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试题,试题是命题者根据测试目标和测试事项编写出来的。大家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是好试题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法理学试题及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法的创制,包括对现行法的制定、______和废除。
2、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式是___和认可。
3、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三种方法是法典编篡、法律汇编和_____。
4、在我国,狭义的立法仅指全国人大及_____其制定法律的活动。
二、判断题
1、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文件并不都是法的渊源。
2、未经正式公布的法律是无效的。
3、法的制定是统治阶级将自己的意志上升为法律,变成国家意志的基本方式。
4、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这里所说的法律是指广义的法律。
5、判决书、逮捕证、公证书都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
6、法一经立法机关依法定程序通过之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7、违反法定程序而制定出来的规范性文件有的可以具有法律效力,有的不能具有法律效力。
8、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大所制定的法律。
三、单项选择题
1、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据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法律的活动,称为〔 〕。
A、法规汇编B、法典编纂
C、广义的立法D、狭义的立法
2、我国立法程序中,宪法修改草案需以出席全国人大会议的全体代表的〔 〕以上的多数通过。
A、三分之一B、五分之三
C、二分之一D、三分之二
3、地方性法规制定出来后,还必须报〔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备案B、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C、国务院备案D、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4、法的制定是〔 〕。
A、统治阶级政党的特有活动
B、统治阶级的一般活动
C、国家的专有活动
D、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共有的活动。
5、非规范性的决议、决定、命令是适用有关法律的文件,它〔 〕。
A、属于法律B、不属于法律
C、属于行政法规D、属于司法解释
6、国家制定的法律一般是指〔 〕。
A、成文法B、不成文法
C、习惯法D、判例法
7、在我国的立法程序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步骤是〔 〕。
A、提出法律案B、审议法律案
C、通过法律案D、公布法律
8、下列哪一种文件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 〕。
A、民法通则B、营业执照
C、判决书D、逮捕证
9、立法体制是指〔 〕。
A、依照法律规定的立法权限的划分
B、立法技术
C、立法措施
D、立法规划
10、立法程序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意义在于〔 〕。
A、防止公民的非法行为
B、避免执法机关的违法行为
C、防止党派团体的非法行为
D、意味着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在严格遵守法定程序时才能立法,从而才能保证立法的质量
四、多项选择题
1、法的制定是〔 〕。
A、将统治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
B、将统治阶级意志转化为全社会统一的意志
C、将统治阶级意志奉为法律
D、将统治阶级意志规范化、法律化
2、我国法的制定的基本原则有〔 〕。
A、民主原则
B、法治原则
C、科学原则
D、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3、在我国,狭义的立法包括〔 〕。
A、全国人大制定基本法律的活动
B、全国人大常委制定和修改除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的活动
C、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一定条件下对基本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的活动
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发布任免决定的活动
4、下列法律文件不能作为法的渊源的有〔 〕。
A、规范性文件B、判决书
C、委任状D、逮捕证
五、名词解释
1、立法
2、立法体制
3、立法程序
4、立法技术
5、授权立法
六、简答题
1、我国立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2、简答我国现行立法体制的特点。
3、我国立法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附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修改2、制定
3、法律清理4、常委会
二、判断题
1、ü 2、ü 3、ü 4、× 5、×
6、× 7、× 8、×
三、单项选择题
1、D 2、D 3、B 4、C 5、B
6、A 7、C 8、A 9、A 10、D
四、多项选择题
1、A、C、D2、A、B、C3、A、B、C
4、B、C、D
五、名词解释
1、立法,也称之为法的制定,通常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性活动。
2、立法体制,是指一个国家哪些国家机关有权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制度,其核心是立法权限的划分问题。
3、立法程序,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制定、修改和废除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法定步骤和方式。
