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雪》,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散文诗。下面我将从五大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及教学目标的设定:
《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明朗的抒情篇章之一。文章篇幅不长,却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江南雪"与"朔方雪"两幅雪景图,在雪花纷飞与凝思的幻想中,为人们谱出了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编者把它放在这个单元第一课,主要是因为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情感含蓄,寓意深邃,体现出散文诗的突出特点。单元通过这篇课文,一是想让学生在前个单元最后一课《再塑生命》中,对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诗歌借景抒情的写法,学习抒情性语言,对本单元散文诗的学习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二是想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境,领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基于以上两点考虑,本篇课文的学习目标将分三个维度设定
1、知识能力目标:
①反复诵读,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境,领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②学习本文内蕴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借景抒情的写法。
2、过程方法目标:在反复诵读中合作探究,流利地表达自己的阅读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3、情感态度目标:品味文章内涵,体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培养学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
二、学生情况分析、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和课时安排。
1、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阅历较浅,心理不够成熟,理解感悟能力偏低。再加上鲁迅先生内蕴深刻,生涩难懂的作品风格,学生阅读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这些都会影响他们对文章深邃寓意的理解和把握。所以,情境导入,反复诵读,消除学生的畏怯心理,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分解、弱化难点是教学的一大关键。
基于这点考虑,再结合前面对教材的分析,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设定为: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而把体会文章的深邃寓意,学习散文诗借景抒情的写法作为难点。
2、这首散文诗我安排1个课时完成教学。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体验感受、对话交流、探究思考、拓展延伸"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罗素曾经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新课标也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情境体验""诵读感悟""四边对话""合作探究""比较阅读"是我这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开展不同形式的朗读、探究活动是我落实这些教学方法的途径,也是我这一教学设计的亮点。为了创设情境,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 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本课在学法指导和学习习惯培养方面注重以下几点的指导教学:
1、用普通话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默读方法。
3、在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4、敢于向教材、老师及学习伙伴发问质疑。
5、利用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五、教学流程
㈠、情境导入:(播放〈塞北的雪〉)
这一首歌曾经传唱过祖国的大江南北,打动了千千万万的音乐好者的心,因为洁白的飞雪,不仅孕育出秀美的春天,而且令人遐思万千。请同学们来说说你对雪的感觉是怎样的? (等学生说完后,教师接着说)同学们的想像非常丰富,表达也非常贴切。雪花是冬天的精灵,是春天的使者。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为雪花的纯洁与漂洒所陶醉,为它写下了名传千古的优美篇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再去感受另一番雪世界的美妙与精彩。
(这样设计导语的目的:用图片音乐、文学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迅速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激发兴趣)
㈡、教师解题,介绍写作背景。以帮助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㈢、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 自由诵读,说原始体验。(学生可能会说文章语言很美,或把雪写得很美等)
2、 如何把美的语言用美的情感表现出来呢?
学生简单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一要注意朗读感情处理,确定感情基调;
二、要注意朗读的语速、语调。
三要边听边在头脑里想像文章所描绘的图面。
3、 小组合作,尝试性美读,揣摩朗读技巧。
4、 教师随意抽一名学生朗读,师生合作评议。
明确:本文要以两种不同的感情基调来读:首先是江南的雪的部分,应读得柔婉,温和。而北国就得像东北大汉豪爽,大气。所以读北国的雪应读得慷慨激昂,富有气势。
5、 听课文录音,边听边在头脑里想像文章所描绘的图面。
6、 分角色朗读,女生读江南雪部分,男生读北方雪的部分。
(这一环节安排一系列的朗读活动,是想引导学生与文本反复对话,学生容易获得自己的独特体验,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主旨。)
㈣、合作探究,品味内涵
1、两幅雪景图为我们描绘出两种独特的具有鲜明地方特点的雪,你更喜欢哪个地方的雪?为什么?你能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吗?
