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说课稿

2021-07-06 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说课稿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术说课稿 篇1

  各位专家、各位评委你们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的设计四个方面来谈一下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欢迎各位专家给予指导。

  一、教材分析:

  1、内容结构:本课采用突出重点人物,重点分析经典作品的方法,着重介绍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最具有代表性的五位美术家。每位美术家单独一节。另有“相关链接”,介绍同时期的其他一些重要美术家和经典作品,以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文艺复兴美术的理解。从而赞赏美术对社会、文化发展的贡献,进而形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2、本课内容的重点是欣赏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即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作品,要求对作品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并对三人的艺术风格进行比较研究。

  3、本课的难点,主要在于学生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特点、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当时的先进思想——人文主义,缺乏比较深入的了解。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

  4、教学目标:⑴ 学习欣赏西方经典美术作品的方法,体会经典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⑵ 加深对欧洲文艺复兴这一伟大历史时期的认识,体会美术的文化价值。

  5、教具:课本、教案、学案、多媒体

  学具:课本、白纸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都达到了一定层次,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强烈的好奇心,正经历着从感性思维、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抽象思维的转轨期,感性的东西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具有吸引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优势,充分利用学生感官体验的审美愉悦,创设浓郁的学习气氛,通过学生主动思考、质疑、参与、合作,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推测,使学生的认识过程从直观的感性体验和想象上升到理性的思维阶段,“授人以渔”,提高其自主鉴赏的能力,并通过学生自主的欣赏和审美经验的积累,达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南北朝 刘勰)的学习效果,从根本上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和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教法及学法

  教法、学法的选择应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落脚点应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美国华盛顿一所大学有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根据教材的特点、要求和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其心理特点,我准备采用主体探究式教学法与学生合作式学习法相结合来组织本节课的教学,同时辅以练习反馈、变式训练等经典做法。让学生

  在活动中渗透教学主题,在参与中领悟教学内容,

  在体验中培养健康情感,在探究中形成科学态度

  在思考中掌握学习方法,在应用中获得实践能力,

  在交流中展现个性才能,在联系中拓宽知识领域!

  新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将关注知识结果转向关注活动过程。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在活动中合作,在活动中内化,在活动中运用,在活动中创造,我们的课堂自然会充满不竭的活力。

  四、教学过程:

  1、以疑激趣,导入新课:(3分钟)

  我国宋代学者张之厚说“学则需疑”“于无疑处生疑,方是进矣”。课堂教学的导入,负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带入情境的作用。优秀的教师从踏入教室的最初几句话起,就应像磁铁般地吸引学生,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促成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智力振奋状态,为魅力课堂的形成打下基础。我拟引用恩格斯对文艺复兴的评价开场并设疑:恩格斯为什么说这是一次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产生了哪些巨人?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导入新课。

  2、补充知识,奠定基础:(5分钟)

  欧洲文艺复兴是人类思想文化史上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它对人类产生的精神与文化政治的影响,它的文化价值,是极为珍贵的。美术是其精神财富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几位经典的美术大师,是构成文艺复兴文化的主体。但是,与其他课的欣赏不同之处在于,本课六位美术家(尤其是“三杰”),必须放在文艺复兴的大环境与人文主义的思潮的大背景中,才能获得真谛。因此,了解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就显得十分重要。我在这个环节设计通过多媒体给学生补充有关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板书:一、历史背景),为下面进一步欣赏美术作品奠定理论基础。这里有一个关键词是“人文主义”(板书:人文主义),即争取个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地位和发展,主宰宇宙的不是神而是人。这与欧洲中世纪的否定人生、否定现实、提倡禁欲主义的宗教世界观,是针锋相对的。

  3、分别赏析,横向比较(30分钟)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部分,我设计采用先对“三杰”分别赏析,然后再对其进行横向比较,使学生不仅能够感受他们各自作品的艺术魅力,更能通过比较的探究,把握其艺术个性。

  首先设疑:本课中欧洲文艺复兴美术“三杰”(板书:“三杰”)是指哪三位美术家?

  ⑴ 达芬奇的绘画 (板书)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完成教师的台阶式设疑:

  ①恩格斯提到的第一个巨人就是达芬奇,为什么?

  ②你知道他的哪些作品?

