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2024-12-13 试题答案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需要跟试题打交道,借助试题可以对一个人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什么样的试题才是好试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法理学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1

  一、填空题

  1、法律解释根据其解释的主体和效力的不同,可以分为和非正式解释。

  2、法律的正式解释包括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

  3、我国的司法解释可分为审判解释和。

  4、在我国,有权对宪法和法律进行法定解释的机关是。

  5、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所作的解释,如果有原则性的分歧,应报解释和决定。

  6、辩护律师对法律所作的解释是解释,没有法律效力。

  7、我国的司法解释权,属于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二、判断题

  1、审判解释就是案例解释。

  2、严格依照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解释既不缩小,也不扩大,这种解释称为字面解释。

  3、对法律所作的正式解释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文件的字面涵义进行,不得扩大或缩小其字面涵义。

  4、我国的审判解释权属于国家各级司法机关。

  三、单项选择题

  1、根据解释主体和解释效力的不同,可将法律解释分为〔 〕。

  A、有权解释和学理解释

  B、字面解释、限制解释和扩充解释

  C、主观解释和客观解释

  D、严格解释和自由解释

  2、将被解释的法律条文放在整部法律乃至整个法律体系中,联系此法条与其他法条的相互关系来解释法律,称为〔 〕。

  A、文义解释B、历史解释

  C、系统解释D、目的解释

  3、在法律推理中,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是〔 〕。

  A、归纳推理B、演绎推理

  C、辨证推理D、类比推理

  4、有权解释宪法的国家机构是〔 〕。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

  C、最高人民法院D、全国政协

  5、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对各级法院的判例进行研究,就某种类型案件的审判总结出一般规则,以司法解释的形式予以公布,其总结过程属于〔 〕。

  A、演绎推理B、归纳推理

  C、类比推理D、价值推理

  6、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凡关于法律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的,〔 〕。

  A、由最高人民法院解释

  B、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解释

  C、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

  D、由各级国家权利机关解释

  7、我国的司法解释,包括两类:一类是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另一类是〔 〕。

  A、国务院法制局的解释B、司法行政机关的解释

  C、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D、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

  8、〔 〕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官员或其他有解释权的人对法律作出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的解释。

  A、法定解释B、扩充解释

  C、目的解释D、学理解释

  9、在我国,当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发生冲突时,应当由〔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出最终解释

  B、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最终解释

  C、中央政法委作出最终解释

  D、中共中央作出最终解释

  10、依据法律解释的方法不同,法律解释可分为〔 〕。

  A、有权解释和无权解释

  B、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

  C、语法解释、逻辑解释、历史解释和系统解释

  D、字面解释、扩大解释和限制解释

  11、我国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对行政法规所做的解释属于〔 〕。

  A、立法解释B、行政解释

  C、学理解释D、司法解释

  12、司法解释是指〔 〕。

  A、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法所做的解释

  B、最高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对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做的解释

  C、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在审理案件中对法律的解释

  D、各级人民检察院在检察工作中对法律所做的解释

  13、最高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对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所做的解释〔 〕。

  A、对下级法院具有普遍约束力

  B、只对省级法院具有普遍约束力

  C、只对县级法院具有普遍约束力

  D、只对基层法院具有普遍约束力

  14、我国《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潘某教唆17的陈某盗窃他人财物1万余元,有关法院认定潘某与陈某共同构成犯罪,并对番某从重处罚。这一推理过程属于〔 〕。

  A、演绎推理B、归纳推理

  C、类比推理D、价值推理

  15、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里的“法律”一词应做〔 〕。

  A、扩充解释B、限制解释

  C、字面解释D、逻辑解释

  16、在法律中对于有关问题没有直接的明文规定,即出现了法律漏洞时,应采用〔 〕。

  A、归纳推理B、演绎推理

  C、类比推理D、实质推理

  四、多项选择题

  1、法律推理的方法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辩证推理。下列情况中需要辩证推理的有〔 〕。

  A、法律规定本身意义模糊

  B、出现法律空隙或漏洞

  C、同一位阶的法律规定之间存在抵触

  D、某些法律规定明显落后于社会发展

  2、20xx年4月28日,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7次会议对《刑法》第294条第1款规定的“社会性质的组织”的含义做了解释,该解释为〔 〕。

  A、法定解释B、文义解释

  C、司法解释D、目的解释

  3、甲某是法学院教授,在某律师事务所担任兼职律师。他为因传播淫秽录像而被起诉的毛某担任辩护人,在法庭上依据刑法学理论对传播淫秽录像的犯罪构成作了阐述,并综合其他方面发表了辩护意见,被法院采纳甲某的辩护意见属于〔 〕。

  A、司法解释B、学理解释

  C、任意解释D、正式解释

  4、下列有权向全国人大常务会提出法律解释要求的是〔 〕。

  A、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B、委员会

  C、国务院D、主席

  5、关于归纳推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类比是归纳推理的一种方法

  B、归纳推理的优点是同样案件同样处理

  C、运用归纳推理的典型是制定法传统中所运用的法律推理

  D、归纳推理可在相当程度上填补制定法的空隙、弥补制定法的不足

  6、《合同法》颁布后,曾参与立法的某合同法专家在学术刊物上撰文对合同法有关条款进行了解释,并对有关部门在实施合同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批评。该专家的行为〔 〕。

  A、是法定解释B、是学理解释

  C、是学说也是法律意识的表现

  D、对有关部门的.批评是一种广义上的法律监督

  7、根据解释尺度的不同,法律解释可以分为〔 〕。

  A、字面解释B、扩大解释

  C、目的解释D、限制解释

  8、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本法所称的‘以上’、‘以下’、‘以内’、‘届满’包括本数。所称的‘不满’、‘以外’,不包括本数。”这项规定属于〔 〕。

  A、司法解释B、扩大解释

  C、正式解释D、有权解释

  9、〔 〕属于司法解释

  A、审判解释B、扩大解释

  C、目的解释D、检察解释

  10、按照我国宪法和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下列选项哪些不属于有权法律解释〔 〕。

  A、司法机关对宪法规定和法律的解释

  B、国务院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宪法和法律解释

  D、法律专家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

  11、某城市规章规定:“禁止马车进入二环以内的路面。”对此,有人从法学的角度看,解释为骡车、驴车就可以进行二环内的路面。对于这一解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本解释符合文义解释的要求,所以是合理的

  B、本解释不符合目的解释的要求,所以不合理

  C、本规定应作扩张解释:“凡是和马相近的动物拉动的车都不准进入二环内的路面”

  D、在进行法律解释时,有时候单纯地运用一种解释是不能符合法律解释的要求的,所以要综合运用多种解释的方法

  五、名词解释

  1、法律解释2、立法解释

  3、行政解释4、司法解释

  5、系统解释6、扩充解释

  7、限制解释8、法律推理

  六、简答题

  1、法律解释可以分为哪几类?

  2、简述法律解释的必要性。

  3、简述我国法律解释的原则。

  4、简述辩证推理的概念及其必要性。

  七、论述题

  1、试述法律解释的方法。

  2、试论我国法律解释的权限划分。

  八、案例分析

  一个法院审理一个涉及重婚罪的刑事案件,如果它判决被告(甲、乙)有罪并判刑,那么这一判决中所体现的三段论推理大体上是:大前提《刑法》第258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小前提是经查证属实的案件事实,甲已有配偶丙又与乙结婚,乙本人虽未结婚但明知甲有配偶而与之结婚,因此,甲、乙两人均犯有重婚罪。于此,重婚是联系大小前提的共同概念,以它为中介,使大小前提联系起来,即法律规定重婚罪,案件事实甲乙二人行为都构成重婚罪,因而通过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作出二人均犯重婚罪,并处一定的判决。但是,有时候,作为小前提的案件事实却是模糊的,比如本案件中如果甲乙没有结婚,而是事实婚姻的问题,这个时候,法院在确定案件事实的时候,就需要另外寻求法律规定,来形成“事实婚姻”的结论。试对以上例进行分析:

  1、本案件中依据《刑法》直接规定而形成案件事实并形成结论的是法律推理中的何种推理?

  2、如果需要法官确定“事实婚姻”,那么这种情况下属于何种推理?此种推理一般适用于何种情形?

