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1
一、 说教材
(一) 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节是高中必修2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圆与方程的第三节内容。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已经掌握“圆的方程”、“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后,在已获得一定的探究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两圆的位置关系,它是圆与方程章节中一种重要的位置关系。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圆与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
2.掌握利用圆心距和半径之间的大小关系判定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三)重点、难点
1.重点:圆和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及其应用。
2.难点:圆和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及数量间的关系。
二、说教法
常言道:“教必有法,教无定法”。所以我针对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水平,大胆地处理教材,并作了精心的安排,采用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类比、观察、讨论、归纳等方法,注重创设问题情景,充分体现数学是源于实践又运用于生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注意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减少学生对新概念接受的困难。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口、动眼、动脑,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教法的核心是类比,在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基础上类比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三、说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类比、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让学生自己观察、归纳,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分析
环节1,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奥迪标志,五连环,齿轮等引出所要讲的新课题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环节2,在进入新课讲解之前,先给学生复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在由此拓展拓展到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给学生讲解圆与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和用圆心距和半径之间的大小关系判定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环节3,例1由两圆的方程判断位置关系,重点讲解几何方法,若有学生提到代数法,教师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告诉学生怎样恰当选用这两种方法。
例2难度加深一些,要充分运用两圆相切的几何性质,要引导学生想到不同的解题思路。然后做一些练习进行巩固。
环节4,对本节课小结。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2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过程以及几点说明五个方面对本课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本课内容是《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从知识结构来看,它的学习建立在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同时也是这两节知识的延续;从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来看,它反映了事物内部的量变与质变。通过这些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所以这一课时无论从知识性还是思想性来讲,在教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我认为教学目标是:
①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圆与圆位置关系的意义,熟悉性质判定。
②能力目标
通过位置关系的意义的形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通过两圆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的探索与发现,培养学生的探索猜想能力。 ③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重点难点:
重点:两圆相交、相切的概念、性质与判定
难点: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能力。
二、教法设计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用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类比、观察、讨论、归纳等方法,注重创设问题情景,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形式上充分利用电脑多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是大自然最奇妙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三、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培养学生类比、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让学生自己观察、归纳,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四、 教学过程
1、认知准备
复习提问:
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定义主要是根据什么特点来描述的?
②影响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数量因素是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一方面复习前面学习的知识方法,另一方面对本节类比研究圆与圆位置关系埋下伏笔。
2、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课本中反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一些实例,导入你认识上述几何图形吗?它们表示什么?它们都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圆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几何图形,圆与圆位置关系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你知道圆与圆位置关系的几何特征吗?你想知道圆与圆位置关系有哪些性质吗?
从而导出本节课的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数学贴近生活、既强化学习目标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有鲜明的目的性。
3、新授
(一)概念形成
①位置关系探索
探究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几何特征是通过公共点来刻画的,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按公共点分类能分成几类?动手操作,在事先准备好的两张透明的纸上画两个半径不同的⊙O1和⊙O2,把两张纸叠合在一起,固定其中一张而移动另一张,你能发现⊙O1和⊙O2有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每种位置关系中两圆有多少个公共点?
②概念形成
师生共同画出五种不同的位置关系,提问:你能给这五种位置关系分别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吗?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以问题为出发点,依照学生的认识规律设置一系列问题,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发现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③练习:
请你说出刚才所举实例所反映的圆和圆的不同位置关系。
(二)影响两圆位置关系的数量因素
提问:影响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数量因素是半径和圆心到直线的距离,那么影响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数量因素是什么?
(三)性质与判定
1、定理的探索
讨论:如果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r1 >r2), 圆心距(两圆圆心的距离) 为d, 当两圆外切时,d 与r1和r2有怎样的关系? 反过来, 当d 与r1和r2满足这样的关系时, 两圆一定外切吗?
