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2021-03-12 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一、基本理念

  阅读学认为:阅读教学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间接目标是发展思维能力,潜在目标的陶冶思想情操。《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的综合能力是阅读技能的分项训练逐步形成的。本节课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努力营造在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中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

  二、教材分析

  蜜蜂竟然能当向导引领着列宁顺利地找到了养蜂人!本课是课标版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传统教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看来,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能准确认读本课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四、教法

  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二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课前搜集资料,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板书与贴画,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策略的具体运用

  1、交流资料,辅垫教学。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上课前,我布置学生广泛搜集有关蜜蜂和列宁的资料,从而了解相磁的知识。一是为了更好的进入新课学习,让学生对课文相关的内容的理解能水到渠成;二是分享收获的喜悦,把别人不知道的自己的知识说给大家听,这是小学生最乐意做的事情,从而能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三是让学生从小学会搜集资料,拓宽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

  2、质疑问难,激趣读文。课标指出,在对学生进行思维培育时要注重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留足时间,激励表扬,让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上课伊始,我利用课题质疑,让学生的大脑迅速活动起来,思考下课题相关的问题,这也正是课文所要了解的相关内容,学生在读课文时也能更有目的去读。长此以往,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他们的思维会随之活越,学习的兴趣也会高涨。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变变变》是我设计的大班综合活动。新《纲要》提出:“幼儿园科学教育要紧密联系幼儿生活进行,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探究的对象”。在孩子的世界里,对大自然本身就有着强烈的兴趣。蓝天、白云、红花、绿叶,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里,多彩的动物,植物是怎么变出来的?大班综合活动《变变变》为幼儿解开了这个疑惑,帮助幼儿了解了青蛙,蝌蚪,种子是怎样变化的。生长的。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二、说幼儿

  《指南》中提出:“大班幼儿在集体中能注意听老师或他人讲话。能根据情境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设等相对复杂的句子“根据大班幼儿年龄兴趣所在及他们的知识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的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的过程,他们都有了一定的观点和方法的年龄特点,活动中我采用了让幼儿听,看,说,想。全方位调动幼儿的主动性,与参与性。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由于幼儿生活背景和知识水平不同,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个别进行加强辅导。

  三、说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大班幼儿特点制定以下活动目标,分别为:

  1、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蝴蝶,青蛙,种子的神奇生长过程;

  2、学会说:“小时候我是…..过了几天……又过了几天我变,变,变,变成了……“这样的句式,并学会续编;

  3、体会音乐所带来的乐趣,培养对语言的喜爱。

  根据活动目标,活动重点定位于:了解蝴蝶,青蛙,种子的生长过程

  难点为:幼儿学说“小时候我是…..过了几天……又过了几天我变,变,变,变成了……“这样的句式,并学会续编;

  四、活动准备

  为了让活动进展的更顺利,我做了如下的活动准备:

  青蛙,蝴蝶,种子生长变化的图谱,视频.

  音乐《想变成一颗树》

  五、说教法

  活动中,我采用的教法有:

  讲解,演示法:通过教师讲解,演示,让孩子了解动物,植物的生长过程

  谈话法:主要体现于观看视频后请幼儿说一说动物,植物是怎样生长的。谈话法促进了孩子与孩子之间、孩子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从中也围绕目标渗透了孩子合作意识的培养。

  观察法:幼儿观看视频,充分理解生长的过程

  六、说活动过程

  1、以颜色的混合变化导课,激发幼儿兴趣

  让幼儿通过观察其变化过程从而产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提问: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呢?把疑问留幼儿,让他带着疑问进入下一个环节。

  2、图谱展示,引发幼儿说的兴趣

  图谱的展示,以生长的过程讲述,让幼儿在老师的娓娓道来中,认知,感受动物,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倾听能力。学会听他人说话。同时观看视频,进一步让幼儿了解的生长的过程。

  3、谈话·续编

  视频后,请幼儿自由的说一说,你所看到的一种动物或植物的生长过程,激发幼儿大胆说,想说,愿意说!鼓励孩子们的主动交流,同时引申:茁壮成长,破茧成蝶!两个词语,让幼儿感受语言的魅力。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续编,尊重了孩子的个体差异。