  ③运用已有美术知识尝试分析《最后的晚餐》(板书)。教师提示:主要从形象、情节、构图、透视四个角度探究。(板书:形象、情节、构图、透视)

  ④有没有同学能画出焦点透视的示意图。(说课演示:画焦点透视的示意图)

  学生经过互相交流、共同探究后,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或需要补充的再提出来交流,教师及时肯定和补充。问题④是我设计的让学生动手画的环节,请能画的同学画到黑板上,其他同学各自画在准备的纸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并选优秀作业进行表扬,展示。目的就是提供条件让不同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通过成功表现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健康成长的沃土。

  (2)米开朗基罗的绘画(板书)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完成教师的台阶式设疑:

  ① 《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创世纪》表现的内容?

  ②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是如何造就天地、人类等万物的呢?

  ③ 尝试分析《创造亚当》(板书:《创造亚当》)一图的艺术特色。教师提示:从内容、形式、对比因素等方面入手。(板书:内容、形式、对比因素)

  ④ 文艺复兴借用了古希腊罗马的语言唱出新的文化的赞歌,在《创造亚当》一图中有没有体现?如何体现的?

  通过不同组学生展现自己的分析结果,交流,教师参与,得出结论。

  本环节的设计是依据学生的认知结构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设置适当的台阶,让学生产生跳一跳能摘到苹果的成就感,以利于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营造交流的、融洽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⑶ 拉斐尔的绘画(板书)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拉斐尔的《椅中圣母》(板书),教师提示:从构图、形象、色彩、形式对比因素(直线和曲线)四方面进行。然后交流、补充、总结得出结论。(板书:构图、形象、色彩、形式对比因素)

  ⑷横向比较:(板书)(分钟)

  在师生共同分别赏析了“三杰”绘画作品,体味了其艺术特色的基础上设计这一个环节,让学生横向比较这三幅作品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从而更加深刻的认识他们的作品所折射出的人文主义的光辉、高超的艺术技巧、以及每个人的艺术个性特征,提高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进而综合认知的能力。教师设置四个角度进行提示,让学生思考:

  ①作品尽管表现的都是宗教题材,但表现的形象却都是活生生的人,具有鲜活的生命力,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辉。

  ②作品都选择了人物或事件最富有戏剧性、概括性和表现力的瞬间。

  ③作品都选择了适合内容的有意味的形式。

  ④艺术家的个性特征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达芬奇的深湛、含蓄和富于理智,米开朗基罗的雄健有力、充满激情,拉斐尔的优雅、和谐、秀美等。

  4、拓展知识,加深理解:(3分钟)

  要求学生课后欣赏“三杰”的其他作品和课本介绍的其他美术家的作品和成就,加深对文艺复兴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价值的认识和理解,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5、课堂小结:教学过程结束。(4分钟)

  本课的设计,主要依据认识发生论和诱思探究理论原理,把握学生的认知结构,精心设计教学。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做一个有爱心有思想有追求有能力的教师。要使每节课都眉目分明,山青水秀,让美术课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沃土。这是我个人对本节课的设计思路,不当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完了,谢谢!

美术说课稿 篇2

  教学理念:

  《中国山水画》一课是初中重要的欣赏与造型实践课之一,是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的中国山水画欣赏方法和基本的造型技能,帮助学生关注美术与社会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作品。用示范教学手段,引导鼓励学生进行造型表现,培养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与学习。

  教材分析:

  本课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从认识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的美入手,感受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美感。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的。让学生对中国画的精神与特点有一整体的了解,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要求学生通过课本示图练习能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步骤,大胆的进行造型表现。

  学情分析:

  鉴于八年级学生对于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认知,教学中应做到放手让学生对所展示的美术作品进行评述,发表自己的感悟与审美体验。鉴于学生们欠缺书法的基本功,在造型表现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落墨表现,不要拘泥于太多的专业技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传统绘画艺术的热情。

  知识与技能:

  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用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初步理解对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学生能概括地表达出所喜欢的山水画的意境;或用学过的笔墨技法,画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画,并配上自己喜欢的诗句。

  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中,运用提问法、讲授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比较、欣赏中的得到美的体验,领悟山水画的艺术美。通过示范教学法,让学生近距离观看山水画的基础知识树石的绘画步骤和山水画的表现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

  教学重点:

  1、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

  2、山水画的树石绘画步骤与方法。

  教学难点:

  中国山水画的思想、技巧和形式表现;在山水画的树石绘画中体会笔情墨趣。

  学习材料:

  教具:多媒体设备,山水画所需用具。

  学具:风景照片、山水画、纸、墨、笔等中国画的必需用品。

  教学过程

  一、对比了解、感受山水画的意境和不同的表现形式;

  展示图片:《富春山居图》元黄公望、《搜尽奇峰打草稿》清石涛、《张大千青绿山水画》《张大千浅绛山水》《万山红遍》现代李可染

  李可染中国现代画家,他的山水画重视意向凝聚。出于对毛主席的崇敬,为了更好地表达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长沙》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意境,用积墨法画出山的厚重,大面积使用了朱砂来表现秋色,使秋色更红火、更热烈、更带有丰收后喜悦的气氛。歌颂了欣欣向荣的时代。

  他的画面结构,更让人感受到一种屹立千年的中国山水。饱满构图,山势迎面而来,瀑布浓缩为一条白色的裂隙,用沉涩的笔调一寸一寸地刻划出来,绵绵密密地深入到画面的每一个角落,在一张纸上,表现出最丰富的内容。

  教师小结:

  认识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追求意境的创造是中国山水绘画的独特的艺术传统之一。

  1、画家的人生经历、理想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当时的社会生活决定画家的意境风格。

  2、多变的笔墨表现了无限的空间与意境

  3、中国画的意境调动了观者的主观感受,观者的文化修养、经历、情绪决定了对山水画审美感受的不同。

  二、欣赏分析、用心体会

  欣赏中国画作品《平沙落雁》(播放古曲平沙落雁)。

  1、请同学们总结一下画面:溪流、荒滩(荒漠)、弹琴的老人、大雁......

  2.讨论法(读画体会意境):

  在一望无垠、贫瘠的荒原上,没有树、没有草,没有野兔的奔跑、也没有牛羊的欢叫;有的只是那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漠和那一阵阵卷带着黄沙的寒风掠过……。

  总结:作者以最简洁的构图和笔法创造出一个无限开阔、空灵而又古雅的境界。琴声、雁声、水声化合成诗一般的意境。作者极其巧妙地利用了皮纸的性能,将沙滩与河水画得若隐若现,使画面满而不闷,简而不空。

  三、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分析中国山水画家是如何表现意境的

  1、位置经营,构图表现;

  2、“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意的追求;

  3、水墨韵味,墨彩交融

  中国山水画技能掌握之树石基础

  四、造型表现

  1、用中国画工具画一棵树木的造型;

  2、用中国画工具画一组山石,注意体现山石的体积与石头的质感;

  3、根据所熟悉的古诗词义,画一幅中国山水画。

  教学小结: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追求意境的创造是中国山水绘画的独特的艺术传统之一。在教学中要贯穿这一思想,技能训练是引导学生热爱传统艺术和民族文化的切入点。

  1、介绍画家的人生经历、理想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当时的社会生活决定画家的意境风格。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作品表现方法。

  2、多变的笔墨表现了无限的空间与意境,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比较观察;

  3、中国画的意境调动了观者的主观感受,观者的文化修养、经历、情绪决定了对山水画审美感受的不同,对学生不同感受要给予肯定。

美术说课稿 篇3

  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中国民间玩具》一课属于“欣赏评述”的学习领域。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玩具总是有着浓厚的兴趣、很深的感情。

  中国民间玩具源远流长,分布地域广阔,花色品种繁多,制作材料庞杂,功能多样。由于它是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相互借鉴与传承的共性艺术,并与民生民俗共存,因而具有稳定的传统式样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各种玩具充斥市场的今天,更应让孩子们了解和接触中国民间艺术,激发孩子们对民间艺术的兴趣,提高孩子们的艺术鉴赏力和民族自豪感。

  2、教学目标:

  结合小学一年级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课件)

  认知目标:初步欣赏和接触一些民间玩具,重点了解民间玩具布老虎的造型和材质、色彩特征。

  能力目标: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布老虎的创作表现。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的兴趣和热爱祖国民间艺术、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难点: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课件)

  教学重点是:通过欣赏中国民间玩具,感受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美,在民间玩具布老虎的制作活动中感受美术创作活动的快乐。

  教学难点是:如何利用已学的知识,用纸和废旧材料仿制布老虎。

  二. 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倡学生自主的学习方法。本课内容丰富、新奇,如果方法得当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此,在教学设计时我做了以下三点思考和尝试:

  (1)、课的形式,一般的欣赏课都以看、析为主,较为枯燥,不符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而本课我们研究的又是玩具,既然是玩具就要让他们玩起来,所以我选择用“玩”做为主线贯穿本课,以玩开始在玩中结束,让孩子们在玩中乐,在玩中看,在玩中赏,在玩中学,在玩中做……让他们既能感受到传统的民间艺术独特魅力,又不觉得远离自己的游戏生活。

  (2)、民间玩具种类繁多,选择一个怎样的切入点去分析呢,再三思考后我选择了布老虎。老虎是孩子们熟悉的动物,而布老虎极具装饰性的色彩也和儿童绘画用色单纯、鲜明、强烈的内在特制相通,极易引起儿童的认同感。

  (3)、欣赏探究的主要方法是分析,而分析的最好方法就是参与,本课设计中我利用了“异质同构”的艺术观点,让孩子利用纸和废旧材料参与制作布老虎,发展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加深他们对布老虎的感性认识。

  2、学法:

  针对小学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他们学习的主要方式不是坐而静听,而是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去了解、探究、掌握。

  通过在教室内布置各种民间玩具,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类民间玩具,并有计划的引导学生操作玩耍各种民间玩具,创设良好的认知情景,逐渐引领学生步入民间艺术的殿堂,让他们始终在快乐的游戏中感受民间玩具的无穷魅力。随着游戏的深入,同学们的热情又转向玩具的制作上,这时教师与学生共同利用废旧材料,引导、支持他们大胆创作,设计出不同的布老虎玩具。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动作就是思维,他们在动作中学习。如果缺少了动手的机会,就不可能有真正有效的学习,这是现代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所明示的。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注意自己是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同学们保持着很高的热情与兴趣,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创作欲望和成就感,真正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

  3、教学准备:

  学生:

  1、了解长辈们的玩具,搜集民间玩具实物。

  2、用于创作表现的美术材料和工具。

  教师:

  1.有关民间玩具的图片、实物。

  2.课件《中国民间玩具》。

  3.范图,复印各种造型的虎头图片若干。

  三.教学过程(课件)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情景导入:

  1、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室里放置一些容易找到的民间玩具,我在教学一开始,让学生挑选一个玩一玩。

  2、请学生边玩边介绍,你最喜欢的玩具特征。

  3、这些土玩具和你的那些遥控玩具电动玩具有什么不一样?发现民间玩具的材质丰富,乡土气息浓郁的特点。

  4、这些玩具是你的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小时侯玩的玩具,他们小的时候生活条件没有现在好,买不起也买不到这些高科技的玩具,所以人们便用自然界中各种材料制作各式各样的土制玩具。这些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就是民间玩具。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就是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从玩“土玩具”开始进入本课的教学情景。心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绪对认知具有动力功能。愉快时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思维比较活跃。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创设良好的审美氛围。】

  (二) 主题漫谈:

  介绍:我国的民间玩具历史非常悠久,早在50万年前的原始社会,就已经有了具有玩具功能的实物,过去人们称之为“耍货”、“玩艺儿”。

  你看,那些生活在田间地头的人们,劳动之余, 兴致所至,信手拈来几根麦秸,可编织出一只形象逼真的螳螂;一根针,几根线,一小块布可以缝制成令人爱不释手的布老虎;一块一钱不值的冰凉的泥巴,可以很快地捏成一个栩栩如生的娃娃;一团面、一块糖稀可以做出神态各异的人物和动物。一件件淳厚、朴实的艺术品,通过他们灵巧的双手创造出来, 那可真是妙不可言。(边介绍边欣赏各种民间玩具的图片)。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富有情感的解说词引导学生从图片中感受中国民间玩具的博大精深。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所获得的感受是全面的,其深刻程度也是传统教学所不及的。当悠扬的民乐音乐和欣赏画面同时出现,听觉和视觉的共同冲击,同学们的感受更加直观,情感得到了升华。】

  (三)重点探究:

  1、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玩具。在我们的桌子上也有一些这样的民间玩具,拿起来看看!