进一步, 请同学们分小组利用d 与r1和r2的关系讨论两圆的位置关系, 并完成表格, 集体评价讨论结果
①外离 d> r1+ r2
②外切 d =r 1+ r2
③相交 r1— r2
④内切 d=r 1-r 2
⑤内含 d
设计意图:通过定理的探讨与发现渗透特殊――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例题分析(课本例3)
说出大圆P 与圆O 的位置关系
小圆P 与圆O 的位置关系
大圆P 与小圆P 的位置关系
师生共同完成解题过程。
3、思考:两圆外切和内切时组成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切点与对称轴有什么位置关系?
(四)课堂练习
请学生上黑板完成,集体订正。
4、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两圆位置关系的性质判定,下面请同学回答几个问题(面向中偏下学生)
1、两圆位置关系有哪几种?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性质与判定。
3、相切两圆有什么性质?
本环节设计意图是:采用问题的方式对所学内容做全面的概括、总结,教师采用激励性型的语言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回答,使学生倍感教师关爱,从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情感效应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妥之处,请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3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题目《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我准备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说课: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程序,评价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这节课是继学习了点与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之后进行的又一图形间的关系的探讨。本节课与上节课在教法上有相似之处,因此可以采取类比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动眼、动手、动口等能力,同时也渗透了类比、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圆与圆的组合图形具有一些特殊的位置关系和性质,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工业制造方面应用较多。
2、教材的处理: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经过两年的学习,初三学生对图形的感觉很敏感,学生观察、操作、猜想等能力较强,但是归纳运用数学的意识、思想还比较薄弱,思维的严密性、灵活性都有待于加强,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也需进一步加强。
3、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上述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图形辨认圆与圆五种位置关系,根据具体图形说出相应的位置关系名称。
能类比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公共点个数来决定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
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中两圆圆心距d与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2)能力目标
探索两个圆之间位置关系,训练学生的探索能力。
通过平移直观的探索两个圆之间位置关系,发展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探索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经历探究图形的位置关系,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发展形象思维。
4、教学重难点
本节重点为:通过探索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中两圆圆心距d与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本节的难点:探索两个圆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中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的过程。
二、教法设计: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用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类比、观察、讨论、归纳等方法,教学形式上充分利用电脑多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三、学法指导: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让学生自己观察、归纳,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四、教学程序:
(一)活动一:复习引新
1、复习:直线和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2、观看下列图片,描述出图中的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师生行为]教师演示图片,提出问题。学生观察思考。教师找学生回答问题。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清楚图片中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2)学生能否把图片中圆和圆的几种位置关系都看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离不开圆,感受圆的美丽与神奇。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联想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对圆和圆的几种位置关系的注意,激起学生对探索两圆位置关系的兴趣.也许学生不能准确地用数学语言表述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二)活动二:探究(一)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几何特征是通过公共点来刻画的,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按公共点分类能分成几类?动手操作,在事先准备好的两张透明的纸上画两个半径不同的⊙O1和⊙O2,把两张纸叠合在一起,固定其中一张而移动另一张,你能发现⊙O1和⊙O2有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每种位置关系中两圆有多少个公共点?
[师生行为]让学生观察、发现,并画出两圆的不同位置关系图形。接着教师利用动画演示这一过程,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们发现的两圆不同的位置关系的图形。最后师生共同讨论给出两圆的几种位置关系定义。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能否根据自己的实验中出现的两圆位置关系,画出相应的图形来;能否把两圆的几种位置关系全部发现出来。
[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参与数学活动。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观察两圆的位置关系的变化及两圆公共点个数的变化情况。问题(3)的提出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两圆的位置关系。然后教师通过课件演示给出五种位置关系的名称,教学中淡化概念,其目的:一是为了使学生从感性上熟悉五种位置关系;二是通过多次观察,为下一步利用“公共点个数”对五种位置关系分类打好基础。
(3)活动三:探究(二)探索有趣的对称性
1、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是什么呢?