4、立法技术,是指在法的创制活动中所应体现和遵循的有关法的创制的知识、经验、规则、方法和操作技巧等。
5、授权立法:是指立法机关在其制定的一项原则立法中,规定将某些具体立法授予行政部门、专门设立的机关或司法部门。
六、简答题
1、我国法的制定的基本原则有:〔1〕立法的法治原则;〔2〕立法的民主原则;〔3〕立法的科学原则。
2、我国现行立法体制的特点是:〔1〕立法体制是一元的,国家立法权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行使。〔2〕立法体制具有多层次性,即在中央统一领导下,中央和地方在立法权限上有所划分。〔3〕只有一个立法体系,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
3、我国立法的基本程序有:法律议案的提出,所谓法律议案,又称之为法律案,是指依法享有立法提案权的机关或个人,向立法机关提出的制定、修改或者废除某项法律的正式提案,正式提议;法律案的审议,是指立法机关对已列入议事日程的法律案进行正式的审查和讨论;法律案的通过,是立法机关对法律案表示正式同意,使之成为法律,这是在全部立法程序中具有决定意义的程序;法律的公布,是指立法机关和国家元首将已经通过的法律,以一定的形式予以正式公布,它是立法的最后一道程序。
法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解释法的本质问题上,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观点,在世界各国几乎都是(B)
A、正义论
B、神学论
C、权力论
D、社会论
2、从实质上看,正义是一种(B)
A、客观真理
B、观念形态
C、外化的意识
D、固化的客观标准
3、当代美国哪位哲学家论述了社会正义和个人正义之分以及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之分?(A)
A、罗尔斯B、华盛顿C、边沁D、林肯
4、构成法律部门最基本的细胞是(D)
A、法律制度B、法律体系
C、规范性法律文件D、法律规范
5、把法的规范作用划分为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和强制作用的划分方法,是按照法的(A)
A、行为的主体不同B、法律调整的范围不同
C、立法意图的不同D、行为方式的不同
6、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作用以下列哪项为核心?()
A、国家的根本任务B、阶级统治
B、抵御外来侵略D、经济建设
7、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发展的要求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C、社会革命力量的推动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
8、划分法的历史类型的标准是()
A、法律调整的对象和方法
B、法的效力和法的地位
C、法的形式和历史传统
D、法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
9、对法进行普通法与衡平法划分的是()
A、英国B、日本
C、德国D、中国台湾省
10、资本主义法律与以往私有制社会的法律存在着()
A、沿袭关系B、补充关系C、继承关系D、改造关系
参考答案:6、A 7、D 8、D 9、A 10、C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法治等于法制
B、法治代表着一种法律精神
C、法治是民主的法制模式
D、法治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
12、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法律跟不上改革需要的现象,其原因主要在于()
A、改革进程大大快于法律的制定
B、改革的渐进性与法律的稳定性之间的矛盾
C、我国法制建没速度太慢
D、政策在改革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13、“违法必究”的含义是指()
A、对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必须予以追究
B、对国家工作人员违法必须追究
C、对任何违法的行为,都必须依法追究
D、对刑事犯罪必须追究
1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消极因素?()
A、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主义教义B、轻视法律的作用
C、重视道德教化D、法即是刑
15、当今世界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是()
A、改革B、开放C、科技D、网络
参考答案:11、A 12、B 13、C 14、B 15、C
16、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
A、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B、密切联系群众
C、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基本路线
17、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法是()
A、制定新法与沿用旧法B、制定和认可
C、制定国内法和缔结国际公约D、制定和解释
18、下列属于不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机关的是()
A、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B、北京市顺义区人民代表大会
C、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D、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
19、把法律划分为国内法和国际法的依据是()
A、法律效力范围不同B、法律关系的主体不同
C、法律地位不同D、法律规定内容不同
20、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不包括()
A、经济特区法规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B、法律
C、军事法规D、判例与习惯
参考答案:16、D 17、B 18、B 19、B 20、D
21、我国法律体系科学性和合法性的保证是()
A、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
