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说课稿

2021-11-29 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惊弓之鸟说课稿范文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惊弓之鸟说课稿范文5篇1

  一、说教材

  《惊弓之鸟》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片精读课文。这一则成语故事,主要讲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故事:惊弓之鸟比喻受到一点惊吓就害怕得不得了。通过学习这则成语使学生知道更羸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学生应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针对这一要求,以及三年级学生能够扫除生字障碍、读通读顺课文,已经具备初步阅读能力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基于对文本的以上解读,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出发,拟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以上分析,我把“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作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作为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大纲要求,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边读边想、逻辑思维的能力以及想象能力,针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法和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朗读体会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并指导、点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学法:自主探究,以分角色朗读为主,并能用“因为所以”说话,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明确目标,提出问题

  a、导入: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过不少成语故事,谁能说一说学过哪些成语故事?(学生说)这节课我们就再来学习一则成语故事。叫《惊弓之鸟》。谁先说一说惊弓之鸟什么意思?

  b、已经预习课文了能不能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2、以读代讲,读中悟情,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蕴含的感情

  给足时间让学生进行角色朗读,通过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描写人物神态的“大吃一惊、小小、更加奇怪”等重点词语,由此融入不同的角色感情,在不同的角色体验过程中,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生动有趣,同时也能使学生更好的体会人物身上所蕴含的感情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

  3、引导点拨、突出难点

  在理解更羸说的那段话本课的难点,因此,为了化难为易,我让学生读完这段话以后再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把这段话的意思说出来,“因为听到弦响,随意心里害怕;因为它心里害怕,所以拼命往上飞;因为拼命往上飞,所以伤口又裂开;因为伤口裂开了,所以就直掉下来”,学生清楚明了,接着,再请同学用另一种形式说,先说结果再说原因——如:大雁只掉下来,因为伤口裂开了。(这样的句式练习,尽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也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掌握知识,获得运用新句式能力)。

  最后设置疑问:读了这个成语故事,你们来说说到底什么害死了这只大雁?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使他们的说话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最后通过一个小故事让学生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再次揭题。

  4、课后作业

  1、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听。

  2、课外阅读一些成语故事,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讲给大家听,并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这样的作业布置,使学生对这个成语有更深的理解,并能更多地了解其它的成语故事。

  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读、划划、议议,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把学生主动权还给学生。

惊弓之鸟说课稿范文5篇2

  一、说教材

  《惊弓之鸟》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如何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主题下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人物对话推进情节发展,并用因果倒置的叙述方式突出更羸善于观察和分析的品质。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我确定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2、从课文的学习中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推断,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

  从这篇课文的艺术特点来看,它采用了顺叙与倒叙相结合的方法,设置了一个更羸是如何虚发落雁的悬念。但是如果在课堂上仍然按照课文顺序推进,把悬念当作秘密来讲,这显然忽视了学生预习的成效。因而我根据课文特点采用“块状”的阅读教学法,将文章划分为两大板块,给学生一个全知全能的视角,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来分析悬念与揣摩人物心理,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合作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分析悬念

  我将课文的第一、二、八这三个自然段合为第一板块的内容——分析悬念。

  1、课堂伊始,我出示一段视频皮影短片。希望用这种学生比较喜欢的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也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做铺垫。

  2、当视频播放到了魏王看到更羸不用箭就射下大雁而大吃一惊时,我问学生:聪明的你能不能告诉惊讶的魏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更羸有什么魔法吗?这个时候学生心里就会有一种被需要被尊重的感觉,当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膨胀时他就有了动力去做这件事。因此,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必然会迅速查看课文第八自然段。