  附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正式解释

  2、行政解释

  3、检察解释

  4、全国人大常委会

  5、全国人大常委会

  6、非正式解释

  7、最高人民法院;

  二、判断题

  1、× 2、ü 3、× 4、×

  三、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B 5、B 6、C

  7、D 8、A 9、B 10、C 11、B 12、B

  13、A 14、A 15、A 16、D

  四、多项选择题

  1、A、B 、C、D 2、A、B 3、B、C 4、B、C

  5、B 、D6、B 、C、D 7、A、B 、D 8、C、D

  9、A、D10、A、B、D 11、B 、C、D

  五、名词解释

  1、法律解释,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个人对法律的内容和含义所作的说明。

  2、立法解释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理解。从狭义上说,立法解释专指国家立法机关对法律所做的解释。

  3、行政解释,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依法行使职权时,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所做的解释。

  4、司法解释,是指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法规的过程对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法规的问题所做的解释。

  5、系统解释,是指对某一法律规范与其他法律规范的联系,以及它在整个法律体系和所属部门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来说明该法律规范的内容和含义。

  6、扩充解释,是当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过于狭窄,不足以表现立法意图时,对法律条文所做的宽于其文字含义的解释。

  7、限制解释,是指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较之立法意图明显失之过宽时,对法律条文所做的窄于其文字含义的解释。

  8、法律推理,是指以已知的法律与事实判断为前提,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规则为法律适用结论提供正当理由的一种逻辑思维活动。

  六、简答题

  1、法律解释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为不同的种类。法律解释由于解释主体和解释的效力不同可以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两种;根据解释尺度的不同,法律解释可以分为,限制解释、扩充解释与字面解释三种;根据解释方法的不同,法律解释可以分为语法解释、逻辑解释、系统解释、历史解释等。

  2、法律解释在法的实施和实现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法律实施的前提,又是法律的发展的重要方法。原因在于:

  (1)法律是概括的、抽象的,只有经过解释,才能成为具体行为的规范标准。概括性和抽象性是制定法的一个基本特点,即制定法总是针对一般的人或事的行为规则,同事同处,同罪同罚是法治的基本要求。法律不可能为个别行为而制定。这就需要将抽象的一般的规定与具体的个别的行为相结合,法律的实施就是将抽象的规定转化为对具体的行为的指导,都是如此。只有对抽象的规定加以解释,该规定才能适用于具体的行为和案件。

  (2)法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只有经过解释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法律一经制定,就必须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但是法律又必须与社会发展保持一致,要适应社会需要。这个矛盾一般是通过法律解释的方式来解决的。

  (3)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经过不断的解释,法律才能趋于完善。法律不可能完美无缺,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尽人意之处。

  3、在我国,为了保证法律的统一实施与不断发展,法律解释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1)合法性原则。法律解释应该合乎法律的规定和精神。它包括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法律解释应该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不得越权解释。第二,对低位阶法律的解释不得抵触高位阶的法律。第三,对法律概念和规则的解释与法律原则必须保持一致。

  (2)合理性原则。合理在此是合乎情理、公理、道理。坚持合理性原则,首先就要符合社会现实和社会公理。其次,坚持尊重公序良俗。第三顺应客观规律和社会发展趋势。第四,要以党的政策和国家政策为指导。

  (3)法制统一原则。法制统一是法治的一项基本原则,法律解释坚持法制统一,就是要求法律解释应该在法治的范围内进行。法制统一体现在一个国家表现为法律的内容、形式、精神实质应该是一致的,法律的实施及其结果也应该是相同或相似的。

  (4)历史和现实相统一原则。任何法律都有自己制定的特殊历史背景,包括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政治关系,某一历史事件等。法律解释需要结合法律制定时的历史背景,深入了解立法意图,把握立法原意。

  4、辨证推理,又称实质推理,是指在两个相互矛盾的、都有一定道理的陈述中选择其一的推理。司法过程中的辨证推理一般产生于下述具体情况:

  (1)对案件的事实及其法律后果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且对如何处理此案件存在不同的以至相互矛盾的理由。立法者事先没有预见或不可能预见到的情况不时出现在法官面前,而且在如何处理这一案件上存在不同的理由和方法,这就依靠法官从中选择。

  (2)法律虽然有规定,但它的规定是原则性的、模糊的,以至可以根据同一规定提出两种或多种对立的处理理由,需要法官从中加以判断。

  (3)法律规定本身就是矛盾的,存在两种相互矛盾的法律规定,法官同样需要从中加以选择。

  (4)法律虽然有规定,但是,由于新的情况的出现,适用这一规定明显不合理,即出现合法与合理的冲突。如安乐死问题。

  上述情况,由于缺乏必要的确定的大前提,而无法使用形式推理,法官必须做出一个选择,而且是在对两种或多种理由、方法加以比较后进行选择。

  七、论述题

  1、法律解释的方法是解释者在进行法律解释时为了达到解释的目标所使用的方法。法律解释的方法大体上包括文义、历史、体系、目的等几种方法。

  (1)文义解释,也称语法解释、方法解释、文理解释。这是指从法律条文的字面意义来说明法律规定的含义。可以有以下几种具体方法来确定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

  ①根据日常语言文字的含义来确定法律的含义。

  ②掌握法律专业术语的特定含义。

  ③根据语境确定字面含义。

  ④根据个别事项与一般性用语的连用,确定包括同一种类的所有项目。

  ⑤以类别中明文提及者为限。文义解释特点是将解释的焦点集中在语言上,而不顾及根据语言解释出的结果是否公正合理。

  (2)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指通过研究有关立法的历史资料或从新旧法律的对比中了解的含义。

  (3)体系解释。体系解释,也称逻辑解释、系统解释,是指将被解释的法律条文放在整部法律乃至整个法律体系中,联系此法条与其他法条的相互关系解释法律。

  (4)目的解释。目的解释是指从制定某一法律的目的来解释法律。这里讲的目的不仅是指原先制定该法律时的目的;也可以指探求该法律在当前条件下的需要,既可以指整部法律的目的,也可以指个别法条、个别制度的目的。

  2、我国的法律解释大体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行政解释、司法解释。

  第一,立法解释。从狭义上说,立法解释专指国家立法机关对法律所做的解释。它包括:

  (1)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的解释,以及对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的法律的解释。

  (2)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对自己制定的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的行政法规的解释。

  (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对自己制定的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的地方性法规的解释。

  (4)国务院各部委及省级人民政府对自己制定的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的行政规章的解释。

  第二,行政解释。行政解释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依法行使职权时,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所做的解释。它有两种情况:第一,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对不属于审判和检查工作中的其他法律如何具体应用问题时所做的解释。第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对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所做的解释,这种解释仅在所辖地区内发生效力。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也有权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规。相应的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是否具有对同级地方性法规如何具体应用问题的解释权,目前尚无明文规定。从我国行政解释权限的划分特点来看,似应具有。

  第三,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是指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对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法规的问题所做的解释。它包括:

  (1)审判解释,即最高人民法院对属于审判工作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所做的解释;

  (2)检察解释,即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属于检察工作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所做的解释;

  (3)审判、检察联合解释,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具体应用法律的共同性问题所做的联合解释。

  八、案例分析题

  1、本案例中依据《刑法》直接规定而形成案件事实并形成结论的是法律推理中的形式推理,形式推理主要有三种方式: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这里适用的是演绎推理,即在德国法上所谓的涵摄。

  2、这里法官所运用的是实质推理。一般来讲,在以下几种情况需要运用实质推理:第一,法律规定本身的意义模糊;第二,在法律中对有关主题没有直接的明文规定,也就出现所谓的“法律漏洞”情况;第三,法律规定之间有抵触或者法律中出现两种以上需要选择适用的条款;第四,出现通常所说的“合法”与“合理”的矛盾时。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2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解释法的本质问题上,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观点,在世界各国几乎都是(B)

  A、正义论

  B、神学论

  C、权力论

  D、社会论

  2、从实质上看,正义是一种(B)

  A、客观真理

  B、观念形态

  C、外化的意识

  D、固化的客观标准

  3、当代美国哪位哲学家论述了社会正义和个人正义之分以及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之分?(A)

  A、罗尔斯B、华盛顿C、边沁D、林肯

  4、构成法律部门最基本的细胞是(D)

  A、法律制度B、法律体系

  C、规范性法律文件D、法律规范

  5、把法的规范作用划分为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和强制作用的划分方法,是按照法的(A)

  A、行为的主体不同B、法律调整的范围不同

  C、立法意图的不同D、行为方式的不同

  6、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作用以下列哪项为核心?()

