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节课是高中数学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中1.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本小节共需4课时,这节课是第一课时。
先说本章及本节的教材地位。计数问题是数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也是人们了解客观世界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这两个计数原理是人们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基本规律。它们不仅是推导本章1.2排列与组合中排列数、组合数计算公式的依据,也是求解排列、组合问题的基本思想,且教材将排列、组合及二项式定理的研究都作为两个计数原理的典型应用而设置的。可见,其基本思想方法贯穿本章内容的始终,因而,它们是学好本章内容的关键。另一方面,这两个计数原理也是学生今后学习概率及今后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有关分支的预备知识。因此,理解和掌握两个计数原理应该是最基本而重要的。
由于本节课是本章的第一节课,虽然正确运用两个计数原理是本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要达到会用的境界,需要经过一定的应用性训练的。且《数学教育学》告诉我们,在定理、原理的教学中,尽量先让学生通过对具体实例的观察、测量、计算等实践活动,来归纳猜想具体的内容,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对他们的理解。依据这个来设计本节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例,总结两个基本计数原理;正确理解完成一件事情的含义;
②初步学会区分分类和分步
③会利用两个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典型的、学生熟悉的实例(座位编号问题),得出解答后,利用探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本质,然后再抽象概括出基本原理;
②通过简单应用使学生初步熟悉原理;
③最后通过探究引导学生将原理推广到更加一般的情形;
④初步学会区分分类和分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会数学来源生活,并为生活服务,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
②使学生通过概括两个基本原理及推广,进一步加深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③通过分类和分步让学生初步学会将复杂问题进行分解,将综合问题化解为单一问题的组合,再对单一问题各个击破,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归纳地得出分类加法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难点:正确理解完成一件事情的含义;
4、学情分析:
在目前学生如果遇到与计数有关问题,基本采用列举法,即一个一个的数;在初中概率学中也学过树状图,也可解决这种问题。但当这个数很大时,列举法就很难实施,
二、说教法与学法:
1、 教学方法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曾说过课堂应是放飞师生思想的天堂,教师应用自己思想的火种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 结合本节教材及学生的实际,我认为本节课宜采用问题式、螺旋上升为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己获取新知识。首先先通过典型的、学生熟悉的实例(座位编号、不同路线的问题),得出解答后,利用探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本质,然后再抽象概括出基本原理,接着再配以简单应用以使学生初步熟悉原理,最后通过探究引导学生将原理推广到更加一般的情形。
2、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师的教为了不教。针对这一点,结合上述教学方法,通过本节学习,主要教给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时,初步学会将它进行分解,将综合问题化解为单一问题的组合,再对单一问题各个击破,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同时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的能力,推广结论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3、教学辅助手段: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合作、对话等方式,学生才能真正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
为了节省时间,腾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探索、思考、交流、归纳,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同时也为了方便学生将两个计数原理的例子,进行比较。特制作幻灯片这一辅助教学手段。
三、教学思路:
首先先通过解决两个典型的、学生熟悉的实例(座位编号、不同路线的问题),得出解答后,利用探究引导学生分析两个问题的共同特征,然后再抽象概括出分类加法计数原理,鼓励学生再举出一些生活中类似的分类计数问题的例子,接着再配以简单应用以使学生初步熟悉原理,最后通过探究引导学生将原理推广到更加一般的情形。至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则采用通过与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对比,通过比较出真知。
四、教学环节:
(一:)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1、展示两个学生熟悉的实例:
问题1座位编号书P2思考:
用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或一个阿拉伯数字给教室里的座位编号,总共能够编出多少种不同的号码?
问题2 不同路线 补充:
从甲地到乙地,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如果一天中火车有3班,汽车有2班.那么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问题,节省板书时间,腾出足够时间让学生阅读、思考、回答,通过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设置问题1、2,引出下面探究的问题。将问题的解决板书在黑板上 。补充这一题是学生生活中并不陌生的问题,通过两个问题,使学生能更好地完成下面的探究,更好地概括出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2、展示书P2 探究:
你能说说这两个问题的共同特征?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归纳概括问题的共同特征,试着叙述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概括到分类和加法。
归纳得出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有两类不同方案,在第1类方案中有m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方案中有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n种不同的方法。
给出原理时要强调:要明确 完成一件事情。
3、展示书P2例1、在填写高考志愿表时,一名高中毕业生了解到,A,B两所大学各有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强项专业,具体情况如下:
A大学 B大学
化学 会计学
医学 信息技术学
物理学 法学
工程学
如果这名同学只能选一个专业,那么共有多少种选择呢?
