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金属》说课稿

2021-11-30 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青岛版科学《金属》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金属》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本课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几种重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合金。

  二、说学情

  在物理课的相关学习中,学和生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一些金属制品,因此,学生对金属、金属材料及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已有不同程度的认识。此前,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能通过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进行一些分析和总结。但由于学生参与自主学习时承担责任的意愿和能力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能区分生铁和钢,认识金属与金属材料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金属材料的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辩证关系。

  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法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要求,以及本节课的内容。我确定的教学方法是: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通过教学,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由认识知识到认识方法,由书本知识拓展到课外知识,教学活动层次逐步深化,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张扬,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在最佳兴奋的状态。

  六、说学法

  由于本课实验的探究的内容很多,学生的思维又特别活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中,会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取长补短,形成技能,培养合作意识,使创新能力逐步得到发展。

  七、说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教师讲授前面已学习了碳、氢、氧等非金属单质的知识,今天我们要研究另一类单质-金属。请同学们说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金属制品,并展示他们课前收集到的金属制品,如:铜钱、硬币、纪念章等,使学生感觉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并用多媒体播放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资料,请同学们讲出,还有哪些领域用到了金属制品,进一步突出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产生了解金属性质的探究欲。

  新课讲授:

  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我们知道金属有很多用途,可为什么金属会有这么广泛的用途呢?这是由它们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物理性质决定的。同学们想知道金属的性质吗?

  请学生利用实验台上的仪器、材料,尽可能多地探究出金属的物理性质。(教师可以预先设计一些试验步骤,并在多媒体上放映。)学生分别取出铁丝、铜丝、铝丝。①用细砂纸打磨这些金属丝,用滤纸擦拭后,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②用力试试它们是否容易被弯曲、折断;③分别用小刀割一下;④分别用铁锤用力锤一下;⑤用手拿着金属丝的一端,在酒精灯上加热另一端,试试它们能不能传热;⑥用电池、小灯泡试试它们能不能导电。

  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介绍实验探究方法,同时进行师生评价。科学探究结束,让学生归纳出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大多数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常温下多数是固体,密度、硬度一般较大,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等。

  多媒体展示物理性质图

  教师指出:金属除具有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外,还具有各自的特性。如:铁、铝等大多数金属都呈银白色,但铜却呈紫红色,金呈黄色;在常温下,铁、铝、铜等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但体温计中的汞却是液体……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物理性质差别也较大。出示几种金属的物理性质数据表,请同学们分析,留意导电性最好,密度最大,熔点最高,熔点最低,硬度最大金属是什么等)的物理性质。

  让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其他现象,讨论分析课本第三页中的问题。学生分析讨论后分别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存量、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从而使学生理解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辨证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

  1、我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金属是不是纯金属?

  2、什么是合金?常见的合金有哪些?

  3、合金与纯金属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阅读课文第4~5页相互讨论。让同学进行自主学习探究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然后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带着问题分组实验,观察黄铜片和铜片、焊锡和锡的光泽和颜色;将它们互相刻划、比较硬度,比较焊锡,锡、铝的熔化温度。总结出合金比纯金属的硬度大、韧性强、熔点低的特性。

  巩固提高:

  归纳总结金属和合金的物理性质,并与合金进行比较。

  将从身边的金属材料制品中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相联系设计了以下连线题目。

  铁锅作为炊具延展性

  金属钮扣密度小

  古代黄金作为货币有金属光泽

  铝合金应用广泛熔点高

  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让学生在学案中自己小结,能使学生体会到一堂课中的乐趣和收获,老师做要点补充。采取学生先小结,老师后总结的方式,目的在于:

  1、训练学生概括总结的思维能力

  2、实施以主动建构为基础的精简教学策略,以图表的方式直观让学生清楚本节的内容要点,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布置作业:

  1、资料"金属之最"以及"形状记忆合金"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可以结合这些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查阅有关资料,办一期化学小报或墙报。

  2,环顾你家里的日常生活用品,观察超市或商店里货架上的商品,或询问你的父母。调查一下你身边有哪些金属制品,然后将你的调查结果填入下表里。

  科学《金属》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碱金属是典型的金属元素,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也将是中学阶段唯一系统学习的一族金属元素,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把它编排在高一教材中的第二章讨论,是因为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中已介绍了铁等金属,以及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等钠的化合物的知识,为碱金属知识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与其它主族元素相比,可能会使学生感到相对更简单、更容易,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初期的不适应感;还有利于复习巩固和运用第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知识。通过碱金属元素的学习,总结出学习主族元素的学习方法和模式,将有利于其它主族元素的学习,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结构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教材的内容包括三部分:钠的物理性质、钠的化学性质和钠的存在及主要用途,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从钠的原子结构特征认识钠的化学性质。而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则是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考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使学生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B、让学生了解钠的物理性质

