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体育颂》这首散文诗热烈、充满激情的歌颂了体育,把体育看成是美丽、正义、勇气、荣誉、健康、进步与和平的化身。全诗高度评价了体育在现代社会的功能和作用。
这篇课文是一首散文诗,诗人用充满诗意的形象化的语言赞颂体育,每段以“啊”字开头奠定了抒情色彩,每一自然段都可以从句末找到押韵的文字,例如第一段就有“力”、“地”、“已”、“意”、“地”,其它的段落也具有同样的语言标志。体育被诗人拟人化,运用第二人称,使文章亲切而热烈,情真而意浓。全文采用比较简短的句子构成段落排比,以简洁明快的节奏表现高昂、欢快、活泼的激情,读起来琅琅上口,音韵铿锵有力。
【说教法】
此篇散文诗,主要以朗读的方法来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朗读的基调,体会作者的激越、高昂对体育充满赞美的激情。
【说学法】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
【说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体育的愿望,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的精神,鼓励学生投身体育事业,树立为体育事业作出贡献的理想。
【说教学重点】
1.抓住各段领起句,把握它们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感受作者的情感。
2.引导正确领会体育真正的内涵,认识现代体育对人类产生的巨大影响。
【说教学安排】
1.有条件的学生可上网查寻有关奥运会及顾拜旦的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此环节在课前完成)
2.朗读指导,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品味文章内容及感情。
3.合作探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的热情,在合作中探究。
4.品读,让学生选择自己体会较深或喜欢的段落进行品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
5.课时安排:两课时
【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多媒体展示引入
2.速读资料,了解作者。
3.学生初读,处理生字词。
4.教师范读,把握基调。
二、研读课文。
1.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赞颂体育的,写出内容提要。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从以下九个方面赞颂体育的:
(1)体育是生命的动力。
(2)体育能塑造美丽。
(3)体育能体现正义。
(4)体育能使人赢得荣誉。
(5)体育能培养人的勇气。
(6)体育能给人带来乐趣。
(7)体育能增强体质。
(8)体育可以推动进步。
(9)体育可以促进和平。
2.学生激情朗诵:
(1)学生任选一段自己最喜欢或者理解最透彻的段落反复品读,在全班交流时做到先表情朗读,再对文段进行理解。
(学生展示)
(2)学生质疑并解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让学生选择自己体会较深或喜欢的段落进行品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感受文本亮点:
(1)语言隽永,句式整齐,读来琅琅上口,韵味无穷,如“想起你,内心充满欢喜,血液循环加剧,思路更加开阔,条理……且段末押韵。
(2)拟人和排比等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使文章具体、形象、生动,一气呵成、有气势。
(3)运用第二人称,使文章亲切而热烈,情真而意浓。
(4)段首中心句构成排比段。
四、总结课文:
这首散文诗热烈歌颂了体育,阐明了体育的内涵,揭示了体育对个人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五、巩固练习
模仿本文散文诗的形式,结合自己对“幸福”的切身体验写一小段文字歌颂幸福。
(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振颤,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它不会像信号弹似的,在很高的天空闪烁红色的光芒。它披着本色的外衣,亲切温暖地包裹起我们。)
【说板书设计】
体育是生命的动力。
(1)体育是和平。
(2)体育是美丽。
(3)体育是正义。
(4)体育是荣誉。
(5)体育是勇气。
(6)体育是乐趣。
(7)体育是健康。
(8)体育是进步。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脉络清晰,详略得当。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在本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2、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简单体会老舍语言通俗简洁,有趣的特点。
3、找准读写结合点,拉动学生对春节的体验。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说教法与学法】
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精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自主学
习,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查找有关老北京的各种习俗的资料。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学习本篇文章。课堂小练笔,学生可以将家乡的元宵节与老北京的元宵节习俗进行对比,激发他们兴趣写自己的元宵节,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说过程】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 创设情境,回忆春节 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组中国人过春节的图片,配上《春节序曲》音乐,让学生马上进入过年的氛围中,以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
二、 回顾写作顺序,分清详略 。
接着,我让学生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动?并且回顾在这些节日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三、 深入详写片段,感受民俗,体会表达方法。
1.在老舍先生写得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这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
2.学生自读批注,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
(一)学习腊八节部分
⑴学生汇报介绍
(2)在教学这一段,主要引导学生品味这段老舍语言的通俗有趣、准确生动,根据学生汇报,我主要抓住“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这两句细品: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如果这样改: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掺和一起制成的。行不行?老舍先生可是语言大师,这些词看似平常但又妙趣横生。)