  A、国家的根本任务B、阶级统治

  B、抵御外来侵略D、经济建设

  7、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发展的要求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C、社会革命力量的推动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

  8、划分法的历史类型的标准是()

  A、法律调整的对象和方法

  B、法的效力和法的地位

  C、法的形式和历史传统

  D、法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

  9、对法进行普通法与衡平法划分的是()

  A、英国B、日本

  C、德国D、中国台湾省

  10、资本主义法律与以往私有制社会的法律存在着()

  A、沿袭关系B、补充关系C、继承关系D、改造关系

  参考答案:6、A 7、D 8、D 9、A 10、C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法治等于法制

  B、法治代表着一种法律精神

  C、法治是民主的法制模式

  D、法治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

  12、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法律跟不上改革需要的现象,其原因主要在于()

  A、改革进程大大快于法律的制定

  B、改革的渐进性与法律的稳定性之间的矛盾

  C、我国法制建没速度太慢

  D、政策在改革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13、“违法必究”的含义是指()

  A、对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必须予以追究

  B、对国家工作人员违法必须追究

  C、对任何违法的行为,都必须依法追究

  D、对刑事犯罪必须追究

  1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消极因素?()

  A、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主义教义B、轻视法律的作用

  C、重视道德教化D、法即是刑

  15、当今世界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是()

  A、改革B、开放C、科技D、网络

  参考答案:11、A 12、B 13、C 14、B 15、C

  16、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

  A、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B、密切联系群众

  C、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基本路线

  17、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法是()

  A、制定新法与沿用旧法B、制定和认可

  C、制定国内法和缔结国际公约D、制定和解释

  18、下列属于不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机关的是()

  A、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B、北京市顺义区人民代表大会

  C、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D、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

  19、把法律划分为国内法和国际法的依据是()

  A、法律效力范围不同B、法律关系的主体不同

  C、法律地位不同D、法律规定内容不同

  20、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不包括()

  A、经济特区法规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B、法律

  C、军事法规D、判例与习惯

  参考答案:16、D 17、B 18、B 19、B 20、D

  21、我国法律体系科学性和合法性的保证是()

  A、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

  B、以中国国情和宪法为依据

  C、实事求是

  D、吸收外国先进立法经验

  22、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必须遵守()

  A、宪法B、刑事诉讼法

  C、民事诉讼法D、行政诉讼法

  2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机关是()

  A、各个国家行政机关B、司法机关和国家的授权机关

  C、党的各级机关D、所有国家机关

  24、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

  A、主体、客体B、权利和义务

  C、主体、客体和内容D、主体、权力和责任

  25、下列哪项属于公民义务的是?()

  A、公民向国家纳税的义务

  B、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

  C、债务人履行债务的义务

  D、拾取他人遗失物的人向遗失物所有权人交还该物的义务

  参考答案:21、B 22、C 23、B 24、C 25、A

  26、行政处分适用的对象是()

  A、全体公民B、法人

  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D、社会组织

  27、依法剥夺公民的政治权利属于()

  A、民事责任B、行政责任

  C、刑事责任 D、政治责任

  28、我国司法解释包括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和()

  A、司法行政机关的解释

  B、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解释

  C、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

  D、国务院法制局的解释

  29、我国婚姻法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对其中“子女”的含义()

  A、限制解释B、扩充解释

  C、字面解释D、系统解释

  30、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内容可以概括为法律上的监督和()

  A、纪律上的监督B、政治上的监督

  C、工作上的监督D、重大决策事项上的监督

  参考答案:26、C 27、C 28、C 29、A 30、C

  二、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法的消亡条件是()

  A、实现单一的全民所有制

  B、实现“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C、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

  D、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阶级和剥削阶级

  E、世界各国达成取消法律的协议

  32、社会主义法的制定与实施可能()

  A、适应经济规律,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B、改变经济规律

  C、不适应经济规律,对经济发展起阻碍作用

  D、创造经济规律

  E、引导经济按照经济规律发展

  33、高技术领域立法的显著特点在于()

  A、现实性B、时代性

  C、前瞻性D、易变性

  E、预见性

  34、一划分部门法的原则应该包括()

  A、合目的性原则B、从实际出发原则

  C、适当平衡原则D、相对稳定原则和重点论原则

  E、辨证发展原则

  35、在我国,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可以概括为()

  A、责任法定原则B、公正原则

  C、效益原则D、平等原则

  E、类推原则()

  参考答案:31、ACD 32、ACE 33、CE 34、ABCDE 35、ABC

  三、名词解释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法律后果

  37、法律的预测作用

  38、法的创制

  39、专属权

  40、法律制裁

  参考答案:

  36、法律后果,一般是指法律对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赋予的某种后果,包括肯定性和否定性法律后果。

  37、法律的预测作用,即依靠作为社会规范的法律,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他们相互间将如何行为。

  38、法的创制,即具有立法权的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作和规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39、专属权,即只能属于特定人所有,不能转让与他人的权利。

  40、法律制裁,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对违法者依其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41、简述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答:(1)法并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除了法律之外,还有经济、政治、行政、思想道德、文化、教育、习惯、传统、舆论等手段可以调整社会关系。

  (2)“徒善不足以为证,徒法不足以自行”。即使是制定得很好的法律,也需要合适的人正确地去执行和适用;还需要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支持;法律的实现必须要有相应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的配合。

  (3)法律的抽象性、稳定性与现实生活的矛盾,不可能制定出永久适用于具体多变社会现实的法律。

  (4)法律所要适用的事实无法确定,确定事实是适用法律的前提,如果确定事实在客观上根本不可能,则制定这种法律必然无法适用。因此,法律不是万能的,否认法律具有局限性的观点是错误的。

  42、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在经济领域中起着许多新作用、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法律在经济领域中起着许多新的作用,主要有:

  (1)以法律手段支持和调节私人企业活动、直接、间接地影响私人资本主义的产生、流通和分配的全过程。

  (2)以法律手段调节各个经济部门之间、社会团体之间的矛盾。

  (3)法律规定国家直接经营企事业,实行企业“国有化”政策。

  (4)用法律手段加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5)法律规定各种福利和服务事业。

  (6)以法律促进教育和职业训练,发展科学、技术等文化事业活动。

  43、部门法的特征是什么?

  答:首先,一个法律体系的所有部门法是统一的,各个部门法之间是协调的。其次,各个部门法又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之间的内容是相异的。第三,各个法律部门的结构和内容基本上是确定的,但又是相对的和变动的。第四,部门法既有客观基础,也有主观因素,是主客观结合的产物。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2小题,第44小题13分,第45小题14分,共27分)

  44、为什么说法律关系属于思想社会体系?

  45、简述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区别与联系。

  参考答案:

  44、答:(1)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所结成的权利一义务关系或权利一义务关系。法律之所以是一种思想关系而非物质关系,就在于它的形成和实现,都要通过人们的意志的意识活动。

  (2)任何法律关系都是根据法律的规定,由法律确认和调整某种社会关系而形成的。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就不能产生某种具体的法律关系。而法律是国家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任何一种法律关系,必然体现这种意识,即按照这种意识来规定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所以,法律关系和国家意识分不开,它是国家意识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3)每一种法律关系,通常总是要通过其参加者的意思表示而发生。例如,购销、借贷、租赁、赠与、遗嘱继承等,都必须有行为人的意思表示,才能产生某种具体的法律关系。一切法律关系,无论其形成时是否通过其参与者的意思表示,但在实现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时,都要求该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做出相应的意思表示。

  (4)在具体的法律关系当中,当事人的意志要受到法律的制约。如果法律关系的参加者违背法律规定,那么这种法律关系不仅具有法律效力,而且其结果可能导致因违法而产生的法律后果。因此,当事人的意志必须符合国家意志,才能构成合法的行为。

  45、答: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和政治制度。其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区别主要是:

  (1)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民主,是全体人民的、绝大多数人的民主,是对人民民主和对敌专政的统一,其本质和核心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资本主义民主实质上是少数人即主要生产资料占有者的民主。

  (2)社会主义民主是具有广泛内容的民主,而资本主义民主一般是不包括经济民主和社会民主的,其政治民主的范围也不如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范围广泛。