  4、音乐结束:《想变成一颗树》

  《想变成一颗树》是一首旋律十分优美,歌词充满美好心愿的童声歌曲。我整合了这首歌曲在这节活动中作为结束,是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体会文字魅力的同时,感受到世界,自然是美丽的。相信大自然美丽的变化与孩子们纯净的心灵必然能点亮他们的爱心!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100页的“用计算器计算”及相关练习。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计算器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它给人们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同时为探索数学问题,揭示数学规律带来了便利。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学生或多或少地接触和使用了计算器。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电子计算机打下基础。

  本节课内容的编排突出以下三个特点:

  ①注重计算器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②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

  ③注重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生活经历及学生的学情发展方面出发,我拟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①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计算功能。

  ②能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在计算中体会计算器的优点,激发学生使用计算器的兴趣,从小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

  ③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4、教学重、难点

  为了更好地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按主次轻重处理好教学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重点:初步了解计算器的计算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熟练地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三、说教法、学法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新的教学理念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根据这一总体目标,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观察,勤于动手操作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他们从小能博采众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使之初步建立起团队合作精神。因此,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本节课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课始时多媒体课件情境引入。教师根据课件加以叙述,把学生带到情境中去开展学习活动。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使学生自觉进入学习佳境。

  2、动手操作,互动合作法。

  让学生在“试一试”“想想做做”等活动中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从中体会到计算器的'优点。还让学生在“找一找”的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找出规律。这些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良好习惯和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3、激趣法。

  根据儿童争强好胜的心理,本课设计了“比一比”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以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为主线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我设计了下面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逛过超市吗?(生答)咱们今天再去逛一下金江的百惠超市,好吗?

  2、出示收银情境。师:这位收银员是小丽阿姨,她每天要收上千人的购物款。你们看小明买了4支铅笔。(出示小明拿了4支铅笔,并标明每支2元),谁能帮小丽阿姨口算一下,小明应付多少钱?指名回答后,一位叔叔买了一部电视机2859元,一台电冰箱2507元,一个消毒柜628元)师问:谁又能口算出这位叔叔应付多少钱呢?(让学生稍做思考,体会口算时的困难。)师紧接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板书:用计算器计算)

  (以上导入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然后用多媒体展示出生动的画面,从而把学生带入到生活的情境中,这样既能吸引了学生,又能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认识、使用计算器。

  1、师:大家认识计算器吗?你们知道计算器面板上有什么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情况,适当小结:计算器面板上有显示器和键盘)

  2、师: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键盘上各个按键是做什么用的?(学生介绍后教师和学生一起重点认识:开机、关机、清除、数字、运算符号等按键。)

  3、师:你们知道计算器有什么作用吗?会使用它进行计算吗?

  (三)梯级练习,巩固提高

  1、“试一试”

  765+469 3028-2965 589-76

  41600+128 765+469-296 816+68-27

  然后说一说: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点?(准确、快捷)。

  (这一活动,放手让学生单独练习,使他们在操作中熟悉键盘,在操作中养成技巧,并从中体会到计算器在计算中的优点,激发学生使用计算器的兴趣,培养学生从小就有使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意识。)

  2、比一比:课文第101页的第32题

  (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防止学生情绪冷却和学习疲劳,又达到逐步熟练使用计算器的目的)。

  3、找一找。

  ①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式子。

  1-1=

  11-11=

  111-111=

  1111-1111=

  11111-11111=

  ②小组讨论找出式子的规律。

  (以上题目,让学生通过利用计算器算出得数,然后比较得数找规律填第六个式子。既能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来参与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扩展延伸。

  ①回到情境引入的最后一道题(多媒体展示)

  ②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用计算器帮小丽阿姨算一下,买电视机、电冰箱、消毒柜的这位叔叔应付多少钱?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明白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体会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也回应了开头的引入。)

  (四)总结:这节课学了什么?

  (这样的总结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

  显示器 例题:38+27和30-18

  面板构成 开机键(ON)

  关机键(OFF)

  键盘 清除键(CE)

  数字键

  运算键

  优点:准确、快捷

  (这样的板书设计让人一目了然,耳目一新。)

  总的来说,这堂课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并通过反复的操作使学生逐步熟练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整节课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我在学生学习时只是给予适可的帮助,充分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本节课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发挥,进行表现,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使学生学而不厌,体验学数学的乐趣,体验学数学的美。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在学习了动物的生殖方式、生殖行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殖,节实感受到植物同样具有多种多样的生殖方式。教材安排了“各有各的高招”、“帮助植物生殖”两个活动。活动1首先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搜集有关植物生殖方式资料的任务,然后用几幅插图简洁明子地说明了绿色开花植物的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方式的区别。并通过讨论,进一步比较动植物生殖方式的异同。活动2主要介绍了人们在园艺和农业生产中充分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帮助植物繁殖,介绍了扦插、压条和嫁接,并以扦插为例为具体地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并提供了简要的记录表和后续的活动建议。最后用科学在线的方式介绍了一种特殊的植物营养生殖方式——组织培养。

