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2021-08-30 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说课稿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位普通的老人与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文章虽篇幅较长,但结构清晰,课文所展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两幅动人的画面,更是那无限的真情和真情背后的感动。

  本单元的文章主要从不同的角度写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感人的故事,《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它起着领航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领悟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感情,同时还要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为后面课文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与海鸥对老人的感情。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通过朗读、想象,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情谊。

  (四)教学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将海鸥与老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

  二、説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掌握了一些阅读的方法。我班学生有的思维较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课堂上能发表个人的见解。课文和学生的生活很贴近,利用学生的已知和生活经验,从学生的读书感受出发,长文短教,懂得人应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谐相处。

  三、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育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学法上我设计整合全文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生用质疑法阅读课文,运用勾画、批注、圈化、朗读、想象的方法,品味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感受人与动物的亲情,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对知识的接受,点燃他们热情的火花。

  本篇课文感情真挚,文字流畅,课文中描写老人、海鸥的句子写得非常生动传神,特别适合学生读中感悟,因此在教法上我采用以读带讲法、以读悟情的方法,将朗读和体会结合起来,在学生品味理解课文后适时指导学生朗读。写应成为阅读教学中不该淡出的环节,读写应有机结合。因此,我在教学中趁热打铁,

  进行了读写结合,在学生充分品读感悟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小练笔。让学生把在学文中的真情流露记录下来。又配合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来渲染气氛,让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体会出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读文时的感情的表达。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上的是《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为了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的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奠定情感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2、认读词语,能用上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以复习导入的方式进入新课,开门见山,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进入课文,收效良好。

  (二)品读课文,感悟深情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采取了以读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

  1、我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带着要求快速浏览课文,找到课文中描写老人与海鸥关系的句子,写下自己的感受。

  2、研读第一部分,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从以下几方面去体会:

  (1)老人喂海鸥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能够抓住老人和海鸥的动作的词语来体会,在感悟中,注重读议结合,要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让学生真切地体会老人对海鸥的情感,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从而落实了教学目标,突出了教学重点。

  (2)老人呼唤海鸥、谈海鸥的句子,让学生能够抓住老人的神态、语言来体会,体会老人对海鸥的爱 。

  (3)老人的外貌描写的句子,教师补充材料,让学生体会到老人对海鸥那种无私的爱。让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

  3、研读第二部分,感受海鸥对老人的情。

  重点研读描写海鸥的三处句子:思考:海鸥们在干什么?它们为什么会这样做?

  这一部分学习,老师无需做多大讲解,因为学生们早已了解老人与海鸥之间建立了深情厚谊。感受海鸥的灵性。当老人每天都来照顾它们时,它们对老人产生了感激之情,当老人去世时,它们是多么的不舍,它们为老人举行葬礼,为老人送行,正是这些海鸥们悲痛的表现。重点是指导读出感情。

  [设计意图]本篇课文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教学中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在生生交流的思维碰撞中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及海鸥回报以老人的爱,在引导交流体会的同时,相机指导学生读好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说感悟和朗读有机结合,读体现悟,悟促进读。

  三、想象写话——深入品味老人与海鸥至死不渝的亲情

  (1)假如你是一只老人曾经喂养过的海鸥,面对天堂里的亲人——老人,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2)假如你是天堂里的老人,回忆与“儿女们”海鸥相伴的一幕幕,面对悲痛欲绝的海鸥,你会对它们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同时升华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让学生读懂作品,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主旨,领悟真谛,通过超越文本的读书让学生变得智慧、变得美丽。

  四、总结话和谐,激发和谐情

  1、想一想,作者是如何围绕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谊写具体的?

  2.学了课文,大家悟出了一点什么小道理?