2、你认为作者更倾向于赞美哪一个地方的雪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3、作者借朔方的雪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设计层层深入的话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体会文章深邃寓意。为了更好地突破这一难点,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运用多媒体投影有关鲁迅思想及写作背景的资料,让学生了解鲁迅的斗争精神,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然后引导学生明确并学习散文诗借景抒情的写法,突破难点。)
㈤、深层研读,妙点揣摩
1、用圈点批注法,勾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地方,美美地读一读,然后用句式说话:我觉得 写得好,好在它写出了
的特点。
(教师应在师生对话中,围绕教学重点,结合课后练习二,补充文中的一些关键语句,引导学生探究领会,从而更深地品味文章内涵,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品味完语言后,引导学生积累,让他们背诵自己最喜欢的句段,并作美词佳句积累卡,扩大词汇量。
㈥、体验反思:
在黑暗的社会现实前,鲁迅先生选择了不屈斗争,这是最伟大的精神。如果给同学们一个选择,问问你的心灵最深处,你会选择什么:假如你的脚下出现了两条路:一条平坦宽敞,路旁开满了美丽鲜艳的花,眼前仿佛已有成千上万的蜜蜂在嗡嗡地飞着。另一条路却芳草萋萋,落叶满地。如果你面临这样的选择,你将会选择哪一条路?希望同学们说出你们的心底话,做出慎重的选择。
(这一环节,是想灵活把握教材的弹性度,培育学生思维由课堂向生活延伸的多种触角,引导学生对课文主旨作更深层次的思考,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升。)
㈦、作业设计:阅读选自柯蓝的《朝霞短笛》中的散文诗《雪》,试比较在写法上与课文有什么相同之处。
(设计这一作业,是想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㈧、板书主要围绕南方雪和朔方雪的不同,以及作者通过朔方雪借景抒情这一线索来设计,力求直观、简洁,突出本文知识要点。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蚕姑娘》这篇课文形象地描写了蚕由“蚕卵→蚕→蛹”的生长变化过程的相关知识:从蚕卵里孵化出来,四次蚕眠,蜕皮,上蚕山,吐丝结茧,变成蛾。
全文结构方式基本相同,清晰醒目,前后贯通,易于学生阅读把握。特别是文章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和惟妙惟肖的插图,传达了有如孩子般的喜爱之情。如此充满情趣的课文,孩子们乐学、爱学。
1。课题分析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抓住题目,就能引领出整篇文章的思路。课题为什么称蚕为姑娘,它含有亲切的意味。把蚕看成美丽能干的姑娘,表达了作者对蚕的喜爱之情。这样的课题也告诉了我们,文章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来介绍蚕的相关知识。
2。课文分析
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份。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讲春暖时节,蚕从卵里孵化出来。
第二部份(第二—五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第一次蜕皮,从又黑又小变成黄姑娘。
第二次蜕皮,从又黄又瘦变成白姑娘。
第三次蜕皮,从又白又嫩变成胖姑娘。
第四次蜕皮,从又白又胖变成亮姑娘。
第三部份(第六、七自然段):讲蚕吐丝结茧,最后变成蛾姑娘的情况。
3。教材的重、难点:
低段教学以识字为主,因此本课的重点:
①还应是掌握10个生字,做到会读、会写、会用。会认识4个二类识字。通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②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牢记课文的内容,最后能进行背诵。
本课的难点:我认为是要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激发学生对昆虫的研究兴趣。因为生在城市的孩子,有的根本就没有见过蚕,多数学生缺乏对蚕的感性认识。但由于童心,他们会对新鲜的东西感兴趣,所以激发学生对昆虫强烈的研究兴趣,应作为本课的难点。
二、说学生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这一课时,通过课文中那些形象、生
动的语句,有趣的生长变化过程,前后贯通的文章结构,是学生学习本课最有利的因素,也很容易激发出学生对学习本课的极大兴趣。
三、说教、学方法
1。教法
在教学生字词时,用猜谜法:15天是半个月“胖”;24小时是1天“旧”;上面的羊没尾,下面的血没撇“盖”。再用部件法学习“蚕”天虫;“姑”女古;“娘”女良;“床”广木;“响”口向,“桑”三“又”加一“木”。这些内容安排在第一课时完成。
在学习课文时,用情境教学法,导读法。一些较难理解的句子,用讲解的方法。以上的内容安排在第二课时完成。
利用板书,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安排在第三课时完成。
2。学法
学生预习课文时采用自学法。学习课文内容时,采用读读、想想、划划、写写的方法。在巩固时采用练习法。
我把学习生字安排在第一课时,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说教学过程
1。板书课题,引起悬念
首先板书“蚕”,请学习齐声读(cán),检查学生是否能准确读准平舌音。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蚕吗?这时学生的回答可能有好几种。最后出示“姑娘”两个字,学生齐读“蚕姑娘”。向学生提出蚕是昆虫,姑娘是小女子,为什么要把这种昆虫叫做蚕姑娘呢?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知道为什么了。
我这样做,是用课题,来引起同学们的好奇,激发他们学习课文,了解蚕的欲望。
2。学习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 分析字形,找出部首,准确书空笔画。
3。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
课文共有四幅图画,通过观察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使学生增加对蚕的感性认识。 现在我们学习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表现图画意思的,蚕究竟是怎样生长变化的。
