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2021-03-15 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学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在这堂课中,我把朗读作为重点,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渗透理解语言的方法,以此突破语句中的难点,延伸课文内容。

  二、说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自主读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

  (1)初读课文

  (2)重点指导

  (3)评读

  2、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合作学习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提供自主、宽敞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有机会交流,在实践合作中得到收获。这篇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一棵棵小树多像我们,我们多像一棵棵小树。”比较难理解,于是,我就采取了合作学习的方法,把学生分成几个组,让他们共同学习、理解。有的说:“小树和我们一样都要成长。”有的说:“小树成长需要阳光和水。”还有的说:“小树的成长需要有人照顾。”这时,我适时地引导:“小树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有人浇水,修枝剪叶,那么你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什么呢?”听完我的话,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我们需要爸爸和妈妈的照顾。”“我们需要吃饭、喝水。”“我们生病了需要治病。”等等,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体会这句话的含义。因此,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理解比教师直接生硬的解释要体会得更深一些。

  3、探究学习,联系生活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们了解植树的好处,我带着他们在校园的周围亲手种上了自己的“成长树”,每天都要细心地照顾它,我发现就连平时很调皮的学生都很负责地给它浇水、施肥,好像照顾自己一样,每个星期我们都要比一比谁的“成长树”长得最好?让学生从中体验植树的快乐,感受小树和我们一起成长。

  三、说教学体会

  1、运用多媒体VCD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难点。传统的教学方法,把书本知识枯燥、单调地塞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被动而又乏味,但多媒体VCD能激活教学资源,展示生动的画面,优美的录音,将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再现语文情境,以直观的形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带动学生的情绪,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为了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我播放了多媒体VCD中的“朗读指导”,视频中标准、富有感情的课文朗读,加上鲜明的升降调和停顿等提示符号,让学生边体验边模仿,多媒体VCD作为一种现代化教育技术走进课堂,给新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2、学生已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就是他们展现自我的舞台。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个性的飞扬、思维的活跃、深刻的思考、指挥的启迪,我们不应以纪律为名去抑制学生,而应该给他们营造一个平等、自由的环境,让学生愉快地学习。

  3、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将合理创造性的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挖掘新教材的潜在知识,在教学中反思,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下去,真正留给学生一片自由畅想的天空。

说课稿 篇2

  新教材小学语文第三册11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诗。本课曾在人教版中三年级教材中出现过,此次放到新教材中稍做了修改。课题设置了一个假设的情景,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它饶有兴趣地向人们介绍了在中午、黑夜、阴雨天怎样根据自然现象来辨别方向。

  这篇常识性的文章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方向南北的理解上还是有一点困难的。尤其第2---4自然段写了在不同的时间、气候条件下,辨别方向的3种方法。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

  因此,我在设计本课的第二课时的教案时,就打算在本堂课中解决这课的重点。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复习13个新字及寸字旁,朗读第一段。

  2、学习2—4段,理解“忠实、向导、指点、北极星、永远、阴雨天”等词语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

  3、初步懂得怎样利用自然现象辨别方向。

  其中第3点是本课重难点。

  考虑到低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在设计教案时,就把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放在首位。这点思想贯穿了整节课。如课刚开始就让学生念念并记住还没记住的词,课中让学生自学、交流,讨论。在朗读时让学生说说怎样朗读好等等,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2、充分想到利用形象、鲜明的教具刺激学生的兴趣。根据低段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我设计了一些教具,让学生说说,动动,如在教学“北极星”这段时,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星,学生读完这一段后,请他们自己表演“北极星”挂在何方,又如在教学“太阳”这段,让学生自学后上黑板贴太阳,我觉得设计得较满意的是最后的“帮迷路的小红帽找家”这则表演既可以发挥学生的表演才能,同时进行帮助他人的思想教育。更能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事实看出,上来的学生对方向的认识已初步搞清了,教学难点也克服了。3、朗读的突破。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课文读熟、读透了,慢慢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加深了,因此,我在这堂课中,非常重视让学生多读。课中安排了自由读,默读,比赛读等近十种形式。另外,我觉得比较好的是我赞同朗读有不同的节律、韵调。每个学生都可以有不同的读法,只要读正确,读好听就行,所以,学生的读法就很不一样,发挥了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

  当然,本堂课有很多细节上考虑得还不是很成熟,有待我更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同时,希望各位老师能多帮助我,提醒我改正不足。谢谢!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教材是教师执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因此,我首先谈一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框的内容,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而面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单元最终是由“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来实现的。学生通过上一框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实践的基本概念,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与谬误的能力,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二、说学情

