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三章《走近国家》第七节的内容。在内容的编排上突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把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贯穿这一节的主线,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创造了条件。探究人与环境的关系对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形成可持续发展观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七年级学生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较感兴趣于有“挑战性”的任务等心理特点及新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地图了解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及重要城市;
(2)运用图片和资料,了解澳大利亚古老生物的生存原因;
(3)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和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性的学习过程,来培养学生读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
(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来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他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 ,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3)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
①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②发达的养羊业和工矿业;
③人口、经济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①自流井的成因;
②澳大利亚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本课解决重难点的关键是在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目标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从而把学生引入与课题有关的探讨情景,即“不协调——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二、说教法
本课以学生活动为主线,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展学生的地理素养为目的,采用以“探究式教学法”为主,讲授法、发现法、交流合作学习法、多媒体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法。注重地理与生活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尽可能地给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启发学生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以“我要学”的主人翁姿态投入学习,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乐学”。
三、说学法
探究式学习法和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本课尝试将两者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力图转变学生以往只是认真听讲、单独记忆、练习巩固的被动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新知和发展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原则,我设计了五个主要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
(二)新课学习;
(三)反馈练习;
(四)归纳小结,反馈提高;
(五)课后作业和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三章《走近国家》 第七节“澳大利亚”
一、拥有一个大陆
1、大洋洲的国家
2、主要城市:堪培拉、悉尼
二、低平的地形
1、西部——低矮高原(海拔200——1000米);
2、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海拔低于200米);
3、东部——山地,大分水岭(海拔800——1000米)。
三、古老的动物
1、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2、古老动物生存的原因:孤立的地理位置、无大型天敌、人类开发晚、人口稀疏
四、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
铝土矿
2、蓬勃发展的工矿业——“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铁矿石
煤矿
六、教学设计说明
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是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地理的学习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分配比例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本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意在使学生经历探索、体验成功,增强学好地理的信心,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说课稿 篇2
一、本课的设计思想:
本课以“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团结、协作、竞争、欢乐和创新为主题,以游戏练习为主线,创设多种游戏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教师语言诱导、激励及音乐渲染等手段,创设和谐、宽松、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自主、独立、互动、尝试、体验,以饱满的情绪,在乐中求学、在学中求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达到新课标要求。(水平一)
二、说教材
1、教材内容:发展学生抛接能力。
2、教材分析:
持轻物抛接属抛掷类教材,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水平一的教学内容之一。这一内容,从动作方式到所用器材,都很接近儿童生活,其游戏性和趣味性很浓。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抛接方法和挥动、抛掷、转体等基本活动技能及生活实用技能,发展上肢力量及身体协调、灵敏等素质;培养合作精神,体验集体生活和个人活动的区别,以及听从指挥,相互帮助等良好作风;以目标的达成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增进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学生上肢肩带、关节、韧带、腰腹肌肉力量及抛接能力。同时,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运动和心理体验,感受活动的乐趣,学习各种基本活动的动作方法和简单的运动技能,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全面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养成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体育道德,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