板书:简洁有趣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出示图片,你们见过吃过没?作者只用两个词来形容色如翡翠、色味双美,颜色如翡翠,翡翠什么样?用词准确又精炼。板书准确精炼)
(3)总体读腊八节两段(男女生读)
腊八节过得怎么样?(有滋有味)板书
(二)学习元宵节部分
(1) 学生汇报(理解张灯结彩,让学生做批注)
(2)北京的元宵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板书:红火而美丽)
(3)体现在哪呢?自由朗读体会,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4) 学生汇报谈体会(从结构方面引导学生发现灯的数量多、种类多两方面,把相关词语在课文中标记)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5)关于老舍语言的品读,我重点抓住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句中的“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这几个同义词,先让学生读,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这几个词,然后通过换词语的办法(也就是把这几个词都换成“都是”)让学生读,一读就会发现这样会很死板,反过来学生就明白了老舍用这几个词很灵活、富有变化。
(7)元宵节这部分是本节课详讲的部分,所以随后安排了小练笔,为了铺垫好学生的情感基调,我先出示东胜元宵节图激趣情境创设,充分调动起学生过年的热情,让学生有话可说。
出示要求:再读一读老舍先生描写元宵节的部分,试着用我们总结出的方法,联系实际,写一个你印象最深刻的元宵节场景。
(8)写完自己修改或同桌互读修改
(9)推荐读习作,全班评价
(三)最后的除夕、正月初一两部分没有详细学习,只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而后小组交流的方式,归纳这两个节日的特点,完成板书 最后学完全文总结归纳方法:有顺序性 详略得当 语言简洁 结构完整
【说板书设计】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板书应该简洁明了,具有概括性、指导性、艺术性。本课板书如下:
板书:
北京的春节
腊八节 有滋有味 通俗有趣
除夕 热闹非凡 准确精炼
正月初一 悠闲愉快
元宵节 红火美丽
概括出了每个节日的特点一目了然,旁边是通过学习概括的老舍语言特点
反思:
我在设计教案之前对于如何在一课时中将课文的详写四部分:腊八节、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都一一科学的呈现,能起到扶放的教学效果,可是一直都难以找到好办法。所以我在精讲了腊八节和元宵节的部分后,对于除夕和初一部分因为时间不够草草处理,有走过场的嫌疑,处理的不明智,不会统筹规划内容。经曹老师的指点我才明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一、对教材的理解
《金色的脚印》是一篇略读课文,它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描写了一个人与动物的传奇故事,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也展示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要和动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通过分析教材,依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还分析了这一课的德育渗透点。
1、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生字新词。
2、能力训练点:
⑴培养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
四、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故事认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五、德育渗透点
1、透过正太郎和狐狸的亲密关系,让学生从小树立爱惜、保护动物的意识。
2、透过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不可割舍的亲情,进而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激发学生回报父母的情感;其中我把……放在了重中之重。
【谈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谈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教案时我充分考虑了教学重难点,利用学生的已知和生活经验,从学生的读书感受出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并捕捉学生情感思想上的变化,使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析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而且我班的学生也比较活跃,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
【讲过程】
在分析了教材和学生情况以后,为了体现略读课文的特点,这节课的教学我始终以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贯穿全课。主要教学过程设计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我首先出示课件:我们学过了狐狸和乌鸦,狐假虎威等课文,能说说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吗?看着伴随自己成长的故事插图,孩子们纷纷说出了自己对狐狸的印象。可我却话锋一转:一直以来老师和大家的想法都一样,可读了一篇文章后,我反而非常佩服狐狸,想知道为什么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开始聚精会神地读课文,看得出他们已被课文里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学生初读后,我顺势问道:“有什么想说的吗?”孩子们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两只老狐狸为救出小狐狸,冒着生命危险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这种生死与共的亲情,挺让人感动的。“小狐狸被送给邻居,正太郎为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悬崖,两只老狐狸救护了严寒中昏迷的正太郎,蛮有人情味的。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和讨论课文内容。而且告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思维观点。这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纷纷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我把它们归结为三大类:
1、老狐狸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小狐狸?
