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2021-04-17 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教材分析:

  教材先安排画图解决图形的实际问题。P89例题如果让学生直接思考解题方法,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分析比较困难。教材先启发学生根据题里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相应的平面图,直观显示问题的信息,便于学生分析和思考。

  在画出平面示意图后,引导学生借助直观进行分析,思考先要求什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有了直观为依托,学生就能看出需要先求长方形的宽。而从图中就能直观地很快知道如何求出长方形的宽,从而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这样的策略解决问题,就能体验画图策略的有效性,感受直观图作用,乐于用这样的策略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本单元坚持让学生通过画图或列表理解题意,理清数量关系,理出解题思路。让学生在运用策略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借助图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想法,还要让学生学会方法、体验方法、形成策略始终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千万不能见一题教一题,过多地补充范例,把教学变成学生的被动接受和机械模仿。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用画图或列表的策略整理有关长方形面积计算问题的信息,会解决数量关系比较隐蔽或稍微复杂的长方形面积计算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用画图或列表的策略整理有关长方形面积计算问题的信息,会解决数量关系比较隐蔽或稍微复杂的长方形面积计算问题。

  教学难点:

  用画图或列表的策略整理有关长方形面积计算问题的信息,会解决数量关系比较隐蔽或稍微复杂的长方形面积计算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还记得是用什么策略来解决问题的吗?(列表)其实,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很多。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疑:今天,我们将研究什么样的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呢?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个问题。

  二、教学新课

  1.问题导入,激发需求。

  (1)出示例题: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让学生读题,并说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2)谈话: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在你头脑中是不是很清楚了?你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将这个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整理清楚?

  (3)思考后交流: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示意图。

  2.自主尝试,体验策略。

  (1)让学生尝试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示意图,教师指出:画出的图要让人更清楚地看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2)交流:学生在投影上展示画的示意图,说说是怎么画的。

  (3)引导学生比较展示出来的示意图:你觉得哪些图画得好?哪些图需要改进?

  重点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是否都作了正确的标注。

  ②所画的图是否美观清晰,长方形的长与宽是否大致符合比例。

  (4)要求学生根据上面的讨论修正自己的草图。

  3.探索思路,解决问题。

  (1)谈话:要求这个长方形(指着图)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已经知道了什么条件?你认为这道题应该先求什么?(长方形的宽)

  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增加的18平方米正好是原来长方形的宽与3米的乘积。

  (2)让学生尝试计算,并指名板演。

  (3)集体交流,提问:说一说每步求出的是什么?(指名回答)

  4.回顾反思,提升策略。

  (1)谈话:我们再来反思一下解题过程,我们经历了哪些步骤?你觉得哪些步骤很重要?我们运用了什么策略来弄清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画示意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时,你认为要注意什么?

  三、拓展运用,巩固策略

  1.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题目的文字部分,让学生自由地读一读题目。

  提问:你打算用怎样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

  要求:先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示意图,并列式解答。完成后,再把自己的解题过程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学生活动后,指名展示所画的示意图,并说一说自己解题的过程。

  学生中可能会出现下面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

  方法一:

  150 ÷ 5 × ( 20 - 5 )

  = 30 × 15

  = 450 (平方米)

  方法二:

  150 ÷ 5 × 20 - 150

  = 30 × 20 - 150

  = 600 – 150

  = 450(平方米)

  提问:这两种方法分别是怎样想的?在解题的过程中都要先算出什么?

  2.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画的示意图,并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重点问:根据什么条件可以求出原来长方形的长?根据什么条件可以求出原来长方形的宽?

  (3)提问:这道题与例题相比,复杂在哪里?

  3.做“想想做做”第2题。

  (1)各自读题,弄懂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学生尝试画出示意图,并交流。

  (3)谈话:我们在上学期曾经学过用列表的办法整理已知条件和问题,你能把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成表吗?试一试,如有困难可向同组同学或老师请教。

  (4)谈话:下面大家开始列式计算,可以看着图想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也可以看着表格想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6)把不同的算法在班内展示,并要求说出解题思路。

  小结: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很多,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策略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解题时灵活地选择和应用。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用什么策略来解决问题?对于解决问题的策略,你又有哪些新的认识与体会?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从原始人高耸的图腾柱,到今日公园里的柱状雕塑,都寄托了人们美好的向往,闪烁着人类想像的光芒。世界各民族的柱状雕刻,给了我们创造的榜样。在钻土做的泥柱上,我们也将施展自己的想像。