  教学之路从认识学生开始,下面我来谈一谈学情。

  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探究学习能力,对学习哲学的相关知识也有初步的方式方法。但由于哲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为难心理,需要教师通过举例、讲解等方式进行点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的要求以及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真理的含义和特征。

  【能力目标】

  通过事例分析,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错误。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及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

  真理的特征。

  【难点】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主要采用了小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分析完教材,制定好教学方法,我再来具体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我将在大屏幕上展示王安石改诗的故事,提问学生: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学生不难回答出:不同的时期,人的认知水平不同,对事物的认知也会不一样。然后我会顺势提问:那我们应该如何才能获得这种正确的认识呢?从而导入今天的新课《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这样的导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课堂,并顺利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真理的含义

  我会在多媒体展示关于宇宙的中心的争议,提问学生:结合材料,在人们对事物的各种认识中,说一说认为什么样的认识才能被称为真理?

  我会结合学生回答讲解真理的含义。

  通过这样的一个例子,能够化抽象为具象,更加直观形象,帮助学生理解真理的含义。

  2.真理是客观的

  接着我会提问:如何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学生回答后,我会总结和解释真理的客观性。

  通过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语,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每个人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虽然有所不同,导致对事情的看法也会不一致,但真理只有一个,有利于学生明确真理的客观性特点。

  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我会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7关于三角形内角和的理论,思考: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表明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是什么原因使人们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

  学生回答后,我会总结: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同时也是具体的。

  接着,我会在多媒体展示毛泽东同志关于犯错误的一句话,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

  我会结合学生的回答和课本知识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通过分析材料,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能加深对真理具体性和条件性这两个特点的理解。而且通过材料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逐步实现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4.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阅读教材P48关于航天技术发展的过程,同桌交流:当我们在实践中遭遇失败时,应该怎样看待已经获得的认识?

  学生回答之后,我会引导得出认识具有反复性这一特点,同时引导学生在挫折中继续实践和探索。

  然后我会播放视频《人类与大自然》的视频片段,并小组讨论:过去人们认为要“征服自然”,如今提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说明了什么?

  我会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同时进一步引导得出,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通过展示案例以及利用视频,可以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到认识的三个特点,并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巩固提高环节,我会让学生结合本课所学的知识,谈谈当你的学习和生活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学生回答后我会进行引导和教育,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能够巩固本课所学习的内容,同时也能拉近哲学和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同时也能实现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环节四:小结作业

  根据本框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我会结合板书内容,采用归纳式小结。通过小结环节,使同学们对本节课形成更清晰的认识。

  内容讲授完毕,我会给学生布置作业:搜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其它事例,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下节课我们来探讨。通过布置这样的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数学实验教课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也就是课本47页到48页的内容。

  本节是乘法教学的第一节课,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 教材首先展示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的主题图,暗示出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制订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1、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2、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采用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方法进行教学。结合学生年龄及新课改要求,我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式的方法。同时注重运用引导法、观察法等进行教学。

  四、学法选用:

  结合本节教材和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准备让学生采用“观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程序:

  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体现新课标精神,按照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因此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二)交流探索,解决问题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所以在第一环节用3分钟,直接出示游乐园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我打算用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探究乘法产生的过程。学生理解了乘法含义后,安排形式多样,灵活有趣的练习那么第三环节估计要用15分钟。剩下大约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总结对乘法的认识。下面我详细说一下每一个教学环节。

  低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非常感兴趣,因此一上课我将创设这样情景:出示课本情境图,让学生看看游乐园都有哪些项目?然后用观察 —— 提问题——列算式的方法解决小飞机里一共有多少人,小火车里一共有多少人,过山车里一共有多少人。通过数一数活动和列加法算式解决问题,从中积累相同数相加的感性认识,为学习乘法作知识迁移。然后让学生观察、比较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整个过程中,学生亲身感受到的,并不是老师在传授知识,而是我们自己的需要。当学生对几个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时,下面让学生用算式把几个几相加表示出来,刚开始可以说一些短的如:5个3相加、4个6和7个2相加让学生轻松完成,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另一种运算表示。这样就自然地引出乘法。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的知识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加法,才呈现出来的。教学不是在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乘法和我们的加法算式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叫乘号。告诉学生×叫乘 号,后让学生观察乘号像什么,可能学生会说像错号,像汉语拼音里的x。想力丰富的孩子会说把加号变斜就是乘法。这样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加深理解。学生在上面知道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用乘法表示比较方便,如何表示呢?教师讲解7个2相加,相同加数是2,在乘号的前面写2,相同加数的个数是7,在乘号的后面写7,7个2想加得14,然后老师教学乘法算式的读写法。7个2相加等于14,所以2×7=14,也可以写成乘法算7×2=14。让学生试着读出乘法算式。叶圣陶先生曾说:“当老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手”。学生对乘法算式有初步的认识后,可以让学生尝试把3+3+3+3+3=15和6+6+6+6=24让学改写成乘法算式,最后进行反馈矫正。接下来出示旋转木马图,解决“旋转木马上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观察并列算式:3+3+3+2=11,教师提问:这个算式你们为什么不写成乘法呢?那什么样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呢?(引导学生说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算式才能)