  2、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能用列表等方式发现动植物生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能说出人类帮助植物生殖的各种方法。

  科学探究目标:能收集植物生殖方式的资料;能通过比较发现各种植物生殖方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通过讨论发现人类帮助植物生殖有什么好处。

  3、教学的重、难点:

  搜集整理有关植物各种生殖方式的资料,能发现不同生殖方式的异同点,通过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感情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小鸟和小猫》一课时,已经知道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个概念的本质区别。并且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讨论分析的能力。本课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了解懂得植物的生殖也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并通过讨论分析得出不同植物及动植物之间生殖方式的区别。

  三、教学与教学

  针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通过学生生收集展示资料,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分析、比较,以及组间合作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得出不同植物及动植物之间的生殖方式存在着差异。并且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对月季的扦插,培养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

  同学们春天来了,花开了,草绿了,正是由于各种植物能够通过繁殖得到新的生命,才使得自然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那么植物都是怎样繁殖下一代的呢?

  2、新知探究

  活动1、各有各的高招

  (1)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书中插图,看一看这几种植物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用什么方式进行繁殖,与书中哪幅图相同?

  (2)学生仔细观察,展示交流。

  此环节通过对图片的仔细观察与分析,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认真观察与分析的能力。

  (3)请各组讨论:植物的这些繁殖方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动物的生殖方式和植物的繁殖方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5)小结:大多数植物是通过种子进行繁殖,有些植物也可以通过根、茎、叶进行繁殖。

  此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积极主动展开思考的意志与能力。 活动2、帮助植物繁殖

  (1)师:人们利用有些植物的根、茎、叶在自然条件下就能够进行繁殖的特性,在农业生产和园艺上,创造了一些人工营养繁殖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扦插、压条和嫁接等。同学们知道这些方法吗?

  (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30页有关内容。

  (3)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介绍用以上方法进行植物繁殖的实例。重点介绍扦插的方法。(4)分小组利用扦插的方法繁殖一株植物。

  (5)课后作业:利用其他方法繁殖一株植物,并将帮助植物繁殖的方法和经验与同学交流,完成31页表格的填写。

  (6)指导学生阅读31页科学在线,让学生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有关知识。

  3、课堂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

  落地生根

  1、植物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无性生殖

  2、扦插、压条、嫁接

说课稿 篇5

  《歌声》是北师大第四册第12单元小英雄中一篇主体课文,讲述了在轮船沉没后,一位不满10岁的小姑娘用歌声唤起自己和遇险的人们求生的勇气,引来救生艇终于获救的动人故事。依据以上教学内容、新课程教学理念和学生实际情况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认字20个,继续练习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落水的小姑娘在生死关头表现出来的乐观、镇定、不向命运屈服的勇气;

  3、懂得在遇到危险时要积极想办法,摆脱困难。我认为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面对困难的那种勇气、乐观的人生态度应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歌声是怎样救人的。由于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要使学生深切的感知,深入领悟小女孩面对困难的勇气、乐观,必须通过朗读、想象等手段,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朗读体验法、情景对话法、鼓励欣赏法。有了以上的教学准备,我主要通过以下几步完成:

  一、谈话导入,检查预习

  直接点题,交流歌声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可以给人们带来快乐、可以愉悦心情、有时还可以挽救人的生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以读为本,抓住“歌声”这一线索,开展阅读教学。

  (1)通过读了解课文中的歌声是怎样救人的。在教学中可以从课文入手,让学生划出描写歌声的句子,同时圈出描写歌声的词语。这里渗透着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静心读文中圈画词语。

  (2)根据本单元的目标理解词语,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歌声为什么会断断续续,从而引出文章中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小女孩的坚持,遇事乐观镇定。

  三、引导学生边读边思,理解歌声是怎样救人的。

  本文的难点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歌声是怎样救人的。我利用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让学生思考以往人们是怎样救人的,同时又提出课文为什么说是歌声救了大家?可以做情景对话练习:马金纳听到歌声后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其他落水的人们听到歌声后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救援人员听到歌声后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通过情景练习让学生对歌声有新的认识。