2、正太郎为什么能和狐狸建立亲密关系,并能得到狐狸的救助?
3、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目?接下来让学生自主探究,比一比看谁能自己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此举再次掀起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主动积极投入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去感受、体验、理解文本。
在交流过程中,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合作。可说来说去,我发现孩子们始终围绕前两个问题在说,而无一人提及第三个问题。经询问才知他们或者是不理解,或者是明白一些但想法不成熟不敢说。在那一刻我感觉到每个孩子都产生了合作的欲望,于是抓住这一契机,让孩子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交流后的汇报证明了我的选择是对的。当时的课堂是这样的:(播放录像)
这一环节通过自主探究,突出了教学的重点;通过合作交流,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学生也逐步感悟到: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们要和动物和睦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更重要的是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的这
种感人至深的亲情,冲击着孩子们的心灵,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热爱之情悄悄地在孩子的心田生根发芽。
四、表达心声,升华主题
孩子们沉浸在狐狸一家的亲情中,我趁机放上一段略带伤感的音乐,用饱含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心中涌动的情感:自己读一读你感动的句子,句子里包含狐狸的多少心声啊,老狐狸不能言,小狐狸也不能言,但我们能言,请替它们说一句心中的话吧。前面情感铺垫,音乐的渲染,教师语言的感染,让孩子们深深沉醉其中,孩子们的情感被点燃了,激发了,教室里出现了动人的场面:空灵的音乐流淌着,孩子们动情地朗读着,真诚地述说着,时间在这一刻仿佛静止不动了,一种美妙的情感在教室里传递着。听听孩子们替狐狸表达的心声: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保护你的;我的儿子,无论有多大的困难,我们都不会放弃的;人们啊!如果你们都能像正太郎一样爱护我们该多好啊!……孩子们真正走进课文了,融进课文了,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一个。
面对孩子们的如痴如醉,我被深深感染了,可内心总觉得还缺少些什么,这时刚好班上侯文丽同学发言说:“老狐狸为救小狐狸、想尽了办法,甚至不顾生命危险,它们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使我非常感动,这让我想起了爸爸妈妈对我的爱……”他的话一下子使我豁然开朗,原来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的升华、情感的碰撞和来自内心深处的东西。于是我顺势说“侯文丽同学的体会感人至深,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对待孩子的爱是那么伟大,无私,而我们作为孩子有没有象父母爱孩子一样的心爱父母呢?”没想到同学们齐刷刷地回答:“没有!”随即又马上改口,齐声道:“有!”这个自相矛盾、在几秒钟之内改变主意的说法,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立即抓住这个问题,让孩子们说说为什么同样一个问题,在短短几秒钟内,就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答案呢?课堂顿时沸腾了,同学们为了表明自己的心迹,几乎每个人都举起了小手,有的人激动地回忆起自己生病时妈妈无微不至照顾的事,有的后悔地回忆起自己顶撞父母的事,有的尽情地回忆自己孝敬父母所做的事……大家一至认为,在对待父母的爱上,自己做得不够,以后应该象父母爱自己一样去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然后我又充满激情地说“你们有父母的爱是快乐的,父母有你们的敬是幸福的,返回大森林的狐狸一家又怎样呢?(出示课文插图)你能续写这个故事吗?课上到这里,孩子们心潮澎湃,心中激起情感的涟漪,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续写故事的提出,正好满足了他们的愿望,一篇篇充满爱心,承载祝福的文章便应运而生了。
【想成功】
整堂课我被文中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感动了,被文中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感染了,用自己的情,文中的情激发了学生的情,使课堂始终被一种浓浓的情感包围着,这份情感随着读书的深入,对话的深入弥漫开来,散发到教室里每一个角落,渗进每一个人的心田。
【思失败】
一节课有成功的亮点,也必有失败的遗憾,反思整堂课,我对于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爱惜、保护动物的意识一处做得不够到位,其实孩子们这一思维的火花在表达心声,升华主题一节中,替狐狸表达心声时就曾闪现过:人们啊!如果你们都能像正太郎一样爱护我们该多好啊!如果这时我引向深处:学了这篇课文,你打算以后怎么做?感动于正太郎所作所为,感动于狐狸一家亲情的孩子们必能从内心深处,发出保护动物的呼吁。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却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不知不觉中保护动物的意识便深深印在学生心中。
【结束语】
课堂应该是孩子生命成长的乐园,而不仅仅是表演的天地;课堂应该是学生丰富个性、健全人格的场域,而不仅仅是获得知识的工作间;课堂应该是滋养性情、陶冶性灵的生态环境,而不仅仅是教书育人的简单循环。这是教师的需要,这是学生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正所谓心随我动,我随心动,动中有你,动中有我,动中升华,动中提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心动用生命去唤起生命,用真诚激发真诚吧!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教学理念与目标】
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强调教育要体现人文性、实践性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自己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制定教学方法。《青山不老》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
根据以上这些,从三个维度出发,我将本课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 能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⑵ 能够利用导读解决疑难,培养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
⑶ 能够运用写作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并从中获得感悟。
3、知识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及过程】
这篇略读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一、首先,提出质疑,初步感悟
让学生第一次拿到文本时,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能捕捉并提炼课文的重要信息,对《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补充课堂中学生的反馈情况)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能产生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培养了学生细心读书、边读边想的好习惯。(补充学生提出的问题)今天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集中,实际只要解决了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那么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其次,利用导读,解决问题,升华感悟
