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中的第一节。
从整个章节看,由于在实际计算中经常遇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所以它是分数加减法教学的重点,也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这节课是在学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之后,并且整合了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约分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不但是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回顾和巩固,更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作好准备。因而,本节课的教学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把“异分母”化为“同分母”也是数学“化归思想”一次很好的渗透。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学生在上一个学段已经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知道分数单位相同才可以直接相加减,又在前一个单元里熟练掌握了通分的技能,这些都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所以,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过程方法目标:
1、初步渗透转化、建模等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1、 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2、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探索过程。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法”, 即设置问题情境,发现和提出问题,论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小结法则——巩固应用。力图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开放教学全过程,教师主要着眼于“引”,启发学生“探”,利用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规律,把“引”与“探”有机结合起来。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用数学趣味故事引入,并让学生根据故事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且由他们提出问题,学生会感到分外的有趣,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并调动了学生去积极思考。然后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列出算式,并观察所列的算式与以前所学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二、自主探索、探求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为此在新授部分我着力创设民主气氛,提供参与机会,渗透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新知。
1、摆一摆:
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从直观上得出1/2+1/4的答案是多少。
2、算一算:
教师首先抛出问题:“像这样分母不同的分数应怎样相加呢?”并适当提示:“可不可以转化成我们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学生会马上想到刚学完的通分,然后让学生独立算一算,算后交流算法。此时的算对学生来说已非难事,而且在自主探索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并突破了教学重点。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摆一摆、算一算,并结合教师的提示,在头脑中已有了基本的计算方法,对于算法的总结也就水到渠成了。
3、说一说:
在学生自主算出答案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在学生汇报后,我在此加了一个环节:老师的算法跟同学们的不一样,我是这样算的:1/2+1/4=2/6=1/3。我这样算对吗?针对我的算法,学生进行了反驳,指出“只有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这一算理。此处看似不经意的一问,对于明确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突破了难点。
4、总结算法:
学生有了计算1/2+1/4和1/2-1/4两道题的基础,所以此时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讨论,自己总结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培养了学生自学与合作的能力。
三、总结回顾:
首先让学生交流、汇报:本节课你有哪些新收获?你是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进而组织讨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小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这不仅使学生主动总结学到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而且适时沟通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纵观本节课,我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探索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并为后继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说课稿 篇2
1.说教材:
本文描写了一群善良的村民冒着生命危险救援困于海上船员的感人故
事,重点刻画了年仅16岁的汉斯的形象,赞扬他在生死关头不顾母亲的极力挽留,挺身而出,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课文第1节描写了船员们海上遇险的情景,交代了事情的起因。2-6节主要通过汉斯与母亲的对话,介绍了汉斯为了不让受困于海上船员无助地死去,不顾自己的安危,说服了母亲,参加救援行动,最后终于救出船员。本文中最感人至深的地方是那深切的母子之情。
2、说学情:
本课是二年级第二学期的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例如在识字过程中强调抵不漏一点,做动作理解“筒状”的意思。在理解课文中令人感动的部分则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自主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读思结合,读说结合,读中感悟,读中生情。
1、说目标:
根据单元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具体目标见