  四、回应导语,交流感悟。

  开课时让学生交流了“歌声能给人们带来什么?”这一话题,这时学生在学习了课文的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谈谈歌声会给自己带来什么。这是在学习了课文后有所感悟的说,使整篇讲述浑然一体。

  板书设计:主要以整个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为线索,抓住每一部分的重点词语,体现文章主要内容,表达思想感情,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进而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一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第二单元“读课文趣味识字”第20课 部首歌 。

  2、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属于“读课文趣味识字”部分的识字教学本单元抓住一个“趣”字通过儿歌等形式使学生识字还要学生结合看图识字在学习句子中学习词语在学习词语中学习生 字。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这样能够把识字和读写提前结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读写能力。

  3、教学内容和目标具体见“教学设计”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在本节课的识字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明白部首表义的识字规律通过揭示规律、掌握规律到运用规律把识字和培养学生初步的读写说能力结合起来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原则从而来提高识字效率。教学中主 要应用了多媒体演示法通过看图、看fiash影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帮助学生识字。当然还应用了提问法指导学生看图回答问题通过提问唤起学生的注 意活跃思维养成敏捷思考迅速回答问题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讲述法、讨论法等。

  学法

  1、看借助媒体图画引趣帮助学生识字。 2、辨学习时让学生看与想结合起来辨别字形揭示规律。

  3、读通过指导看图、正确朗读儿歌中认识生字。

  4、说说话训练发展学生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5、写要求学生不仅要把字写正确、端正还须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逐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的教学我是按以下四个环节进行的。

  1、学儿歌一揭示规律 课堂引入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力图为学生创造一个美的氛围。在鸟儿的图片下配有相关名称的鸟的名称目的是为了尽快引入课文教学。 2、学儿歌二掌握规律 学习汉字要指导学生找一定的规律从而加强汉字的记忆。有些方法可以由学生交流有些规律也可以由教师提示或者揭示。但是教师要注意切不可用复杂、深奥的语言 来混淆学生的概念、打乱学生的记忆。

  3、 学儿歌三运用规律

  在前两首儿歌学习的基础上这第三首儿歌的学习完全可以大胆地放手。这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让学生对本课的部首归 类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在这里小组学习的合作精神是值得提倡的。同时教师还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交流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四、 巩固拓展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汉字的手段。为了提高写字效率在写字之前让学生随着节奏轻快的音乐边唱儿歌边做手指操活动手关节。这种做法既可以让学生 在紧张的学习中放松一下又激发了小学生的写字兴趣。下面是手指操的内容 写字开始啦我们一起做手指操 我有一双小小手长着十个手指头活动关节手灵巧。五指张开手相对左右用力往里压双手五指相对往里压 团结合作互帮助写出好字人人夸。拿起笔来坐端正一拳一尺加一寸 头正肩平双足稳字字争取得满分。 学生边唱歌边做手指操不但活动了手指关节提高了写字兴趣而且为学生姿势正确的写好汉字奠定了基础。写字时不仅要求学生写字姿势要正确还利用田字格认真指导 学生写好生字要求学生把字写得正确、端正。

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是来伊通第五中学的钱小平。今天,我说课的题目《光的折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第4章第4节的内容,为了使本次说课清晰流畅,明了直观。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五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凸透镜的学习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结合学生的情况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将教学目标定位以下三个维度:

  (1)知识目标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学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将教学重点定为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将教学难点定为: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但是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在前一节已经学习了一些关于光的反射知识,学生能够密切联系实际,拥有简单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

  三、说教法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特点,为了强化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的教学要求

  采用以下的教法:讲授法、实验法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

  四、说学法

  选用以下的学法:观察法。实验、归纳等活动使学生主动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第一环节:联系生活实际,引入新知。

  在农村教学的几年中,每年身边都会听到学生野外洗澡溺亡的事件,教材中,明确指出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贸然下去,因为它的实际深度会超过你看到的深度,可能会使你惊慌失措而发生危险,为什么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呢?这与光的折射现象有关。这样的设计,从身边实例出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探究新知。

  教师演示,引导学生来初步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在碗中放入硬币,放在一定的高度让学生刚好看不到碗底的硬币,再倒入适量的水,请同学观察实验现象。

  在碗中倒入适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让学生侧面斜视观察现象。请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

  演示光的折射,让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多媒体演示)