  3、分析第八自然段。

  大部分学生会在第八自然段找原因,但是他们可能只会读出原文内容,而不能分析出这段话的层次。因此,接下来就转入本节课的重点:分析更羸的话。首先我让学生通读全段。这一方面是为了集中学生刚才在回答问题时分散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获得整体感。接着,我出示这段话的三个层次,用不同颜色标出,请学生思考这三层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学生自由朗读讨论交流。在第一层次,我提醒学生注意“飞”和“叫”着两个字;第二层次提醒学生注意“因为”这个词语所暗示的人的思维活动;第三层次注意“一……就……”这个句型。在教师的启示之下,学生应该能对这三个层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但是一部分学生可能还不能形成明晰的线索,这时我将出现一张表格让学生来填。(见课件)这张表既是为了巩固知识,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归纳。

  另外这一段中还包涵了一个因果关系倒置的知识点。当对这三个层次比较明确时,我就训练他们句型转化。这时我会问学生,现在你们清楚了更羸虚发落雁的奥秘,那么你想怎样讲给“魏王”听呢?同桌之间互相演练。其中一个做魏王,另一个做更羸。更羸在回答时可以用完整的“因为……所以……”句型或“先果后因”句型。

  4、初步感受人物作品中生动的人物形象。

  当请了几个学生进行因果句型的示范之后,我接着问最后一组学生:“魏王,你看更羸分析的头头是道,有根有据,你不想夸夸更羸吗?”由这个问题直接转到感受人物形象的目标上。学生可以有他们自己对更羸的看法,也可以提示学生看屏幕,归纳出更羸的人物形象特点:善于观察、分析,并能结合经验作出判断。

  (二)分角色朗读重点语句,揣摩人物心理。(第3——第7自然段)

  在第一版块的学习中学生一方面掌握了这只大雁的情况,另一方面对更羸的形象的理解也在不同程度的丰满起来。有了这两点积淀,我所设想的学生用全知全能的视角洞察到人物的心理就有了支点。

  第一版块到第二版块的过渡我采用这样的方式: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魏王和更羸都已经知道这其中的奥秘,但是书中的魏王并不知情,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当时魏王和更羸有过什么样地对话,分别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表现。试着和同桌练习对话。

  在诠释魏王的心理时,提醒学生注意抓住魏王的“信不过”、“啊”、“大吃一惊”等词语来表现魏王由怀疑——惊讶的语气变化。而读更羸的话则要抓住“请让我试一下”和“笑笑”等语句读出胸有成竹而又谦虚的态度。因为学生已经知道更羸在向魏王许诺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前已作了周密的思考,所以对更羸胸有成竹的姿态比较容易理解。也正是因为周密,如果外人不理解原因,也很难相信,所以魏王才怀疑和吃惊。这也就是全知全能视角所带来的便利。

  在上述过程中,学生将多次练习表演对话,直到比较精确为止。

  (三)迁移升华。

  在完成第二版块内容之后,我将请学生完整的看一遍《惊弓之鸟》的视频,并给人物配音。当视频结束时我在屏幕上打出一则报道。“正当魏王和更羸拍手庆祝时,在大雁国的报纸上刊登了一则报道。”

  本报讯昨日一大雁(化名小A)飞经魏国,魏国著名射手更羸(人类)竟不用箭就将我们的同胞活活射死。据目击者讲,当时,更羸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嘣”一声响后,小A就直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直往下掉。由此看来,更羸是具有魔法之人,杀雁凶手必更羸无疑。据悉,死者的母亲已准备上诉,状告更羸伤害野生动物。至于结果如何,本报将追踪报道。

  看了这则报道,你觉得更羸真的是凶手吗?小A的哪些行为直接导致了它的死亡?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分析小A的死因,说说从小A的死亡你得出什么启示?

  出这则报道的目的:

  一、用问题的形式令学生深入理解整篇文章,尤其是更羸的分析;

  二、通过分析小A的行为,理解课文中两个“直”的不同意思(拼命,垂直往下),从而得出“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动静就异常恐惧)。

  四、说教学设想

  纵观整节课,我采用块状的阅读教学法,将文章分为两大块,课堂教学分三步骤来实施,理出其中的逻辑线索,循序渐进。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学与和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他们分析问题的思维。

惊弓之鸟说课稿范文5篇3

  一、教材分析

  《惊弓之鸟》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6册第三单元第十课。这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赢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作出正确分析。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学生应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针对这一要求,以及学生已经扫除了生字障碍、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心理,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2、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懂得“惊弓之鸟”的`意思,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重点:知道大雁掉下来的原因,了解为什么更羸一拉弓,大雁就掉下来了?