B、以中国国情和宪法为依据
C、实事求是
D、吸收外国先进立法经验
22、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必须遵守()
A、宪法B、刑事诉讼法
C、民事诉讼法D、行政诉讼法
2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机关是()
A、各个国家行政机关B、司法机关和国家的授权机关
C、党的各级机关D、所有国家机关
24、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
A、主体、客体B、权利和义务
C、主体、客体和内容D、主体、权力和责任
25、下列哪项属于公民义务的是?()
A、公民向国家纳税的义务
B、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
C、债务人履行债务的义务
D、拾取他人遗失物的人向遗失物所有权人交还该物的义务
参考答案:21、B 22、C 23、B 24、C 25、A
26、行政处分适用的对象是()
A、全体公民B、法人
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D、社会组织
27、依法剥夺公民的政治权利属于()
A、民事责任B、行政责任
C、刑事责任 D、政治责任
28、我国司法解释包括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和()
A、司法行政机关的解释
B、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解释
C、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
D、国务院法制局的解释
29、我国婚姻法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对其中“子女”的含义()
A、限制解释B、扩充解释
C、字面解释D、系统解释
30、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内容可以概括为法律上的监督和()
A、纪律上的监督B、政治上的监督
C、工作上的监督D、重大决策事项上的监督
参考答案:26、C 27、C 28、C 29、A 30、C
二、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法的消亡条件是()
A、实现单一的全民所有制
B、实现“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C、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
D、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阶级和剥削阶级
E、世界各国达成取消法律的协议
32、社会主义法的制定与实施可能()
A、适应经济规律,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B、改变经济规律
C、不适应经济规律,对经济发展起阻碍作用
D、创造经济规律
E、引导经济按照经济规律发展
33、高技术领域立法的显著特点在于()
A、现实性B、时代性
C、前瞻性D、易变性
E、预见性
34、一划分部门法的原则应该包括()
A、合目的性原则B、从实际出发原则
C、适当平衡原则D、相对稳定原则和重点论原则
E、辨证发展原则
35、在我国,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可以概括为()
A、责任法定原则B、公正原则
C、效益原则D、平等原则
E、类推原则()
参考答案:31、ACD 32、ACE 33、CE 34、ABCDE 35、ABC
三、名词解释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法律后果
37、法律的预测作用
38、法的创制
39、专属权
40、法律制裁
参考答案:
36、法律后果,一般是指法律对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赋予的某种后果,包括肯定性和否定性法律后果。
37、法律的预测作用,即依靠作为社会规范的法律,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他们相互间将如何行为。
38、法的创制,即具有立法权的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作和规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39、专属权,即只能属于特定人所有,不能转让与他人的权利。
40、法律制裁,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对违法者依其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41、简述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答:(1)法并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除了法律之外,还有经济、政治、行政、思想道德、文化、教育、习惯、传统、舆论等手段可以调整社会关系。
(2)“徒善不足以为证,徒法不足以自行”。即使是制定得很好的法律,也需要合适的人正确地去执行和适用;还需要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支持;法律的实现必须要有相应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的配合。
(3)法律的抽象性、稳定性与现实生活的矛盾,不可能制定出永久适用于具体多变社会现实的法律。
(4)法律所要适用的事实无法确定,确定事实是适用法律的前提,如果确定事实在客观上根本不可能,则制定这种法律必然无法适用。因此,法律不是万能的,否认法律具有局限性的观点是错误的。
42、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在经济领域中起着许多新作用、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法律在经济领域中起着许多新的作用,主要有:
(1)以法律手段支持和调节私人企业活动、直接、间接地影响私人资本主义的产生、流通和分配的全过程。
(2)以法律手段调节各个经济部门之间、社会团体之间的矛盾。
(3)法律规定国家直接经营企事业,实行企业“国有化”政策。
(4)用法律手段加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5)法律规定各种福利和服务事业。
(6)以法律促进教育和职业训练,发展科学、技术等文化事业活动。
43、部门法的特征是什么?
