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马》说课稿

2020-10-30 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写《马》说课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写《马》说课稿1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马》,它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学法、教学设计与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教学思路。

  一、教材:

  《马》和《珍珠鸟》、《斑羚飞渡》、《华南虎》、《狼》同属于第六单元。这个单元都是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这些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

  布封的《马》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语言文字优美,又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在无限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一、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设计(教材的处理)。

  新课标指出学生阅读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

  根据元教学重点结合本文特点,制订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品味积累中的精彩词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2、过程和方法:深入领会的深刻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领悟和初步掌握对比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感悟动物身上所折射出来的可贵精神。

  对比是本文写作的一大特色,其中“家马”与“野马”的对比贯穿始终。通过品读分析,得出“野马比家马更美”,并探究概括出两种马的特征。通过形象鲜明的对比,可以感受到家马的苦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抓住后半部分疑难重点句深入品读探究,进一步感受家马被人类摧残、劳役,沦为人类恶性的奴隶的悲哀,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上的教学目标。另外一处对比是描写“野马”外形美部分,作者把它和另外七种动物作了对比,盛赞马的高贵姿态,突出野马的外形的美,从而反衬人类扼杀了马的自然的天性的美,引人深思。

  在教学中,把领悟和初步掌握对比手法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把疑难句的理解以及培养学生的感悟和表达能力做为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学法的点拨与指导: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词汇丰富,对动物的描写精当、传神。语言文辞优美,含义深刻,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创境激趣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等方法进行教学。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创境激趣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圈点批注法(预习笔记)、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和语言赏析法。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目标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迁移性练习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三、教学设计:

  首先,创设情境,导入激趣,听背景音乐二胡曲《赛马》,问学生脑海中浮现出了什么画面?然后用幻灯片打出辽阔草原上万马奔腾的壮观场面,出示课题及作者,让学生从听觉、视觉各方面获得直观感受,激发学习本文的兴趣,为的感知理解打下基础。

  其次,感知,把握主题。

  第一步,在二胡曲《赛马》的背景音乐下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通过配乐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

  第二步,然后检查学生预习(预习时要求学生读通,并画出自己喜欢语句,作批注写出喜欢的原因,即采用圈点批注法做预习笔记),疏通字词,本文生字词较多,须落实。这是读通课文的前提。

  第三步,接着课堂提问:①文中为我们介绍了几种马?

  ②这两种马各有什么特征,文中具体表现在哪里?

  第四步,让学生带着疑问自由读,主体思维,组织语言回答。

  第一个问题较简单,可点名让学生直接回答,第二个问题较难,可提示学生从中找重点词句回答。因答题信息较广,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后共同汇总归纳的形式,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培养了合作精神。(学生充分交流反馈后归纳,用幻灯显示出来)。

  第五步,紧接着提问:如果你是一匹马,你会选择哪种生存方式,为什么?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作者布封也与我们一样,在文中,无不显现出他对“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再次,质疑探究,深入品读。

  在学生基本把握主题及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重点词句含义,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自由表达能力。出示四个问题:

  1、如何理解文中“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这句话?

  2、第二段中为什么说“它们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项鬣编成了细辫,满身盖着丝稠和锦毡,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3、家马的苦难表现在哪些地方?找出文中有关语句说说。

  4、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找出来,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写“家马”部分的几个句子是难点,只有品读这几个难句,才能深入领会家马的苦难,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及本文主题。让学生细读,从读中品,从品中读,教师可巡视并寻机参与其中点拔引导。回答前两句的'基础上,从部分到整体,整理出第3题答案,最后用幻灯片归纳打出。对比是本文最为突出的写作方法,最后一题培养对这种手法的把握能力。

  接着,赏析语言,积累迁移。

  1、赏析精美语言。用“我喜欢 一句,因为 ”的句式,回答交流(有预习的圈点批注充分准备)。再由文本迁移,通过问题的思考,再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

  2、有人说,马是人类的朋友,而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结合本文谈谈的你的看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延伸练习(课外小作文)。

  介绍你熟悉的一种动物,请抓住其特征(可仿照文中用对比手法),并在描述中渗透自己的情感。通过此练习,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五、板书设计:略。

  写《马》说课稿2

  说教材:

  《别饿坏了那匹马》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0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记叙了一个摆书摊的残疾青年以一句“别饿坏了那匹马”的善意谎言实现了一个极其喜欢看书但又没有能力看成书的孩子愿望的感人故事。文字朴实无华,却处处蕴含着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作者“我”对残疾青年万分感激之情。

  用“别饿坏了那匹马”做题目,至少有两层主要意思:一是这是文中残疾青年一句善良的谎言。正因为这句善良的谎言,我才会心安理得地去读青年的书;正因为这句善良的谎言,故事才会显得如此的动人;正因为这句善良的谎言,青年的形象才会如此高大。二是“我”就是一匹“饿坏了的马”,青年知道,后来我自己也知道。

  说教学目标:

  一、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品读句子中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二、在朗读中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说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说教学难点:

  把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说教学:

  1、注意导读的引入。

  每个人都不希望被欺骗,谎言可能会带来很大的伤害,可是有些谎言却是善良的,给人带来真诚和温暖。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一个善意的谎言,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关心和温暖。一起来学习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

  2、设计好细读的问题

  学生读了课文后,读出残疾青年编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我顺势提了一个问题“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其实会读书的同学能从课文中发现蛛丝马迹,会发现摊主的心思,找找看,同时写上自己的体会”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划出相关句子,词语。(略读课文要给孩子充分读的时间,但并不是说,有时间给孩子就行了,老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

  3、感情朗读,情理交融

  很长,我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青年品质的语句来读读,在读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理解。

  4、安排课外拓展

  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交流,朗读,当一切真相大白时,两位主人公心灵相通了,学生也与文中的主人公心灵相通了,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口语交际:

  课文几次提到的马,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可是我们仔细想想,这匹马似乎又是存在的。对追求知识如饥似渴的我,就是那匹饥饿的马,为了不让我“饿”坏,残疾青年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让“我”感觉到了关心和温暖。你身边有这样感人的事迹吗?

  5、安排小练笔,填补文中空白。

  “我”在看到那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时,会有什么表情,心里会想些什么,他又会怎么做?请你写下来。

  说板书设计:略。

  写《马》说课稿3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将军饮马”问题》。这是中考考察的热点,连续几年来在填空题、综合与实践部分均有考查。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建立在轴对称的基础上对数学史的一个经典问题——“将军饮马”问题进行设计的。

  二、学情分析:

  是中考第二轮复习所涉及的内容,因此,学生已经对轴对称等变换进行了复习,具备了基本的知识储备。本班学生,整体基础较好,此前虽有涉及最值问题,但面对具有实际背景的最值问题,仍会感到吃力,个别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

  鉴于此,根据初中数学新课标以及八大核心素养要求,我确立以下三维目标及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将军饮马”问题的四个基本模型;(这体现了“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能利用模型灵活解决实际问题。(这体现了“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解决“将军饮马”问题的过程,体会运用建模、转化思想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这体现了“逻辑推理、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这体现了“科学精神、实践创新”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

  利用基本模型解决线段和最小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四、方法与策略

  教师的教法:为增强数学课堂趣味性,整堂课以讲故事的形式对“将军饮马问题”进行改编与设计,相同背景,不同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有利于学生熟悉掌握三类基本模型,突出本节课重点内容,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突破本节课难点,在每一个模型后立刻跟踪练习,对问题的解读、分析、解答、释疑,教师尽量都以引导者的角色出现,让学生担任主角,在和教师就问题进行辨析和探讨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生成过程,加深对最值问题的理解,力争做到能尽快发现实际问题中的数学模型,从而分析与解决问题。

  学生的学法:为突破难点,简单题采用自主探究,主动思考的方式,中度题采用学生互动交流,合作探究方式,拔高题采用教师引导,师生互动模式,从而有效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情境引入——合作探究——中考链接——课后小结——布置作业。对于第一环节,以“将军饮马”的故事引入,成功吸引学生眼球,将其思维聚焦在课堂上,为课堂增添色彩。在此环节,学生能够切实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第二环节根据层层递进的故事建立三类基本模型,在每个具体模型后紧跟相关练习。第一类是最常见的模型“两定一动”,较为简单,可以让学生抢答,第二类为“两动一定”,这里涉及两个模型,第一个是利用“垂线段最短”的原理,第二个是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原理,难度系数均有所增加,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并将课堂交给学生,利用投影仪展示自己学案上解题过程并分享解题思路,获得全体师生的鼓励及肯定,第三类模型是“两动两定”型,是第二类模型的拓展提升,可以适当给与学生提示,相信他们能够一点就通。在中考前夕,适当给与学生肯定是必要的,这样可以提升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乐趣。

  第三环节是中考链接,该题是20xx年陕西中考真题及副题的有机组合,通过提出问题,问题探究、问题解决的设计,利用所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构建数学模型,分解降低难度,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第三问为难度制高点,因此在PPT中制作动画,直观的引导学生利用模型3解决问题。在课后小结中,学生可以大胆讲述自己的收获。最后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布置两道思考题,第一个是跟踪练习的变形,第二个是20xx年中考真题的变形,目的在于查漏补缺,一题多变,在变中寻找不变的数学模型、数学原理。

  六、板书设计

  我将黑板分为两大块,左边为模型展示区,右边为学生老师板演区,这样时刻提醒学生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录;也可以锻炼学生规范书写,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

  以上是我对于这节课的设计思路,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有关写《马》说课稿范文】相关文章:

1.《马说》说课稿14篇

2.中班体育活动《百变马马》说课稿

3.有关马的作文

4.有关马的谚语

5.写马的作文(15篇)

6.写马的作文15篇

7.写马的作文14篇

8.关于写马作文400字

9.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说课稿范文

上一篇:平抛运动说课稿 下一篇:《我有一双万能的手》小学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