  到此第二环节结束,下面进入第三环节的教学:巩固练习,开智培能。

  为了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我安排了四个层次的练习。第一关看谁读得最响亮,采用个别读、集体读练习,尽可能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使学生熟练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后面三关让学生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为了加深学生对乘法理解,我将设计了第四环节的教学:及时总结,深化新知。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教师不要急于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学生,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他对乘法的认识,也许语言不是那么准确,表达不是太确切,只要孩子能正确说出他对乘法的理解,教师都要给予肯定。我的教学过程已全步结束,下面说一下板书设计。

  六、板书设计

  简洁而又提纲领的板书不仅是本节教学内容的精缩,而且也会使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一目了然,因此,在板书设计上我颇费了一番心思。我把课题写在主板书的最上面,它告诉了孩子们本节课的中心内容,下面是连加算式跟乘法算式对照,不仅美观,而且有层次的呈现了知识产生的过程。这样的板书简洁、清楚、明了。

  七、“诱思探究教学论”在本节中的具体体现:

  本节课,我运用“诱思探究教学论”和新课程理念设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去组织教学。课一开始,我创设森林运动会开幕式的情景,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乘法产生的过程中,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并让学生观察游乐园的图片,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双基得到落实,能力得到发展。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获得成功的愉悦、探索的快乐,又感受到数学的妙趣、知识的价值。

说课稿 篇5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现代小学数学“圆柱的认识”的教学。它与人教版的教学内容基本一致。但有所区别,人教版是侧重于新旧知识的衔接。体现的是立体图形体系的构建。从圆柱认识到计算表面积新授安排三课时。而“现小”教材侧重于空间观念的培养、体现的是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新授课安排二课时,但是教学的重难点是完全一致的。无论是什么版本的教材,教师都要联系学生实际、自己实际、学校实际,在教学中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

  二、 联系生活实际,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新课程理念。设计教学本着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感知数学的价值,感觉数学有用。同时尽可能避免形式主义,形式一定要为目标服务。注意了联系生活的深入、慎重、到位。

  三、 注重创设开放的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兴趣入手,注重观察、操作与想象,让学生多交流、多体验、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四、 运用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

  我校是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信息化教学示范校。现有教学资源丰富,可充分满足于教学,如何有效地整合这些资源,是我们数学研究的课题。本节课相关动画、文字、图片资源30多条,恰当选择与应用非常关键。

说课稿 篇6

  一. 说教材:

  1. 核心价值与功能

  (1)学科价值:整合有机反应,建立物质转化观;体会转化过程中逆推的思想和原则。

  (2)社会价值:体会科学家经过理性的思考和大量的实验可以合成出人们需要的物质。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巩固官能团的性质及转化的一些方法

  ②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

  ③掌握逆向合成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整理知识,培养学生对物质性质和官能团转化方法的归纳能力 ②通过设计情景问题,培养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有机合成的学习,体会化学的魅力

  ②通过有机合成题的成功突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有机化学的乐趣

  3.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过程分析中的应用

  (2)难点:逆合成分析法思维能力的培养

  (3)障碍点:官能团的性质

  二.说教法

  1.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首先是新课程的理念,落实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其次是建构主义理论。