  (3)社会主义民主是有物质保障的民主、实事求是的民主,而资本主义民主主要是掌握社会主要财富的少数资本家的民主,工人所享有的法定权利因为没有物质保障而无法实现。

  (4)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形式也不同于资本主义民主,我国民主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本形式,既体现了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又保证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高度民主与高度集中相统一的民主,而资本主义民主则采取分权制、议会制形式。

  二者的联系主要是:社会主义民主是从资本主义民主那里发展来的。资本主义民主反映和维护并适合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种种做法和形式,资本主义民主在几百年间所形成的相当完备的体制和运行机制等,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可以提供许多启示,有的还可以为社会主义提供借鉴。社会主义民主较资本主义民主虽有较大进步,但还未尽善尽美,还有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3

  一、填空题

  1、法的创制,包括对现行法的制定、和废除。

  2、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式是___和认可。

  3、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三种方法是法典编篡、法律汇编和。

  4、在我国,狭义的立法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制定法律的活动。

  二、判断题

  1、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文件并不都是法的渊源。

  2、未经正式公布的法律是无效的。

  3、法的制定是统治阶级将自己的意志上升为法律,变成国家意志的基本方式。

  4、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这里所说的法律是指广义的法律。

  5、判决书、逮捕证、公证书都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

  6、法一经立法机关依法定程序通过之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7、违反法定程序而制定出来的规范性文件有的可以具有法律效力,有的不能具有法律效力。

  8、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大所制定的法律。

  三、单项选择题

  1、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据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法律的活动,称为〔 〕。

  A、法规汇编B、法典编纂

  C、广义的立法D、狭义的立法

  2、我国立法程序中,宪法修改草案需以出席全国人大会议的全体代表的〔 〕以上的多数通过。

  A、三分之一B、五分之三

  C、二分之一D、三分之二

  3、地方性法规制定出来后,还必须报〔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备案B、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C、国务院备案D、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4、法的制定是〔 〕。

  A、统治阶级政党的特有活动

  B、统治阶级的一般活动

  C、国家的`专有活动

  D、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共有的活动。

  5、非规范性的决议、决定、命令是适用有关法律的文件,它〔 〕。

  A、属于法律B、不属于法律

  C、属于行政法规D、属于司法解释

  6、国家制定的法律一般是指〔 〕。

  A、成文法B、不成文法

  C、习惯法D、判例法

  7、在我国的立法程序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步骤是〔 〕。

  A、提出法律案B、审议法律案

  C、通过法律案D、公布法律

  8、下列哪一种文件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 〕。

  A、民法通则B、营业执照

  C、判决书D、逮捕证

  9、立法体制是指〔 〕。

  A、依照法律规定的立法权限的划分

  B、立法技术

  C、立法措施

  D、立法规划

  10、立法程序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意义在于〔 〕。

  A、防止公民的非法行为

  B、避免执法机关的违法行为

  C、防止党派团体的非法行为

  D、意味着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在严格遵守法定程序时才能立法,从而才能保证立法的质量

  四、多项选择题

  1、法的制定是〔 〕。

  A、将统治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

  B、将统治阶级意志转化为全社会统一的意志

  C、将统治阶级意志奉为法律

  D、将统治阶级意志规范化、法律化

  2、我国法的制定的基本原则有〔 〕。

  A、民主原则

  B、法治原则

  C、科学原则

  D、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3、在我国,狭义的立法包括〔 〕。

  A、全国人大制定基本法律的活动

  B、全国人大常委制定和修改除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的活动

  C、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一定条件下对基本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的活动

  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发布任免决定的活动

  4、下列法律文件不能作为法的渊源的有〔 〕。

  A、规范性文件B、判决书

  C、委任状D、逮捕证

  五、名词解释

  1、立法2、立法体制

  3、立法程序4、立法技术

  5、授权立法

  六、简答题

  1、我国立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2、简答我国现行立法体制的特点。

  3、我国立法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附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修改2、制定

  3、法律清理4、常委会

  二、判断题

  1、ü 2、ü 3、ü 4、× 5、×

  6、× 7、× 8、×

  三、单项选择题

  1、D 2、D 3、B 4、C 5、B

  6、A 7、C 8、A 9、A 10、D

  四、多项选择题

  1、A、C、D2、A、B、C3、A、B、C

  4、B、C、D

  五、名词解释

  1、立法,也称之为法的制定,通常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性活动。

  2、立法体制,是指一个国家哪些国家机关有权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制度,其核心是立法权限的划分问题。

  3、立法程序,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制定、修改和废除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法定步骤和方式。

  4、立法技术,是指在法的创制活动中所应体现和遵循的有关法的创制的知识、经验、规则、方法和操作技巧等。

  5、授权立法:是指立法机关在其制定的一项原则立法中,规定将某些具体立法授予行政部门、专门设立的机关或司法部门。

  六、简答题

  1、我国法的制定的基本原则有:〔1〕立法的法治原则;〔2〕立法的民主原则;〔3〕立法的科学原则。

  2、我国现行立法体制的特点是:〔1〕立法体制是一元的,国家立法权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行使。〔2〕立法体制具有多层次性,即在中央统一领导下,中央和地方在立法权限上有所划分。〔3〕只有一个立法体系,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

  3、我国立法的基本程序有:法律议案的提出,所谓法律议案,又称之为法律案,是指依法享有立法提案权的机关或个人,向立法机关提出的制定、修改或者废除某项法律的正式提案,正式提议;法律案的审议,是指立法机关对已列入议事日程的法律案进行正式的审查和讨论;法律案的通过,是立法机关对法律案表示正式同意,使之成为法律,这是在全部立法程序中具有决定意义的程序;法律的公布,是指立法机关和国家元首将已经通过的法律,以一定的形式予以正式公布,它是立法的最后一道程序。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4

  一、填空题

  1、中国古代法的古体字是。

  2、西方法学中的两大传统法概念是和实在法概念。

  3、对西欧中世纪的神权法概念系统化的代表人物是。

  二、判断题

  1、中国古代的古体法概念采用的是神明裁判方式。

  2、中国古代古体法概念的主要内容是赏。

  3、中国古代汉语中的“法”字和“律”字一开始就是连在一起使用的。

  4、西方法学中的自然法概念以实证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思想基础。

  5、神权法概念从性质上来看是一种神学的自然法概念。

  6、西方法学中的实在法概念以人性、理性、社会性作为自己的思想基础。

  7、现代意义上的法与法律概念是从中国古代的法字和律字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8、广义的法律指的是整体或抽象意义上的法律。

  9、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中,法律一词是在狭义上被使用的。

  三、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的古体法概念以〔 〕这一事物作为自己的标准。

  A、水 B、尺寸

  C、绳墨 D、礼

  2、在中国古代,改法为律的代表人物是〔 〕。

  A、李悝 B、管仲

  C、商鞅 D、韩非

  3、西方法学中的实在法是指〔 〕。

  A、用哲学的观点分析法律

  B、现实国家制定的法律

  C、神法 D、理性

  4、法律〔 〕。

  A、等同于法

  B、是法的最一般形式

  C、是法的特殊形式

  D、是法的习惯性用语

  5、狭义的法律是指〔 〕。

  A、特写或具体意义上的法律

  B、抽象意义上的法律

  C、整体意义上的法律

  D、各部门法律规范的总和

  6、欧洲大陆各国民族语言中广义的法律一词,除指法外,还兼有〔 〕的含义。

  A、法律规范 B、权利

  C、平等D、自由

  四、多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说文解字》在对古体法字注释时,认为其是〔 〕。

  A、刑也B、兴功惧暴

  C、平之如水 D、触不直者去之

  2、在西方法学中信奉自然法思想的学派有〔 〕。

  A、斯多葛派 B、古典自然法学派

  C、新自然法学派 D、分析法学派

  3、西方的社会法学派特别强调对法的〔 〕进行分析与研究。

  A、规范性质 B、社会目的

  C、社会作用 D、社会效果

  五、名词解释

  1、法2、法律

  3、法律的规范性 4、法的概括性

  5、法的可预测性 6、自然法

  7、实在法

  附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灋 2、自然法 3、托马斯阿奎那

  二、判断题

  1、ü 2、× 3、× 4、× 5、ü 6、× 7、× 8、ü 9、×

  三、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B 5、A 6、B

  四、多项选择题

  1、A、C、D 2、A、B、C 5、B、C、D

  五、名词解释

  1、法,是一个复杂而有歧义的概念,通常是指一定社会的国家制定和认可的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制度等的总和。

