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2021-06-01 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八年级第六单元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二课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设计思路。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是初中最为完整的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既本节教材总体来说难度不大,许多知识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同时也能使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相关的化学问题,提高科学素养水平。因此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说出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2、通过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研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4、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5、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成功或者失败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

  2、初步独立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体验化学实验的方法的科学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2、体验探究成功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持续不断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4、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

  教学重点难点

  1、二氧化碳的制取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3、书写制取二氧化碳及其性质的化学方程式

  二、说教法

  1、学情分析:二氧化碳是学生熟悉的物质,但学生还不能系统的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所起的众多重要作用,所以本节课要引导学生在更高、更深的层次上系统的认识二氧化碳。

  2、教法的选择

  我在教学设计中不仅注重了学科知识的获取,更注重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中多次采用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多媒体演示、网络搜索、知识竞赛、互动教学等多样化形式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科学思维方法、表达和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交流意识与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将一些枯燥和晦涩难懂的问题寓教育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中,高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注入了精神动力。对实验现象及生活现象的分析能做到由浅入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学法上重在指导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一般途径,所以我在课的设计中注重指导学生:听――听得明白、思――敢思会思、说――表达完整、观――观察仔细、议――学会交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难易不同的问题,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均得到最大的收获。

  四、说教学实施

  我将本节课内容分为四大环节来进行

  (一)导入新课(3分钟)

  新奇适当的导入是保证学生良好学习气氛形成的重要方法。在这个环节我发挥多媒体和网络的优势,搜集了多副关于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图片和有关“屠狗洞”的小故事视频录像等,从中暗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从而也激起学生学习的渴望。

  (二)二氧化碳的制法(17分钟)

  本环节我改变了以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的一问一答模式,我认为那不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所以我在学生学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基础上大胆的放手,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仪器和药品,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出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之后,亲自动手随意选择可行的药品进行实验探究,初步按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得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装置、药品以及收集方法。再通过各小组辩论的形式得出最好的方案。

  在学生交流出各种实验装置时,教师组织学生针对每种装置的优缺点进行评价,采用灵活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电脑上操作把一些基本元件(仪器)通过简单的拖动组合成一套套实验装置,从中选择出最好的供实验所用。

  而药品的得一般很少小组能够说出完整的理由,我们可以相互取长补短,最终通过3组小实验得出结论:(1)大理石和稀硫酸(2)大理石和稀盐酸(3)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

  我设计本环节的根本意图很明显,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三)二氧化碳的性质(18分钟)

  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不易产生探究冲动。尤其本环节实验比较多,老师说一个学生做一个,重复多遍同样的小环节就显得本节课了无生机。为此我特意设计了一个角色扮演的活动情景:让学生扮演成一名医生,需要探究的解决的问题(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哪些)就是一个急症病人。通过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努力,让学生在一种快乐、新奇的感受中找到解决病症的药方(即正确结论)。我将这一步分为疑难杂症—专家坐诊——把脉问药—药到病除四个小环节来进行。

  1、疑难杂症(4分钟)

  同学们非常熟悉碳酸饮料,我就以探究碳酸饮料为活动线,以获得二氧化碳性质(物理性质或者化学性质)为知识主线,将二氧化碳的性质等知识搭上了趣味、愉悦、竞争的载体,再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用途的图片以及有关信息资料或者小故事等,让学生以最快最准确的方式理解问题,为后面的猜想及探究方向做好了准备---即科学探究的提出问题阶段。

  (意图)培养学生从身边事物发现化学问题,增强探究的意识。

  2、专家坐诊(4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每个小医生都提出一个相对的药方,这样可以放飞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多做假设,多做猜想,同时多提出探究的实验方案——做出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

  通过交流活动,使学生在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的探究方案的过程中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的角度改进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克服原先独立探究方案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意义的完整建构。

  3、把脉问药(8分钟)

  专家坐诊的结果造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形式。如何让学生统一思想,还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呢,实验是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实验,来推断自己的药方是否准确——实验验证阶段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学会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4、药到病除(2分钟)

  通过专家坐诊的良好互动及把脉问药的实验探究,学生得出了正确的药方,通过交流归纳总结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交流反思得出结论。

  这种设计方法打破了以往教材沿袭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或者化学性质一条一条往下验证,而我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各种各样的性质,最后让学生将所获得的性质分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类。学生真正参与了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

  (四)二氧化碳的用途(5分钟)

  生产生活实践中二氧化碳的用途非常多,没有必要当做重点给同学们讲解,我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各抒己见,然后同学之间相互补充。教师最后以拓展升华的形式对同学们进行检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化学的紧密关系,知道二氧化碳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于人类,又会因“温室效应”的加剧而给人类带来灾难,体会到性质决定用途。所以利用好、控制好二氧化碳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小结

  最后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以自由发言的形式完成,畅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2分钟)