  (三)难点:更羸说的不用箭,只拉弓,就能让大雁从天上掉下来的原因的一段话。

  二、课时安排及教法,学法的选择

  本节课完成本课的第二课时。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大纲要求,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边读边想、逻辑思维的能力,以及想象能力,我确定的教法是:指导、点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学法是:自主探究,以接龙读、分角色朗读为主,并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话,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理清课文脉络

  我首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能手”揭题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整体感知课文,明白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以读代讲,读中悟情

  通过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描写人物神态的“大吃一惊、笑笑、更加奇怪”等重点词语,进行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感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体性,从而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

  (三)引导点拨,突破难点

  在理解更羸说的那段话是本课的难点,因此,为了化难为易,我让学生读完这段话以后再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把这段话的意思说出来,我再进行板书,学生清楚明了,最后设置问题:此时的魏王会对更羸说什么呢?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的说话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最后,再让学生说“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再次揭题,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谈,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最后,老师进行小结。作业是让学生回家后把课文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惊弓之鸟

  飞得慢→受伤、孤单失群→弦响→害怕

  →高飞→使劲→伤口裂开→掉了下来

惊弓之鸟说课稿范文5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惊弓之鸟》是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个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不用箭,只是拉一下弓,就使天上飞的一只大雁掉下来。原来这是只受过箭伤的,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因此得名,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儿类似的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这则成语故事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先写更羸说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然后写更羸试了一下,大雁果然从半空中直掉下来;最后环环相扣的说理,分析推断虚发雁落的原因,是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推理文章。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惊弓之鸟》这一课的重点是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这一段讲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共有四句。第一句说的是他看到的和听到的情况,看到的是——它飞得慢;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悲惨。第二句说他根据看到的的听到的进行分析;从“飞得慢”,知道“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从“叫得悲惨”,知道“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第三、四句说的是他进一步的分析;这样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听到弦响,以为又有什么危险了,心里一定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拼命往高处飞就要使劲,一使劲,伤口就会裂开;伤口一裂开,疼理不能飞了,就会掉下来。

  更羸正是经过认真的分析,才得出只要拉一下弓,那只大雁就能掉下来的结论的。在他向魏王说“我不用箭,中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时,已经周密地思考、分析过了,他这样说是有根据、有把握的。更羸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正确分析和判断,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他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并且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教学时,教师要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这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三年级的阅读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

  鉴于课文内容主要是更羸的分析、推理,而三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因此从教材和学生这两头着眼,引导学生理解更羸说的话,应作为教学的难点;在此过程中有机地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4、教具准备

  配乐朗读的磁带、生字卡片

  5、课时安排

  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认识生字词。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在此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阅读教学要以读书为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本课拟采用“四读法”组织教学。即一读明大意,二读识生字,三读练重点,四读悟道理。

  2、学法

  本课的学法和教法基本一致,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力求“四个不变”:

  (1)变先讲后学为先学后讲,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也可以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变完全有教师控制的教学过程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最后一个自然段采用“个体自学——小组讨论——班级交流”的形式组织学习活动。

  (3)变学生被动回答教师的提问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4)变课堂作业课外完成为当堂完成。

  三、说教学程序

  1、揭示课题,听读课文,了解大意。

  2、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3、学生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4、教师组织讨论:

  (1)更羸是怎样射大雁的?大雁听到弦声后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可找出课文中的话读一读。

  (2)魏王看到这一切表现得怎样?哪些词语写出了魏王吃惊的程度?他为什么这样吃惊?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读书体会自由发言。

  5、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提醒学生读第五自然段要突出“直往上飞”和“直掉下来”中的两个“直”;读第六自然段要突出“啊”、“大吃一惊”、“真有”、“这样”等词语。

  6、教师引言:更羸真有这么大的本事吗?