4。学习课文的第一部份
让学生知道蚕的生长季节,蚕是怎样出生的。
5。学习课文的第二、三部份
我把这部份的教法主要用在解答问题上:如蚕的一生要睡几次?是怎样进行变化的?蚕最后是变成了什么样的?还有让学生自己找出不明白的地方,让大家来解答。这样能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去找出课文中有关的答案。自己不明白,在听了别人的解答后,也有了明确的认识。这种解问的方法,可以使多数的学生都动脑想想。
6。阅读
在阅读上,重点指导学生的阅读情感,语气。如“春天天气暖洋洋,蚕卵里钻出蚕姑娘。”让学生在读的时候,把春天来了和小蚕出生时的喜悦语气读出来。在读“睡了四回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爬到蚕山上,吐出丝来,要盖新的房。”这是蚕姑娘的最后变化,要把蚕快要完成它一生的历史使命和就要结束蚕姑娘的日子,那种充满激情的语气读出来。
这样读,能加深同学们对句子的理解,特别是老师对阅读情感与语气的指导,能使学生融情于文中。我把阅读穿插在理解课文中进行。
7。理解词语
在对词语的理解上,我采用划的方法,把一些重点词语勾画下来。如脱下、醒了、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爬到、丝儿、茧子、开了窗、蛾姑娘,学生们能记住这些词,也就基本记住了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对背诵这篇课文,也就有了一定的基础。我让学生边理解内容,边勾画词语。
8。总结
在总结中,我抓住一些拟人化的词语,把为什么叫蚕姑娘的问题揭示出来。特别是通过对课文中反复出现的“变成”,黑姑娘变成黄姑娘,变成白姑娘,变成胖姑娘,变成蛾姑娘这些活泼生动的句子,让学生掌握了蚕的生长知识。明确为什么把蚕当作人来写。
五、说板书设计
为了帮助学生熟记住蚕的生长过程,我采用了如下的板书。
蚕姑娘
春 蚕卵 钻
又黑又小 (不吃不动) 变 黄
又黄又瘦 变 白
又白又嫩 变 胖
又白又胖 变 亮
吐丝结茧 开窗 变 蛾
说课稿 篇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诚信是金》
一、本节课的地位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道德观念的深层内涵,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创造信用社会、富民强国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在新时期竞争与发展的必要条件。诚信,是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做人之本、兴业之本、立国之本.
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调查表明,有不少中小学生就是从网络中学会了撒谎失信,并以撒谎或愚弄他人为乐事;有些人因为被谎言欺骗或被愚弄而采取“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报复他人。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诚信教育显得相当重要。
二、教学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利用生活的众多事例和因特网上的丰富资源,使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学会辨识各种情境下的诚信表现并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从小立志做讲诚信、讲道德的人。并通过情景表演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将诚信的品质内化并以之支配自己的行为。
三、活动理念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教学原理,皮亚杰认为,儿童是主动地以同化或顺应的方式,与客体相互作用,感知客体,理解客体,并建构相应的认知结构,获得自身的发展。,学生对诚信的已有知识经验主要体现在对待他人要讲诚信,这堂课我设计学生学习的新知识有对诚信重要作用的理解与把握、在生活中怎样辨别诚信,怎样作到对人对己诚信,设计的主要活动形式有自由讨论、竞赛讨论、辩论赛、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与客体发生作用,把这节课的新知识与原来的知识经验想结合,内化为新的诚信知识,构建新的诚信认知结构。
(2)布鲁纳的发现法教学原理,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结构的态度或方法便是“发现”,发现法,要求教育对象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主动地进行学习。强调自我思考、探究和发现事物,强调学习活动的过程价值。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我发现、自我探索掌握知识。如让学生自己上网查阅资料,进行学习,把握故事体现的诚信思想,发现诚信概念的内涵。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积极活动、主动探索。第二,让学生自己讨论诚信的重要作用,如何做到诚信,辩论在网上是否应该诚信等,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诚信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作用,自觉树立诚信思想,善于辨别诚信的真伪,成为诚信的人。总之,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3)在环境的设计上,以布兰斯福特为代表的“抛锚式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例子。他们主张把学生引入模拟的故事情境中以解决故事中的问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实验证明这种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为提高。我在开始上课时就把学生引入设计的生活情境中去,让学习与生活接壤,让学生思考自身的实际问题,然后进入诚信故事情景,让其体验主人公的思想情感,还在上课时现实体验网上诚信情景,最后,设计角色扮演的情景,更加深学生对诚信的理解,从而让学生在诸多情景中学会如何做到诚信,成为一个诚信的人。
四、重点:诚信的重要作用、如何做到诚信
难点:辨析二难情境、缺乏他律的虚拟环境下如何保持诚信。
五、教具: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1、设计情境,巧妙导入
我引用20xx年高考作文题的材料,略作改动,如果你是那位年轻人,你会怎么办?