安排例1主要是巩固加法计数原理的简单题,较简单,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完成。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完成一件事情是什么。通过例题的简单应用,使学生初步熟悉原理。
4、展示讨论题:
假如该同学选择了A大学的某一专业如化学,则完成了这件事吗?
同样的,假如该同学选择了B大学的某一专业如法学,则完成了这件事吗?
设置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特点: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中的完成一件事有两类不同方案,是指完成这件事的所有方法可以分为两类,即任何一类中的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完成任务。是不受其他类的限制的,即类与类互不相容。
5、展示书P2旁白
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类似的分类计数问题的例子?
鼓励学生举例,适当评价与补充,特别注意让学生思考回答完成一件事情是什么。使学生体会学以致用,进一步理解原理。
6、展示书P3探究:
如果完成一件事有三类不同方案,在第1类方案中有m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方案中有m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3类方案中有m3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如果完成一件事情有n类不同方案,在每一类中都有若干种-不同方法,那么应当如何计数呢?
教师引导学生类比两类不同方案的情形,通过探究引导学生将原理推广到更加一般的情形,加深对原理的理解。
(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由于前面学生刚刚研究过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因此,可对比它来研究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具体教学环节差不多。
1、展示两个学生熟悉的实例:
书P3座位编号问题1:
用前6个大写英文字母和19九个阿拉伯数字,以A1, A2,,B1, B2,的方式给教室里的座位编号,总共能编出多少个不同的号码?
补充不同路线问题2:
从甲地到乙地,需要经过丙地。从甲地到丙地有5条路,从丙地到乙地有6条路。从甲地到乙地,有多少条不同的路?
并回答:
①你能列出问题1所有的号码吗?
②从你所列号码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③问题2呢?
④这两个问题于前面分类加法的两个引例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阅读、思考、回答,通过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设置问题1、2,引出下面探究的问题。将问题的解决板书在黑板上 。
通过设置问题1、2,与分类加法计数问题比较,引出分步计数问题
学生利用以前学过树形图(树状图)列出号码,教师适当个别辅导。
引导学生概括每一个大写英文字母都能和9个数字中的任何一个组成一个号码,先确定一个英文字母,后确定一个阿拉伯数字这样的两个步骤。
2、展示书P4 探究:
你能说说这两个问题的共同特征?
归纳概括分步计数问题的共同特征,得出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先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试着叙述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概括到分步和乘法。
得出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需要两个步骤,做第1步有m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 mn种不同的方法。给出原理时要强调:要明确 完成一件事情。
3、展示书P4例2:
设某班有男生30名,女生24名. 现要从中选出男、女生各一名代表班级参加比赛,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由于本例题属于简单题,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完成。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完成一件事情是什么。通过这个例题的简单应用,巩固基本原理,使学生初步熟悉原理。
4、展示讨论:
假如只选择了男同学参加比赛,则完成了这件事吗?
同样的,只选择了女同学参加比赛,则完成了这件事吗?
归纳与小结: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中的完成一件事需两个步骤,是指完成这件事的任何一种方法,都要分成两个步骤,在每个步骤中任取一种方法,然后相继完成这两个步骤就能完成这件事。即各个步骤是相互依存的,只有依次完成每个步骤才能完成这件事。
5、展示问题:
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类似的分步计数问题的例子?
鼓励学生举例,适当评价与补充,特别注意让学生思考回答完成一件事情是什么。使学生体会学以致用,进一步理解原理。
6、展示书P5探究:
如果完成一件事需要三个步骤,做第1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3步有m3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如果完成一件事情需要n个步骤,做每一步中都有若干种不同方法,那么应当如何计数呢?