2、圆和圆组成的图形呢?例如相交,外切,内切呢
3、认识连心线。[通过两圆圆心的直线叫做连心线。]
4、你发现连心线有什么特点?切点与对称轴有什么位置关系?[如果两圆相切,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师生行为]学生先观察、思考,教师再提问,最后用课件动画演示。
[设计意图]活动三是通过学生所熟悉的“圆的对称性”而延伸到到圆和圆组成的图形的对称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使学生认识“连心线”及其特点,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两圆相切的性质:如果两圆相切,那么两圆的连心线经过切点。这一性质在教学中只需学生能直观地认识就可以了,不必要求学生严格地说出理由。
(四)活动四:探究(三)探索圆心距与两圆半径的关系
1、认识圆心距[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叫做圆心距]
2、先积极思考再探索规律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两圆位置关系图形进一步观察、思考、猜想、测量,发表见解。教师利用课件动画演示并总结讨论出的结论,说明此结论即可作为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又可作为两圆位置关系的性质。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对两圆相交时的情况讨论是否深入。
[设计意图]活动四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来探讨两圆的位置关系,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解题。
(五)活动五:学以致用
1、看谁答得快
2、例题分析(课本例3)
[师生行为]师生共同完成例题的求解。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能否会利用两圆外切和内切时,圆心距与两圆半径和与差的关系来解题。
[设计意图]例题的安排是为了利用已讨论出来的两圆位置关系与圆心距和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结论来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的两圆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判定
3、练习:课本P101练习第1.2题
[师生行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能否会利用两圆位置关系与圆心距和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结论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例题的安排是为了利用已讨论出来的两圆位置关系与圆心距和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结论来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的两圆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判定。
(六)活动六:小结、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两圆位置关系的性质判定,下面请同学回答几个问题(面向中偏下学生)
1、两圆位置关系有哪几种?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性质与判定。
3、相切两圆有什么性质?
本环节设计意图是:采用问题的方式对所学内容做全面的概括、总结,教师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回答,使学生倍感教师关爱,从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情感效应。
作业:必做题:P101第3题;P102第7、13题;
选做题:P103第16 、17题。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水平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同学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这是“新课改”的要求和呼唤。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一、圆与圆的几种位置关系
二、性质与判定
外离d>R+r内含d 外切d=R+r内切d=R—r 相交R—r 三、相切、相交两圆的性质 (1)相切两圆的切点一定在两圆连心线上。 (2)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且平分公共弦。 六、教学评价: 本节课我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动手探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动手中去发现、探究,同时利用课件让讲解更直观,利用练习巩固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全面完成教学任务。 七、教学反思: 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前提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 贯穿一个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突出一个特色——充分鼓励表扬的特色 以上是我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说课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圆与圆的位置的种类; (2)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两圆的连心线长; (3)会用连心线长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 设两圆的连心线长为,则判别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依据有以下几点: (1)当时,圆与圆相离; (2)当时,圆与圆外切; (3)当时,圆与圆相交; (4)当时,圆与圆内切; (5)当时,圆与圆内含; 3、情态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理解并掌握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与难点:用坐标法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设想 问题 设计意图 师生活动 1、初中学过的平面几何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类? 结合学生已有知识以验,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并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学生回顾知识点时,可互相交流。 2、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引导学生明确两圆的位置关系,并发现判断和解决两圆的位置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解题的方法。 问题 设计意图 师生活动 关系的方法 学生观察图形并思考,发表自己的解题方法 3、例3 你能根据题目,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两个方程所表示的圆吗?