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美术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节美术欣赏课《童年》,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童年》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新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第五册中的一课。《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身的童年时,总是充溢着无限的感慨。这节美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六幅不同时期、不同艺术表示形式的关于童年的作品。看似简单的作品,其实却给我们展现了一部历史的画卷。从宋朝的《瑞阳婴戏图》、清朝的《欢天喜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生长》,解放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到今天的《金色童年》。表示形式涉和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摄影。其中不只仅给了我们美术方面的信息,更为我们发明了一种情景,一种通过美术作品了解社会生活变化的学习情景。在这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习,它根植于生活,表示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鉴于此,我设计了以下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能力目标
会表达自身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体裁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示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同学珍惜现在,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别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示形式,体会不同表示形式给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和自身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教学难点
不同艺术表示形式的特点和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二、说教法
根据三年级同学的知识储藏情况和接受能力,针对和利用小同学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景、观察欣赏、考虑讨论、延伸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同学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沛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来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形象是切入点,是关键,这节课我放手让同学主动探究,自身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自身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疑点难点师生一起研究解决。从而让同学逐步走进作品,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
四、说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边唱边做《丢手绢》的游戏,游戏之后每人拿出自身最珍贵的童年纪念品,给同桌讲讲童年的故事,并请一两名同学给大家讲讲自身童年的故事。
(这样设计是创设情景,利用游戏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引发同学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为后面对童年的深入理解做铺垫。)
2、初步感受,提出欣赏要求
教师针对同学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幸福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鲜活的童年景象。多媒体逐个出示教材中的作品。说说你最喜欢那幅画。
(这样做使同学很快的进入审美情景,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分组学习,交流审美心得
(1)同学根据自身喜欢的作品分成六个小组。
(这样做,是为了让同学抓住第一感觉,为自主学习做铺垫,通过自愿分组的形式,体现自主学习的初步尝试。)
(2)分组之后,教师把每组的问题发给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讨论。
A、《瑞阳婴戏图》组: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想了解作品哪方面的知识?
B、《欢天喜地》组: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扮演一下吗?你想了解这幅作品哪些知识?
C、《战斗中生长》组: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欣赏作品后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想?
D、《翻身奴隶的孩子》组:作品中的小朋友是哪个民族的人?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会想什么?为什么这样想?
E、《冬天的阳光》组:你知道这是一件什么形式的艺术作品吗?你了解雕塑吗?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F、《金色童年》组:这是一组什么形式的作品?你能用语言形容一下作品中的小姑娘吗?她的笑容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所提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比方说:你最想了解作品那方面的知识?欣赏作品后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些问题涉和到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可以通过引导同学观察作品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衣着来体会,另外,让同学通过扮演的形式,去揣摸人物的情感,还有些问题是关于作品的艺术形式,这些问题的设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3)小组讨论后,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针对艺术形式重点引导,比方,国画、年画、油画和雕塑的不同特点,为了加深同学的认识,在欣赏《战斗中生长》,播放电影《小兵张嘎》片段,在欣赏《翻身奴隶的儿女》时播放《农奴》片段,让同学身临其境地体会社会历史的变化。
(通过组级交流,使全体同学一起分享各组的学习体会,提高小组化自主学习的实效性。)
4、教学延伸,珍惜美好童年
(1)比较《欢天喜地》、《瑞阳婴戏图》和《翻身奴隶的儿女》这三幅中国画在表示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通过作品间的横向比较,使同学初步认识到国画的一般特点,从而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的态度。)
(2)对比《战斗中生长》、《冬天的阳光》和《金色童年》表示形式的不同,他们对快乐的理解相同吗?