教师引导学生类比两步不同方案的情形,让学生给出答案。通过探究引导学生将原理推广到更加一般的情形,加深对原理的理解。
(三、)练习:P6 1、3
利用原理解决简单问题,使学生逐步熟悉原理。
学生独立完成,个别辅导,教师提问 完成一件事情是什么
(四、)小结:
通过例题1、2,师生一起总结:
1、解决有关计数原理的题目,首先要能正确回答完成一件事情是指什么;
2、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中的完成一件事有两类不同方案,是指完成这件事的所有方法可以分为两类,即任何一类中的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完成任务。是不受其他类的限制的,即类与类互不相容。
3、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中的完成一件事需两个步骤,是指完成这件事的任何一种方法,都要分成两个步骤,在每个步骤中任取一种方法,然后相继完成这两个步骤就能完成这件事。即各个步骤是相互依存的,只有依次完成每个步骤才能完成这件事。
通过小结加深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一步熟练两个计数原理。
(五、)布置作业:
1.课本第12页的习题1.1A第1,2,3题
2.编一道运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解答的应用题,并加以解答
五、 本节课的说明:
1、充分利用多媒体,节省板书时间,腾出足够时间让学生阅读、思考、回答,讨论,交流。因此教学环节的问题、探究、思考、例题都适合用多媒体展示。
2、通过引例、例题、练习及学生举的例子,多次强调要完成的一件事是什么。以此突破难点。通过学生实际举例说明两个计数原理,比较两者的不同,及小结来突出重点。
3、两个计数原理的理解学生并不难,归纳得出两个计数原理,学生感到不困难。因此适合问题式、螺旋上升为主的教学方法。
4、整节课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原理,简单应用,两个原理比较,逐步升华为主轴。力求符合新课表的要求。
说课稿 篇2
一、说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的内容、初步学习用欢快的节奏朗读这首儿歌。
2、感受儿歌热闹喜庆的作品风格。
二、说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热闹喜庆的音乐和鞭炮声的录音;配乐儿歌朗诵;各种小动物角色图片。
2、 经验准备:了解我国民间过春节时的一些传统习俗。
三、说难重点
1、活动重点:理解儿歌内容,学习用欢快的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儿歌。
2、活动难点:感受歌遥热闹喜庆的作品风格。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通过倾听、观察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热闹喜庆的作品风格。
四、说活动过程
1、听录音激发幼儿的兴趣(远处传来热闹喜庆的背景音乐和鞭炮声)让幼儿猜猜:“是什么事那么热闹啊?”
教师小结:春节到,真热闹,家家户户哈哈笑。
2、听听、看看、讲讲中理解儿歌内容
(1)出示挂图让幼儿观察:小动物准备过什么节日?有哪些动物在迎接春节?它们是怎样迎接的?
3、欣赏儿歌。
(1)老师以开心的心情、欢快的节奏来进行示范朗读提问:儿歌的名称叫做什么?听了这首儿歌,感觉怎样?
(2)再次欣赏儿歌。
提问:小动物分别是怎样过春节的?(教师逐一出示儿歌中的动物角色,与幼儿一起说说、学学小动物所做的事,并引导幼儿用儿歌的话语来小结。)
4、学习朗读儿歌
(1)引导幼儿看着动物角色练习朗读儿歌
(2)边读边模仿角色的动作以增强朗读的趣味性。
(3)模仿用欢快的节奏朗读儿歌。
讨论:我们应该怎样读才能把小动物们过年时开心的感觉读出来呢? (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表情,并请一些幼儿进行朗读。)教师以两种不同的对比明显的朗读方法让幼儿判断,找出最适合这首儿歌风格的朗读方法。
(3)在喜庆的音乐背景下带领幼儿练习朗读,充分感受儿歌热闹喜庆的作品风格。
(4)分组比赛等多种形式朗诵儿歌,并组织幼儿从朗读时的节奏、感情等方面进行朗读评价。
5、集体完整朗诵儿歌。
说课稿 篇3
教材分析:《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文章共有六个自然段。先写了北大荒秋天的到来,再从天空、小河、原野三方面写出北大荒秋天景色的美丽,第五自然段写了北大荒物产的丰富,最后作者包含深情地赞美了北大荒的秋天。
学情分析:同学们对北大荒的情况并不了解,无论是对北大荒过去的开垦,还是如今的繁华都了解甚少。教学前可让学生查找交流有关资料,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设计理念:根据课文特点,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诵读课文,通过充分地诵读,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并由此欣赏和品味作者那种简练而多姿多彩的表达方式。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凭借课文语言、图片等体会美、感悟美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热爱北大荒的情感,抒发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学生在自读中与文本对话,在生生互动中与同学对话,培养初步的自学能力。
教学方法:
一、关注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这节课开头通过谈话导入,唤发学生对秋天的记忆,激发学生的思维,为积极学习作准备。再通过展示昔日的荒凉的图片让学生对昔日北大荒的苍凉有所了解,通过今昔的对比激发了学生读书、思考和探究的欲望。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这就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学生想老师提出什么问题的环节,并且让学生来解决部分疑问。这看是一个较随意的环节,确实培养学生读书能力的有效举措。古人云:学贵有疑。让学生在读书时思考是提高读书效益的前提。一部分疑问在学生自己与文本的对话中解决,一部分在生生互动中解决,还有一部分在下节课时由老师点拨解决。保证了学生能思考的自己解决,教师解决的是学生有困难的部分,免得会了重复讲,保证了课堂的高效。当然,学生提问题本身就是能力的培养,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与其自身的知识基础、人生感受有关,与其性格特点有时也有关系。
二、让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
