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代数式的值》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第四章,是我个人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以及思维品质等实际情况而在教学中加以设计的一节课。代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课题首要的就是研究用字母表示式子的变形规则和解方程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既是算术知识的延续,又为后面知识的学习起着导航作用,即:对于代数我们研究什么?如何研究?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上述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能力目标: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知道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能区分易混淆语言,清楚代数式求值过程中易出错的地方,会解决简单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变式训练进行拔高。
2. 情感目标: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代数式的值的概念。
教学难点:代数式的值的概念,书写格式训练知识的运用。
二、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不多,知识的切入点比较低,根据课标的要求,代数式的值的概念属于了解内容,所以本节课较多的时间用在代数式求值知识的运用上。教师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串和活动系列,采取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法来落实知识点并不断地制造思维兴奋点,让学生脑、嘴、手动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小结方法,克服思维定势,并通过小组讨论、组际竞赛等多种方式增强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流程 设计思路与媒体应用分析
(一)回顾以前做过的题目,引入课题
(二)探索交流,获得新知
引导学生回忆回顾以前做过的题目的过程,点出课题并总结代数式的值的概念。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立刻就有同学回答。板书课题并投影显示概念。
掌握了代数式的值的概念,
三、例题教学
例1 当n分别取下列值时,求代数式 的值
(1)n=-1; (2)n=4;
(3)n=0.6
例2 已知a=-2. b= 1/3 ,求代数式 2ab-6b2 的值
例3. 已知 ,求代数式 的值。
四、知识实际应用
例4. 如图,用100米的篱笆围成一个有一边靠墙的长方形的饲养场,设饲养场的长为x米,
(1)用代数式表示饲养场的面积_________________。
(2)当x分别为40米,50米,60米时,哪一种围成的面积最大?
x
五、思维拓展
按右下图示的程序计算,若开始输入的n值为3.
则最后输出的结果是______。
六、课堂小结
1. 什么叫代数式的值: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
按照代数式中的运算关系计算得出的结果。
2. 求代数式的值的步骤:
①指出代数式中字母表示的数;
②抄写原来的代数式;
③ 用字母代表的数替换代数式中的字母;
④对所得到的算式进行计算,求出代数式的值.
七、布置作业 究竟如何引入新课呢?如果直接点题引入新课,可能较为平淡,引发不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这或许对生参与这节课学习的积极性略有影响。因此,我在一开始便用回顾以前做过的题目的方式,为引出课题打下伏笔。
从实践的角度下定义,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而对于数学概念的学习,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克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
以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都是老师讲解例题然后学生演练,学生往往被动接受,忽略了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目标。本课改为学生运用新知自主探索,教师协助指引。演练过程中学生往往不会想到代数式中字母取值的不确定性,而在代数式求值过程中忽略强调字母取值的条件,待他们板演后与同学们一起检验,对演练有误的同学提示更正,对正确的同学加以表扬。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演算完后会很容易就发现答案,这个设计为引出下一题打下伏笔。
由于有前面的铺垫学生很快会回答出答案。
添括号补乘号等是多数同学都有可能忽略的问题,师生共同分析比较后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
这里设置的几个题目,既有来自于数学知识本身,也有跨学科间的联系。通过对问题的解答,进一步巩固了代数式的值的概念,还加强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自然设问,符合常理,进一步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问时遵循了学生的思维规律,并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交流,去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
若学生配合较好,可以继续探究,并适当加大难度。这里包括例题共设计了四道题,前三道题既有趣味性,又复习了本节课的内容。第四题是一个动手实验的题目,提供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充分体现了分层教学的思想。
总结性提问的问题包括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对这节课进行评价,学会反思。
课外作业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板 书 设 计:
一、代数式的值定义 四、思维拓展
二、例题教学例1 、例2. 例3 五、课堂小结
三、知识实际应用例4 六、布置作业