(通过解读作品中“快乐与幸福”的内涵,培养同学珍惜和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体现美术教育的人文性。)
(3)试着把这六幅作品按年代排序、并说出理由。
(这是一种纵向排序,使同学透过艺术作品了解时代的变化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使他们认识到艺术作品是时代的反映与生活的记录。以上设计通过作品之间的对比,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4)联系自身的童年生活,谈谈感受。
(提升同学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培养同学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学设计”之称,这节课我设计的是一种框架型的板书,把教材中要欣赏的六幅作品的名称按年代排序写下来,并在后面注明它的艺术形式,设计简单明了,涵盖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美术说课稿 篇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一册第9课——《谁画的鱼最大》(课件)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鱼儿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孩子们对鱼有着特殊的感情,这个课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在儿童的世界里鱼儿是他们熟悉和喜欢表现的对象,通过看一看动画片、做一做游戏、动一动手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尝试用彩色笔、彩色纸、等多种材料制作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鱼儿。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与众不同的鱼儿造型,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本课内容可以非常自然地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达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所需课时一课时。
2、教学目标:
思想目标:训练学生敢于充满画面大胆作画的习惯,认识鱼的形状和特点,了解自然界的鱼与美术作品所表现的鱼的异同,初步了解艺术源于生活。
知识目标:初步感受自然界中的形象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两者之间的关系,知道大小是在对比中产生的。能大胆作画、充满画面,画一条大鱼。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运用所学的知识,画一条漂亮的充满画面的大鱼。
教学难点:自然界是的鱼与美术作品中的鱼有什么区别,如何突出特征把鱼画大。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鱼的图片作品、画纸、笔、小海星贴纸、作品展板等。
学生:油画棒、勾线笔、水彩笔等。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而《谁画的鱼最大》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并让他们时时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教学法分析: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猜谜引入,激发兴趣
1、师:今天有一位神秘的朋友要到我们班做客,它要我们先猜一个谜语,猜出来了才和我们见面,小朋友们想不想来试一试?
五颜六色穿花衣,鳞光闪闪真美丽;
祖祖辈辈不离水, 整天摇头又摆尾。
2、师表扬猜出的孩子:“你真聪明!”。 送给你一颗“海底之星”,激发孩子的参与热情。
师:茫茫的海洋,居住着各种各样的鱼儿。大家快来看一看!(课件出示一幅海底各种鱼儿在水藻间游来游去的情景,可配以海浪声)咦!是谁向我们游过来了?师出示小丑鱼实物。
教师小结,比如说:大家说的非常好,鱼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大海是它美丽的家,让我们每个人都来保护鱼类,爱护这个美丽的家园。
师:小丑鱼妮妮今天来我们班有一项特殊的任务,原来妮妮现在是海洋形象公司的宣传员,她听说小朋友非常善于观察、画画的特别好,就想请大家帮她一个忙:找一找海洋里最大最美的鱼,妮妮的公司想请她来做海洋的代言人,你们愿意帮她这个忙吗?学生应答
【评析】引出动物做代言人这样的导入来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和谐又充满互动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有声有色,富有童趣。
二、欣赏:美丽的海洋世界
1、师: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小丑鱼妮妮一起到美丽的海洋世界去做一次奇妙的旅行吧。要求:大家看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放课件:欣赏“海底世界”录像)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生:看到了瑶鱼,清洁鱼、石斑鱼、蝴蝶鱼……
师:你还知道哪些鱼?学生应答
【评析】欢快的音乐,美丽的图片将学生带进了一个神奇的海底世界,使学生自然的进入课堂的学习氛围。在设计的情境中,经过小丑鱼的带领,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着海底世界的美、鱼儿的美,之后老师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鱼儿来通过自己形象的展示参加竞选,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的情境中,学生就乐于尝试,在不知不觉中愿意去学习美术的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2、师:鱼之所以能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玩,就因为它有着特殊的身体结构,下面就让我们认识一下吧。
(1)提问:鱼的身体有哪几个部分组成?学生说,教师利用小丑鱼讲解鱼身体各部位的特点。(鱼=鱼身+鱼鰭+鱼嘴+鱼眼+鱼鳞)
(2)师:是不是所有的鱼都跟小丑鱼长得一样呢?你还知道哪些形状的鱼?
生自由说,拓展认识。直接课件演示“不同形状的鱼”
三、比较:认识大小
1、师:鱼的形状真是千奇百怪啊!看,妮妮已经先挑中了两条她认为最美的鱼,还给她画了两张像,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学生:一大一小)好,这两条鱼放在一样大的纸上,我们仔细比较,哪条鱼放在画面上更合适?更好看?(出示作品)生分析。结果:充满画面的大鱼好看。
【评析】教师用这样互动、充满探究性的语言,用贴近儿童心理特点的语言进行教学,通过对感受色彩、体验形态等教学活动,诱导学生进入有效的学习状态。利用一年级小学生天真活泼的天性,鼓舞他们通过自我发现掌握教材中简单、直接的知识。这样设计不但摆脱了传统的教师教的模式,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会了学习,并觉得学习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你也能用笔画出自己喜欢的鱼的外形吗?和妮妮比一比谁画的鱼才是最大,好吗?
