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2021-03-03 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

  一、教学理念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

  以“发展和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以本文为出发点,引导学生结合所知道的有关《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谈出观点、谈出体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本教学设计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前到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看VCD了解有关曹操这个人物形象,不单单停留在本文的基础上,要从客观上,全面的了解曹操这个人物形象。通过动手动脑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老师的主导地位

  现代的语文教改要求老师不能局限于对文章的讲解、主题的概括、写法的分析上,而是尽可能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文章的主题美、结构美、语言美、技巧美。《杨修之死》这篇文章在记叙方式上采用的是插叙的手法,一石双鸟,将杨修的恃才放旷和曹操的虚伪残诈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分析教材

  《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中的名著,是根据《后汉书》《三国志》《三国志平话》以及某些传说,经过作者的综合加工、创作而成的。

  《杨修之死》这篇文章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三单元中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重点是要注意古代白话小说不同类型的特点,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人物语言、叙述语言的精妙,欣赏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美。本文叙述的是魏蜀汉中争夺战最后阶段,曹操队伍撤退前的情况。本文从不同侧面展开了曹操和杨修的矛盾冲突,生动的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三、分析学生

  根据班级里的学生个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在问题设计问题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比如有关文学常识的问题是针对阅读面大的学生设计的,针对讲故事的部分交给表达能力强的学生,针对评论部分交给写作能力强的学生等等。当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来。让他们互取所长,互补所短,在合作探究中将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指导学生自读,讨论分析课文中主要人物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读课文,从而学习作者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和恰当运用插叙的结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知道《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简单了解《三国演义》中的部分人物,从而导入对新课的学习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合作探究:学生在教师给出的问题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互相研讨总结,最后有小组代表归纳出来。

  3、总结归纳:总结古典白话小说的写作特点。

  4、写作训练:在学习本课的基础上,写一篇小评论。

  简案

  学科 语文 课题 《杨修之死》 教者 钱恒峰

  学校 锅炉中学 年级 八年二班

  教育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掌握《杨修之死》这篇文章的内容、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人物性格,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德育目标:使学生知道《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情感目标:认识小说中的人物悲剧命运,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方法 实践法、合作探究法、创设情景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

  新课教师

  由学生对古典名著的了解,进行人物连线导入新课 在进行思考后进行连线,动脑、动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吸引学生思考,增强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新课分析

  1、围绕曹、扬二人的矛盾冲突选文将了七件故事,是哪七件 思考、准备复述。

  2、请将不理解的或看不懂的地方(字、词、句)找出来 学生动笔、动手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指名学生概括七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不超过十个字) 学生发言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讨论杨修之死的必然性 讨论后回答 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

  5、撇开作者的看法,你认为曹操杀杨修的根本原因是出于嫉妒,还是严肃军纪,或其他原因。 各抒己见。

  6、讨论本文的记叙顺序 讨论后回答

  总结

  本文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了曹、扬二人的性格。从日常生活小事,到军国大事,矛盾冲突愈演愈烈,人物性格也愈来愈鲜明。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本课时根据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结合五年级学生年龄段的特点设计了课题为《少年拳第一套》,本课总共有两个主要环节,基本功和套路。教材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对本堂课的场地布置的要求也不高,要求基本功扎实和套路连贯。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自主、合作等学习方式以及五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为了更好的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我设计了一下的教学目标:

  知道武术动作弓步、虚步、马步、冲拳几个名称的意思,能主动向他人展示所学动作。

  掌握基本的步法,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

  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己,增强自信心。

  能在老师指导下与同伴的帮助下,努力改进动作。

  二、说教法和学法

  采用合理的教法学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更好的理解教材、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本课中,作为教师我主要运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1、教师讲解少年拳的动作要领。

  2、教师做完整和分解的少年拳动作。

  3、教师指挥先整体练习和学生分组练习。

  4、教师纠错,个别指导。

  5、找学生表演动作。

  作为学生应该完成如下的学法:

  1、认真观察,明确要求及方法。

  2、认真模仿练习。

  3、分组练习。

  三、说教学顺序

  本课时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

  开始部分:开始部分非常的简单,首先师生问好,教师组织学生立正、稍息等课堂常规,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武术动作弓步、虚步、马步、冲拳的动作练习,目的只在于带领学生融入体育课这个意境,而进行的一些最简单的活动。

  准备部分:准备部分是基本部分的前奏,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士气,我组织学生们进行基本功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做充分的准备防止在接下来的体育活动中拉伤等等,学生们也非常投入。

  基本部分: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要完成本课时的两个主要教学内容,第一个环节是套路动作的分解,我首先面向学生做动作的示范,要求每个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向同学们详细讲解刚才动作的每个细节。学生模仿练习,要求学生自然、放松,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进行两到三次的练习,并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以及如何能够做到动作到位,组织学生交流经验。接下来进入本课的基本套路连贯性,分组练习,个别差生可以自己找好的学生当师傅。教师巡回指导。

