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跟着唐僧去西游

2021-11-02 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跟着唐僧去西游,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说教材:

  1、教材的特点和编写意图

  我说课的内容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第三单元第7课《跟着唐僧去西游》第一课时。《品德与社会》强调教学要与同学的认知紧密相连,以体验去感受生活,从而使同学了解社会。根据教材的地位、特点和同学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世界的海陆分布等基本常识,知道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分布特征。

  (2)、能力目标:学会在地图上查找印度,初步培养同学阅读地图的能力。

  (3)、情感目标:简要了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激发同学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

  3、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是熟悉世界的海陆分布等基本常识,知道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分布特征;学会在地图上查找印度。难点是熟悉世界的海陆分布等基本常识。

  4、教学准备:各种常见的地图图例;世界地图;印度风光课件;同学收集有关印度的资料等。

  二、说教法学法:

  我在设计《跟着唐僧去西游》一课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能使同学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发生共鸣。跟着唐僧到印度去看看。这种情境教学法,注重让同学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深入了解印度。同学通过学习,进行有目的的交流、探究活动,从而获得思想的升华。

  三、说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新课标指出:贴近同学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拟,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同学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因此,教学一开始我播《西游记》的主题曲把同学代入唐僧的生活中,唤起小朋友们对唐僧的敬仰之情。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跟着我唐僧去去西游,是怎么生引出课题《跟着唐僧去西游》,使同学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引起同学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指导体验,引导发现。

  在教学过程中,必需强调同学的主体参与,这种学习获得的知识最直接,最有效。这种参与活动也在潜移默化、层层递进中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有效的突破了难点,突出了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本环节我设计了两个内容:知道印度的地理位置和首都以和周边的海域;了解印度地容地貌,让同学通过看图说自身知道的内容,了解印度和周边国家的首都以和印度周边的海域,印度的地形分布很有特点,北是高大的喜马拉雅山,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高原。印度与亚洲其他国家基本上被北部的`喜马拉雅山等高大山脉阻隔,南面又被印度洋围绕,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印度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从而形成独具魅力的印度文化。训练同学自身看图的能力,并适当进行点拨、提示,协助同学正确认识印度地理位置、地容地貌。

  (三)、畅谈思想,学以致用

  在了解了印度环境之后,我设计一个题目,从中国上海到印度的孟买要经过哪些海域,目的让同学把印度周边的海域有个整体的掌握。假如自身是个商人,会选择怎样的途径去呢?这就让同学结合印度的地理环境去考虑。在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时,教师应当将同学的生活经验和感知作为教学的动身点,做到活用教材,努力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同学生活之间的通道。

  我今天上的这一课,就是过去的社会课,主要讲解有关印度的地理知识,这种知识型的课我没想出好的方法把它上的很活跃,很精彩。原本要回避六年级这一课,我自身教六年级语文兼《品德与社会》,这课总归得上,回避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硬着头皮上。我在这主要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多提珍贵意见,一起研讨。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跟着唐僧去西游】相关文章:

1.品德与社会《跟着唐僧去西游》说课稿范文

2.品德与社会《跟着唐僧去西游》优秀教学设计

3.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跟着唐僧去西游》的说课设计

4.《品德与社会》品德说课稿

5.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6.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7.品德与社会《漫画邮政》说课稿

8.苏教版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

上一篇: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表面说课稿 下一篇:神经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