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2021-05-23 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本节课《尊重自然》是小学五年级“三生教育”第一部分生命教育的第三个活动课,它是继“尊重他人”之后,引领学生把目光投向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更广袤的大自然的一个活动课,教材编排上分为四个部分:地球上多彩的生命、它们和我们在一起、它们的生命受到威胁、它们已离我们而去,从多彩的生命到离我们而去,追根溯源,激发起学生对生命的珍惜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和本班学生实际,我将本节课的目标定位在:

  1、知识与能力方面:使学生认识大自然中更多的生命物种,理解这些生物与我们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2、过程与方法方面:以观看图片、收集资料、谈体会作为本节课教学的主线,从而促成师生的交流与互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物种的灭绝中产生思想火花的碰撞,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的思想感情,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三、说教法

  “尊重自然”是以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为基调的,而自然界中的生命又是何等的丰富、何其的广阔,因此,根据知识和教材编排的特点,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实际困难,我对本节课的总体设想是以“图片展示+学生感悟”为基本的教学方法,为此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五个部分,除教材中已有的四个部分外我又增加了“环境遭到破坏”一部分,五个部分均采用了大量的图片,既有独立性又互为一个整体,在教师的引领下为学生展示了一个完整的自然界,其中又配有小故事、小资料等,从而有准备的激发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说学法

  作为山区的学生,他们对大自然的感受是非常深刻的,但是视野的广度还不够,特别是对于一些科学知识还比较缺乏,为了让学生对自然界的生命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在学生的学法上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课前收集资料: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或查阅课外书籍,每人准备一份关于“自然界”的材料,可以是自然小故事、数据资料、生物图片、自然小知识等,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2、谈体会:要求学生在看了多媒体展示的图片、资料,以及同学们展示的材料后,发表自己的感言。

  3、写作文: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第二课时完成)。

  五、说过程

  1导入设计.

  为使学生从宏观上对自然界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在导入部分,我主要是为学生展示了一个地球卫星图,并给学生介绍了地球上海洋、陆地的面积,物种的数量等资料,从而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2、第一部分——地球上的多彩生命。

  在这一教学环节上,我按植物、动物、微生物、鱼类几个部分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作用是画龙点睛,然后让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动植物,展示他们课前收集到的资料,并用一句话赞美大自然的美,为激发学生尊重自然埋下感情的伏笔。

  3、第二部分——他们和我们在一起。

  这一部分主要是介绍一些和我们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植物,如:禽类的鸡鸭鹅、兽类的马牛羊,以及果树、农作物等,这些对于我们农村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因此很容易引起学生的讨论,所以我再进一步问学生如果没有了这些动植物,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4、第三部分——环境遭到破坏。

  “人类离不开自然界,但同时又在不断的破坏着大自然,请同学们看”,接下来我为学生呈现了一组环境污染的图片,如:矿山开采、河流污染、白色垃圾、工业污染等,使学生感受到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和不珍惜,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身边的污染情况。

  5、第四部分——他们的生命受到威胁。

  “由于人类的破坏和自然界的运动,许多生物的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接着我为学生呈现了第四组图片,在这一个环节中,我主要采取的方式是“图片展示+说明介绍”,本环节的最后我给学生讲一个“藏羚羊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物种的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已经濒临灭绝。

  6、第五部分——它们已离我们而去。

  “同学们,地球已经有几亿年的历史了,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等等原因,一些物种已从地球上永远的消失了,给我留下了无限的遗憾”,接下来,我为学生呈现了第五组图片——地球上已经灭绝的物种图片,有动物、有植物,同时给学生介绍一些它们的资料,最后让学生说说,你看了这些图片你想到了什么?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尊重自然界生命的思想感情。

  7、结尾。

  本节课结尾时,我以让学生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为线,再次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学生的思想感情从高峰跌至谷底,最后向学生再次发出号召“尊重自然,保护地球”。

说课稿 篇2

  一、 说教材

  1、地位

  《大自然的语言》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课文都是事理说明文,选编的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单元提示要求我们阅读时,注意说明顺序和方法,学会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要求筛选信息。

  2、内容

  文章从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谈起,形象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和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3、课标要求

  新课程标要求:“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本课有严密清晰的逻辑和严谨科学的语言,能在文本研读中完成科学思想的构建。