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 教师应该关注并发现有多少学生利用“图形”求,对这些学生应该给予表扬、同时强调,解析几何是一门数与形结合的学科、 4、根据你所画出的图形,可以直观判断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如何把这些直观的事实转化为数学语言呢? 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利用判别式来探求两圆的位置关系。 师:启发学生利用图形的特征,用代数的方法来解决几何问题。 生:观察图形,并通过思考,指出两圆的交点,可以转化为两个圆的方程联立方程组后是否有实数根,进而利用判别式求解、 5、从上面你所画出的图形,你能发现解决两个圆的位置的其它方法吗? 进一步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精神,培养学生 师:指导学生利用两个圆的圆心坐标、半径长、连心线长的关系来判别两个圆的位置。 生:互相探讨、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通过图形的直观性,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两点间距离公式寻求解题的途径。 6、如何判断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呢? 从具体到一般地总结判断两个圆的位置关系的一般方法。 师:对于两个圆的方程,我们应当如何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呢?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说出各自的想法,并进行分析、评价,补充完善判断两个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 7、阅读例3的两种解法,解决第137页的练习题。 巩固方法,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指导学生完成练习题。 生:阅读教科书的例3,并完成第137页的练习题。 问题 设计意图 师生活动 8、若将两个圆的方程相减,你发现了什么? 得出两个圆的相交弦所在直线的方程。 师:引导并启发学生相交弦所在直线的方程的求法。 生:通过判断、分析,得出相交弦所在直线的方程。 9、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否可以转化为一条直线与两个圆中的一个圆的关系的判定呢? 进一步验证相交弦的方程。 师:引导学生验证结论。 生:互相讨论、交流,验证结论。 10、课堂小结: 教师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 (1)通过两个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你学到了什么? (2)判断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方法?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3)如何利用两个圆的相交弦来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 作业:习题4、2A组:4、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图,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能借助工具画图,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教学难点: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些圆形物体和圆形纸片,圆规 学具准备:圆规、学具以及收集的一些圆形物体的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羊吃草的故事(猜谜) 有一个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钉了一根木桩,用一根绳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 先请同学们猜测一个字。再猜两个字的水果名 师:我们来看一看羊吃草的范围有多大? (用电脑演示羊拉紧绳子旋转一周的情况,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原来羊能吃到的草的范围是一个圆。) 一、谈话导入 1、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过圆形? 2、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见过平静的水面吗?如果我们从上面往下丢进一颗小石子,(电脑演示),你发现了什么? 3、其实这样是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欣赏)从这些自然现象中,你同样找到了圆吗? 4、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圆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动手尝试,认识圆的特征 (一)、初步认识圆 1、说了这么多圆,看了这么多圆,你想不想亲自动手画一个圆?先动脑筋想一想,再用你手头的的。(问题就只工具动手画一画。(学生动手画圆) 2、引导学生交流所画的圆,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画要停留在借助什么来画的,不要作过深的追问) 3、比较:看看你所画的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交流:以前所学的.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 (二)、用圆规画圆 1、刚才有同学用圆规画出了一个圆,其他同学会画吗?请拿出准备的圆规,在白纸上画一个圆。 交流:谁来说说用圆规是怎样画圆的?或者说在画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指名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圆规的使用方法。) 要点:针尖要戳在纸上,另一只脚是笔,两脚随意叉开。 2、刚才大家画的圆有大有小,假如我要我们全班同学画一个一样大的圆,行吗?你有什么建议? 3、全班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我们把两脚叉开4厘米来画一个圆。(画好的同学拿出剪刀,把画的圆剪下来。) (三)、圆各部分名称 1、圆和其它图形一样也有它各部分的名称,请同学们打开书,把例2的一段话认真地读一读。 2、反馈交流:你知道了关于圆的哪些知识? (圆心、半径、直径,分别用字母O、r、d表示。)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并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圆上将个部分标一标、画一画。 3、完成“练一练”第1题。 出示3个圆,分别判断,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圆心、半径、直径的关系 1、学到现在,关于圆,该有的知识我们也探讨地查差不多了。那你们觉得还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研究?其实不说别的,就圆心、直径、半径,还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研究研究?大家手头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等,这就是咱们的研究工具。待会儿就请大家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另外,我还有两点小小的建议:第一,研究过程中,别忘了把你们组的结论,哪怕是任何细小的发现都记录在自备本上,到时候一起来交流。