学生有效参与是课堂高效的保证。本节课,让学生充分地看,让学生充分地说,让学生充分地提问题,自我解决问题,这些都是让学生有效参与的环节。在师生、生生互动中,让学生学得充分,学得兴趣盎然。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燕子》(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方法、说教学手段、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燕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散文。这个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分
别是:《走,我们去植树》、《燕子》、《沙漠中的绿洲》、《江南春》、《春日偶成》,是一组典型的“春景”美文。顺应新课程对第二学段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本单元集合现代诗、古诗、记叙文、散文多种体裁的作品,让学生体会不同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其中《燕子》为一篇经久不衰的优美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学的规律以及“教材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
学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目标
1.重点理解文章中“洒落”“聚拢”“掠过”“小圆晕”等词语。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3.能够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
1.学会抓住特点观察描写事物的能力。
2.初步学会默读,养成良好地默读习惯。
(三)情感目标
形成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意识,感受小燕子活泼可爱以及春光明媚的温馨。 《燕子》一文短小精悍,语言清新,不多的言辞却如诗如歌,学《燕子》其实就是引导学生与美文为友。为此共安排两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重点扫除阅读障碍,读准读通,整体感知文本“美”。第二课时也就是本课时,指导学生精读全文,在品味语言的“精美”时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教学指导。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燕子的外形特点,让学生学会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学习作者用优美的词语进行描绘的方法。
第一小节描写的是燕子的外形,表达了作者想关于燕子活泼机灵的强烈愿望,是体现全文情感基调的重点段落,更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关键段落。
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中两个重点句子,“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理解这句话是新课标中要求学生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的体现。所以我会通过直观的动画、有针对性的问答以及反复诵读使学生体会燕子对于春天的作用。
另一个难点句是:“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我将会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图片展示、生动形象的讲授来使学生体会“痕”这个字的意蕴,创设美的情境使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获得共鸣,从而理解整个句子意思,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
三、说教学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东西来辅助教学。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学生易懂的具体形象。
2.赏读教学法:,运用自主感知朗读法、抓关键词品渎法、对比品评法、设置情境悟读法等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如:通过品读赏析描写小燕子
的语句,学习对小燕子抓住特点、按顺序的描写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新课标倡导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根据学习卡的要求研读文章段落,在小组合作中体会文章情感,在合作中发现文章的写作特点。通过分析讨论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和学习探究问题的方法。
4.情境教学法:我通过创设情境,加深体验,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学情分析
只有了解读者的阅读现状,才能充分发挥文本的魅力。经过了两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积累了一些识字的经验,初步具有独立的识字能力。学习重点逐渐向阅读过渡。一些阅读方法掌握,如:朗读、默读;借助图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学生已有一定基础。
随着年龄的提升,学生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够通过事物的变化感知春天的勃勃生机。但由于孩子们生活在城市里,对于燕子这种候鸟的了解大多来源于书本、电视等媒介,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却是一个难题。基于对学情的分析,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发展需要,结合课文内容,我预设了以上教学目标。
五、说设计特色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李海林语),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王尧 语),运用多种方法,走进词语的“四度空间”:触摸词语的温度,点染词语的亮度,开掘词语的深度,提升词语的效度,让词语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
本课的设计特色为:紧扣语文教学特质,抓住语言,立足词汇,注重词语的意蕴形象教学,让一个个词语连同它们的画面感、温度、情感深入到学生的精神生活里,从而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领略到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光的美好。
