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2021-05-22 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指数函数》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2.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1)知识目标:①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②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③能初步利用指数函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①渗透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②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类比、猜测、归一、教材分析

  1.《指数函数》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指数函数》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函数”的第六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指数》一节内容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指数和函数的概念等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对数、对数函数尤其是利用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来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打下坚实的概念和图象基础,又因为《指数函数》是进入高中以后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系统研究的函数,对高中阶段研究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完整的函数知识,初步培养函数的应用意识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所以《指数函数》不仅是本章《函数》的重点内容,也是高中学段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此外,《指数函数》的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体现在细胞分裂、借贷利率的计算和考古中的年代测算等方面,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内容的特点之一是概念性强,特点之二是凸显了数学图形在研究函数性质时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通过初中学段的学习和高中对集合、函数等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对函数和图象的关系已经构建了一定的认知结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知识维度:对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最简单的函数概念和性质已有了初步认识,能够从初中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函数初步转化到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来认识函数。

  技能维度:学生对采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象的方法已基本掌握,能够为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做好准备。

  素质维度: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已有一定的体会,已初步了解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鉴于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的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知识目标:①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②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③能初步利用指数函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①渗透数形结合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②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类比、猜测、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①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规律,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教学互动促进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③领会数学科学的应用价值。

  (4)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5)教学难点: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与底数a的关系。

  突破难点的关键:寻找新知生长点,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图象,利用数形结合来扫清障碍。

  二、教法设计

  由于《指数函数》这节课的特殊地位,在本节课的教法设计中,我力图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达到不仅使学生初步理解并能简单应用指数函数的知识,更期望能引领学生掌握研究初等函数图象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今后研究其它的函数做好准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我根据自己对“诱思探究”教学模式和“情景式”教学模式的认识,将二者结合起来,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

  1.创设问题情景.按照指数函数的在生活中的实际背景给出两个实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顺利引入课题,而这两个例子又恰好为研究指数函数中底数大于1和底数大于0小于1的图象做好了准备。

  2.强化“指数函数”概念.引导学生结合指数的有关概念来归纳出指数函数的定义,并向学生指出指数函数的形式特点,请学生思考对于底数a是否需要限制,如不限制会有什么问题出现,这样避免了学生对于底数a范围分类的不清楚,也为研究指数函数的图象做了“分类讨论”的铺垫。

  3.突出图象的作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图形始终使我们需要借助的重要辅助手段。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数离形时少直观,形离数时难入微”,而在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时,更是直接由图象观察得出性质,因此图象发挥了主要的作用。

  4.注意数学与生活和实践的联系.数学的本质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实践。在课堂教学的引入、例题的讲解和课外知识的拓展部分,都介绍了与指数函数息息相关的生活问题,力图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的基础学科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法指导

  本节课是在学习完“指数”的概念和运算后编排的,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1.再现原有认知结构。在引入两个生活实例后,请学生回忆有关指数的概念,帮助学生再现原有认知结构,为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做好准备。

  2.领会常见数学思想方法。在借助图象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时会遇到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方法将会贯穿整个高中的数学学习。

  3.在互相交流和自主探究中获得发展。在生活实例的课堂导入、指数函数的性质研究、例题与训练、课内小节等教学环节中都安排了学生的讨论、分组、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变被动的接受和记忆知识为合作学习的乐趣中主动地建构新知识的框架和体系,从而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

  4.注意学习过程的循序渐进。在概念、图象、性质、应用、拓展的过程中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层层递进,让学生感到有挑战、有收获,跳一跳,够得着,不同难度的题目设计将尽可能照顾到课堂学生的个体差异。

  四、程序设计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去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原则,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启发学生逐步发现和认识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①用电脑展示两个实例,第一个是计算机价格下降问题,第二个是生物中细胞分裂的例子,②将学生按奇数列、偶数列分组。

  学生活动:①分别写出计算机价格y与经过月份x的关系式和细胞个数y与分裂次数x的关系式,并互相交流;②回忆指数的概念;③归纳指数函数的概念;④分析出对指数函数底数讨论的必要性以及分类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扫清由概念不清而造成的知识障碍,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

