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发展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说课稿

2022-06-28 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事物发展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内容:《哲学基础知识》教材,第二章“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的第二节“事物发展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基本原理部分。

  一、说教材与教法

  “事物的发展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即哲学常识中的“质量互变规律”,它与对立

  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构成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在马克思哲学的教学体系中,一般是先学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原因后;再进一步学习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趋势。但在《哲学基础知识》教材里,它没有按照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的顺序讲解,而是把质量互变规律放在“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当中”,在第一节讲了什么是发展及发展的实质的基础上,进一步讲事物是如何发展的。所以,第二节是对第一节唯物辨证发展观教学的进一步具体和深化。

  在《哲学基础知识》教材中,第二节的内容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原理,二是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两个部分内容分两节课讲解,这节课我要讲述的是第一部分内容,即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原理。这部分在教材中有以下两个知识教学点: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这里先讲什么是质、量、度,后讲什么是量变、质变,介绍量变和质变的基本规定和基本特点。二、量变与质变的相互关系。讲二者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以及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但在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目标是不仅要让学生识记量变与质变的含义、理解量变与质变的相互关系、初步明确事物发展始终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循环往复的发展规律。而且在这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理解事物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统一的基础上,从中更深的领悟到“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事物只有经过质变,事物才会向前发展”的哲理,为下一次课进行正确的方法论、人生观教学奠定理论基础。与此同时,在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完成上述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我的基本理念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包含两个层次的要求:一是采用问题教学法,通过问题——讨论——归纳——新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二是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直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哲学的概念、原理大都是抽象的理性认识,而学生的思维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所以,我通过多媒体展示大量的感性材料,由现象入手揭示概念及原理的内容。并通过启发、引导、思考、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从内心领悟书本理论。

  3、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哲学原理是抽象的,只有与生动的社会实际生活相联系才能体现出它的伟大。所以,在教学中我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相关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让哲学观点走向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

  4、贯彻“适度”的原则。《哲学基础知识》教材作为中职教材有自身质和量的规定性,在教学中我紧扣教学目的、抓住重点和难点,而不拔高失常、拓宽求全,把中职的哲学常识课上成大学里的哲学课。

  二、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忆旧导新,情景导入(5—7分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唤起学生的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我采用设疑和创设情景的方式进行。根据本节内容,先复习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什么是发展?发展的实质?说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运动、发展中。然后设疑: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发展中,那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否有规律可循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明确即将学习的内容与前面知识的联系。

  创设情景:引古希腊经典的“谷堆论证”和“秃头论证”具体进入新课的学习。启发学生思考两个哲学命题“一粒谷子是否会形成一堆谷?一个长满头发的人会不会因为少一根头发而成为秃头?”教师不断追问与学生形成互动,快速地将学生思维带入哲学领域。通过学生议论,教师的层层分析。初步揭示“事物发展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一般规律。学生从事例的分析中获得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感性认识,并对下面讲解量变与质变概念提供感性材料,为下面讲解埋下伏笔。

  (二)新课讲授:讲议结合,导学相依(30—32分钟)

  “学贵有疑”,精心设计问题,以疑导入,启发思考,层层诱导,讲议结合

  1、对量变和质变基本概念的教学: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两种状态。是教学的重点。教材为讲量变和质变,先介绍了质、量、度三个概念并分析质和量的关系。由于质、量、度三个概念并不是教学中的重点,而质和量的辨证关系超出了中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所以,我从整堂课实际教学需要出发,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作了以下调整:不去单纯讲解质、量、度三个概念,而是把他们放在量变与质变的相互关系中去讲解,去把握。我运用直观材料,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以下具体教学步骤:

  (1)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在谷粒到谷堆、长满头发到秃头的变化中,哪些是质变?哪些是量变?让学生首先获得关于量变与质变的感性认识。