  结束语

  本节课按照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教学宗旨,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达成展开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得到很大提高。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美学家说,如果我们能多听听脚下土地的意愿,我们就会理解自然与美是何等紧密地融为一体。五年级的音乐学习就是围绕“大自然”这个主题开展的。我所选定的教学内容是第十册五单元“你好!大自然”中的意大利民歌《田野在召唤》。旨在让学生用美的眼睛去观赏大自然,用美好的心灵去体验大自然,用真挚的情感去歌唱、赞美大自然。

  《田野在召唤》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孩子们出发去郊游时的欢乐心情,抒发了少年儿童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曲调中的同音反复和切分音节奏使得音乐欢快跳跃,极富有动感,表现了孩子们在田野中边走边唱、欢声笑语的神情。歌中所唱的“梯里通巴”仿佛是大自然在热情地召唤着小伙伴们“快快来吧”。全曲始终洋溢着一派欢乐的气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验意大利民歌的特点能有感情的演唱并完成二声部合唱。

  2、过程与方法:在魔术、模仿、欣赏、歌唱、表演、创造中引导学生探究。

  3、情感目标:理解人与自然地亲密关系,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并进行艺术处理与加工。

  2、难点:准确唱好二声部合唱。

  四、说教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再获得知识。因此,在活动中,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猜一猜、变一变、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玩一玩、学一学、演一演。调动他们多种感官的参与,为学生提供自我感受、自我表现的机会。

  五、说学法

  根据学生愿意表现自我、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活动能力增强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学法:

  1、用看老师变魔术、自己演魔术、模仿声音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交流互动,升华情感。

  2、用唱歌、创编、表演等艺术形式探究新知。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

  春天虽然来到了很久,可是外面的景象和冬天没什么两样。怎么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氛围呢?我想了很久,哎,我学刘谦,用变魔术的方法,变出漫天的绿叶,变出许多小花、小草,同学们不就仿佛置身于田野之中了吗?教学设计从激发学生的兴趣手,为学习歌曲打下基础,也体现音乐课应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

  2、欣赏《田野在召唤》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地域的田野风景图片,给学生提供不同感观的刺激。欣赏中,要求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及听辨演唱形式,为下一步的二声部合唱埋下伏笔。

  3、探究新知

  从音乐课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哼唱、有节奏的读歌词、模唱旋律等入手,培养孩子基本的学唱能力。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歌唱的欲望,并把这份幸福和喜悦带给每一个学生。二声部合唱是我设计的教学难点。唱跑调、合作不好、声音不均匀,是以往合唱的通病所在。那么我是怎么解决的呢?很简单,用科学的方法,一步一步来,不使蛮劲。首先单独练唱第二个声部,再引导让学生处理好一声部与二声部的衔接,最后轻声、有感情的合唱。如果每学生都能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那么这个设计就是成功的。学生的声音有可能比较稚嫩,不成熟,但是正是这种“不成熟”,蕴含着执著的探索精神。

  4、拓展延伸

  让学生感受着大自然与人的关系,给他们带来了创造的快乐。快乐是产生兴趣的基础,也是知识延伸的动力!

  最后,我会提议:田野是人人喜欢、向往的地方,让我们共同唱起这首歌,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空气,体验快乐吧,出发!

说课稿 篇3

  【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你看见了什么交通工具”,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用英语提问问题“What can you see?”同时引出新的4个交通工具“a plane, a jeep, a boat, a train”并结合单词用“I can see a …”回答所提的问题。再次基础上,拓展到学生生活中看到的事物,灵活运用句型进行操练。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特别是二年级这些刚刚学习英语近两年的学生,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英语的态度。使他们建立起学习英语的自信心;通过单元中的词和基本结构句型的操练,提高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际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英语,满足主体需要,培养创新意识。

  (1)认知目标

  a.能够听、会说、会读单词a plane, a boat, a jeep和a train

  b.能够听懂、会说、会读、句型:What can you see?及其回答I can see a…并能在适当的情景中自由运用。

  c.能够跟录音朗读对话,并能分角色进行表演。

  (2)能力目标

  a.学生能自由替换练习句型,能够在真实语言环境下运用句型。

  b.学生能综合所学内容,根据所提供的情境,进行小组活动,组织对话。

  (3)情感目标

  心理学认为:成功感是人的深层心理需要。使学生从“要我说”“要我学”变成“我要说”“我想试一试”。让学生感受到英语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觉得自己能够用英语进行真实的日常生活对话,从而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功感,自豪感。从根本上培养和保持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4)教学安排

  本单元共安排三课时,我今天所说的是第一课时。

  (5)教学准备

  电子白板课件,图片

  【教法学法】

  1.愉快教学法

  为了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创设良好的英语环境,同时紧扣see这一主题。我通过放大镜看镜下飞机导入课堂,随后设计了聚光灯、拉幕、连线等形式使原本枯燥的单词句型操练变得充满生机。教学中我用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眼神、手势、言语与学生进行交流,用恰当的语言激励学生。创设一种亲和的语言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情景教学法

  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思维的门扉。我在教授单词和句型时,运用电子白板给学生提供了与生活中相贴切的情景,让学生进行真实语境下的交际对话,让学生在声、文、图、象的新情境中去学习巩固,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交际法

  整个课堂上的对话要注重语言的交际性,灵活运用语言。通过电子白板所提供的情境,让学生进行真实的对话,达到真实交际。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教学过程】

  本课我通过复习导入、新课呈现、巩固操练、拓展延伸、教学反馈以及课后作业五个步骤进行设计。教育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新课导入的关键。”“Well begun, half done”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复习导入分两块:

  ① Free talking:先是和学生进行每天都要操练的基本的问候语的问答练习,在此基础上运用What’s this?句型复习第一和第二单元学习的英语单词,同时运用图片复习学过的交通工具bike, bus, car和taxi.