  2.启发诱导、探求新知

  教师活动:①给出两个简单的指数函数并要求学生画它们的图象②在准备好的小黑板上规范地画出这两个指数函数的图象③板书指数函数的性质。

  学生活动:①画出两个简单的指数函数图象②交流、讨论③归纳出研究函数性质涉及的方面④总结出指数函数的性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作简单的指数函数的图象对深刻理解本节课的内容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学生完成基本作图之后,教师再利用课前已列表、建立坐标系的小黑板展示准确的作图方法,达到进一步规范学生的作图习惯的目的,然后借助“函数作图器”用多媒体将指数函数的图象推广到一般情况,学生就会很自然的通过观察图象总结出指数函数的性质,同时对于底数的讨论也就变得顺理成章。

  3.巩固新知、反馈回授

  教师活动:①板书例1②板书例2第一问③介绍有关考古的拓展知识。

  学生活动:①学习解题的规范步骤②完成例2的第二问、第三问③完成分组练习④扩展视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实现学生对指数函数知识的初步应用,完成学生学习的“实践―――认识―――再实践”过程,力求通过例题的讲授、规范的板书养成学生良好地解题习惯,起到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例2的第二问、第三问巩固学生对指数函数性质的理解、实现会用指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数学问题,通过三个分组练习实现教师的再指导和学生的渐进式提高。指数函数与借贷利率的计算、化学中半衰期的计算和考古技术的现代运用有紧密的联系,本环节介绍的“化学中的14C在考古中的应用”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为下一步学习“计算分期付款的利率”等问题埋下伏笔。

  4.归纳小结、深化目标

  教师活动:①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归纳,完成对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数学方法的归纳;②布置课后及拓展作业

  学生活动:完成对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的课内小结并通过课后作业进一步深化学习目标,有能力的同学完成网上调研并在下节课与同学交流我国在利用14C进行考古所取得的成果。

  设计意图:教师在本环节引导学生对指数函数的知识进行梳理,深化知识与技能目标,并通过作业实现目标的巩固。

  5.板书设计

  考虑到板书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功能,本节课我设计了由三个板块构成的板书,板面分配比例为2:1:1,第一大板块包含了两部分,一是指数函数的定义,二是课前准备的画有坐标系和表格的小黑板;第二板块书写了例1和例2的第一问;第三板块由学生完成例2的后两问、练习和课堂小结组成。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及时有效能调动课堂的气氛、感染学生的情绪,对课堂教学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将教学评价将贯穿于本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中。例如情景导入的表达式评价、回忆指数知识的记忆评价、得出指数函数概念的归纳评价、作图时的准确性评价、解题时的规范性评价、小结时的表述性评价等。在学生交流、讨论、探究等环节注意启发学生完成知识互评、能力互评,通过多种评价方式让更多的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在轻松融洽的课堂评价氛围中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和学习任务。

  当然教师会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获得更全面的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评价和课堂效果的反思,并在后续的时间里修订课堂设计方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的能力发展。以上是我对指数函数这节课的设计和思考,敬请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教材是教师执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因此,我首先谈一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世界上的国家》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第五框的内容,本框主要介绍了热点国家的首都及其所在的大洲,也介绍了各洲国家分布情况。本单元第一课从总体上讲了地球,第二课讲了地球仪及经纬线、大洲大洋,紧接着本框讲了各个国家,第三课讲了地球上的人。所以本框在范围上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

  教学之路从认识学生开始,下面我来谈一谈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对世界上的一些著名国家有一些了解,但了解难免不够,可能会忽视一些小国,所以,在注重学生学习必要知识的同时,还应该突出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如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的观念。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于教材的了解以及学情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世界是由众多的国家组成的,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具有利用地图查找大洲和国家的能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世界上的国家,知道一些热点国家的首都以及所在的大洲。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课特点以及学生认知特点,我将本框题的重、难点设置如下:

  【重点】

  知道国家间不同的特征。

  【难点】

  知道热点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来重点谈一下教学过程。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从新课导入、新课讲授、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四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新课导入

  在课程开始之前,我首先会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图,之后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找看,世界上分别有几个大洲和海洋,那一块块不同的颜色又代表着什么?学生通过看地图能够知道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国家,之后我会顺势导入课题《世界上的国家》。图片导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顺利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将着重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重点阐述“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等问题。本框题主要通过世界上的众多国家、世界上的热点国家2个方面展开。

  1.世界上的众多国家

  活动一:观看世界地图

  同学们在观看世界地图之后,能够明确地球被划分为七大洲四大洋,一块块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国家,之后我会请同学们以小组形式在地图上找找看,哪些国家的面积较大,哪些国家的面积较小?