  结束部分:这一部分之本课的结尾,首先学生集合,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一个放松练习,然后向全体学生总结本课,师生再见。

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细胞增殖》、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学情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现行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的第六章第一节、本节内容有细胞的分裂周期、细胞的有丝分裂两个主要的知识点、这是在前面学习了细胞结构、细胞代谢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为接下来要学习的细胞分化和细胞衰老做了一个知识性和结构性的铺垫、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教材安排的顺序上来看、教材概括介绍了真核生物的分裂方式、接下来又介绍了细胞周期的概念、就为后面学习有丝分裂做了一个铺垫、这样的顺序就体现了教材的内在逻辑与学生认知关系的统一性。

  2、学情分析

  从学习者学生方面来看、他们在初中阶段就知道了细胞增殖的方式是细胞分裂、并且通过之前课程的学习、他们已经初步学会了总结对比的科学方法、此外、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和习惯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日趋成熟、所以、本节课应注意学生与教师的双向交流。因此、我将以课本知识、生物学前沿知识为素材、以flsh动画和图片等直观的视觉媒体为载体、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之外、引导他们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将进一步锻炼他们获取信息、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1、教学目标

  给予以上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以及《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指导》中的相关内容我制定出了以下三维目标、

  一、知识目标

  希望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说出细胞周期的概念、有丝分裂的过程中主要的物质变化。。

  二、能力目标

  使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学会观察比较总结的科学方法、并且能够用理论来解释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三、情感方面的目标

  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感受到细胞生命活动的复杂性、并且学会用发张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2、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目标以及课程标准中的建议、我把本节的教学重点定为:细胞周期的概念以及有丝分裂过程。由于有丝分裂本身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的形态变化比较抽象、这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把有丝分裂过程以及过程中物质形态及数量变化为教学难点。

  三、说方法

  为了使教学重难点能够得到更好的突破、本节课我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法并且付之于多媒体展示法、问题教学法是源于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它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有效的构建知识体系、最终得到情感上的体验、那么这个方法、就很适合在本节课中、让学生针对有丝分裂过程、进行自主探索性学习、综合以上的分析、使学生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四、教学设计

  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安排的:首先是导课阶段、我会请两个身高差距比较大的学生走上讲台、以此为情景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个体的长大到底是由于细胞体积的增大还是细胞数目的增加、通过这样一个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这问题来引出本节的内容:细胞增殖。

  接下来的新知探索阶段、我主要通过两个探索活动进行:

  探索活动

  一、我将组织学生阅读教材112页内容、并且利用课件展示各种细胞培养时间的表格、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材料说出细胞周期的组成并且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图示。最后我将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来比喻细胞分裂期和分裂间期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构建知识体系。

  探索活动

  二、我将播放有丝分裂阶段的FLAH动画、让学生按6人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有丝分裂各阶段中物质形态变化、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其中的规律、并且以表格的形式将有丝分裂各个阶段染色体数目变化、DNA数目变化、染色体形态等特点进行总结和归纳、最后让各小组以表格的形式展示给全班同学。并且评出优胜小组进行鼓励和表彰。

  五、说反馈及教学评价

  通过以上两个环节中的一个导入、两个活动、本节课的重难点就得到了有效的突破、那么接下来总结归纳阶段、我会组织学生、并让学生自己根据板书和课件上的知识框架、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做一个回顾、总结、并且谈谈他们自己的感想。课堂反馈方面我精心设置了几类题型、来考察学生在知识和能力这两个目标的达成情况。情感方面的检测我将通过对他们课堂表现的观察、以及6人学习小组之间的互评来进行。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谢谢我是这样来安排教学实践的:

说课稿 篇4

  一、 说教材

  《画角》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的内容。关于角的认识,本套教材是分三个阶段编排的。第一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上册,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第二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下册,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还是锐角和钝角。第三个阶段,就是本册教材这一单元,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

  《画角》这一课是在认识了射线、角和量角器、掌握了量角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一堂动作技能操作课。教材把《画角》安排在这一单元的第四课时,意图是让学生在画角的操作过程中进一步体验角的定义和各类角的大小区域,其知识迁移点是量角器的使用——量角、画角的共同点,即“两重合一对准”。教材的例题出示了画角的几个步骤,让学生按照规定的步骤去画,是为了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并让学生体验运用迁移学习新知的方法,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多边形的知识打下基础。教材在编排时,注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通过画角,用三角板拼角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理解、掌握画角的步骤,能正确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形成画角技能,养成学生良好规范的作图习惯。

  2、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培养学生灵活发散的思维能力。

  3、让学生在自主尝试和小组合作过程中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是理解、掌握画角的步骤,能正确地画出给定度数的角。 教学难点:是掌握正确的画角技能。