我利用略读课文中的导读,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解决问题。导读的三个问题是层层深入的,同时也揭示了课文的中心。前两个问题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通过读,学生都能找到答案。再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学生的情感也同时得到升华。对最后一个问题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我安排了写,主要意图是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是多方面的,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三、最后,以读代讲,体验感悟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抓住把读书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自己认认真真地读书,应当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内容和最主要的工作。所以,我设计时教学时,主要想让学生靠在课堂上读通,读懂,读熟课文。备课时,抓住备读。要多读,善读,每读一次有一次的要求,用什么方式读要有明确的目的。
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先安排初步感知课文,根据要求来自由读课文;交流老人创造的奇迹和什么情况下创造奇迹时,以读代讲,讲得少,用读去体会。最后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通过写感想后读一读。
以上这些是我的教学意图,但在实际教学中,可能还有很多问题(简单谈谈课的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一起探讨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最后,我以叶圣陶先生曾说的一段话来结束我的讲话,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老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和各位老师一起共勉。谢谢!
以上就是六年级语文:青山不老说课稿全部内容供家长参考,祝能够进入是适合的学校!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一)教学简析
《灯光》是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中第三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火与光”。本单元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火与光对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感受课文中主人公所表现出来的英雄主义精神,从而受到主人公一心为他人、甘于奉献的美好精神的熏陶。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珍惜、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本单元教学提示“教学本单元,要引导学生自主积累语言文字,同时感受文中主人公表现出来的英雄主义,一心为他人、甘于奉献的美好精神,受到教育和熏陶。”结合本课及学生特点,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下列词语:倚、憧憬、千钧一发、围歼战、璀璨。
2、能力目标:a、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b、学习本课首尾照应的写作方法,并体会其中的深意。
3、情感目标:体会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付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二、说教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采用了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小学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自由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的阅读和创造性的阅读能力。其最佳方法之一便是让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适时的点拨,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发表独特的见解。结合教材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自读自悟、适时点拨、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1、结合工具书,学习生字词。在扫除字、词障碍的基础上阅读课文,并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引导学生读读课后的“金钥匙”,借鉴其中的读书方法,圈圈写写,批批注注。
3、边读边思考:读了这个故事,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4、小组交流、讨论,班级展示,教师适时点拨。
5、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革命先烈的英雄主义精神。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设想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拉好窗帘,关上灯,让孩子们感受灯光突然亮起来那一刹那的喜悦。
2、幻灯片出示“天安门前灯火辉煌”的图片,让学生看后谈谈感受。
3、是的,许多人都和大家一样,觉得灯光“多好啊”。他们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灯光》。
(情景的创设,很大程度上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谈感受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结合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2、初步朗读课文,正音。
3、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结合“金钥匙”自学课文:
(在读懂的地方写批注和心得;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做好讨论的准备。)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读,讨论。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试着给课文分段,了解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
2、交流展示。
3、齐读课文。
(反复的朗读,体现了《新课标》中:语文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第二课时设想
一、直接导入,回顾旧知:
1、读读下列词语,并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温暖赞叹围歼战聚精会神憧憬震天动地千钧一发暴露璀璨
2、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中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写往事?
