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说课稿

2021-04-11 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石壕吏》说课稿(精选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石壕吏》说课稿1

  我主要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石壕吏》是八年级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杜甫诗三首》的第三首。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情节其实并不简单,但诗人仅用120字就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情节发展的全过程,语言精练得无以复加。

  《杜甫诗三首》中的《望岳》是诗人24岁时的作品,《石壕吏》则写于安史之乱初期,此时的杜甫已经47岁了,诗风由开元盛世时的雄伟深远凝变为深沉含蓄。结合本单元教学的要求及本诗的内容思想、写法上的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读懂诗文大意,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如“新”、“室”、“裙”、“前途”等古今异义词;了解古体诗在停顿和节奏上的特点,能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课堂上达到基本成诵。

  2、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诗歌丰富的内涵,理解作者“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炼语言和复杂的思想感情。

  3、析读题目和主要描写内容的关系,了解本诗“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构思艺术。

  4、感受诗歌中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体会杜甫的现实主义风格。

  其中,重点是品味诗歌丰富的内涵,难点是本诗构思的巧妙和体会杜甫的现实主义风格。

  二、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阅读实践。”可见,多读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重点,古诗词教学更应将诵读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学生读好了,也就学好了。本文的教学,我将以诵读为主线,带动其他教学环节的展开,引导学生在形式多样、不断深化的诵读中,理解诗歌、体会情感,达到诵读积累、内化经典的实效。

  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文本和学情之间的联系,使文本特点被学生认知、理解和领悟,才算完成了一次教学从此岸到彼岸的摆渡。本节课我拟以“发现”为组织课堂教学的关键,引导学生在课堂无意的“发现”自己对词句的认识,而我则有意的“发现”学情,并做出相应的判断来组织教学。如果学生自己能够“发现”老妇“致词”内容的十三句诗是通过“换韵”来表达意思的转换的,就顺势引导他们了解本诗构思的巧妙,就可能将难点处理得举重若轻。把课堂交给学生,当然对教师具有挑战性,但课堂虽然没有预设不从容,没有生成却不精彩,课堂上来自于学生的“发现”对教师来说更是一种历练。

  以“发现”来组织课堂教学,还要给学生用来“发现”的时间,必要的引导后,我要适时静默,让学生静静地看书,静静地读书,静静的思索。我认为,很多时候语文课堂需要的是安静。

  三、说教学设计

  1、温故导入

  复习赏读七下课外诗词《江南逢李龟年》,四句诗,连接着四十年的沧桑,让学生深入体会唐代的战乱浩劫给诗人和音乐家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张养浩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每一个朝代的兴衰中,首当其冲遭难的是百姓,通过温故知新,引出《石壕吏》。

  2、初读感知

  首先,由学生最熟悉的诗歌中的绝句和律诗,让学生“发现”本诗与绝句和律诗体式上的不同,讲解本文诗体—古体诗,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

  其次,设计开展形式多样的递进式诵读活动,具体包括:让学生借助注释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如强调“三男邺城戍”中的“戍”的字形,用“点戍横戌空心戊”的口诀帮其识别形似字,引导学生重视字词的积累。利用范读或听读指导学生读准音长,如读一二声时稍稍拉长,读三四声时相对短促。引导学生利用好课下注释划分诗歌节奏,让学生明白对于一个完整的释义不能盲目切分。通过不同形式的任务驱动诗歌的诵读,让学生熟悉课文,以读促讲,加强记忆。

  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将难以理解的词句画出来,然后在班内交流。师生交流时,我注重帮助学生养成结合语境来理解词语的阅读积累习惯。如“新”在“二男新战死”、“谁家新燕啄春泥”、“温故而知新”等语境中的不同意思。积累充分了,才能够在下面的环节中准确把握诗情,把解读的内心感受,读出来。

  最后,默读课文,说说本诗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来概括。引导他们发现本诗的主体部分是妇人的“致词”,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押“un”韵,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最后四句是这件事的尾声,押“e”韵,暗示老妇已被差吏抓走。既让学生掌握了古体诗概括的方法,也为接下来的了解本诗构思的巧妙做铺垫。