通过情景性导入,既可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由课外转移到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兴奋状态,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最终提高学习效率,使课堂教学达到目的。
引出课题《诚信是金》
2、阅读故事,导出概念
我搜索了诚信故事网站,精心挑选了两个能较好体现诚信概念的故事《十二个第一名》、《一个贫穷的小提琴手》作为范读故事,之后给学生3分钟时间自由阅读网上的诚信故事,让同学体会故事的启发意义并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谈谈诚信是什么?激活了学生的已有诚信知识经验,使学生能很好地构建新的诚信知识结构。
同学回答,教师总结
让学生自己上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全心全意、聚精会神、兴高采烈地投入了学习之中。
3、合作探究,加深感悟
让同学分组讨论回答“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哪些诚信事例?对个人和社会有何作用?缺乏诚信对于个人来说会有何影响?生活中存在哪些缺乏诚信的事例,这些不诚信会给我们社会带来什么影响呢?”在学生讨论后,教师要求学生总结诚信的重要作用,并举例说明。分组自由讨论,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发言,积极参与学习,使每位学生成了教学的主体,学生自己在参与过程中,丰富了思想,在讨论中澄清是非、明白事理,明白诚信的重要作用。在有争论的地方老师可适当引导,也可留给小结时解答。通过这一步骤,让学生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诚信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宝,立业之本,立国之本,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同时可锻炼学生的胆量,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开阔思路,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不自知地接受诚信教育。
4、唇枪舌战,总结做法
首先,让学生竞赛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在学校里,在家里,在社会上)如何成为一个诚信的人。并举例说明生活中诚信的两难情境该如何看待与处理。
竞赛讨论,能激发学生好强好胜的心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与积极发言,让学生把诚信的理论知识与自己今后的实际行动紧密相连,从小立志作讲诚信、守信用的人,并且能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两难情境的设置增强了学生对诚信表现的辨别,对诚信本质的把握。
然后进行热点讨论,在这样的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我们不能也不可能禁止学生上网,调查表明,有不少中小学生就是从网络中学会了撒谎失信,并以撒谎为乐事。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我组织学生辩论互联网上是否应该讲诚信,并上网讨论具体的情况(如网上作业、网上购物、网上交友等),指导学生把握网上诚信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总结升华。
5、角色扮演,加深体验
为了更好进行诚信教育,我设计了角色扮演的情景,让同学们解决自己在生活遇到的诚信事件,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同学们对诚信的理解与把握,真正成为诚信的人。
6、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主要收获,让学生自己总结诚信知识,把诚信知识内化,形成系统。
教师精要总结这堂课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落着点,及教师期望。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行动中有强烈的诚信意识,有坚定的诚信行为。
课后作业
查阅老师提供网址的网页,主要内容为“网上诚信故事”“网上诚信论坛”“国外诚信教育”等,以加深对诚信的了解,更好引导自己做到诚信
到生活中体验讲诚信给自己带来的收获,以日记的方式记下来。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揠苗助长》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本则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鲜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须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注意形象渲染,重视情境感受,让他们在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语言情境,感受语言内容,感悟语言内涵,并让他们在形象的想象和创造中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会认会写的生字,能结合语境猜测、验证“巴望、焦急、疲劳”等词语的意思。随文识字,理解词语意思是重点。
2、读懂故事内容,能在读、说、想中悟出故事的寓意:懂得做事要踏踏实实,不能急于求成。这也是教学难点。
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寓言所表达的寓意”。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语,在读、说、想中悟出寓意。
二、教法学法
引导学生在语言训练中扎实基础知识;在朗读中体会人物心情;在想象中丰富文本内容……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三、教学流程设计:
(一)谈话揭示课题,引发兴趣
让学生说说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后揭题。目的在于理解寓言的特点:简短,深刻。并让学生就课题而质疑,如,“看见题目你读懂了什么?”“从题目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初读,整体感知课文
