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正比例》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正比例》,这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期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中第二节的内容。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这一节课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说教材
我从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在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安排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等内容。体会了生活中存在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正比例关系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为此,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系列情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相关联的量,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共同之处,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与思考,并通过具体的讨论,使学生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以及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教材从不同的角度(实际生活、图形)提供了有利于学生探索并理解正比例意义的情景。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乘法的时,已经初步接触了正比例的变化规律,在六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等。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是判断有具体数据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最难掌握的是离开具体数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三)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结合实例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着在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学法和教法上谈谈。
二、说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本着“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原则,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小组合作交流。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情景,让学生通过具体问题,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教学活动,自主发现正比例的变化规律,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三、说教法
本节课我运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和自学讨论法。
四、说教学过程
我们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整个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具体设计如下: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举例说说什么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这样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较好地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同时也为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发现内在的规律。
(二)自主建构
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能正确判断正比例的量是本节课的中心任务,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在教学中安排了三次感知、体验正比例的活动:
(1)在比较中继续感受成正比例量的'特征
在这一环节,我展示了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边长与面积的变化情况图表,请同学们完成表格,并观察其变化规律。
像这样同时出现正面与反面的例子,是为了让学生在比较中把握正比例量的本质特征。引入图像进行比较,是为了让学生对正比例的特征有更形象地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更丰富的表象,达到数形结合,从而使学生真正建构正比例的意义。
(2)从正面初步感受, 成正比例量的特征
在这一环节中,我出示两组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让同学们观察、比较,并发现其变化规律。
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模仿前面找规律的方法,自主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
(3)尝试归纳正比例的意义。
最后让学生在前面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尝试归纳正比例的意义,从而真正建构正比例的意义。
(三)分层提高
练习的设计力求体现多样性、层次性和发散性。在这一练习中,正比例的量不止一组,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四)小结提升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主要是借助板书,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梳理,内化过程,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
(五)拓展延伸
出示两道拓展题,让学生将新知识的学习与巩固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对于本节课我就先说到这里,由于课堂上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部分环节可能会稍作改动,另外,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具体环节的安排上,可能还存在着不足的地方,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正比例》说课稿】相关文章:
正比例函数说课稿12-20
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12-07
《成正比例的量》小学数学说课稿【精选】03-24
正比例教学反思02-14
北师大正比例教学设计(通用6篇)05-27
北师大版正比例教学设计(通用6篇)05-26
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10-12
初中地理说课稿模板《北京》说课稿12-29
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单元测试07-24
音乐说课稿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