  学生活动过后我会总结:目前世界上有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众多的国家里,例如中国、印度、俄罗斯、美国等国家,面积广大,人口也较多;而有些国家的面积很小,不足100平方千米,甚至只有几平方千米,例如梵蒂冈、瑙鲁等国家。但是无论是面积大小,人口多少,国家都是一律平等的。

  通过学生自己寻找地图的方式去认识世界众多国家,使学生更加清晰认识到国家间的不同特征,而且提高他们利用地图查找大洲和国家的能力。

  2.世界上的热点国家

  活动二:找找国家

  多媒体展示表格

  展示表格后请学生分享:世界上每天都发生不同的事件,同学们请看表格中的几个国家,你能在世界地图上找到这些国家所在的大洲和首都吗?你又知道这些国家最近有什么事件发生呢?

  学生分享过后我会总结:通过在世界地图上找到这些国家所在的大洲和首都,同时我们也知道了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每个国家的特点不同造成了世界形势的纷繁复杂,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而我们也应该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将热点国家与它们的热点事件结合起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加关注时事政治,明白国家无论大小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巩固提高环节,我会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找看,哪个洲的国家最多?哪个洲的国家最少?哪个洲没有国家?你觉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之后我会总结:由于经济、政治等社会条件和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不同,造成了国家在大洲上的分配不均,同时也就形成了特定的国际环境。

  这样设计能够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从小养成国际思维能力。

  环节四:小结作业

  在小结环节我会通过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后布置课后作业:查查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五个国家和人口最多的五个国家,找找这些国家最近有什么热点事件发生,下节课我们探讨。

  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也能让学生了解更多课外知识。

  七、说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3

  一、说班级情况

  二(1)班共有学生47人,他们爱读古诗,有的学生能背诵五十几首。我感觉学生背古诗不吃力,一会儿就能背一首,只是在理解诗意上

  有点难度。还有,有的古诗学生虽然会背了,但表达不出诗的意境。在理解诗意和感受意境方面,需要老师的引导。

  二、说教材

  《春晓》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一个雨后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情感。诗题中的“晓”是指早晨。前两句写一****来,不

  知不觉天已亮了,听到四处鸟的婉转叫声。同时诗句向人们传递春光是多么的美好,连睡觉都那样的舒服,不知不觉天就亮了。为后文作者

  感悟春光不能永驻埋下伏笔。“眠”:睡觉。“不觉晓”:晓,天亮;不觉晓就是不知不觉天就亮了。“闻”:听到。“啼鸟”:鸟的鸣叫

  。后两句写想起夜里听到阵阵风雨的声音,不知道春花又落了多少。全诗平实自然,蕴涵深厚,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对落花

  的惋惜,提示读者春光短暂,应该加倍珍惜才是。《春晓》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

  情真,就象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

  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三、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晓、眠”,能按笔顺正确的书写,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春晓》。

  3.初步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春晓》。

  难点: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

  五、说教法学法

  第一步:导入(指名背古诗《春雨》、《春夜喜雨》,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第二步:会读(初读古诗,认识字词)

  多种形式练读古诗(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自读古诗、指读、纠正不正确读音;合作学习,小组读一读、比一比)

  第三步:读懂(合作交流古诗大意)

  对于诗意的理解,让学生们完整的说下来难度很大,所以教学中,我先对重点字词进行引导、点拨,帮助学生理解:如第一句诗中抓住“春

  眠”、“不觉”,第二句诗中抓住“闻啼鸟”,第三四句诗中抓住“花落知”还是“知花落”等词语,然后指导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结合

  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基础合作交流,理解诗句的意思。

  第四步:诵读(熟读成诵,体悟意境)

  师示范背诵,学生模仿,掌握节奏,停顿,知道押ao韵,感受诗的意境。配乐唱诗。

  第五步:积累(课外延伸,背有关春天的古诗)

  第六步:写字(识记、描红、临写)

  写字指导。“晓”右上角没有点,试着与“绕”比较记忆。

  “眠”,根据偏旁识记。

说课稿 篇4

  《春联》是国标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7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语言清新的知识小品文。这篇文章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春联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春联“对仗及音律美”的特点。