  这些玩具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让学生自己在观察中自主将民间玩具从材料上进行分类(泥、布、竹木、纸、金属、食品、陶瓷和综合玩具)

  (出示投影附一:民间玩具的分类。)

  2、下面我们重点研究一下,在民间流传极广,深受人们喜爱的'——布老虎。(板书—布老虎)

  (1)这些布老虎造型很特别吧!那么它跟我们平时见到的真实的的老虎有什么区别呢?教师出示两幅虎头图片,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布老虎的造型特点:简洁、夸张

  (2)再出示涂好颜色的布老虎,让学正感受到它的用色特点:色彩艳丽。

  其实,这些可爱的布老虎大都是那些农村的老奶奶坐在自家的炕头上缝制出来的,他们大多数从来就没有看过真实的老虎,也不知道真的老虎究竟长什么样,就凭着自己的想象大胆的创造出来的。

  3、看,她们的创造多奇妙、多美丽啊!你喜欢哪一只,请学生上台操作点击放大播布老虎的图片,并加以评述。

  4、你们讲得真好,真聪明,相信你们也一定能创造出各式各样的布老虎,那就让我们来做一做布老虎。

  【设计意图:本环节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所以本环节设计成了可交互的图片播放,并请学生自己自己操作点击、自己分析讲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四)尝试表现:

  1、选择自己喜欢的虎头,进行上色练习。(事先复印好不同造型的虎头供学生选择)注意:色彩要艳丽,对比要强烈。

  2、和老师一起做一只立体的布老虎。

  看,老师这还有一个立体的。(出示老师制作的布老虎实物,吸引学生的注意。)你知道它是怎么做出来的?是仿造布老虎的造型用纸和废旧易拉罐制做的。

  【边示范边讲解:】用大的纸做它的身体,先把纸横着对折,用剪刀在左右两边分别剪出两条腿,线条要流畅。在剪开线内贴双面胶从头贴到尾对准粘在一拉罐上,再加上尾巴,尾巴可以折、可以卷……最后,剪下布老虎的头并粘上。这样一只可爱的仿制布老虎就做好了,你们也赶紧动手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就利用了"异质同构"的艺术特点,让孩子利用纸和废旧材料参与制作布老虎,尽管占用了一部分课堂时间,却增加了教学的功效。简易、朴质、便捷是大多数民间美术作品的特点,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有能力操作实践的。在实践过程中,实际上是加深学生理解,协助实现教学目的的。】

  (五) 展示游戏(3分钟)

  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玩一玩自己制作的布老虎。(在《两只老虎》的音乐中进行音乐游戏。

  【设计意图::让学生品尝到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成功后的喜悦,提升课堂气氛。】

  (六)课后拓展

  1、其实布老虎除了可以供人玩耍还有其它的寓意呢?你知道吗? ( 教师介绍:在民间传统观念中,布老虎是勇敢、强壮、健康的象征,老虎能驱邪,能让孩子们无灾无病,健康成长。难怪大家这么喜欢它呢!)

  2、看……人们还把它做成了鞋、包、枕头……看老师也做了一些,有小闹钟、储蓄罐,还可以做笔筒……

  【设计意图::本课的最后环节,就是引导学生投入到更广阔的视野中去发掘民间玩具布老虎的魅力。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此环节的设计也是将民间玩具进一步引入学生的日常生活。】

  四.板书设计:

  (课件)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

  课题:中国民间玩具

  副课题: ——布老虎

  造型特点展示图和用色特点展示区

美术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十二册第七课《彩球的设计》。下面我从对教材的把握、教法学法的运用、教学流程的设计和教学反思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准确把握说教材

  本课是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内容。 用一种或两种正多边形可以组合二十余种不同的球体。如果设计边长相等的正多边形,留出插接口,再按一定规律组合,可以创造出千变万化,富有个性的球体。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大纲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个:美育目标:培养学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了解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审美特点。知识目标:学 习插接彩球的创作、设计步骤和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学 会做人、学会做事。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教学重点是了解彩球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插接规律。教学难点是做出新颖、美观有创意的彩球作品。

  二、灵活运用教学法

  新 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使每位学生都坚信自己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帮助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学习方面的“闪光点”。 为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树立信心。在教学中,我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的、自觉的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我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的热忱,优 化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创造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教 学法”、“多媒体演示法”来组织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通过欣赏、观察、比较,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三、层层推进说程序:

  为了更好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1、欣赏导入,了解彩球的作用。

  首先我以一段杂技表演《狮舞》来开课。惊险刺激的杂技表演不断的刺激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使他们自觉的进入情境。然后,我适时引导,将学生的眼球定格在彩球上,彩球的作用不言而喻。随即,我出示一个镂空的大彩球,迅速导入课题。 欣赏生活中的彩球,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欣赏水平。