  第三在教学方法上,问题驱动式教学。以问题解决为驱动,在促进学生学科认知发展方面具有过程性的教育价值。

  2. 教学策略

  (1)学生障碍点解决策略:课前热身,从官能团的性质、官能团的引入、反应类型、常见试剂与反应条件四个方面进行复习

  (2)学生的难点解决策略:提供大量素材,利用媒体演示,采取问题解决式教学方式,同时将任务按步骤分解

  3. 教学设计

  (1)有机反应的学习方法

  ①明确研究有机反应的一般思路

  ②熟练从不同视角看有机反应

  (2)有机合成的学习方法

  ①了解有机合成的过程和原则

  ②学习有机合成的方法

  ③有机合成的综合练习

  4. 学情分析

  (1)已知:①基本掌握常见官能团的性质

  ②知道一些官能团引入的方法

  ③知道一些碳链增减的方法

  (2)未知:①有机合成的分析方法

  ②有机合成的过程和原则

  三.说过程

  1. 教学线索

  一条明线:引入合成——初识合成——学习合成——体验合成——感悟合成。

  两条暗线,一条是情景线:围绕阿司匹林的问世、合成与发展展开,一条学法线:围绕如何关注目标化合物的结构以及如何实现目标化合物结构的构建展开。

  2. 教学流程

  (1)引入合成:首先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阿司匹林的问世以及所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了解有机合成的意义,体会有机合成给人类带来的便捷,同时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入正课。

  (2)初识合成阶段,给学生简单介绍了有机合成的流程,同时提出问题,如何关注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这样设计一是想让学生对有机合成的过程有个整体的感性认识,二是给出了本节课的暗线。

  (3)学习合成:共设计了2个任务。任务一,由乙烯制乙酸乙酯,学生顺利的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紧接着提出问题——如何评价各个方案?合理优化合成路线?给出乙酸乙酯的工业制法作参考,学生在对比中一是了解了正向合成分析法,二是体会了有机合成的原则——减少合成步骤,提高原料利用率,提高原子经济性,并用卡托普利片的产率数据佐证上述结论。 然后给出海葵毒素的分子结构片段,同学非常震惊,同时也感觉到正向合成分析法的威力不足,然后教师给出第二个任务,如何合成草酸二乙酯?学生质疑没有原料怎样合成,教师说明后学生讨论怎样根据产物的结构逆推到基础原料库中的原料。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在分析合成路线是怎样逆推?怎样合理断键“还原”?

  通过乙酸乙酯和草酸二乙酯合成的例子,一方面使学生熟悉烯烃、卤代烃、醇、醛、羧酸、酯的转化关系,熟悉官能团种类和数量的变化方法,一方面学习两种合成方法,学会观察目标化合物的结构,根据其结构特点进行合理断键“还原”,了解有机合成的原则,注意落实本节课的暗线——关注官能团的转化

  (4)体验合成:布置任务三,缓释长效阿司匹林的合成,在学生感到困惑的时候将任务分

  解,分为三个子任务。子任务一:如何获得该高分子化合物?即如何实现碳链的增长。子任务二:如何引入目标化合物中的官能团?即关注官能团。子任务三如何由甲苯制水杨酸?即如何使用逆合成分析法。这三个子任务设计的出发点正式落实本节课的暗线

  在本环节的教学中,通过缓释长效阿司匹林的合成,进一步使学生熟悉官能团种类和数量的转化,巩固碳链的增长方法,让学生学会全面合理关注目标化合物的结构,根据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综合使用正逆合成分析法,学会阅读、分析、使用信息,贯穿本节课的情景线和方法线。

  (5)总结合成:教师给出阿司匹林生产工艺的发展的资料,并提问“结合本节课前面所学知识,归纳有机合成的原则?”学生分别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讲学生的答案汇总,以投影的形式展现。 结束语教师引用了伍德沃德的名言“在上帝创造的自然界旁边,化学家又创造了另一个世界。”化学家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许多原本并不存在,但是人们很需要的物质,如 “超级炸药”。此外还介绍了在有机合成方面做出重大贡献获诺贝尔奖的情况,以及在有机合成的过程中发明的许多以人名命名的有机反应。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话“神奇出自平凡,创新源自思考和需求,这就是有机合成的魅力!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的能力,了解有机合成的绿色理念,感悟有机合成的魅力,贯穿本节课的情景线索。

  四.说反思

  不足之处是本堂课任务的设问还值得推敲,由于任务三难度偏大,笔者为了分散难度,将其设计成三个子问题,但是设计得还不够。教师在设计这些任务时,尽可能不用习题性问题,而用认识性问题。同时在每个任务完成之前要有引导,在任务之后要有知识和方法的总结。还有一个问题是本节课学生的活动形式略显单薄。

【说课稿汇总6篇】相关文章:

1.说课稿汇总五篇

2.说课稿汇总六篇

3.说课稿汇总6篇

4.说课稿汇总四篇

5.说课稿汇总7篇

6.说课稿汇总5篇

7.小学说课稿汇总

8.说课稿汇总八篇

9.说课稿汇总九篇

上一篇: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