  本课在欣赏讨论例图中的柱状雕刻作品时,重在引导学生感受柱状雕刻的不同表现形式和风格特征。学习例图的造型、构图和疏密处理,用加一加、减一减、变一变、美一美的方法,做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欣赏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柱状雕刻,了解柱状雕刻不同的表现形式和风格特征。

  (2)操作目标:学习泥柱雕刻知识,用勃土做成空心或实心的泥柱,在柱上雕刻、粘贴花纹和其他图形。

  (3)情感目标:从多角度欣赏柱状雕刻,大胆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认识尊重多元文化,培养热爱雕刻艺术的情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2.学习内容

  欣赏、讨论柱状雕刻作品,了解它们不同的表现形式和风格特征,用勃土做成空心或实心的泥柱,并艺术加工做出柱状雕刻作品。

  教学重点:欣赏不同地域和各民族的柱状雕刻,了解其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掌握泥柱雕刻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创柱状雕刻,处理好柱状雕刻的构图、疏密和形象处理,争取做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3.课时:1课时

  二、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电教教具,投影片,欣赏范图多幅。

  ●教学思路:

  (1)话说柱雕。

  说一说生活中的柱雕(柱形雕刻),公园里的卡通柱,校园里的柱雕,展览馆里的柱雕等。

  组织小组讨论,小结:柱雕是一门装饰艺术,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很广,这门艺术点缀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的享受。

  (2)欣赏名作。

  从原始人的图腾柱开始,柱形雕刻就是各民族常见的装饰艺术,一起来欣赏书本上的图片,观察柱雕的形状、纹样特点。

  装饰大门的浮雕柱,中国现代装饰柱,古罗马石雕柱饰,印第安人的图腾柱,中国黎族的图腾柱,柱状雕刻的台,战国时代的青铜柱饰,《彩陶器皿》毕加索,非洲古代木雕柱饰。

  (3)感悟精彩。

  世界各民族的雕刻作品内容丰富,造型优美,形象生动,风格独特,给了我们许多启发和借鉴:

  黎族的图腾柱—刻出了黎族人民幸福生活的场景,图案以点、线、面造型,像一幅立体的画;

  非洲柱雕—造型夸张,线条简洁,并不单纯地追求形似,强调的是作品的节奏感,刻出了黑人特有的气质;

  印第安柱雕—形象夸张,憨态可掬,透露出一种自然的原始的质朴的美;

  现代柱饰—多元的现代柱饰表现和在材质上的多样性,体现了材质和表现手法的创造性;