  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中心突出,通俗活泼,短小精悍,语言生动优美。这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针对中年级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并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的五幅春联。

  2、过程和方法目标:以学定教,通过朗读春联、讨论春联、写春联、送春联、补春联等语言实践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理解课文中的五幅春联的意思。初步了解有关春联的一些知识,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其中,根据第二学段的要求,1、2两个目标是本课教学重点。了解有关春联的一些知识,理解并诵读背诵春联是本课的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我准备围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读课文,了解大意”、“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识字,巩固练字”这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我先请学生把课前搜集到的春联在班上读给同学听,相机引出课题,引导学生初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课文,在朗读中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采用指名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逐节朗读课文,对文中重点字词句进行正音,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流利地朗读。在朗读的同时,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理解部分词义。

  在此基础上,整体感知,了解主要内容,理清思路。

  四、 自主识字,巩固练字

  第二课时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为了使学生通过学文懂得诵读春联,既是学习又是享受,从而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一、 渲染气氛,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如何开头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根据本课实际,我在开头就创造了一个节日的氛围,一曲热闹的《拜新年》伴着爆竹声声,迎面是一幅大红春联和一个倒帖的福字,同学们马上被带到了欢欢喜喜过新年的气氛中。当大家大声念着黑板上的春联时,学习春联的欲望也大大增加了,不知不觉进入了课文的学习之中。

  二、读、品春联,丰富积累

  国标苏教版语文注重积累,厚积累尚能博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和提供积累优秀语言文字的机会。 春联的内容广泛,正是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良好素材。课文中介绍了四大类春联内容,为了使学生既爱读爱学,又在朗读的过程中有所感悟,积累内化。为此,我设计了“四读”来让学生品读、感悟。一读,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村子,浏览家家户户门上的春联,了解课文介绍了哪些春联;二读,同桌交流,说说印象深的春联;三读,全班交流,抓住一些重点词,感知春联的意思。我首先指导学习第一幅春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先感知描写的内容,再让学生体会从哪里能感受到春光是美好的?这样学生一下就抓住了重点词“芳草绿”、“杏花红”,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春的气息,同时又加深了对春联描写的内容的印象。由于春联语句短小,语言浅显,我组织学生自学其余4幅春联,自读自悟,了解内容,感受春联描写的意境。学生兴趣浓,效率高,学习效果好。品读的春联内容丰富,各不相同,课堂上气氛非常活跃。从教学过程来看,由导到放,很好地培养了自主学习的精神,极富实效。四读,诵读春联,了解春联讲对仗的特点,体会春联的声律美。

  三、运用春联,拓展延伸。

  在学生整体感受文本的基础上,开展一个“送春联”的活动,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春联。先选择一幅春联来写一写,了解春联的书写格式,进一步了解春联的有关知识,然后说说你把这幅春联送给谁?为什么要送?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春联,并能在生活中运用。最后,补写春联,引导学生反复推敲、揣摩来补写春联,进一步了解春联的“对仗及音律美”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

  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板书:

  内容多 浏览

  春联 讲对仗 奥妙无穷 诵读

  声律美 揣摩

  以上说课材料仅仅是我对本课的一种教学预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将随时注意课堂的生成,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达到“无为而治”的教学境界。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教材第七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主要通过讨论烙饼时如何合理安排操作最节省时间,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利用。指导探究“三张饼”的最优化方案是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以数字游戏为铺垫,以情境为切入口,通过演绎、实践、观察、合作讨论、优化,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三张饼如何烙才能尽快让大家吃上饼”,以及归纳出按怎样的顺序安排才会使所用时间的总和最少。

  基于以上思考,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二、说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两张和三张饼的最佳烙饼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渗透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合理安排时间意识的渗透。

  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与教学目标达成的要求,我设计了3个板块的内容:

  三、教学策略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着以学定教、教服务与学的教学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在突破本课重点时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探究最佳方案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时优化思想的应用。在教学活动中,体现由引——帮——放的教学策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让学生观察、探索、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烙饼问题有一个形象的感知,并利用多媒体将知识直观动态地展示出来,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 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从厨房里会有什么数学问题呢?引出:“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