  ② 听一听,唱一唱本单元C部分的英语歌曲“Row,row, row your boat.”这一首优美的英文歌,全班同学在教师的带领下,边边唱边表演,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使学生能自然地进入到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中。

  新课呈现分两部分:

  ① 在前面唱歌曲的基础上,利用电子白板的放大镜功能,让学生上台看一看,教师顺势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 让学生通过观察,学习新单词boat,这样,既紧扣了上一环节唱的歌曲,又紧紧围绕“看”这一主题,对于第二个新单词plane,我运用了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功能,让学生看看,紧紧围绕see这一主题,同时让学生保持新鲜感。为了围绕看这一主题,同时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引出第三个新单词时,我运用了电子白板的拉幕功能,拉出吉普车的尾部,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交通工具。在教室前面三个单词时,教师反复问,同时学生反复听What can you see?句型,为接下来的句型教学打好基础。

  ② 创设相应的情景。前面涉及的都是单词的教学,句型只是让学生反复听,有最直观的印象。在教第四个新单词时,我为学生创设了相应的情景,警察叔叔问小朋友:“What can you see?”小朋友通过放大镜找一找,回答:“I can see a train.”这样,既引出了新单词train的教学, 又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本节课的句型“What can you see?” 及其回答“I can see a …”

  巩固操练分四部分:

  ① 读一读,利用电子白板,让学生跟着电脑读一读单词,要求学生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② 做一做,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如何让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是教师始终要考虑的问题。为此,我利用电子白板的钢笔设计了让学生上台把单词和图片匹配的练习,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③ 练一练,前面都是针对单词进行的练习,接下就是操练句型。利用电子白板的容器功能,让学生来点一点,练一练。

  ④ 演一演,让学生同桌之间自主选择想说的一个单词,让上台自己操作电脑,在电子白板上点击自己要说的图片,并把它表演出来。

  拓展延伸分两部分:

  1.在电子白板上出示铅笔盒的图片,问学生在铅笔盒里看见了什么。然后过渡到在课桌上看见了什么。

  2.拓展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问学生在教室里你能看见什么?学生用“I can see …”回答问题。

  教学反馈部分:

  利用电子白板,让学生做一做听录音,排序号的题目,及时反馈所学内容,让其中一个同学利用电子白板的钢笔功能上台做,其他学生在下面独立完成,做好教师当场批阅,反馈。

  布置课后作业部分:

  让学生课后与同学把生活中所看到的事物用所学句型练一练。

  【教学总结】

  这节课不论是新知识的呈现,还是单词和句型的操练形式,都能紧紧地抓住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用,提高了课堂实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充分让学生主体参与、情景体验、游戏巩固,是一定能圆满实现课堂教学任务的。

说课稿 篇4

  教材分析:

  《母鸡》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作者对母鸡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作者对母鸡的讨厌;后半部分写了对母鸡的尊敬和赞颂。本文的语言直白自然,通俗易懂,京味浓厚,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好课文。

  综观整组教材,四篇课文是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的,编排意图一是要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动物的可敬、可爱,二是要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体会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根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征,我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为: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这同时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这同时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读自悟和理解感受方面的学习能力,本文内容浅显而且贴近学生生活,再加上语言风格上的独特魅力,所以我认为学生会很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主题,只是在揣摩写作特点时会感觉比较难,需要教师加以适当点拨、引导。

  教学方法:

  全国小理会理事长崔峦指出: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以此为指导思想,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质疑引读法、朗读感悟法、图文对照法、读写结合法、对比发现法等。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按导语要求预习,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分三大板块进行:联系生活,质疑导入——读书交流,学语习文——读写结合,迁移提升

  一、联系生活,质疑导入。

  同学们,生活中你最讨厌什么?(板书:讨厌)

  同学们,生活中你最不敢讨厌什么?(板书:不敢讨厌)

  有一种动物,在著名作家老舍的眼中,原本是讨厌的,可后来,他非但不敢讨厌,反而变得十分尊敬、热情赞颂起来了,这是什么动物呢?(学生试猜,之后,教师板书课题:母鸡)

  是什么原因让老舍先生对母鸡的态度发生了这么个180度的大拐弯呢?让我们静下心来,到文中去找答案吧!