  2、法律,是法的一般表现形式,有广狭二义,指的是一定的'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广义的法律〕,或者是某种特定的规范性文件〔狭义的法律〕。

  3、法的规范性,是从法律规范中延伸的一种特性,指法规定了可以,应该或不应该行为的范围,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一种模式,标准或方向。

  4、法的概括性,是从法律规范中延伸的一种特性,指法的对象是一般的、抽象的人,在同样的条件下可以反复适用,而不是仅适用一次。

  5、法的可预测性,是指由于法的存在,人们事前就可预见到自己与他人的行为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有无法律效力,以及会产生什么法律后果。

  6、自然法,是西方法学的传统概念之一,指的是对现实国家的法律具有指导作用的各种价值信念与价值准则的总和。

  7、实在法,是西方法学的传统概念之一,指的是任何历史时期内由现实国家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5

  1[多选题]学者们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其理由在于:①法律重视程序,不讲效率;②法律调整外在行为,不干预人的思想观念;③法律强调稳定性,避免灵活性;④法律反映客观规律不体现人的意志。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④③①

  B.①④②

  C.②

  D.③

  【答案】CD

  【解析】见教材关于法的局限性的叙述。

  2[多选题]下列属于法律意识范畴的是:

  A.甲打赢官司后一直拿不到赔偿金,认为法院没什么用

  B.乙感到中国的法律越来越不管用了

  C.丙以为偷书不算偷,不构成盗窃罪

  D.丁不知道中国有《对外贸易法》

  【答案】ABCD

  【解析】法律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的一种,是人民关于法和法的现象的思想、观点、心理和知识的总称,主要包括:人们对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的看法,对现行法的理解、解释、态度的情绪,对自己和他人权利、义务的认识,对人民行为合法性的,以及人们关于法的知识修养等,故ABCD选项均应入选。

  3[多选题]下列有关“法的渊源”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不能被国内法院适用的法的渊源,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习惯等

  B.在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主要是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而作出的分类

  C.根据“条约必须遵守”原则,一切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均成当代我国法的渊源之一

  D.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可能作为我国法院审理案件时的判决依据

  【答案】ABC

  【解析】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根据民法通则第142条第2款规定,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国声明保留的除外;形式上的法的渊源也就是法的效力渊源,4[多选题]学生甲和学生乙就法、法律规范的概念展开讨论。学生甲的论点是:①法与法律规范的概念完全相同,因为法的构成要素等同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所有的法和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表述法和法律规范的文件被称为“规范性法律文件”。学生乙的论点是:①法的要素不能等由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并不是所有的法律都表现为法律条文形式,但所有的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同一法律规范可以通过一个法律条文来表述,也可以通过若干个法律条文来表述。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下列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A.学生甲的论点①和论点②

  B.学生甲的论点③和学生乙的论点③

  C.学生乙的论点①

  D.学生乙的论点②

  【答案】BCD

  【解析】法的要素的构成一般包括法的原则、法的概念、法的技术性规定、法律规范等方面,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是法律规范的结构,如“假定、指示、法律后果”或“行为模式、法律后果”,因此法的构成要素不等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

  5[单选题]魏明与桂敏到婚姻登记机关登记结婚,婚姻登记机关依法予以登记并发给结婚证书。产生魏明与桂敏法律上的婚姻关系的事实在法学上被称作什么?

  A.法律事件

  B.法律事实

  C.事实行为

  D.事实关系

  【答案】B

  【解析】法律事实就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类。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法律行为是意志行为,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意志的表现。题中魏明与桂敏登记结婚的行为引起婚姻关系的产生,是一种法律行为。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6

  一、填空题

  1、法的历史类型是根据法建立的经济基础性质和所进行的一种分类。

  2、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条件是。

  3、是指不同历史类型的法之间的延续、相继、继受。

  4、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是。

  5、最具有代表性的古印度法是。

  6、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是。

  7、伊斯兰法的主要渊源是。

  8、较早出现的商法是港口城市的海商法,它以公元前11世纪意大利的为代表。

  9、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出现和成长需要一种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成长的法律,西欧大陆在11至16世纪出现了的复兴。

  10、“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是。

  11、法系是西方资本主义法学中经常提及的一个概念,是指按照法的和形式、结构上的特点对法作出的分类。

  12、民法法系是以古代罗马法,特别是以19世纪初《》作为传统而产生和发展的法律的总称。

  1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由主持制定了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大量法律法规。

  14、进入垄断时期以后,资本主义法一般已不再公开确认的原则,这以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关于私有财产权的规定为代表。

  15、是国民党统治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文献,通常也是国民党政府成文法的总称。

  二、判断题

  1、法的历史类型是对法的渊源所作的分类。

  2、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

  3、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条件,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4、法律移植表明的是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法律、法律制度的吸收和借鉴关系。

  5、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是封建制法。

  6、德国与日本的资本主义法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形式产生的。

  7、法国资本主义对以往的罗马私法在内容上进行了继承。

  8、英国资产阶级在建立自己的政权后,不承认旧政权的法律效力,而是重新在自己的政权上制定出了新的法律。

  9、罗马法得以复兴的根本原因在于该法自身所具有的结构严谨、用语准确、内容丰富及以成文方式等其他法所不具有的特点。

  10、普通法法系主要包括英国以及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附属国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11、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法律属于民法法系。

  12、民法法系国家多采用法典形式。

  13、普通法法系国家没有法典形式的法律。

  14、在普通法法系国家,一般法律部门划分明确,分为宪法、民法、商法、刑法、诉讼法等。

  15、普通法与衡平法的表现形式均是判例。

  16、在普通法法系和民法法系,法官在诉讼中都居于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

  17、维持先例是民法法系的一个重要原则。

  18、社会主义法不具有阶级性。

  19、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一个阶级意志的反映。

  20、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法,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法。

  三、单项选择题

  1、划分法的历史类型的根本标准是〔 〕。

  A、社会基本矛盾的实际情况

  B、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

  C、各法学家的世界观

  D、法的经济基础及其相应的阶级本质

  2、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革命B、阶级斗争

  C、人民的力量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3、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是通过〔 〕实现的。

  A、改进立法B、社会革命

  C、修改法律D、新旧政府更替

  4、法的继承性意味着〔 〕。

  A、法与法之间全盘吸收

  B、较高历史类型的法对较低历史类型的法可以批判借鉴

  C、社会主义法之间可以全盘吸收

  D、社会主义法只吸收资本主义法的名词术语

  5、在古代法中,保护奴隶主私有制、反映商品经济最发达的法,是〔 〕。

  A、印度法B、罗马法

  C、中国法D、埃及法

  6、以等级特权为重要特征的法是〔 〕。

  A、封建制法B、奴隶制法

  C、资本主义法D、一切剥削阶级类型的法

  7、中国封建制法的主要表现形式是〔 〕。

  A、习惯法B、《十二铜表法》

  C、条约D、成文法典

  8、西欧封建社会中后期出现的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法,其性质是〔 〕。

  A、资本主义法B、奴隶制法

  C、封建制法D、社会主义法

  9、资本主义法的核心是〔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契约自由

  C、确保公民的合法权益D、维护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权

  10、法国《人权宣言》第6条规定:法律是〔 〕的表现。

  A、君主意志B、资产阶级意志

  C、公共意志D、人民意志

  11、具有某种共同历史传统或共性的国家与地区的法律的总称,在法学上称为〔 〕。

  A、法律体系B、法的历史类型

  C、法律制度D、法系

  12、由于罗马私法原则在西欧大陆各国普遍采用,故大陆法系又称为〔 〕。

  A、万民法系B、市民法系

  C、习惯法系D、民法法系

  13、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是〔 〕。

  A、普通法系B、判例法系

  C、海洋法系D、民法法系

  14、普通法法系与民法法系的区别,在于〔 〕是其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

  A、习惯B、道德

  C、判例D、敕令

  15、普通法法系中的`普通法是指〔 〕。

  A、普通的法律B、与根本法相对的法律

  C、与特别法相对的法律D、与衡平法相对的法律

  16、社会主义法是〔 〕意志的体现。

  A、工人阶级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C、全体社会成员D、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