这环节让学生带着课题中的疑问,反复读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先从课题中的“苗、助、长”的理解入手,问,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有什么好办法呢?引出“揠”的理解。
(三)品读课文,悟出寓意
1、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明确农夫操之过急的心态,为下文的理解打下铺垫。同时,抓住这一主线,带动“巴望”“焦急”等词语的教学。利用这些词语带动上下文阅读,结合语境想象理解,巧妙地将识字与理解课文相互渗透,真正实现随文识字。
2、探究原因,理解操之过急
主要过程如下:
(1)农夫种了禾苗后是怎样的心情?请学生从文中找依据。
(2)你好像听到了农夫对禾苗说什么?想象,进一步体会“巴望”的心态。
(3)读出焦急的语气。
(四)文本延伸,明理,表演创编故事,训练语言。
1、情境再现:如果你就是农夫的儿子,会怎么开导你爸爸呢?同桌想像一下
演一演,看谁最能让爸爸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2、故事新编:到了第二年,农夫又种禾苗了,这回他会怎样吸取教训。既训练了学生的复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板书设计
力求体现寓言梗概和深刻寓意,既重点突出,又便于学生复习。
说课稿 篇5
活动目标
1、欣赏古诗描绘的雨后清晨的春景,感受诗歌的意境。
2、理解古诗大意,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3、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古诗的大意。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用书、背景音乐、《春晓》网络视频。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的经验,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师小结: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小树发芽了,小草变绿了,花儿都开了,春雨沙沙地下,滋润着大地。
二、古诗学习。
——古代诗人孟浩然,也看到了这个美丽的景色,他用一首古诗把它记录了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
——教师播放《春晓》网络视频,请幼儿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教师结合视频画面解说古诗的意思: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到天亮,到处都听到鸟的叫声。昨天夜里传来刮风下雨的声音,不知道花朵被打落了多少?
——教师解释个别词汇大意:春晓:春天的清晨。晓,指天刚亮的时候。不觉晓: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早晨的来到。啼:鸣叫。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夜来:夜里。
——教师引导幼儿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诗歌的情趣。(诗人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雨后春天早晨的景色,表现了春天里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师带领幼儿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师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朗诵古诗。
三、分享感受。
——请幼儿说一说这首古诗的大意,分享学习这首古诗的感受。
活动应变
这首古诗,大多数的幼儿在家的时候都已经会背诵,但是基本不理解古诗的大意,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
幼儿理解古诗的意境。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将古诗的美景画下来。
区角活动
美工区:提供蜡笔、白纸等,鼓励幼儿根据古诗《春晓》的意境画一画春天的美景。
环境创设
主题墙展示区:展示幼儿绘画的春景图。
家园同步
1、鼓励幼儿背诵诗歌,并说说诗歌的大意。
2、春天,带领幼儿到大自然感受春天的气息。
随机教育
幼儿园可以组织春游,让幼儿零距离感受春天。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谁松的土》这个故事选自省教材小班语言中的一节,《试试看真好玩》这一主题中。该故事选用了幼儿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蝴蝶、蜜蜂、啄木鸟、蚯蚓等小动物,故事讲述了春天到来小桃树在寻找帮自己松土的小动物过程中与小动物们发生的一系列对话。幼儿虽然对故事中的小动物非常熟悉,但是对于他们的一些生活习性并不是很了解。故事情节简单,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二)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小班下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为中心。我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知识上:理解故事内容,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
2、技能上:乐于参与讲故事,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通过学习故事,学会帮助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三)学重、难点
由于孩子们对于动物生活习性方面了解和接触的较少,因此在活动中我把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作为教学重点。
小班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整,有时只说了半句话就无法再说了,或表达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用比较完整的句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a)教学具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i。物质上的准备