  二、说学生

  1、生活经验

  我所教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他们对田间地头的事物有特殊的感情,本课更能贴近学生生活,激发他们的兴趣。

  2、能力要求

  通过上一单元学习对说明文基础知识有了了解,为本课学习打下基础。

  3、欠缺

  但是农村的学生眼界局限性,平时阅读量少,他们在理清说明顺序和语言鉴赏方面比较欠缺。

  根据以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把本节课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

  能力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根据每段的中心句筛选课文主要信息。

  2、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3、学习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增强语言感悟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知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学习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增强语言感悟能力。

  四、说教法

  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和三维目标制定我把教学方法制定如下:

  教法:以任务驱动学生

  学法:1、五步读:初读、再读、研读、情读和拓读

  2、小组合作探究

  多媒体课件辅助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视频导入

  利用图画、音乐、语言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阅读。

  2、初读课文,积累字词。

  学生自有朗读课文,积累的字词,最后教师展示积累的词语。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展示补充。

  3、再读课文,感知内容,筛选主要信息

  课件上显示:“快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方法找出每段的中心句,并根据这些中心句筛选课文主要信息。”

  “采用默读的形式,还要掌握一定速度,是逐步培养学生默读课文,抓关键词句,概括内容的能力,”这是新课标中重点提到的初中阶段需要达到的目标。也是为下一环节从独立转向交流讨论奠定基础。

  4、研读课文,理清说明顺序

  读课文的6—10段思考: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不能颠倒顺序?为什么?

  这一部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所以我采用小组合作和图片创设情境。

  新课标中指出“对课文内容能提出自己看法和疑问,并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通过讨论会总结出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还有古今差异的时间顺序。

  展示三月内蒙古和海南,四月的内蒙和大连,四月的内蒙山顶上还有积雪而山脚下却绿意葱葱。这种直观的图片对比很容易帮助学生理解经度、纬度、和高下的差异。

  5、情读课文

  ①教师范读课文第一段听完后用 “我听到了 我知道 说一句话。”

  ②找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一段体会欣赏。

  感受语言既是课堂重点也是学生欠缺环节,我采用了配乐泛读来创设情境,学生由品味词句“我听到了什么”然后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我知道了什么”。学生由听到读,再到品读从而对文本理解和体验,感受大自然的美,探索科学的奥秘。

  6、作业:以下两个作业任选一个

  ①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②写一篇观察日记

  这两个作业完成都需要查找一些资料翻阅科普类图书,这一环节也是拓读的体现,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科学兴趣。因为学生个体差异不同,第一个相对容易一些,学生有选择空间。

  六、预期效果

  时间:合理的时间安排能保证各环节顺利推进,从而保证有效教学的顺利展开。

  内容:内容设置上,以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基础为起点,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的知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方法:

  1、五步法阅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目标,有任务,有方法,从而确保课堂的'实效性。

  2、运用小组学习法,克服了部分学生胆怯、不善言谈的弱点,加之教师的引导和鼓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综上所述,本节课是从时间、内容、方法等方面构建的一节高效务实的语文课。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秋天的怀念》是部编本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体验亲情,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及在体会文章情感中学习朗读。这是一篇精读课文,紧扣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为接下来几篇文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先生的真情之作,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愧疚和对生命的热爱之情,歌颂了母亲伟大无私的爱。文章的描写、语言十分细腻,善于通过神态、语言、动作描写来突显母亲的形象,是文质兼美的佳作。

  二、说学情

  初一的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和初一第一单元的学习,以及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和感知能力,能在朗读过程中初步感知文章的感情基调。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发展,情感体验向更深更细的方向发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此外,对于小学阶段,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强。

  学校的学生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因此在课堂中会尽量让学生参与到小组讨论与发言中。学生对作者比较陌生,但对于文章中所表达歌颂的母爱较为贴近,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揣摩语言,体会情感,获得审美体验和思考。

  三、说教学目标

  基础教育的语文课程重要“基础”二字,初一阶段的学生仍处于打基础阶段,因此要注意“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目标1: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是本课的基础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指出:“要使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品和作者的思想内涵和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气和语调进行朗读,表达自己对作品和作者思想内涵和情感态度的理解。”阅读教学特别是教像《秋天的怀念》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时,应让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味其语言的精妙和细腻的情感。因此定下目标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调和节奏的变化。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秋天的怀念》中所歌颂的母爱离学生的生活和近,也极具启发意义。因此,确定目标3:通过圈划、品味、揣摩文章中“母亲”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的描写来感悟、体会文章中细腻丰富的情感。

