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2021-06-04 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学习课标析教材】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五组中的一篇课文。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情节改写而成。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诸葛亮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本文浓墨重彩的人物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在与周瑜的智斗中,诸葛亮冷静从容,显现了大家风范。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本班实际情况,我运用课改理念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识记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把握课标议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读书探究为主线的原则,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1、合作学习法:

  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有利于师生、生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主动地获取新知。

  2、扶放教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教学时,我通过“扶”让学生掌握知识和学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在“放”中了解学情,做到“以学定教”,在“学会”的同时又“会学”。

  3、体验学习法:

  学习不仅要用脑子想,还要用眼睛看,耳朵听,用嘴说话,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培养能力谈学法】

  1、学会自主求知:

  只有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才能保证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很多,在重点内容的理解上,更注重自主探究,自主参与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学会交流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在课堂中,让学生充分的发表见解,既有兴趣,也提高能力。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体现课标说程序】

  本课共安排六个环节。

  一、课前准备

  1、让感兴趣的同学读一读关于《三国演义》的书,欣赏一些电影、电视,初步感知三国故事。

  2、师生共同搜集一些三国时期的资料,充实学生的知识,为学文打下基础。

  二、交流资料,疏通障碍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和读书,看电影、电视后的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说,调动起他们学习、探究的积极性。

  2、老师适机补充,并在黑板上板画三国魏、蜀、吴对峙的草图,让学生感性了解三国演义的一些情况,扫除一些障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比较长,但还是要留相当的时间给学生充分的读,形式可以是多样,自读、齐读、小组间互读、评读等。

  2、理清脉络,找出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在学生头脑里留下一个清晰的故事梗概,也为复述课外埋下铺垫。

  四、合作探究,挖掘内涵

  课文的层次理清后,就要着重引导学生探究课文深一层的内涵了,这个环节,我拟用小组合作、师生合作的形式,共同探讨完成,主要探讨以下几个在本文中提纲挈领的问题。

  1、周瑜为什么让诸葛亮造十万支箭?

  2、诸葛亮为什么会轻松的答应周瑜的要求,并自愿下军令状?

  3、诸葛亮是怎样借箭成功的?

  4、从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充分地读,充分地想,在交流的过程中,也可以不拘一格地进行观点阐述、补充、辩解、甚至是辩论,在这个环节中,老师要全力当好学生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适时的点拨,适机的补充,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尤其是对第三、四题更要挖掘好课文中藏而不露的内容。

  五、复述课文

  通过以上几个环节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复述课文则是学生学习课文的一个小结,更是一个拓展。在复述课文这个环节,鼓励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补充自己个性化的观点与评论。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复述,如讲个故事和同学合作来演一演这个故事等。

  六、课后延伸

  学习课文后,学生对古典文学可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后自己阅读一些名著,在晨会课或班会课时开设一个故事会或读书会,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激励他们的阅读行为。

  【板书设计】

  19、草船借箭

  诸葛亮:欣然接受

  下军令状

  做好准备神机妙算

  雾里借箭

  如数交付

  周瑜:“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忌妒。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地位:

  我的信念是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散文,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主要是讴歌理想,阐述信念,论说人生修养,并能贴近生活,容易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本单元还要练习朗读,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我的信念》作者是玛丽·居里,这是作者在晚年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信念的抒写。从作者的工作、生活、事业、名利、人际关系、业余爱好及科学趣味中可以读出崇高,可以领悟伟大的成就、杰出的贡献是从何处而来。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学习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及富有哲理性句子”,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是:

  ①品味文章中语言的优美性。

  ②学习课文中朴实的语言及表达语言的生动性。

  ③进一步了解居里夫人及她取得的成就。

  3﹑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而确定的。至于教学难点则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言的,是学生经过复习还存有疑问和理解还比较困难的地方。根据这些我确定本篇文章的:

  ①教学重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使学生学会欣赏散文的语言美。

  ②教学难点:理解富有哲理性句子。

  二﹑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㈠ 教法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的基本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本节课突出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如听说读的训练渗透于课堂的各个环节中。最能突出说的训练集中体现在学生自由发言、自主探究的环节中。具体做法如下:

  1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

  2自主探究法—学生自主找资料实践,了解课文。

  3讨论法—几个同学组成一组讨论本篇文章的写作特点。

  4点拨法—通过老师提问时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我认为,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调动同学们的课堂积极性,使同学们积极动脑学会语言的表达技巧及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因此, 我多采用小组讨论和点拨等方法。

  ㈡ 教学手段

  为了使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达到使同学们能够更加体会文章中语言的优美性,所以我决定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进行全程教学。

  ㈢ 说学法

  《师说》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加强学法的指导尤为重要。

  1﹑我采用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在讨论中思维的到拓展,更加理解文章的含义。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3 ﹑提倡“笔记式”学习方法,让学生把文章中优美的句子都记录下来。

  四﹑说教学过程(说教序)

  1﹑导入新课

  采用提问的方法问同学们知道不知道镭是怎么发现的?想了解居里夫人吗?再讲一下居里夫人的成就,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之后与大家打开书共同学习课文。

  2﹑检查预习

  3﹑朗读课文找几个同学大声朗读课文。

  4﹑讨论研究:

  ①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这一问题意在通过占有文本材料,把握居里夫人的坚韧不拔,充满自信,淡薄名利,献身科学的精神。

  ②小组讨论:假如你是玛丽·居里,发现镭元素后,你会怎样做?你又怎样看待居里夫人放弃了“申请专利”呢?希望同学们实话实说!

  5、说板书

  我的信念

  居里夫人

  工作态度 环境需求 理想信念

  (集中目标 树立信心 坚忍不拔 ) (保持安静 追求自由 珍惜时间) (探讨真理 不求财富 沉醉科学)

  实现理想

  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一目了然的'把握课文的重点难点,一看板书就能回忆起课文的内容,另外, 板书文字简练,但不单调,体现了艺术性。

  五、说教材的理论依据:

  教师教学观念和基本素养

  我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是基于本学科的特点及新课标的要求而设计的。在本文中,使学生通过讨论探究等方法更好的把握学习重点和难点,并注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轴”的”三主式””育人为本”的理念的发挥。

  我上课的创新点是在整节课的各个环节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只起到开发课程资源,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的作用。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讲读课文。《宝葫芦的秘密》是一篇童话故事,选自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中一小部分。本文讲述了宝葫芦的主人王葆在得到宝葫芦之前,如何经常听奶奶讲许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得到宝葫芦的人都“过上了好日子”“要什么有什么”“幸福极了”,于是王葆开始联系自己,非常希望自己也有这么一个宝葫芦,为自己排忧解难,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对于课外阅读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量,相信很多同学有读过《宝葫芦的秘密》。对于本文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妖、矩”等8个生字,会写“介、绍”等1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介绍、神仙、妖怪、每逢、规矩、劈面”等词语。

  2.自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奇妙。

  3.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奇妙。

  教学难点: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四、说教法、学法

  1.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开放性阅读理解,而不是想着怎样将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文本的理解统一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

  2.学生充分自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谈感受、体会以及对文本的理解,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看,这是什么?对,一个葫芦,它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葫芦,它可是有故事的宝葫芦。

  2.今天,我们来学习《宝葫芦的秘密》。学生齐读课题“宝葫芦的秘密”。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阅读到的关于《宝葫芦的秘密》的故事,谈谈自己对宝葫芦的感知。

  3.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二)深入理解,探讨故事

  细读课文第一部分(1-4自然段)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第一部分,想想张天翼笔下的宝葫芦的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有关句子,并想一想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4.教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

  教师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①“我姓王,叫王葆。”

  为什么不说“我叫王葆”?

  (这样说,比较正式,有仪式感。)

  ②“可是我要声明,我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我和你们一样,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

  为什么说王葆说“我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

  (因为他和宝葫芦有故事,是传说中的那种宝葫芦和王葆发生过一些故事。)

  学习第二部分: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4-19自然段)

  1.“至于宝葫芦的故事,那我从小就知道了。那是我奶奶讲给我听的。”

  奶奶给“我”讲了哪些故事?(都是宝葫芦的故事)

  2.“奶奶每次讲的都不一样。上次讲的是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下次讲的是李四出去远足旅行,一游游到了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王五呢,他因为是一个好孩子,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所以得到了一个宝葫芦。至于赵六得的一个宝葫芦——那是掘地掘出来的。”

  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李四希望有一条大花狗,马上就冒出那么一条——冲着他摇尾巴,舔他的手。

  (1)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怎么样?(非常奇妙)

  怎么奇妙了?