  这一板块中,我让学生联系生活,走近作者,带着疑问,走进文本,这是比较可行的开课方式。

  二、读书交流,学语习文

  1、初读,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理解“如怨如诉”等难点词的意思。

  (2)课文哪些段落是写讨厌母鸡的?哪些段落是写不敢讨厌母鸡的?那么,第四自然段是写什么的呢?起什么作用呢?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主要就是为了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对文章的结构做到心中有数。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对学生的预习情况给出一个积极、合理的评价,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细读,悟情悟理。

  (1)默读1-3自然段,思考:作者讨厌母鸡的理由有哪些?(相机板书:叫、欺、狂。)然后进行趣味朗读。

  我一向讨厌母鸡。(哦,为什么?)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再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哎呀,烦不烦哪!)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嗯,真够讨厌!)

  (2)默读5-8自然段,思考:作者不敢讨厌母鸡的理由有哪些?让学生读书、思考并在课文5-8自然段的最后写一句话批注:好一只________的母鸡!之后,让学生汇报交流,相机板书: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然后,欣赏母鸡图片,酝酿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同学们,其实,刚刚你们说的母鸡的这些优秀品质,文中有一段话作出了高度的概括和评价,那就是——第9自然段。

  (3)齐读第9自然段,讨论:

  你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母鸡的什么情感?并说说你是从哪些关键词中体会到的。

  (相机板书:伟大的鸡母亲,英雄。)

  然后,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练习、展示当堂背诵,并升华主题——伟大的母爱。

  我认为,语文课一定要让每个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静下心来“潜心会本文”,只有“潜心”于文本之中,才会有自己的理解,才会有完整的阅读过程,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源自学生生命的阅读交流,才会有切切实实的阅读能力的提高。

  3、美读,内化语言。

  先让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喜欢的理由,然后采用多种形式指导朗读,例如范读、表演读等,要读出感情,读出“京味”。

  好的语言范本,一旦内化成功,将成为滋养孩子一生的文化母乳。就我个人来说,我很喜欢这种风格的语言,我也希望我的学生喜欢并尽可能多地内化它。

  4、比读,感悟表达

  要求:比较阅读老舍先生两篇写动物的作品,思考它们在写法上的特点。

  提示与启发:

  (1)“我一向讨厌母鸡。”“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这两句话在文中分别有什么作用?)

  (2)老舍先生对母鸡的情感,原来是 ,后来又变得 。 老舍先生对猫的态度,一直都是 。

  (3)“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

  (这两句话在文中分别有什么作用?)

  (4) “说他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他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再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

  (读着这样的句子,你有何感受?)

  这一项训练,我认为是本课的难点,因为这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比如:主题思想的提炼,遣词造句的方法,谋篇布局的技巧,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其实,《课程标准》的中段目标中并没有关于此项训练的要求。我认为这是在为达到高年级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的目标打基础。

  三、读写结合,迁移提升。

  训练内容:将前三自然段任意改写一段,让人读了不再感到母鸡讨厌,而是觉得它很可爱。

  范文示例:

  母鸡是个乐天派,它一天到晚地唱个不停,从不在乎别人的非议。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再由后院嘎嘎到前院,像一个不断练声的歌手。有时候它像有什么心事,唱的是极富感染力的抒情歌曲,细声细气,颤颤巍巍,如怨如诉,让人忍不住想分担它的忧愁。每当下蛋的时候,它则用摇滚歌曲向主人报告。有母鸡在,你永远不会感到寂寞!多可爱的母鸡啊!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既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又培养习作表达能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板书设计:

  (1-3) 4 过渡 (5-10)

  〖设计理念这组板书设计,能够清晰地揭示文章的内容、主题和结构,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主题、了解课文写法。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图形任我变》,它是湖北省省编《信息技术》教材第七册Flash单元的第二课。

  MacromediaFlash这个软件既能使学生动脑动手,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信息素质,浅显易懂,共由三课组成。《图形任我变》在学生了解的基础上,了解Flash变形动画,制作简单的变形动画。本课图文并茂、讲解细致,以浅显易学的实例带动基本知识的学习和软件的操作,使学生能够边读课文边准确地上机实习,对于激发学生参与信息社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很大帮助。

  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小学生一方面年龄较小,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弱。如果让他们来理解许多连成人尚难以理解的电脑概念,无异于对牛弹琴,使他们对电脑产生畏惧、反感的心理。

  但另一方面,他们对各种事物均有好奇心,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可塑性强。之前,他们在学习“windows”时积累的有画图经验,在前一课初步认识Flash以后,哪种工具适合完成什么样的操作、哪种选项适合完成什么效果,学生都有所了解。有了这样的基础,再让他们利用电脑制作色彩纷呈的变形动画,应该是比较得心应手的。

  三、教学目标

  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Flash变形动画,制作一个简单的变形动画。

  2、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逐步提高审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实践,提升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鼓励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启发、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创建形变动画

  四、教学设计:

  遵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解到以下几个环节中,以研究性学习模式来展开教学和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1、激趣导入

  好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本节课我采用情境启发教学策略导入新课,先通过电脑演示课前用Flash制作的变形动画,让学生边欣赏边感悟电脑的神奇,从而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

  2、尝试练习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我就设计了尝试练习这一环节,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对课堂内容的探究中来。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运用了如下教学策略:

  自主探究教学策略。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鉴于教材对基本操作标示出了清晰的操作步骤,所以我为学生创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安排学生认真读书,按照书本上的实例和制作步骤去操作,尝试练习,完成第一个任务:在第一帧和第十五帧之间制作一个正方形和圆形的变形动画。在这个阶段,学生可运用在学习“windows”画图工具时积累的经验画图,运用在前一课对Flash工具面板的认识设置图形的颜色、大小、位置。每一个学生都在尝试练习,应用个人积累的经验进行操作。学生在用七分熟知识探讨三分生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是很关键的。

  协作式教学策略。一位哲人曾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和你的苹果交换,你和我仍然只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基于此,我们不难理解协作学习的价值。尤其是信息技术课的整合性更适合学生的协作学习。在学生尝试练习过程中,我鼓励学生遇到问题,相互讨论研究,鼓励操作技能较好的学生充当小教师的角色。创建形变动画将是本节课学生遇到的一个难题,在自主探索学习基本完成以后,第一步我打算问学生:“创建形变动画是通过哪个菜单的什么命令进行设置的呢?”这时肯定有学生举手,那就请他把自己摸索成功的操作讲给老师和其他学生听。通过交流,丰富学生的认知,实现学习的广泛迁移。第二步,我要请会操作的学生通过电子教鞭系统,在教师机上为大家做示范,让全班学生都能看到创建形变动画的关键。我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协作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学生从探究研讨中不仅能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而且能使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得以大大提高,增强了合作意识。

  任务驱动教学策略。“电脑是玩出来的”,这种说法突出了计

  机这门学科的特点──实践性强。当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后,我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先布置了一个尝试性任务:在第一帧和第十五帧之间制作一个正方形和圆形的变形动画。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突破如何创建变形动画这一难点后,我再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下河”:在30帧插入空白关键桢,把圆形变成三角形,通过上机实践,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产生学习迁移,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学生的活动在一个个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循序渐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尝试练习结束的时候,我们能想象得到学生欣赏自己作品时脸上洋溢的那种成功的喜悦,但此时,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还是零散的,因此,为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我特意制作了变形动画制作的视频教程。通过这个视频教程规范学生的操作,帮助学生形成知识建构。

  3、拓展探究

  学生们在任务的驱动下认真地自主学习,体验成功的快乐,感悟电脑动画的快捷与神奇。这时,我请学生进行拓展探究:变形动画可以是哪些方面的变化?鼓励学生展开思维的双翼,进行新的探索。学生积极思考,彼此触发,通过集体的智慧,他们会发现,变形动画除了外形上的改变,也可以是位置、大小、颜色等方面的改变。

  在协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

  4、实践操作:

  布鲁纳提出:我们教某人学习一门学科,决不是要将结果记在心中,而是帮助他参加到形成知识的过程中去。再说,电脑也不是听会的,而是练会的。

  我遵循“从知识到技能、从技能到知识”的认知规律,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仍然采用任务驱动教学策略,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开放性的任务:自己动手设计一个变形动画,要求写出设计方案,记录操作步骤。

  这个任务带有一定的综合性,整个任务由学生自己去组织和安排,允许学生有不同的风格和方法,提倡学生将美术课中的绘画技巧融合进来,实现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完成富有个人特色的创造性作业。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能。

  书法中有飞白,那是意境;在绘画中有虚有实,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在教学中给学生留出一个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那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敢于探究,在个性的张扬中升华素质,久而久之养成了一种敢于创新的精神,那会让他们受益终生。

  五、交流评价

  最后一个环节是在课堂上交流展示学生作品,同学之间进行评价。为了很好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我从课堂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建立了一套评价方案:

  1、在教师机上建立了一个“学生文件夹”,并将该文件夹设为完全共享,让学生把完成的作品保存到这个文件夹里,便于我及时批阅。在批阅作品时,挑选优秀作品,以便及时捕捉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闪光点,给予鼓励,使其受到激励后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更加自觉主动地学习;对情况稍差的,及时地进行启发引导,协助他们最终完成任务,帮助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情感,逐步树立自尊和自信。

  2、师生共同制定一套评价标准,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别人的作品,让学生明白哪些是美的创造,哪些创造是怪诞的;如何客观评价作品;怎样“虚怀若谷”接受别人的建议……这样一来,在促进学生主动求知与实践参与的同时,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从而更好地调动他们学习的激情和内在潜力,同时也加强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未经“必然王国的跋涉与历练”,哪有“自由王国的驰骋与翱翔”?作为一名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我要努力当好“牧羊人”,努力营造一种学生自己独立使用电脑的氛围,让他们自己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画角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锐角,直角,钝角以及掌握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学习这些内容,对于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认识以及发展空间观念,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学习“画角”之前,学生对于角已有一定的认识,已能对角进行分类。

  根据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并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明确各种角的特征。

  技能目标:能够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度,45度,60度和90度的角。

  情感目标: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各类不同的角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4.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怎样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准确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二、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营造独立,自主的学习氛围,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我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

  教学理念,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 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1、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出各种角。

  2、用量角器量出下列角的度数。。

  3、思考:我们已经学过画角的方法,如果知道一个角的度数,怎样画出这个角呢?