  战国时代的青铜柱饰—体现了战国时代的生活和文化背景。

  (4)大胆表现。

  ①设计外形。

  欣赏其他小朋友各种外形的作品,说一说在构图、疏密和形象处理上的不同。

  讨论回答可以设计哪些外形?说一说自己的构图和创意。

  师:圆柱、三角柱、方柱或一些不规则的柱形都可以设计。

  学生练习,用豁土做成空心或实心的泥柱。

  ②装饰柱体。

  欣赏在柱的底部、顶部进行装饰的柱雕。

  师:先在柱的底部、顶部进行装饰,这样可使柱的外形更美。

  欣赏在柱身进行装饰的柱雕。

  说说两幅作品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

  师:可以以刻为主,也可以以贴为主,还可以两者相结合来进行装饰。

  讨论:可表现哪些题材。

  师:大自然的各种美的景物或由一些点、线、面构成的画面都可

  以用来装饰,装饰时注意夸张变形。

  作业要求:参考例图的造型、构图和疏密处理,在柱上雕刻、粘贴花纹和其他图形,也可用泥条在泥柱上添加各种形象。做一件与众不同的作品,可以小组进行合作。

  (5)展示评价。

  作品展览:分类展示泥柱作品,相互欣赏。

  综合评价:小组评价,教师点评。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小学科学课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三大领域: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本节课所讲的《太阳系》属于地球与宇宙这一领域。《太阳系》是科教版自然五年级第二学期第六单元太阳系与宇宙探索的第一课。在低幼阶段,儿童就从各种媒体接触到“地球”这一概念,通过三四年级的科学课的学习,学生获得了有关地球的更完整的印象,这包括了解地球的概貌和组成物质以及因地球的运动而引起的各种变化。然而,仅仅认识地球是远远不够的,在宇宙中除了地球还有天空中的星体。为此,本课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地球、月球、太阳三个天体及其相互关系后,引导学生将视野扩展到更宏观的太阳系,为小学生撩起星空的神秘面纱。通过认识太阳系,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使学生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从而点燃小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本课的教学无论在知识上、能力上还是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对学生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在本课教学之前,学生已经知道地球的运动、月相的变化、日食和月食、以及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关系等,这些知识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参加本课学习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学生已具有初步理性思维的特点,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协作探究的能力,对新信息的新鲜感影响了对主题的深层次理解、探索与把握,从一定角度上说分散了学生对知识的注意力。

  为此,教师要不断地改进课堂组织方式,以期全面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作用。教师要有效地发挥指导和引导的作用,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在有效的自主探究发现与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促进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行为的养成,让学生体验着更多的学习乐趣。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八大行星的名称和排列顺序;知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围绕它转动的行星(包括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等组成的。

  2)情感目标:产生对行星、彗星、流星等天体的学习兴趣;关注人类对星球的探索,培养学生了解天体、发现天体奥秘的渴望。

  3)能力目标:具有空间想象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太阳系的构成,感受宇宙的魅力。

  难点:建立太阳系模型 ,让学生对太阳系有一个正确的空间认识。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

  (1)激发兴趣,适时诱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抽象,而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所以我倡导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变抽象为直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引导学生模仿课件自己动手做实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学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类比推理。

  六、媒体资源及原由

  根据本课知识点多,信息量大的特点,我在课前找寻了大量的资料,将太阳系的概况、八大行星表面情况等知识制成一个容文字、图片、动画、视频为一体的内容较为丰富的课件——太阳系。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有一定的局限,真实的太阳系运动的情况学生是无法想见的,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景,借助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以资源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多媒体资料来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去探索,自主完成所学知识的构建。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还应初步了解一些科学发现的故事和科学家的事迹,知道一些科学发现的成果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科学技术的成果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结果,激发探索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我通过让学生观看太阳系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的渴望。(利用多媒体资源,产生壮观的立体感觉,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其对宇宙太空的探索渴望,形成对科学新发展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建立太阳系概念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步骤,首先提问: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太阳运动呢?其次,让学生欣赏视频资料;再次,让学生观察太阳系组成图,提问它们之间是如何排列的?学生互相交流完毕后,请学生汇报交流的结果。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把握小学教学的“个性”,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太阳系的研究在课前就已开始了。课上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在学生对太阳系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时播放,创造适当的“情境”,让学生接受视觉、听觉等媒体信息,以学生为主体,实现自我反馈。突破本课教学重点。学生面对呈现的信息,联系自己的先前知识,形成对当前信息的理解,同时,当前的新信息又能使原有的知识进行重组和调整。

  (三)深入理解,建立太阳系模型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学生对太阳系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太阳系的庞大。在试教时,我让学生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以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五年级学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还不够,做出的模型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在陈祥金老师的帮助下,通过用实物模拟太阳系八大行星,建立太阳系模型。建立太阳系模型是本节课的难点,最主要的是借助建立模型让学生建立起对太阳系的一个新的认识。这节课,我利用身边的实物模拟太阳系的八大行星,让学生对太阳系模型的建立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使学生对太阳系模型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清楚的了解太阳系八大行星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展示有利于突破教材的难点,使学生对太阳系的认识由抽象到具体,由复杂到简单,突破教学难点。

  传统的天文常识教学一般采用单一的“讲解——接受”式教学,这种教学思路其实并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只有让学生自己透过繁杂多样的现象,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存精,才算是真正经历了科学的探究过程。因此,本堂课的学习力图把传统的步骤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思路及分析一讲到底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成为学生自主式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整个教学中教师起组织者、辅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人为本,主要着眼于“引”启发学生“探”,放手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处理信息,调动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小组活动、多边互动中增长智慧,培养能力。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本次活动我借助音乐,图片等道具,吸引孩子的兴趣,让幼儿在老鼠嫁女儿的游戏情境中愉快地学习。让孩子通过动作音乐、结合图文以及观赏动画片等形式从而自主地学习故事。在故事结束部分,运用合作表演,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游戏,体验合作的快乐,让孩子感受游戏的乐趣,从而达到学习的愉乐。 《纲要》中又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老鼠嫁女儿》这个诙谐、幽默的民间故事作为教学蓝本,孩子们通过《老鼠嫁女儿》的故事, 并借鉴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我国老百姓结婚过程中的一些基本习俗和喜庆的气氛,提高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及对社会的认知能力。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纲要》精神,幼儿园活动内容应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各方面的提高。根据故事《老鼠嫁女儿》及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老鼠嫁女儿》,通过观察讨论,逐步了解故事总个形象之间的关系,理解故事内容。

