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说课稿

2024-05-18 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说课稿 1

  【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我”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本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的好教材。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3.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4.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5.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6.通过本课的学习,结合学生自己走进大自然时经历的有趣事情或独特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四、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说教法】

  1.美读感悟法:

  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更不必过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让学生多读,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

  2.多媒体情景法:

  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因此,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展示课文相关图片,使学生在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的同时,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质疑问难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说学法】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结合本课语言优美,情境奇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美读交流、入景体验,升华情感”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

  【说教学程序】

  一、创境质疑,激探究之情。

  出示法国梧桐树图片,鼓励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法国梧桐树的资料。交流谈话导入课题,鼓励学生看课题进行质疑:巴掌为什么是金色什么?水泥道上怎么会铺满金色巴掌?并引导学生联系对梧桐树的介绍,把梧桐树和巴掌连起来,说一句话。这样,一方面注重学生“说话”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学生所叙述的内容都融入了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体现语言学科的人文性。同时,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但对话的基础应是学生潜心融入文本。在学生产生了读书兴趣、探究欲望后,让学生自读全文,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为“美读”打下基础。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3.检查自读情况。

  4.熟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三、指导朗读,深入探究。

  如何指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教师不必细细讲解、分析,应重视“读”。因此,教学中教师以读代讲,以评代导。

  1.读第一自然段,结合自身经历谈感受。

  2.读第二部分,了解作者的发现,感受作者的情感。

  (1)自由读第第二至十一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有了新发现后,“我”有什么变化?

  (3)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4)此时此刻,作者又有什么感受?(我第一次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四、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1.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

  2.教师小结:我们要走进大自然,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说课稿 2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二篇精读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下面我将从教材理解、教学达标情况、教法运用情况、学生活动情况、课堂结构实施情况等五个方面进行本次说课。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一篇内容、情思上富有儿童趣味,而在构思、语言上表现得十分精巧的散文。显然,作者是一位富有童心、用心为儿童写作的成年人。文章以儿童的视角,通过描写我在上学路上看到的美景,以此展开丰富的想象。尤其将落叶想象成“金色的巴掌”,充满童真童趣,饱含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文章语言细腻、想象丰富,比喻修辞手法的应用,是值得关注的训练点。

  围绕单元训练要素,结合教材编写意图及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我主要达成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了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2、聚焦文中词语、句子,通过不同形式、多角度的朗读,体会到水泥道的美,从而体会到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美。熟读才能成诵,本节课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完成了第六自然段的背诵,达到了语言积累的目的。

  3、通过感受比喻句的妙用,为小练笔提供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的圆满完成,重难点的突破,离不开高效而又实用的教学方法的使用。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启发式教学、创设情境朗读、多媒体辅助等教学手段。在理解词语意思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词语。比如“明朗”一词,学生直接用近义词就可以理解。“熨帖”这个词语对学生来说既陌生又新鲜。我教给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直接把上下文相关的句子标注出来,只需要孩子读出来即可。这就好比在孩子刚刚学走路时,我们会扶着,尽量降低学步的难度以克服孩子恐惧的心理。

  我们都知道学习一种语言,不是从规则学起,而应从语感入手。聚焦关键词、联系实际,入景入情入文,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定会“情动而辞发”。在指导朗读时,我力求回归生活世界。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感悟,学生有个性的表达,才能充分展示智慧潜能,做到知识与生活相融合。体会水泥道的美,学生抓住的'关键词不同,感悟到的美也不同。学生在富有个性和积极思考的学习活动中理解语文。同时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将优美的文字转化为优美的画面,配上多媒体呈现的铺满落叶小路,使这种美更形象,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学生才能更深的感受到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魅力。

  因为有针对性的使用了教学方法,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学习“凌乱”一词时,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

  好的课堂,课堂结构实施非常重要。“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本节课我只研究最核心的问题,做到重点处抓实抓透,让孩子们每一节课都有所得,并且铭记在心。首先我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合着多媒体淅淅沥沥的雨声将学生带进课堂。接着带领学生整体回顾文本。在品析文本时,是充分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环节设置为发现美———描述美———赞叹美。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到景色美在回到体会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美。最后让学生得出美是要靠细致观察,富于美的想象才能实现,为学生写日子做好铺垫。无痕中渗透语用与人文教育。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说课稿】相关文章: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02-20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教案06-27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作文07-23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说课稿(通用10篇)01-27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说课稿(通用8篇)08-03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设计06-06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反思06-24

语文教案: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01-26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小学作文(精选30篇)08-10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教案(通用10篇)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