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我教学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四组的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小女孩又冷又饿,在临死前为了暖和暖和擦燃了一根根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种种幻象。这种种幻象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徒生通过这个通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
全文以火柴为线索,先写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再写小女孩蜷缩在墙角里擦火柴取暖,最后写小女孩捏着烧过了的火柴梗冻死了课文可以分3课时教学。
2、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技能现状,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来引导课堂教学。
知识能力落实点:新课标规定“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本课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生字、新词;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以及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丰富的想像能力、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过程方法指引点:新课标倡导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对比、想像、朗读等多种方法,进一步理解文本,真正做到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作者对话,产生心与心的情感共鸣。
情感态度渗透点:新课标规定,“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这篇童话中要让学生感受到卖火柴的小女孩痛苦的生活和当时黑暗社会里穷苦人民的悲惨命运;激发学生对小女孩以及对当时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3、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并能初步的运用。
解决这一重点我运用的主要方式就是读中感悟,悟中理解,解中生情,用情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小女孩,走近作者的心灵。
4、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习想象的手法并能简单运用。
如何让今天的小孩子体会到当年小女孩的生活环境,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惨与痛苦,这是培养孩子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的着力点。课文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我会紧紧抓住这些句子,把读、思、品、议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让学生在读、思、品中理解内容,在讨论、交流中升华情感,体会到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的同情。
二、说教法
根据课标提倡的人文、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老师既要退出课堂主角的位置又要把课堂交给学生,但我认为老师驾驭课堂的最高境界应是“放风筝”,可以让风筝自由高飞,但它绝不可以脱线,这里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把握“度”的问题。根据六年级学生的阶段水平和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决定运用“创设情境法”和 “学生自悟求索法”。
本课是一篇凄美的经典童话,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应该是耳熟能详了,怎样让学生走进故事,深切感受故事内容并能从原来的思维模式中跳出来重新看待这篇充满现实批判意味的故事,就要靠“情境创设法”了。我让学生通过课下收集有关安徒生的资料,了解安徒生本身就是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困不堪,所以自然会对生活在下层的儿童充满了同情。然后以凄美曲风的《火柴天堂》引入课题,再通过图文,激起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然后通过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不断的交流从中有所感悟,获得新的情感体验。
三、说学法
对于这样语言凄美、情感强烈且富于变化的文章来说,“读”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自悟。教学中我会采取多种朗读方式:自由读,指名读,配乐读,师生合作读,想象画面读等方式来学习,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领会,在朗读中升华感情。以读代讲,适时点拨,使学生走进文本能够深深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浓郁的情境中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我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读思结合,动静结合,在研究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载。
四、教学流程
本课共分三个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认识生字、理解新词,感知课文内容,概括文章大意;理清课文顺序,有初步的情感体验。(准确说让学生了解课文写了什么)
第二课时: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如何以虚实结合的方法写出小女孩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的。(让学生了解课文是怎么写的)
第三课时:拓展延伸,我主要分成两个模块:模块一,为学生推荐其它有关描写穷苦人民悲惨命运的文章,如《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我的弟弟“小萝卜头”》、《凡卡》等,加深学生对小女孩痛苦生活、悲惨命运的认识,激发浓厚的同情之感。模块二,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并能简单的加以运用。可以以“加入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的身边”为题进行大胆的想象。(让学生领会并能简单运用作者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在这里我主要说一下第一课时的流程。
1、创设情境,揭示新课。
以《火柴天堂》这首歌引入课题,让学生在凄美的曲风和歌词中走近一片冰天雪地、冷清、孤寂的小女孩的身边。
让学生不再把《卖火柴的小女孩》当作一篇童话来读,而是把它当作一篇真正的文学作品来赏,为下面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做一个很好的铺垫。
2、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顺序并命名。(卖火柴、擦火柴、冻死)找出容易出错的字音,辨别字形,如“蜷”与“卷”,“乖”与“乘”,“厨”与“橱”等。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火焰、暖烘烘、火柴梗、填满、橱窗、闪烁、灵魂。
此目标可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教师可在黑板上总结归纳。
3、创设情境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
我会提出“在你眼中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这一个问题来引导整堂课的教学,从不同方式的读,不同角度的读,层层深入。
①首先,初读课文后,你认为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可怜孤独的小女孩)
②画出文章中所有描写小女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一下“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又冷又饿、无依无靠、痛苦悲惨的小女孩)