3、出示课题
4、学生画出大鱼,然后集体找出画的最大的鱼。(师进行表扬)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大小,知道大小是在对比中产生的。作画时敢于充满画面并画大。
5、小丑鱼妮妮说:我们挑选海洋形象代言人,看光长的个大还不行,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漂亮。刚才看了那么多的鱼儿,色彩斑斓我们都挑花眼了,那就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些“多姿多彩的鱼”吧。(课件出示)(课件出示一些海洋鱼,尤其是一些花纹各异,色彩鲜艳的热带鱼,让学生欣赏。)
可加旁白讲解如:瞧,我的圆点花纹吧,简单大方。我身上的花纹像不像斑马身上的花纹,够帅吧!(用点、线、块加深直观的印象和理解)。
四、欣赏艺术作品
1、师:让我们看看农民画家眼中最美的鱼吧?
(出示艺术作品《戏鱼》,让学生比较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学生欣赏讨论。师:把你的发现告诉我们
3、引导学生说出鱼的“变、加、色”三方面的变化。(点、线、面的添加)
找画中的秘密,农民画家是如何把鱼画大的?你们知道吗?(生说一说)
4、教师总结:农民画家真是太有创造性了,他把鱼变得更美了。〈课件演示:将鱼变小再复原〉
我们要学习农民画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画出与众不同的画。
[评析]自然界的鱼与艺术作品中的鱼进行多次对比,初步了解艺术源于生活的道理并由此获得了丰富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表现活动的多样性,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了释放。
五、欣赏学生及教师优秀作品,启发学生创作思维
1、课件欣赏范例中的鱼(装饰纹样简单带过)
六、作业要求:
今天请同学们画出你心目中最大、最漂亮的鱼,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来帮助小丑鱼妮妮完成她的使命,一起来加油!
【评析】教师的引导、鼓舞,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通过学生大胆的、有创意的想象。不难看出学生的潜在能力是很宽泛的。只要我们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善于鼓舞学生,学生的潜能就将得到充分的发挥。
七、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背景音乐《潜海姑娘》)
【评析】提出要求,可以使学生有的放失,明确目标。教师的巡回指导,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在配以欢快、愉悦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也拉进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跟好的促进了学生的表现热情。
八、展评
将画贴到前面的海底世界展板上评讲。先请小朋友评,师再总评,最好的送海底之星。
【评析】学生带上已画好的画参加竞选,学生和教师对鱼儿的形象加以讲评。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学生幼稚、天真的作品,使课堂变得轻松而活跃。无论是教师的评价,还是同学对自己及自己对自己的点评,都使学生轻松的接受并使其在赞美和鼓励声中得到了成功的。教师对学生鼓励的话语,满意的微笑,赞许的眼神,默许的点头,都使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器重,关切和敬佩,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整个课堂教学气氛就像春天的细雨,冬日的暖阳,和谐而愉悦。
九、延伸
回去以后我们还可以用剪纸、橡皮泥等制作鱼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
美术说课稿 篇3
一 教材分析
《会变的线条》一课安排在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三册第十七课。“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美术活动与游戏有着内在的联系,想象和自由创造是美术活动与游戏的共同特性。尝试以缤纷的线条组成灵动的画面,也是儿童喜爱的游戏方式之一。画笔和色彩对儿童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自幼儿时期,他们就喜欢在随意的涂鸦之中体味线条对视觉的冲击;体味创造的成就感;体味快乐。这种体味是审美的摇篮。在本课学习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线条,注意统一纠正某些线条的不规范名称。在认识线条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画笔,自由组织、画线,感受不同的线条、不同的方法所带给画面的不同视觉感受,也使学生体会到线条的搭配与组织的变化带来的不同效果,并且学习敢于大胆组织画面,为今后的学习与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从三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
二 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能认识不同的线。
2.创新探究目标:运用不同种线条组织一幅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懂得敢于尝试,大胆展现自己的个性。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艺术大师的以线造型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线条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了解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美术游戏中学会使用线,尝试用不同线、不同画材组织画面。
难点:把如何运用不同种线表现美感。
为了实施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变线游戏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学习多样的表现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长久的情感态度。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着力营造一个“乐学”的氛围,通过激趣谈话:小朋友们,瞧,我把大家喜爱的机器猫请到我们的教室了,他给我们带来了礼物,谁要啊?不过要想得到礼物的小朋友先得过我这一关,就是来做个变线游戏。)
[通过玩变线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巩固对线条的认识。]
由此得出课题:会变的线条