第二,实在没啥研究了,老师还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份研究提示,到时候打开看看,或许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小组活动。 2、反馈交流: 要点: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强调在同一个圆里)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强调在同一个圆里) (3)、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r=2/d;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4)、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这些对称轴就是圆的直径。 还有其他的发现吗?学生可以自由说。 3、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学生自由填表,反馈交流。 三、应用拓展 完成“练一练”第2题。 (1)、读题,说说是怎样理解题意的。(注意说清直径是5厘米,圆规两脚叉开即半径应该是2.5厘米) (2)、学生画一画,反馈交流。 四、全课总结 通过大家的探究,我们已经获得了许多关于圆的知识,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刚才的画面(课件再次显示) 平静的水面丢进石子,荡起的波纹为什么是一个个圆形?现在,你能从数学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了吗? 对,简单的自然现象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规律。其他一些现象中为什么会出现圆相信大家一定能解释了。其实,又何止是大自然对圆情有独钟呢,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没的化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感觉怎么样? 这不就是圆的魅力所在吗? 五、布置作业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以及练习与应用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以学过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理解。 2、培养学生乐于学习,乐于与同伴合作并分享学习成果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与难点加深对小数乘除法计算方法,以及数学规律的认识。 教具多媒体课件。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随机板书。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活动。 改进意见。 一、回顾与整理。 这一单元,你了解了什么规律?学会了哪些计算? 学生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二、练习与应用。 1、口算练习。 学生独立口算,集体订正。 2、第2题。 引导学生将后面六栏中的两个因数分别与第一栏进行比较,明确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那么积也随着乘或除以几,从而初步体会积的变化规律。 3、用竖式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师计时,并巡视指导,集体交流,指名说说计算方法。 4、第4题。 让学生根据题目的特点,判断哪几题的商小于1,再通过计算验证开始的判断是否正确。 5、第5题。 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改写方法,弄清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再决定小数点是向右移动还是向左移动。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整理与复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在计。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活动。 改进意见。 算小数乘、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全班交流。 四、作业。 完成《学习与探究》。 课后小记: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本着这样的一个目的,在动眼、动手、动脑中创设轻松、自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体验学习的快乐。 在整个课堂教学设计中,我做到了四个重视。第一,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探索教学内容的能力。具有探索性、开放性,能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机会;第二,重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紧密联系,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学习数学,并能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第三,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从各种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实践,不断探索来获得知识并应用知识;第四,重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喜爱数学的情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发扬敢想、敢说、敢争论的精神。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清楚感知圆和圆的五种位置关系,让学生分组摆一摆,再进行组间比一比。讨论后逐一归纳出五种位置关系及数学定义。并进行篮球赛标设计,使学生在紧张热烈竞争中巩固了知识。课堂中轻松的量一量,让学生在验证中直观地认识到两圆的半径、圆心距间的关系。在动眼、动手、动脑中再一次巩固了知识。 纵观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不仅让学生收获颇多,而且教者也回味无穷。使我更加感受到“四个重视”的重要性。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前松后紧。虽也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但总觉得有点姗姗开场却草草收尾的意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让我和学生在课堂中都能时刻享受到知识带来的快乐。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 并深刻剖析直线是圆的切线的判定条件和直线与圆相切的性质;对重要的结论及时。 (2)在教学中,以“观察——猜想——证明——剖析——应用——归纳”为主线,开展在教师组织下,以学生为主体,活动式教学。 新课程理念及新基础教育理念都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动不应当是表面的、外在的,而应当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思考问题,这种内在的、深层的动,更要落实,动静结合,收放适度,动得有序,动而不乱。