  学生可观察到进入玻璃中的光线在界面处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教师指出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特别强调折射光线和折射角的概念。进而引导学生观察光的折射规律,(这样的设计是我个人认为,学生虽然接触物理学实验不是很多,而且自主探究能力较弱,但是,在上节光的反射定律时,已经认识了入射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角,反射角 及法线,那么就很容易突破这节光的折射的名词了。也为后面的实验中发现光的折射定律顺利进行,降低难度。)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由于这是突破探究过程中难点的关键,首先由我提出:“光的折射遵循什么规律呢?”以明确探究目的。紧接着,启发学生思考,让同学们进行讨论,分析自己之前的猜想,在设计中,学生可能对现象感到困难,我将使学生结合光的反射定律

  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再经过一番讨论,〖提出问题〗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②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

  ③随着入射角的变化,折射角如何变化?

  ④当入射光线垂直于水面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如何?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演示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思考规律,得出结论。

  光在折射中光路也可逆。

  〖提问〗如果光线从水中到空气中,那折射角是否小于入射角。

  继续演示:

  〖结论〗:

  ①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离法线。

  ②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让学生动笔画出光折射的光路图,并总结光的折射规律。

  3、拓展应用

  用光的折射解释以下现象:

  〖现象一〗插入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弯折[学生讨论,代表回答]〔利用电脑课件解释〕

  〖现象二〗原来碗底的硬币看不见,倒入水后却能看到硬币[学生讨论,代表回答]〔利用电脑课件解释〕

  〔问〕我们看到河水的深度(视深)跟河水的实际深度那个大[利用电脑课件解释河底变浅的原因]

  [提问]若从水中看岸边的物体位置是变高了还是变低了。

  第三环节:感悟收获,课堂小结。

  最后以学生汇报有哪些收获来小结本节的的内容,因为本节课堂始终保持轻松、和谐的氛围,我相信同学们不仅带着知识满载而归,同时,会带着新的问题离开课堂,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求知状态。

  第四环节:当堂检测,巩固升华。

  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手段。因此我采用了多层次的练习题,以便于学生能及时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中。

  六、说板书设计

  第四节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3、光的折射规律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

  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④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⑤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2)光从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4)人从空气看到水中的物体是看到物体的虚像。

说课稿 篇8

  一、把握课标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感受了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探索并体验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线段,主要学习线段的轴对称性,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义及性质。既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又是后续画图形的对称轴和画轴对称图形的基础,还是今后探究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的预备知识和方法指导。因此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线段是轴对称图形;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义及性质,学会应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说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线段垂直平分线定义及性质的过程,体会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和挑战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品尝发现的快乐,感受轴对称的对称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线段是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义又是画图形的对称轴和画轴对称图形的基础,加之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在几何图形和实践问题中应用较为广泛,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义及性质。难点是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解决实践问题。

  突破方式:1、通过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2、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与知识形成过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二、促进发展说教法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我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认识水平,充分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基本的教学程序是:由“创设情境——活动探究——实践应用——课堂小结”四部分组成。在此程序中我将采用:情景与直观演示教学法,讨论法、练习法。

  三、提高能力说学法

  我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和学生认识活动的主体作用,通过多媒体演示、实物图例等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给以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启导学生通过猜想、实验、讨论、分析出线段的对称轴特征,以及线段的对称轴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这一性质,以求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化知识,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

  四、优化组合说流程

  课前准备:透明纸片、三角板、量角器、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多媒体导入具有实际意义的轴对称现象。

  2.体验:用纸片展示线段,观察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对图片的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为本节课的知识做铺垫。同时也让学生的思维由静止状态转入活动状态。)

  (二) 教师引导,探究新知

  自主探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概念(全体活动)

  1.动手操作:设计方案找线段的另一条对称轴。

  2.讨论:观察对称轴与线段的位置关系。

  3.明晰(多媒体展示学生们的发现):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概念。

  引导探究:探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小组活动)。

  1.动手操作(投影展示步骤):

  (1)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CD上任取一点P;(2)连接PA,PB。

  2.讨论:在操作过程中,比较线段PA,PB。

  3.明晰(多媒体展示学生们的发现):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

  (设计意图:本环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设计困难,以疑促思,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到探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义及性质这一活动中来,锻炼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维和概括能力。)

  (三)讲练结合,巩固提高

  第一组:巩固训练

  填空:

  1.如图,若AO BO,EF AB,则直线EF是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

  2.如图,已知直线CD垂直平分AB,则 , , 。

  3.如图,△ABC中,AD垂直平分边BC,AB=5,那么AC= 。

  (设计意图:这三道小题都是对刚学过的重点知识进行数学化语言的组织,让学生加深印象,体会数学语言的严谨性。)

  第二组:强化训练

  例1:如右图所示,△ABC中,BC=10,边B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BC于点E、D,BE=6,求△BCE的周长。

  变式演习:

  1.已知:如图,在△ABC中,B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

  于点D,交 AC于点E,AC=8 cm,△ABE的周长是14 cm,

  求:AB的长.