我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头饰,这是为了让幼儿更好的参与到讲述故事中;
根据故事,我准备了故事挂图,使故事更形象,便于孩子理解,并准备了蚯蚓实物,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自己动手触摸蚯蚓,加深对蚯蚓的了解。
ii。知识上的准备
通过问答,了解了故事中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通过讨论知道在生活中要帮助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四)说学情
小班幼儿年龄在4岁左右,本班孩子虽然活泼,但是有时不能大胆的自我表述。但孩子们对故事很感兴趣,平时总喜欢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于词汇贫乏,幼儿想说又不知该怎样说,即使说了也很难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因此,我想通过活动,给幼儿
(五)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角色表演法、操作法等。
i。情境教学法:根据故事内容,为幼儿创设情境,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
ii。角色表演法:角色表演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可爱的动物形象,深受小班幼儿的喜欢,让他们自己来扮演角色,不仅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iii。观察法:出示蚯蚓实物让孩子们观察,增加活动的趣味性,也是孩子们加深了对蚯蚓的了解。
(六)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运用了情景表演法、讨论谈话法等学习方法。
i。情景表演法:幼儿在表演中,边玩边联系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ii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
(七)活动程序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通过图片讨论出故事情节。
2、完整讲述故事、角色表演。
3、出示实物,幼儿进行观察。
4、幼儿自由讨论蚯蚓的生活习性,进行自由表演。
a)在情境和观察挂图中讨论出故事情节。
这个环节我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幼儿讨论:
1、小桃树遇到了谁?它是怎样说的?小蝴蝶、小蜜蜂、啄木鸟都有怎样的本领?
这一环节通过提问、让幼儿在讨论、谈话中大胆地说
b)完整讲述故事并角色表演。
这个环节其实重在揭示
c)观察实物,加深了解。
在这个环节中出示蚯蚓的实物,让孩子进行观察并触摸蚯蚓,大胆的说
d)幼儿自由讨论蚯蚓的生活习性,进行自由表演。
这一环节是活动的延伸部分,通过了上一环节对蚯蚓的观察,让孩子用动作自由表演蚯蚓松土。并让孩子们了解蚯蚓的再生功能。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充分的锻炼了孩子们的思维和想象力,其中分角色进行表演故事让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也很有趣味性。通过活动不仅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同时知道其他动物的本领。让孩子用优美的动作去表现蚯蚓松土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挑战,对于孩子们不太敢与自我表现通过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幼儿,让其他幼儿也敢于大胆地进行想象并进行表演。后面部分让幼儿观察实物时,更直观,能便于孩子们的观察。孩子们在看到真的蚯蚓时,表现得很兴奋很惊奇。通过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触摸和仔细观察,孩子们的注意力非常集中,活动效果非常好。
说课稿 篇7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内容是《画风》。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设计理念、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对话较多,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课文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画风》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1)能认识 “宋、涛、陈、丹、赵、艺、显”7
个生字,会正确书写“丹”。(2)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朗读与创新的热情。
3、发展目标:培养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和创新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只有通过孩子们的仔细品读,因此,我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怎样开动脑筋想办法,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很难做到的事情,因此,我将“培养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设计理念:
语文是一门充满激情和爱的课程。我希望在语文课堂上,能用一颗童真的心,和孩子们一起快乐,一起忧伤,一起燃起学习语文的激情,一起去实现人生的梦想,希望自己的语文课堂,洋溢着阳光和欢乐。因此,我的第一个设计理念是:点燃激情!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本堂课上,我希望能够在一种有形、有声、有色的情境中,尽力点燃孩子们思维的火花,激发起孩子们创造的热情,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我的第二个设计理念是:情境创新!
