车5天共运货400吨,1辆汽车1天运货多少吨?

  同学们在独立解答的基础上,二人讨论,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订正:

  (1)20×5×4 2)40÷4÷5

  =100×4 =100÷5

  =400(吨) =20(吨)

  (两道题的区别:(1)题是连乘应用题,(2)题是连除应用题.这两道题又有内在联系,(1)题的已知条件是(2)题的问题,(1)题的问题是(2)题的已知条件.)

  教师给以肯定后,再进一步明确说明:连乘和连除这两种应用题是互逆关系,应用这种互逆关系还可以对应用题进行检验.

  (三)巩固反馈

  1.独立计算基本题.

  (1)3辆汽车4次可以运288筐苹果,1辆汽车1次可以运多少筐苹果?

  (2)光明中学的团员平整操场,35人3小时平整了1260平方米,平均每人每小时平整多少平方米?

  2.叙述条件有变化.

  一份稿件共960页,8个打字员共打12小时才完成,平均每个打字员每小时可以打字几页?

  3.改编题.

  每只鸡每天吃饲料4500克,照这样计算,6只鸡5天吃饲料多少千克?

  把上题改为用除法解答的应用题.

  4.变化提高题.

  4台碾米机3小时可以碾米4800千克,1台碾米机8小时可以碾米多少千克?

  (如有困难可稍加提示;从问题入手分析,要求1台8小时碾米多少千克,就要先求出1台1小时碾米多少千克.)

  (四)作业

  练习三第1~5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学习连除应用题的要点是总量与两个变化的量有关系,并随着两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也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与前面学过的连乘应用题是互逆关系.

  新课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在教师引导下,通过画图表示题里的条件和问题,重点分析第一种思路和方法.

  第二层是通过学生自学课本,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明确线段图中的数量关系,自己类推出第二种思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共同总结出连除应用题的特点.

  第三层是通过对连乘、连除应用题的对比,明确这两种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互逆关系.

  练习的设计围绕重点,有基本题、变化题、改编题.为以后学习稍复杂的归一问题打基础.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P68~70认识比例1、例2以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除法、分数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比。

  1.图片激趣,引发讨论,设置悬念。

  2.电脑呈现例l主题图。

  提问: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

  3.揭题: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比。

  二、自主探索,认识比。

  (一)初步理解比

  1.启发谈话:用比怎样表示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呢?刚才有同学会说,谁来试着说一说。

  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2/3,我们还可以说成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

  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3/2还可以怎样说成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

  2.看书自学, 汇报交流:

  (1)写法

  (2)各部分名称

  (3)比是有序的。

  3.完成p68试一试

  (二)深入认识比

  1.认识不同量之间的比。

  (1)生读例2,师:读了这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请学生分别算出它们的速度,填入表格。)

  (2)指出:像路程和时间这两个有着相除关系的量,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交流得出: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15、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20。

  (3)追问:900:15表示什么?900:20呢?(速度)

  2.丰富对不同类量的两个数量比的认识。

  张祥买3本笔记本用了10.5元。

  提问:这句话中告诉了我们哪两个量?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会用比来表示吗?

  3.总结概括比的意义。

  (1)观察一下这几组式子,总结相同的特点。

  (2)提问:你认为两个数的比表示的是两个数量之间怎样的一种关系?

  (3)小结:两个数的比归根结底表示的都是两个数相除。

  三、自学课本,内化比。

  1.自学课本p69

  2.反馈:通过看书,你还知道了什么?

  *求比值。

  *分数形式的比。

  *理解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七篇】相关文章: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六篇05-23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四篇05-16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三篇05-15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4篇05-12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四篇04-13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汇总7篇05-25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模板10篇05-25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范文9篇05-20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模板7篇05-18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汇总5篇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