  3、品读感悟

  倾注自己的感情再次读诗,捕捉住那些深深触动自己的诗句,品味语言。“有吏夜捉人”为什么不说“有吏来征兵”?“独与老翁别”为什么不说“只与老翁别”?指导学生应善于抓住诗歌中具体的语言去品味语言背后的情味,调动自己的想象披文入情,并能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收获表达自己的所知、所感、所思、所悟,最后让学生带着自己读出的情味再读句子,将自己的理解“征于色,发于声”,实现学生与文本、自我、同伴、作者的多重对话。读《石壕吏》,要读到情难自抑,涕泪满襟,才真正读懂了“诗史”的含义;读杜甫,要读出悲天悯人、忧患苍生的情怀,才真正读懂了“诗圣”的分量。

  在这环节,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发现、去感悟,去诵读,相信学生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展示。

  4、析读研讨

  结合《老王》、《信客》、《阿长与山海经》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题目与描写的主体内容文题相符的特点很显性,但本文的题目是“石壕吏”,却用大量篇幅描写老妇,对于“石壕吏”却只是简单叙述。那么我们来修改这首诗的题目,将它改为《石壕妇》,好不好?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结合之前的课文概括,启发学生明白古体诗通过韵脚转换来实现文意转换的特点,尽管诗中详写老妇致词,但仔细观察会发现这是官吏与妇人之间的.对话。通过推敲标题,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构思艺术。

  诗人将差吏、老妇描写的如此真切具体,诗人何在?引导学生抓住“怒”、“苦”、“如闻”、“独”等关键词发现沉默的诗人,教师适时讲解诗人此时的处境及写作背景,让学生读其文、知其人,知人论世,让学生想象诗人的心理,从而理解沉默的诗人复杂矛盾的思想情感。他既同情百姓,又关心时局,这一含蓄的情感也反映在他的《三吏》、《三别》之其它的五首诗中,引导学生扩大阅读,体会杜甫的现实主义风格,体味他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让“圣人情怀”滋润精神的沃土,涵养心灵的华彩,继续今天的发现之旅,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石壕吏》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石壕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杜甫诗三首》的第三首。第一课时已学过了前两首,学生对杜甫的生平和作品风格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学习这篇《石壕吏》应该有了一定的基础。

  《石壕吏》语言凝炼、质朴,内容比较集中,主要记述了在一天傍晚,作者投宿石壕村,遇官吏抓丁服役,老翁逾墙逃走,老妇出门应对。用大量篇幅记叙了老妇的致词,从中体现战乱给老妇一家带来的不幸,以及在官吏的威逼下请求从军服役的经过。第二天天明,作者独与老翁别暗示了老妇已被抓走。全篇以老妇的致词为主,兼有动作描写,再加上对偶句的运用,使文章愈加生动。

  二、说目标及重难点:

  结合这个单元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以及本课内容、思想、写作上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这节课的目标确定为:

  1.通过朗读,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培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初步尝试鉴赏诗歌,体会藏问于答的写法。

  三、说教法:

  1.朗读法:用“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办法反复诵读、以读带讲、以读促讲,因为抓住了“读”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要领。范读,生读,互评,小组展示读,二部轮读,齐读等方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为进一步的分析鉴赏作准备。

  2.激趣法: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选择多种学生感兴趣的因素:猜对联、当导演编导课本剧、情景对话等,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加深学生对作者的认识和对作品的理解。

  3.合作探究法:在探究过程中,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采用了自主、合作的方法,体现在两方面:(1)自主。学生在课下自主预习,自己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故事情节,体会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倾向,编排剧本,教师只作适当点拨。(2)合作。对于一些疑难问题让学生来合作讨论解决,集思广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合作能力,体会集体的力量,合作的快乐。例如:官吏只出现了两次,却以《石壕吏》命题,原因何在?为什么隐去官吏的蛮横凶恶?如何理解作者的沉默?