三、教法学法:
语文教学,不仅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要发展学生的
思维、让学生学会学习。我根据各个教学环节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法上,我选择了谜语导入法、自主阅读法、情境创思法等。在学法上,我主要选择了合作探究法、情境品读法,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以及动口说、动手画,积累语言,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创新思维,营造出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
四、教学流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课题
一堂新授课,富有情趣的导入,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能拨动孩子们的思维之弦,能架起一座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画风》一课,我采用谜语导入法:即“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这是什么呀?”学生情意盎然,很快就可以猜出谜底:风。
我又提出:“小朋友们,大家都知道有哪些风呀?风是什么样子的呢?”针对孩子们的回答,我将及时做出评价:“大家表现得真棒,今天有3个小朋友也很能干,看他们会干什么呀?”——画风!于是,课题《画风》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我再让学生围绕课题,大胆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好奇心,产生读书探究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我叫同学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自然段,一边圈出并认读生字,还建议同学们同桌互考生字,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又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三)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本课要求认识的7个生字,有6个出现在课文人物的姓名中。为巩固对生字的识记,我通过粘贴带有名字的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让学生与他们打招呼。就这样,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生活情境中,巩固了对生字的记忆。低年级识字最基本的原则是:复现、复现、再复现!我又出示了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认读中,我相机指导 “丹”字的写法,让学生通过丹与舟的对比,发现 “丹”比“舟”字少一撇、一点。接着,我在田字格里写,让学生跟着我将“丹”写在书后的田字格中。学生通过对比和书写,能对“丹”字有深刻的记忆,其他字联系学生生活与学习实际认识,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识字的质量。
(四)情境体验,精读感悟——情境阅读法
1、我们再次和新朋友打招呼,看看他们在草地上干什么?自然过渡到课文1--3自然段的学习。然后,我提出问题:“那他们是怎么画风的呢?请小朋友们读读课文的4--8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课文中描写三个小朋友怎样画风的句子,画好后在小组中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
在学生自主阅读、感悟交流时,对于文中的几个重点句子与段落的朗读感悟,我将采用下面的方法进行:
⑴“宋涛是怎样画风的呢?”这个环节,我将采用现场画画的方式指导学生的朗读感悟。我预设的情境如下:“小朋友们,你觉得怎样读才可以让我们感受到风呢?这样吧,老师就当宋涛,请大家一起用朗读告诉我应该怎样画风吧!”在学生的朗读中,我故意把雨丝画直,让学生发现问题,第二次随着学生的朗读我画出了斜斜的雨丝,这样做学生就能更好体会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 随机出示宋涛的画,让学生找出“风藏在哪里?”并让学生以“风来了,风把__(什么)__吹__(怎样)__了,风藏在__(哪)___里”这样的句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朗朗上口的句式让学生觉得非常有趣,而我“小诗人”的夸奖,将逐渐激发孩子们表达的热情,课堂情绪将逐渐高涨!
⑵在指导朗读“陈丹是怎样画风的”句子时,为了让学生读出风的感受,先指名找出对应的句子读一读,让学生评价,并找出能感受到风的词语,再一次指名试读。学生的兴致定然高涨,此时,我提出:“小朋友们,请全体起立,现在,我们都是小树,如果你觉得自己读出风的感受了,请你像小树一样弯一弯,好吗?”小朋友们在愉悦的朗读中,自然而然就体会到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了。
⑶学习赵小艺画风的句子时,前一句中,“杆”是个多音字,我会作为一个知识点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读一读、记一记。由于前面学生能够自己找出可以感受到风的词语,我会叫学生直接回答,学生会说出红旗飘、风车转。接下来,我采用赛读的方法,激发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些句子读好!
⑷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语言文字优美,并且描绘的画面也很迷人,我将出示带有动画的课件,让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并美美的朗读。
3、朗读感悟,体验文本。
此时,学生的情绪已经达到了一个高潮,更希望能把课文从头到
尾再读一次。于是,我又让孩子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朗读,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融入课文的情境;既培养同学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又进一步增强了语感!
4、通过刚才的朗读,孩子们已经对文中的三个小朋友有了很深的印象,我提出:小朋友,你们喜欢这三个新朋友吗?为什么?学生将探究出:他们爱动脑筋、爱思考,平时留心观察生活。<板书>
(五)联系生活、拓展想象——情境创思法
1、接下来,我设计了找风这个环节,让学生从教室里一切可以被风吹动的事物出发,找到大街上、小河边、森林里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既尊重学生对事物的独特感受和独特的情感体验,又培养学生大胆想象,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2、此时,孩子们思维的火花已经点燃,我就激励学生,拿出画笔,纸张,画出自己找到的风,也许,他们的笔法不那么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和谐,但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却得到了发展。
3、孩子们展示了自己画的风以后,我将引导学生动脑筋想办法,画出声音、气味,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思维。孩子们高涨的情绪中,已经播下了一颗颗创新思维的种子,也许有一天,这些种子将萌芽,生根,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希望能够用概括的文字、简单的构图、凝练而直观地浓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课程即生活!整堂课的学习,我希望能够与孩子们共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品味到学习的快乐,并通过对文本的感悟,积淀语感,发展思维,希望我的学生,在学习结束之后,对这样的语文课程,能够有一种心灵的期待!