  2、体验故事幽默的风格,尝试用语言、动作、表情大胆表现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3、乐意参与学习活动。

  三、说活动重难点

  1、重点:掌握故事内容,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2、用语言和肢体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启发提问、结合图文等方式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故事内容,以突破重难点。

  四、说准备: 为了能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理解和表达,我作了以下的准备:

  (一)、知识准备:幼儿已有过参加婚礼的经验。

  (二)、物质准备: 1、音乐:婚礼喜庆音乐; 2、老鼠、老猫的图卡,与儿歌内容有关的图片和图谱; 3、《老鼠嫁女儿》动画片

  五、说教学法

  1、直观教学法:本活动为了帮助幼儿熟悉故事内容,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出示与故事内容有关的图片和音乐。让幼儿通过眼、耳、口等多种感官欣赏作品。

  2、启发提问法:在幼儿欣赏了图片后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逐句理解并学习。如老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你觉得花轿里的新娘子会是谁?你觉得谁是最神气的人”等等。

  3、游戏法:活动中要求幼儿能感受故事的乐趣 ,体验合作的快乐,我就采用游戏法,进行情景表演,在游戏中加强对儿歌内容的理解。

  六、说活动过程

  1、感受气氛,猜想新娘

  在活动一开始,我通过让幼儿听音乐,看新娘,并提出一连串有趣的问题:“听了这个?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很自然地引出本次活动所学内容《老鼠嫁女儿》,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很好的铺垫。

  2、出谋划策,挑选新郎

  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幼儿欣赏《老鼠嫁女儿》的动画片,幼儿的兴致很高涨,通过看动画片,幼儿初步了解故事的人物和情节发展。。

  3、完整欣赏

  演示课件让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内容,然后通过形式丰富的角色对话调动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这一形式的开展,让幼儿参与其中。也让幼儿的宽松开放的环境中边看课件边学习故事内容,这样竟可以提高幼儿学习的质量,还可以提高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4、理解故事的内涵

  理解故事内涵也是本次活动的目标之一,要让幼儿理解这一点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提的问题是分层次的,从易到难递进。例如:老鼠爸爸和妈妈听到女儿被猫吃掉之后,他们会怎么样?为什么他们会这样伤心?鼠爸爸和鼠妈妈这么爱女儿,为什么还要把女儿嫁给猫?等,在提一个较难的问题之前,先提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作为铺垫,层次递进,最后为内涵做了个简单的小结。

  5、分角色表演

  让表演《老鼠嫁女儿》的热闹场景,幼儿的兴致很高涨,把活动推向高潮。通过角色表演加深幼儿对本次活动的理解。

说课稿 篇5

  一、关于课文

  本节课文是“古代社会”的最后一节。它叙述的内容,时间跨度大,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阶段;空 间范围广,与本册课本涉及的大部分地区有关。教材头绪繁多,理论性较强,学生接受有一定难度,所以在内 容的处理上要力求化繁为简,突出重点,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共五个目:安排两教时,第一教时讲授前三目,第二教时讲授后两目。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工场手工业的兴起,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2)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过程及后果 。(3)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形式——殖民掠夺和圈地运动。(4)掌握“文艺复兴”的含义、代表人物和主要 成就。

  2.德育目标

  (1)通过对殖民掠夺、圈地运动残酷性的分析,使学生认识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本质。(2)通过对文艺复兴 代表人物的介绍,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和为真理而献身的勇气。

  3.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与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培养学 生对历史现象的比较能力。(2)在对殖民掠夺和圈地运动血腥本质以谴责和否定的前提下,对其客观作用加以阐 述,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新航路开辟的主要过程及后果;(2)殖民掠夺和圈地运动的本质;(3)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主 要成就。