答:首先,一个法律体系的所有部门法是统一的,各个部门法之间是协调的。其次,各个部门法又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之间的内容是相异的。第三,各个法律部门的结构和内容基本上是确定的,但又是相对的和变动的。第四,部门法既有客观基础,也有主观因素,是主客观结合的产物。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2小题,第44小题13分,第45小题14分,共27分)
44、为什么说法律关系属于思想社会体系?
45、简述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区别与联系。
参考答案:
44、答:(1)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所结成的权利一义务关系或权利一义务关系。法律之所以是一种思想关系而非物质关系,就在于它的形成和实现,都要通过人们的意志的意识活动。
(2)任何法律关系都是根据法律的规定,由法律确认和调整某种社会关系而形成的。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就不能产生某种具体的法律关系。而法律是国家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任何一种法律关系,必然体现这种意识,即按照这种意识来规定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所以,法律关系和国家意识分不开,它是国家意识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3)每一种法律关系,通常总是要通过其参加者的意思表示而发生。例如,购销、借贷、租赁、赠与、遗嘱继承等,都必须有行为人的意思表示,才能产生某种具体的法律关系。一切法律关系,无论其形成时是否通过其参与者的意思表示,但在实现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时,都要求该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做出相应的意思表示。
(4)在具体的法律关系当中,当事人的意志要受到法律的制约。如果法律关系的参加者违背法律规定,那么这种法律关系不仅具有法律效力,而且其结果可能导致因违法而产生的法律后果。因此,当事人的意志必须符合国家意志,才能构成合法的行为。
45、答: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和政治制度。其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区别主要是:
(1)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民主,是全体人民的、绝大多数人的民主,是对人民民主和对敌专政的统一,其本质和核心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资本主义民主实质上是少数人即主要生产资料占有者的民主。
(2)社会主义民主是具有广泛内容的民主,而资本主义民主一般是不包括经济民主和社会民主的,其政治民主的范围也不如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范围广泛。
(3)社会主义民主是有物质保障的民主、实事求是的民主,而资本主义民主主要是掌握社会主要财富的少数资本家的民主,工人所享有的法定权利因为没有物质保障而无法实现。
(4)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形式也不同于资本主义民主,我国民主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本形式,既体现了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又保证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高度民主与高度集中相统一的民主,而资本主义民主则采取分权制、议会制形式。
二者的联系主要是:社会主义民主是从资本主义民主那里发展来的。资本主义民主反映和维护并适合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种种做法和形式,资本主义民主在几百年间所形成的相当完备的体制和运行机制等,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可以提供许多启示,有的还可以为社会主义提供借鉴。社会主义民主较资本主义民主虽有较大进步,但还未尽善尽美,还有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
法理试题练习
一、填空题
1、中国古代法的古体字是_____。
2、西方法学中的两大传统法概念是____和实在法概念。
3、对西欧中世纪的神权法概念系统化的代表人物是____。
二、判断题
1、中国古代的古体法概念采用的是神明裁判方式。
2、中国古代古体法概念的主要内容是赏。
3、中国古代汉语中的“法”字和“律”字一开始就是连在一起使用的。
4、西方法学中的自然法概念以实证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思想基础。
5、神权法概念从性质上来看是一种神学的自然法概念。
6、西方法学中的实在法概念以人性、理性、社会性作为自己的思想基础。
7、现代意义上的法与法律概念是从中国古代的法字和律字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8、广义的法律指的是整体或抽象意义上的法律。
9、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中,法律一词是在狭义上被使用的。
三、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的古体法概念以〔 〕这一事物作为自己的标准。
A、水 B、尺寸
C、绳墨 D、礼
2、在中国古代,改法为律的代表人物是〔 〕。
A、李悝 B、管仲
C、商鞅 D、韩非
3、西方法学中的实在法是指〔 〕。
A、用哲学的观点分析法律
B、现实国家制定的法律
C、神法 D、理性
4、法律〔 〕。
A、等同于法
B、是法的最一般形式
C、是法的特殊形式
D、是法的习惯性用语
5、狭义的法律是指〔 〕。
A、特写或具体意义上的法律
B、抽象意义上的法律
C、整体意义上的法律
D、各部门法律规范的总和
6、欧洲大陆各国民族语言中广义的法律一词,除指法外,还兼有〔 〕的含义。
A、法律规范 B、权利
C、平等D、自由