谢谢大家!
最后,敬请各位老师多多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8
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同类色与邻近色》 , 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同类色与邻近色》 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第十四册 第 3 课。
在此之前, 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关于色彩方面的基础知识, 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 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七年级学生他们的认 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认识同类色和邻近色,学习运用同类色、邻近色 表现画面内容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运用同类色或邻近色完成一幅色彩构成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运用同类色、邻近色创作给人的 美感,了解色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增加对生活的热爱,提高生活的 审美品位 本着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 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 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同类色和邻近色知识,掌握运用同类色和邻近色的方法, 感受同类色与邻近色的色彩美。
难点:区分同类色与邻近色
二、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 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导入新课(2~3 分钟)
导入新课:在之前学过的知识和教材开 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 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的未知欲望。这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 个环节。
引导学生看书上的图片。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 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突出小组之间合作学习能力。引导学生 主动思考和讨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还根据教材的特点, 学生的实际、 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 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 的知识兴趣华。
三、课堂小结: (2~3 分钟)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 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 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同类色 和邻近色的概念和特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形 成良好的个性。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 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同类色和邻近色 一、概念 二、特点 三、区别。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和管理的教学方法,以?教 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 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 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第一课《学弈》。
2.教材简析:《学弈》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然后讲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最后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文言文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虽与现代文在用词造句、朗读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却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从小学开始,在学生成语、名言警句、古诗词的积累基础上,让学生接触一点文言文,初步感知其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对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很有好处。选编本文的目的有两点:一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好,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有利于学生继承发扬刻苦学习的优良传统;二是因为它短小精悍,文字较为浅显,适合小学生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初步感悟了学习方法,为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训练点: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过程方法引导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渗透点:学生能从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能从课内外延伸结合中进一步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它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用词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课后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所以要将此点作为难点来突破。由此可见,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而利用CAI课件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创设情境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是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的关键。
四、说学情
本课教学,是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学习,学生非常好奇,但遇到困难如何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有学习兴趣,达到思维兴奋点是组织教学的关键,因此在“备教材”的同时,我也在“备学生”上下了功夫。让学生在民主、宽松、自主的教学氛围中全员、全程、全面地参与学习活动,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
五、说教法及学法
1、教法
读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读,这与本课教学重点不谋而合,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取读式教学法,该方法导语激趣讲究激励性,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精读入情讲究情境性,美读品味提倡鉴赏性,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这种方法的功能是既能使学生
积极主动地“自能读书”,又能激励兴趣、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游戏激趣法、创设情境法也是本课教学中两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促进了“读式教学法”的读,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学法:
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是思维火花互相碰撞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听说读写的过程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并进的过程,这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因此,在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这一环节的处理上引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创设情境,发挥想象,鼓励创新, 以读为主线,教方法、养习惯。
六、教学准备及教学课时
教学前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其中需要有配乐朗读内容。准备好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小游戏。
本课准备安排1课时进行教学。
七、说教学过程
1.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游戏激趣法和旧知迁移法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达到兴奋点,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将旧知成语与新知文言文成语故事相结合,从而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2.读通,整体感悟文章大意。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自悟交流法。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感受教师的范读,从而领悟文言文的特点,进行体会交流,为下面的理解和朗读奠定基础。
3.读懂,根据注释自主合作探究,自悟句意文意。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在质疑之后下位寻找伙伴,自由组合,分工合作解决疑难,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汇报合作成果的过程中学生们团结协作以简驱繁,突破难点,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这也打破了传统,形成了开放式课堂。
4.吟诵,创设情境,体情悟道,熟读成诵。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创设情境法,共创设了“学弈经验总结会”“孟子讲学”两个情境,前者的创设主要意图在明理,其中创造性问题在经验总结会上师徒三人会说些什么,你们作为嘉宾能联系实际说说吗?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体情悟道自然不刻意。后者的创设为学生的诵读提供了空间,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身临其境,熟读成诵,改变了传统的评读僵局,促进了朗读、诵读指导的效率,积累了语言。
5.拓展,课内外延伸积累。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总结法和课外延伸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通过推荐文言文成语故事以及搜索文言文的网址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这样首尾呼应,成语贯穿始末,体现了“大语文”观。
八、说板书
学弈
专心致志
这一板书的设计,内容精当简约,布局合理,美观大方,能体现文章的中心寓意,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精品】说课稿模板汇总九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