  四、说教学方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秋天的怀念》一问,无论是从语言还是内涵来看,都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因此,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前让学生认真收集资料,课堂中积极开展讨论,充分展开师生、生生和生本之间的对话,运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

  此外,在本课的教学中朗读法贯穿整个课堂,注重让学生从读到感悟,提升感悟改进朗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感知的能力,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要说的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2“写一种小动物”,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我对这堂课的设计,敬请指导。

  一、依据课标说理念

  “自主、合作、探究”是《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组成学习小组,说自己想说的,说自己想写的,既尊重了学生,又能发挥群体学习的优势,取长补短,在互议互评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整节课我都注意给学生自由的空间,激活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让学生乐说、敢说、善说,并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完成习作。

  二、联系实际说教材

  本次习作“写一种小动物”来自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主题单元“自然的奥秘”,本单元也有许多描写动物的课文,本次习作是课文和拓展阅读的延伸。习作主要是学写动物的特点,课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描写鸽子的例文片段,一段写鸽子的外形特点,另一端则写帅鸽飞行的动作特点。中间用过渡句由帅鸽的外形介绍自然地过渡到飞行动作的介绍。课文在列举例文片段的同时,对观察、写作做了提示,强调仔细观察是写好的关键,指出过渡句在中的作用。第二部分是习作要求,通过观察写好一种动物,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写出动物的外形和动作的特点,一是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因此,教学前应指导学生好好回味回味学过的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变色龙的外形和金蝉脱壳过程的,然后联系课文描写鸽子的两个片段,通过本单元主体课文的学习,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感悟到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小动物,如鸟兽虫鱼,鸡鸭狗兔,猪马牛羊等。从中选择一个,也学着作者那样,作一个长期而细致的观察,相信从中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并学会观察的方法,如观察时除用眼看外,还可用耳听,用手摸。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上网或查阅图书对所写动物的情况作更多的了解。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你一定要及时记下!

  在此基础上进行写作,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验与认识观察小动物时应该采取积极健康的态度。

  新课标指出:现代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积极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同时又是不断开放与生成的过程,教师应紧扣学生习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以及对作文修改进行多用度、多层次、多目标评价,不断积累习作的情感,提高习作能力。”为此,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读懂描写鸽子的例文片段,领会写一种动物的外形和动作的方法,认识过渡句的作用和练习运用。

  2、学习本单元和本文的观察方法:抓住特点仔细观察和跟踪活动过程进行反复观察。

  3、按习作要求,抓住外形和动作的特点写好一种动物,并恰当使用过渡句,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

  在以上目标中我把学习从外形和动作两方面来描写动物的方法,学会使用过渡句,努力运用打比方的写作方法确定为学习重点,把能抓住特点仔细观察,能跟踪活动过程进行反复观察作为学习难点。

  三、根据学情说教法

  本课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 他们大部分都特别喜欢小动物,所以课文图画中的情节对他们来说应该很容易理解。但用口语表达出来似乎有些困难,而用书面语言把自己观察到的小动物的特点描述出来,并写出自己受到的启示,这对于他们来说更是有一定的难度了。

  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读写氛围,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圆满的完成这次的教学任务,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根据学情,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课前布置学生回家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可以用手机拍成视频短片,拷贝在U盘里;课堂上则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播放学生拍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多学科整合法:注意德育、美育等学科的渗透,使教学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功能。

  3、循序渐进法:先看后说,先说后写,先赏后评,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并注重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气氛活跃,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训练。

  4、分组合作法: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相互交流,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主动参与说学法

  为了让学生“愿意写,有的写,能够写”,我采取以下学法:

  1、自主学习法:老师尽量少讲少说,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写作氛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使写作成为学生生动、主动、创造性学习的过程。

  2、互赏互评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评价,无论句、篇,哪怕是一个词;让学生在互赏互评中学习写作知识,提升审美水平,增强表达能力。

  五、情境互动说过程

  为了让学生从易到难进行学习,达成目标、双向互动、提高效益,在指导课中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我回味,我收获