3、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多种抛接的方法,乐于学习并能理解安全第一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抛接动作,锻炼学生上肢肩带、关节、韧带、腰腹肌肉力量,发展学生抛接能力及灵敏性、协调性等素质。
(3)情感目标:体验学练中的欢乐和成功,建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勇于展示自我、探究、创新及团结协作意识和竞争精神。
4、教学重点: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创造多种抛接方法和用力的正确顺序。
5、教学难点:学生练习时容易出现用力过大或过小,动作不协调,导致抛接轻物不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用力均匀适度、动作协调连贯。
三、说学情
小学二年级学生个性天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爱展现自我,对新生事物好奇心强。但他们的约束能力和控制能力较差。所以在本课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采用游戏练习为主线,在教学中注重诱导、启发,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新。用游戏引趣、激趣、促趣,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练、练知趣”,不断促进学生的抛接能力。
四、说教法
为了营造一种自主、互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中我以音乐、游戏贯穿整堂课,以游戏练习为主线,结合讲解示范法、诱导法、激励法和竞赛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交叉使用。我为什么使用多种教学交叉法呢?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勇于创新,敢于进取,相互合作,大胆竞争等优良品质。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乐于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掌握动作、学会方法、体验快乐,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说学法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本节课我以游戏练习为主线,创设多种游戏活动情境,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唤起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模仿、想象、创造、练习、展示、比赛,寓学于乐之中。使学生在 “玩中学、乐中练、练知趣”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充分体验到体育的乐趣。
六、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是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结合本课的任务和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来设计的。我把本节课要学习、要练习的内容贯穿在游戏中,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爱体育活动,从而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本节课分为激趣热身——育心强体——恢复身心三个部分进行。
(一)激趣热身
1、课堂常规:集合、整队、师生问好、宣布本课的内容。
2、我采用游戏“打尾巴”进行热身,师生同乐,既活动了身心,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这活跃、欢乐而又紧张的活动中为本课内容创造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准备。(本节约用6分钟,运动强度“小一中”)
(二)育心强体
这一部分是课的主体部分,是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关键,是“教”与“学”的重点,我采用音乐、游戏贯穿其中,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感染学生的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一次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练、练中乐,最终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抛接能力的目的。
1、设疑:日常生活中哪些事情用到抛接动作?语言提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实践。
2、学生动脑、动手实践。
3、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利用小布袋做自抛自接游戏练习。(比一比看谁的本领大,看谁能抛得高,接得准?)
4、学生自由、结伴体验。
5、教师诱导、启发学生创想多种抛接方法。(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创造的方法更多。)
6、学生大胆尝试多种抛接练习。
7、请学生演示,让学生观察、找出问题,师生共议,讲解示范,提出要求,鼓励有创意的学生。
8、引导、启发、鼓励学生组成不同的队形进行讨论、尝试抛接游戏练习。
9、学生10人一组进行讨论、尝试练习,展示效果。
10、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开展互评,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要求:积极思考、大胆尝试、相互协作、注意安全
2、游戏:“寻路探宝”
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去山里探宝吗?(学生回答:“想。”)但是去山里的路被雨水冲坏,被茂密的树枝覆盖了,我们找不着路,该怎么办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
(1)学生分组讨论寻路的方法;
(2)教师提示游戏方法和规则;
(3)学生小组讨论;
(4)分组进行游戏;
(5)巡视指导,表扬鼓励。
通过游戏,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胜利的喜悦和愉快的心情,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本节所用时间约为29分钟,运动强度“大一中”)
(三)恢复身心
1、为了消除活动后产生的疲劳状态,我采用“拔萝卜”的放松操,在轻松的乐曲中,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放松,使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
2、在简练的提问中小结,表扬好人好事,评说本节课的优缺点。
3、宣布下课,布置收拾器材。
(这一部分时间约为5分钟,运动强度为“中一小”)