  2.如右图所示,直线MN和DE分别是线段 AB、BC的垂直平分线,

  它们交于P点,请问PA和 PC相等吗?为什么?

  解:连接BP

  ∵ MN垂直平分线段AB( 已知 )

  ∴ AP=BP ( )

  (设计意图:意在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和训练解题格式。)

  第三组:拓展延伸

  1.上罗中学和上罗一小计划在村公路上共同设一个心理咨询 中心,如图,A处是上罗中学,B处是上罗一小,直线L表示村公路,应在村公路L的何处设心理咨询中心,才能使心理咨询中心P到两校的长度相等?

  2.随着我国经济、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已经纳入九年制义务教育范围,为了让小朋友们能更方便的上学,上罗镇计划以三个村为一个范围建公立幼儿园,如图,A、B、C表示三个村的地理位置,问:幼儿园建在何处,才能使得到三个村的距离相等?请你作出幼儿园的位置(用P表示)。

  (设计意图:这组题是针对本节课的难点设计的,设计为与学生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实践问题,让学生们自己当一会设计师,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本组题的教法是:组内讨论,各组推选一名上台展示。)

  (总设计意图:三组题型,从三个面,全方位的覆盖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讨论、提出质疑,并解决问题。教师从旁参与讨论,有针对性的启发和指导,鼓励他们提出疑问,鼓励他们团结合作,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四)总结归纳,强化体系

  1、引导学生从这节课“学了什么”、“如何学”、“为什么学”这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系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2、作业布置:练习题第2题、习题10.2第3题。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强化知识体系。)

  五、归纳总结说设计

  本节课设计以新课改理念出发,进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的探索,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探讨的过程中遵循从直观感知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问题的本质,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知识的价值。

说课稿 篇9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第四册31课《恐龙的灭绝》。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三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恐龙的灭绝》是第八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全文以科学探究为魂,以科学家关于"灭绝"的说法为线索,介绍了恐龙灭绝的几种原因。恐龙,这曾经的地球霸主,为何会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它们的灭绝之谜引发了人们的种种猜想,但谜底至今仍未能解开。本文就列举了有关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详略兼有。纷纭的说法,大胆的推测引起学生对恐龙灭绝之谜的探究兴趣。教学时重点引导和鼓励学生读通读懂课文,分析文中说法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此外,本课要识记的生字也较多,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落实字词学习。考虑到课文的这些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一、认识15个字;二、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感悟并思考课文所引出的问题;三、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界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懂得保护环境,珍爱生命。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意,理解和积累词语。启发想象、激发探讨愿望则是教学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

  1、用"以读导学"的方法引导孩子在反复而渐进的朗读中理解课文,分析各种说法的合理性;

  2、用抓重点段落、归纳学习方法的形式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三、教学流程

  (一)播放录象,激发兴趣

  上课后,我就对学生说:"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朋友。快看,它们是谁呢?对,它们就是恐龙。在过去长达两亿多年的时间里,恐龙一直是地球的主人,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着。可是现在,我们还能看到活生生的恐龙吗?""是啊,恐龙已经消失了。现在的我们只能看到一具具恐龙骨骼化石和一颗颗恐龙蛋化石,只能在博物馆或从电影和书籍中来想象它们往日的辉煌了。为什么恐龙会没有了,消失了呢?它们灭绝的原因是什么?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31课,去探索恐龙的灭绝之谜吧!"

  "孩子们,对于恐龙的灭绝,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有些小朋友觉得很遗憾、很惋惜,有些觉得很伤心,还有些小朋友对它们的灭绝有疑问。好,就带着你们此刻的心情一起读课题!"