  (二)作前指导——我观察,我发现

  (三)欣赏例文——品例文,悟写法

  (四)大胆习作——仿例文,写习作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我回味,我收获

  这个环节是基点。本次习作要求通过观察写一种小动物,而且要从外形和动作两方面来描述。本单元也有许多描写动物的课文,课前让学生好好回味回味,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变色龙的外形和金蝉脱壳过程的。上课之初,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巧妙地抓住孩子都很喜欢小动物,出示《变色龙》第9小节和《金蝉脱壳》第4、5小节的动物描写的句段及动物形象资料视频。

  提示学生:两处描写都有一定的顺序,用词都十分准确、生动。对照课文划出来,好好感受。

  (这环节轻松而有趣,图文对照,生动形象,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随机板书“写一种小动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了对小动物形象及特点的想象中去。)

  追问:我从简单的问题入手:你喜欢什么小动物?接着问:你为什么喜欢它?

  (这样的问题设计,从易到难,能够激起学生的创作兴趣,符合学生循序渐进学习的原则。

  第二环节:作前指导——我观察,我发现

  首先我设计这样的话题引起学生的观察欲望: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小动物,如鸟兽虫鱼,鸡鸭狗兔,猪马牛羊等。从中选择一个,也学着作者那样,作一个长期而细致的观察,相信你从中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回去做了观察,并要求大家把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形象用手机拍下来,不知大家的作品拍的怎么样?现在就让我们来P一下好吗?

  让孩子准备好的U盘交到老师手中,然后老师播放多媒体视频,展示学生录制的小动物视频,并让学生担任解说人,给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和活动,全体同学随着“解说员”的介绍,仔细观察,发现值得写进习作的东西。(该环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定下了基调。)也可在此对思路进行拓展延伸,让孩子试着说说视频中动物的特点。

  在学生观察时,教师适时给予观察提示:观察时除用眼看外,还可用耳听,用手摸。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上网或查阅图书对所写动物的情况作更多的了解。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你一定要及时记下哟!然后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课前的观察记录,如:我的记录:动物名称、动物外形、动物活动、过程与形态等

  第三环节:欣赏例文——品例文,悟写法

  这个环节其实是让学生在观察、交流完后,能有所收获,大脑中已经有了要写的小动物的轮廓,然后通过品读例文。感悟描写动物特点的要领,同时指导学生审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审题,有了前面观察、交流的铺垫,学生不用太吃力的就能概括出来。过程可分里下列几步:

  仔细读例文《帅鸽》,想一想,做一做。

  1.第一自然段作者是怎样描写帅鸽外形特点的?用“ ”画出描写帅鸽的每个部分词语,用“ ”画出描写帅鸽颜色的词语。

  2.第二自然段是一句什么句?用“()”标出关联词。

  3.第三自然段主要细致描写帅鸽哪两个生活习性,用“ ”标出描写动作的词语?

  4.读读下面句子,写出所用修辞手法。

  ①它时而低,时而高,时而快,时而慢…… ( )

  ②尾巴展开着,像一把白色的纸扇。 ( )

  ③飞累了,便落在对面的屋顶上,有时慢慢地踱着方步,有时站着“咕咕”叫。( )

  阅读提示:读例文,我们不光要读懂写了什么,更要知道作者是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好好做做上面题目,相信聪明的你定能明白。

  5、师生共同总结出写作方法:

  (1)写一种动物的外形、脾气等特点,要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先分别叙述再归纳总体感觉等。

  (2)可以写动物怎样吃食、嬉戏、活动、休息等习性。

  (3)要写出自己和动物之间的联系。写好过渡句。

  第四环节:大胆习作——仿例文,写习作

  这是指导课最重要的环节,我主要抓住以下几点进行教学:

  1.读了例文,好好整理你的观察所得,先按照一定顺序描写动物外形,再详细描写其一两个生活习性。

  2.写好后,别忘了在其中间用上过渡语,最后别忘了给习作加个题目。

  同时,多媒体出示写作提示:要想写好这篇习作,关键要注意以下几点:1.外形描摹有顺序,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先分别叙述再归纳总体感觉等。2.习性描述求动作,抓住其特有动作描写动物习性可以写写其吃食、嬉戏、活动、休息等。3.段落之间重过渡,在外形与习性描写之间要运用恰当过渡语。4.感情描写在修辞,运用一定的修辞,写出自己对小动物的感情。