“教学设计”部分。其中第一包括识字、积累词语等知识点的落实,由于学生经过一年的训练已经具备了自学生字新词的能力,教师只需对于一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难理解的词进行讲解或补充,可以通过学生自学、小组自学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目标二三是课文重点段落,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感悟体会汉斯的舍己救人。第四是想象母亲等待儿子归来的情景。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最后一个目标则是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提出的要求,使学生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危险时,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援助之手,旨在鼓励学生学习课文后要晓知以理。
2、说策略:
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将教学分为六个环节在课堂中实施。
一、揭示课题。开头用课文第一节引入课题,便于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大致了解内容,说说哪个人物留下深刻印象。
三、重点学习四五小节。读一读课文圈一圈划一划印象深刻的词句,为什么?让学生找出有关句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谈感受与体会,最后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将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想象练习,则是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紧密联系课文内容,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
四、学习课文其他内容。学习2、3小节,结合词语教学,通过引读让学生感受到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努力下救援工作成功。
五、总结课文。
六、课外拓展,情感升华。
说课稿 篇3
一、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六课学唱歌曲《库尔班大叔喜洋洋》。
二、教材及学生分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对于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同学来说由于受到本地区音乐文化的熏陶、本土最具代表的彝族歌舞是他们比较熟悉和善于表现的。本课从拓宽学生文化视野出发,以“新疆好”为情境主题,通过学唱《库尔班大叔喜洋洋》这首具有浓郁新疆风格特点的少儿歌曲,帮助学生了解新疆民族风情,感受新疆风格的音乐和舞蹈。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库尔班大叔喜洋洋》。通过创设情境了解歌词大意,丰富演唱内涵。
2、在活动中感受新疆风格的音乐和舞蹈,得到学习的快乐。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活泼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积极参与表演和创编活动。
教学难点:
1、唱准《库尔班大叔喜洋洋》歌谱中后十六分节奏。
2、表现两个乐段的不同节奏和情绪。
五、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中应用情景创设、对比体验、合作探究等教法,把音乐和动作、语言紧密结合,通过聆听、学唱、律动、演奏、即兴表演让学生在参与中亲身体验,自主学习。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 打击乐器 录音磁带
七、教学环节:
(一)欣赏导入,激发情感
教学开始,让学生观赏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MTV,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通过聆听赞美新疆热情洋溢的演唱,观赏新疆美丽风光,物产资源,演奏表演,欢快歌舞的图景,引入“新疆好”情境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体验感受,铺垫学习
1、奏中感受
“手鼓是新疆歌舞最具代表的演奏乐器,老师也准备了铃鼓,让我们来奏一奏吧。”伴着《库尔班大叔喜洋洋》歌曲第一乐段伴奏乐学习演奏,感受四二拍强弱节奏。为下一步掌握歌曲节奏进行伴奏表演奠定基础。
2、唱中体验
“同学们奏得很好,我们来唱一唱具有新疆韵味的旋律吧”。自然进入发声练习的教学环节。我有意选择《库尔班大叔喜洋洋》歌曲第二乐段中的结尾衬词部分让学生练唱:
6 7 6 5 6 5 4 5 4 3 2 3 2 7 1 6 6
来 来来 来 来来 来 来来 来 来 来来 来 来 来 来
变换字母音练唱,唱准后十六分节奏,练习欢快、跳跃的声音演唱技巧,为歌曲学唱打下基础。
3、演中表现
在唱好旋律之后,加上律动来感受和体验新疆风格的音乐旋律,同时也为歌曲舞蹈创编做准备。
(三)新歌教学体会意境
1、聆听范唱
《库尔班大叔喜洋洋》这首歌曲的演唱情绪是怎样的?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聆听老师歌曲范唱表演,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初步感受歌曲旋律。接着由学生回答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2、朗读歌词
教会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朗读歌词,第一乐段按节奏念,第二乐段有感情朗读,表现出第一乐段欢快活泼第二乐段热情洋溢的情绪对比。把音乐知识概念贯穿在歌词节奏中,解决“后十六分节奏”这个教学难点。
3、学唱歌谱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唱过程中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式,识谱能力强的学生可用视唱法,觉得有困难的可用模唱法跟唱。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练唱找到难点提出来,同学和老师帮助解决,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4、学唱全曲
应用接龙表演的游戏方法,解决歌唱难点,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唱歌曲。通过挖掘歌词内涵,启发学生用风趣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学会演唱歌曲后,进入第四个教学环节。
(四)合作创编即兴表演
运用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演,把握学生参与的量和度,按照学生的意愿分为演唱组、舞蹈组、打击乐器演奏组等。先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创编,教师巡回指导。在展示汇报的过程中进行评价互动。
5. 最后在欢乐的歌曲声中,载歌载舞结束本课教学。
以上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以感受--体验--表现为主线展开教学, 注重学生参与学习,在教学中逐一解决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学习的快乐。
说课稿 篇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一册的拼音,12课an en in un ǚn,学好汉语拼音是学习汉字和普通话的重要保证,儿童学习汉语拼音是一个从语言实践中来,又回到语言实践中去的过程。是一个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对象建立起的新的联系过程,汉语拼音字母标识的语音,其实是在儿童语音中经常出现,因此教学中只要善于借助儿童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相关的生活经验,使之与所学的字母接通,匹配,化难为易,这样大大提高汉语拼音的学习效率。下面我把它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第12课有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五个前鼻韵母an en in un ǚn和三个整体认读音节yuɑn、yin、yun,配有图画。