  难点:(1)工场手工业;(2)文艺复兴的性质

  (三)教学用具

  1.自制投影片:(1)《14世纪的意大利》示意图;(2)《郑和航海与哥伦布航海比较表》;(3)《文艺复兴的 代表人物及主要成就表》。

  2.挂图:《新航路的开辟》

  3.课本插图: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哥白尼、布鲁诺、伽俐略、《蒙娜丽莎》

  二、关于学生

  初中学生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一方面带有儿童的特点,希望老师讲课内容新鲜、充实、 饶有趣味,最怕空洞的说教;另一方面已具备接受较系统的知识、理解一些问题的能力,但看问题不深刻、不 全面。所以在本节内容的处理上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史实,精简抽象理论,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加深对课 文的理解。

  (一)关于如何导入新课

  众所周知,一堂历史课如果有好的开头,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使他们怀着期待投入新的学习内容中 去,为上好课打下基础。本节导言这样设计:

  “这一节是本册课本的最后一节,内容繁多复杂,从时间上说,从14世纪一直讲到16世纪,从空间上说, 从西欧开始涉及亚、非、美三洲。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我们先来了解本节的五件大事:①意大利资本主义生 产的最初萌芽;②新航路的开辟;③殖民掠夺;④圈地运动;⑤文艺复兴。这五件事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孤立的 ,实质上互相之间是联系与惨透的,通过各个国家的历史现象来说明一个总的问题,即西欧的历史正处在封建 社会的解体、资本主义兴起的发展时期。这节课先学习前三件大事。”

  (二)关于提问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提问可以激发学习动机,启迪求知的欲望,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教学活动所必须的心 理基础。在讲述新航路开辟时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郑和下西洋较之西欧人的远洋航行有着时间早,规模大 ,航程远的特点,但为什么在世界历史上郑和下西洋反而没有新航路开辟的地位显要呢?”这个问题比较尖锐 ,可活跃学生的思维,使之更深层次地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后果。

  (三)关于使用历史挂图

  历史地图属于“图象性”教材,它通过简明的地图语言,显示历史现象发生的时空概念。《新航路的开辟 》图用四种不同颜色的线条、箭头表示,课堂小结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训练动手能力。

  (四)利用好课本中的插图

  初中生喜欢看课本中的插图,有的学生还超越教学进度去翻看后面的插图,有的还在课余时间用纸蒙在插 图上描绘。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状况,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如讲述《蒙娜丽莎》时引导学生对她“谜一般 永恒微笑”进行仔细观察,使学生认识这不仅仅是一个活灵活现的人,而且是一个象征——对欧洲千百年来封 建制度、宗教制度的蔑视及对新时代幸福生活的追求,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教学基本思路

  (一)意大利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

  这一目力求化繁为简,着重讲清两个问题:①资本主义萌芽为什么首先出现在意大利?②为什么工场手工 业是资本主义生产萌芽的标志?

  对工场手工业的分析是本节的难点,但鉴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只简单说清工场手工业与手工作坊在性 质上的不同,点出工场手工业中工场主与工人之间的雇佣关系属于资本主义性质。

  (二)新航路的开辟

  这一目需讲清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过程、后果。讲述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阅读 课文,归纳出原因和条件。教师要补充说明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也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条件。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课文提供的史料已相当丰富,可指定两个学生朗读,然后教师归纳:“两个方向四条 线。”指出向东方航行的迪亚士和达伽马受葡萄牙王室的支持,向西方航行的哥伦布和麦哲伦受西班牙王室的 支持。这样便于学生记忆,也为下面讲解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争夺、划分势力范围埋下了伏笔。

  通过“郑和航海与哥伦布航路”的比较,更深层次地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两大后果。

  (三)殖民掠夺

  先在黑板上列出阅读提纲

  附图{图}

  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找出西班牙、葡萄牙的扩张范围及杀、抢、贩卖黑奴的具体数据,揭示殖民掠夺 的血腥本质。同时让学生继续思考:“殖民掠夺有它血腥的一面,但在客观上起了什么作用?”引导学生辩证 地看问题。

  (四)英国的圈地运动

  首先,指出新航路的开辟,使英国的地理位置显得重要,促进英国工商业的发展。特别是毛纺织业成为英 国的主要部门,从而引发“圈地运动”。其次,点出“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雇佣劳动力 和资金。为了加深学生对“羊吃人”的圈地运动的理解,用投影机打出下列文字:

  16世纪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说:“绵羊本来是那么驯服,吃一点点就满 足,现在据说变成很贪婪很凶残,甚至要把人吃掉。”

  最后,让学生找出

  课文提供的英国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的具体事例。

  (五)文艺复兴

  这一目着重讲清两个问题:

  (1)什么是文艺复兴?指导学生从背景、时间、地点、性质和主要内容等方面考虑分析。

  在分析文艺复兴的性质时要指出:文艺复兴不是古典文化的简单模仿和发展,其实质是一场新兴的资产阶 级的文化运动,矛头直指封建神学。

  (2)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成就。

  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渲染这些人物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勇气和精神。

  然后用投影机打出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成就空白表格,指定学生填写,最后展示正确答案如下。

  小结:“这两节课我们学习了14-16世纪发生在西欧的五件大事。它们相互联系,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封建 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的过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在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 济的发展刺激了西欧上层社会追求财富的欲望,使新航路开辟成为必要。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出现殖民者在亚 非拉美的疯狂殖民掠夺。英国的圈地运动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本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条件。社 会经济变化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则体现在文艺复兴上,这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是为资产阶级冲击封建 制度服务的。”

说课稿 篇6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早上好!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班的艺术教学活动《天天锻炼身体好》。音乐是表现情感、情绪最好的方式。《纲要》中指出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 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感受生活和艺术的美。而今天这首儿歌《天天锻炼身体好》正好行日常生活中入手的。文中字词优美,简单易懂再加上一些身体动作 语言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更好更快的学会儿歌。

  二:说目标 根据本次活动的设计了一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符合幼儿心理和生理的特点,理解歌词大意,并学会唱儿歌。

  (2)情感目标:激发幼 儿在日常生活中意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和安全性。

  三:说重、难点 重点: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突出音乐的中锻炼身体的重要性。 难点:正确唱出儿歌,理解儿歌。

  四:说准备 锻炼身体的运动图片

  五:说教、学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我力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活动方式

  (1)情景教学法

  (2)视听唱法

  (3)多种感官体验参与法。 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大意的内容。掌握儿歌有感情地唱出儿歌。鼓励幼儿创编动作,体验音乐的美好。整 个过程都是以幼儿为主,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学一学、唱一唱等多种参与。体验到儿歌《天天锻炼身体好》的作用。并能在安全的条件下进 行。

  六:说过程 创设环境、激发兴趣----欣赏歌曲理解歌词-----学唱歌曲----游戏表演

  (1)导入:拿出锻炼身体的运动图片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今天老师手里面拿的是什么东西呢?有谁知道图片里出现了哪些画面呢?"使幼儿积极 参与到活动中来,引导幼儿谈话。正如《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的语言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积极主动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就需要 老师的多多提问。充分发挥幼儿的思维能力。更好的理解儿歌的重点《天天锻炼身体好》

  (2)欣赏歌曲:欣赏歌曲,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教师播放儿歌要求幼儿认真倾听。然后根据歌词提出相关的问题如"刚才我们一起听过了歌曲小朋 友们有没有发现里面有什么感兴趣的东西呢?他出现了哪些词语。

  (3)学唱歌曲:教师分段教学幼儿,一句一句的把歌词交给幼儿让他们理解大意。如"老师说"跳一跳""跑一跑"歌词就可以加以动作表演,激发幼儿的兴 趣"更好的让幼儿理解。

  (4)游戏表演:通过分组进行游戏。游戏是幼儿最喜欢又易接受的一种方法,以游戏为基础活动,每个活动都离不开游戏,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 学习,把活动推向高潮。

  七: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真棒!!今天都学会了唱这首儿歌。那晚上回家的时候就唱给爸爸妈妈听一听哦。。我们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吧身体锻炼得棒棒的哟!!!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内容

  《舟过安仁》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它是三首古诗中的一首,《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全诗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生动描写了儿童的稚气行为。既展现了两个小渔童无忧无虑、充满童稚和奇思妙想的形象;又使得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从中也流露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结合本单元“永远的童年”的主题,学习本首诗,一是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感知诗词大意,从而体会诗中有画、诗中有情。二是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采用的是交融式目标的拟定方法。

  1、正确认识两个生字,能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这一目标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第二个环节和第三个环节。