  最后,作后延伸,通过对动物的观察,同学们一定更加喜爱动物,关心动物。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加入到保护动物的行动中来。

  1.饲养一种小动物,如蚕、小白兔等,观察它成长的过程。

  2.写一份倡议书,呼吁大家热爱动物,保护动物。

  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

  写一种动物

  (1)写一种动物的外形、脾气等特点,要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先分别叙述再归纳总体感觉等。

  (2)可以写动物怎样吃食、嬉戏、活动、休息等习性。

  (3)要写出自己和动物之间的联系。

  板书设计力求体现课堂的重点,把写作内容、要求体现出来,简单明了,通过板书学生能把握写作方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次写作训练,旨在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四个环节设计的措施,激发学生的观察想象力和习作兴趣,拓宽习作思路,培养了学生再创作的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轻松愉悦地踏入习作大门,达到新课标中所强调的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对作文有兴趣”的目标。整个教学过程努力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使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

  点评:

  于老师的这篇说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注重留心观察生活的教学渗透,从例文入手,引导学生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学会写观察日记。同时,巧妙运用手机拍视频、拷贝U盘等信息时代的新手段布置学生课前准备,课堂上则利用多媒体播放,使本来不能带到学校的小动物来到了课堂,直观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激发起学生的观察欲望和表达、写作兴趣,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习作,并适时进行德育渗透,可谓一举多得。

  纵观全文,可圈可点之处还有如下几点:

  1、教师对课标理解到位,能准确把握教材,设置合理的三维目标;

  2、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积累;

  3、对教材的处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

  4、多媒体的运用恰当、实用,有助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

  5、教学设计新颖,前后呼应,可操作性强。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教材的第六章第一节,着重加深了对物质世界的探索,物体的质量是初中物理力学中的基本量之一,既十分抽象又十分重要,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重要铺垫。

  2、教学目标

  理解质量的概念;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通过实验探究出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①知识和技能

  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通过实验操作,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

  通过探究活动,在了解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以及地理位置与物体质量大小无关的基础上,理解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

  ②过程与方法

  经历“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在天平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总结规律,熟悉使用方法。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发现”成功的喜悦。

  通过阅读天平的使用说明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3、重点与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质量的概念与单位,以及学会使用天平测量质量。

  本节的难点是“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探究。

  根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教学中,我准备充分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课本入手,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将天平的构造,使用方法,读数的方法等进行演示。通过测量身边的学习用品的质量,既学到天平的使用,又体验到物理的实用性。

  结合神六、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冰与水的转化,橡皮泥的捏成小物品等探究出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二、学生的学情分析

  现 阶段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发展水平不高。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质量是有一定了解的,只不过对其概念的理解不够具 体,学生能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某个物体有多重,只是不知道他们所说的“有多重”指的其实就是物体的质量。同时初二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虽然不高,但动手的 欲望是非常强的,他们很乐于参与实验,在本节课概念教学时,将通过自主、实验、探究、分析、总结和训练,强化学生对质量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及理论依据

  物 理概念的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避免物理概念直接灌输强加给学生,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心理学原理,在质量概念教学中,应充分发挥 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学生已有概念的形成,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中学到新的物理知识,教师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为 此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科学探究、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一、认识质量

  1、区别物体与物质的概念

  首先请大家思考:课桌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课桌是用木材制成的。

  塑料桶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塑料桶是用塑料制成的。

  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自行车是由钢、铁、橡胶等构成的。

  一般地,我们把木材、塑料、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也就是说,课桌这个物体是由木材这种物质组成的;凳子也是由木材制成的;自行车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组成的。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你能再举些身边的例子吗?

  2、引入质量的概念

  一根铁钉比一枚大头钉含有的铁多;一幢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比同样大小的木结构楼房含有的物质多,制作一张课桌比制作一把椅子所需要的木材多。一般来说,不同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不一定相同。我们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3、质量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在屏幕上出示一组练习,使学生初步建立正确估算某一物体质量的能力。

  你知道吗:介绍地球、太阳、月亮等宇宙天体的质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质量的测量工具

  1、实验室里常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引入测量质量的工具,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信息快递中的托盘天平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读完后,请同学对照实物给大家介绍一下托盘天平的构造以及使用方法。

  观察学生的阅读情况,可先请学生同桌相互介绍,然后再请学生代表回答,这样可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检查学习成果的机会。