  (在复习中引起学生的求知兴趣,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二)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师明确研究任务:画一个40°的角。

  引导学生活动:

  教学角的画法。

  (1)利用活动角和量角器,想办法摆一个40°的角。

  (2)同学之间互相利用量角器检验。

  3、引导学生学习角的画法:

  要求:利用量角器画一个40°的角,画完之后再用量角器量一量。

  引导学生活动:

  ⑴尝试并体验画一个40°的角。

  ⑵质疑,提出自己画角时遇到的问题。

  ⑶请学生介绍自己画角的技巧。

  (动手操作,参与探索。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实践性)

  4、教师演示角的画法。

  5、讨论画角的步骤。(重合、找点、连线)

  (三)归纳小结,质疑问难

  1、引导学生小结“角的`画法”

  2、让学生质疑问难。师:大家有什么需要请教或者提醒别人注意的问题吗?

  ㈣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用量角器画出30°的角。

  集体订正。提问:如果不用量角器,你能准确地画出30°的角吗?(提醒学生利用手中现有工具——三角板)

  2、让学生画60°的角,由学生代表展示这两种方法。

  3、提问: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

  我们常用的一副三角板有两个,每个角的度数如下: 下面我们来画一画。

  ⑴动手尝试:分别用一块三角板画角。

  ⑵使用两个三角板用加或减的方法画角。

  ⑶合作交流,按照同样的画法还可以画出哪些角?

  (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完成了知识的学习,直观,有趣。在小组的共同活动中,学生也体会到合作的愉悦。)

  4、让学生用量角器画出20°、70°、95°、135°和165°的角,比较与三角板的画法,发现问题:

  用三角板那不容易画出的角,而用量角器能准确地画出,三

  角板在画角时是有局限性的,所以,在画角时应该根据角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来画。

  5、提问:你还有其他不同的画法吗?

  (问题是开放的,目标是明确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结论是待定的,学生始终是积极主动的,其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被深化。)

  (五)练习的设计

  练习紧紧围绕本节课学习内容,安排了两个画角的题目:画出70°和140°的角。

  画角的教学反思

  赵树林

  《画角》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角的分类》之后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知道了量角的方法,对于反过来探究角的画法兴趣非常浓厚。

  课上我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索画法。从课堂的效果来看,还是比较好的。但还有一部分同学出错,出错原因我想有以下几方面:

  1、对量角器上的刻度还是不熟悉,找不准数。特别是不是整十度时,错得更多,很多学生都少画或多画了10度,说明他们在画角时,对于这个度数的取数范围在哪里心里都不是很清楚。

  2、学生在画角时,出现错误最多的是内外刻度不分清。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把内外刻度弄混的状况也很多。这说明他们在画角时,头脑里并没有去认真想清楚该找内刻度还是外刻度,只是看到这个度数就马上打好了点,导致本来是锐角的画成了钝角,本来是钝角的画成了锐角

  3、有的学生量角器上的刻度线很少,有的量角器上面图案很多,有的量角器中心点是一个小洞,学生在重合的时候左移一点或者右移一点就会有10度的误差等,这些也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干扰。

  4、有的学生利用内圈刻度画角,有5度的,如75度,

说课稿 篇7

  一、教学过程

  1、利用教材导言部分给出的《东方朔上奏图》,制成一张幻灯片,呈现给学生,请学生观看图片,讨论:目睹图中所绘情景,你有何感想?

  意在引发学生的思考:没有纸张,人类的生活实在是不方便;以往的书写材料,如竹简太笨重,而丝帛又太昂贵了,进而过渡到对“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的学习。

  2、多媒体先后呈现《甘肃天水出土的纸》和“蔡伦像”,告诉学生以上难题最终在西汉时得以解决,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纸。后来,东汉的蔡伦又改进了造纸术,这就是改进造纸术的蔡伦。大家想不想知道蔡侯改进的纸是什么样的?请大家到教材中找一找蔡伦改进后的造纸术所用的原材料有哪?想一想“蔡侯纸”有哪些优点?

  意在使学生掌握造纸术发明与改进的基本史实。

  3、探讨汉代造纸的过程,利用教材中给的造纸工序图制成幻灯片,用演示汉代造纸示意图,请学生说一说汉代造纸的主要流程。意在呈现过程,形成表象,使学生了解汉代造纸的主要工序。

  4、演示造纸术对外传播示意图,探究造纸术发明及向外传播的意义。学生交流发言。意在引导学生了解造纸术向外传播的过程,并理解造纸术发明的重大意义。

  播放视频片段“蔡伦改进造纸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意义,让学生在视听中强化认识。

  5、请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旧绸子(或旧布)和一块木板,用毛笔在上面每人写一句唐诗,然后再用纸写同一句唐诗,并说说书写后的感受。

  意在让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通过对比的方式,真切感受到纸的发明大大便利了人们的书写,体会到纸的发明对人类的意义;同时,也可以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状态。

  二、难点敲击

  1、提问“除了造纸术外,秦汉时期还有哪些突出的科技成就?”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九章算术》的内容。