本课预计练习密度为35%~40%,预计心率为130~140次/分,心理负荷良好。
场地器材:
1、在篮球场上进行。
2、羽毛球:41个;小布袋:41个;呼啦圈:4个;
布娃娃:40个;录音机:1台;画图:1幅等。
说课稿 篇3
《乌鸦喝水》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写了一只口渴的乌鸦到处找水喝,它发现了一个装有水的玻璃瓶,可是瓶口太小,喝不到水。乌鸦通过动脑筋想办法,把瓶子周围的小石子往瓶里装,水升高了,乌鸦喝到水了。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
为了教好这篇课文,达到教学目的,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认清实质,教给方法,培养才能。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通过课堂教学
(1)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要内容,在学课文的过程中理解生字词;
(2)通过看图和学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3)抓住重点词句,联系前后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乌鸦想办法终于喝到水;
(4)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以喝水为线索,在学习课文时,从图来说,既要能看懂每幅图,又要能比较每幅图的不同点,从文来说,要懂得每句每段文字的意思,在达到上述要求的过程中,要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事物能力,通过学文,培养学生理解语言言字的能力,在培养这两种能力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并运用视听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形象直观的引导方法。力求做到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中心。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较弱,好动,好胜,个性还充满天真与活泼。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这一表现和心理特征,我在教学中力求做到形象直观,教给学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2、形象直观、优化组合,寓学于乐
低年级学生智力发展非常迅速,求知欲较强,但幼稚好动,精力不易集中,只有把课上得生动活泼,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才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我在教《乌鸦喝水》一文时,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充分挖掘教材潜在的快乐因素,精选媒体,系统设计,集德育、智育、美育、快乐教学于一炉。优化组合,融为一体,使之具有明显的综合,又体现出了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寓学习于快乐之中。
下面说说几种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手段。
(1)游戏。一上课,我就让学生做他非常熟悉,十分喜爱的游戏------猜谜语,把乌鸦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运用儿童语言编成谜语,唤起乌鸦在学生大脑中的表象,为进一步学习做铺垫,因为学生对乌鸦比较熟悉,很快就能猜出来,因此大大的增强了自信心,感受到是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从而较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较自然的引出课题。
(2)挂图,根据看图学文的特点,为了使学生对乌鸦当时口渴到处找水喝的感性认识,我选用了挂图作为看图材料,这样让学生感到形象、具体、新颖、有趣,为进一步学文做好铺垫,通过挂图让学生找到图文间的巧妙联系。
(3)演示。在讲解课文时,当讲到乌鸦叼起小石子,一颗一颗的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这句中的 “渐渐",我拿出一个小瓶子并装上半瓶水,再一颗一颗的放石子,让学生理解水渐渐升高,这样变抽象为直观,也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4)以读带讲法,在课堂中充分体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以学生的朗读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在读中感,在读中悟。
(5)探究法:引导学生去比较和发现,积极探讨尝试想出另外的解决方法,让学生懂得去观察思考,学习。
(6)板画
在设计板书时,我力图遵循简洁美观,实用的原则,使学生受到启示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板画,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一边灵活运用教材,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入角色,把自己当成乌鸦,激发学生兴趣,体会乌鸦的心情,通过动画、音乐整合课堂,让学生全面的,全程的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之,让快乐因素穿插了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的各个器官得以交替使用,学生在想一想、说一说、动一动、玩一玩的过程中学到知识,达到寓学于乐的目的。
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从军行》是长春版语文第九册第十一板块中的第一课。这一课共有两首古诗:
其一,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反映了戍边将士保卫边境,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具有昂扬的战斗精神,动人心魄,充满了爱国热情和乐观精神。诗的头两句写景,点出了战争的艰苦环境,景中含情。唐王朝与蕃贵族经常发生战争,由于战争残酷,青海湖上空阴云弥漫,大片大片浓厚的阴云,一直延伸到天边,高耸的雪山笼罩在乌云中,显得暗淡无光。一个“暗”字,以自然景物极力衬托战争的惨烈。远望前方玉门关,显得遥远而迷茫,那大漠间孤零零的城池变得更加孤单了。一个“孤”字说明环境的恶劣、孤立无援,为下文写将士们豪壮的精神面貌,作了有力铺垫。这两句诗,渲染了战争气氛,点出了凄凉艰苦的环境,表达了将士们戍边生活的孤寂与艰苦。
诗的后两句转入直抒情怀,描绘了战士们英勇杀敌的精神面貌。将士们身经百战,黄沙把金甲都磨破了,可见战斗是多么艰苦激烈,把所有的战斗生活,都浓缩于七个字中,尽管如此,将士们的报国斗志丝毫不减。最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豪壮誓言:不击败敌人,决不回还。
其二,是一首描写边关将士军旅生活的七绝。此诗格调高昂激越,乐观向上。从描写上看,诗人所选取的对象是未和敌军直接交手的后续部队,而对战果辉煌的“前军夜战”只从侧面带出。这是打破常套
的构思。如果改成从正面对夜战进行铺叙,就不免会显得平板,并且在短小的绝句中无法完成。现在避开对战争过程的正面描写,从侧面进行烘托,就把绝句的短处变成了长处。它让读者从“大漠风尘日色昏”和“前军夜战洮河北”去想象前锋的仗打得多么艰苦,多么出色。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去体味这次出征多么富有戏剧性。一场激战,不是写得声嘶力竭,而是出以轻快跳脱之笔,通过侧面的烘托、点染,让读者去体味、遐想。这一切,在短短的四句诗里表现出来,王昌龄在构思和驱遣语言上的功夫,怎不令人叹服!