  五、作业检测 拓展延伸

  1、把自己认为值得积累的词句摘抄下来。

  2、课外阅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军犬黑子》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设计意在使学生用心灵颂读,用心灵倾听,用心体验,用心灵表达,“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们带着收获,带着思考,带着信心,走向新的课堂,开始新的探索。

  板书设计

  老人与海鸥

  老人喂海鸥 情深深

  老人谈海鸥 情浓浓

  海鸥送老人 情切切

  [设计意图]本板书设计彰显了行文思路,凸现了文章主旨,画龙点睛地浓缩了文章的内容。

  五、说预期效果

  课堂上努力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学习习惯上养成不懂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阅读中让学生能抓住老人的动作、神态、语言等体会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抓海鸥的动作感受出海鸥与老人的情,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等体现人物情感的写作方法。在情感上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让他们也能真心地去爱护动物。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册第八单元共有3篇课文。《鲁本的秘密》是该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它是一篇新编的阅读课文,展示了人间至高无上的亲情,属于亲情教育系列文章之一。在此之前,教材已经编排了《麻雀》、《秋天的怀念》、《地震中的父与子》等歌颂伟大亲情的文章;在此之后的六年级教材中又安排了《荔枝》、《小抄写员》等文章,使亲情教育成为一条完整的体系。此文安排在这里,起到了承上起下的作用。

  (二)教材内容

  《鲁本的秘密》一文讲述了一个12岁的小男孩鲁本在一家商店橱窗前看到一枚标价5美元的漂亮胸针,便萌生了一种心愿:他要筹足5美元,买一颗胸针,母亲节时送给妈妈,这个愿望就是鲁本的秘密。经过长达一年时间的艰辛努力,鲁本终于靠捡破麻袋秘密攒够了钱为母亲买了胸针,实现了自己美好的心愿。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感情朗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新能力;

  3、从故事中受到关爱他人,疼爱父母的教育。

  《鲁本的秘密》一文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因此,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对照鲁本对母亲的关爱,从思想深处受到感染教育。

  实践以上目标需要一课时的教学时间。

  三、学情分析

  “给,永远比拿快乐”,这是高尔基富有哲理的名言。可是现在的学生由于物质生活条件较好,加之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倍受父母宠爱,他们得到的颇多,奉献的甚少,因而很难体会这句至理名言。这篇文章无论是从语言文字还是故事情节上,都浸透着儿子对母亲浓浓的情、深深的爱。相信通过学习,通过朗读和感悟,通过现代教育媒体的运用,学生心中那沉睡的亲情一定会被唤醒,一定会与主人公鲁本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

  四、说教法、学法

  我的教学以一个“情”字贯穿始终,运用广告启迪学生的亲情,指导感情朗读感悟亲情,播放录相体验亲情,联系生活实际激起亲情。具体做法是:

  1、教师以“导、启”为主,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以“读”为主要方式悟情,学习“秘密攒钱”这一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鲁本可以用哪些方法筹足5美元”、“你想对鲁本或者他的妈妈说点什么”等问题设计,以“思、说、议”为次要方式动情,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充分利用好现代教育媒体:以媒体为辅助方式激情,配乐朗读,渲染课堂气氛;播放学生生活录相,使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把家长请进课堂,学生与家长对话,加剧心与心的交流,,力求把课堂情感推向高潮。

  五、教学过程

  (一)广告引入,创设情景。

  1、教学开始,老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大家熟知的关爱父母的公益广告,引入课题。

  2、学生朗读课题并质疑。

  质疑是对学生“阅读期待”的利用,凸现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地位。

  (二)整体感知,进入情景。

  “鲁本的秘密是什么?”学生带着这一问题朗读既整体感知了课文,又能顺利解决该问题:攒钱为妈妈买胸针就是鲁本的秘密。(教师随机出示课件“胸针”图)

  (三)自主合作,感悟情景。

  1、赏读“心愿实现”部分。

  “鲁本为妈妈送胸针”是本课最感人的情景。我的教学采用打破课文描写顺序的方式,直奔故事的高潮。一段教师导语之后,多媒体出示

  “送胸针”的图像,教师配乐朗读课文最后一部分30-35自然段,把学生带入情景之中,全班学生再带着激动、兴奋的感情齐读,体验鲁本实现心愿的快乐和幸福。

  2、精读“秘密攒钱”部分。

  (1、)“给,永远比拿快乐,”快乐的获得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鲁本利用捡麻袋的方式秘密攒钱,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这一部分:勾画使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读”,然后全班交流,多媒体出示重点句,教师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分角色朗读