五、“求代数式的值”一课的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所讲授的内容是“代数式的值”,它是冀教版七年级新教材第五章第4小节的内容,是前一部分用字母表示数及列代数式等知识的完结与提升。为将来学习函数,感受数字与字母之间的关系打下基础。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力图落实“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巩固深化——反思升华——检测评价的教学流程,初步落实”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小目标分层推进的策略与研究“来与老师们共同探讨,以便更好的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
新课标要求我们合理选用教学素材,优化教学内容。所以我在教学中,选用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并注意学科间的联系。忠实于教材,但不迷信教材,在研究的基础上使用教材,对于课堂和课外练习一部分取材于课本,而概念的引入却有别于教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究数学问题的热情。教学方法合理化,不拘泥于形式。在教学中,通过问题串与活动系列,实施开放式教学,随处可见学生思维间碰撞的火花,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思考的习惯,增强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论是教学环节设计,还是课外作业的安排上,我都重视知识的产生过程,关注人的发展,意到个体间的差异,注意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感悟,都有着各自的数学体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说课稿 篇2
一、感想与教材分析
新时代赋予我们教育教学领域崭新的课题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更主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自动、自学、自及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使他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自行学习。所以在教学时,我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发现孩子们有闪光点及时鼓励、肯定,达到一个良性效仿的作用。
把握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让学生在感悟、积累、运用语言的同时,受到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丑小鸭》这篇课文中,在写白天鹅这一部分时,着重抓住他的样子和内心感情进行细致的描写,既是语文学习的好材料,又是学生体会文本内涵的主要凭借。因此,教学中,我紧扣重点词句进行多元感悟,并在想象中体会丑小鸭的狂喜!这样做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
二、教材分析
《丑小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的一篇童话体裁的多副图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只长得很丑的小鸭子,最后变成美丽的白天鹅的故事。
本文有七个小自然段,第一段写鸭妈妈等孩子出世;二段写丑小鸭最后一个钻出蛋壳;三段写没人喜欢丑小鸭,小鸭离开家,四段写小鸭在森林里被人欺负;五段写小鸭看到美丽的天鹅,十分羡慕;六段写小鸭被农夫带回家;七段写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
本文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课文可分为两课时学习,我要讲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
根据教材编写的和学生实际,我编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3、对比丑小鸭和白天鹅样子的变化,体会对两者的不同情感。
使学生感受美、享受美、用美的眼光看世界。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使学生随着白天鹅和丑小鸭的样子学习课文。
难点:让学生能够感受丑小鸭的心情,激起小学的同情心,以更好的感受爱的存在。
五、教法、学法
教法:
a、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其理解。
b、直观教学法:通过powerpoint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c、以读代讲法。《大纲》指出:“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学法:
a、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b、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故事脉络和主人公心理。
六、教学媒体
powerpoint课件
七、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读题:
1、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都非常喜欢听故事。今天,我就和你们一起去欣赏一个关于“丑小鸭”的故事。
2、板题,读题。
过渡:请打开课文,看谁读得又准确又通顺。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语:
自由读,指名读。
2、(出示)无拼音的生字词语:
同桌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出示)单个的生字:
放在心里读,指名读并组词。
过渡:大家读得真好,一下子就把绳生字宝宝记住了。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丑小鸭”的世界!
4、分节朗读。
齐读最后一句,(随机出示):
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
(三)、学习白天鹅的样子
你看,他来了!(出示)天鹅图片
1、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样子
2、师范读(出示):
他扑扑翅膀,……美丽极了。
3、指导朗读。
指名读,评价读,练读,男女生比赛读。
4、随机出示:
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
两种不同感悟读。
(四):学习“丑小鸭”的样子
1、仔细读课文,用——划出描写丑小鸭的句子。
2、指名说。
随机出示:
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
3、齐读。
4、他那么丑,你想对丑小鸭说什么呢?
5、感情朗读这句话。
6、出示图片:你看他丑吗?