③画出所有描写“冷”的句子和“暖”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从“冷”和“暖”两个角度下认识小女孩:天冷、心冷、周围人情的冷漠,现实生活中的“冷酷无情”;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想象中永远无法实现的“暖”)
通过三个不同角度的.读,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在文本中寄予的对小女孩及所有生活在黑暗社会中的穷苦人民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中心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很荣幸与大家共同交流使用新教材的思路和具体做法。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美化计划文字》。下面我将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说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美化计划文字》是省《信息技术》教材小学版第三册的第4课。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本课内容是文档处理知识铺垫的延伸,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如何改变字体、字号、颜色、字符等使得更加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丰富的文字变化既可以美化画面,还可以让人感受理性美的熏陶,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了新的一种文字修饰的基本操作要领之后,学习兴趣更是被大大激发,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表现欲望极其强烈。在此过程中,还可结合美育进行教育。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教学的动力。基于此,我设计了这一课时,进一步让学生掌握WPS的使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并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因此这节课是整合美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文档处理知识的教学综合课。
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的WPS操作技能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自主实践或通过互相协作或教师作适当个别指导帮助解决。
二、说教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法有任务驱动法、示范操作法、创设情境法等。
信息技术教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从而表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获得的方法是学生去发现,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知识的获得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让学生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进行创造。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教学中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地学习,让课堂洋溢着人文气息。
三、说学法
在学习方法上,本课主要让学生运用尝试法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于出现的问题,同桌之间相互讨论,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实现信息与思想的交换,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入,并能锻炼学生归纳、分析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敢说、敢探索的优良品质。
四、说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情感,设计本教学流程。
(一)设计理念
小学信息技术《美化计划文字》说课稿
1.注重学生兴趣的引导,实现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因势利导”,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学科整合。更新观念,践行新课程,依据大教育观。本课我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知识内部的有机整合。
3.讲练结合。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知识。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打碗碗花》是二年级第二学期的阅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童年时代在家乡见到一种形状奇特,粉中透红,形如小碗的花,大人称为“打碗碗花”。作者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藐视权威”,亲自试验,终于证明了打碗碗花不打碗。告诉我们对迷信的说法不要轻信,要敢于提出疑问,敢于实践探索。
二、学情分析
课文中对打碗碗花作了生动的描绘,因此会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低年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本课的设计以学生主动质疑为主,让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更投入。
三、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旨在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识记本课7个生字,结合课文理解“忐忑不安”、“安然无恙”。同时,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边读边思考,初步培养学生通过个体自学、同桌合作学习,运用“找关键词语——提出问题——联系上下文圈划词句——解答问题”的方法结构,抓住重点词语尝试解疑。通过学习,懂得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事物,培养探究的意识。
四、教学设计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了教法和学法,我将本节课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出示课题,激发兴趣。我通过让学生欣赏打碗碗花的图片,引出了文中描写打碗碗花的句子,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然后开火车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后抓住课文的重点,让学生品读“打碗碗花,要打碗?”和“打碗碗花,不打碗!”,以此来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
五、课后反思
名教师于漪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我觉得,教师要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而学生自主质疑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体现。
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并独立思考,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打碗碗花”长什么样?为什么把这种花叫“打碗碗花”? 谁说摘了“打碗碗花”会打破饭碗?摘了它真的会打破饭碗吗?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来了,积极性就高了,学习也就投入了。他们通过研读文本,体会了小作者“半信半疑、紧张、如释重负,自信不疑”的心情变化,懂得了对迷信的说法不要轻信,要敢于提出疑问,敢于实践探索。
说课稿 篇4
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是渝中区肖家沟小学的音乐教师唐厌青。