  2、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天平使用的基本方法:

  ①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

  ②调节平衡螺母应遵循以下规律: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

  ③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

  ④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

  ⑤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超过待测物重,则应改用移游码。

  ⑥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

  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①不能超过最大称量(天平的最大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标尺最大读数)。

  ②取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取砝码;并轻拿轻放。

  ③保持天平干燥、清洁;不能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里。

  被测物质量=所用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刻度值

  3、请同学到讲台演示测某一物体的质量,及时予以适当的评价

  学生分组在座位上练习使用托盘天平测量橡皮泥的质量。

  三、探究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以及位置的变化对其质量的影响

  将橡皮泥捏成小动物或你喜欢的一件物品;然后再称一称橡皮泥的质量。问:你有什么发现?得出物体的质量并不随物体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把一块冰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然后把烧杯放在天平上称量。当冰熔化成水后,它们的质量会变吗?由于条件限制,准备冰块有一定困难,在课堂上播放一段视频,得出物体的质量并不随物体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将桌子从讲台一边搬到另一边,问:桌子的质量变了吗?

  得出物体的位置变化,质量不变。

  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带着费俊龙和聂海胜从太空返航。我们欣赏一下航天员在太空的照片。

  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球上的物体被航天员带到太空后,质量不变。

  以上事实说明:当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发生改变时,他的质量不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四、练习

  屏幕出示练习,对本节课的内容加以巩固。

  五、自主归纳,评价小结

  引导学生进行本课知识的归纳,反思和回顾学到了什么。在知识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学法小结,总结出本节课利用了“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六、板书设计

  物体的质量

  一、物体的质量及单位

  二、质量的测量工具 正确使用托盘天平

  三、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说课稿 篇6

  【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这儿真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发人深思、情境性很强的童话故事,描写了居住荒岛的小熊感到孤单,寻找朋友,在天上云朵的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必须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思想感情。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课文共6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小熊住在荒岛上很孤单。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写小熊向云儿请教后,开始在岛上种树。

  第三段(第4~6自然段)写小熊找到了朋友。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及学段要求和学生认知特点,第二教时的教学目标为: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使学生懂得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重要。

  ⒊学会7个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两个偏旁部首。

  教学重点:

  ⒈读书感悟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

  ⒉写好“象”、“空”二字。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读书感悟到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联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说教法、学法】

  一、情境教学法

  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这种教学方法尤其适宜运用在低年级教学中。一方面,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有明显优势,用此方法,让儿童从感觉形象入手,以情激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另一方面,《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材充满童趣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了“小熊找朋友”、“小熊种树”、“小动物来做客”等学生乐于接受的、能享受其间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和浓厚兴趣,营造鲜活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开启心灵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乐。

  二、朗读感悟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灵活运用语言渲染,引导想象,媒体创设画面,表演等多种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读书、发现。教学中注重朗读训练的方式方法,如挑战读、比赛读、表演读等,不断激发学生情感,从学生阅读实际出发,在读中体会,读

  中激情,读中感悟,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受到美的熏陶。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⒈谈话交流:小朋友,你们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吗?

  ⒉情境激趣:(动画演示:荒岛上的小熊找朋友。)

  你愿意到小熊家去吗?为什么?

  【这一环节,教师先与学生进行轻松的交谈,活跃课堂气氛,然后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小熊找朋友的情境,产生动画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兴趣,使他们愉快地进入学习。】

  二、自读感悟,品味体验

  ⒈自读第2、3自然段,思考:小熊是怎么找朋友的,他说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⒉讨论交流。

  (随机演示动画:云飘来、云变树、小熊种树、绿岛图)

  通过自读、指名读、挑战读、互读、评价读、小组赛读、齐读的方式朗读感悟:

  ⑴“云呀云,我怎样才能找到朋友呢?”(读出小熊着急、难过的心情。)

  ⑵小熊明白了,他在岛上种呀种,种了许多小树苗。(读出种的树多,及小熊种树的辛苦。)

  ⑶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看图引导理解: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的词义。读出种树时间长,到处是绿树的景象。)

  ⒊引读第2、3自然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具体生动、可借联想的学习背景。教学第2、3自然段时,教师设计了“云飘来”、“云变树”以及“小熊种树”、“绿岛图”等多个情境,让学生主动感知体验,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课文内容形成相似和谐的振动。形象有趣的动画情境,调动起了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兴趣,不同的情境创设不失为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状态的好方法。】

  ⒋过渡:如今荒岛变成了绿岛,现在你们愿意到小熊家去了吗?