  这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是容易解决的。所以在这里我就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烙一张,两张饼,同时思考要花费几分钟。让学生能够从简单入手。通过烙一张与两张饼的时间对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同时能够烙两张饼的锅里,一次烙一张饼在时间上是显得多么的浪费,为下一个环节“三张饼“的最优化探究作好铺垫。

  2、思考讨论,小组合作

  而后出示幻灯片,让学生思考,烙三张所用的时间。

  这里的如何尽快的烙三张饼,也是本节课的中难点。但有些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可能还只浮于表面,理解得不是很透彻。这时,我就在这里通过让他们自己去动手摆一摆,说一说的方法,来体会共需要几分钟。通过不断讨论学生进一步巩固寻找最优方案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在适当时候进行提醒,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

  3、巩固应用,拓展思维

  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的目的,以两三个饼的最优化方法为基础,拓展“4、5、6“甚至更多的最优化方案,这里完全放手让学生去研究,进一步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通过学生的摆、说、讨论,最后通过渗透”对比实验“数据汇总的办法得出结论,而后有放手让学生去研究更多的数据。 芳

说课稿 篇6

  一、说指导思想:

  本课坚持贯彻新课程理念中“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对跳绳的学习和大胆的展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同时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技能,为今后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教材:

  跳绳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体育活动内容之一,由于器材简单,不受场地、气候的限制,简单易学,通过跳绳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上下肢协调发展,提高弹跳力。

  是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较好的内容之一。跳绳作为二年级体育的必修内容和考核项目,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加上二年级学生刚入学,大部分学生对该项目比较生疏,作为普及和重点开展教学内容,难度比较大。因此,选择科学、有效、合理、有趣的教学方法,对二年级跳绳教学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说学生:

  二年级学生常规意识较刚入学时好,对体育项目比较陌生,但又具有极大的好奇心,喜欢体验尝试。该年龄段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弱,注意力不够持久,自我表现欲较强,因此在教学中应适时采用儿童化语言引导和激励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由“要我学”成功地转变为“我要学”。

  四、说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大胆展示自己,激发跳绳学习兴趣。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连续并脚跳短绳的动作方法,发展学生协调性和提高学生弹跳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增强空间方位感知能力,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五、说教学内容:

  连续并脚跳短绳 游戏:炒毛豆

  六、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摇绳和跳绳的动作方法难点:手脚均衡用力、协调配合

  七、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讲解和示范、游戏教学法

  学法:自主体验练习法、合作探究法

  八、说教学流程:

  (一)导趣热身阶段:预计用时8分钟,教师语言诱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主题,在“飞轮赛车”情境中体验学习,在各种游戏中,进行热身练习。通过“会说话的手腕”、“飞轮赛车”、等各种专门性练习,为学习摇绳和跳绳动作做铺垫。

  (二)体验学习阶段:预计用时18分钟,通过教师的主导,即:讲解和示范,建立动作的初步概念。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学生进一步体验学习、分组互帮互助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寻找正确的跳绳方法,分享成功的乐趣。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即:教师有效的点拨和传授,学生争做小老师,争做好老师的方式,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更多地掌握所学动作,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快乐游戏阶段:预计用时10分钟,通过分组游戏,进一步体验和分享合作学习的乐趣,同时提高学生的投准能力,促进上下肢活动协调发展。

  (四)放松小结阶段:预计用时4分钟,通过抛物击掌和抻拉练习,使学生的身心逐渐放松,进一步建立同伴友谊,强调合作,分享合作学习的乐趣。

  九、说运动负荷预计:

  平均心率约为130次/分 练习密度约为45%

说课稿 篇7

  一、 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一册的教学内容。这是新教材增加的一个新体系,这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它是本册教材第四单元“分类”中第二部分的内容。这节课的教学是学生在学习了“整理房间”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种分类活动。学生在通过“整理房间” 的活动后,已经感知和体验了分类的含义及方法,学生能按指定的分类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这一内容的学习,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分类活动,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由于这部分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课本是以数学活动的形式呈现教材,体现数学学习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课程新理念。

  二、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给事物分类的过程中,体验活动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全体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难点: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关键: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

  四、说教法、学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处于一个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的位置,把学生当作是学习的主体,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经历分类的活动,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 进行学习,使学生在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中认识和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在给定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让学生自主选择某种标准对事物进行比较、分类活动,体验活动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五、说教学过程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拓宽教学的时空。①②③

