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看地形图说课稿

2021-03-14 说课稿

  【教材分析】

  《学看地形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实际上是让学生了解地形图的制作过程。地形图是着重表示地形的普通地图,一般用等高线表示地貌,它能够反映一个地区地面的实际高度和起伏特征。地形图的判读为以后学习地形基本特征奠定了基础,本节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等值线,为以后学习其它等值线打下基础。

  【课程标准】

  1、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观看动画、动手找点连线画轮廓,知道等高线的绘制原理,说出等高线和等高距的概念;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指图总结等高线的特征,观察说出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3、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会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4、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其中目标2和目标3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学习热情较高,参与意识较强,但缺乏空间和立体的概念,因此,在课堂中要多用直观图示,多设计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此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学看地形图这部分教材内容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学习的难度较大。如果还是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会让学生觉得学习困难,而且还会挫伤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我确定了以启发引导、合作探究、动手实践等教学方法,提高其空间思维和想象的能力,化抽象为形象,从而顺利达成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户外登山现已成为越来越多人休闲度假的一种方式,老师也喜欢登山,可这次在登山探险前我遇到了一些小小的疑惑,想请大家帮我解惑释疑。

  一位朋友在我出发前送给我一张奇怪的图,他告诉我我登的山就在图上,那么人们是如何把立体的高低起伏的山绘制成平面图的呢?

  设计意图:利用这种快速、直接的问题导入形式,在轻松的氛围中把学生引入新课,从而进入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板块——登山探险之初发现。

  2、教学板块一:登山探险之初发现

  这一板块我是通过看一看知原理、试一试明概念、想一想得特征三个环节来实现的。

  环节一:看一看知原理

  通过让学生看课本39页等高线示意的静态图和多媒体播放等高线绘制的动态图,给学生一个形象直观的立体和平面的转化过程,知道等高线的绘制原理。

  环节二:试一试明概念

  出示自制山体模型,让学生在模型上找海拔100米、200米、300米的点,然后试着用平滑的曲线将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最后按其镶嵌关系在黑板上画出山体模型的等高线地形图,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立体和平面的转化过程,明确等高线和等高距的概念。

  环节三:想一想得特征

  对照黑板上所画的等高线地形图,想一想,总结等高线的特征。

  设计意图:这一学习板块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能看懂的、能动手的、能总结的,都让学生来完成,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路人的作用,这样,不仅解决了本节课的前两个学习目标,还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承转:现在老师知道了这张山的平面图是怎么来的,也知道了这张图是等高线地形图,但老师还有个问题,想请大家指点迷津。朋友告诉我,这张图上标有三条到达最高峰的'路线,这三条路线分别代表了山地的不同部位,那么怎样才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看出山地的不同部位呢?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板块——登山探险之再发现。

  2、 教学板块二:登山探险之再发现

  这一板块我是通过学生自学和动手实践来完成的,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把全班分为若干组,老师给每组发一个沿等高线切断的不同的山体模型,让学生自学课本39页“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小组合作探究,8分钟内完成多媒体上显示的任务,教师巡回指导。届时抽查几个有代表性的小组,各组推荐一个中心发言人上台展示小组成果。小组活动和成果展示以照片和视频的形式呈现。

  设计意图:相信学生,大胆放手,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真正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适当引导、点拨、鼓励即可。通过这一板块,解决了本节课第三个学习目标。

  承转:通过大家的努力,三条路线所经过的山地部位我都清楚了,但究竟选哪一条路线上山,我还有些犹豫,请大家继续努力,帮老师出谋划策。从而过渡到本节课的第三个教学板块——登山探险之实战演习。

  4、教学板块三:登山探险之实战演习

  此时拿出真实的山体模型,说明这就是我要登的山,请各小组继续合作,3分钟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对照等高线地形图,在山体模型上找出并指出三条路线。

  任务二:分析选择不同路线登山的理由。

  在这一过程中,老师适当引导和点拨,最后给出建议。例如:陡崖虽然距离山顶最近,但登山的难度和危险性也是最大的,需要专业的攀岩者带上专业的装备才能完成,其它两条路线大家可以自由选择,记住,安全第一。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板块的学习,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训练了学生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真正实现了我们所学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过渡:同学们,今天的登山探险之路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主要是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学习,但等高线地形图仅仅是地形图家族中的一员,那么,除了等高线地形图能表示地表的高低起伏,还有哪些地形图呢?

  引出课本上的陆地地形示意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然后对比课本上的陆地地形示意图、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观察说出这三幅图之间的关系,强调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不同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所得到的,之后给出一幅不带地形类型的分层设色地形图,通过读图识图,让学生上台在图上指出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的位置,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着色规律,解决本节课的最后一个学习目标。

  【板书设计】

  通过板书设计,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为反馈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以课本39页活动题第2题作为本节课的课堂练习。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注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A点海拔是多少米?你估计山顶C的海拔大约是多少米?

  (3)从A点和B点出发,分别沿图中虚线爬到山顶C,哪条登山线路较陡?请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课后作业:

  要求:小组合作,利用沙土、萝卜、橡皮泥等材料制作一座山地模型,要求做出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等地形部位;等高线要表示出来。

  结束语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学习如登山,在登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疲惫、会痛苦,也许还会摔跤。 但我们要记住,困难和挫折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努力攀登了, 每个人都会登上不同的高度,看到不同的美景。让我们一起努力,不断攀登知识的高峰吧!

【学看地形图说课稿】相关文章:

《学看钟表》说课稿06-24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11-02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10-17

《学看平面图》说课稿08-08

学看平面图说课稿06-20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2篇11-02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看平面图》说课稿01-25

《看菊花》说课稿07-12

《看雪》说课稿精选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