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
7、齐读。
师过渡:
这么丑的小鸭子,除了他妈妈,谁都不喜欢他。那他遭遇了哪些磨难呢?请大家预习课文,下次语文课我们再学。
(五):写字指导
灰、冰、鸭、鹅
1、指名读,组词。
2、哪个字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
3、范写“鹅”,生练写,投影展示,评价。
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指导、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内容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这样设计的理由。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说明: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是人教版物理义务教育八年级下册第七章“欧姆定律”的第二节内容。
(二)、内容解析:
1、《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及《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系统性。欧姆定律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关键。
2、欧姆定律这节课特点:十分重视科学方法研究,重视科学研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方法、学习方法,了解得出欧姆定律的过程。教学内容的编排是根据上节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定律以及数学表达式,无形中降低了难度。
3、 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同一电路中电学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电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会“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关系的实验方法及“等效替代”的方法,同时也为后面学习“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和“安全用电”打下基础。所以欧姆定律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思维特点:
初中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知识来支持。
(二)、学生知识情况:
学生在没有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了解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初步学会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具备学习欧姆定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对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定量关系,认识是肤浅的,不完整的,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
三、学法指导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
1、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自己摸索,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出“新”的物理规律。如让学生从实验得到的两组数据进行讨论分析,最终得出“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2、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究物理知识的过程,真正掌握控制变量实验这种科学方法。如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保持电阻阻值不变,而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则调节变阻器的滑片,保持每次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3、通过自学、观察、阅读等方法获取物理知识。本节通过阅读例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模仿分析、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
四、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 ,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能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2、能根据欧姆定律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初步领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的思路.
2、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概括实验结论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谨慎的学习习惯。
五、重点、难点、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并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觉得本节课是这一章内容的第二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我认为: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以及表达式、变形式的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节课难点。
六、内容方法
(一)、教学内容
1、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2、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二) 教具使用
教师演示用:课件、干电池、开关、电阻、灯泡、导线、示教板。
学生分组用:电源、导线、电阻、灯泡等。
(学生刚接触电学,内心既好奇又感到恐惧,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活动之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三)、教学方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突出以下几点:
1、是设计了学生探究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关系实验,突出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体现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基本理念,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精神以及创新意识。
2、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观摩法、阅读法、分析、归纳法等,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引导——启发的教学状态之中,以求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3、是注重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和等效替代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我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创设情景,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学生思考,在思考中体会物理概念形成过程中所蕴涵的物理方法,使之获得内心感受。 接下来,我再具体谈一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置悬念
试电笔是检修电路时必备的工具,使用它来检查电路时手指必须接触到笔尾的金属体,让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
让一位学生当场检查教室里插座的火线和零线,并说说有没有不良的感觉。
引导学生分析、提问:通过人体的电流有多大?它与电路的电压和电阻有什么关系? 通过演示,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心向,引导学生提问问题。从试电笔的使用引入新课,试电笔是家庭常备工具,同学大多有使用过,用这个例子引入,目的要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
(二) “温故知新”——引入概念
我经常在思考: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对物理不感兴趣,甚至害怕物理,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物理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了。事实上,物理学习应该与学生的生活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他们在生活中去发现物理、探究物理、认识并掌握物理。
(三)“水到渠成”——得出公式
I=U/R
对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变形进行分析,并介绍欧姆的事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四)“精讲例题”——学以致用
在这里我精心设计了一道生活中的题目:从而使学生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达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
对于物理计算题,要逐步进行板书,可以引起学生思考,教育学生学会规范解题。
(五)“及时训练”——巩固新知
为了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从而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我特地设计了两道及时训练题,通过学生的观察尝试,讨论研究,教师引导来巩固新知识。
(六)“顺理成章”——串并电阻
1、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①学生分组实验,分别把两个电阻串联、并联接入电路,观察灯泡的亮度,得出电阻的变化情况。
②学生分组实验后,讨论得出结论:两个电阻串联后电阻变大了,因为灯泡变暗了;两个电阻并联后电阻变小了,因为灯泡的变亮了。
2、出示问题:为什么串联后电阻变大?并联后电阻变小?从前面学习过的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能不能得到解释。
学生讨论后,带着小红帽上台演示:电阻串联,越串越长,所以越串越大;电阻并联,越并越粗,所以越并越小。
3、问题:
①电阻串联后总电阻与原来的电阻有什么关系?
②5Ω的电阻与10Ω的电阻串联总电阻可以用多大的电阻来代替?
③电阻并联后总电阻与原来的电阻有什么关系?
②两个10Ω的电阻并联总电阻可以用多大的电阻来代替?