  意在帮助学生梳理本课的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为了帮助学生弄清《九章算术》所取得的突出数学成就。

  2、多媒体显示地动仪复原模型和震动示意图,并请学生据此想象地动仪工作的原理。

  意在帮助学生理解地动仪工作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告诉学生以上仅仅是大家的猜想,那么大家的猜想结果如何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观看地动仪震动原理动画,来印证一下我们的猜测结果是否正确。多媒体播放地动仪震动原理动画。

  此环节意在演绎原理,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4、提醒学生注意“地动仪是在地震发生之后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那么这样一个仪器的问世究竟能有多大的社会价值呢?请看专家评点。播放视频片段“张衡地动仪”。

  意在使学生认识张衡冲破神学迷信思想的束缚,制造出地动仪,具有进步意义,张衡的地动仪的发明显示出我国古代科学家非凡的创造力,同时对后世科学家的发明具有启迪作用。

  三、模拟表演

  1、多媒体显示华佗和张仲景的画像,请学生根据课前收集到的名医的信息,讲述两位名医的故事。

  意在让学生在讲述的过程中,识记知识点,同时也为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2、播放五禽戏中《熊戏》片段。告诉学生五禽戏是一套运动保健疗法,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达到强身防病的目的。这是五禽戏中《熊戏》片段,谁能给大家模仿表演一下,只模仿一两个动作也可。

  设置此环节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稍适放松,另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意识到我们的先人是顶顶智慧的,他们老早就已经注意自我保健了。

  四、课堂小结

  多媒体显示如下表格,供学生填写。

  人物

  成就

  影响

  科技

  数学

  天文

  医学

  意在帮助学生归纳本课的知识要点,同时也为使学生掌握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

  五、教学反馈

  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因此,我结合课后题制作了两张幻灯片,一张取名为鉴宝,一张唤名为史海揭谜,以此两片来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1、鉴宝

  多媒体显示两幅《孔子圣迹图》,让学生鉴别哪一幅是真的。学生小组讨论发言。意在通过“鉴宝”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检测学生对造纸术发明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史海揭谜

  多媒体显示探究问题:

  史书记载,华佗读了《伤寒杂病论》后高兴地说:“这真是救人的书啊!”可208年,华佗还是被曹操杀害了。想一想,华佗说过这句话没有,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结果。

  意在通过史海揭谜,检测学生对秦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华佗被害的史实以及造纸术的传播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六、作业布置

  作业是:说一说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意在通过此题达到归纳本课学习要点并复习巩固的目的。

  最后,说说预期的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轻松地掌握本课的历史知识,如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九章算术》、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等基本知识点,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获取信息与加工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将会得到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深刻性将增强。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8

  《购物小窍门》是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第二课,本课共四个话题,一共分四课时进行教学,《我去商店买东西》是其中的第三个话题。

  一、教材分析

  “我去商店买东西”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在选购商品的过程中,既要精打细算,又要注意购物中的文明行为。围绕这个目标,结合现在学生普遍不会精打细算、理性消费,以及独自外出购买物品经验少的实际情况。本主题呈现以下内容:教材60页是一个问题情景,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61页对学生存在的消费问题进一步深化,消费不仅是个人的事情,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如果说前面的内容着眼于学生的个人消费意识,这一部分的内容则着眼于学生的公德意识,让学生知道超市购物时不论是乱拿乱放商品还是随意打开外包装,都是违反超市经营的不文明行为,62页通过学生调查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广告对于大众消费的巨大影响。并通过拓展让学生在设计广告语的过程中,对广告需要的新颖、趣味性及真实性有感性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一定的社会视野,他们对购物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普遍不会精打细算、理性消费,以及独自外出购买物品经验少的实际情况。因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合理消费、科学消费。将有助于他们走向生活、融入社会。

  针对学生现状和教材的实际内容,我设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了解本地的一些商业场所,调查、比较购物的一些方法,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具备独立购买简单生活和学习用品的能力。

  2、联系生活,学会文明消费,知道如何去购物。

  3、了解广告的基本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1.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合理消费、科学消费。

  2. 让学生明确购物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基本的行为规范。

  3.了解广告的作用。

  教学方法针对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创设情景、小组合作等活动方式。教学准备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孩子们将调查购物中要注意的事项。我将准备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是学生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一) 动画导入,缩近距离;(二)合作交流,感知分享;(三)共同体验,分享快乐;(四)回归生活,体验快乐;(五)拓展延伸,共享快乐。下面我将依次为大家介绍。

  (一)动画导入,缩近距离。播放视频《小熊请客》引出话题:“同学们,小熊邀请了很多的客人来家里做客,他要到超市去买好吃的回来招待他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小熊去商店买东西。(板书课题:我去商店买东西)

  (二)合作交流,感知分享。我会适时引入活动一“走进生活,学做聪明的小顾客”我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来突破。首先请出购物小博士传授几招。(出示ppt方法一:成批地购物比较便宜;方法二:货比三家不吃亏; 方法三:学会讨价还价。)然后引导学生根据书中内容,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完成购物方案。评价哪个小组设计的购物方案更为合理。班内评价,评出“购物我最棒”小组。