二、精读课文:
(一)读了这个故事,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完成填空:()的郝副营长。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郝副营长的句子读一读,在旁边写出批注。
2、小组交流,班级交流。
3、指导感情朗读。(自读、齐读、分角色读)
(二)文中几次写到灯光?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谈谈感受,体会作者的深意。
1、自由读文,思考。
2、交流汇报。
3、师小结:课文五次写到灯光;课文的开头意在引起对往事的回忆,结尾同开头照应。这样的开头结尾,是为了告诉读者:这样光明温暖的灯光、这样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千万不要忘记那些缔造新中国,给我们带来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
4、齐读文中描写灯光的语句。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在不断的与文本对话的同时,通过在“读、悟、说、读”朗读中训练语言文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在朗读中发散思维,在朗读中陶冶情操。走近英雄,感受英雄的高尚品质。)
三、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我们今天走着的这条幸福的路,正是这些革命前辈们用生命和鲜血给铺成的;他们身上的那种崇高的思想品质,就是留给我们这一代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拓展延伸,畅所欲言:(欣赏都市夜景图片)
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得到了许多的启示,教师及时提供给学生说话的机会,让学生从现实中,从与同伴的交流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象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沟通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因此,我设计下面的练习:
你想对英雄说些什么?(引导学生写简单的感受)
五、布置课外作业:
1、摘抄四字词,并选择一、二个造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说板书设计:
广场引起回忆
幸福生活
灯光往事献出生命(珍惜、创造)
(王愿坚)来之不易
广场思念战友
板书我主要抓住两点来设计:
1、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
2、紧扣文章主要内容,突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
一汪翠绿的湖水边,一个普通的老人和一群快乐的海鸥相依相随,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图画。然而,不幸的事发生了,有一天老人与世长辞,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这是何等悲壮的场面,更是一份令人震撼的情,让我读过之后不得不为人和动物之间有这样真挚的情感而动容。《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所展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两幅动人的画面,更是那无限的真情和真情背后的感动。
为此,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在情感朗读中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真情,了解真情是文章的灵魂。
2、学习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海鸥动作的词句,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份感情,都能得到他们的加倍回报。
3、通过学习课文的细节描写,学会如何真实具体地表达感情,并进行语言积累。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在阅读体验中感悟文本,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和同情等感受”。尝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的亲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教学过程】
因为本课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首先我请同学们回顾本文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填空,从而引出新课。
分析课文主要由两个问题出发:找一找老人爱海鸥的句子进行体会;走进海鸥不舍老人的片段。分别感悟老人对海鸥的爱和海鸥怀念老人的深深情谊。
在感悟中,注重读议结合,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让学生在老人看似平常的举动和谈吐中,感受老人对海鸥的一片真情。例如: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 “只为个海鸥送餐”;老人一声呼唤,海鸥“应声而来”,在老人边走边放的节奏中“起起落落”……要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让学生真切地体会老人对海鸥的情感。
在学生充分感受老人对海鸥的情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读、悟课文的第二部分,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情义。重点抓住描写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肃立不动”“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等句子,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从海鸥的动作中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义。
在教学中我还搜集了一些课外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海鸥老人的做法感触更深,进一步体会课文中的感情。