采取学生自主实验的方法,使学生更直观地体验电阻的串并联引起的电路中电流的变化,从而自主得出结论,能更好的证明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科学性。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大胆的猜想,当学生的猜想与实验结果相驳时,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考,可以使学生的印象更深刻。当学生的猜想与实验结果相同时,他会在实验中体验到快乐与兴奋,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
(七)“总结反思”——提高认识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⑴欧姆定律及其有关概念;⑵串并联电阻的特点;⑶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推出串并联电阻的两个公式;让学生通过知识性内容的小结,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通过物理思想方法的小结,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八)“任务后延”——自主探究
学生经过以上几个环节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探究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认知水平,因此我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设计了有层次的训练题,留给学生课后自主探究,这样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八、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分为两部分,左边是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电阻的串并联。右边是例题的解题过程。这样的设计既能突出重难点,也为学生规范解题起到示范作用。
以上,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指导、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内容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方面阐述了自己对本节课的认识。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教师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感受活动丰富多彩,体会活动的重要性及各种活动给学校和学生带来的荣誉。
2、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采访和网上自主学习了解学校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教给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学习获取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己参加活动的亲身感受和对学校活动的了解,感受学校生活是幸福的、温暖的、快乐的。从而渗透在史小学习的骄傲、自豪之情。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产生“我也要为校争光”的愿望。
教学重点:了解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及目的,使学生产生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更多的了解一些没有参加过的活动,并产生要积极参加学校活动也为学校争光之情。
教材分析:《爱我们的学校》从3个方面感受学校,(发展规模、学校活动、爱老师),之前通过采访调查对学校发展规模有了了解,本节课是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从而产生自豪之情,面对各种各样的活动,种类不一样,目的不一样,级别不一样,有的同学参加过,有的同学还没能参加,那要以什么形式展现呢?还要落实品德与社会课的实践性和活动性,并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我通过不断试讲反思,查阅学校保留下来的大量资料,将学校开展的活动进行了分类,一类是学生平时在学校经常参加的,如兴趣小组,同学们已经有了亲身的感受,那就让学生多说,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尤其是,班内的小记者将同学们参加的各种活动用照片记录下来,并编辑成视频小片,伴着轻快的音乐学生看到自己的照片自豪的起立并介绍时,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被集中了,好像把他们带到了兴趣小组活动中,此时课堂都沉浸在快乐的气氛中。
还有一类是特殊活动,有的同学没有机会参加没有接触过,学生不了解自然说不出来更体会不到活动的重要性,光靠老师讲解,自然也会枯燥无味,面对这个困难,我安排了网上自主学习了解更多的学校活动的环节,我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搜集的活动资料进行整理、分类(接待外国最高元首官员、接待我国最高领导、学校各团体出访参赛、外国学校来我校交流访问),配有相应的照片和文字说明,做成了网页,供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他们可以上网也可以现场采访学校组织活动的老师,了解所感兴趣的内容,从多角度了解学校开展这么多活动是为了丰富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兴趣,获得了荣誉也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当这些他们不曾参加过的大量的学校活动通过网页充实而精彩的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纷纷表示非常羡慕佩服参加活动的同学自己也要为学校添荣誉。尤其有一名男同学,在看完学校活动网页后情不自禁的对参加活动的学生竖起了大拇指,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举动,我及时进行鼓励并引导他阐述自己观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所以在这个活动安排上,我紧紧围绕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把“挖掘”资料的主动权授予学生,以自己的眼发现、自己的手找寻、自己的脑辨析,但老师要起到引导作用,给他们一定的范围,从而学生才真正摆脱教材和教师的束缚,自主地拥有一片广阔的学习空间。
整节课通过课件中图片视频的展示、音乐烘托气氛、上网查找、网上交流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扩大知识量,还落实了品德与社会课的实践性和活动性即《课标》要求,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同学们感受到学校生活快乐、幸福、温暖,从而感受在史小学习的自豪,更体会到活动的背后,是老师们无私的付出,同学们的努力,家长的支持作为依靠,这也为《爱我们的学校》第三方面爱老师做好了铺垫。
面对新课程新课改的种种新理念,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自然会产生许多新的困惑,让这门课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是我不断实践和研究的课题,本节课让网络教学进入课堂,很好的解决了我的困惑,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师生可以直观教与学,创设情景,使知识从抽象到具体,从静态转化为动态,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这样,给学生的印象会深刻,拉近学生与课本内容,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语文6号,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一篇散文《老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个部分来阐述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