  7、分小组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认真读最后一自然段,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是他看到的的听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

  8、小组讨论学习后全班交流。每组先定一个同学说,教师适当点拨,最后进行小结。在此过程中有机地进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的能力。

  9、升华:

  更羸的本领大,除了是个射箭能手,他还有什么本领?你喜欢他吗?说出喜欢的原因。

  10、总结:

  (1)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你从这个成语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11、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12、学生完成课堂作业:

  掌握“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这几个词语。

  附板书设计:

  飞得慢————受过箭伤

  惊弓之鸟叫得惨————孤单失群

  掉下来————伤口裂开

惊弓之鸟说课稿范文5篇5

  《惊弓之鸟》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间魏国一位著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消搭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失下来的事。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从中反应出更羸善于思索,并能凭据所见所闻作出准确阐发。全文不但用字极为准确,并且在写法上也极有特点,那便是:小至更羸对大雁阐发的句子,大至整篇课文的布局摆设,都是通过倒装因果干系的句段组合来谋篇布局的,不但反应出更羸善于视察、善于思索的特点,也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

  2、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文本的以上解读,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出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四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说教学重难点

  通过以上分析,我把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作为教学的重点,“读懂更羸的话,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作为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法肯和学法:

  1、启发式教学。即精心设计问题,本节课我始终让学生带着“这是一只怎样的鸟?”“更羸是个怎样的人”这两个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因为任何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价值的问题能启发儿童深刻思考,并能引导他们去提出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认识能力,促进读写技能的发展。

  2、图解文字法。课文第五自然段中的两个“直”含义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图解文字法,用箭头画出大雁飞行的路线,帮助学生理解两个“直”字的不同含义。这是引导学生把语言还原成形象的一种方式,有助于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

  3、角色体验法。在第四板块的教学中,我给足时间让学生进行角色朗读,在不断的角色体验过程中,使学生的生命活力得以外化,同时也能更好地体会人物身上所蕴涵的情感因素。

  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读、划划、议议,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三、说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为了把预设目标落到实处,我想用两课时来完成本课教学。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

  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感知大意,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第二课时的重要人物是通过研读1—5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读懂更羸的话,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

  下面我着重来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本课教学共分四个板块:第一板块——提出问题,导入新课;第二板块——研读1—5自然段,明确这是一只怎样的鸟;第三板块——研读第9自然段,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第四板块——角色朗读,深化主题。

  第一板块——复现问题,导入新课

  在齐读课题:惊弓之鸟后,老师引导: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留下了两个问题还没有解决,是哪两个呢呢?学生反馈,老师利用课件出示这两个问题:1)这是一只怎样的鸟?2)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导入环节,提出这两个问题,既是对第一课时学习内容的回顾,又能使学生自然地将更羸与这只与众不同的大雁联系在一起,为下文学习指名了方向。】

  第二板块——研读1—5自然段,明确这是一只怎样的鸟

  1、我让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第一个问题“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在学生充分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反馈:学生可能会说: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这是一只孤单的大雁等等。

  2、我顺势追问: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请你自由地读课文,把这些句子找出来。

  在引导学生反馈之后,课件出示句子:“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和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3、研读第一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首先引导学生自由读句,然后启发:这个句子中的哪些词告诉你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学生能够很快找出是“慢慢地飞来”和“边飞边鸣”,我相机板书这两个词。最后指导朗读,相机点评:如果学生读得很精神,很有力时,我会说:你这只大雁一点儿都不象受伤的样子;如果学生读得很到位,我会说:看来你上次一定伤得不轻。同时让全班学着他的样子读。

  4、研读第二句:“和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这个句子中的两个“直”字,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的第一步。我是这样突破的。

  首先指名读,课件点红两个“直”,提问:这两个“直”的意思一样吗?用心读读这句话,然后用箭头画出大雁飞行的路线。

  学生的答案肯定是五花八门的,只要能说出自己这样画的理由,对两个“直”的理解比较正确,都应予以肯定。同时,我会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板书,形成付板书。