总之,本课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获得初步的阅读体验。在设计和实施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领导、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您是否还记得《狼来了》的故事呢?作为对说谎者的惩罚,孩子的羊最后入了狼口。那,您可曾读过《天使的吻痕》这个故事吗?那个脸上有一块巨大而丑陋的胎记的年轻人没有因外表的缺陷而产生心理障碍,相反,他的幽默、他的积极向上的性格、他不凡的演讲才能,使和他打过交道的每一个人,都会不由自主的`喜欢上他。这样的结果,与他父亲那句美丽的谎言有关。当孩子问父亲为什么我的脸上有这样一个标记时,父亲是这样对儿子说的:儿子,你出生前,我向上帝祷告,请他赐给我与众不同的孩子,于是上帝给了你特殊的才能,还让天使给你一个吻。你脸上的标记是天使吻过的痕迹......老师们,我们从这两个故事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其实,刚才这个片断就是我在教学《别饿坏了那匹马》一课时的导入设计。《别饿坏了那匹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的作者许申高是一位仍居乡下的失地农民,一位自由撰稿人。他用农民特有的质朴、作家特有的细腻为我们展现了这样一个满是真情与温情的故事——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的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得以继续看书。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尤为令人动容。全文主线清楚,围绕“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个善意的谎言被揭穿的过程,展现了普通百姓的美好心灵。文章虽是略读课文,但文中那些充满人性光辉的人物形象、感人至深的细节刻画、层层推进的叙事手法、朴实且深刻的思想内涵,无一不能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典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孩子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并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诚然,本文是个好“例子”。
二、以学定教说目标
六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对课文内容的感知比较容易到位,而且大部分孩子对事物的看法很有见地。但是,也正是在这样的阶段,他们开始浮躁。不愿多亲近课本,不愿轻易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得想方设法让他们走到课文中去又走出课文中来,让他们有所感并有所言。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查字典等方法掌握生字:瞥见、尴尬、嗫嚅、枯蔫
2、通过抓关键词、关键句对文章进行体会。读出自己的感悟。
3、进一步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4、感受和学习残疾青年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
而“进一步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和“感受和学习残疾青年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又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共同所在。
三、整合资源说流程
身为发展与创新课题组的一员,我也一直在思索这样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借助课堂教学环节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创新能力、思想道德、情感、意志、良好习惯与个性品质等综合素养都得到健康的发展?我在我的教学中继续着大胆的尝试,在处理略读课文的教学时,在引导学生进行充分“自问——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句子引导学生去感知、感悟、感动。并将这种感知、感悟与感动带向生活!那么现在,请随我走进我的教学流程
(一)导入置疑
故事导入的过程已经告诉各位了,在孩子们自由说出自己的感受后,我将拎出“说谎”这一中心词,以“今天所学的课文也与说谎有关!这又将是一个怎样的谎言呢?”切入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继而,让孩子们围绕“说谎”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老师相机罗列关键问题,如下:
a谁对谁说谎?
b为什么说谎?
C说的什么谎?
同时,及时对善问的学生给予肯定。
这一导课,用两个故事引出谎言的两种极端情形,故意给学生造成认知冲突,建立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认知背景,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也为本单元的语言交际活动储备了材料。而让学生围绕“说谎“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预测课文内容,产生明确的阅读期待,提高阅读效果。
(二)初读释疑
这一环节,我安排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课文识生词
第二步:默读课文答问题
第三步:综合答案说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和感悟,注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但是并不意味着不要“工具性”,并不意味着不要概括能力;而概括能力
恰恰应该在长课文的教学中予以关注。我教孩子们通过“提问—答问—综合”对文章主要内容进行概括这一做法,则给了学生一个非常明确的方向。
(三)揭秘感悟
这一环节,我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读课文,看看谁能在骗局揭穿之前就已经发现这是一场骗局,划出相应的句子。答案不难发现,请看:
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
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道……
“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摇着轮椅,想阻住我的去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提!”
这三处描写,蕴含了作者创作的大智慧。其一,它为后面骗局被揭穿的情节埋下了伏笔。其二,它们融汇了本课对主人公进行刻画的三种方法,是挖掘人物形象的突破口、是体会写作手法的好例子。为此,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判断这几个句子所使用的刻画人物的方法,并回到课文中去归纳出表现人物神态、动作及语言的词句,再选择其中几个词,如挣扎、瘦削等进行说话练习!并借机告诉学生:多角度地对人物进行刻画,人物的形象才能更加丰满。
第二步,趁热打铁,让学生根据人物的这些神、言、行,揣测人物的内心所想,完成小练笔,彼时彼刻,他都在想些什么呢?