  (1)“分类”是一个学生实践性的活动,因此在课前我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自去整理房间,体会分类的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处,学会做一些事情。

  (2)课后让学生去观察和寻找实际生活中运用到分类的一些现象,体会分类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在课堂教学的设计当中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利用比赛、猜想,分一分等多个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是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 创设问题情境

  一开课我就让学生进行了一个小比赛,请同学们按老师的要求拿出指定的物品就站起来,并让每一位学生对结果进行猜想,为什么有些同学拿得快。从而引入了这节课的内容。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进行思考与观察,然后利用教材提供的内容,化静为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自主探究,构建模型

  [1]、动手实践,分类整理书包

  首先教师请大家把书包里所有的东西都放在桌面上,然后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在整理物品之前,最好先做什么?(学生会回答:给物体分类)接着就请同学们先分类整理,然后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教师对与学生的整理过程可以给予过程评价)。

  [2]、介绍讨论不同的分类方法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分的,我们可以知道有些学生是按学科的不同分的,有些学生按用途的不同分成书和本子两类等。接着引导学生看书上的笑笑和淘气是怎样分的,你和谁的分法一样?并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分法。

  [3]、整理好书包并初步体会分类的好处

  请学生把自己已经分类整理好的书、本子再放回到书包里,再比一比看谁拿得快,让学生感受这次拿和上次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学生会知道这一次方便多了,不像以前那么乱,书包里比以前整齐多了,原来分类整理有这么多的好处。

  (3) 解释与应用

  在做练习中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教学中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猜想推测活动,分类之前学会先思考后再行动,这既是做事情的一种好习惯,也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分类活动中要让学生学会思维方法:

  ·按什么分?(理由是什么?)

  ·如何分?

  这样分好不好?(有必要吗?)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这一课改新理念。整节课的教学都是围绕活动进行,“整理书包”,“分帽子”、“分车子”、“给老师和同学分一分”,学生是全程参与,全员参与分类活动,而且每一个活动中都安排有同学之间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整理房间的”、“你认为谁拿书会快一些,为什么?”、“说说你是怎样整理书包的?”、“说出你分帽子、车子和人的方法”。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利用学生之间的资源组织教学。

  教学中尽量鼓励学生一人能用多种方法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出事物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来分类,而且分类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能够真正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学会自己分类整理书包,分类房间和其他物品,做一个“生活的小主人”!

  说课是教师面对同行和其它听众口头讲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根据的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说课对我们已不算是新事物了,今后我将进一步说好课,并希望各位教师对本堂课提出宝贵意见。

说课稿 篇8

  《青蛙吃害虫》一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内容,本节课是百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第三课时,由于有整十数加减法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这两节课做铺垫,再加上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已经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不太困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整十数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是几个十,也就是相同数位相加减。基于此,在教学中应将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在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也就是让学生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

  这是一节数学计算课,在计算课的数学中注重教学与生活紧蜜联系,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的多种计算方法和想法,培养学生提问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班学生活泼好动,思维较为灵活,加之孩子天性中对小动物的喜爱,因此,为了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遵循着这样几个设计思想:

  1、创设教学情境,生动呈现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材的呈现是知识点和技能训练片段,教学中我将教材中静止的主题图改编成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图,巧妙、生动的将知识点和环保及爱护小动物的教育融汇贯穿于教学情境中,使教学结构更加合理、科学,同时有效的激发,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学习过程,淡化学习结果。我改变教材中问题直接呈现的方式,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引导同学们自主思考、讨论、合作、获取、发现信息,提出、解决问题。

  3、在加减法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计数器、小棒等教学用具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这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探索和合作意识,使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

  本节课还存在着值得改进和思考的地方:

  1、是否可以考虑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寻找更贴近他们生活的情境,提出相关的计算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切实感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相对不易集中,但是他们对于实践动手类的活动兴致比较高,比较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为此,在练习题的设计中,是否可以考虑学生的这种认知特点,组织一些动手操作、实践类的活动让学生参与,使其在动中学,在动中理解,在动中掌握。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集锦8篇】相关文章:

1.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集锦八篇

2.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集锦6篇

3.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集锦4篇

4.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

5.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集锦五篇

6.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集锦9篇

7.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集锦四篇

8.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集锦7篇

9.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集锦九篇

上一篇:信息技术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