[精致有趣的课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好奇、兴奋地状态迅速引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中。]
(二)欣赏分析,传授新课
1.通过欣赏、评述逐步形成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
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了观察、欣赏、分析等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勇于实践。首先,让学生观察,了解线条的种类。(直线、曲线、折线、交叉线等)
A找一找,认一认线条种类。
B画一画,动一动体验感受。
[学生在观察、触摸、讨论、实践中对不同种类的线条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师与学生一起以游戏的心情画线,观察线条的变化,学生对各种线条有初步的认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孩子从一开始接触绘画起,就逐步形成一种很大气、不拘谨的绘画态度]
2.欣赏大师作品(师生共同欣赏一组以线条构成的抽象风格的绘画作品如:克利、米罗、毕加索等大师作品。)
[《美术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
3.分析大师作品
在欣赏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刚刚看到作品,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都看到了什么样的线条或色彩?” “你觉得画画的人心里在想什么?是很高兴?很恐怖?还是有点伤心?哪些笔触让你有这种感觉的?”
[绘画是情感的表达。你快乐,你的线条也会跳舞;你悲伤,你的色彩也会暗淡。低年级的儿童虽然不要求刻意去表现,但这种感觉却可以从最初时潜移默化地培养。]
4.观看教师范画
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教师现场示范画一幅画。
[教师的示范给学生直观印象,优美的乐曲给学生美的享受,轻松片刻使思维调整到最佳状态,化减学生作画的畏难情绪,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三)合作创新,动手实践
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五彩缤纷的舞台,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参与成功的机会。由此我安排了造型游戏“摆一摆、放一放”。利用绳、线或小棍等线材,大家一起来摆一摆、放一放,看看都能摆出多少美丽的图形。
[在明确作画要求后,学生开始进行创作,选择优美轻松的钢琴曲作背景音乐,创设愉快的氛围。]
(四)作品评价,课外延伸
1.展示各组的绘制作品(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体验成功的快乐。)
美术活动评价要求通过观察、记忆和分析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行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的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基于此,我首先进行客观评价,“是否积极地参与探索活动”;“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感受……”;“是否灵活地开动脑筋,结合线、色等造型因素进行组织创造”。
2.学生当评委,评价作品
A.学生的自我评价
B.学生之间的互评
[让学生学会自评、互评,学会学习和自我教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者。教师的观念要适应时代需求,不应以‘‘成人化”的眼光去要求学生,以“成人化”的标准来衡量学生,要鼓励学生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勇于尝试。]
3.请机器猫为大家颁奖
[做到首尾呼应,再一次地将学生带入创设的童话情境,提高了他们的对上美术课的兴趣]
4.总结延伸
鼓励学生回家后与父母家人共同装裱自己的作品,装饰自己可爱的家。
[学会创新与探究,学会让自己的东西变得实用、生活美化起来。又增进了亲情。]
美术说课稿 篇4
教材分析: 《我画的海洋怪兽》是苏教版实验教科书中第
十 册,第 13 课的内容,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四个学习领域的划分为依据,本课隶属于 造型表现 这一学习领域。本课的教学内容对孩子们来说是一顿丰富且诱人的知识盛宴,能够从各个角度满足孩子对 海洋 的兴趣, 体验 美术 的快乐,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因此我把教材进行了重新的整合与取舍,准备向孩子们展示一节最贴近生活的美术课。
学情分析:被高楼、电视、网络所包围的 五 年级学生,常常会忽略 造型 之美。没有美的感染则无法引起创作的激情,可是 五 年级的学生对 海洋 的了解早己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对于 造型表现 的方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我紧密联系 生活 ,结合 实际 ,唤醒孩子对美术的感受能力,为本课作铺垫。
基于以上分析,我深挖教材,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大量的海洋生物,了解更多的海洋知识和海洋生物的特征。
2技能目标:抓住一个海洋怪兽的特征,用适合的表
现方法将想象中的海洋怪兽表现出来。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更多的海洋生物,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提高对海洋生物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在确定目标的基础上我将本课的
教学重点确定为 :通过欣赏大量的海洋生物图片,了解海洋生物的特征。
难点为:如何准确抓住一个海洋怪兽的特征,并很好地表现出来。
本课的教法我准备以情境教学法、演示法为主,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评价,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热情。
本课的学法我打算遵循:学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学”。
教学过程:
1.视频导入,引出课题。
以 海洋生物的纪录片 作为引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提出问题:1. 这些海洋生物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从而引出本课的课眼,并板书: 《我画的海洋怪兽》。真正做到课、伊始,趣、亦生。
2.欣赏图片,引发启导
运用多媒体展示几种有特点的海洋生物,并引导学生欣
赏,分析这些海洋生物的外形特点、色彩与不同之处,并说一说你见到过哪些比较特别的海洋生物,说一说它的特点?