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他可能在想。
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道……。他也许在想。
“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摇着轮椅,想阻住我的去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提!”他或许在想。
在反馈的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对第三人称人物进行刻画时,因为很难细腻的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变化,通常不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而是通过外在的表现,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来写。在写作中,也要注意这样的规则。
第三步,待反馈后,再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谎言的背后是什么?”进行说话练习,继而评价文中的人物,说出自己从文中获得的启示!
在此,不妨把我班孩子的一些启示拿出来与各位交流一下:
帮助别人时,请别忘了维护别人的自尊!
给予,可以有很多种方式!
着意的谎言可以很美丽!
放弃自己的一点利益,去成全一个美好的愿望!
还有孩子说道:谎言总有被揭穿的时候——这可是与文章主调不符的答案,不过,孩子已经能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了,你,怎么忍心否决呢?!
这一揭秘感悟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方面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本身,从主人公的外部表现去发现谎言之“谎”,另一方面启发学生通过想象揣摩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去挖掘谎言之“美”。在整个过程中,我充分地尊重学生的认知体验,适时地渗透类似课文的写法指导,让学生既受到了心灵的滋养,又提高了写作能力。
(四)爱心接力
在我们引导学生去分析课文、积累词句、感悟真情时,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引导语文,走向生活的大课堂,并服务于这大课堂中的生活!
此刻,请随我将目光,移向我班这个,这学期以来一直空着的座位。座位上本该有一个聪明漂亮的十一岁女孩。可如今,可怕的脑膜炎吞噬了她的健康,并连她的光明也一并夺去,死神,正急不可耐地等待着她!那么一天,她在电话里告诉我,她好想老师,好想同学们,好想回到学校,可……此刻,我惟有请我正幸福地坐在教室里的孩子们,通过录音,给予这个与死神进行着最后的抗争的女孩儿最真挚的鼓励与关爱!
是的,当我们用真心去关爱他人的时候,当我们为了他人的幸福与希望适度地扯一些小谎的时候,谎言即变为了理解、尊重、宽容、鼓励,具有了神奇的力量!愿这种力量能让我们可怜的孩子真的好起来,也愿这种力量能鼓舞着每一个孩子,继续葆有这样的善良与博爱!还愿我们的语文课堂,除了理性的分析与引导外,还能更多一些感性的感染与熏陶!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船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小说。课文叙述了哈尔威船主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汽船剧烈撞击时,冷静自若,指挥60名海员平安脱险,本身却屹立在船主的岗亭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赞美了哈尔位船主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力。小说按“遇险—自救—殉职”的思绪睁开故事背叛,“遇险”是因由,“殉职”是了局,着力形貌的是船主哈尔威船主怎样冷静自若地指挥人们乘救生艇脱险自救,体现了船主崇高的“忘我”精力。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便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体现哈尔威船主的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巨大精力。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这一点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文是本册第二单元中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忠于职守、大爱无疆”。学生在前一课学习的基础上,又是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有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的主要教法是“自主感悟,合作探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以读促悟,理解感悟哈尔威船长的伟大精神和人性美。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课时
(一)、初读指导,扫清朗读障碍。
(二)、理清文脉,按提纲“遇险----自救----殉职”给全文分段。第一段是1、2自然段;第二段是3----28自然段;第三段是29----30段。
第二课时
下面重点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问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设计理念与思路: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第一课时,学生们通过学习,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基本内容,能够理解文章的脉络,对哈尔威船长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让他们温故而知新,为学习本节课做好铺垫,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根据学生地回答板书:遇险----自救----殉职
(二)、明确任务,学有方向。
根据教学目标我制定了本节课的任务,课件出示学习任务:“诺曼底号客轮是在怎样情况下被撞的?碰撞后的情况怎样?哈尔威船长一共下达来几次命令?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出哈尔威船长的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读一读课文,画一画句子,做一做批注。”
设计理念与思路:让学生学有目的,学有方向。
(三)、品词析句,体会精神
1、学生根据上面的学习任务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设计理念与思路:《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中应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教学理念,研读文本就是课堂教学的本质任务了,学生在明确了本节课的任务之后,让学生再去读一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写一写自己的体会或感悟,在朗读与静思中深刻感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2、在学生充分学习之后,进行反馈交流。重点与学生讨论以下段落语句:
(1)、研读第一段,感受“危急”
指名说说诺曼底号客轮是在怎样情况下被撞的?碰撞后的情况怎样?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千钧一发。
指导朗读本段——开始时语调平缓、轻快,后来要用急促、紧张的语调读出情况的万分危急、千钧一发。
(2)、研读第二段“救援”部分,感受船长“舍己救人”
交流:哈尔威船长在组织自救的过程中,一共下达来几次命令?