四、多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说文解字》在对古体法字注释时,认为其是〔 〕。
A、刑也B、兴功惧暴
C、平之如水 D、触不直者去之
2、在西方法学中信奉自然法思想的学派有〔 〕。
A、斯多葛派 B、古典自然法学派
C、新自然法学派 D、分析法学派
3、西方的社会法学派特别强调对法的〔 〕进行分析与研究。
A、规范性质 B、社会目的
C、社会作用 D、社会效果
五、名词解释
1、法2、法律
3、法律的规范性 4、法的概括性
5、法的可预测性 6、自然法
7、实在法
附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灋 2、自然法 3、托马斯阿奎那
二、判断题
1、ü 2、× 3、× 4、× 5、ü 6、× 7、× 8、ü 9、×
三、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B 5、A 6、B
四、多项选择题
1、A、C、D 2、A、B、C 5、B、C、D
五、名词解释
1、法,是一个复杂而有歧义的概念,通常是指一定社会的国家制定和认可的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制度等的总和。
2、法律,是法的一般表现形式,有广狭二义,指的是一定的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广义的法律〕,或者是某种特定的规范性文件〔狭义的法律〕。
3、法的规范性,是从法律规范中延伸的一种特性,指法规定了可以,应该或不应该行为的范围,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一种模式,标准或方向。
4、法的概括性,是从法律规范中延伸的一种特性,指法的对象是一般的、抽象的人,在同样的条件下可以反复适用,而不是仅适用一次。
5、法的可预测性,是指由于法的存在,人们事前就可预见到自己与他人的行为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有无法律效力,以及会产生什么法律后果。
6、自然法,是西方法学的传统概念之一,指的是对现实国家的法律具有指导作用的各种价值信念与价值准则的总和。
7、实在法,是西方法学的传统概念之一,指的是任何历史时期内由现实国家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曾经指出:“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遵循,仍然不能实现法治。”
A、柏拉图
B、庞德
C、韩非
D、亚里士多德
2、十五大报告申明依法治国要从〔 〕方面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贯彻和实施。
A、制度
B、制度和法律
C、教育
D、道德
3、从历史上看,法治国家在〔 〕才出现的。
A、近现代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封建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4、我国〔 〕通过宪法修正案,明确在《宪法》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八界人大一次会议
、八界人大五次会议
C、九界人大一次会议
D、九界人大二次会议
5、“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这段话是由谁阐述的?〔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亚里士多德
6、在我国,“法制”一词的最早用法见于〔 〕。
A、《礼记》
B、《尚书》
C、《商君书》
D、《左传》
7、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在〔 〕报告中提出的。
A、十二
B、十三
C、十四
D、十五
8、在西方学说史上,最早论述法治问题的学者是〔 〕。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卢梭
D、孟德斯鸠
9、下述观点中,属于法治论的是〔 〕。
A、“道之以德,齐之以刑,有耻且格”
B、“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C、“不务德而务法。”
D、“贤人政治”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民主对社会主义法制的影响是〔 〕。
A、社会主义民主的存在决定着社会主义法制的存在
B、社会主义民主的性质决定着社会主义法制的性质
C、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决定着社会主义法制的内容
D、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程度决定着社会主义法制的发展程度
2、从动态的角度看,法制包括〔 〕。
A、立法
B、执法
C、守法
D、法律监督
3、近代以来的法治概念的内容包括〔 〕。
A、法律至上和法律公开
B、依法行政和司法独立
C、保障权利和自由
D、实行“正当程序”
4、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提出〔 〕。
A、依法治国
B、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在我国和西方国家历史上关于法治和人治之争有〔 〕。
A、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两家的不同观点
B、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不同观点
C、17—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先进思想家反封建专制时所提出的法治观点
D、我国古代的守旧派与革新派的不同观点
6、1999年我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根据宪法这一规定,下列关于“依法治国”的表述,有哪些是正确的或适当的?〔 〕
A、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B、依法治国的最终目标在于实现形式意义的法治
C、依法治国要求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
D、依法治国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
三、名词解释
1、法制现代化
2、法治
四、简答题
1、十五大报告在依法治国问题上有哪些重要论述?