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首先要设计好问题,针对不同意见和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辩论,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问题,及时给以矫正。当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索时,学生自己寻找答案时,要放手让学生活动,但要避免学生兴奋过度或活动过量。今后再教学本节课仍应倡导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对问题的探究来构筑本节课教学的主题。但是,教师待学生的问题提完后,与学生一道对问题进行归类,找出学生思维和知识的核心问题,以此组织课堂教学,并相机解决其他问题。仍应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但是,应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有的学生的参与只是一种表面上的行为参与。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关键是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一定的思维层次上,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积极思考,还是学生的自我需要。也就是说我们要关注学生思维的状态与学习互动的状态。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看似内容少而简单,但让学生真正理解如何由图形关系得出数量关系,以及从数量关系联想到图形的位置关系,却并非简单。如果忽略了这一过程,学生会做题,却无法体验数学的本质,无法体验数形结合思想。所以本节课中引导学生由图形联想到数量关系,即有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联想到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我是分两步的得出的: 第一步让学生从图形上直观的认识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第二步引导学生从数量上判断图形位置,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数形结合思想。数量关系的探索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这节课的难点所在。为解决这个问题,在课前布置了学生进行预习,预习内容为以下6点: 2、经过一个点可以作几个圆? 3、经过两个点可以作几个圆?圆心有什么特点? 4、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作几个圆? 5、过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能作圆吗?如果不能如何证明。 6、过在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能作圆吗?如果能,能做几个,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通过课堂上的提问反馈,可以感受到学生通过预习,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能更好的理解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听课的效率。 新课标指出,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的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本节课中“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圆”让学生经历了循序渐近的探究过程,即通过画图、观察、分析、发现经过一个已知点可以画无数个圆,经过两个已知点也可以画无数个圆,但其圆心分布在连接两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圆。 通过这节课,学生们深切感受到预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也通过自己的预习对所学知识有理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通过对这节课的反复推敲设计,我也深切感受到对教材研究的重要性。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北京奥运会金银铜牌图) 还记得在我国举行的北京奥运会上,我国的运动健儿们一共获得了多少枚这样的奖牌?(100枚)运动健儿们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自豪、骄傲! 这些奖牌什么形状的?说说你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形的事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圆形)看来,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老师带来了一些生活中有关圆的图片,想看看吗?(课件展示)从这些事物中,我们同样找到了圆,有的是利用了圆的美观,有的是利用了圆的特性。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索和发现它的奥秘! 出示课题:认识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圆和平面直线图形的区别 课前,老师请大家自己在家里画一个圆并剪下来,请大家拿出你做的圆! 请你像老师这样用手摸一摸圆形的边,观察一下圆形,说一说,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通过观察、比较圆和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区别,知道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下面让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圆这种曲线图形吧!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圆心 请大家把手上的这个圆对折一次(师出示大圆演示),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你发现了什么?这两条折痕相交吗?再换不同的方向对折一次,有几条折痕?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师板书,课件演示)请同学们在你的圆上描出圆心,并用字母O表示。 (2)半径和直径(学生自学课本56页并用线段划出定义。) 除了圆心,你知道圆还有什么部分吗?(板书:半径直径)那什么叫半径?什么叫直径呢?下面请大打开书56页自学一下,并用红笔把概念划出来读一读。(学生自学完。)请同学来说说什么叫半径?(学生读出概念,然后课件演示)什么叫圆上任意一点?请你在自己的圆上画出一条半径,并用字母r表示。 谁来说说什么叫直径?(学生读出概念,然后课件演示) 请你在自己的圆上画出一条直径,并用字母d表示。 (3)巩固练习:找出图中的半径和直径。 (明确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直径必须通过圆心、两端在圆上) 3、探究圆的特征。 (1)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圆心、半径和直径,下面我们来个小比赛:要求在30秒钟内,准确的画出3半径和3条直径,比一比谁画得又快又好? (师计时,生在圆纸上画半径和直径。) 画完以后,同桌交换检查画的半径和直径是否准确? (2)同桌讨论: 在同一个圆内,你测量一下这些半径和直径的长度,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 (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板书:都相等 老师的这个大圆跟你们的圆半径相等吗?