  ⒌自读第4、5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⒍讨论并动画演示:(一只鸟飞来了,许多鸟飞来了,远处的小鹿、小象、小猴也都划着船来了。)再换位体验:

  ⑴如果你就是他们,来到这座绿岛上,你喜欢这儿吗?你会说些什么?

  ⑵随机指导感情朗读:①“这儿真好,我就住在这儿吧!”

  ②“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儿吧!”

  (朗读方式:各自练读——选择自己的好朋友读——上台表演读——评价——赛读)

  【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就应该让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权利。因此教学中,应由教师的“指令性”转变为学生的“选择性”,建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的新机制。如:合作伙伴的选择、角色扮演的选择等等。在指导读好小动物的话时,教师没有范读,也没有指名读,而是在激发了学生喜爱这儿的感情后,以媒体创设的情境为背景,以情感体验为基础,让学生各自选择自己的好朋友分角色来读这两句话。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了学生莫大的学习热情。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之后,自由、主动地投入了学习,生生互动,优势互补,每位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潜能,愉悦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⒎练习说话:(谁)来到这儿,说:“!”

  (先小组讨论,再大组交流)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它注重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培养。这一层次教师对教材进行开发,设计了说话练习,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说出还有哪些物或人来到这儿,说了些什么。这样通过调动学生自身的知识积累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使得教学内容新鲜而充满浓厚的情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由于学生在前面形象的动画演示中,已感受到了荒岛的变化,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的画面已经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所以学生说出了许多答案:如“这儿有这么多树,空气一定很新鲜”;“这儿环境这么好,住在这儿心情会很舒畅”;“多亏小熊在这儿进行了绿化,才有这么美好的绿色家园”……这不正是文本所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吗?衡量学生是否理解了课文内容,就是看学生是否能够还原其人,还原其事,还原其景,还能进行再创造。】

  ⒏引读第6自然段。

  三、总结深化,想象说话

  ⒈(媒体演示:荒岛和绿岛的对比图。)

  讨论看图后的感受,从中得出小熊找到朋友的原因。

  ⒉配乐朗读全文。

  ⒊想象说话:现在你们就是小岛上安家的动物,你们会怎样把自己的家园打扮得更美好呢?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整块阅读。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联系性。让学生回归整体阅读,溯本求源,使知识形成系统,明理达到高效。在媒体播放的音乐声中,学生再次进入文本,把前面读书过程中的感受用自己的有声言语尽情地表达了出来。】

  四、自主探究,重点指导

  ⒈认读“象”、“空”。

  ⒉(媒体演示“象”)帮助学生掌握“象”字的结构、笔顺、重点笔画。

  ⒊学生描红,仿影,临写。

  五、自由练习,拓展延伸

  自由选择完成一项课外作业:

  ⒈把这个发人深思的童话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伙伴听。

  ⒉邀请自己的好朋友编一编、演一演课本剧。

  ⒊写话:

  (媒体出示句式:这儿原来________________,小熊__________________。这儿现在_____________,小熊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的个性、能力有差异,布置具有弹性的、更有利于他们发展的作业,实实在在地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有同样的进步。这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最具体体现。学生见到这样的作业,积极性都很高,很多学生都超额完成。】

说课稿 篇7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水果》。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材(地位与作用)。

  《认识水果》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二单元第2个课题。在此之前,幼儿已经学习了糖果屋,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小班幼儿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能说出几种常见水果的名称。

  2、 培养孩子喜欢吃水果的习惯。

  3、 初步感知粗糙与光滑。

  三、说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水果特征,才能认识不同水果。

  2、教学难点:难点的依据是光滑与粗糙较抽象,幼儿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生活常规可以培养幼儿的认识与感知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幼儿其然”,还要使幼儿“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小班幼儿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幼儿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幼儿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注重滨心理状况。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幼儿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幼儿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实物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幼儿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幼儿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幼儿为主体,使幼儿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幼儿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 集体讨论法:针对幼儿提出的问题,组织幼儿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幼儿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课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幼儿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幼儿自己学习思考。

  五、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幼儿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1——2分钟)。