  四、多项选择题

  1、法的历史类型是指〔 〕。

  A、对法的形式分类B、对法的历史作用分类

  C、对法依存的经济基础的分类D、对法的阶级本质的分类

  2、奴隶制法的主要代表有〔 〕。

  A、《十二铜表法》 B、《摩奴法典》

  C、古埃及法D、《汉穆拉比法典》

  3、古罗马法包括〔 〕。

  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国法大全》

  C、《汉穆拉比法典》 D、《萨利克法典》

  4、西欧封建社会中后期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法的例证包括〔 〕。

  A、海商法的兴起

  B、罗马法的复兴

  C、《阿马尔非法典》

  D、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的血腥立法

  5、当代资本主义的两大法系是〔 〕。

  A、印度法系B、伊斯兰法系

  C、民法法系D、普通法法系

  6、民法法系与普通法法系在以下方面具有一致性〔 〕。

  A、阶级本质B、法的形式

  C、法的基本原则D、法律概念、术语

  7、民法法系也称为〔 〕。

  A、普通法法系B、大陆法系

  C、罗马法系D、罗马—德意志法系

  8、在民法法系的国家,法律体系的结构一般首先划分为以下两大部门〔 〕。

  A、民法B、公法

  C、刑法D、私法

  9、普通法法系也称为〔 〕。

  A、英美法系B、英国法系

  C、法典法系D、罗马法系

  10、普通法法系的渊源包括〔 〕。

  A、制定法B、判例法

  C、法理D、习惯

  11、普通法法系导源于〔 〕。

  A、罗马法B、普通法

  C、衡平法D、教会法

  12、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特征是〔 〕。

  A、体现了民主原则与社会主义原则

  B、反映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C、贯彻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D、具有强制性与自愿性的统一

  五、名词解释

  1、法的历史类型2、法的继承

  3、法律移植4、《汉穆拉比法典》

  5、《摩奴法典》6、《法经》

  7、法系8、民法法系

  9、普通法法系10、普通法

  六、简答题

  1、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

  2、简述法律继承。

  3、简述法律移植。

  4、奴隶制法有哪些共同的基本特征?

  5、封建制法有哪些共同的基本特征?

  6、资本主义法有哪些基本特征?

  7、资本主义法的继承形式有哪些?

  8、什么是资本主义法律的社会化?

  9、怎样理解民法法系?

  10、民法法系适用于哪些国家与地区?

  11、怎样理解普通法法系?

  12、普通法法系适用于哪些国家与地区?

  13、两大法系在法律渊源上有哪些主要差别?

  14、两大法系在法律分类上有哪些主要差别?

  15、两大法系在法律形式上有哪些主要差别?

  16、两大法系在法律适用的方式上有哪些主要差别?

  17、两大法系的司法组织有哪些主要差别?

  18、两大法系的诉讼程序有哪些主要差别?

  19、两大法系的陪审制度有哪些主要差别?

  20、两大法系在法律概念、术语上有哪些主要差别?

  21、两大法系的风格技术有什么主要差别?

  附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阶级本质2、社会革命

  3、法律继承4、《十二铜表法》

  5、《摩奴法典》6、《法经》

  7、《古兰·经》8、《阿马尔非法典》

  9、罗马法10、罗马法

  11、历史传统12、法国民法典

  13、拿破仑14、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5、《六法全书》

  二、判断题

  1、× 2、× 3、× 4、ü 5、×

  6、× 7、ü 8、× 9、ü 10、ü

  11、ü 12、ü 13、× 14、ü 15、ü

  16、× 17、× 18、× 19、× 20、ü

  三、单项选择题

  1、D 2、D 3、B 4、B 5、B 6、A

  7、D 8、C 9、D 10、C 11、D 12、D

  13、D 14、C 15、D 16、D

  四、多项选择题

  1、C、D 2、A、B 、C、D 3、A、B 4、A、B、C、D

  5、C、D 6、A、C7、A、B 、C、D 8、B、D

  9、A、B10、A、B11、B 、C 12、A、B、C、D

  五、名词解释

  1、法的历史类,是指根据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的不同对法所进行的一种分类。

  2、法律继承,是指依次更迭的法之间在内容与形式上的某些联系,主要表现为旧法对新法的影响和新法对旧法有批判地吸收、采用或发展。

  3、法律移植,是指一个国家法律体系中的某些内容是在直接接受或者吸收其他一个或几个国家法律与法律制度的结果。

  4、《汉穆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以其国王汉穆拉比命名的一部法典,原文刻在石柱上,由序言、正文282条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对当时古巴比伦的社会结构和国家制度、财产、婚姻制度与犯罪制裁等进行了规定。

  5、《摩奴法典》,是古印度的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的一部代表性法典,共有2686节,分12卷,兼有哲学、宗教、伦理和法律内容,突出了神权、王权和严格的等级制度即种姓制度。

  6、《法经》,是由战国时期魏国悝编著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由六篇内容组成,是中国封建制法律的奠基性文献。

  7、法系,是资产阶级法学家关于法的一种分类,指具有某种共同历史传统或共性的法律的总称。

  8、民法法系,又称为罗马法系、大陆法系、罗马——德意志法系、法典法系,是以古代罗马法,特别是以19世纪初的《法国民法典》作为传统产生和发展的法律的总称。

  9、普通法法系,又称为英国法系、英美法系,是以英国中世纪的普通法为传统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10、普通法,有两层不同的含义。一是指与根本法宪法相对而言的其他法律。一是指从11世纪开始形成的一种以判例形式出现的适用于全英格兰的法律。

  六、简答题

  1、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或者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导致生产关系也就是经济基础的变更,而后者的变更又会导致包括法在内的上层建筑的变革。

  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是一定社会的人们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结果,在这些活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条件是社会革命,只不过各国包括不同历史类型的国家在社会革命持续的时间上、方式上有所差别。

  2、新的历史类型的法取代旧的历史类型的法,一般要通过社会革命的形式来完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新法与旧法之间在内容与形式不在着任何历史联系,它们之间依然会存在着一定的历史联系性与批判继承关系,这就是法律继承。从历史与现实的依据看,新法继承旧法源自于物质生活条件的历史延续性、法律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和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性等;从内容上看,新法对旧法中的有关法律技术与法律概念方面的内容、有关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内容、有关经济规律方面的内容等进行继承;从形式上看,新法对旧法的继承有“同质”继承——剥削阶级类型的法之间的继承和“异质”继承——社会主义类型的法对剥削阶级类型的法继承两种形式。

  3、法律移植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与法律制度采纳或吸收了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法律与法律制度。它与法的继承不同,法的继承表明的是不同历史时期法之间的历史联系性,而法律移植表明的则是同一历史时期法之间的相互吸收与借鉴关系。引起法律移植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引起的,另一类是由于军事入侵和殖民统治引起的。

  4、在奴隶社会中,各国奴隶制法共同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严格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权;第二,采取极其残暴、野蛮的手段,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第三,公开规定自由民内部的不平等地位;第四,长期保留原始社会规范的残余。

  5、在封建社会中,各国封建制法有以下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第一,严格保护封建主阶级的私有财产权;第二,公开确认封建等级特权;第三,采取极其残酷与野蛮的手段维护封建主阶级的统治;第四,长期受到宗教与神权思想的影响。

  6、资本主义法与以往的奴隶制法、封建制法相比起来,有以下一些不同的基本特征:第一,确认与维护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权,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第二,推行契约自由原则;第三,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7、资本主义法与以往的奴隶制法和封建制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继承关系,这种继承关系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资产阶级在建立自己的政权以后,继续承认过去旧政权的法律效力,但是赋予它新的阶级内容,并根据本阶级的需要对旧法律不断地进行改造与补充,它以英国为典型代表;一种是资产阶级在建立自己的国家政权以后,在法律上不承认以往旧政权的法律效力,但是却在以前社会的法律,主要是罗马私法的基础上重新制定新的法律,它以法国为典型代表。除此以外,美国资本主义法的产生兼有以上两种形式。

  8、所谓资本主义法律的社会化,指的是资本主义法律在进入垄断时期以后,出现的一种更加强调保护社会利益而不是个人权利与自由的倾向。表现在财产关系上,是所有权的行使和契约自由受到限制,无过失也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表现在刑法上,是盛行社会防卫主义和社会保安处分;表现在经济关系上,是兼有公私性质的立法,如劳动法、社会保险法、反垄断法等的纷纷出现。这种倾向从实质上看,表明的是资产阶级要求利用国家权力和法律手段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扩大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以缓和社会矛盾。