  (三) 共同体验,分享快乐《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我设 计了第二个活动“模拟现场,学做文明顾客”首先播放视频,让学生思考这些顾客的做法对不对?看完视频学生畅所欲言。老师请学生表演,模拟现场购物。从表演 中学生能更深刻的明确购物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基本的行为规范。(不大声喧哗,不乱拿乱放,按顺序排队……)

  (四)回归生活,体验快乐。回归生活是品德课的基本目标。因此我设计的第三个活动“走进广告,学做理性顾客”。我这样导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几乎随处能见到、听到各种各样的广告。现在,我就向大家展示一则广告,看一看,你从中都了解到了些什么?(ppt演示)小组讨论,班内交流:1、除了这样的动画广告,大家还知道哪些形式的广告?2、通过广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通过交流,学生初步了解广告的作用,教师适时提醒广告也存在虚假。

  (五) 拓展延伸,共享快乐。新课程一个特点就是给学生留有自由发展和创造的空间。广告是一种文化,优秀的广告除了给大家带来美的感受外,还能够给我们形象地介绍 某种商品的特点。那你们愿不愿意为你们喜欢的商品设计一条广告吗?在这一环节,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让学生自由发挥。最后班内交流,班内评价,评选 出“最佳创意奖”。

  五、设计理念

  我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在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使学生形成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纲要》指出:“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要从孩子身边取材,积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要尽量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从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并培养幼儿一种运用科学的态度、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冰是幼儿 生活中常见并接触过的物质,幼儿很喜欢玩水,玩冰。在玩冰中幼儿不仅能充分享受玩冰的乐趣,而且能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幼儿对冰的认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不断深入。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关于“冰”方面的知识,也是必须的。

  二、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活动的目标是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 小班幼儿的思维还处于直觉行动向具体形象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活动来实现,因此,整个活动以幼儿操作摆弄为主,同时由于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弱,很难自觉发现冰的一些基本特性,所以活动中要借助某些材料设法使冰的这些特性显露出来,使幼儿亲眼目睹这一现象,这样幼儿才容易理解。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实际发展水平,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1、尝试玩冰,知道冰块的明显特征。

  2、体验玩冰的乐趣。

  3、 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根据目标,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为:让幼儿在玩冰活动中充分感受冰的一些基本特性,这方面是注重幼儿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构建知识;难点为:用语言表达自己看到的现象,这方面注重幼儿语言表达方面的培养。

  三、活动准备:

  1、五颜六色的果汁冰块若干。

  2、制作冰块的各种形状的物体。

  3、热水一盆,各式颜料等物品。

  四、教法和学法:

  教与学是一个和谐统一的过程。《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本次活动中,我除了用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外,还采用了直观教具演示法、情景教学法、游戏法等方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在感受冰的神奇和有趣的同时,达到科学性、艺术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体现活动多元化的整合。

  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教师要始终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本次活动中,幼儿的主要学法有:多通道参与法、情感体验法、交流讨论法、尝试操作法等。让幼儿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感官的参与,促进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活动过程:

  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使幼儿在活动中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在玩中学,学中玩。我把本次活动分为四个环节。

  下面我为各位老师具体阐述一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你吃过冷饮吗?你知道有哪些好吃的冷饮吗”?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经验自由交流。(用一个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二)、看看说说,交流经验

  老师出示一块彩色的冰块,“这是什么?冰块是什么颜色的”?“你在哪里见过冰块?”请幼儿先自由的交流,然后再小结。(这个环节通过简单的提问,可以引起幼儿的兴趣,巩固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提升,也能照顾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幼儿,使他们也有主动发言的机会。)

  (三)、摸摸玩玩,尝试操作

  1、给幼儿摸摸玩玩冰块,“冰块摸上去有什么感觉?摸了一会儿,你的手心里多出了什么东西”?在幼儿玩冰的时候,引导他们观察冰的变化。

  2、给幼儿品尝果汁冰块,猜猜冰块的味道。感觉冰块在嘴里发生了哪些变化。

  3、“怎样让冰块化得更快一些呢”?请幼儿将冰块放在热水里,看看冰的变化。

  4、提供给幼儿各式制冰的器皿,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一起制作冰块。

  (这个环节给幼儿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乐意参与讲述,并大胆的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表达出来,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正如《纲要》所说: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在幼儿大胆表述后,教师小结,从而突破重点,有效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活动延伸,拓展知识

  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冰块,再尝试一下,还有哪些办法能让冰块融化。

【【精品】说课稿模板锦集9篇】相关文章:

1.【精品】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

2.【精品】说课稿模板锦集五篇

3.【精品】说课稿模板锦集5篇

4.【精品】说课稿模板锦集九篇

5.【精品】说课稿模板锦集八篇

6.【精品】说课稿模板锦集六篇

7.【精品】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

8.【精品】说课稿模板锦集六篇

9.【精品】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

上一篇:小学体育说课稿 下一篇:音乐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