第一部分: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老王》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用的是平实的语言,但作者笔下的老王带给我们的震撼却像风暴一样强烈。老王一辈子孤苦伶仃,一生凄凉,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幸者。但他心地善良。讲感情,知恩图报,即使在文革那样不正常的年代,精神上也没有受到任何污染,能尊重遭遇不幸的作者夫妇,正是这样,不幸的他赢得了作者及家人的同情尊重。本文通过记叙作者与车夫交往的经历,既写出了老王生活的苦,老王内心的善,也体现出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和内心的悲酸,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不失为一篇培养学生爱心,同情心的佳作。
2、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老王》是编排在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去关注身边的人。杨绛的《老王》,写自己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3、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的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在听与说双方互动过程中,增强知识点的删选能力,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练,思想认识得到提高。
(2)深入探究: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4、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依据
本文感情真挚,把“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联系身边的人,关注、关爱他人。”定为教学重点和难点,这对正在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八年级学生很有现实意义。
5、课时安排:一课时
第二部分:说学法
1、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的特点是思想活跃,好冲动,有叛逆性,而且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备受家长宠爱,因此许多同学只知道一味地接受“爱”,而不懂得如何感谢爱,更别说去回报爱了。像本文中老王这样的社会弱者,许多学生不了解,更谈不上关心,再加上本文特有的社会背景,深刻的思想意义,都是学生难以理解的。
2、 学法指导
教与学是相长的,为了教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根据我校学生的情况,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法方面我采用“导—思—点拨—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以下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紧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感情,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言基础,指导学生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提高语文水平。
第三部分:说教法
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是:张扬师生个性,突出学生主体,重视学生感受,强调阅读品味,渗透学法指导,实行合作探究,加强能力培养。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2、设计带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通过语言的体会,解决本文重点;
3、同时采用朗读、讨论、质疑、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
此外,我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四部分:说教学程序
为了让学生学有所获,我准备按以下9个环节展开课堂教学。
环节1 课前屏幕展示“教学目标”,预计用时3分钟
(这一设计,从教的方面来说,它具有“导向作用”,让学生掌握教学要求,有利于达到教学目的;从学的方面来说,它具有“激励作用”,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要求,目标明确,便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环节2 歌声导入并引题,预计用时5分钟
进场导入:苏芮的《奉献》——长路奉献给远方 玫瑰奉献给爱情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我爱的人 白云奉献给草场 江河奉献给海洋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我的朋友
(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一进教室,便能进入音乐所营造的气氛中,为进入主题作为铺垫)
教学导入:以20xx年伦敦奥运会获金牌的运动员的相关情况入手。
教师结语:生活中人们总是对名人的一言一行非常地关注,但生活中更多的是普通人,你是否也曾关注过身边的普通人?我国著名作家文学家杨绛曾经关注过一个车夫,为他写下了散文《老王》。
(设计说明:以一组反差相当大的图片进行对比导入课堂教学,建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快速进入教师设置的情景中来,为下面的教学打好情感基础。)
环节3 “走近老王”,预计用时2分钟
面对陌生的老王,我们有那么多的揣测和关切,现在我们就循着杨绛的笔墨,一起走近老王,解开心中的谜团。
(设计说明:遵循阅读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体验,以学生阅读心理为切口,激活阅读思维,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又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思维能力。)
环节4 “评说老王”,预计用时5分钟
讨论老王的品质,说说老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请用“老王是一个——的人,表现在——。”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说说“我们”一家人是怎么做的?
(设计说明:在感受文章之后,引导学生概括老王品质,寻找文本依据,理解老王的善良、朴实,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进一步深入文本,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的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体现教学重点。)
环节5:怀念老王,预计用时2分钟
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关注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她为什么能这样想?