  2、通过看注释,边读诗边想象诗中情景,能感知诗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意思。这一目标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第二个环节。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悟古诗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受到美的熏陶。这一目标主要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诗中情感,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古诗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受到美的熏陶。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求知的欲望、能力和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学习的兴趣也更为广泛,想象力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是他们在古诗词的积累方面有点欠缺,对课外延伸、扩展、深化方面还不够。因此,在教学中,我准备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古诗的兴趣,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体会,在难度较大的地方加于点拨,以启发、开拓他们的思维。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的教学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利用学生的童真、童趣,去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意境中感悟。读、思结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取更多的新知。在教法学法中主要体现情景教学法、朗读品悟法、合作交流法、师生互动等特点。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组教材的特点,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 童诗接龙,引发童心

  开课伊始,课件出示七句有关写儿童的古诗词,师生互动进行古诗接龙,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一边让学生感受着童趣走进课堂。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课堂教学也因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 品读诗歌,感知童心

  在此环节中,重点是品读诗歌。因此我安排了学生反复读诗,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诗意,引导学生在读诗中想象画面,根据诗句想象出隐藏在诗句背后的情景,最后使学生能达到入情入境的朗读、讲解诗意。并在读诗中感悟诗人所表达的童乐、童趣。

  (三)、拓展诗歌,享受童心

  《舟过安仁》是一首写儿童充满童趣的诗,我想,要让学生入情入境,老师首先要进入角色,不能是一位旁观者,也应该和诗人一样拥有一颗不泯的童心。因此,在感受诗中两小童的童趣之时,我和同学们也一起回味自己的童年趣事。通过拓展诗人杨万里的另一首充满童趣的诗《稚子弄冰》,让学生进一步的感受童年的纯真与快乐,并能和诗中充满童趣的事情与我们每一位学生紧密联系起来,共享童心。

  (四)、读写结合,不泯童心

  此环节是一个课外延伸,做到读写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自己独特的感受去描绘出《舟过安仁》这个美丽的故事。

  五、说板书设计

  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诗中有画

  童趣

  诗中有情

说课稿 篇8

各位同行: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音版 第九册第八 课,题目是《秦之声》。 我准备从设计理念、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 、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设计理念应该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表现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通过聆听和感受民族音乐或戏曲文化,并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想象和创造力。

  二 、 学情分析: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心里和年龄特点,要通过一节课,就让学生熟练掌握戏曲唱段,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再加之现在的孩子平时对戏曲很少接触,这就为本节课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 、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首地方选学教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希望可以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孩子们能初步感受秦腔的艺术特点。

  四、 根据本课的教材和学情我制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对秦腔部分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本土戏曲的喜爱;

  2、采用聆听感受法、反复练习法等学唱戏曲片段;

  3、学唱《祖籍陕西韩城县》

  五、 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重点应是:学唱秦腔《祖籍陕西韩城县》难点是:准确的演唱旋律,填唱戏词

  六 、 为克服重难点我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有:反复聆听法、讲解法、分组练习法、教唱法。

  七 、 本课的教具是多媒体。

  下面是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1。音乐导入激发兴趣2。利用教法克服难点3。准确完整的演唱戏曲4。拓展延伸5小结。共五个环节完成本课的教学。

  第一环节:音乐导入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戏曲课堂氛围、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我采取了用多媒体来播放板胡演奏的经典曲牌,并设置恩问题:你知道这段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然后揭示板胡,简介板胡的音色及在秦腔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通过对板胡曲牌的体验使学生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获得喜悦,对音乐产生兴趣,因而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了课堂。

  第二环节:利用教法克服重点和难点。本环节也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

  结合学生的自然特点,并在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和谐关系。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通过板胡引出了秦腔。我通过对秦腔角色的分类让学生初步的了解了秦腔角色的分类,并通过不同角色的图片,让学生有直观的了解。然后主要针对本节课要教授的生角的具体分类:娃娃生、小生、须生、老生。学生了解了这些后,我出示了一段《祖籍陕西韩城县》的视频,并请学生注意观察剧中人物属于秦腔的那个行当?学生由于有了前边的学习经验,就很容易说出该人物所属的行当为小生。然后请学生们翻书看《祖籍陕西韩城县》的戏词,请学生们自由发问。学生提了很多不理解的地方,我就给学生讲解《三滴血》的戏曲梗概。了解了故事内容,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第三环节:准确完整的演唱戏曲