第二部分是拼音学习。包括两项内容,
(1)声母与an en in un ǚn的拼音,巩固新学的韵母,复习j、q、x跟ü组成音节省写ü上的规则。
(2)看图读音节词语。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准确拼音的能力。
第三部分是看图借助汉语拼音认字读韵文。第四部分儿歌,配有图画,我们根据新课程标准。根据本组拼音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实际,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前鼻韵母an en in un ǚn,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学习声母与前鼻韵母组成的音节能正确拼读,读准三拼音节,复习ü上两点省写规则。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拼读音节的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学好汉语拼音,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前鼻韵母的发音,声母和前鼻韵母组成音节的拼读。
三、教学难点:
三拼音节的拼读。
四、教法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们综合了谈话法、观察法、游戏法、先扶后放的方法及教学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课堂气氛。为了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教学。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阿Q正传》是高中第五册第三单元的讲读课文,它思想的深刻,技巧的精练,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中最著名的一篇,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重要的杰作。《阿Q正传》是千古不朽的名著,是中国和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其思想内涵博大精深,历史文化蕴藉丰赡厚重,艺术手法高超精湛,作品语言幽默讽刺,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写于1921年,最初分章发表于《晨报副镌》,后收入《呐喊》。
《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未庄为历史舞台,以主人公阿Q的活动为线索,以批判阿Q的病态心理精神胜利法为重点来组织材料。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作者不但从中国的现实社会出发,以农民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去“杂取种种人”,概括出阿Q的典型性格,而且着眼于辛亥革命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设计未庄这样一个闭塞落后的江南农村,作为阿Q生活的典型环境。这样,就使阿Q这个形象,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阿Q正传》是辛亥革命时期农村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旧中国劳动人民的奴隶生活的深刻写照,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被压迫历史的缩影。
《阿Q正传》是鲁迅对辛亥革命作批判性历史总结的最杰出的作品,也是鲁迅解剖“国民性”、塑造不朽的人物典型的最杰出的作品。这部小说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形象地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更重要的是,鲁迅先生以巨大的艺术概括力,在这部小说中塑造了阿Q这样“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的不朽典型,深刻地画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的“国民的灵魂”,无情地解剖了民族根性中共同的弱点(这种弱点的集中表现就是“精神胜利法”),从而极大地震撼了民族的良知。
(二)教学目的:
依据大纲要求,语文学科要突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结合本课实际,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联系社会背景,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阿Q的思想性格特点,理解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
2、鉴赏小说的艺术特点,如精湛的白描手法,精彩的人物心理刻画,杂文式的笔调,以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内核等。
3、品味小说意味深长的语句和幽默讽刺的语言风格。
4、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深人思考。例如,阿Q是一个怎样的典型?你怎样看待阿Q的精神胜利法?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怎样形成的?等等。进而培养学生独立钻研和鉴赏优秀名著的能力。
5、赏析小说中描写人物的技法,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6、领悟课文主旨,分析评论我们身边的阿Q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小说深广的社会内容和阿Q精神的典型意义。
(2)小说中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手法。
(3)寓庄于谐的语言特色。
2.教学难点:
(1)进行快速阅读训练,准确概括中篇小说的情节要点。
(2)阿Q精神胜利法的实质和现实意义。
(3)品味小说喜剧的外套和悲剧的内核这一艺术特色。
(4)对小说深广文化内涵的整体把握和对教材的详略处理。
二、说教法
1、自读研读法。
学生对鲁迅的文章已有所了解。本文还相当有趣,因此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自我研读。并且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研讨的成果。教师适时的给予鼓励和肯定,也要把握好理论指导的尺度。
2、导读法
在主人公的思想性上,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使学生了解阿Q的精神本质。以及反思自己或其他人身上存在的这种精神。
3、讨论法
通过课下的研讨,在课堂上展开讨论,互相置疑,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讨论中得到启示。教师要设置好讨论题,设题要有一定的难度,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三、说学法
1、培养学生对鲁迅作品的鉴赏能力,使之对中国国民性有深刻的认识。
2、培养学生在阅读之后的反思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课时:6课时。
第一课时 默读理清情节内容
一.教学导入:
由《灯下随笔》谈起,引到本文内容。或由《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和规律》引到鲁迅对中国小说史的研究,延伸及鲁迅的小说创作,均可。