说教学目标
本课分两个课时进行,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结合课后的练习题,同时针对五年级小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课时,也就是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怀。理解边塞诗歌种诗人的怀乡思亲之情。
3.通过对比学习诗歌,了解不同作品所蕴含的不同情感和诗歌特色。
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边塞诗歌种诗人的怀乡思亲之情。
教学难点:对比学习诗歌,了解不同作品所蕴含的不同情感和诗歌特色。
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充分运用尝试教学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同时运用“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诵诗句”这四个步骤来学习。
2、学法
分学习小组。
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出示课题。
1、同学们听说过花木兰吧,花木兰代父从军,,在战场上骁勇善战,猛打猛冲,屡立战功,频频荣升。同时,板书“从军”,同时们怎么理解“从军”(从学生熟知比较感兴趣的话趣人物入手,让学生能够迅速进入情景状态。同时引入学生思考)
2、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我们从刚学过的《民族英雄戚继光》知道:戚家军和其他抗倭**一起,终于解除了我国东南沿海的倭患。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写的《从军行》板书:行。
(自然过渡,使学生平滑过渡到正课学习,同时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为理解古诗中人物情怀做铺垫)
二、解诗题,知诗人。
1、《从军行》即从军歌,是乐府诗题,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军事生活。标题有的加上“歌”、“引”、“曲”、“吟”、“歌行”等,都属于乐府诗。
2、让说说对王昌龄有多少了解?引入课题。
(这样设计能使学生初步的了解古诗的特点,初步感知古诗的内容,并对作者有初步的了解。)
三、明诗意
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让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初步感受古诗意境。
2、同学们刚才在王昌龄的引领下,到唐朝的边塞转了一圈,看见了哪些景物?
3、让学生看图读前两句,有何感受?带上感情读一读。
4、让学生齐读后两句,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然后用多媒体出示古战场图,感受古诗内容并设置问题:“黄沙”、“百战”、“穿金甲”说明了什么?体会将士们面对困难,报国壮志不但没有消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高年级的古诗教学重点在诗意的理解和诗境的感悟上。所以要充分的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意、在看中感悟诗意、在思考中感悟诗意。)
四、体会意境
1、采用小组读、分男女生读、配乐朗读等诵读的方法体会诗的意境。
2、品悟诗情
读了这首诗,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
请同学们默默地再读这首诗,请你拿起笔来,一边读一边品,推敲推敲这诗中的哪个字饱含了对我们所见的'这些景物特别的感情!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这个过程,能够更好的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以及其在表达思想感情中的作用,进而感悟诗人通过对戍边战士的战争生活的描写及对其杀敌报国壮志的歌颂。)
五、拓展阅读
1、幻灯片出示另外五首从军行
生读这几首诗,根据自己喜好,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诗句意思,朗读古诗。
2、课后的拓展与运用
(设计目的是通过从画面到诗句的训练途径,培养学生阅读、联想、表达的综合能力。)
说课稿 篇5
教学内容
《我又长高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观察与测量》的第三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米的长度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2.发展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估测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3.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设想
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对培养他们的数字概念与创新精神是有益的。同时,估测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策略。所以,估测活动贯穿于整个测量过程之中。
学生对“米”并不陌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例如:他们知道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本课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情境,引出长度单位“米”。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1米大约有多长,然后让学生用多种方法感受1米的长度。如:让他们伸开双臂,用两手间的距离表示1米的长度;让他们站在直立在地面上的米尺前,看看1米到他身体的哪个部位;让学生自己从皮尺上找1米的长度等。
对于“1米有多少厘米”这个问题,先让学生估一估,然后再在米尺上找一找、说一说,自己探索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估测意识,而且还培养了自主探究知识的精神和能力。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与1米有关的物体的长度,使学生体会1米的实际意义。教学中,让学生先估计,再动手量一量教室里接近1米或2米的物体,加深学生对1米长度的印象。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出示电脑图像)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学生回答量身高。)
2.师:谁知道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学生兴高采烈地汇报自己的身高。)然后请各小组评比出谁最高?谁最矮?