  2、自主合作,探究彩球的制作方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我分两步进行:(一) 观看,阅读教材,带着问题进行探究。(二)观察比较,合作研讨,正多边形插接球体的规律。学生通过探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学会发现、欣赏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并自己总结出制作方法。

  3、教师示范,演示彩球的制作要点。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 课前,我制作示范作品的时候,发现制作彩球的方法千变万化,但我相信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只要删繁就简,找到规律,抓住要点,就一定能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彩 球。基于这种考虑,我将设计和制作中的知识要点总结出来,拍摄成短片,在上课的时候播放给学生看。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为后面的 创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

  4、学生制作,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在课上合作,就会考验集体中的每一个人,是否能和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共同创造,并在其中得到乐趣、增进友谊、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培养意志品质。

  5、展示评价,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开展互动式参观、交流活动,能增强学生对创作的自信心与评议能力。鼓励学生用欣赏、宽容的态度多角度的评价。这样,一方面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另一方面,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处处都有设计,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生活和美化生活。在学习彩球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学生要观察分析、要自主探究、要大胆创新。

  四、提高课效说反思:

  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強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強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改变传统教法和学法。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纵 观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综合我的个人感受,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达到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多媒体的运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课堂上,我还成功运用了自 主探究,合作研讨的教学模式。令我惊喜的是,同学们的作品有的很精美,很有创意,多有独到之处。有的虽然不是非常完美,但是稚嫩的创意和制作中的小小失 误,并不能代表什么,只能说明他们在思考,在体验失败与成功的过程。当看到同学们为解决了一个个难点问题而欣喜不已的时候,当看到同学们为成功插接出一个 个彩球而笑逐颜开的时候,我坚信我的开放式的美术教学课堂是正确的。

  以上是我说课的内容,恳请在坐的各位专家和同行,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美术说课稿 篇5

  《绕绕涂涂》是专为一年级学生而设的线条练习课,目的是训练手的表达能力,控制能力与眼的观察能力,它使孩子们空间的,动作的体验与平面的模拟的描绘紧密的结合,巧妙的转换,使儿童充分感受到线与形的关系,这一课首先让孩子们回忆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形状,然后用线条表现形,激发学生对不同形体事物的感受,掌握绕涂的方法...

  《绕绕涂涂》

  是专为一年级学生而设的线条练习课,目的是训练手的表达能力,控制能力与眼的观察能力,它使孩子们空间的,动作的体验与平面的模拟的描绘紧密的结合,巧妙的转换,使儿童充分感受到线与形的关系,这一课首先让孩子们回忆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形状,然后用线条表现形,激发学生对不同形体事物的感受,掌握绕涂的方法,表达出自己对形体的理解。根据以上要求,我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启发学生感受和认识物体的形状.

  2.大胆用线涂绕出物体的形状.

  3.体验涂绕的乐趣,激发绘画热情.

  为了让学生从小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让孩子从小学会观察,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积极运用线条进行作业,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线条画的特点,绕的方法.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画出具有特点的作品,我设计的教学重点是:

  大胆落笔,逐渐形成自己对物体形的感受能力。

  教学环节:

  我设计从观察------记忆------想象这一过程

  1. 我在讲台上用绕的方法绕出了蝴蝶和蜻蜓,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醒大家,我们小朋友也有一双巧巧手,能不能以线条的形式表现一幅作品?

  2. 我拿出实物-----菠萝让学生观察,并在黑板上用涂绕的方法将菠萝画出来,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

  3. 再次出示一些实物,并联想到生活中一些其他的物体让生动手绕一绕,涂一涂.并根据不同的学生分层次布置作业.

  评价小结:

  在评价小结时,我采取鼓励表扬的方式方法,关注不同层次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就感,让孩子们体验到绘画的乐趣.

美术说课稿 篇6

  一、说设计

  材料是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学习、创造的中介和桥梁,生活中的材料更容易引发幼儿浓厚的兴趣,激起创作的灵感。所以我选择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信封做原材料,根据孩子喜欢小动物的特点,设计了活动《纸袋玩偶》,即满足了幼儿的学习需要,又能够使幼儿在宽松、自由、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大胆的发挥想象,创作出形态可爱的动物形象。

  二、目标定位

  《纲要》在艺术教育的目标上强调,要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根据《纲要》要点和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我制定了如下活动目标:

  1、利用纸袋通过剪、贴、画等技能表现各种动物的形象。

  2、在活动中,使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得到提高。

  3、萌发幼儿的创作意识,增强探索能力。

  一个活动中最能体现课程目标的便是活动的重点,只有抓住重点,才能使整个活动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和顺序。根据活动目标和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利用纸袋通过剪、贴、画等技能表现各种动物的形象。活动难点:使用剪刀,剪出对称、布置合理的动物形象。

  三、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是实现活动目标的载体,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活动的需要。为了更好地达到活动目标,我做了如下准备工作:

  1、信封若干、彩纸、剪刀、水彩笔、胶水

  2、教师制作的纸袋玩偶范例四五个

  3、背景音乐

  四、说教学法

  (一)、说教法

  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从兴趣出发,引导幼儿自主参与,自主地选择,这是《纲要》中再三强调的。在本次活动中,我始终坚持这一理念,给孩子创设宽松的环境与自我表现的空间,允许幼儿自由,常加以激励和引导性启发,从而激发幼儿创作的热情,并根据幼儿的需要适宜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更好地掌握好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我采用的教法主要有:

  1、直观法:通过欣赏、观察教师提供的范例,刺激幼儿的视觉,激发创作的欲望。

  2、谈话法:谈话是语言沟通的最基本方式,谈话能带给幼儿轻松愉快的心情。

  (二)说学法: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只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真正发挥了幼儿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幼儿通过探索、尝试和动手操作,创作出形态可爱的动物玩偶。

  五、活动过程

  1、教师以带幼儿参加动物狂欢会的情境出示众多纸袋玩偶范例,激发幼儿兴趣。

  2、引导幼儿观察这些小动物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将幼儿分成几组,每组分两个纸袋玩偶,让幼儿观察、讨论这些纸袋玩偶是怎样制作的,分析会用到的材料、工具。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待幼儿观察讨论完毕后,每组选一名代表介绍自己观察、讨论后的结果。

  3、每组选一名幼儿到老师这儿领取所需材料和工具,进行纸袋玩偶的制作。

  本环节中,老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制作出漂亮可爱的动物形象。活动中教师不断地鼓励幼儿大胆构思出独特新颖、与众不同的作品,这就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通过这一环节,幼儿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增强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而且自始至终都是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工具,探究制作方法,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4、幼儿带着自己制作的动物玩偶和老师一起参加动物狂欢会。教师播放音乐和幼儿一起自由表演。

  活动延伸:

  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作品栏中,在区域中投放更丰富的材料,为幼儿提供继续创作的机会。

美术说课稿 篇7

  教材分析:本课《泥条头像》是“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本课的学习借助瓶子,引导学生进行立体雕塑的初步尝试。由于采用了搓泥条缠绕瓶子形成立体造型的方法,化解了难度,产生了情趣并以此了解变废为宝。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立体雕塑头像的基本常识――基本形与附属形。

  2掌握搓泥条,用泥条缠绕瓶子,并采用捏、揉、粘等技法进行头像的造型创作。

  3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用泥条进行头像的造型创作。

  教学难点:作品新颖、生动、富有美感。

  本课主要采取“启发──引导法”,以实例为线索,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一个探究的过程和体会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和五个精美包装的盒子:

  一个装有一个彩泥团

  一个装有长的泥条

  一个装有一个空瓶子

  一个装有缠满泥条的瓶子

  一个装有制作完成的泥条头像

  学生准备泥和各种形状的瓶子

  教学设计:

  一、 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礼物盒子,学生发现泥条头像。(其实是制作过程)出示课题。

  二、循序渐进,解决重点。

  1、搓泥条

  以一段音乐为时限,教师和学生进行搓泥条比赛,看谁搓的泥条又多又长又匀称。泥条的准备是本课物质前提,如果真的是让学生自己搓,可能劲头不是很大,为了能达到快、好的效果,所以采用了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学生也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这样一个环节当中。

  2、绕泥条

  由搓泥条到绕泥条,教师出示瓶子和泥条让学生发现泥条缠绕的瓶子更有兴趣。然后学生以四人小组进行缠泥条比赛,看谁缠的又快又好。

  3、添加五官、装饰

  教师奖励学生欣赏成人设计头像图片,让学生发现并说说头像特征(五官、表情、装饰)然后以记忆游戏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感受到头部的夸张特征。再欣赏学生做的泥条头像图片,请学生来猜一猜泥条头像是怎么样的?(其实是让学生来说说自己心中认为的泥条头像的特征。)(五官、表情夸张)

  五官:你还看到怎样有趣的五官?