  我再次进行范唱,并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谱子有何特点?同学们看出它的每句都是弱起。然后引出了秦腔的板和眼。第一拍为板,第二拍为眼。起落特点是:起于眼(弱拍),落于板(强拍) 。我们把它称之为二六板。从表现情绪上,二六板均有欢音、苦音之分。然后就是戏曲的分句学唱。我采用了传统的教唱法与分组练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基本能跟着伴奏演唱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表演。并分组表演、评价。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

  我们陕西的地方戏很多,好听的也很多。我通过提问:你还知道陕西的哪些地方戏曲?有的学生说到了眉户、阿宫腔等。此时我还给学生补充了好几个剧种,并轻声哼唱了几句。这样更直观形象,使学生加深对戏曲的认识。

  第五环节:小结

  本课的我是以表扬和鼓励为主,随时引导学生,以提高学生的乐感和审美能力。我评价他们参与戏曲的演唱,并积极自信的参与音乐表现。课堂小结时我还安排了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感想如:你觉得秦腔是否像你以前认为的那么难?此时的学生对戏曲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样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秦腔的兴趣。

说课稿 篇9

  说教材、说目标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太阳》(出示幻灯片1)。为什么会选择这课呢?是因为这次教学的主题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我们应该坚持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用最适合整合的课去整合。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的使用具有一定难度,而像《太阳》这样的说明文,因为没有生动的故事情节,离学生生活较远,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正好可以提供大量的资料图片,弥补不足。《太阳》(出示幻灯片2)这篇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课文,是一篇科普短文,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基于本文是说明文,同时语言优美、文字流畅,非常适合指导学生朗读。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出示幻灯片3):

  1、让学生学会7个生字,写两个生字。正确读出“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摄氏、钢铁”等词语。

  2、运用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说重难点:

  作为教学的第一课时,结合三年级学生实际,我认为教学重难点是(出示幻灯片4)利用课本和网络课件,了解太阳的特点以及它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拓展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说准备、教法、学法:

  由于三年级学生是初次接触说明文,说明文相对来说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本着“怎样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动’起来。”的想法,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学这课(出示幻灯片5)我利用了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抓住课文中的语言,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地学习意识。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给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康的学习情绪,是本课时使用的主要教法。(出示幻灯片6)激趣学习法,查阅资料学习法,自主学习法等方法是我在教授本课时教给学生主要学习方法。刚刚说到教学这课我用到了课件,这就是我的网页课件流程图(出示幻灯片7),课件主要分成六个板块,教学的第一课时用到了“动画欣赏、课文欣赏、开心词典、太阳训练营和太阳天地”五个板块。

  下面我将结合课件具体说说教学流程。

  说教学过程: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用简明的语言提到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后羿射日,而大多数孩子又是比较喜欢看动画片的。上课伊始,我利用(点击动画一)课件播放后羿射日的动画片让学生欣赏,通过这个关于太阳的古老的神话传说导入新课,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接着出示课题,让学生质疑后带着问题点击“课文欣赏”初读课文,这里之所以通过课件来读文,目的是在于让学生把课文当作资料来读,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读后,让学生用“开心词典”检查自己的生字掌握情况,激发学生读课文和学习生字的兴趣,当学生将鼠标放在标有拼音的词语上时,词语右下角会出现这个词语的注释,这样做是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还比较弱,同时也是为了充分利用课堂四十分钟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学生还可以去掉拼音来读词。这样的设计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识记生字的兴趣,也便于帮助中低年级的学生自学、理解、记忆生字词。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识字后引导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特点,先找出写好生字的关键所在,再写字,由学生自己来认识如何写好字,取代老师一笔一画地分析。

  初读课文、识字写字后,让学生打开课本再次快速浏览课文,说出自己对太阳都有了哪些了解。学生通过初读基本上是可以了解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的,若学生回答有困难,我可以结合课件中的图片作适当引导并板书。

【【精品】说课稿锦集9篇】相关文章:

1.【精品】说课稿锦集六篇

2.【精品】说课稿锦集8篇

3.【精品】说课稿锦集五篇

4.【精品】说课稿锦集八篇

5.【精品】说课稿锦集四篇

6.【精品】说课稿锦集十篇

7.【精品】说课稿锦集七篇

8.【精品】物理说课稿锦集9篇

上一篇:说课稿 下一篇:《将进酒》获奖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