3.自主探究,明确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提倡的一种学习方法,所以这一环节,我先用鼓励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学习精神,接下来,引导学生欣赏课本的范作,并鼓励学生分小组相互交流:课本上是如何表现海洋怪兽的,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并说说你想象的海洋怪兽是什么样的?
此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大师的作品和其他同学的作品,缓解孩子畏难的情绪。在美术课上对名画进行欣赏,带领孩子一起进步,也拓展了孩子的艺术视野和欣赏能力。
4.大胆创作,培养能力
我让学生运用喜欢的绘画制作工具,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一幅海洋怪兽。
(欣赏了这么多作品,我们也来当一回,“小设计师”吧!并强调作业的注意事项。教师让学生在课堂里进入积极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设计各种学习任务,让学生有事可做。第二次作业也是本课的重点之一,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
5.展示评价,培养情趣
每组派代表上台介绍自己组的最佳作品,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制作经验,并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看法。
(教学评价 : 1.学生自评:运用了什么材料? 设计的灵感是什么?你觉得还有哪些欠缺的地方?
2.学生互评:说说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这幅作品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让它变的更美?
3.教师评价:在教师评价的过程中,多鼓励,少批评。强化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的功能。)
6.课堂小结,扩展延伸
我设计了这堂课的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让学生学会从创作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扩展延伸的空间,每组按照自己所画的海洋怪兽,分角色编一段童话故事,讲给其它组的同学听。
板书设计与媒体应用
课题:我画的海洋怪兽
制作方法、过程
作品展示区
说媒体的使用: 本课的课件是常见的PPT演示文稿,虽然简单,但几个环节的运用恰到好处。如:展示图片时、学生作业时音
乐的播放,渲染气氛,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您的聆听!(鞠躬)
1. 在写的过程中,不一定要说,第一步是说教材,第二步是说学情什么的,自然一点!
2. 写重难点时,一定要仔细想,评委听的就是重难点和教学设计,开头和结尾四个。如果实在想不到,把它发给你的复印资料中有一段教师建议中的文字就是重点,抄一下就OK!
3. 中间空的部分,根据自己的说课内容,做填空题!
4. 写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注意结合学生生活。现在的美术课一般都布置两次作业。如果只知道套用的话,想拿高分,有点困难。
5. 说课完后,他会提问几个问题,要有心理准备!