六、说教学手段
我准备用多媒体、板书、动画、简笔画等手段辅助教学,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 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下面我主要讲讲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及指导思想。
七、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受春景美(10分钟)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我让同学们观看一小段与文章内容描写相似的flash动画。充分利用多媒体再现课文所描绘的场景,促教学的形象性。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直观的表象更具吸引力,更易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提出问题,寻觅春景美
我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燕子》这篇文章,你们喜欢燕子吗?”“我们现在这个季节有燕子吗?燕子在什么季节才会来呢?”接着导入“对啊,燕子只有在春天才会来到我们的身边,请同学们翻开课本,默读文章第二小节,找出春天有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请你在文章中标注出来。”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要求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的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通过我的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默读,训练阅读能力。
3、咬文嚼字,赏析文段
在学生回答过程中我进行提炼板书(板书:雨、风、柳丝、草、芽、花、)
结合板书的词语,我将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例如,我会问雨有什么特点呢?春风是什么样的啊?和冬天的风有什么不同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形容吗?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体会说,教师要适时鼓励。)你能读出微风
轻轻地吹拂着脸庞的感觉吗?
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体会课文的神韵。接下来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品读赏析。
“这么美的花,这么美的树,这么美的柳丝,它们是怎么来到春天的呢?”结合课文语境以及板书,学生理解“聚拢”这个词语,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描写的烂漫无比的春天。
在同学们沉浸在美丽的春景中时,我询问学生:“你们喜欢春天?是啊,我们班的同学都被这美的景色吸引去了,南方的小燕子也按捺不住了呢。”生齐读: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四年级学生因为阅读经验的限制在理解这句话的时候会出现问题,这一小节主要描写的是美丽的春景,却在最后一句写了小燕子,着实表现了在作者眼中燕子的到来使春天更有生趣了。新课标中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是四年级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需要重点训练的方面。我通过直观的动画、有针对性的问答、入情入境的范读使学生体会燕子对于春天的作用。学生沉浸在我创设的情境中自然学的轻松。
(二)赏读感悟,发现燕子美(10分钟)
1、抓特点,赏读燕子外形美。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完第二小节之后,我提问:文章中哪一个小节写了从南方赶来的小燕子?写了燕子哪些方面?各自有什么特点?这样一只小燕子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引导学生细读描写燕子外形的句子。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在“品”中培养孩子的语感,熏陶孩子的情感。学生自由读后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很快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到了答案。归纳出燕子活泼可爱的特点之后,我问学生:有谁可以把燕子这种活泼可爱的感觉读出来?谁愿意来试一试?并且提示:其他同学认真听,你认为那个地方可以读的更可爱的?学生读的不到位的地方,我来范读。
在学生朗读兴致较高的时候,我提出要求:老师给你们一分钟时间,看谁能将这么可爱的小燕子记在脑子里。
燕子这篇课文是精读课文,要求学生全文背诵,在课堂中我让学生反复诵读文章,让学生短时记忆文章,减轻学生课余负担,训练学生背诵文章能力。
请学生起来背诵的同时,根据学生背诵内容在黑板上画出燕子的简笔画。
2、明晰写作顺序。
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我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明确作者是运用从整体到部分的写作顺序。最后我指着简笔画,让学生分步描述燕子的外形特征。集体背诵了第一小节。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阅读课侧重于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语言文字,既要正确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又要正确地理解课文的表达形式。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抓住燕子特点描写出了活泼可爱的燕子,通过简笔画的形式,学生较为直观的明白从整体到部分的写作顺序。
(三)自主探究飞行美、停歇美(16分钟)
接着是探究体悟,整体感知课文。三四两个自然段分别描写了燕子飞行时的特点以及燕子停歇时的情景,运用动静结合、从远到近的描写方法表现了活泼机灵的燕子。在前两个自然段学习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运用赏读法,每个小组在三四两个自然段任选一个,根据我提供的学习单上的问题对所选小节进行自主探究体悟,思考问题,品味语言。最后请小组长汇报学习情况。
学习第三小节的要求是:
①燕子飞行时美在哪儿?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②你们认为这一节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的?