  (2)教师点拨学生,指出量变与质变无论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普遍存在,请学生简单举例。(若不能举例,教师提供量变和质变的很多事例,让学生分辩。)把问题结合实际引向深入,拓宽学生思维,巩固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

  (3)教师在学生已有充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引出量变和质变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找出量变、质变的不同规定和特点。用表格的形式把量变与质变进行归纳。在讲量变与质变的区别时,指出量和质的不同含义,进一步明确量变与质变的区别。

  2、对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的教学:继续使用感性材料,教师创设情景,进行直观教学。通过教师恰到好处的启发,诱导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比较、讨论,并联系实际突破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1)多媒体显示“笨人吃饼”,设问“笨人”笨在哪里?从而揭示量变和质变的第一层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哲理。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提供大量的名人名言、成语、俗语,让学生在对极富哲理的名句赏析中,进一步加深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的思想观念。

  (2)请学生观看故事《扁鹊见齐桓公》(多媒体显示)设问:这个故事给我们哪些启示?事物的发展会不会永远停留在量变的水平上?学生议论,教师总结出量变和质变的第二层关系: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并请学生思考:量变怎样引起质变?教师提供田忌赛马的案例。让学生比较:田忌从败到赢、“笨人”从饥到饱同是质变,有什么区别?从而总结出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多媒体予以显示)。而量变引起质变的第二种情形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教师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予以突破:首先告诉学生事物由于内部排列组合的变化而引起质变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各个领域,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让哲学思想走近学生生活实际。其次,与学生一起列举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加以佐证上述观点。最后,启发学生思考这一哲理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的启示。引导学生学会科学地运筹时间,合理安排活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教师简单总结量变质变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设问:假如只有量变而没有质变,事物会不会发展?量变会引起质变,是不是说量变到任何状态都会引起质变?事物实现了一次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不是意味着事物变化发展的终结呢?通过学生思考回答进一步阐明以下三点:

  一、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必然引起质变,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

  二、量的变化只有到达一定的程度才会发生质变。并指出这里的“一定程度”就是事物保持自身质的量的限度,即“度”。事物的变化发展突破事物存在的“度”,才会引起事物的质变。教师进一步举例加深对“度”的理解。

  三、事物的发展是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样两种状态的循坏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教师举例,比如:冰—→水(0℃)—→水蒸汽(100℃)。从冰到水,再从水到水蒸气,就经历了量变到质变,新的量变到新的质变的过程。

  (三)课堂小结:依据黑板的结构式板书(略),回顾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3分钟)

  多媒体展示质量互变原理的内容。

  (四)巩固练习:以巩固知识为基础,培养能力为目标,安排两个练习。(5分钟)

  (多媒体显示)

  1、选择题:(略)

  2、分析:“一钱斩吏”的

  《鹤林玉露》中有个《一钱斩故事吏》的故事,说崇阳有一县令,见一管仓库的小官从库内出来时,手中总有一个钱,便要杀库吏,库吏不认错,生气地说:“拿一个钱算什么!你能打我,不能杀我!”县令拿过笔在判决书上写道:“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于是杀了这个库吏。应该怎样认识县令和库吏的思想方法?

  纵观我的整节课,基于我的教学理念,我认为在教学中,我所做的最重要的两件事情是:创设情景和恰到好处的启发。作为教师,我努力克服自身的单纯课堂表演,而是强调与学生交流与合作,并尽力把教室的功能从“教师传递知识的场所”变成“学生探究知识的地方”。但可能在教学设计中有这或那的不足,请各位同行予以指正。

  • 相关推荐

【事物发展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说课稿】相关文章:

踏实沉稳成就质的飞跃12-09

由事物引起联想的句子10-25

由迷茫到清楚的名言12-27

由沙子到珍珠作文07-19

由乌塔到的作文03-28

由沙子到珍珠散文07-05

东营市的飞跃发展_1200字01-26

由迷茫到愉悦的美丽转身01-20

由亲热到陌生的伤感句子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