  C、让学生掌握钠的化学性质D、让学生了解钠的主要存在形式和用途

  2)能力目标

  A、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有关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B、让学生认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自己归纳出钠的有关性质,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C、引导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所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及其对应的钠的性质,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训练其科学方法。

  D、学生在实验后,让他们展开讨论,以培养其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E、通过阅读课本有关内容,进行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

  二、说程序、教法

  1、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先复习初中已学习过的铁的有关知识:让学生举出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知道铁的用途很广泛,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教师再提问:在人类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还有没有其它的金属元素?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指出除铁外,还有很多金属元素,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碱金属元素也是金属元素,而且它们也有很广的用途。从而引入新课教学。

  2、新课讲授

  1)钠的物理性质。让学生观察实验室中的钠的样品,并阅读课本关内容,归纳总结出钠的化学性质。

  2)钠的化学性质。先给出钠的原子结构,让学生根据其原子结构推测钠可能的化学性质,并通过课本上实验去验证,最后得出钠的化学性质。

  3)钠的存在和主要用途。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阅读课本有关内容,找出钠的存在形式和主要用途。

  3、新课小结

  教师在讲授完新课后,要小结本节课所讲内容,让学生再次明白这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也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加深印象,使他们清楚本节课的知识主线。

  4、巩固练习

  1)为什么大多数碱金属单质保存在煤油中而锂单质却保存在液体石蜡中?

  2)钠的金属活动性很强,,为什么跟盐酸或硫酸铜等盐溶液反应时,考虑情况不一样?

  5、布置作业

  课本第31页:一、二、四做在书上;三、五两题做在作业本上。

  三、说教法

  讲授新课采取的主要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取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

  1)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真正体会和近距离观察实验现象,但教师一定要强调实验时的注意事项,加强安全教育。

  2)尽可能让学生实验和观察得出结论。

  3)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边实验、边观察、边分析,最后自己得出结论。每个学生在做完实验时,让学生调动所有感观,认真观察,并且让学生互相讨论和补充。

  4)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引用高压钠灯和节日焰火等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例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让学生阅读课本并归纳总结。

  四、说学生

  刚进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学习过金属元素(如铁)及其化合物的一些知识,同时还学习过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一些知识,他们有进一步探究更多金属元素的求知欲和兴趣;另外,在初中他们已看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做过一些学生实验,具有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只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指导,都会成为本节课教学的有利支撑点。

  五、说学法

  教与学是双边活动,一堂课是否成功,除了看教师如何教,还要看学生是怎样学的,不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使他们主动地获取新知识。

  1、学生要先预习本节内容。学生在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后,在听课的时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而且要特别强调预习实验的内容,知道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在课堂上才能达到边讲边实验的目的。

  2、学生要认真做好有关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按操作要求和安全要求,完成每一个实验内容,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学生要认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其观察能力。

  4、学生要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自己得出钠的性质,以加深印象,真正理解性的记忆新知识。

  5、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巩固练习,达到巩固、运用新知识的目的。

  科学《金属》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金属》这一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第4课。本课是根据小学课程标准中“物质世界里的物体性质”的相应内容编写而成的。是以金属为题,引导学生探究金属这一类物质的共同性质,即金属的共性。本课在结构上遵循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先认识金属物品的金属属类,然后由此提出问题:为什么人们用金属制作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接着利用不同的探究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共同性质,启发学生归纳出金属的基本性质,即有金属光泽、容易传热、有延展性。最后,以拓展的方式补充常见金属性价。在比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2、教学内容:

  《金属》这一课安排这几方面的教学内容:

  (1)、认识常见的金属制品,讨论人们为什么用金属制作它们;

  (2)、利用实验探究金属性质;

  (3)、了解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不仅考虑它们的性能,还要考虑它们的价格等因素。

  3、学情分析:

  生活中,学生对于金属并不陌生,但对金属的性质、价格、性能、优缺点并没有作专门的研究,虽然是很熟悉的常见材料,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初步接触科学,让其独立探究,还是有一定难度,尤其《金属》与前面的几课相比,要引导学生探究同类物体的共性,更具有挑战性。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介绍一些探究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共同性质。

  4、教学目标: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分析,本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容易传热、有延展性的性质。

  (2)了解常见金属的性能,知道性质决定了金属的用途,但同时也要考

  虑价格等其它因素。

  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金属,通过实验研究不同金属的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5、教学重难点:

  金属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金属的共同性质;难点是:探究金属具有延展性。

  6、教学准备:

  本节课用到的实验材料和工具很多很特殊。要用到开水、铁丝、铜丝、铝丝、水槽、小锤、石块、塑料棒、竹筷等。考虑到学生的安全,所有材料和工具都由老师准备,并把烧杯换成塑料保温杯,各组加一个水槽,防止学生实验时弄倒杯子,被开水烫伤。

  二、教学方法:

  根据本单元的具体内容和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金属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但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刚刚接触科学,所以我又加以必要的指导。科学课程标准强调,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但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探究,离不开教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三、具体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根据“先学后教,主动学习,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按照“主动——和谐”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本节课分四个教学环节,即独立自学、互动交流、总结评价、运用拓展。

  1、独立自学:

  上课一开始,我出示学生比较常见的金属制品铁碗和铜号,让学生说一说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再导入本节课课题,然后接着出示本节课主要探究的问题,即问题生成单。这样教学的好处是实物展示能引人入胜,让学生见识丰富多彩的各种金属制品,迅速激发学生探究金属的欲望。接着出示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独立自学,关键是尊重学生的心里

  感受,培养他们的学习情趣。使学生在“问题生成单”的指引下,限时学习教材,理解教材,初步把握教材,建立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其能有效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自主参与学习。

  2、互动交流:

  互动交流是每节课的重要教学环节,本节课我分三个小环节来完成。第一个环节:引导交流常见金属制品。先让学生找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同时补充金属制品的图片,接着出示铁碗和铜号,提出:“为什么铁碗用金属铁做,铜号用金属铜做,而不用其它材料制作?”的问题。这个环节我先采用创设感官情境,期望学生发现金属在日常生活的更多的运用,揭示其金属的优越性。同时重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了对金属共同性质的初步的感性认识。

  第二个环节:引导实验探究金属的共同性质,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为了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引领学生利用三个实验来探究金属的共同性质。

  (1)、金属有金属光泽实验:

  我让学生用砂纸对铁丝等进行打磨,让他们仔细观察,得出金属有金属光泽这一特性。在这一组的实验活动当中,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究,也有我的演示实验,再加上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学生已经对金属的性质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学生由看一看、做一做,自然明白了很多,同时逐步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2)、金属容易传热实验:

  这是学生所做的第一个有关金属导热性的实验,需要用到开水,而要保证学生的实验安全。所以,我把烧杯换为塑料保温杯,各组加一个水槽,在实验时,把保温杯放在水槽里面,防止学生弄倒杯子,使开水烫伤学生。这样做既能让学生安全实验,又能保证实验有明显的效果。当学生用手去触摸,发现铜丝、铝丝很热,而塑料棒和竹片没有变热,我接着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铜丝和铝丝很热呢?这热是从哪来的?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原来热通过铜丝和铝丝传到了我们的手上,揭示金属容易传热(导热性)的性质。

  (3)、金属延展性的实验:

  关于金属延展性的实验,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所以,让学生也通过动手操作,仔细地观察,认识金属的延展性。我为学生准备了铁锤、石块,铜丝,铝丝等实验器材,但考虑到学生年龄小,只选择比较容易敲扁的铝丝给学生敲打,实验更容易做一些,效果也明显。在这一实验中,学生未必能准确说出延展性这一概念,我在学生说的基础上,直接揭示,因为我认为科学课堂上,有时候,一些准确的科学概念,是有必要向学生直接传输的,而不能始终停留在一种模糊的操作阶段。

  第三个环节:引导学生了解常见金属的性能,知道性质决定了金属的用途,但同时也要考虑价格等其它因素。在这个环节中,我提出:“谁知道哪种金属传热最好?哪种金属延展性最好吗?哪种金属最昂贵?”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阅读教材中提供的资料,学生更能准确地获取知识。

  3、总结评价

  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简要进行学习总结,然后老师进行点拨评价,补充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4、运用拓展

  我让学生做三题巩固练习题,做一题拓展练习:(如果要制作锅、易拉罐、首饰,你会选择哪种金属?为什么?)其目的是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进行目标检测,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青岛版科学《金属》说课稿】相关文章:

1.碱金属钠说课稿

2.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3.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认识位置

4.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制造平衡说课稿

5.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11篇

6.九年级化学 金属材料说课稿

7.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说课稿 金属晶体

8.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商不变性质说课稿

9.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用水测量时间说课稿

上一篇:《植树问题》说课稿 下一篇: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