③从燕子“唧唧”的叫声中你想象一下它们可能在说什么?
这组问题的设置旨在指导学生运用分析一二两节的方法,信息加工心理学中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其中“ 程序性知识”,在语文学习中就是学习习语文的诸多方法和运用策略的知识, 如阅读散文的方法、抓关键字词分析的方法。同时发挥学生想象,鼓励学生与文本对话,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第四小节的要求是:
①你们觉得这一节哪些词句写得特别美,为什么?
②作者打了哪些比方,把什么比做什么?
③燕子会谱出一支怎样的歌?
通过让学生在阅读中主动发现,这也是学生与文本互动的过程,在互动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学生的情感逐步升华。四年级下册作为第二学段到第三学段的过渡关键时期,要注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锻炼学生自学能力。
在交流过程中,我利用学生的探究发现紧扣文本主题,从文本出发,从文字入手,用换词法、情景设置法、图片感受法等不同的方法自主理解词语,适时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学词,交流讨论,感受词语意蕴,不断深化对文本主题的认识。
例如:在微风中,在阳光下,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
(1)关键词:斜着 掠过
(2)换词理解,将词语放到句中联系上下文理解。
(3)对比品评:“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又快又轻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 掠”表现了燕子飞行速度十分快,飞行技术高超,突出燕子为春天增添的情趣。
(5)再读第三小节,在语境中感受燕子的动态美。
(四)最后是升华情感,赞美春天(4分钟)
我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春天吸引你的地方。从课内到课外,从阅读到表达,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春天的美好,形成保护环境珍爱大自然的意识,进行情感教育。
八、板书设计
我这个板书最大的特点是简洁明了,能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重点突出。
外形美:羽毛 翅膀 尾巴
燕子 春景美 : 雨、风、柳丝、草、芽、花 增添生机
飞行: 快
动静结合
停歇:五线谱
说课稿 篇5
《老王》说 课 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老王》。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的课文,其中几篇课文讲诉的都是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老王》讲述的就是一个普通车夫的故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让学生能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情操。从文体上来说,本单元的文章全是记叙性的散文。知识与技能目标设定为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品析语言,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会概括事例和从字里行间中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
新课标对于欣赏文学作品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老王》是本单元的第4篇课文,前三篇文章都是写人的散文,学生对于记叙类散文的特点和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应该是掌握的比较好,所以在学习《老王》这一课的学习重点应该放在方法的运用上。前三篇是《背影》《藤野先生》《台阶》,这三篇的人物是与自己关系亲密的父亲和老师,学生容易产生共鸣。而老王这一课则是身边的弱者,学生在情感的感悟上有一定难度。
因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1.在品味表现力词语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老王的“苦”和“善”。2.体会作者“愧怍”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关爱弱者。
教学重点:从字里行间中,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领会爱的博大。
二、说教法
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在本课教学时,采取合作探究法、质疑法、指导朗读法、点拨法、表演法等,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三、说学法
1.预习。要求:熟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形象。解决生字词。了解作者资料。
2.阅读法。采用默读的方式,与人物对话,深入了解人物形象。
3.质疑法。认真思考,对课文内容提出质疑。
4.圈点勾画,品味语言法。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与作者对话,体会作者感情。
5.合作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四、教学程序
1.对学,导学案上的预习卷。解决生字词和作者资料。结合事例,说说对老王的初步印象(预设:辛苦、悲惨、贫穷、善良)。(对学加检查8分钟)
2.读导语,导入新课。
在我们周围,有一些像老王这样生活艰难的人。他们不被人重视,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你体悟到这些人的善良了吗?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读一读这篇课文,也许你会有不少感触。(2分钟)
3.识老王。
读懂一个人,无非是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色,也就是看他的行为,听他的话语,看他的表情。听朗读,圈点勾画描写老王行、言、色的词语和句子。说说: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看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至少圈点3处,组长至少5处) 在预习中学生已经有了一个对老王的整体印象。但较笼统。设置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词语的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深入了解老王。