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唱歌课《自己的事自己做》,选用的教材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乖娃娃真能干》中的第二课时――学唱歌曲《自己的事自己做》。
《自己的事自己做》是一首短小精炼,活泼而富有朝气的儿童歌曲。它的旋律流畅动听,非常适合学生演唱,通过学习能使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受到品德的教育。
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了我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以及品德的教育。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抒发对母亲、老师以及长辈的爱和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并指导学生学会用流畅而欢快的声音歌唱,即兴创编动作进行表演。为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参与音乐活动的协调合作能力,我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创编歌词和运用领唱、齐唱的形式演唱,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受到劳动就是美的教育。
本课的重点是学会用流畅而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难点为创编歌词。
本课以音乐教学为主,同时结合了语文、思品、律动与游戏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声像的结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小叮当”,让他成为学生的榜样。同时,我还采用了游戏法,实施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
学法指导:
现代音乐课程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体验教育,因此,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劳动者最光荣,劳动就是美的艺术空间,将音乐审美的基本理念渗透贯穿于课堂之中。在教学中,我不再是遵循传统、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而是把音乐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出形象、生动的画面,以身边的现实生活和人物为依据,直接拉近了学生的情感距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产生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还很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和创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分组交流和合作中,探究性的创造学习,加深对音乐的体验和表现。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它由导入新课,学唱新歌和创编活动这三部分组成。
首先,我针对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的特点,以师生共同律动《我有一双小小手》开始本课。这种活动的形式能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紧接着,我会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一段自制的“小叮当的故事”的录像,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的特点,使抽象的说教变得形象化、音效化,使学生易于接受,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看完录像我会问同学们:“小叮当都做了哪些事?你们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们愿意和他交朋友吗?”然后,告诉学生自己的事自己做,才是能干的好孩子,老师重播课件,让学生分小组,用动作来表演“小叮当的故事”。
“小叮当会做的事你会吗?现在就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劳动吧。”教师带着学生律动表演《自己的事自己做》,顺利过渡到新歌的学习。在律动过程中,我将播放范唱音乐的课件,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充分感受歌曲的旋律,为学唱新歌做好铺垫工作。接着,我让学生边模仿动作边用“啦”分句模唱歌曲旋律,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受到艺术的感染。在此基础上,我再带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孩子们真能干,老师把夸奖你们的话都编成了儿歌,请跟我一起读一读吧!”然后一边拍手,一边分句朗读。再以比赛地形式,请男同学读第一段,女同学读第二段,学会后,完整地朗读一遍儿歌,并给予同学们充分的肯定。随后,老师范唱,做接唱游戏,老师唱一句“自己的事自己做”,学生重复这一句的最后三个字“自己做”,这样能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歌曲旋律的特点,记熟歌词,并保持声音的连贯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最后,完整地用流畅、欢快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很好的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内容。
“小朋友的歌声真好听!大家除了会做歌曲中所唱的事情,还会做什么?你们能把这些事唱出来吗?”教师通过语言的引导,将学生带入创编歌词的活动环节。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与手段。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因此,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我将把音乐教学与语文、舞蹈表演相联系融合,让学生在自由创编与即兴表演中感受音乐的美,体会创作的快乐。根据新课标提出的:“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我让学生分小组创编歌表演,让他们在主动参与中展现其个性和创造才能,尽情发挥想象力。然后每个小组上台展示创编成果,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与师评。音乐课程评价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科学的评价将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所以,当每组表演完后,我与学生都会进行生与生,师与生的互评。通过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使学生建立自信,体验成功,同时,也营造了一个愉快、宽松的教学氛围,构建了一种民主、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最后我将请一位表现突出的同学领唱,其它学生齐唱,表演自己创编的歌词,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我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体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生活中随处都是音乐。并有效地利用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艺术的启发和感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音乐审美的体验。通过小组的学习创作,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发挥了集体协作的创新精神,也让学生在音乐表演实践中提高了能力,培养了乐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使他们懂得了在家应该尊敬父母,关心父母,不依赖父母;在学校学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一个能干的好孩子,受到劳动就是美的教育。
以上设计肯定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实用】说课稿模板汇编4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