学习第一道命令:
课件出示第3小节: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说说从这道命令中你读懂了什么?(这一句中的“吼”字,能体会出船长在大难临头时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妇女先走,60人全救出去”可以体会出船长的人道主义精神及舍己救人的形象,使学生进一步丰满船长舍己救人的精神)
而后,我又设计了一个问题:“哈尔威船长的这种精神是通过什么描写来体现的呢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从而渗透了本文的写作特点。)
课件出示第4小节:实际上船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问题:他真的忘记自己了吗?(也许他真的忘了自己,也许他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无论他忘记自己没有,现在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把60人全部救出去。)
指导朗读3、4节——读出船长临危不乱、忘我的精神。
学习第二道命令:
课件出示:“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的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问题:为什么要下达开枪的命令?这个问题不急着让学生回答,先问学生这道命令是在什么情况下下达的?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人们急于逃命,秩序难以维持,场面非常混乱。)照这样乱下去,意味着什么?(小艇会翻,诺曼底号上的人们将全军覆没。)所以哈尔威下达来这样一道命令: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讨论:同学们想象一下,大副会开枪吗?学生可能会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不会,因为船长的职责是救人,他在下第一道命令的时候说“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二是认为会开枪,因为当时场面非常混乱,为了控制局面,为了杀一儆百,保证让更多的人逃生。”
问:此时,哈尔威船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通过上面的分析,哈尔威船长指挥有方,镇定自若,忠于职守的高大形象仿佛就出现在同学的面前。
再问:“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是通过什么来体现的呢?”“语言描写。”再次渗透了本文的写作特点。
课件出示22小节:“大家沉默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
这一句,要学生体会在当时的情况下,船长是最高的权威,具有组织自救的权利和义务;人们同时被哈尔威船长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和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品德所感动,大家从心底对他油然而生崇敬之情,他成了上空出现的伟大灵魂,所以没有一个人再违抗他的命令,全部听从他的指挥,自救工作有序开展。
指导朗读第二段中重点段落,再次体会船长镇定自若、舍己救人的高大形象。
(3)、研读第三段,升华人物“灵魂”
课件出示:29小节“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做,一句话也没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来深渊。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了大海。”
指导朗读:学生通过朗读,很容易能体会出哈尔威船长舍己救人的光辉形象,然后再通过朗读,读出对哈尔威船长的敬佩、崇敬之情。
设计理念与思路: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导”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师用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引导,有感情的朗读指导,来为学生理解课文、感悟哈尔威船长伟大精神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读写结合,升华感情。
1、课文学到这,哈尔威船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两个词形容他。(让学生到黑板上板书)
2、哈尔威船长以身殉职了(板书:以身殉职),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伟大形象已经深深的留在我们的心里。此时,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要对船长说,拿出纸和笔,写下你想说的话。
设计理念与思路:让学生借助纸笔,拉近时空的距离,与哈尔威进行交流或对自己今后提出希望,力图使哈尔威船长的形象能深入学生的心灵。
(五)、总结全文。
老师以豪情的朗诵来竣事本节课。
计划理念与思绪:此时学生已经与哈尔威船主举行了交换,情绪得到了升华,在老师豪情的朗诵中让学生情绪到达最岑岭。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汇编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