实施方法:把文章分为三部分,三同学示范朗读。其他同学圈点勾画关键词,并作简单批注。(15分钟)
4.感愧怍。
作者在文章最后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作者对老王不好吗?她为什么会感到“愧怍”?前一个环节是与人物对话,设置这个环节则是与作者对话。从包含感情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老王的感情,从而培养自己同情弱者,帮助弱者的意识。
实施方法:默读课文,找到作者对待老王的句子。
细读8-22段,结合词句,体会作者的愧怍。(10分钟)
5.完成和整理导学案。(10分钟)
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
我是来自浙江省宁波北仑职业高级中学的机械专业教师陈雷。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机械专业的专业课是枯燥的,乏味的,所以能让学生愉快的、充满自信的走进我的课堂,让学生在我的课堂上享受快乐和成功是我最大的梦想。今天,借此平台,希望各位评委指导我的说课,使我更快的成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钻孔方法——压板工件钻孔加工》,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分析等五个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
首先要说的内容是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徐冬元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第二版)第六章第四节及第五节的内容。本课是这一个学习单元的最后一块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的内容得以巩固和应用,是一堂实践操作课。教材中与本节课对应的实例由于比较单一,虽然也能让学生掌握实际的加工方法,但是很难与现在企业的生产接轨,所以我就把当今宁波地区企业用到比较多的模具生产中的压板零件拿到了实际的教学中。通过本堂课的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工件钻孔的方法,及能保证钻孔的精度,为以后学习锪孔、铰孔及攻螺纹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
接下来要说的内容是教学对象分析,参加本堂课学习的学生是我校一年级第二学期的数控专业的学生,对于钳工的基本技能操作已了解一些,但总体上存在轻理论重实践的倾向,本节课利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实践操作能力得以加强。根据调查,本班学生中有超过30%学生的家长在海天、贝发、吉利、耀发这四家企业工作,利用便利条件,在课前首先组织了学生进这四家企业进行调研,对有关钻孔加工的知识进行了解,为学好本堂课做好准备。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能说出使用钻床的安全注意事项。
2、保证孔加工精度的方法。
二、技能目标:
1、在工艺卡片上能填写合理的工步内容。
2、能正确操作钻床,并完成工件加工。
3、会用平口钳正确装夹工件。
4、能合理使用切削液。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团队协作的力量,从而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2、通过完成工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养成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谨务实、严肃认真
的工作态度。
三、教学、学法分析:
第三块内容我要讲的是教法、学法分析,本节课在设计时我就打破老师先讲,学生后实践操作的传统模式。在课前首先组织了学生进企业进行调研,对有关钻孔加工的知识进行了解。并且在上课期间利用分组比赛的形式把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操作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用抢答和必答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出示实践操作题的时候以工艺卡片来代替以前的图纸,让学生在课堂中就能体验当今企业的生产模式,在了解工艺卡片作用的同时为即将走向社会、成为一线工人的职高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在学习钻孔加工同时,也了解了钻孔加工在当地企业生产加工中的作用和地位。 本堂课的重点为:能正确使用钻床进行钻孔加工。难点为:能保证钻孔加工的精度。 为解决本堂课的重点及难点,我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分组比赛法为主,项目教学法、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法、展示法等为辅。 我的教学形式为:理实一体化。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达到融会贯通。 用到的主要设施和设备有:黑板、投影仪、钻床、平口钳、划线平台、划针等划线工具。 由于我校每个钳工工场间配备的台钻数量只有四台,所以上课时就用小班化教学模式,共20名学生参加本堂课的学习,分四组,5人一组,每组设定组长一名。并规定实际操作时,一人操作,其他人观看,但必须每人独立操作,自己进行划线、装夹并完成钻孔加工。根据钳工工场间的实际情况,我稍作了一下布置,如投影所示:
四个队分别以海天、贝发、吉利、耀发这四家在宁波市北仑地区有相当影响力的企业命名。每组组长的父母都是分别来自这四家企业,目的就是为了让每组的学生产生竞争,在了解这四家企业的同时,突破本堂课的重、难点,并让学生深深喜欢上自己所学习的专业,从而真正的学好本门课。
四、教学过程阐述:
第四块内容是教学过程阐述,我在上本堂课前一周就布置了准备任务,任务有两个:
1、复习上堂课内容(就是教材中第六章第四节和第五节的内容)。
2、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调研,每组成员以小组为单位按照组别名称的不同分别进相应的公司进行调研。
调研的内容:
1、你们所调研的企业生产什么产品?