2、历史上法治论者与人治论者的主要分歧是什么?
3、简述法制与法治的区别与联系。
4、简述法治国家的概念。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A 4、D 5、D
6、A 7、D 8、A 9、C
二、多项选择题
1、A、B 、D 2、A、B 、C、D 3、A、B、C、D
4、A、C、D 5、A、B、C 6、A、C、D
三、名词解释
1、法制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和社会伴随着社会的转型而相应地由传统法制向现代型法制转化的历史过程。
2、“法治”是和人治相对而言的一种治国方略,其基本的意义是依法办事,并由此形成国家或者社会的良好法律秩序状态。
四、简答题
1、十五大报告对依法治国问题的论述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除上述基本方略外,又指出依法治国的撒个必要性:即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阐述了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基本路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改革,国体与政体以及精神文明等个的紧密联系。
(4)明确提出了我国依法治国的定义。“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这一定义划清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与西方国家法治的原则区别。
(5)重申了法治在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宏观调控方面的作用。
(6)对近五年中法制建设的成绩与不足作了全面评价。
(7)又提出了今后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和普法教育方面的工作要求。
2、第一个主要分歧是,治理国家主要依靠什么?是法律还是道德?人治论者认为国家主要应由具有高尚道德的圣君、贤人通过道德感化来进行治理。法治论者则认为主要应由掌握国家权力的人通过强制性的法律(实际上指刑法)来治理。第二个主要分歧是,对人的行为的指引,主要依靠一般性的法律规则还是依靠针对具体情况的具体指导。人治论者强调具体指引,法治论者则强调一般性原则。第三个主要分歧是,在政治制度上应实行民主还是专制?法治论者主张民主、共和政体(包括君主立宪),人治论者主张君主制、君主专制或寡头政治。
3、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任何一个国家只要存在法律,就存在法律制度。很显然,法制也是一个法治国家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被形象概括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然而,法制并不等同于法治。法治首先要求的应该是一种好的法律制度,即不仅指定一部好的法律,而且法律又可得到相当好的实施。其次,法治要求是依法治国,而非以法治国,前者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后者则强调法律的工具性。再次,法治要求人民遵从法律办事,而非为了办某些事情改变或设立法律制度。
4、法治国家是与专制国家对立的。法治国家是依法治国所形成的理想状态。在当代社会主义中国,法治是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理性、文明、秩序、效益与合法性的完美结合。据此意义,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或法治社会的基本标志应当是: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和主要社会关系均纳入法律(制度及程序的)轨道,接受法律的治理,而法律是建筑在尊重民主、人权和潜能,保护和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公平、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之上,就是说法治之治是良法之治;凝结着人民公意的宪法和法律高于任何个人、群体和政党的意志,有至上的效力和最高的权威;国家的一切权力根源于法律,而且要依法行使;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因性别、种族、肤色、语言和信仰等特殊情况而有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差别,非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差别只应与职位相连,而职位对一切人开放;凡是法律没有禁止的,都是合法或准许的,每个人只要其行为不侵犯别人的自由和公认的公共利益,就有权利(自由)按照自己的意志活动;公民的权利、自由和利益机会非经正当的法律程序和充足的理由不受剥夺,一切非法的侵害(不管是来自个人或国家)都能得到公正、合理、及时的补偿。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11-01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10-09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10-17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8篇(荐)10-18
《法理学》试题06-13
《法理学》试题12-02
关于法理学试题06-07
语文试题及答案04-04
护理试题及答案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