(设计说明:进一步理会作者隐含在内的深沉的感情,也一进陶冶自己的情操。) 环节6 关注“老王”,预计用时13分钟
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老王”一样遭遇的人,他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别人是怎么看待他们的?在今后的日子里,你将会怎么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以一组新时代老王的照片为参考依据)
(设计说明:“读书是为了明理”,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关心身边的弱者,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净化思想。由书本向现实生活的思维拓展,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途径,也是书本学习的目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本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锻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环节7 拓展延伸,预计用时10分钟
造句:假如我是一团火,就为他人 ;
假如我是一朵花,就为他人 ;
假如我是一颗星,就为他人 ;
假如我是一片云, ;
假如我是一棵树, ;
假如我是一泓清泉, ;
(设计说明:通过造句的形式,把感情进一步深化,并拓展,同时也进一步提升、净化学生的感情)
环节8 迁移练习设计,预计用时3分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为此我设计了以下课堂练习:让学生借鉴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用一段话写写自己身边的平凡人。通过此练习,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设计说明:通过以上练习,学生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获得了及时的反馈,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相长。)
环节9 教师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我采用我常用的做法:伴着悠扬的音乐,教师作小结。我的结语是这样设计的:爱是人间的春风,是生命的源泉。人人奉献一点爱,人世间会多一份阳光,少一些冷漠。多一份文明,少一些残酷。让我们行动起来,献出爱心,构建和谐中国。
教师结语一结束,立刻响起《爱的奉献》这首歌曲,让学生一起高唱,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第五部分:说板书设计
老 王
杨绛
平等观念
善——我一家 关爱 老王:苦:生活凄苦
善:心地善良
人道主义
(这个板书设计既概括了课堂教学步骤,又概括人物特点,清晰准确。)
说课稿 篇6
“假如我们能在一个孩子身上唤起对音乐的一种强烈的热忱,假如我们能把这种兴趣延长若干年并且稳步地把它提高到更高水平的话,那么即使他永远成不了一个文艺名家,他也将通过音乐找到他个人的幸福!”这是美国著名教育家穆塞尔和格连在其《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法》中的一段话。是的,音乐就是这样的一种美的艺术,而我,就愿做这美的传播者,在孩子们的心灵播洒上最美的种子,让他们能找到自己的音乐源泉,成为终身爱好音乐的快乐人。
(1)教材内容
《给未来一片绿》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绿色的家园》中的一首歌曲,歌曲主体部分为D大调、4/4拍、中速,由三部分组成,歌曲深刻地表达了人类共同关心的一个主题,即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呼唤人们保护环境,关爱地球,企盼人类永远美好的生活。曲作者运用调性对比的手法将青少年儿童在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最后得出结论这个意境刻画出来,谱出歌曲。本课教学是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在本单元中作为第二课时设计。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
第一 :歌曲将调性对比融于童声合唱之中,设计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意境,谱出一首绿色和平的歌。
第二:通过学唱歌曲,抒发出少年儿童热爱地球的感情,表现出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说新课标)
音乐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重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他们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性情。因而,每次上课前,我都要反复聆听音乐,让音乐先感动我自己,然后再感染学生。
“音乐是心灵的迸发,它不象化学那样能进行实验分析,对伟大的音乐来说,只有一种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感情”,柏辽兹的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内化为我今天设计这堂课的主要教育思想,因而我把具体的教学目标实化为:
(1)知识目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懂得怎样处理音乐作品,才能更好地表达情感。
(2)能力目标:聆听并大胆参与歌曲的演唱,能准确地表达音乐中的情感。
(3)情感目标:让同学们在观看各种图片、视频、演唱、表演等活动中领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表演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是本课时的重难点。
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我采用了情景创设法、合作探讨法、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在教学中把教法与学法联系起来,有意识地进行学法的指导和渗透,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行“四多”,即多听、多想、多讨论、多创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使学生更准确地表现和创造音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和演唱方式,通过感受、展示、讨论等方法,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自主地得出结论从而来完成能力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来验证结论。
下面,我针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谈谈具体的教学构想。
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来完成本课时教学:(1)引入;(2)学唱歌曲;(3)感悟;(4)升华(拓展延伸),其中学唱歌曲是重点教学环节,设计25分钟左右,引入3分钟左右,感悟5分钟左右,升华部分10分钟左右。