半径相等需要什么前提?(在同一个圆内)板书:在同一个圆还发现了什么?半径与直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你能用字 母表示一下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吗? 板书:d=2rr=d÷2 4、探索画圆的方法。 课前,请大家准备的这个圆,你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用了什么工具? (学生说出不同方法) 怎样才能既准确又方便的画出一个圆呢?(用圆规来画圆。)借助实物来画圆受实物所限,画出的圆大小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变化,所以用圆规画圆应该是!。 (1)认识圆规并学习画圆 我们来观察一下圆规是怎样的?有几只脚?一只脚带着针尖,另一只脚带着笔尖。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57页,自学一下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学生自学完后)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用圆规在本子上画一个圆。 (学生用圆规画圆,老师巡视。) 谁愿意出来示范并说说画圆的步骤?(请一学生在实物投影上画圆并说步骤。) 大家想一想,两脚间的距离实际是什么的长度?(半径) 我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画圆的步骤:定圆心定半径旋转一周(课件出示) (2)练习画圆 请大家按要求来画一个圆:用圆规画出半径是2厘米的一个圆,并用字母O、r、d分别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展示学生画的圆,同桌互相评价。) 结合刚才画圆的过程,大家思考一下,画圆时圆心和半径各起了什么作用? 也就是: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课件出示)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判断题。(基础练习重点在于深入理解概念。)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直径。()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 (3)在同一个圆内,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4)直径是半径的2倍。() (5)直径3厘米的圆比半径2厘米的圆要大些。() 2、课件出示:森林王国举行的赛车比赛 老师:同学们,森林王国正在举行赛车比赛,我们一起去看看!参加比赛的小动物分别是小牛、小兔和小狗,他们呀,正在整装待发。在比赛之前,老师想让你们猜一猜,谁的车子跑得最快?(小狗) 3、2、1、GO!同学们都猜对了!小狗的车轮是什么形状?(圆形)车轮做成圆形为什么就能跑得又快又稳?你能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一下吗? (这是利用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特性,车轴放在圆心的位置,车轮滚动时车轴保持平稳状态,使行进的车辆也保持平稳状态。) 四、谈收获,回顾知识点。 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谈收获。) 五、作业布置。 1、书上完成58页第1、3题,60页第1、2题。 2、利用圆规和三角板,设计一幅有关于圆的图案。 板书设计: 在同一个圆内 半径无数条都相等 直径无数条都相等 d=2rr=d÷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探索两个圆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圆与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了解两圆外切、内切与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重点和难点 重点:圆与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 难点:两圆外切、内切与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复习点与圆的`位置关系;2)复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书本引例 ☆ 想一想 P 125 平移两个圆 利用平移实验直观地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每一种位置关系都可以先让学生想想应该用什么名称表达。在讲解两圆外切、内切与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的联系时,可先让学生探索,老师不要生硬地把答案说出 ☆ 巩固练习 若两圆没有交点,则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相离 ; 若两圆有一个交点,则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相切 ; 若两圆有两个交点,则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相交 ; ☆ 想一想 书本P 126 想一想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3.圆与圆相切的性质 ☆ 想一想 书本P 127 想一想 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两圆相切的性质:如果两圆相切,那么两圆的连心线经过切点,这一性质是下面议一议的基础。学生容易看出两圆相切图形的轴对称性及对称轴,但要说明切点在连心线上则有一定困难。 如果两圆相切,那么两圆的连心线经过切点 4.讲解例题 例1.已知⊙ 、⊙ 相交于点A、B,∠A B = 120°,∠A B = 60°, = 6cm。求:(1)∠ A 的度数;2)⊙ 的半径 和⊙ 的半径 。 5.讲解例题 例2.两个同样大小的肥皂泡粘在一起,其剖面如图所示,分隔两个肥皂泡的肥皂膜PQ成一条直线,TP、NP分别为两圆的切线,求∠TPN的大小。 三、随堂练习 1.书本 P 128 随堂练习 2.《练习册》 P 59 四、小结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心距与两圆半径和两圆的关系。 五、作业 书本 P 130 习题3.9 1 六、教学后记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相关文章: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02-26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07-1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范文07-0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通用7篇)05-18 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教案(精选15篇)10-1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07-03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4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5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6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7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