  “鲁本卖最后四个麻袋”的情节。学生通过朗读,自主感悟鲁本捡麻袋的艰辛和对妈妈深切的爱。

  (四)拓展延伸,体验情景。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当学生深切体验了主人公鲁本的辛苦付出获得了成功,换来了幸福的时刻时,学生的心中一定涌动着千言万语。我设计了一道拓展思考题:“孩子们,此时此刻,你想对鲁本或他的妈妈说点儿什么吗?”学生即兴发言后,我动情讲述《我的妈妈》的故事。

  新教育理验告诉我们:“学生不做教材的奴隶”。我们应将教材的树干根植于土壤——学生的生活之中。“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都在哪一天吗?你都为爸爸妈妈做过什么,今后打算怎么做?”在学生动情诉说之后,接着播放一段《我为妈妈献爱心》的实况录相,让学生充分体验“给,永远比拿快乐”的道理。

  最后,教师总结板书,结束教学活动。

  板书设计:

  鲁本的秘密

  爱

  买胸针 捡麻袋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三课。品读课文,脑海中逐渐浮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人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在苍茫的大海上以书为侣,享受着阅读的乐趣。面对漫长枯寂的旅程,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带一本书上路。书如友,书似家,每读一遍都像故地重游,会有新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反复地读一本喜爱的书,真像与一个朋友同船而行。

  见多了博览群书的高论,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了将一本书读精-—”一遍又一遍地读”。作者以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有选择带一样东西娱乐的假设开始,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以新鲜的比喻,即反复地读一本书,如老友重逢,每日回家,故地重游,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惊喜,来说明选择的理由。然后继续假设,列举了“一遍又一遍地读”的方式和方法,只要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读,就会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精致,语言浅显易懂,角度新颖,表达独特。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和设问、反问,灵动鲜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层层剥笋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走遍天下书为侣的原因和方法,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并受到启发;二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明观点的,他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方式,体会假设、设问、反问、比喻等的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三是进一步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二、说学习目标

  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难点: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通过让学生读书在读中学习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学习这种读书的方法。从而对自己在读书中的方法产生思考。

  五、说课前准备

  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

  2、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作批注。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读懂了什么。

  3、课件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再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4、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第二课时

  激趣读文,深入感悟

  1、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

  2、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3、联系实际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4。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

  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思考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3、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拓展活动

  1。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2。向大家介绍你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

  布置作业

  1、背诵第7自然段。

  2、抄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小练笔”。

  说板书设计:

  走遍天下书为侣

  书是:伴侣、朋友、家、故地……

  一遍又一遍的读:首先 然后 最后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教材简析:

  《将相和》这个故事改编自《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它借完璧归赵、渑整曲折的故事。此外,通过故事树立人物形象,通过感受人物形象了解历史是这篇文章的特色。学生通过了解文中的人物,可能会对那段历史产生兴趣,我们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引领学生走进《史记》。

  教学目标: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刻画了廉颇、蔺相如这两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讲述了将相失和到成为至交的一段历史佳话。文中看似独立的三个小故事,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的发展,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结果又是负荆请罪故事的起因,三个小故事构成“将相和”这一完

  基于这篇文章的记叙特点,以及本单元“感受人物形象”这一训练重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可以定位在以下几点:

  1、朗读课文,通过加小标题,理清文章的脉络。

  2、引导学生透过历史事件解读人物,感受廉颇、蔺相如的鲜明个性。

  3、把自己对事件、对人物的理解通过朗读展示出来。

  教学设计:

  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手段,实现上述教学目标。

  一、搜集资料,为解读文本做好铺垫。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距今二千多年。那段历史对于对于我们来说是遥远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而这种遥远与陌生势必会导致对文本理解的局限。因此在课前我们有必要去了解那段历史。如搜集:战国局面、杰出的人物、特别是蔺相如、廉颇的事迹。我们对文本的理解丰厚了,才能引导学生深入的解读文本,为课文的研读做好铺垫。

  二、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默读又是高年级教学的训练重点,因此我们可以采用默读课文,加小标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学生初读课文之后,请学生说说课文讲了哪三个小故事?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拨指导,渗透概括小标题的窍门,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解决了课后练习的第二题。