  四、说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展示对联: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问“今天咱们要接触的名人就在这两幅对联里猜他是谁”?(设计意图:引用朱德、郭沫若的对联认识杜甫,可以调动学生兴趣,加深对杜甫的认识,烘托课堂气氛。)

  检查背诵上节课学的《春望》——(温故知新)。“今天我们来学习与《春望》同一时期的一首长篇古体叙事诗《石壕吏》”。(板书课题)

  2.简介背景:安史之乱时期的杜甫,对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先后写出了《悲陈陶》、《春望》、《北征》、《羌村》、“三吏”、“三别”等传世名作。(设计意图:介绍写作背景,为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降低难度,铺平道路)

  (二)朗读诗歌

  步骤:听朗读录音——自主朗读——小组朗读——展示朗读(齐读,分角色读,二部轮读等)(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将学生带到故事情境之中,在朗朗书声中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为进一步的分析鉴赏作准备。)

  (三)复述故事

  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尝试用第一人称进行复述。在此基础上,理清这首叙事诗脉络。

  明确:本文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是“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这件事的尾声,暗示老妇已被差役抓走。

  (设计意图:在故事复述中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交流。既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理清文章的内容及写作脉络。)

  (四)解读诗歌

  假如你是导演,如果把这首诗改编成一出戏,你会安排几个场景?说说你的思路。

  (设计意图:立体化再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层次走进文本,抓住文章的写作重点,且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听妇之苦

  齐读“听妇致词”一环节,思考:这一部分写了老妇人哪几方面的苦?

  明确:丧子之苦;困窘之苦;应征之苦。

  2.观吏之怒

  (1)在表现差役时,你认为哪几个词最富表现力?

  明确:捉、呼、怒;夜、夜久

  (2)有人说:《石壕吏》中老妇的“致词”全都是差役步步紧逼出来的。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藏问于答的写法)

  小组研讨交流,之后完成填空。

  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

  老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室中更无人。

  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惟有乳下孙。

  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设计意图:走进文本,在梳理文章层次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深挖文本内容,体会人物性格;通过情景对话的方式领会文章藏问于答的写法,体会作者“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特色;突破教学难点。)

  3.察作者之情

  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诗人为什么不站出来?你如何理解作者的沉默?

  明确:矛盾,国事危急需添兵,然而丁壮殆尽,兵员枯竭,全诗即在这矛盾中展开了历史画卷;忧国忧民。

  补充: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新婚别》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新婚别》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垂老别》

  (设计意图:与作者对话,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进退两难的矛盾心情;突破文章的教学重点。)

  (五)问读诗歌

  学习了《石壕吏》,你还有哪些疑问?提出来,大家一起研讨。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至关重要;在问读中再次走进文本,查漏补缺,深化理解,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六)改写诗歌

  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提示]石壕吏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善于运用想象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

  讨论交流:对环境具体描写

  对人物细致刻画(参照插图)

  丰富故事情节

  (设计意图:通过改写丰富文章的故事情节,练习取舍和组织材料;同时有效利用文章的插图资源,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体现学生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和表达。)

  (七)推荐阅读

  课外阅读杜甫“三吏”“三别”的另外五篇文章,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挖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在课外阅读中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八)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石壕吏》

  (设计意图:强化基础,关注并规范书写;在背诵默写过程中完成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做到准确无误。)

  《石壕吏》说课稿3

  一:说教材:

  《石壕吏》出自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杜甫诗三首》,是一篇教读课文。本单元主要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本文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以“安史之乱”为背景,抒写民间疾苦最为深刻、传诵最广的名篇。语言凝练质朴,,故事情节生动,叙事巧妙,是学生所喜闻乐读的文学作品。一定能对学生产生有益的影响,起到熏陶作用。

  二:说学情:

  学生已学习了《望岳》和《春望》两首诗,在此基础上,翻译学习难度不大,对作者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杜甫的现实主义和沉郁顿挫的文风认识尚浅,需要教师引导。对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理解只是一般性的,感受不深。在品味诗中精炼的语言上还有待于老师点拨。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感知课文大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体会本文精炼的语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诵读品味精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引生入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说教法、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法、朗读品味法、探究发现法、情境表演法等推动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学法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和情景感知法让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五:说教学过程:

  结合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体现语文实践这一新课标的精神,我采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朗读课文感知大意——品味语言感受人物形象——情境表演深悟情怀——质疑探究明确主旨”五个环节的教学程序。具体安排是:

  (一)由人物画像导入,同时播放二胡名曲《江河水》。根据两幅对联请学生猜出人物“杜甫”先由学生介绍已知的杜甫生平及创作,教师补充强调要点,引出课题并板书。然后屏显诗歌背景,明确体裁“叙事诗”。

  (二)学生听范读,解决字词读音问题,把握朗读节奏、语气、情感。开展示范读、自由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等活动,并鼓励评价。然后生生互提互答,师引导读语境,译读诗歌,总结板书内容要点。“观官吏之举——怒;听老妇之言——苦;感诗人之情——忧

  (三)品味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跳读诗歌,感受人物形象。学生自由寻词摘句表达认识体会。这里采取自主学习方式,教师授以品味语言“三步走”之法,能体会出“官吏的横暴,老妇的可怜、深明大义,诗人的同情忧虑形象。

  (四)思读第三段,结合老妇之苦想象官吏会怒呼什么,补全对话,小组成员合作,分配角色,在组内演习,可文可白,然后让1——2个小组代表全班表演,使学生体悟战事的危急、百姓的痛苦、战争的残酷。进一步体会杜甫诗“现实主义风格。

  (五)质疑探究:杜甫耳闻目睹了悲剧的发生却一直躲着不出来,对石壕吏的暴行也保持沉默,是否愧对“诗圣”的称号?师引导学生讨论,通过“有国才有家”“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体会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最后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齐诵诗歌。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激励学生结课。

  布置作业:背诵默写全诗。

  (六)板书设计:

  因素:图片感受、音乐体会、模仿官吏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效率。同时加深学生对作者和作品的理解。

  《石壕吏》说课稿4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石壕吏》。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自己上课的思路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蓝本,也是师生进行教学互动必不可少的工具。说教材很重要,也很必要。

  《石壕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25课《杜甫诗三首》的第三首。学生已学过了前两首,对杜甫的生平事迹和作品风格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为学习此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石壕吏》是一首古体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这件事的尾声,暗示老妇已被差吏抓走。这首诗叙事完整,情节生动,构思巧妙,藏问于答,语言凝练质朴。用大量篇幅记叙了老妇的致词,从中体现战乱给老妇一家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也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

  二、说目标: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我从学生实际入手,结合这个单元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以及本课内容、思想、写作上的特点,确定如下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如走、致词、裙、前途等。

  2、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复杂思想情感。

  3、了解写作背景及“安史之乱”给当时百姓造成的深重灾难,教育学生珍爱和平幸福的生活。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本单元导语中这样要求:“在反复诵读中领会他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故我把目标1、2确定为教学重点。至于教学难点,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语文能力,“体会作者的复杂思想情感”应为难点。

  三、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古诗来说朗读尤为重要。所以,我以“重读、巧讲”为原则,来安排教法。学生自读,圈点重要字词句,初识字词;指名学生朗读,互评互助,正音辨形释义,让学生读顺;教师范读,突出感情,并做朗读指导;学生齐读,力求读出感情;以“你读出了什么?”质疑,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为进一步的分析作准备。以读促讲,适时引导,在关键处、水到渠成时才讲,做到适时、实用、精彩,以达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之效果。

  在学法上,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圈点批注法和讨论法。在朗读中,让学生对不理解的字词句子和内容上的疑难处作圈点批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讨论中探究问题,力求让学生有自己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效果如何,还有待课堂实践的检验。