注意事项:
1. 写说课稿时,最好用铅笔和橡皮,便于涂改,而且书写的速度比较快。
2. 不要出现划掉的,涂改的地方,用橡皮擦掉不对的文字和错字。
3. 自己不知道怎么读的字或者不确定怎么读的字,千万不要写上去。(我说课就读错了一个字)。
美术说课稿 篇5
各位评为老师好:
今天我说的是浙美版第五册第2 课《我们爱劳动》根据说课的要求,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准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部分进行说科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属于“造型、表现’的内容。按课标的要求,初步认识形,色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通过本课的教学,要着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生活中的人物动态千变万化,在劳动时则会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动作。本课通过对不同的劳动的认识,逐步对其解析,了解劳作时的基本动态、让人感受到劳动时的动态美等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基于对教材的分析,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操作目标: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
本课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和创造力活跃,而且该年龄段的学生有一定的美术基础,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得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
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
课前准备
前人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堂课可否成功的实施成功美术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准备美术的工具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
(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
(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
二、教法学法
都说好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我在教学上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实践炒作为主线”的教育思想,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将采用情景创设法,观察比较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式引导教学法为主,结合学生的心理,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交替使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学法上,我本着活动性,自主性的原则,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空间,并放手学生主动探究,小组合作,让学生用讨论、观察,思考,比较等学习方法,来体验学习的乐趣。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会全方位渗透到教学程序中。
三、教学过程
课程标准提出: “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是学生思维流畅性、灵活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并重视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功的能力”因此,必须精心设计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看,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促进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创新意思,培养个性。
为了优化教学过程,体现学科教学的特点,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情境引入。
教师用课件播放《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展示秋天辛勤农民伯伯在田里收割、背谷子的的画面。启发学生:你们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劳动?需要使用哪些工具? 当时的心情怎样?请学生回忆并交流。让学生对劳动产生兴趣,为学生下一环节学习做铺垫。并引出了课题。(板书我们爱劳动)
2.师生探究,扩散思维
接着展示一段视频是关于教师本人在家抹地板的内容,通过这段视屏让学生也感受到老师也是热爱劳动的,并且能体现劳动特征和动态的特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请同学到讲台前模仿一种劳动的动作,让学生来猜猜他在干什么活。
教师总结:人在劳动时产生了有规律、有节奏的优美动态。
教师设问:人在劳动时身体的各个部位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学生体验:小组内同学表演一个动作,其他同学观察并用动态线表现人物动作。
比如一个小组的活动:
一个学生来模仿晒鱼干的动作。
观察:这位同学在晒鱼干的时候,他的身体有哪些变化?
头怎样变化?(看鱼干。)
身体怎样变化?(有点弯曲。)
手怎样变化?(一只拿着筐一只拿着鱼。)
脚如何变化?(前后分开了。)
小组成员用简笔画画出人的基本动态,把握动态线。
展示教师利用课件演示人体劳动时的动作和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平衡关系。并欣赏米勒的《拾穗》不仅让学生分析人物的动态,也让学生欣赏、交流整个劳作场景的美感。
教师在学生讨论分析后予以总结各项劳动都有各自的运动规律,身体各部分之间为保持平衡也会发生相关动态。因此,在劳动时常产生最典型和最美丽的动作瞬间。许多画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
3.注重动态,感受劳动美
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已经能够理解劳动中的动态美,和平衡关系。劳动的环境也能达到画面传神的效果。在这一环节我在屏幕上,滚动着同龄人的作品,请学生尝试练习一张关于大扫除的作品,也可以是其他的劳动场景。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造型美观。在创作的过程中,并播放《劳动最光荣》营造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在优美欢快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并体验在课堂中所带来的乐趣。在学生创作中,遇到各种问题,我会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解决问题,进行更好的创作。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
4.激发潜能,表现评价。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完成作品后评价以劳动中动态为最基本的标准,兼顾劳动场景。我在这个教学中采用(1)学生互评(2)小组互评 在这基础上在做教师的点评,肯定表扬一些好的作品,对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充分尊重学生的创作成果。此环节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作品的展示,让学生感受生活需要美,美需要人们去创造的道理。
5.总结归纳,课后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在课将结束时注重课上的总结,和课后的延伸。如:这堂课同学们的表现的让老师很满意,同学们是个勤劳的孩子。多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让爸爸妈妈也知道我们的同学是不仅聪明,而且爱劳动。通过课程,达到了学生在情操上的教育,这就是美育的目的。
五、板书设计
美术课的板书设计必须体现美术学科的特点:文字表述不宜过多,设计要简明概括,图文并茂。
我们爱劳动
头
身体
劳动动态 手
脚
劳动场景
总之,本课的设计,我从美术课程课标入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力求做到:导课“趣”
授课“活”创作“新,结课“巧”。 我的说课完毕,结束
【关于美术说课稿模板五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