  上飞直

  直往掉

  边飞边鸣下

  5、请大家把这两句连在一起读一读,仔细想一想“惊弓之鸟”应该是什么意思呢?有了这两个句子的铺垫,学生应该能够明白“惊弓之鸟”的字面意思: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于是,我又进一步启发: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类似“惊弓之鸟”这样的事情呢?估计很多学生会有这样的体验:比如,有一次手被开水烫伤了,现在看到开水就害怕;有一回被小狗咬了一口,现在很怕小狗等等。最后我总结:对呀,这个“惊弓之鸟”的成语,后来就引申为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类似的情况就惶恐不安的样子。

  【阅读一篇文章,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切入点来深入阅读文本。这一板块,我以“这是一只怎样的鸟?”作为切入点,引出对两个重点句的研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了“惊弓之鸟”的含义。既承接了题目“惊弓之鸟”,又为下文的“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埋下伏笔。用箭头画出大雁飞行的路线,帮助学生理解两个“直”字的不同含义,则是典型的图解文字的方法。这是引导学生把语言还原成形象的一种方式,有助于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

  第三板块——研读第9自然段,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

  过渡:那天,和魏王一起出去打猎的人一定不止更羸一个,为什么其他人都没有发现,而更羸却能发现这只大雁呢?预计学生会说:因为更羸仔细观察。(板书:仔细观察)其实,更羸不仅仔细观察,而且非常善于分析呢。(板书:善于分析)课文哪一自然段写更羸非常善于分析呢?快找出来读一读。

  1、默读第九自然段,用划出更羸善于分析的句子,并引导反馈,课件出示。

  这两个句子是突破本课难点的一个突破口,我是这样来教学的。

  2、研读句子: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得不到帮助。

  这个句子不难理解,因此我采用句式变换的方式,让学生在说话训练的过程中感受更羸善于分析的特点。

  3、研读句子: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句子,初步感知更羸的善于分析。然后,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组内,四个人轮流当更羸,向大家解释自己的分析推理过程,要求用上下面的句式:“一……就……”。接着请小组派代表汇报,老师相机板书:弦响—害怕—高飞—裂开—掉下来

  4、朗读第九自然段,加深理解更羸是怎样分析推理的。

  【《心理学》告诉我们,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这两个句子,从而感受更羸分析推理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这样,把能力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5、听了更羸的分析,如果你是魏王,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预计学生会说:更羸你真会观察分析。

  更羸,没想到你真有这样的本领。

  更羸,听你这么一分析,我才知道射箭还有这么多的学问……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理解成语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更羸高超的射箭本领、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令人折服的分析能力,抒发对更羸的赞叹之情,领悟课文的寓意。】

  第四板块——角色朗读,深化主题

  更羸是魏国著名的射箭能手,他是那么善于视察,善于思索。如许一,他在跟魏王语言时,会是怎样的心情,怎样的语气呢?

  1、放声朗读更羸的话,读出他的特点。

  指名陈诉请示,相机点评。

  2、快速欣赏课文,找出魏王的话,引导朗读,读出他的信不外,读出他的大吃一惊。

  3、分脚色朗读,加深明白。

  【脚色朗读可以让门生越发贴近人物心田,更好地领会人物身上所蕴涵的情绪因素。而我将这一部门放在第四板块,便是想以此让更羸在门生们心目中的形象越发光显,让他们得到更深的开辟。】

【惊弓之鸟说课稿范文5篇】相关文章:

1.惊弓之鸟精品说课稿

2.《惊弓之鸟》课件设计

3.《惊弓之鸟》课文教学片断赏析范文

4.惊弓之鸟随笔三篇

5.小学课文《惊弓之鸟》反思

6.惊弓之鸟教学设计15篇

7.惊弓之鸟教学反思(15篇)

8.课文《惊弓之鸟》的课后反思

9.《离骚》说课稿范文

上一篇:《伤仲永》说课稿 下一篇:教师资格证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