  四、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有导入、教学、结语三大部分组成。

  (一)导入

  播放视频材料,并以简明扼要的导语引入。视频材料,从形式上给学生以视觉冲击,营造教学氛围:内容上,让学生知道“安史之乱”,为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做铺垫,有《春望》,让学生温故知新,并由此导入也自然方便。

  (二)教学

  教学部分是这节课的核心,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1、读一读

  (1)读背景材料。让学生先读注释①,并看教材插图,了解写作背景。(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读文本,看插图,形成感性认识,产生理性思考,了解背景,有助于理解和准确把握文章内容和思想。)

  (2)学生自读。让学生圈点批注自己认为重要的或者不理解的字词句子,学生交流后,教师以课件展示字词。

  (3)指名学生朗读。让其他同学做评价。(互评互助,正音辨形释义,让学生读顺。)

  (4)教师范读。强调感情。结合具体诗句做朗读指导(停顿、语速、语调方面)。

  (5)学生齐读。(力求读出感情。)

  (6)你读出了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理一理

  这一环节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生读诗,教师适时讲解点拨,帮助学生疏通文意,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分四个小组,每组分别完成诗歌第一、二、三、四节的学习任务。其形式是小组内先自主合作学习,再推荐代表课上展示,其他小组可质疑或补充;内容为先读诗歌,疏通文意,再进行内容归纳及探究。

  针对诗歌内容,预设一个主问题。问题的设置力求有深度,能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力求有启发性,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课堂教学时,对预设的问题要灵活机智处理。因为课堂是生成的。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问题:“夜捉人”表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目的是让学生竟可能的全体参与,主动思考,合作探究,竟可能地获得自己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3、想一想

  这一部分共预设三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设计,有其连贯性和层次性。当然,这仅是预设,课堂是生成的,教学时还需灵活处理,机智进行。现就三个问题做以说明。

  (1)读后,你对诗歌及其作者杜甫有什么话要说吗?

  (2)有人认为老妇的话句句都是差吏逼出来的。你如何认为?

  (3)题为《石壕吏》,作者为何不把差吏的话直接写出来?

  第一题是预设,实质上是个生成性的问题。问题是开放性的,目的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形成自己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当然,开放是有个度的,教师适当引导,引出第(2)(3)两个问题。第二个问题要顺势提出,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分析想象力,深入挖掘诗歌内容,激发学习兴趣。第三个问题是第二个问题的延伸和深化,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体会诗人的复杂情感,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4、练一练

  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可能的话,让学生试背。目的是反馈教学效果,以便今后有的放矢的教学。

  5、写一写

  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若有兴趣,也可改写成一幕短剧。其目的是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关键是要合理地补充某些情节或细节,从而鲜明地再现原作的思想内容。

  课上若有时间,进行片段改写指导,然后留作课后作业;没时间的话,全都放在课后作业时处理。

  (三)结语

  战乱将人民置于水深火热之中。封建时代社会的动荡,政权的更替,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建设和谐社会是我们的责任。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进步的人!(以歌曲《战争不是问题》做背景音乐,并以课件展示结语,以营造情景,引导学生珍爱和平幸福的生活。)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板书要力求全面而简明,清晰又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此板书本着利于学生感知内容、理清脉络、把握感情这一原则进行设计。板书在关键处、需要时才书写,做到适时、实用,不能为板书而板书。

  板书如下:

  石壕吏

  杜甫

  我的说课内容讲完了,敬请大家不吝赐教!谢谢!

【《石壕吏》说课稿(精选4篇)】相关文章:

续写《石壕吏》(精选8篇)01-16

改写石壕吏作文15篇02-22

续写《石壕吏》(8篇)01-16

续写《石壕吏》8篇01-16

杜甫《石壕吏》诗词歌鉴赏02-24

杜甫《石壕吏》译文及赏析01-27

望岳、春望、石壕吏12-06

杜甫石壕吏教案范文(精选3篇)12-12

续写《石壕吏》(通用8篇)01-16

《石壕吏》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04-12

小学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 《小数的意义》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