  听音乐做律动,稳定幼儿情绪。

  2、讲授:(10分钟)。

  通过变魔术的方法展现实物来吸引幼儿注意力,请幼儿通过闻看摸之后讲述所展示的水果的不同特征(粗糙与光滑),通过送水果宝宝回家了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水果的认识。

  3、小结:(2——3分钟)。

  品尝水果,向幼儿说明水果的好处,鼓励幼儿多吃水果。

说课稿 篇8

  我本次执教的课题是《1、单脚起跳双脚落地 2、游戏:摘桃比赛》本课次主要教材内容是北京版教材中三年级的单脚起跳,双脚落地技术,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动作要领,并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和下肢力量。体育新课标明确确立了以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就是要求在体育课中发挥多种功能跟多种价值,体育的功能不仅仅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元的 多方面的,根据以人为本的思想,牢牢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也就是确定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因此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从课程目标的设置,到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方法的选用,都要一切围绕学生的发展来考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以故事 “学本领摘桃子” 引入;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摘桃子的本领,教师讲解示范跳“小沟”的动作,简介踏跳区概念,提示重、难点;动作练习先分解后连贯,速度先慢后快; 学生自练, 教师巡视指导,反馈信息,矫正回授,鼓励进取;然后请一位学生示范正确动作,教师示范错误动作,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还有以“春游”活动形式启发、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参与运动,有利于活跃情绪,激发兴趣。“春游”时做仿生练习这个游戏是符合小学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不喜欢呆板,爱模仿,也善于模仿的特点。有利于调动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运用故事化、形象化、儿童化教学,通过教师的引导、创造情境,给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发展儿童的多种能力,使体育课在愉快、欢乐中完成。融学习、锻炼、娱乐为一体。教学步骤遵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一、 教学设想

  为了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一堂课有一个精彩的开始这堂课将成功了一半所以我在课的开始部分穿插音乐和模仿动物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激情和热身的目的。在学习主教材时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学习而是让学生发挥想象自己去创设一个跳跃图形进行练习再引出学习主题。这样一来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把自己设计的和老师设计的做比较哪种方法能跳得更远更好些。学生在自己的体验中获取知识比老师死板硬套的讲解学习要更容易掌握。游戏环节的设计我采用一物多用的原则利用主教材用过的垫子来做游戏。

  二、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让学生初步接触单脚跳起双脚落地的知识为今后的各种急性跳远打好良好的基础。体育课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和情感的体验,所以,应给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展示、自我体验的机会,以完成运动参与、身体健康、社会适应等各领域的教学目标。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适当渗透自我保护的常识,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不是特别强他们注意力也不是很集中所以在学习时教学内容一定要合理按排。三年级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模仿力、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勇于竞争、自我表现欲强等心理特点但体能较弱个体间存在身体条件、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想要整节课学生精神饱满、持久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就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探究法、竞赛法、评价法等等多种手段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心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创”以有效达到教学目标。对学生来说,在体育课中体验运动参与的乐趣,增进健康,并掌握一定的技能是主要任务。所以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身体现状和心理需求,让儿童在富有情境的环境中学习体育,参加锻炼。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认知目标通过本节课探究式的学习让每个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创”在用器材的反复练习学生能简单说出单脚起双脚落地的动作方法和步骤。

  技能目标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思考、创造、体验、掌握学习的方法 通过练习和老师指导让学生初步掌握单脚起双脚落地的动作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积极态度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重点单脚蹬地跳起和轻巧落地、下蹲缓冲。 难点上臂前摆和起跳脚前脚掌蹬地要协调。

  五、教法、学法

  1.教学中注意启发诱导、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个性。

  2.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激励学生学习。

  3.收放结合,有意识让学生自我锻炼,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4.采用游戏,提高学生积极性。

  5.运用音乐伴奏,活跃课堂气氛。

  六、场地器材:

篮球场 垫子16块 录音机1台 桃子若干

【【必备】说课稿模板合集八篇】相关文章:

1.【必备】说课稿模板合集7篇

2.【必备】说课稿模板合集九篇

3.【必备】说课稿模板合集5篇

4.【必备】说课稿模板合集九篇

5.【必备】说课稿模板合集6篇

6.【必备】说课稿模板合集四篇

7.【必备】说课稿模板合集五篇

8.【必备】说课稿模板合集六篇

上一篇:说课稿 下一篇:找规律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