师:刚才同学们在汇报身高时,都用了一个新的单位名称是什么?(米。)师质疑:那1米有多长呢?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
(1)估计:“1米”有多长?
(2)观察自己面前的长尺子。师:谁知道这是一把多长的尺子?(1米长。)
(3)同桌合作,互相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
2.用多种方法感受1米的长度。
(1)伸开双臂,用两手间的距离表示1米的长度。
(2)实践活动——“我与米尺比高低”。
①指名几个学生站直与米尺比一比,看看1米的高度到他们身体的什么部位?
②小组内学生互相合作,进行“我与米尺比高低”活动。
③师:可能有些学生在上幼儿园小班时,还没1米高呢,可现在都比1米高得多了,这说明你们的个头怎么样了?(生:长高了。)
板书课题:我又长高了。
(3)让学生自己从皮尺上找1米的长度等。
3.探索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1)互相合作,在米尺上用手比划1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80厘米、100厘米分别有多长。再比划1米有多长。
(2)想一想: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怎么能知道呢?(让学生估计或在米尺上看刻度数。)
(3)师:1米=100厘米,也可用字母表达式1m=100cm来表示。
4.估测。
(1)课桌的长度大约是多少?
(2)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也是1米?
(3)黑板的长度大约是几米?
(4)你还想了解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吗?
5.试一试:填cm还是m呢?
(1)衣柜高2( )。
(2)黄瓜长约20( )。
(3)房子高约3( )。
【结合实际经验,即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大致高度或长度,会选择和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
三、反馈练习
1.一张桌子有多高?
(1)先估计一下自己的课桌大约有多高?
(2)再动手量一量。
(3)谁猜得对?
(4)结合实际说一说:工人师傅为什么不把课桌正好做成1米或90厘米高呢?
2.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第3题。先让学生观察图意,然后独立完成第(2)、(3)小题,全长100厘米,要求学生填出它们分别爬了多少厘米?离终点还有多少厘米?
四、全课总结
师:学习了这节课,你懂得了哪些知识呢?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用拟人的手法,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足球运动的起源及发展概况。课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足球的形状及产生的时间。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了足球运动起源在中国。第三自然段主要讲了踢足球是当今世界最流行的运动。
本文显著特色是采用“自述”形式介绍足球,诸如“圆圆的身体”、“个头不大”、“年纪可有一大把喽”等等叙写,既贴合实际,又是形象生动,带有幽默意味,使人感到亲切,有趣。而“每当我为别人带来欢笑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也是快乐的了”,还让足球充满感情,它要给人们欢笑,自己则乐在其中,多么令人喜爱啊!
介绍某种事物,采用自述形式,让人读了之后既丰富知识,又愉悦感情,这种形式低年级学生十分喜欢。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部首,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足球运动的起源及发展概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他们从小热爱运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这篇课文可分两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能将课文读正确、流利。学会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指导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第二课时: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足球运动的起源及发展概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他们从小热爱运动。
3、初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本课时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朗读课文。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他们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持久性差。教学时要注意动静搭配,有张有弛,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以读促讲,以讲促读”的教学方法,辅以直观教学法,联系生活等手段组织教学。
学法:
在教学上,放手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拼音知识,指导学生通过“读——思——说——读”的方式来学习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讨论,自主交流,贯彻“自读、会读”这一精神。指导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重点段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分页标题#e#
课前准备:
教师:网上搜集有关足球运动方面的知识及相关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利用多种途径(可在家长的帮助指导下)搜集有关足球方面的知识。
三、说教学程序(第二课时)
(一)运用游戏,复习生字新词
1、导语:同学们,你们爱踢足球吗?下面我们就来玩个踢足球的游戏。
2、出示课件:几个学生在踢足球,足球上写有新词,读对踢入球门,响起掌声。
游戏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用这种形式来巩固生字新词,可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积极思维,可以说是屡试不爽。
(二)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导读设疑,引起探究。
1、课件出示:足球自述,并出示句子。师述:我叫足球,别看我圆圆的身体,个头不大,年纪可有一大把喽。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一大把”,并指导读好这个词。
3、指导朗读:是呀!足球爷爷年纪可大了!你来做一回足球爷爷,好吗?