  指导朗读第二部分:带着幸福、快乐的的语气读出宝葫芦的神奇。

  (2)奶奶给我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有很多,你能否选择其中一个,根据已有的内容创编一下,讲给同学们听?

  学生分组讲故事,选代表上台讲给全班同学听。注意:可以补充课文中没有的空白,发挥想象,大胆编创。

  3.王葆非常想得到一个宝葫芦,为什么?

  (因为听了这么多宝葫芦的故事,每个得到宝葫芦的人都“幸福极了”“过上了好日子”“要什么有什么”)

  (板书:宝葫芦使人们 幸福极了 过上了好日子 要什么有什么)

  4.“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我该要些什么?”

  是啊,王葆,要宝葫芦最想做什么呢?

  学习第三部分:

  读读课文20-21自然段,圈画出王葆要宝葫芦的目的是做哪些事?

  (1)帮助王葆列式子,学数学:“我有几次对着一道算术题发愣,不知道要怎么样列式子,就由‘8’字想到了宝葫芦——假如我有这么一个,那可就省心了。”

  从这段可以看出,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数学不好,不爱动脑筋的孩子)(板书:王葆:数学不好,不爱动脑筋的孩子)

  (2)帮助向日葵长高:“那,我得要一棵最好最好的向日葵,长得不能再棒的向日葵。”

  从这儿可以看出,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好胜心很强,凡事比别人要好)(板书:好胜心很强,凡事比别人要好)

  指导朗读:读读第三部分,读出王葆对宝葫芦的渴求,对生活的向往。

  (三)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文具体写了王葆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自己也想要个宝葫芦。童话的故事好奇妙呀!

  2.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把宝葫芦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六、说板书设计

  25《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宝葫芦使人们:幸福极了 过上了好日子 要什么有什么

  王葆:数学不好,不爱动脑筋的孩子

  好胜心很强,凡事比别人要好

说课稿 篇4

  一、说理念

  高中生,其心理特点是处于发展成熟期,思维特点是处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期,而这节课刚好是高二化学必修教材中的第三章铁和铁的化合物中的专题课,因此,设计这节课意在着重培养学生的各种席位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及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思考的习惯,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观察和理解生活中的问题。在设计这节课是,通过大量的实际例子来引导学生思考,并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让学生人人参与,正确分析各种现象,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二、说教材

  铁,是已经发现的金属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的化合物也是我们生产生活中最普遍的物质,这一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教学大纲的重点,还是每年高考的重点,在这节课中,其难点在于对铁及其铁的化合物化学性质的应用,因此掌握这节课就是要掌握这些重点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掌握铁及其铁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他们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充分利用学生已学的知识和经验,如钠、镁、铝等金属的认识和应用,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人人参与,主动学习和思考,使他们将获得的知识在问题中得到应用。

  3、情感与创新,通过问题的讨论、交流和探索,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对知识的迁移转化能力,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四、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实例引导”的教学反复市,以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来导入新课,层层深入,不断地让学生的思想活跃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铁和铁的化合物的物性和化性完整地被体现出来。同时,我采用“反馈教学”的方式,设计大量的练习,不断反馈学生掌握所授知识情况,让学生主动思考和理解,发挥其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样也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在这种教学过程中,结合互动,调动气氛,发挥学生主题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真正做到“两个主体”的效果,体现现代教学的思想。

  五、说学法

  在设计这节课时,注重的是指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又表及里,又浅入深,使他们能更形象深刻地接受新的知识并得到应用,使他们听得明白,思考透彻,说得清楚,写得明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考题,测试其获得知识的速率和效果,学生可以首先跟着我的脚步走,接受我的灌输,然后在练习中体现出来。

  六、说教学过程

  1、引入课题,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系统得联系前后知识,顺着学生想知道新课题的内容的心理来引入。