  装饰: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做

  表情: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呢?请你来做一做。

  三、 动手实践,制作头像。

  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瓶子的形状讨论研究做什么样的头像,如何分工制作。

  然后学生制作教师指导。(以前学过泥塑方法)

  四、作品的展示

  将作品一件件展示在全班同学面前,先进行个别欣赏再进行整体欣赏。作品的展示,是给到学生整堂课学习成果的一个证明,也给到了学生再学习的兴趣和再进步的平台。

  五、拓展

  欣赏雕塑艺术图片,拓展学生视野。

  总之,整堂课的设计是在轻松的环境中开展,在教师的引导下,触碰学生的艺术学习的思维,在动手造型再改进后,一件件生动很有视觉冲击力的艺术作品展现在我们面前。

美术说课稿 篇8

  美术四年级上册《时间告诉》说课稿

  (1)大胆创作 制作钟表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大胆创作——制作钟表”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在再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钟面指示明确。制作同时,并播放儿童歌曲《时间像小马车》,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材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等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2)展示欣赏 评价钟表 我接着设计了“展示欣赏——评价钟表”的环节,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3)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更漂亮的钟表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

  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美术说课稿 篇9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渲染的方法装饰手帕,感受作品的美感。

  2、幼儿提高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自信心,体验渲染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1、宣纸若干张,报纸垫在桌上。

  2、各色颜料(每组四种)、哭笑脸表情一个。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下垂嘴的娃娃,引出主题。

  1、师:小朋友们看,今天娃娃来和我们一起玩,咦?娃娃怎么不开心?老师来问一问。 (噢,原来是娃娃妈妈给娃娃一块没有花的手帕,娃娃不喜欢。)

  2、教师出示裁好的宣纸一张。

  师:瞧,手帕在这里。小朋友我们来帮帮娃娃把手帕变漂亮吧!小朋友你们愿意吗?

  3、提问:那可以怎么帮娃娃呢?(幼儿自由想办法回答)

  二、说教法:

  《纲要》和《指南》都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感,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幼儿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 情境表演法: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重要因素。为使幼儿对活动有好奇和参与的兴趣,活动开始以娃娃因为一块没有花的手帕不开心的情境引入,调动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2) 演示法:根据《纲要》中的要求,在染纸中教师详细示范并讲解染花手帕的具体方法,让幼儿通过直观的观察,初步掌握染花手绢的方法。

  (3) 指导法:印染的过程中让幼儿大胆操作,讲清要点和难点,让幼儿大胆的进行尝试。

  三、说学法:

  (1) 观察法:在组织活动中教师为幼儿示范了全部过程,让幼儿先通过观察老师的染花手帕的过程,对活动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为以下的活动打好基础。

  (2) 体验法:根据本活动的教育要求,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创造良好的活动氛围,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主动学习,锻炼幼儿的对色彩的感受力和手的灵活性。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激发兴趣——示范讲解——尝试创作——作品展示

  1) 创设情境,引出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情境表演中,出示哭的娃娃表情,娃娃因为一块没有花的手帕不开心的情节引入,从而请小朋友们热心帮忙,这样引出课题主要在于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从而引发幼儿学习渲染的欲望。

  2) 教师示范讲解——演示渲染手帕的方法。

  在讲解的过程中,注意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对幼儿已获得的知识进行巩固,比如说向幼儿提问:将正方形的宣纸怎样折?如何染出不同的花纹?加深幼儿的记忆,同时要激发出幼儿对染纸的热情,提醒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的注意点。

  3) 幼儿操作。

  我充分给幼儿创作的空间,在幼儿已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随自己的爱好创造图案,并允许幼儿之间相互讨论,彼此欣赏,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给予幼儿指导帮助。

  4) 作品展示。

  把大家的作品都展示出来,让每位幼儿都有成就感,不论作品成败,都帮助幼儿建立足够的自信,体验成功的快乐。

【关于美术说课稿模板合集9篇】相关文章:

1.关于美术说课稿模板合集六篇

2.关于美术说课稿模板合集八篇

3.关于高中美术说课稿模板合集7篇

4.关于美术说课稿模板八篇

5.关于美术说课稿模板五篇

6.小学美术说课稿模板合集8篇

7.【精品】美术说课稿模板合集八篇

8.【实用】美术说课稿模板合集5篇

上一篇:物理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