二.复习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有《朝花夕拾》《野草》等,杂文集有《坟》《且介亭杂文》《而已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鲁迅的名句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无题》)、“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无题(贯于长夜过春时)》)、“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心事浩淼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三.时代背景介绍:
略,见教师用书“写作背景”。
四.选取二、三、七、八章中的任两章,听录音。体会作者讽刺性的语言。
五.阅读全文后,理清内容要点。
第一章,序——介绍阿Q的身份、地位。
第二章,优胜记略——追述往事,刻画阿Q的性格特征:精神胜利法。
第三章,续优胜记略——继续写阿Q的精神胜利法。
第四章,恋爱的悲剧——写阿Q拙劣的求爱经过和遭到的可悲结果,继续表现阿Q的地位和处境。
第五章,生计问题——写阿Q走投无路,揭示麻木的国民吃人的本相,再写阿Q的畏强凌弱。
第六章,从中兴到末路——写阿Q由走投无路到短暂的中兴,再被赵太爷逼到走投无路的地步。
第七章,革命——写辛亥革命到来时各阶层对革命的态度,突出阿Q的革命要求。
第八章,不准革命——写辛亥革命引起的未庄的变化,进一步刻画阿Q的性格。
第九章,大团圆——写阿Q被当作替死鬼被捕、被审和被处决。
六.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领会文中语言和人物描写的方法。
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提公因式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提公因式法》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四章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用提公因式法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之前已经学习了整式的乘法公式,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也为后面继续学习用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打下了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说学情
一堂好课不仅要对教材有清晰的把握,还需要对学情有深入的了解。本阶段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具备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日渐成熟,计算能力也达到一定要求。在一定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公因式的含义及因式分解概念,能够应用提公因式法准确分解因式。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过程,提升运算能力,发展数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获得正确解题的成就感,体会数学的严谨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一节好的数学课,在教学内容上一定要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授课内容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公因式的含义,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教学难点是:准确找到公因式,正确分解因式。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将采用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复习之前所学习的分解质因数和乘法公式,加深学生对分解质因数和乘法公式的形式是把一个或几个整式的积化为多个单项式之间的和差关系。
接着我会通过多媒体出示几个因式分解的算式,提出问题:这几个式子与乘法公式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这几个式子是将多项式的和差关系转化为几个式子的积的形式。顺势引出课题。
这样的设计在温习旧知的基础上进行新知的讲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所学知识更成体系,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索欲。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采用讲解法、小组合作等。
继续出示练习题,请学生们将多项式写成整式的乘积的形式,总结出因式分解概念,明确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了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继续追问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思考可以发现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方向相反的变形,建立互逆的思维。
通过这样的设计和引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理解知识点,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提公因式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环环相扣,主动思考,不仅做到学会,而且会主动学习,掌握适当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三)课堂练习
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为了检验学生对于本节课是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我的教学成果,在此环节,我设置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一类为基础型题目,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一类为拓展型题目,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还可以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
(四)小结作业
最后一个环节为小结作业环节,关于课堂小结,我打算让学生自己来总结。通过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回顾什么是因式分解以及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方法。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让我在第一时间得到学习反馈,及时加以疏导。
在作业布置上,我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方法能够分解因式,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为下节课的学习留下悬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七、说板书设计
【【必备】说课稿模板汇总六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