  2、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划分清楚,让学生有个心理准备,将难点变简单,掌握重点。

  (1)铁的化学性质,同不同的反应物反应,条件和产物都不同。

  (2)铁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同铁单质的比较,不同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也不同,且抓住铁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变,采用课堂实验的形式。

  (3)不同家台的铁离子的检验

  这些情况应该明确地提出概念,分析性质变化的过程,在里的同时,要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通过讨论可以更好地巩固和应用。

  3、设计课堂练习及课后练习,增加课堂互动性,反馈教学信息,真正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使学生能在课堂上掌握重点,理解难点,各种能力也得到发展。

  总之,这节课我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思维特点,运用实例引入和反馈教学及其他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本着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创新性思维,综合应用能力的宗旨,设计该教学方案,我想,通过本节课,100%的学生都能充分掌握所授知识。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中国古代壁画》是一堂以欣赏为主的美术课,课本选取了三种具有代表的壁画形式:墓室、洞窟和寺观壁画进行讲解,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壁画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一、墓室壁画部分我们选取了北齐《仪卫出行》和本地特有的《中江塔梁子墓葬》和《柑桔梁子东汉崖墓》两处介绍,这样使得美术知识和本地的资源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二、洞窟壁画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伎乐图之反弹琵琶》详细讲解,并结合以前所学内容分析唐朝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三、寺观壁画部分选取了永乐宫的壁画。最主要介绍了元代壁画艺术的最高典范《朝元图》。

  二、说教学

  教学目的: 1、通过壁画这样的绘画形式,了解壁画艺术发展的悠久历史和当时社会经济文化以审美意识。

  2、通过作品使学生了解、欣赏中国古代壁画精湛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以及独特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中国汉、唐、元各时期各地壁画的特色、比较各种表现技巧的异同。

  三、说教法

  针对本课的特点,依据“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对学生分组进行导学,并采取精讲深化、分析综合、设疑辩论等教学方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四、说学法

  引导学生了解汉、唐、元各时期壁画特点,并分析其特点形成的原因,让学生学会分析美术作品的方法,并充分利用自学、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五、说教学构思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一些精美的壁画图片,导人新课,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了解壁画的概念:装饰壁面的画。包括用绘制、雕塑及其他造型或工艺手段,在天然或人工壁面(主要是建筑物内外表面)上制作的画。

  (二)讲授新课

  1古代墓室壁画:

  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北齐的《仪卫出行》,了解其创作背景。然后让学生列举本地相似的艺术作品,从而引出本地的塔梁子墓葬、柑桔梁子东汉崖墓墓室壁画艺术。这样很好的和当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了,增强了艺术的真实性,也让学生明白艺术创作很多是具有实用性和再现性的。

  2.中国古代洞窟壁画:

  播放《飞天舞》的相关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出示《伎乐图之反弹琵琶》让学生明白很多现代艺术创作来自于古代的绘画作品。并通过以其它时代艺术形象比较分析知道唐朝艺术表现形式的独特性(以胖为美),从而知道艺术作品是时代的反映这一要素。

  3.中国古代寺观壁画:

  出示永乐宫的壁画《朝元图》,让学生观察画中人物形象和背景。并结合前面汉唐两代的作品一起分析,知道永乐宫壁画继承了唐、宋以来优秀的绘画技法,又融汇了元代的绘画特点形成了永乐宫壁画的可贵风格,成为元代寺观壁画中最为引人的一章,从而让学生明白艺术创作不仅有独特性还有传承性和融合性。

  (三)课堂小结

  艺术创作具有实用性、再现性、传承性和融和性,能反映各时代的历史风貌,是了解历史的重要资料。

  六、说板书设计

  讲完课后可以让学生设计板书,或者教师自己设计如下:略

  七、说问题设计

  教师可以依据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从而更好的掌握知识。

  八、说教学手段

说课稿 篇6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梅兰芳学艺》。下面我从教材、教法、教法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说明:这篇课文讲的是梅兰芳小时侯拜师学艺,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课文共3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这段中的重点句是“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这句话是讲梅兰芳持之以恒地练眼神,不怕吃苦。尤其是“紧盯”和“注视”这两个词语要指导学生读好,体会梅兰芳练功的刻苦。