  本环节的设计旨在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学生有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录象里恐龙活泼的形象跟现实中的不复存在,形成强烈的对比,使学生产生巨大的情感落差,激起浓厚的学习和探究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文本的学习中去。

  (二)自主合作,识记生字

  "瞧,可爱的生字宝宝也来了。先读读课文,再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记住它们的名字和样子!"

  经过近两年的学习,孩子们已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自学生字的能力。课堂上,我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在小组和同桌之间互帮互学,增强了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还可相机运用猜谜语、借助动作和图片理解词语等方法调动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提高识字效率。例如,学习"偷吃"和"躲避"时可以请学生做相应的动作;学习"庞大"时则可出示恐龙图片,感受它们庞大的体形,并相机请学生用词语说句子。

  (三)读中理解,示范引路

  1、过渡:"我们都知道恐龙早已从地球上消失了,没有人知道它们为什么会突然灭绝。科学家们提出了种种猜想。文中就给我们介绍了其中的几种。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一种说法。"

  2、"把这段话读一读,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3、"你们真是会读书的孩子。这么快就了解到恐龙没有冬眠的习惯,身上也没有皮毛保暖,所以被冷死了。(边说边填写表格)可是老师有个疑问,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两亿多年都冷不死,为什么在那段时间里忽然都冷死了呢?"

  4、再读课文,找出原因"地球突然变得十分寒冷"。"’突然’说明什么?’十分寒冷’和’寒冷’有什么不同?""原来,气温的急剧下降使恐龙难以适应,而且严寒超过了恐龙的承受力,所以恐龙灭绝了。看来恐龙的灭绝既有自身的原因,更是外界变化的结果。我们要探索它们的灭绝之谜,就要像科学家那样善于发现事物间的联系。"

  5、"这份表格让我们对恐龙灭绝的原因一目了然。你们能根据这份表格,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灭绝的原因吗?最好能用上这个句式。"

  6、"同学们说得很好。正因为寒冷导致了恐龙的灭绝,所以我们可以把这种说法称之为’寒冷说’。相信大家对’寒冷说’有了较深的了解。现在你想怎样读这段话?""有的小朋友看到恐龙灭绝了很伤心,有的觉得很惋惜,还有的小朋友对’寒冷说’存有怀疑。那就带着你们各自的心情读这段话吧!"

  7、"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是怎样学习这段话的?"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朗读感知--揭示联系--填写表格--品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后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合作学习其他的说法。

  8、请一组同学给大家汇报学习第三自然段的结果然后再有感情地读这段话,完成排序练习题。

  9、最后再指名学生汇报第四自然段中的几种说法,老师根据孩子们的汇报相机板书。

  新课标倡导"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重视教师的学法指导。本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达到感悟文本、积累语言的目的,而填写表格则是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找到根据,并理清恐龙灭绝与其他事物间的联系,从而突出教学重点;除此之外,本设计还突显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学中"导-扶-放"的教学梯度,使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产生探索恐龙灭绝的兴趣,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拓展延伸,整合读说

  过渡:"恐龙的灭绝只有5种说法吗?你从哪儿知道不不止5种?""从第四自然段的省略号知道的是吗?确实,关于恐龙灭绝的说法还有很多,想读一读吗?"

  新课标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课文只是语文学习的蓝本,我们要善于挖掘课文的留白部分,促使学生主动阅读、发挥想象,拓宽和加深语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纵观全文5种假说,恐龙的灭绝很大程度是因为生存环境恶化所致。今天的地球也面临着同样的危机,环保的警钟已经响起。所以,在启发学生发现科学、有探究恐龙灭绝的愿望时,还要提高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六)板书设计

  31、恐龙的灭绝

  寒冷说撞击说偷吃说

  (恐龙骨骼图)

  传染说气温下降说

  这样的板书结合课内,延伸课外,既让人一目了然又心生遐想。

  (七)作业设计

  查找并阅读更多关于恐龙灭绝的资料。

  总之,在《恐龙的灭绝》一课教学中,我恰当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其直观性、形象性强的特点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指导来促使学生走进文本,在与文本的多次对话中了解文章内容,展现独特的阅读感受,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精品】说课稿模板集合九篇】相关文章:

1.【精品】说课稿模板集合四篇

2.【精品】说课稿模板集合9篇

3.【精品】说课稿模板集合九篇

4.【精品】说课稿模板集合5篇

5.【精品】说课稿模板集合六篇

6.【精品】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

7.【精品】说课稿模板集合八篇

8.【精品】说课稿模板集合8篇

上一篇: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