  9、民法法系又称为罗马法系、大陆法系、罗马——德意志法系、法典法系,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两大法系之一。它之所以称为罗马法系,在于这一法系的主要历史渊源是罗马法;它之所以称为大陆法系,在于这一法系首先兴起于欧洲大陆各国;它之所以称为罗马——德意志法系,在于适用这一法系的民族主要是由拉丁族〔罗马民族〕和日耳曼族〔德意志民族〕人构成;它之所以称为法典法系,在于这一法系的代表性文献《查士丁尼国法大全》、《法国民法典》等都采用了法典形式;它之所以称为民法法系,在于这一法系的内容以民法为主,代表性法典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也都是民法法典。

  10、适用民法法系的国家,主要是法、德两国和以其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国家,如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葡萄牙等国。除此以外,它还包括以前是法国、西班牙、荷兰、葡萄牙四国的殖民地国家与地区,包括日本、泰国、土耳其、埃塞俄比亚等国。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州和加拿大的魁北克省的法律,由于和民法法系有较深的历史渊源,在一定意义上也属于民法法系的范围。

  11、普通法法系又称为英国法系或英美法系。它之所以称为普通法法系,在于这一法系的历史渊源最早是英国中世纪的普通法,一种以判例形式适用于英国普通法法院的法律;它之所以称为英国法系,在于英国和美国是它的两个代表性国家。它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两大法系之一。

  12、除了英国与美国以外,适用普通法法系的国家还有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附属国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加拿大、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

  13、民法法系与普通法法系除了存在共同性的一面外,由于历史发展与传统的不同,它们也存在着很多差别。在法律渊源上,在民法法系国家,制定法是主要的法律渊源,法院的判例,在法律上或理论上不具有法律效力,并不存在着判例法。相反,在普通法法系国家里,判例被认为是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之一,即上级法院的判例对下级法院在审判类似的案件时具有法律约束力,判例法与制定法同时并行。

  14、在法律分类上,民法法系国家法律的基本分类是公法与私法,这一分类源自古罗马的法学家乌尔比安。公法主要是指宪法、行政法、刑法和诉讼程序法等保护国家利益的法律,私法主要是指民法、商法等这些保护私人利益的法律。相反,普通法法系国家法律的基本分类是普通法与衡平法,在传统上并没有公、私法的划分。

  15、在法律形式上,民法法系国家的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一些基本法律,一般都采用系统的法典形式。相反,普通法法系的国家一般不倾于这种形式,它的制定法大多表现为单行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入20世纪以后,这一差别已日益缩小。

  16、在法律适用的方式上,民法法系的国家,法官在审理案件时,除了确定事实以外,首先考虑的是制定法的有关规定,以便作为自己判决的根据;这一过程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相反,在普通法法系国家,法官在审查案件时,除了确定事实以外,首先要研究以前类似案件的判例,以作为自己判决的法律根据;这种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过程,在原则上被称为维持先例原则,在方法上被称为判例方法论。

  17、在司法组织上,民法法系的国家一般都有由法院、检察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组成的比较明确的司法体系。相反,普通法法系国家则没有这样明确的司法体系,如英国就没有司法部,它的检察机关也不是国家的公诉机关等。

  18、在诉讼程序上,民法法系的国家采用的是纠问式、问答式,即法官在审判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由他向原、被告双方提出各种问题,要求他们回答,并根据有关的事实与法律进行判决。相反,普通法法系国家采用的是辩论式、对抗式,即法官在审判过程中扮演着一种消极角色,他只是听任原、被告或当事人双方以及他们的律师相互辩论,出示证据,哪一方的证据充分,法官就宣告哪一方胜诉。

  19、在陪审制度上,民法法系国家的陪审团,同法官共同组成合议庭审理案件。相反,普通法法系国家的陪审团则不是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其在合议庭之外负责审理事实部分,决定事实是否充分,然后再由合议庭成员根据其所认定的事实,援引有关法律或判例,作出判决。

  20、在法律概念、术语上的主要差别,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一个法系使用的法律概念、法律术语,在另一个法系中往往并不存在;另一方面是,同一法律概念、法律术语,在两大法系中有不同的含义。

  21、在风格技术上,民法法系国家法院的判决书一般写的简明扼要,带有结论性,并且不署法官个人的姓名。相反,普通法法系国家的判决书往往写得比较长,要署法官个人的姓名。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7

  一、填空题

  1、对于法律这种社会现象既可以作出事实分析,也可以作出分析,前者涉及到法律是什么的问题,后者涉及到法律应该怎么样的问题。

  2、美国法学家庞德认为,“在法律史的各个经典时期,对的论证、批判或合乎逻辑的适用,都曾是法学家们的主要活动。”

  3、法国法学家孟德斯鸠认为,“自由是做法律许可的一切事情的 。”

  4、英国法学家洛克认为,“法律的目的不是为了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和扩大自由。”

  5、在法的价值中,秩序本身就意味着。

  6、平等作为法的价值之一,一般体现在现代国家的的原则中。

  7、亚里士多德将正义划分为两大类,平均的正义和。

  8、在法与正义的关系上,古罗马法学塞尔苏斯认为“法是决定善和 的一种艺术”。

  9、美国哲学家罗尔斯将法律正义划归为两类,一类是实质正义,即法律制度本身的正义;一类是,即对法律与法律制度公正执行的正义。

  二、判断题

  1、法本身就具有某些价值。

  2、法律与自由的关系,表现为法律对自由只是一种限制,而不是保护。

  3、法的平等价值意味着消灭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差别。

  4、在人类历史上,法律曾经维护并认可过许多不平等的现象。

  5、法律对违法者进行惩罚的意义,在于使其造成的不平等现象等到恢复。

  6、法与正义的关系问题始终是古今中外法学中一个永不消失的问题。

  7、正义作为法的基本价值,具有永恒性的特征。

  8、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法律维护的秩序以专制的形式存在着。

  9、法律秩序从性质上看具有相对性。

  10、效率之所以能成为法的价值,是和近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紧密相联系的。

  三、单项选择题

  1、就法所促进的价值目标而言,它一般是指〔 〕。

  A、正价值B、负价值

  C、零价值 D、无价值

  2、第一次用法律形式对自由作了明确规定的是〔 〕。

  A、美国《独立宣言》 B、英国《大宪章》

  C、法国《人权宣言》 D、德国《魏玛宪法》

  3、恩格斯认为,法律的目的在于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 〕的范围内。

  A、正义B、安全

  C、秩序D、利益

  4、古希腊思想家〔 〕认为:“今夫法律者,秩序之谓也;良好之法律,即良好之秩序也。”

  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D、梭伦

  5、〔 〕是对法的其他各价值的综合,是法的最基本价值。

  A、正义B、效率

  C、平等D、自由

  四、多项选择题

  1、法的价值具有以下一些含义〔 〕。

  A、法本身具有某些价值 B、法促进某些价值

  C、法是一种评价准则D、法律就是法律

  2、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自由的范围是〔 〕。

  A、政治自由B、财产自由

  C、人身自由D、宗教信仰自由

  3、我国法律规定的平等内容主要有〔 〕。

  A、民族平等B、守法平等

  C、男女平等D、适用法律平等

  4、我国法律所保护的某些自由内容本身就意味着个人安全,如公民的〔 〕。

  A、人格尊严不受侵犯B、住宅不受侵犯

  C、通信自由与秘密不受侵犯 D、身体不受非法拘禁与侵犯

  5、法的秩序价值意味着法在调整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对〔 〕的规定与保护。

  A、有序因素B、无序因素

  C、稳定性因素D、连续性因素

  五、简答题

  1、法的价值的含义是什么?

  2、怎样理法的自由价值?

  3、怎样理解法的平等价值?

  4、怎样理解法的安全价值?

  5、怎样理解法的秩序价值?

  6、怎样理解法的正义价值?

  7、怎样理解法的效率价值?