  教学方法:根据低年级学生和课文的特点,我准备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

  教学设计:首先,我用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团花图案作背景,再辅以梅兰芳的头像做成课件出示,一开课,就营造出浓浓的民族味道,为学生了解京剧作了铺垫。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梅兰芳是世界著名的京剧大师”。当学生就该句质疑“京剧大师”时,可放一段梅派的代表作品《贵妃醉酒》选段,让学生在声相资料中,对京剧有个感性的认识,特别是对演员的眼神功夫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时就可追问学生;这么传神的眼睛要花怎样的苦功夫才能练出来。学生自然就会到书中去找寻答案。这就抓住了课文的重点句“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这样就可通过自由练读、指名读、赛读、范读等方法指导学生读懂、读好这个重点句子。特别要提醒学生的是梅兰芳练眼神看的物体都是运动的,所以就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看,因而句中用了“紧盯”和“注视”这两词,非常准确。让学生体会用词要准确。

  日子一长,梅兰芳的眼睛灵活起来,会说话了。“那么他以前的眼睛是怎样的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通过前后不同眼神的对比,使学生感悟到只要肯吃苦,就能获得成功,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后,有所得,有收获。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最后,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再分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齐读,进而使学生达到熟读成诵的境界。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小节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学好本节课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迁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已经具备了观察、比较的意识,并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了面积及面积单位,会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面积,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三、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小组协作法、观察法和发现法三种方法。

  由于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尽量运用直观教具、学具、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尽量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归纳,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启发者、引路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教学流程设计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下午学校安排咱们班的同学给教学楼前的两块草坪浇水,(课件出示两块草坪)老师准备分成男女两组,请你们自己选择。教师鼓励男生承担较大块的草坪,究竟哪块草坪大呢?(男女生争执不休)怎样比较草坪的大小呢?从而得出要比较草坪的面积。(适时提问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进一步引导如何比较面积大小?你有哪些方法?(重叠、数面积单位)对于面积较大的草坪这两种方法又太麻烦。从而引出本课主题: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通过真实情景的创设,自然地引出了本课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主题的思考,引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为学习新知丰富了情趣,为下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二)观察发现,猜一猜

  课件出示四幅图片(背后画有一平方厘米的小方格),大小关系为①长相同,宽不同;②宽相同,长不同;③长宽都不同。请学生根据小方格的提示回答三副图的面积,并结合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观察猜想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当学生得出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系之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求证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数量关系。

  观察课件上的三幅图片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教师板书:

  长(厘米) 宽(厘米) 小方格个数 面积(平方厘米)

  8 54040

  8 64848

  7 64242

  10 33030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每排的个数(长所包含的个数)×排数(宽所包含的个数)=总个数(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通过观察初步发现:长与宽的乘积正好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三)自主探究,验一验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已知长、宽的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先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长方形的面积,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情况教师择机板书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并介绍字母公式S=a×b

  【在验证归纳过程中,做到了学生人人参与教学,每个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际验证并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这里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四)灵活应用,迁移方法

  在推导正方形面积公式时,没有把它作为例题来教学,而是在练习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时,把一个长8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渐变成长6分米、宽6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迁移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即长和宽相等时,就变成了边长×边长,从而总结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五)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有了明确认识以后,让学生自己解决课前提出的选草坪的问题。安排相应的练习题,练习题的设计由易到难,采用闯关游戏的方式进行,最后出示有一定难度的综合拓展题目作为作业,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期待下一课的到来。

  在这节课上,我主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实验—发现—验证-归纳总结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测量、猜测、验证、想像等过程,在合作探究中归纳总结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学具操作和课件演示,吸引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理解数学知识,积累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和成功,从而形成丰富的数学体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汇编七篇】相关文章:

1.【实用】说课稿模板汇编七篇

2.【实用】说课稿模板汇编七篇

3.实用的说课稿汇编七篇

4.实用的说课稿汇编七篇

5.实用的说课稿模板七篇

6.实用的说课稿模板七篇

7.【实用】说课稿汇编七篇

8.【实用】说课稿模板七篇

上一篇:小学说课稿 下一篇:美术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