  三、说教法、学法

  我对高效课堂的理解是:高效课堂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课堂,是朴实简易的课堂。没有学生的认真自学,不新授;没有学生的充分独立思考,不交流;没有发现学生学习的障碍,不讲解。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探究学习,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学习,在讨论合作中探究学习,在自我展示中探究学习,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学习,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学习,突出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结合本班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未知的世界、喜欢动手活动等特点,本节课我采取探究模式进行教学。结合尝试教学法和动手操作法让学生在尝试画角的亲身经历中体验画角的具体步骤,丰富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经验;还运用了合作交流法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从而互相启迪,多向交流,互补完善、检查反馈,尽可能的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份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三角板各个角的度数

  (为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做铺垫)

  二、主动探索(设计了三个活动)

  1、活动一:画一个 60°的角

  方法一:用三角板画:(4步)

  (画射线、两重合、画另一条射线、标角符与度数)

  方法二:用量角器画:(5步)

  (画射线、两重合、找点、画另一条射线、标角符与度数)

  过程中注意强调:右边零刻度线所对应的是内圈度数。

  2、活动二:你能画出150°的角吗?

  方法一:复习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方法二:引入用两个三角板拼出150°的角(两个角度相加)

  3、活动三:想一想,用一副三角板还可以拼出哪些角?

  90°+60°=150° 30°+45°=75°

  45°+60°=105° 30°+90°=120°

  45°+90°=135°

  45°-30°=15° (两个角度的相加或相减)

  三、课堂练习,巩固认知

  课本P29页试一试第2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1、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2、用三角板画角的方法

  3、用三角板可以直接画出哪些角?

  4、用三角板可以拼出:75°、105°、120°、135°、 150°、 15°……(两个角度的相加或相减)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本文讲述了汤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回湖中的故事,说明了要时时处处严格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规定的道理。

  二、说学生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能较好的表述自己的看法,通过阅读思考能初步解决遇到的问题,具有了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文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条理的复述课文。

  2、 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3、 感受汤姆心情的变化,品味父亲话语的含义,受到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

  其中,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对文章语言的理解,做到有感情朗读课文,能有条理复述。难点是通过理解人物对话和动作,感受人物心理活动,体会人物语言的含义。

  四、说教法、学法

  结合课文特点,在教学中我采取情境导入法、读思议结合法和朗读法,学生的学法则采用自读自悟法和合作探究法。

  五、说教学流程

  (一)质疑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本文的题目比较有特色,因此,在上课伊始,我先板写课题,然后问学生,你发现本文的题目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以此引起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同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将本文需要重点解决和分析的问题梳理在黑板上。

  (二)初读体悟

  初读课文,我给学生提出以下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讨论课题中的“必须“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这一环节的设置,意在让学生理解“必须”一词所含有的不容置疑、一定得这样的意思,初步体会出父亲对儿子的严格要求。

  题目理解了以后,我要求学生对照生字表自学生字,然后采取同桌互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本课生字。

  (三)精读品悟

  课程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本文中父亲话蕴含着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内在美,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把学生自学、自悟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发现。我是这样设计的:

  1、让学生自读课文,试着解决问题;①汤姆怎样调到一条鱼?②这是一条怎样的鱼?③为什么要放掉这条鱼?

  2、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和小组合作探究解决了较简单的问题后,我结合学生们小组谈论的结果,重点分析以下内容:

  ① 这是一条怎样的鱼?

  这个问题是理解课文的一个关键点,弄明白了这个问题,学生就会理解汤姆放掉鱼时的不舍和爸爸遵守规定的高尚。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重点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使用的动词,如“套”、“甩”、“抛”、“拖”,通过对这些词的分析,结合学生的钓鱼经验,让学生身临其境自己动手做一做,感受鱼的大和汤姆钓到鱼的喜悦心情,为学习后面的段落做好准备。

  ② 为什么要把这条鱼放掉?

  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部分对话较多,因此在教学中我把对课文的分析与多种形式的读相结合。请学生分别扮演汤姆和父亲,请扮演汤姆的同学想象汤姆得知要放掉鱼的不情愿、发现周围没有人看见时的侥幸,把自己当成汤姆来嚷一嚷、说一说,说出理由,让爸爸答应自己不放鱼;请扮演爸爸的同学说一说斩钉截铁的意思,带着这样的口气来“命令”儿子。个别同学读完后,再让同学同桌合作读一读,体会一下文中人物的感情。

  ③ 汤姆愿意放掉鱼吗?他后悔吗?