  如:概括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小标题。学生发言中如果提到“完璧归赵”这个词,我们可以顺势引导学生用精练语句的方法概括故事内容,总结小标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到完璧归赵这个词,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在课文中就有一个词能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你能找到吗?学生找到“完璧归赵”这个词以后,我们就可以借小结之机对学生进行点拨:是的,凝炼书中的语句我们也可以概括出小标题。

  再如:渑池之会这个故事,学生很难用凝练的语言概括出小标题来,这时我们不妨请学生想想: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呢?进而引导学生用抓住事件发生地点的方法概括小标题。

  在学生概括小标题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请学生用三个小标题来说一说《将相和》的故事,同时思考三个小故事之间前因后果内在的联系。这样,不仅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而且学生通过语言的表达从整体上把握了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深入研读,透过历史事件解读人物。

  现在,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文章的内容,接下来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品析人物。

  本文教学,我们可以从题目入手,通过读故事,围绕:将是怎样的将?相是什么样的相?这一中心问题引领学生走进人物,感受人物的鲜明个性。

  有句话说得好: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不同的人读《将相和》,心中就会有不同的将相的形象。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可能把蔺相如的形象定位在机智勇敢,把廉颇的形象定位在知错就改。可是,阅读本身是多元化的,孩子们的体验也是多元化的。例如交流:相是什么样的相?这一问题,学生对蔺相如的解读可能是机智勇敢,可能是顾全大局,还可能是有尊严、赤胆忠心等。那么,在这个环节中,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另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蔺相如的形象在文中是十分丰满的,而描述廉颇只有寥寥数语。学生很难对廉颇有一个全面地认识。那我们就要引领学生找出与廉颇有关的语句,品读文本,解读人物。如品读:“在渑池之会上,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境上,做好了抵御秦兵准备。”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发言,补充一些和廉颇有关的史实资料,透过这些资料引领学生全面地认识廉颇这一形象。在备课过程中,我搜集到了这样一些内容:1、《史记》对廉颇的评价:廉颇者,赵国之良将也。2、赵王赴渑池之会前,廉颇与赵王约定:如果发生不测,有太子继位。3、廉颇领导的长平之战,以赵国的'弱小之势抵御秦兵长达三年之久。至于,向学生展示哪些资料,以及这些史实如何呈现给学生,老师们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自行设计。

  通过解读人物,将相的形象在学生心中已经鲜活了,这时,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在品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整体回归,升华主题。

  此时,学生对主题的把握是零散的,因此,我们有必要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将相和”中“和”的含义。待学生充分思考后,我们可以出示字典中“和”的解释,请学生进行选择,并说出理由。学生对“和”的理解是多元的,大多数学生可能粗浅的认为“和”是“和好”。此时,我们要充分体现主导作用,引申到:将相和好国则安,赵国才会出现和平、和谐的局面。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一、理论依据

  新课标中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是S版六年级第六单元第25课,是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本单元内容是“校园生活’’。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由于家穷,在书店窃读的经过。作者在文中通过自语式的独白和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描绘心境,表达情感,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朗读的方法和阅读的形式,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情感积累,所以他们对这篇课文的内容不难理解,但本文所写事情毕竟发生在二三十年代,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少年,他们对文中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和作者复杂矛盾善变的窃读滋味却未必能深入理解。根据这些特点,我把本文的教学安排了一课时,并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窃读时快乐与惧怕夹杂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理解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

  4。受到作者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划出并且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窃读时心理、动作的语句,体会与理解作者窃读的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

  教学难点:

  学习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四、教法设计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齐读、赛读、小组读、男女学生赛读等方法让学生感悟作者平实、自然、柔美的风格及内心的情感。

  2、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小组的集体智慧,自主学习、勇于提出自己的意见,让小组内成员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学法指导

  教给学生学法是很重要的,本节课上课前给学生讲好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法:让学生勤动笔,心到、眼到、口到,积极读书,抓住文中描写的细节、重点。

  2、朗读法:指导学生各种形式的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六、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初识课题