首先,第一个环节--引入。多媒体展示被污染的大自然图片,和未被破坏过的美丽大自然风景图片等相关的图片,教师在背景音乐《给未来一片绿》的旋律中动情解说: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土壤系着森林的命运,海洋系着鱼群的命运;环境系着地球的命运,地球系着人类的命运。地球赋予生命的一切,爱护地球,珍爱生命;保护环境,拥有生命 ,让我们用行为来回报创造和养育我们的自然母亲。【设计理念:这一环节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通过教师诗化的语言激情导入,奠定本课情感性教学的基础,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个环节:学唱歌曲。先介绍歌曲的主体部分为 D 大调、44拍、中速、由3部分组成。接着,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力图通过自己的歌声打动学生,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再用多媒体出示学习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习惯,跟伴奏唱词或跟伴奏哼唱旋律来学唱。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找出学唱歌曲的难点:后半拍起的节奏的把握,大家共同讨论,应该怎样来掌握这一难点,再尝试用领唱、合唱的方法来练唱,要求声音统一,气息通畅,节奏准确,充满感情。这个步骤的设计给了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第二部分合唱的配合的学习前,先进行合唱的和谐与均衡知识讲解,再采用教唱、听唱、分声部唱、合唱等方法来突破这一难点。在引导学生充满感情来完整演唱歌曲时,先让学生观看这首歌的MTV,让学生在歌声与画面中自己去体会感情,然后分组讨论用填表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说出这首歌的速度、风格、演唱情绪等学唱要素,通过“探究与体验”的过程来完成这一教学难点。
设计理念:“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我以“听觉”为基础,“情感”为主线,采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多听、多想、多讨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聆听和表现音乐,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情感。
第三、四个环节--感悟和升华部分
首先用提问的形式引入第三部分,探讨音乐情感与人的情感有什么联系,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理解和感受,讨论“地球-----母亲”的含义,紧接着导入第四个环节,让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表达爱护环境的歌曲、诗歌、警句、图片、文字、VCD、歌曲磁带等通过小组推荐或自由组合演唱等多种方式展示出来。(搜集的任务在第一课时教学时作为课后作业布置)。
这一部分的设计,让学生联系自身感受先体验“保护环境”的感受,然后通过拓展延伸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让学生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来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到成功的欢愉。
最后,在《给未来一片绿》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去爱护环境,爱这个地球,爱这个世界!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一幅精彩的画卷,每个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但愿你我在座的每一位音乐老师都能把生命中的每一篇生动乐章奏响!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7
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版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教材第四章第三节《图形图像的加工》第五课时,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在前几节课的基础上,通过完成一个综合实例——制作电影海报,让学生掌握Photoshop图层蒙版、图层属性、文字属性、抽出图像、合成图像的基本方法,同时了解如何对图像的版面进行设计,使之美观。可以说这节课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使用图层蒙版使画面协调。2、掌握图层属性的设置。3、掌握抽出图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结合案例学习,掌握对数字化图像进行加工处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字化图像进行艺术加工的兴趣。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图层蒙版的使用。
2、图层属性的设置
教学难点:合理设计图像版面。
四、说学生
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Photoshop的基本操作技能,本节课通过一个很有趣的实例——制作电影海报,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合成图像的方法。通过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教学与实践操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与讨论来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主要应用了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
学法: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法、实践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Photoshop的构图原理及基本操作方法,这节课我们把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制作电影海报。下面我们先完成课前导学。
生:完成课前导学第1题,了解Photoshop构图原理
师:配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生:完成课前导学第2题,掌握图层蒙版的使用。
师:配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生:完成课前导学第3题,掌握抠取图像的方法。
(二)合作探究
师:展示本节课实例
生:(讨论)图像是由几个图层叠加构成的?
师:归纳总结
生:(讨论)“男女主角”的图层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师:演示制作方法
生:(讨论)“男主角”的图层应该怎么处理?
师:演示制作方法
(三)实践探究
师:使用素材,参照导学案操作提示,完成电影海报的制作
生:,参照导学案操作提示,完成电影海报的制作
生:演示抽取图像的方法
师:归纳总结
生:演示添加文字的方法
师:归纳总结
师:课堂小结
生:按照要求提交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导学案教学方式,课前让学生通过导学案的习题,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教师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印象。课堂实例贴近学生生活,实践探究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师只讲部分操作过程,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不足之处就是学生在操作演示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加以纠正,并演示正确的操作方法。
【有关说课稿合集七篇】相关文章:
8.说课稿合集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