4、设疑引起对下文的探究:足球的年纪真有那么大吗?你想知道他的故乡在哪里吗?
指导朗读,注重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可使朗读训练落到实处。教师通过设疑,能激起学生继续读书探究的兴趣。
(三)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小组合作,朗读感悟。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读了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些什么?从哪里可看出来?
这里应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书、思考,为下面的小组交流打好基础。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能照顾到全班所有学生,让他们都获得发言权,特别是一部分胆小、后进的学生,也能在组内得到表现的机会,而不是让课堂成为几个优秀生表演的舞台。同时,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式是释放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重要途径。鉴于本班学生人数较少,教师一向比较重视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训练与指导,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应该说有一定基础,不会只流于形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句子,进行朗读指导。
出示:我出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中国,那个时候只有皇帝过生日才用我来庆祝。
(1)指导读好长句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呀?让学生找出“很久很久”映证上文“年纪可有一大把喽”。
教师补充介绍有关足球的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指导感情朗读:哦,原来足球的故乡是我们中国呀!在很久以前,我们中国人就已经有足球运动了呀!老师真高兴,你们呢?谁来用高兴自豪的语气读一读前半句?可惜那时候只有——,才——(师生合作)并没有很多参与这项运动。指名读后半句。分页标题#e#
朗读指导可适当强调重读“很久很久”、“只有……才”
出示:他们在皇宫前进行比赛,看谁能把我踢进对方的门洞里。
(1)从这句话,你又知道了什么?
(2)指导朗读,注意停顿:他们在皇宫前/进行比赛,看谁/能把我/踢进对方的门洞里。
在这里,我主要采用以读促讲,以讲促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思考,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教师的补充介绍,在声情并茂的讲解中渲染气氛,创设丰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此来读好句子。
(四)第三自然段的学习:联系生活,读说结合
1 多媒体出示:许多年过去了,今天,踢足球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运动。每当我为别人带来欢笑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也是快乐的了!
(1)联系生活理解“最流行”:说说你或身边的人喜爱足球的事。
(2)出示一组有关人们喜爱踢足球的图片,以丰富学生的体验,为朗读做好铺堑。
(3)指导朗读前一句:是啊,各国人民都非常喜爱足球运动!所以说——
联系生活说说足球给我们带来哪些快乐。(学生根据课前的调查与思考,进行交流汇报)
教师提供几组相关图片:
20××年月10月7日,我国足球冲出亚洲,昂首走向世界时,举国上下一片欢腾的情景。
20××年第二十四届世界杯足球比赛中,我国进入世界三十二强,人们欢呼雀跃的场面。
球迷们观看比赛的场面……
2 指导朗读后一句:运动员们为了踢好每一场球而刻苦训练,球迷们放弃了多少休息时间,兴致勃勃地观看每一场球赛,当球员踢进一个好球时,多少人为之欢呼雀跃!足球给我人带来多少欢笑呀!
文道结合,渗透思教:能为别人带来快乐,我们就会感到更快乐!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又一崭新理念。根据这一理念,以教材为本,联系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多方面获取学习语文的材料,扩大学习语文的范围。让他们说说自己或身边的人喜爱足球的事,说说足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快乐,并相机组织欣赏网上搜集的相关图片,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丰富了教材的内涵,为下面的朗读作好铺垫。
(五)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1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足球方面的知识,用你喜欢的方式在组内给大家做个介绍,推荐代表上台介绍,奖励小小足球贴纸一张。
2 做做说说:课后收集你喜欢的足球比赛或足球明星的图片,在班内搞一个“小小足球窗”展览,大家来做解说员。分页标题#e#
这样的设计,是基于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学习活动还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结果。设计这两个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
另外还需一提的是,对学生的朗读、说话等学习活动,应采取积极、肯定的评价,要“准备好一百顶高帽给你的学生戴,让他们天天带着荣耀回家。”低年级学生尤其需要教师的赏识,以增强他们学好语文的信心。
【有关说课稿锦集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