  由读书引出作者,在对作者简介时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进入课题,由“窃读”的意思进入文本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快速进入文本。

  (二)检查预习,疏通文理

  1、生字词认读。

  窃读记 贪婪 支撑 唾沫 饥肠辘辘

  2、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对课前预习的一个检查。

  (三)品味“窃读”,感受“滋味”。(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重点和难点也在这个环节得到了落实与突破。)

  A。引导品味窃读的“滋味”。

  1、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直接道出作者窃读滋味的语句,也就是中心句。

  【出示】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让学生找出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并说说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抓住重点句子,找准关键词语,并会质疑的能力。

  2、让学生围绕中心句,带着疑问默读课文1——6自然段,给足时间,让学生圈点勾画,脑手结合,体会作者为什么快乐,为什么惧怕,并在感受深刻的句子旁空白处作简要批注。

  3、学生读、写,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

  4、交流体会窃读之“乐”。

  (1)引导学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找到书的快乐。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贪婪读的快乐。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下雨天可以有充足的理由呆在书店读书的快乐。

  【设计意图】通过圈画批注、自由读、引读、角色读、对比读、赛读、交流感受等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个性表达,感悟作者情感,通过品味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

  6、交流体会窃读时的另外一种滋味——惧怕。

  (1)作者怕什么?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文字,这是林海音《窃读记》原文中的一段话,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出示

  【 但在这次屈辱之后,我的小心灵却受了创伤,我的因贫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犯发,而且产生了对大人的仇恨。】

  (3)是怎样的屈辱让这颗小小的心灵受到了创伤,甚至产生了对大人仇恨。你能猜到这段话背后隐藏的故事吗?

  【设计意图】在教材留白处补白进行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4)学生交流。

  (5)回归文本:经历了这次屈辱,作者放弃了窃读吗,她又是怎样窃读的?

  B。自读品味窃读的“滋味”。

  1、快乐和惧怕本是一对相矛盾的词,因为窃读却交融在了一起,自读课文的第7、8、9自然段,还能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像这样的虽矛盾而又交融在一起的感受。

  2、交流:

  腹中是 的,精神是 的;

  双腿是 的,心灵是 的。

  3、解析所填词,体会窃读时苦乐相伴,乐大于苦的滋味。

  4、小结:

  【设计意图】放手而不放任,让学生运用前面的学法自学本部分,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C。精读感受窃读的动力。

  1、是什么力量激励着作者这样如饥似渴地窃读呢?理解句子。

  【出示】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2、换词朗读:你们——我们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林海音小时候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如饥似渴地坚持窃读,后来成为了著名的作家,品读了这篇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大家有什么感受想说说吗?

  【设计意图】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个性表达,互为借鉴,让教师、教材、教学都为学生的成长进步服务。

  七、设计思路

  走进文本——走出文本——回归文本——跳出文本,文本成为学习活动的载体而不是学习活动的最终目的、这样设计始终把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显著的位置。

  整体入手,感知“窃读”

  使用课例,品味“窃读”

  换词体会,感悟“窃读”

  读写结合,升华“窃读”

  八、学习效果评价

  在整堂课中,我充分利用教材,合理使用课件,集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注重读与说的训练与指导,重视教材的取舍与延伸,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努力打造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课堂,始终关注学生,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敢读到善读,从敢说到善说,从外在的积极表现到内在的学法习得及情感的熏陶都有可喜的变化。

  九、与以往教学设计作比较

  以往教学主要侧重于关注老师怎样教,忽视学生怎样学,因此,我讲的多,重在分析课文内容,把教材解剖的七零八落,重点的地方学生听不懂、记不住的话,就让他们死记呆背。学生参与的少,进行思维的学生更少。这种课堂往往是老师包讲,学生包听,老师声嘶力竭,学生死气沉沉,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老师越来越伤脑筋,学生越来越不动脑筋。应了一句俗话:勤快老娘养懒惰娃。结果是高耗低效。

【精选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五篇】相关文章:

1.精选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5篇

2.精选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六篇

3.精选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10篇

4.【精选】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五篇

5.精选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六篇

6.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5篇

7.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九篇

8.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9篇

上一篇: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下一篇:五年级语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