  通过前面的自主学习和师生探究,学生已经大体掌握分析课文的方法,因此,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大胆放手给学生,要求他们从课文中找出依据,说明自己的看法。通过自读自悟和小组探究、谈论来解决这一问题,加强学生对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理解。

  (四)情感升华

  学完全文,我要求学生说一说,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在自己的生活中还有那些在别人没有看见的情况下也必须遵守的规定?即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也帮助学生回顾全文,在情感和认识上也达到了升华。

  六、 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精华,能够帮助学生一目了然的了解课文内容,本课的板书我是这么设计的。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汤姆 钓到鱼 不情愿

  爸爸 赞赏 坚定

  自觉遵守规定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说课稿(研究课)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是通过讲述汤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回湖中的故事,教育学生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规定。课文的标题特殊,是文中爸爸对汤姆说的一句话,以此为题,契领全篇。此外,课文层次分明,叙事清楚,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细腻传神,读起来感人至深,意味无穷。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反复阅读品位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深入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领悟爸爸的严格教育带给汤姆的终身影响,从而感受到课文主人公自觉遵守社会规定的高尚品格。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针对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我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1、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出示课题之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明白课题是一个人说的话,并引导学生抓住“必须”和感叹号,练习读好这句话。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结果如何?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初读全文,感知内容

  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之后,通过一道填空题,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爸爸在怎样的情况下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说了后,汤姆又是怎样做的?请你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爸爸_____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横线上各加一句话。这一教学环节,避免了枯燥单一的问答式教学,导在教材的关键处、学生思维的碰撞点,将教学内容的难点降低到尽可能小,有效激活了学生的求异、逆向思维,启动了学生的自主系统,落实了新课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从而达到“化整为零”的功效。

  3、创设情景,把握主旨

  第五至第十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在这一部分中,两个人物是两条线,一条是爸爸,一条是汤姆。爸爸:让孩子放掉鱼,因为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即使没有人看见,也应该遵守规定。汤姆:开始不理解,希望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留下鲈鱼,最后还是不情愿地放掉了鲈鱼。这两条线交叉并行,推动着事情的发展。这一部分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难就难在学生对“不管有没有看见,都应该遵守规定”这句话的理解。在这里,我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品位,从而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感受人物的高尚品格,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我紧抓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理解“为什么爸爸要我把这条鱼放掉”,放手让学生大胆的质疑,解疑,探究。在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的时候,学生读懂了这部分的内容之后,我出示了爸爸的话:“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让学生自由读书,再思考:“读到这,你对这件事怎么看?”此时学生的理解不尽相同,有的同学站在爸爸这一边,同意爸爸的做法;有的则站在汤姆这边,认为好不容易钓上来这么大的一条鲈鱼,就这样放掉实在太可惜了。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个性化阅读就应该有个性化感悟。针对学生认识中的差异,我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同时,适机适度加以点拨和引导。这里的“求异”正是为了下面的“求同”。通过读中感悟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自读体验和讨论评价相结合,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参与课堂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紧接着教师与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汤姆和爸爸的对话,体会他们同一时间里完全不同的心情。让学生对文中的对话内容有整体感知,在又一次认真的体味中,再次感受主人公自觉遵守规定的高尚人格,并获得启迪。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分角色读父子对话,在师生、生生互动的朗读与评读中加深对“必须”、“斩钉截铁”、“不管有没有人看见,都应该遵守规定”等重点词句的情感体验。在这里创设父子对话的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到爸爸的立场上,学生在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理解之后更投入,更积极主动地寻找理由,努力说服汤姆把鲈鱼放掉。同时也对学生的读书进行了有层次的训练,做到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4、扩展延伸,明理导行

  最后教师总结课文:

  1.汤姆最终后悔了吗?

  2.你从这篇课文中得到什么收获在读中让学生对事情发展的延续有一个了解,对全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回环。通过学生读文回答问题,明确“一条鱼和做人的道理,哪个更重要?”引起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层的思考,达到由抽象到升华,由此及彼,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体验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适机加以引领、点拨,使学生对学会做人有正确的认识和感悟。在这读和悟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培养。对于文中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的句子,以多种形式地读促进学生自我感悟,获得自我见解。

  在教学的最后,教师提供了一篇与课文异曲同工的文章《中彩那天》,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想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在小组内和同学们交流,让学生在自主读书的基础上,自悟其做人的道理,让三维目标在自主阅读中得到迁移和发展,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说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评价,在评价中促进表达,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学会评价,学会表达。

【【实用】说课稿模板合集5篇】相关文章:

1.【实用】说课稿模板合集9篇

2.【实用】说课稿模板合集八篇

3.【实用】说课稿模板合集6篇

4.【实用】说课稿模板合集4篇

5.【实用】说课稿模板合集五篇

6.【实用】说课稿模板合集六篇

7.【实用】说课稿模板合集五篇

8.【实用】说课稿模板合集六篇

9.【实用】说课稿模板合集八篇

上一篇: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