2、企业中都用到了什么样的设备(机床)?其中钻床有多少台?
3、企业生产中用到机械加工工艺卡片吗?机械加工工艺卡片有什么作用?
4、在企业生产的产品中各加工的是什么样的孔?
5、在孔加工中怎样克服废品的产生?(咨询有经验的老工人) 根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及教学形式,我的组织的教学流程如投影所示:
检查课前任务(“理”)
↓
出示工艺卡片,读图,填写工艺卡片(“理”→“实”)
↓
学生实际操作(压板工件钻孔加工)(“实”)
↓
分析并解决扣分原因(“实”→“理”)
↓
教师具体讲解操作过程(“理”、“实”统一)
↓
实训内容操作(方形板工件钻孔加工)(“理实一体化”)
↓
结束语(课堂小结、作业)
整个教学过程一共分为7个环节,除了第五个环节和最后一个环节以外全部用比赛的形式进行:
第一个环节是:检查课前任务,导入课题。在这一个环节中首先说明的是本节课的上课形式,就是分别用抢答、必答和实践操作三种类型的题目,最后根据每队所得的分数看哪队为冠军。检查课前任务用的是抢答和必答两种形式。并板书课题。在这一环节用时8分钟。题目如投影所示:
一、抢答题(答对一题得5分,答错一题扣5分):
1、钻床有几种?分别叫什么名称?
2、操作钻床时可以戴手套吗?
3、钻孔加工中是否要用切削液?碳素结构钢用到哪种?
4、钻孔中用的工件装夹方法有几种?用到最多的是哪种?
二、必答题(根据每组回答的好坏,分别给10、8、5、0分):
每组派代表把调研后的情况给予说明。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开门见山的说明本节课的上课形式,能把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一下集中,为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个环节中,先利用抢答题的形式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再利用必答题的形式检查学生下企业进行调研的情况。
理实一体化体现说明:通过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及检查课前任务体现出“理”。
第二个环节是:出示工艺卡片、读图、填写工艺卡片。压板工件的工艺卡片如投影所示,并每位学生发一张。学生看完工艺卡片后比赛继续。这个环节中用到的是抢答题和必答题,用时也是8分钟。题目如投影所示。
三、抢答题(答对一题得5分,答错一题扣5分):
1、工艺卡片的图中20±0.20尺寸的含义?
2、Q235-A是什么材料?
3、工件中20±0.20的尺寸怎么检测?
四、必答题(根据每组回答的好坏,分别给10、8、5、0分):
每组讨论完后填写工艺卡片,只要求填写工艺卡片上的工步内容与工艺装备,最后上交一张(由教师公布每组答案,并进行打分,最后由多媒体课件演示最佳工艺卡片上的内容)。 最后公布最合理的工步。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让学生看工艺卡片和填写工艺卡片,并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最佳的工步(工艺方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职业行为能力。
理实一体化体现说明:通过看和填写工艺卡片,慢慢由“理”转变到了“实”。
第三个环节是:学生实践操作工件加工。等全部的学生都填写完了工艺卡片以后出示这个环节的比赛题目,如投影,用时25分钟。规定学生在20分钟里面完成压板工件的钻孔加工,最后由组长分配相互检测,在规定的时间内5位同学都完成的队另外加10分,完成后队内互相进行检测,每队把最好的两块工件拿出来进行展示,由我进行检测,每块工件满分为10分,检测评分表如投影所示。
五、实践操作题:完成压板工件钻孔加工。
规定学生操作时间为20分钟。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按照职业活动导向教学的要求,让学生在“做”中学,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
理实一体化体现说明:通过实践操作,在这个环节中体现了“实”。
第四个环节是:分析并解决扣分原因。这一环节用抢答题的形式进行,题目如投影所示,用时12分钟,最后由我进行点评解决方法。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汇总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