  附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价值2、价值准则

  3、权利4、保护

  5、安全6、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7、分配的正义 8、公平

  9、形式正义

  二、判断题

  1、ü 2、× 3、× 4、ü 5、ü

  6、ü 7、× 8、ü 9、ü 10、ü

  三、单项选择题

  1、A 2、C 3、C 4、B 5、A

  四、多项选择题

  1、A、B、C2、A、C、D3、A、B、C、D

  4、A、B、C、D 5、A、C、D

  五、简答题

  1、由于我国对法的价值问题研究的起步较晚,对于法的价值的概念,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法的价值具有以下三种紧密相联系的含义;第一,指法促进某些价值;第二,指法本身具有某些价值;第三,在不同类价值或同类价值之间发生矛盾时,法是一种评价标准。

  2、自由有政治自由、道德自由、哲学自由与法律自由之分。作为法的价值之一,自由或者说法律自由,指的是一定社会的法律在调整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时,对个人的人格、尊严、利益的规定与保护。正因为如此,法律对自由的规定就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设定自由,即保护与确认公民的自由;另一方面,设定自由的界限,即限制公民的自由。前者构成了自由的'权利性内容,后者构成了自由的义务性内容。

  3、平等也有经济平等、政治平等、道德平等、社会平等和法律平等之分。作为法的价值之一,平等或者说法律平等,指的是一定社会的法律在调整具有相同社会地位的法律主体时对主体的人格、尊严和利益作出的相同规定与保护。在现代社会,它既表现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形式,同时也表现为许多法律规范的形式。

  4、作为法的价值之一,安全或者说法律安全,指的是一定社会的法律在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时,将一定社会法律主体的人格、尊严、利益等纳入到受合理保护的界限与范围内。它是一定社会的人们基于和平的愿望与信念而产生的一种法的价值,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可以使个人、国家、社会的合法权益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另一方面这种稳定状态又有可能阻碍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对之改革也就成为必要。也就是说,法律安全是一种有限度的安全。

  5、作为法的价值之一,秩序或者说法律秩序,指的是一定社会的法律在调整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对有序因素、稳定性因素、连续性因素的规定与保护。它既可能表现为专制的形式,如在中国的奴隶制与封建制社会中,也有可能表现为民主的形式。

  6、正义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有道德正义、政治正义、社会正义和法律正义等之分。作为法的价值之一,正义或者说法律正义,指的是一定社会的法律在调整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对促进人类文明、公共福利等因素的规定与保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法律正义是对上述法的自由、平等等各价值的调整、和谐与综合,是法的最基本价值,正因为如此,法与正义的关系问题始终是古今中外法学中一个永不消失的问题。

  7、效率是一个经济概念,指的是在日常劳动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劳动成果的比率。它作为法的价值之一,是与近现代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紧密相联系着的,要求一定社会的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时,要侧重于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要侧重于经济利益与财富总量的最大限度地增长。效率进入法律领域的意义,在于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进步,这在我国是与社会主义的本质相适应的,同时也是与我国宪法第14条所规定的“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内容,是相一致的。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8

  一、单项选择题

  1、〔 〕曾经指出:“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遵循,仍然不能实现法治。”

  A、柏拉图

  B、庞德

  C、韩非

  D、亚里士多德

  2、十五大报告申明依法治国要从〔 〕方面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贯彻和实施。

  A、制度

  B、制度和法律

  C、教育

  D、道德

  3、从历史上看,法治国家在〔 〕才出现的。

  A、近现代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封建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4、我国〔 〕通过宪法修正案,明确在《宪法》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八界人大一次会议

  、八界人大五次会议

  C、九界人大一次会议

  D、九界人大二次会议

  5、“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这段话是由谁阐述的?〔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亚里士多德

  6、在我国,“法制”一词的最早用法见于〔 〕。

  A、《礼记》

  B、《尚书》

  C、《商君书》

  D、《左传》

  7、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在〔 〕报告中提出的。

  A、十二

  B、十三

  C、十四

  D、十五

  8、在西方学说史上,最早论述法治问题的学者是〔 〕。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卢梭

  D、孟德斯鸠

  9、下述观点中,属于法治论的是〔 〕。

  A、“道之以德,齐之以刑,有耻且格”

  B、“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C、“不务德而务法。”

  D、“贤人政治”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民主对社会主义法制的影响是〔 〕。

  A、社会主义民主的存在决定着社会主义法制的存在

  B、社会主义民主的性质决定着社会主义法制的性质

  C、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决定着社会主义法制的内容

  D、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程度决定着社会主义法制的发展程度

  2、从动态的角度看,法制包括〔 〕。

  A、立法

  B、执法

  C、守法

  D、法律监督

  3、近代以来的法治概念的内容包括〔 〕。

  A、法律至上和法律公开

  B、依法行政和司法独立

  C、保障权利和自由

  D、实行“正当程序”

  4、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提出〔 〕。

  A、依法治国

  B、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在我国和西方国家历史上关于法治和人治之争有〔 〕。

  A、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两家的不同观点

  B、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不同观点

  C、17—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先进思想家反封建专制时所提出的法治观点

  D、我国古代的守旧派与革新派的不同观点

  6、1999年我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根据宪法这一规定,下列关于“依法治国”的表述,有哪些是正确的或适当的?〔 〕

  A、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B、依法治国的最终目标在于实现形式意义的法治

  C、依法治国要求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

  D、依法治国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

  三、名词解释

  1、法制现代化

  2、法治

  四、简答题

  1、十五大报告在依法治国问题上有哪些重要论述?

  2、历史上法治论者与人治论者的主要分歧是什么?

  3、简述法制与法治的区别与联系。

  4、简述法治国家的概念。

  附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A 4、D 5、D

  6、A 7、D 8、A 9、C

  二、多项选择题

  1、A、B 、D 2、A、B 、C、D 3、A、B、C、D

  4、A、C、D 5、A、B、C 6、A、C、D

  三、名词解释

  1、法制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和社会伴随着社会的转型而相应地由传统法制向现代型法制转化的历史过程。

  2、“法治”是和人治相对而言的一种治国方略,其基本的意义是依法办事,并由此形成国家或者社会的良好法律秩序状态。

  四、简答题

  1、十五大报告对依法治国问题的论述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除上述基本方略外,又指出依法治国的撒个必要性:即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阐述了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基本路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改革,国体与政体以及精神文明等个的紧密联系。

  (4)明确提出了我国依法治国的定义。“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这一定义划清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与西方国家法治的原则区别。

  (5)重申了法治在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宏观调控方面的作用。

  (6)对近五年中法制建设的成绩与不足作了全面评价。

  (7)又提出了今后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和普法教育方面的工作要求。

  2、第一个主要分歧是,治理国家主要依靠什么?是法律还是道德?人治论者认为国家主要应由具有高尚道德的圣君、贤人通过道德感化来进行治理。法治论者则认为主要应由掌握国家权力的人通过强制性的法律(实际上指刑法)来治理。第二个主要分歧是,对人的行为的指引,主要依靠一般性的法律规则还是依靠针对具体情况的具体指导。人治论者强调具体指引,法治论者则强调一般性原则。第三个主要分歧是,在政治制度上应实行民主还是专制?法治论者主张民主、共和政体(包括君主立宪),人治论者主张君主制、君主专制或寡头政治。

  3、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任何一个国家只要存在法律,就存在法律制度。很显然,法制也是一个法治国家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被形象概括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然而,法制并不等同于法治。法治首先要求的应该是一种好的法律制度,即不仅指定一部好的法律,而且法律又可得到相当好的实施。其次,法治要求是依法治国,而非以法治国,前者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后者则强调法律的工具性。再次,法治要求人民遵从法律办事,而非为了办某些事情改变或设立法律制度。

  4、法治国家是与专制国家对立的。法治国家是依法治国所形成的理想状态。在当代社会主义中国,法治是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理性、文明、秩序、效益与合法性的完美结合。据此意义,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或法治社会的基本标志应当是: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和主要社会关系均纳入法律(制度及程序的)轨道,接受法律的治理,而法律是建筑在尊重民主、人权和潜能,保护和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公平、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之上,就是说法治之治是良法之治;凝结着人民公意的宪法和法律高于任何个人、群体和政党的意志,有至上的效力和最高的权威;国家的一切权力根源于法律,而且要依法行使;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因性别、种族、肤色、语言和信仰等特殊情况而有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差别,非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差别只应与职位相连,而职位对一切人开放;凡是法律没有禁止的,都是合法或准许的,每个人只要其行为不侵犯别人的自由和公认的公共利益,就有权利(自由)按照自己的意志活动;公民的权利、自由和利益机会非经正当的法律程序和充足的理由不受剥夺,一切非法的侵害(不管是来自个人或国家)都能得到公正、合理、及时的补偿。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11-01

【精】法理学试题及答案11-08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10-17

关于法理学试题及答案11-04

《法理学》试题06-13

关于法理学试题06-07

jsp试题及答案12-05

气候的试题及答案05-26

护理试题及答案11-04